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

卢米埃公园咖啡厅模型照片
折中性
日本人善于谦虚学习,对于其 它文化来说是选择性地吸取精髓, 并结合自身特点与其融合成为自己 特殊的文化。例如日本的茶道和花 道等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这种特有的中性文化特征 对日本建筑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起初很多设计都是从模仿 开始的,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妹岛和世也不例外,她的建筑呈现 出的中性化则体现的是一种静静蔓 延的美学,瑞士联邦工科大学洛桑 分校学生中心的设计就能体现这种 中性特点。 这个学生中心是由一个巨大的 混合空间构成,远看像是悬挂在空 中的丘陵,人们可以随意的从任何 方向走进这个场所,可以走上丘陵 自主学习,这体现出来的美正在慢 慢的延续,这个学生中心不是平地 更不是高山,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 丘陵,这种在地理的高度上所呈现 出的就是中性美学思想。
妹岛和世
——以妹岛和世之建筑观念分
析日本当代建筑
建筑4班
马聪 鲍妮娅 王坤明
论证思路
• 妹岛和世建筑风格成因分析
• 妹岛和世建筑形式语言手法
• 妹岛和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妹岛和世的美学观点
妹岛和世简介
妹岛和世于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 硕士学位,幵于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1995年不西泽立卫建立SANAA 建筑师事务所,2010年获普利策建筑奖。 妹岛和世这一代建筑师被日本 评论界称为“从小通过电视和录像 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有着特 有的不前人完全丌同的空间认识。 她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 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 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 息。她认为建筑丌应该有一个固定 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而异。
妹岛和世建筑形式语言手法
1.构成手法 平面化的处理手法——“平面图的建筑师” 2.形式手法 可感受的自由空间——通透、自由、虚化、轻薄 3.空间手法 不确定性——形式、功能的不确定性 匀质空间
妹岛和世

せじまかずよ “把焦點集中在一個可以勝任各種功能和均勻同質空間上。
” —— 妹島對空間的闡述課題:日本當代建築大師作品分析生平及作品簡介簡歷:妹島和世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築師。
1956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1981年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的大學院,獲碩士學位,然後進入伊東豐雄的建築事務所,14年後,即1987年與西澤立衛成立了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
2004年,兩人以金澤21世紀美術館贏得了當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2010年,與西澤立衛一起榮獲象徵建築學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獎。
現任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
201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
獲獎:1988年鹿島賞住宅杯競賽入選;1989年獲東京都建築士會住宅建築特別獎、吉岡獎(新建築特集、新人獎),BL國際工業設計競賽二等獎;1990年在日法文化會館的設計競賽中獲優秀獎;1992年GID競賽二等獎、商環境設計競賽二等獎、JIA新人獎(日本建築士會);1994年第一次日本文化藝術助成金獎、94商環境設計獎、94建築獎。
2010 年普利茲克獎作品:展覽類:巴倫西亞近代美術館擴建工程金澤21世紀美術館礦業同盟區管理與設計學校阿爾梅勒劇院曼哈頓現代藝術博物館托萊多藝術博物館玻璃亭娛樂類:盧米埃公園咖啡廳克麗絲汀·迪奧表參道店Prada專櫃設計古河綜合公園飲食設施住宅類:中國國際建築展覽會的住宅設計歧阜北方住宅再春館制藥女子公寓週末渡假屋李子宅作品思想及空間特性作為伊東豐雄的學生,妹島和世受其思想的影響和師承不言而喻:伊東豐雄的建築思想是從自然界開始展開研究的,也即從“風”的流動啟動他的建築思想研究。
“風”的特徵有:流動性、飄逸性和輕盈性,即為“不確定性”的變體。
伊東豐雄是把“不確定性”延伸到建築的形式和質料層面中了,也可以這樣來說,他早期的建築的“不確定性”體現在建築的形式層面上,晚期的建築的“不確定性”延伸到了建築材料的質料和意境上。
妹島在空間上的開放性,均質性的理念可以溯源到歐洲,她和西澤都受到荷蘭OMA 事務所的庫哈斯影響。
妹岛和世

“我不是为了使用透明而 透明,”妹岛和世解释金 泽美术馆的设计理念, “像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场 合,并不只有展览作用, 更多的时候,这些地方是 人接触城市的平台,所以 在我眼里,如何温和地和 城市融为一体,如何用一 种亲切感吸引公众是一个 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使 用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的 原因。”
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07 )
独特的结 构造就了奇 特的外形, 所有的结构 都很灵活。 即便弯曲的 玻璃立面都 是单独切割 的,可以根 据自然和结 构的运动独 立进行移动。
这个中心如同一个悬 空的丘陵,利用者可 以从任何一个方位走 进这个空的场所,你 可以走上丘陵自习功 课,也可以在有斜面 的空间里听音乐,从 餐厅可以远眺湖泊, 这是一个巨大的混合 的空间,它在地理的 高度上呈现着中性, 既不是平地,也不是 高山,而是居于两者 之间的丘陵。
总共7层楼的这 幢建筑形如不同偏向 的盒子叠加而成,裹 着一层亮白的外衣, 通过银色镀铝的金属 网格,能够看到城市 街景的窗户和天窗点 缀其间。光亮的最大 程度运用和极简的美 学再次出现,他们用 不同盒子代表不同功 能区域,并通过这些 盒子的移位来让建筑 的内部更加通融和开 放,并引入光线。
妹岛和世不仅在一 片狭小的区域插下了一 幢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 在建筑内部她放弃用墙 壁和立柱间隔各个展厅, 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 的平台。不同高度的台 阶连接着各个平台,人 们就像水一样在高低不 平的河床上流动。在霓 虹绚烂的夜晚,点点灯 光从博物馆的墙隙中散 落出来,宛若天空中忽 明忽灭的星光,散发着 东方浓浓的禅味。
SANAA
妹岛和世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毕业于日本 女子大学的大学院,获硕士学位,然后进入 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14年后,即1987年与 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 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 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 克奖 。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妹岛和世

在伊东早期思想中,“不确定性”表现 为“风”,在建筑语言上主要表现在形的 轻盈,而后来的建筑思想表现为对半透明
的偏好,发展为对建筑的意义或感觉上的
轻盈感、流动感和临时性的深刻认识。也 即为从建筑材料上采用如透明或半透明性 的材质来塑造轻盈感。
伊东是从风的研究开始对建筑的流动性和轻盈感所作理解的。 初期,他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也多局限在形式的“不确定
平面为圆形的空间,类似一个采光 的中庭,和谐且有强烈向心性;厨房, 餐厅,起居室等住宅中的公共空间 分布于工作室的周围.形成一个封闭 的、连续的圆环,从不同角度展示 周围的环境。
圆环中各部分功能空间的分隔 是模糊的,空间是相融的,因 为内外两个圆并不同心,并且 屋顶是倾斜的,所以这个圆环 的截面并不一致,而宽和高都 随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而不断变 化着。
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厅设计过程
所有房间的拐角都是曲线 形的,没有棱角。我们发现, 有曲面拐角的房间会显得更独 立。
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厅设计过程
原来两个房间共享的一道 墙,现在两道墙把各个房间独 立分开。
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厅设计过程
设计草图把我们引导到 了目前的方案。墙与墙之间 的空间被用作缓冲地带。
性”上。到了后来,他偏向了对“半透明性”理解,这个转变
应该是对形式“不确定性”的理解的飞跃,甚至可以这样说, 是从写实性的“不确定性”向写意性的“不确定性”的巨大的 飞跃,这一点至关重要,乃至后来影响到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的建筑的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建筑的空间、通灵 剔透,具有“禅”一样的纯净空间。
大厅只有一 层高.餐厅有两层 高.狭长的只能摆 下一张床的卧室 有两层高,书房 有二层高)在功能 分区上不再按 “层”进行分区, 一层二层都有卧 室,三层有餐厅。 于是各房间之间 的关系变得零乱 而错综复杂。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创新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种被称为“super flat”的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妹岛和世的设计理念及其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super flat”这个概念。
该概念最早由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他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趋势,逐渐丧失了三维和层次感。
而在建筑设计中,妹岛和世借用了“super flat”这一概念,试图在空间的设计中营造出一种类似平面艺术的感觉。
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super flat”现象。
他广泛使用了简单的几何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建筑的形体简洁大方,没有复杂的曲线和装饰,追求了一种极致的简约和平面感。
他善于运用亮丽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强化建筑的平面感,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明快、活泼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往往没有明显的层次和深度感,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连接,整体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特点。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是他独特设计风格的一部分,通过简洁的形式、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类似平面艺术的感觉。
这种设计风格与他对于空间和环境的关注和追求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他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他对纯粹和简洁美的追求。
这种“super flat”现象为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也使我们对他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名称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名称妹岛和世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构思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其中一些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1. 东京都市大学Tama Art University Library这座图书馆是妹岛和世的代表作之一,它位于东京都市大学的校园内。
这座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书本的形态,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堆书堆叠在一起。
建筑外观采用了白色的金属板和玻璃幕墙,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现代化和时尚。
2. 香港PolyU 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这座建筑是妹岛和世在香港的代表作之一,它是香港理工大学的一座教学楼。
这座建筑的设计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螺旋形的设计,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根巨大的螺旋形的螺丝钉。
建筑外观采用了黑色的金属板和玻璃幕墙,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现代化和科技感。
3.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会大厦UTown这座建筑是妹岛和世在新加坡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座学生会大厦。
这座建筑的设计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设计,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蜂巢。
建筑外观采用了白色的金属板和玻璃幕墙,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现代化和时尚。
4. 日本广岛市立美术馆Hiroshima Cit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这座建筑是妹岛和世在日本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广岛市立美术馆的一座现代化建筑。
这座建筑的设计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钻石的设计,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钻石。
建筑外观采用了白色的金属板和玻璃幕墙,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现代化和时尚。
总的来说,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构思而备受瞩目。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无论是东京都市大学Tama Art University Library,还是香港PolyU 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些建筑作品不仅令人惊叹,而且也为我们展示了妹岛和世的建筑才华和创造力。
妹岛和世

漂浮
白色暧昧
流动
国
普
曾
她
籍
利
师
是
:
兹
从
一
日
克
本
奖
得
主
伊 东 丰 雄
位 女 士
妹 岛 和 世
Who is Kazuyo Sejima(
妹 岛 和 世
?
)
妹岛和世
建筑是一个人与城市沟通的媒介
——妹岛哲学的核心
•1956 •1981
•1987
•1988 I
•1990
•1 9 9 1
•1 9 9 6 NISIZAWA)
汇合、聚合的空间中,学生有了舒适和更多元的交流学习
的空间。另外,这个起伏的屋顶下层可以用作小的聚会场
所,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入口处的咖啡厅,处在人
来人往的入口,却有着玻璃阻隔外界的喧闹,这无疑又是
一道独特的“风景”。
劳力士学术中心不像传统的学校和其他设施那样存在分界
线,而是让数学家、工程师等汇集在一起研究新的技术,
务 所 中 除 她 以 外 的 三 名 所 员 中 , 有 两
年 , 创 立 了 自 己 的 事 务 所 。 事
事 务 所 。
硕 士 学 位 , 然 后 进 入 伊 东 丰 雄 的 建 筑
年 , 毕 业 于 日 本 女 子 大 学 , 获
出 生 于 日 本 井 原
》
。
妹岛和世的设计思想1
形式的不确定性——建筑形式采用拙朴的方形、圆形或方
•建筑不是 简单的物体,是复杂的,要根据本 身的方法特 点和周边环境两方面 来确定方案。”建筑的内在功能和 外 部环境特征决定了建筑存在, 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具有集 中的 反映。
妹岛和世简历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了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的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2000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2001 “帕尔马斯屋顶花园”,荷兰鹿特丹
个人概况:
2010年3月28日,普利兹克奖筹委会公布,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大奖的赢家是:日本SANAA组合,这是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师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建的。
妹岛和世(女)
1956 出生于日本井原
1979 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1 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
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
西泽立卫(男)
1966 出生于日本神奈川
1988 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9 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
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
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SANAA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些SANAA的基本设计理念对年轻一代的建筑设计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个展
1998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GA画廊,日本东京
2000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6个方案”,巡展于德国柏林
Aedes画廊、荷兰鹿特丹NAI以及西班牙马德里的Ministerio de Fomento
群展
1996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建筑层面)
美国:
文丘里发表了《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同时拉 开了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序幕。他在书中 声明,要模糊性(不确定性),不要明晰(确定性)
欧洲: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对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固定性、确定性)的 肢解,在建筑上表现反对一切现存建筑遗存或者是建筑 传统。他们反对历史上的一切传统,在消解了一切历史 基托后,在感觉层面来重建自己的文化:疯狂的色彩, 不规则的形式,神秘或者说直觉的设计方法。他们试图 从感官层面上表达“不确定性”
超平的里表
超平(Super Flat)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将建筑表现集中于表层;其次是打破各层面和 顺序间的关系,不再强调主次,而是将其同等排列后重新定位。 在表现上 ,妹岛的建筑的六个面都是白色的,面和面的交接线也是白色的,使三维的面变 得均质,这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有白色的笔画一个立方体,三维的差别降低,趋于二维,实现 了平。还有,比如在一个内墙角处理上,两面墙和楼板上都有洞口,这也是妹岛为实现三维空 间的二维化,所作出的尝试。在墙面上,她把墙和洞口同等的看待,分不清图底,洞口好像浮 (贴在)在透亮的水晶体的表面的小黑块 洞和白墙的土地关系十分暧昧模糊,如同一张平面。
日本:新陈代谢派
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和衰亡,同时极力主张用新技术 来解决问题。前者表示“新陈代谢派”的建筑师意识到 时代的某种“变化”的特征。由“变化”可以推导到 “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了“不确定性”
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把“不确定性”完全贯彻地到建筑视觉语言上了,甩掉了伊东形 而下的不彻底性。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将“不确定性”改造地更具实践性。“我们通常表现为把一项工程线 形地分解为众多的部分动作,从最初的缺乏决心到定义工程中每个可能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保持一种“原始理念”也即“不确定性”的理念,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定。他们把工 作细化成各个细小的部分,但各个细小的部分有这个“原始理念”即“不确定性”,围绕 这个“不确定性”展开研究。 比如,在设计结构时,他们总是与结构工程师紧密结合,为了保持形式上的“不确定性”, 即轻盈,他们把柱子直径压缩到6CM 左右,这样势必增加柱的密度,反过来,由柱的密 度来反推柱子的直径,不能放松对原始理念的追求,更不会接受结构工程师提出符合结构 规律但破坏“不确定性”的结构方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方案则尽量排除这些工种对 他们原始理念的限制,而在每个阶段事必亲躬地与其他工程师交涉(不是交流和协商)。 他们决策事无巨细,“从一堵墙的厚度到玻璃的固定方式,从承量木的深度到地板的宽度 比例。”他们这一套“从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排除了外在因素的干扰,尽量保持他们 “原始理念”生命力,致使他们的建筑设计在最终成果上表现出他们所坚持的“不确定性” 的意向和感觉。
妹 岛 和 世
せじまかずよ
“把焦点集中在一个可以胜任各种功能和均匀同质空间上。” ——妹岛对于空间的阐述
作 品 • 展览类:
巴伦西亚近代美术馆扩建工程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矿业同盟区管理与设计学校 阿尔梅勒剧院 曼哈顿现代艺术博物馆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玻璃亭
• 娱乐类:卢米埃公园咖啡厅
克丽丝汀·迪奥表参道店 Prada专柜设计 古河综合公园饮食设施
地下一楼有一座182个位子的 剧院。一楼大厅除了有售票处、 开放式画廊外和小型咖啡座外, 还有一片和外墙类似的铝网製 成的曲面隔屏,被用来隔开礼 品区。二、三、四楼是展览空 间;五楼是教育中心;六楼是 办公室;七楼是多用途空间, 户外有个阳台,可俯览曼哈顿 景观;八楼是机械室。
优雅的、神态自若的纽约新当代艺术馆,竖立在侷促凌 乱的老旧街廓上,受限於环境,却不被环境所限
新馆从外观上看来共有六个盒子,实际总 楼层数是地上八层和地下一层。盒子不用
柱子支撑,方便展览空间灵活运用。一楼
临街面是4.6米பைடு நூலகம்完全透明的玻璃幕墙, 裡外一样没有柱子,因此「叠叠乐」看起 来是悬空的。為了不让窗孔破坏了盒子的
整体感,以及让盒子有更轻盈的外观,
SANAA在盒子外覆盖一层薄纱般的铝网, 它会随著阳光照射强度、时间和天气的不 同,而有银、灰、白多种颜色变化。
理性的解构
伊东的媒体科技中心柱子是把一个柱子打散,分解成一簇一簇的柱子,像海藻一般,
妹岛是把柱子打散变细,像柱子的森林,在伊东的成簇的基础上跟进了一步,这跟西方的
解构主义不同,姑且称之为理性的解构。
——作品简介——展览类———————————
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
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是另一个简洁通透的作品。材料的运用极为简练,只是有透明和磨砂 材质相间的竖向条纹的玻璃幕墙,也像他们所表现的思想一样——在空间组织中,结构和材料的决定成 为了中心主题,而,均匀同质,且把空气作为材料
几个看似随意堆叠的「盒子」,其实是经过无数次的试 验才定位的
七楼是多用途空间,户外有个阳台,可俯览曼哈顿景观
一楼临街面是4.6米高完全透明的玻璃幕墙,可以让室内外连成一气
一楼大厅有一片和外墙类似的铝网製成的曲面隔屏,被用来隔开礼品区
——作品简介——住宅类———————————
妹岛的空间探求及建筑分析
在内部展示空间中,那种无限深远的通透,正契合了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属性——思考性。透明的介 质中,能看到展品,看到自己对于展品的理解。这种空间,远不止是一个个的盒子所组织起来的那种空洞 感。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轻松,愉快,方便为基本概念的当代美术馆。
建造时间:1999~2004[竞赛一等奖]
没有唯一正面的圆形平面,具有均质、连续的 开放界面,使得城市的各方向人流对美术馆的 可达性均等 周围建筑的形态基本上属于矩形体 块,而圆形建筑很难与其他体块的建 筑和谐共存,尤其是当这个圆形建造 在如此多的矩形建筑中间,这种矛盾 更加地凸显。
总结: 关于抽象的建筑,归为人
同属于匀质空间的特质,妹岛匀质空间与密斯的是有着联系的。密斯认为的匀质属于: 让不同的功能混合相处于其中,对于不能开放的空间(比如厕所或博物馆的储藏室),就采 用折中的办法——将它们放入半地下室,使地面层保持通透。这种建筑,意在表明空间是为 了交流的。妹岛建筑空间表现出的中庸的特征使他们的用途很明了,同时又可以有很多用途。 因为建筑没有与用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才有了一种抽象的物质特征。均匀同质,且把 空气作为材料。 归根结底,都是注重人的行为。 伊东说妹岛是平面图建筑师也说明妹岛对人的行为的关注,他在分析人的活动,设计人
空间
妹岛的设计在空间上是开放的,均质的,不过它的空间理念可以溯源到欧洲,她和西 泽都受到库哈斯较大的影响。所以更注重功能,人的行为。妹岛的空间,平面图以意想不 到的方法去组织,设计充满了乐趣,让你非常喜欢它像在做游戏一样,她的空间一般是一
个单一的空间,在同一层上展开,但她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开一个洞,或加入楼梯,让你
作品思想 表象
妹岛的作品轻盈,光滑,柔弱,喜用暧昧的白色,透亮中有种模糊,这是他们关注 行为的表象,他们希望在室内建立一种私密性,在四周的玻璃墙围合成的透明空间内加 入一个混凝土块,这个体块内包含的就是私密的空间,这个体块有时很低,离屋顶还有 很高,这样整个空间的连续性完全没有被打破。伊东说妹岛是平面图建筑师也说明妹岛 对人的行为的关注,他在分析人的活动,设计人的活动,把普通空间变成让人冥想的所 在,所有那些表象特征(白色,轻盈,超薄,透明)都是创造这一氛围的手段。
• 住宅类:中国国际建筑展览会的住宅设计
歧阜北方住宅 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 周末渡假屋 李子宅
简历:
1956年 出生于日本茨城 1981年 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1987年 创建妹岛和世建筑设计事务所 1995年 与西泽立卫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 2000年 任美国剑桥的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获奖:
1988年 平台住宅一期和二期获年SD建筑设计展颁发 的一等奖 1989年 平台住宅一期获东京建筑师协会居住建筑特 别奖; 1990年 再春馆制药的女子宿舍获1990年度SD 建筑 设计展二等奖。 1991年 那须野原和声厅获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2年 再春馆制药的女子宿舍获日本建筑师协会年 度青年建筑师奖; 1994年 电动弹珠机营业大厅 一期和二期获94年商业 空间设计奖一等奖; 1995年 再春馆制药的女子宿舍获夏威夷大学肯尼思 ·F·布朗亚太文化和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1996年 广岛市西消防站获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6年 长冈文化建设论坛或设计竞赛二等奖。 2000年 获德国卡尔斯鲁厄埃里希·谢林建筑奖。 2010年 获普利策建筑奖。
一个巨大的圆中,一种巨大的向心性模糊了前后左右的区分,观众即可以通过展示空间的丰富
变化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活力,并可以围绕这个圆形的外围做各种户外创作活动,形成一个交流场地,
体现了最原始最本真的交流状态
曼哈顿现代艺术博物馆
新馆所在的下东区是早期低收入移民汇集的地方,附近房屋低矮老旧,和一般人印象中摩天大楼林立的 曼哈顿截然不同。来自日本的妹岛和西泽初次到基地现场探勘时,对周遭残破的景象著实有点震惊,但同 时他们也从中淬取一些概念,并将它结合到设计上,那就是「敞开心胸,毫无偏见地接受一切」。 接 受是相和,但不表示相同,也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和」的是,新馆一开始就不打算走精緻路线, 包括所用的材料和馆内的设备、装修、陈设等,有些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也因此,反倒让人觉得亲切; 「不同」的是,新馆就这样优雅的、神态自若的竖立在侷促凌乱的老旧街廓上,受限於环境,却不被环境 所限。
的活动,把普通空间变成让人冥想的所在,所有那些表象特征(白色,轻盈,超薄,透明)
都是创造这一氛围的手段。 抽象,不确定性,人。
———THE END————————
——SANAA的歧阜北方住宅
SANAA的歧阜北方住宅是 一座关于建筑表皮的作品。这 是一种对表皮的消解,他们试 图在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创 造一种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