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年下册《棉花姑娘》教学活动设计

一学年下册《棉花姑娘》教学活动设计
一学年下册《棉花姑娘》教学活动设计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等6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3.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

学习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相应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知道不同动物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请、只”两个字。

2. 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学习用“只会……”说话。

3. 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啊,出示——棉花

2.你了解棉花姑娘吗?出示课件:棉花的生长过程:棉株——开花——棉桃——吐絮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出示课题:棉花姑娘(板书)

2. 学习生字:姑、娘——**发现什么?两个女字旁,是呀,你是小姑娘,她是小姑娘,我

们都是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字旁。

**娘在词语里读轻声;给第二声的娘组词

3. 指名读好课题,齐读

4.课文讲了棉花姑娘的什么事呢?自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赶快读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把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 自学交流:

1)学习生字:

***指名做小老师带读词语。

***识记:哪个字你觉得很难既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啄”:你看到谁会啄?

***开火车一组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棉花姑娘什么事?指名说

简洁地说:

出示句式: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请()、()和()帮她捉害虫,可是他们都帮不了她。最后,()帮助她治好了病。

学生说,教师贴画板书

三、朗读感悟第一小节

1.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一小节。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棉花姑娘生病了(第一句):

**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读这句话,你还知道什么?

A病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许多蚜虫)

B你知道蚜虫吗?出示蚜虫:看,这就是害得棉花姑娘生病的蚜虫!

介绍蚜虫:是专门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植物们被吸干了汁液就会慢慢地枯死。

C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盼望句: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句,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加红盼望

结合回答,理解盼望:你看——盼,眼睛分分秒秒地看着,望着,希望有医生来给他治病。

师:棉花姑娘身上爬满可恶的蚜虫,他们正在吸干她的汁液,仔细看图,棉花姑娘怎么啦?她的眼睛?她好像在说……她睁大眼睛,眼巴巴地盼着,望着,这就是盼望。你能读出棉花姑娘急切地盼望着的样子吗?指名,齐读。

3)是可恶的蚜虫害得棉花姑娘生病了,她是多么盼望着医生啊,我们再齐读第一段。四、朗读感悟课文2—4段:

1.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燕子、啄木鸟、青蛙医生来了,请你读一读2、3、4段课文,写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写其他小动物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来。再读一读,想想从他们说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划线部分,并马上改正

小结:原来这3段课文就是写了棉花姑娘和三个小动物的对话。现在我们先来读读棉花姑娘的话,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这三句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A体会心情:着急地说,伤心地说—……师引(所以后面还加上了叹号呢),指导朗读,棉花姑娘着急地说……

体会第三句的高兴:三个医生经过,写棉花姑娘说的话的句子都一样吗?第三句有个高兴,她看到青蛙医生时,可能心里在想什么?再读一读这句话。

B体会有礼貌:有礼貌,从哪里看出来?请你有礼貌的请求一下。

有事请别人帮忙时,就要像棉花姑娘那样用上请,有礼貌地说,哎呀,我的铅笔不见了,怎么办呀?我们也来有礼貌地请别人帮忙。

这道题目我不会做了,怎么请别人帮忙?

4.小动物说的话:

A读这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只会是什么意思?哦,原来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啊,

B用什么语气读(有礼貌),燕子医生知道自己不能帮别人,还是很有礼貌地说声“对不起”。我们要像燕子医生学习,不能帮别人时,要有礼貌地说一声对不起。请你来做一做燕子。读一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2、3、4段课文,指名,教师手势提示1组。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看板书)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棉花姑娘捉害虫,原来他们不会捉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

1.用只会说话:

1)师: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生接:啄木鸟、青蛙

2)你能不能用只会说话呢?看看老师给你小资料,自由准备:

①蚯蚓喜欢在地下造宫殿。

②蜻蜓在飞行中捕捉害虫。

③猫头鹰喜欢捉田里的田鼠。

()只会()。

2. 大自然中有很多对我们人类有益的昆虫和小动物。请你们课后也去搜集一些资料,下节课汇报交流。

3、机动:小朋友,这时,蜻蜓飞来了,你就是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请求他?学着课文说一说,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2人)

五、指导写字:

过渡:你们真能干,已经学会有礼貌地请求别人了,说话的语气也是那么诚恳。

1、出示:请、只,请求别人帮助,别忘了用上请字哦!今天我们学写两个字2.学写:请

看老师写,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里,后书写。

3.只

看教师范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口上宽下窄)

棉花姑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棉花姑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棉花姑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下面摘录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和相应的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知道最后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学生(齐声回答):七星瓢虫 老师:对。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并想一想应该怎么把吧表演出来呢? (学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段话里,有多少个角色? 学生:三个。 老师:那几个角色? 学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老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学生:好 老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学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

有的读叙述部分) 老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老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学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 学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 老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学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老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学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老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学生(点头):能。 学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 学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学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 老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学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最全总结范文之: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0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一): 在学校的校本语文教学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深深的体会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班级教学了《棉花姑娘》一课。课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回顾,有了以下的体会。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透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中的优点: 一、首先能够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头饰、挂图、录音等教具,对于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爱学、学的情绪,起到了用心的教学作用。 二、在教学生字时,能够详略得当,指导细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导书写,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对孩子做到细致的指导。 三、提问题时能够以一个大问带动全文的学习,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孩子们在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的引导下学习,能够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导入新颖搞笑。 我首先出示了挂图,棉花姑娘生病的样貌,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并且让孩子们代替棉花姑娘求救,这样对与指导一会的读有十分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读请你帮我捉虫吧这个句子时感情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到达了学会读祈使句的目的。 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及改善方法: 一、就应给孩子知识潜力生成的机会和时间。 在教学中我总是觉得对孩子的开放度还不够,在学生不能够准确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经常是急于去引导、甚至包办代替,没有给孩子生成的机会和时间。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是灌输式教学,而代之与开放式的、不断生成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善于抓住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改善方法:当孩子不能很好的体会课文的意思时,就应给孩子读的机会,请他反复的读,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样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就会构成自己的体会,而不是学说老师的体会。用读来代替讲,这是我教学中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二、给学生一个极其富于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教学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大概是由于长年累月的教学已经使我产生了职业倦怠,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的教学没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给学生一个极其富于情感的课堂,是我此刻经常思考的问题。

英语阅读课教案设计

英语阅读课教案设计 【篇一:傲慢与偏见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lesson plan 1. material analysis this text is an excerpt, “the proposal”, from a famous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text type: narration structure: (para 1) dr. darcy proposed. (para 2) elizabeth was surprised and declined. (para 3-8) dr. darcy asked for the reason why he was turned down and elizabeth told him the reasons against marrying dr. darcy. (para 9-11) dr. darcy and elizabeth both grew angry. dr. darcy was heart-broken and left hastily. vocabulary: in vain, decline, arrogant, at length, enquire, against one’s will, think ill of, do everything in one’s power, rejoice, hastily. illustration: a picture of the opera, pride and prejudice task: watching the video, skimm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careful reading, filling the form, making a dialogue 2. student analysis students of the second year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y have already read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of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or at least have heard about this story so it is proper to introduce this topic- proposal at this time. their interests in romance, relationship at this age make it easier to involve them in the class. student’ critical thinking have developed to some extent, they will be able to think about the situation elizabeth was confronted with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her marrying or against marrying dr. darcy. the tense of this text is mainly pastsimple tense and present simple tense, so student and understand this text as long as the new words of the text are learned beforehand.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ading lesson will be guiding the student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that elizabeth was faced with. 3. 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教案案例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设计思路: 暑假里,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阅读了很多图书,并在开学后午后阅读时与同伴一起分享交流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几个孩子边看书边手舞足蹈,出于好奇我关注起了这群孩子,原来是围着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书。于是我就完整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原来爱还可以这样来表达。包括我在内,在如今的孩子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都当作理所当然,只习惯于接受爱,却从来不会表达爱。“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句普通的话语,让人觉得无比的温馨,因为这是发自肺腑的爱的表达。 针对大班孩子能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年龄特征,在捕捉了孩子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孩子现有的语言、动作发展的水平后,我设计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和动作大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兔子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乐意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 活动准备: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介绍封面、引出主题 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书中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书本第一页,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书上有谁?小兔子问了妈妈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书本第二页至第六页,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故事情节,学说角色对话。 ①小兔子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告诉妈妈什么?

②妈妈听了小兔子的话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及浓浓的母子亲情。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小兔子表达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你们爱妈妈吗?你们能用小兔子的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五、师生互动,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①故事里的小兔子用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②小兔子又用了什么方法?它想要干什么? ③今天,这里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请你们用动作去表达对老师的爱,相信你们一个小小的拥抱,会换来老师给你们的更大、更多的拥抱。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小弟的心理活动。 2.能在问题情景中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通过阅读活动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并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课件,苹果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绘本封面。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小老鼠长得怎么样? 2.他叫鼠小弟,他望着苹果树,在想些什么呢? 3.这本书的题目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1-4),引导孩子观察表述。

《棉花姑娘》详细教案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七个生字,和多音字“只”,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书写“只、 雪”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六自然段。 3. 认识蚜虫、七星瓢虫,通过朗读感受棉花姑娘生病时、病愈后的不同心情。 4、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只、雪”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六自然段,感受棉花生病时、病愈后的不同心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崔老师今天先请大家猜个谜语。 出示谜面“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与爱他。”它是什么? 师:“花”我们平时读一声,比如“花园”“花朵”,但在“棉花”这个词里读轻声。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2、简介棉花,引入课题。 师:(出示棉花图片)大家看,棉花好看吗? 生:好看!棉花不但好看,而且还很有用,冬天我们穿的棉衣,盖的棉被都是用棉花做的。 师:咱们来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生:棉花姑娘。(板书课题“棉花姑娘”)今天咱们就来和棉花姑娘做朋友。 师:“姑娘”的“娘”本来读二声,但在“姑娘”这个词里面读轻声(板书注音)。请跟老师一起来读课题。 师:“姑娘”这两个字都是这一课要认的字,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的。生:“姑”是女字旁加一个“古”,“娘”是女字旁加“良” 师:这两个字是形声字,都是女字旁,姑娘指的是女孩子。来,我们班的小

姑娘摆摆手和棉花姑娘打个招呼。 二、初读课文 1.《棉花姑娘》是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大家想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吗?那赶快打开课文137页,自己来读一读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按顺序标上序号。(提示读完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圈出的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反馈。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看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这儿准备了两道试题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第一题是一道词语认读题: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姑娘可恶盼望瓢虫帮忙治病啄木鸟 斑点蚜虫树干咧开害虫碧绿惊奇忽然 (2)出示生字:姑、娘、蚜、盼、治、啄、斑。 这些字你认识吗?自己试读一下。 A.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领读。 B.这些字中哪些字在读音上要提示注意?互相提示“治、啄”是翘舌音。 C.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过关了字词,而且把字形也记牢了,真了不起。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吧。) D.拼音宝宝回家了,你还认识他们吗?齐读,打乱顺序读。 E.你能用这些生字宝宝组个词或或说句话吗? 同学们和生字宝宝交了朋友,接下来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们读课文。 4、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示:比比谁的小耳朵最灵,听的最专心,有错就纠正。) 5、读了课文,谁能告老师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生病了)那棉花姑娘为了治好自己的病先后请了几位医生?他们是谁啊?(贴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图片) 6、这四位医生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板书空中、树干里、田里、棉花)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棉花姑娘教案

得言﹒会意——荡起句子教学的“双桨”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案例背景】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字词教学,但句子的教学也不容忽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受到年龄、课外阅读量、朗读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和限制,使得他们对句子的掌握和理解不可能像中高段的学生那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中悟情,读中喻理;而且低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很弱,使得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花很多精力在教学的设计和引导上,让他们慢慢向句子靠近,逐渐去理解、体会、积累和运用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才的教学情境。”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复现生字,运用活泼生动的评价指导朗读。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0课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寓科学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着重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了解各种益虫和益鸟的不同作用,重体验,轻说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2.学习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治病的故事,在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盼望 有人来给她治病的迫切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因无法帮助棉花姑娘的抱歉。 3.仿照课文段式,拓展说话训练。 【意图说明: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围绕字句学习的主题,本课教学目标努力做到目标简单清晰,指向明确。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19《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已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我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自我,提高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欲望。综观整节课,我觉得我在以下几方面比较好地落实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一、自主学习贯彻始终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二期课改的方向,自主学习是这一理念的主题,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学习: 1、学生活动时间充分。 2、学生的参与面广。 3、重视学习方法的迁移。 4、学习积极性高。 二、体验教学贯穿课堂 重视学生的体验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 2、体验教学的形式多样。 我的课堂体验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谈自己的亲身经验,有想象体验的,有表演体验的,也有学习经验的等。 3、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体验。 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对话交流和表现,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一节课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注重生活体验,是对某些特殊天赋发展的肯定,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前提条件。

教学反思2 虽然本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但第2~4自然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我就多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第三次是有感情地读。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讲课的时间。

棉花姑娘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

棉花姑娘 一、导入 1、猜谜语: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像云不是云,地上开了花;像雪不 是雪,越冷越爱它”,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这是什么?(生:棉花) 2、指导朗读“棉花”:出示棉花图片与词语,指导轻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3、棉花有什么作用呢?(生:棉鞋等等) 4、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棉花地里去认识一位新朋友,起立,让我们张开翅 膀,闭上双眼,慢慢地飞过高山,飞过河流,慢慢地睁开双眼,咱们到了, 请坐。 出示动画···· 棉花姑娘哭了,看到这里你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 5、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棉花姑娘》,学完之后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 题了。 跟老师板书课题《棉花姑娘》,书写过程中注意:“棉”、“姑”偏旁的指导。 (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6、指导朗读课题:“棉花”,“姑娘”轻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二、识字 1、出示课题图片,指导认识“姑”、“娘”: ①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女字旁,代表女生,是姑娘) ②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加一加、形声字等) ③你还指导哪些女字旁的生字呢?(妈、奶、姐、妹、娃、好) 2、读课文:下面我们看看棉花姑娘到底怎么了。 借助拼音,把课文度准确、流利。标出自然段。把圈出来的生字,多读几 遍。 3、出示生字词,识记朗读:小老师领读,小组齐读,小组开火车读。 4、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学生自由说。 蚜:左右结构蚂(换一换)鸦(熟字换偏旁法)虫+牙(加一加)同偏旁:蜂、蝴蝶、蜻蜓、蚯蚓、蚂蚁、蜘蛛、蝉、蛇、虾——与动物有关盼:左右结构眼睛一分一秒的盯着看(小故事)目+分 (加一加) 同偏旁:眼睛、眠、眨、睁、——与眼睛有关 治:左右结构小故事氵+台(加一加) 同偏旁:澡、淋、池、海洋、河、渴、淡、沙、湿——与水有关啄:左右结构小故事 同偏旁:吃、喝、鸣叫、喊、唱、吧、吗——与口、语气有关斑:左中右结构猜谜(两个大王写文章)班 同偏旁:玩、现、珍、珍珠 5、在文中识字词:老师现在把这些生词去掉拼音放在课文里,看你还能不能认出他们。 ①出示图1。棉花蚜虫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找伙伴读,理解可恶,齐读。 介绍蚜虫,出示图片,文字介绍。(蚜虫是一种昆虫,在植物上吸取汁液,植物 就会生病枯萎)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发言,老师知道对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读懂了不少内容,如燕子不给棉花姑娘治病是因为它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还知道了蚜虫喜欢吃棉花的叶子等等。这说明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你们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呢? (不少同学都举起了手,教师点名发言。) 生:我不懂啄木鸟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不懂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不懂青蛙说的这句话: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难道棉花不是长在田里吗? 生:我不明白七星瓢虫为什么要告诉棉花姑娘自己叫什么名字?师:嗬!问题还真不少哇!其实呀,有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讨论后才能解决。你们能不能通过读书,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齐答)能! 师:有没有这个信心? 生:(充满信心)有! 师:下面你们读书吧!如果把这些问题读懂了,你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仍然读不懂,也可以找前后桌同学讨论一下。 (生自由读书,也有相互交流讨论的,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师:现在已有不少同学在举手了,看来有许多同学都读懂了,下面请

你们介绍一下,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生:我读懂了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蚜虫不是长在树干上,所以它不会捉。 生:因为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蚜虫太小了,它吃不到蚜虫,所以啄木鸟就不给棉花姑娘治病。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行,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谁再说? 生:我也明白了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因为它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生:难道棉花不是长在田里吗?我的爸爸妈妈就把种棉花的田叫做棉田。 生:青蛙常常在水田里活动,所以它不捉旱田里的虫子。 生:我觉得青蛙的意思是:它不会捉棉花叶子上的害虫,只会捉田里飞的害虫。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真会思考!不过呀,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些地方,说"田"就专指水田,他们把旱田叫做"地"。也有些地方(包括我们这里)把水田、旱田都叫做"田",你们可以把你们的想法写信告诉编写课本的叔叔阿姨,让他们在这篇课文的"田"前面加上"水"字,这样就更好了。你们说好不好? 生:(兴奋地齐答)好! 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七星瓢虫为什么要告诉棉花姑娘自己的名字,谁读懂了? 生:因为棉花姑娘问七星瓢虫:"你们是谁呀?"所以七星瓢虫就要告

《棉花姑娘》课后反思

《棉花姑娘》课后反思 真是没有想到,学完《棉花姑娘》,我班学生就能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且还不愿下课!想一想,是有原因的。 一、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注重了“体验”的过程。有人说:体验是语感活动的桥梁,是语文素养的土壤。作为语文素养,无论是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还是情感培育,都需要结合具体现实的情境,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更需要以生动真实的情境去激活和感召,以引发积极、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进而使之受到感化、得到熏陶,获得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找准情感态度渗透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在备课时,我发现,虽然一年级的课文内容并不难懂,但是有些语句中也包含着一些思维的转变过程。比如:三句棉花姑娘的请求,看似一样,其实第三次多了“高兴”一词。按照常理来说,前两次求救都没有成功,棉花姑娘可能会觉得失望,可是第三次青蛙来了,她为什么却高兴地说呢?再仔细读读课文,就不难体会到两次的失败,使得棉花姑娘把青蛙看成是最后的希望了,所以才会高兴地说。因此,在教学“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分三

个层面进行突破: 1.在学完第一自然段,体会了棉花姑娘的心情之后,我让学生猜猜此时此刻如果医生来了,棉花姑娘会对医生说什么?相机出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在学习二、三、四自然段时也让学生体会棉花姑娘说此句话时的心情。 3.最后把三次对话全部出示,这不仅是对文本的整合,更是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棉花姑娘的心理变化,是一次比一次着急。 在课堂上,我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了主人公棉花姑娘的情感变化主线:“盼望”——“高兴”——“惊奇”——“笑了”,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读书、识字,与孩子们评说、表演、歌唱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充实、丰富,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注意以教师的情感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重视语言的激励,与学生平等交往。 二、采取了合作式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根据本文的内容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以合作读演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生成。我们都知道文章再生动,毕竟是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以主人公的身份感受表演式朗读是低年级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这堂课上,教师与学生合作读书、表演,学生之间多次合作读演,在交流课前收集资料时引导学生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Unit4 Sharing Reading A Letter Home)

Ⅰ.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Module 7 Unit4 Sharing Reading: A Letter Home II.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Sharing,主要涉及帮助弱者、志愿服务、合作分享等。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很多地方依然很落后,从而懂得同情,学会分享。了解一些志愿者工作的信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结合针对短文话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力所能及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设计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志愿者的一封家书,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共和国的一个小山村教书。信中详细地描述了她所在学校的情况和她去一个学生家做客的经历。通过这封信,学生可以了解巴布亚新几内亚共和国各部落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志愿者的工作。 Ⅲ.Analysis of students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高中阶段必修1~选修6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查找细节信息,抓住段落要点和全文大意等,在阅读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个课时的课文阅读。同时,在听、说、写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2.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分享、帮助与合作。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本课通过阅读志愿者的家书,了解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小组讨论“如果你/你们是志愿者你/你们将做什么工作?为什么?”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互助合作的意义,即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预习策略、搜集分析信息策略、归纳整理策略等。 Ⅳ.Desig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Knowledge objectives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及运用本课出现的单词。 (2)学生掌握本课词组的意思并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 2.Ability objective能力目标 (1)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并准确 地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的技能。 (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借助图片、表格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 3.Affective objectives 情感价值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扶贫救困的 爱心。 (2)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 Ⅴ.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a.获取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各部落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的信息; b.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如精读课文完成表格填空等。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及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和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点击课件出示棉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棉花) 师: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及点评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及点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内容】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过程中渗透信息交流。 【片段一】 师:怎样读才干让我们觉得蚜虫很可恶啊? 生:要把“可恶”读得重一点,而且棉花姑娘很想人帮她,我们还要把“多么盼望”读得比较重,让人觉得棉花姑娘真的希望他人协助她! 师: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当这位可怜的棉花姑娘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师,我们小组刚才在学习的时候有一问题想请问您,“蚜虫”是什么样子的? 师:老师这里刚好准备了一个资料,我们一起看看,“蚜虫长什么样子,它们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点击“蚜虫”。) (蚜虫的话:我的名字叫“蚜虫”,我的身体圆圆的,可以有很多种颜色,你们看,我们的肚子都很大,因为我们专门吃植物的汁液。)

师:(故作神秘地)蚜虫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生:(你争我抢地)是害虫。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动画片里知道,蚜虫吃植物的汁液,所以它们是害虫。 生:课文告诉我,蚜虫害棉花姑娘生病,所以它是害虫。 【片段二】 师:为什么棉花姑娘很惊奇呢? 生:因为别的动物都治不好棉花姑娘的病,只有七星瓢虫能治好,所以她很惊奇。我想请全班的女生当“棉花姑娘”,男生当“七星瓢虫”,好吗? 生:齐声动情地分角色朗读。 师: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我们一起记住它,感谢它。 生:老师,我很想多了解七星瓢虫的有关知识。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查找七星瓢虫的资料,谁想来展示给大家看! (出示七星瓢虫,“七星瓢虫”背景图。) 生:(得意地)老师,小朋友们,我请爸爸和我一起上网,查到了七星瓢虫的家族可大了,(投影打印资料)有红斑瓢虫、鱼瓢虫、小龟瓢虫、两星瓢虫、七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 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中学:王欣平 一、背景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选择的是初二英语课本第四单元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Food and lifestyles ”而展开的。 2、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很多学生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捕捉细节。 (2)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3)引导学生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 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分辨是非的能力。 Step 1: Warming–up activities (一)Free Talk: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What is my favorite food?”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1.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 (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

2. 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 During the talking,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b, especially 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bread, meat, juice. 3. 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Do you like it?” 设计思路:(1)通过感性的图片教学,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相互问答,了解食物的名称,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Discussion :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2) Do you think … is good for our health? (3) Which is your favorite? 设计思路: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有关食物的相关链接(P67)-- “Healthy Eating”,并让他们参与讨论,知道哪些才是正确的饮食。 教学后记: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笔者有以下三点体会:(1)本活动在设计上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2)能使阅读前的“Warming–up activities”真正发挥“热身”的作用。这就为顺利开展之后的多个活动打下了基础。(3)上课伊始就顺利切入主题,中间过渡自然,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Step 2: Reading (一)Listening and scanning: 1. What do students want to be? 2. What do students eat for breakfast now?

阅读教学活动及简要分析

阅读教学活动及简要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Unit9的Reading部分。本节课的主题是: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紧扣住了本单元的话题invention。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打篮球,所以对这片文章特别感兴趣。围绕主题,教材中本节课由四个板块组成。1、Before you read 包含两个任务:1a 列举在中国开展的八项运动;1b 按流行程度把这些运动排序。2、While you read:是一篇阅读文章,即本节课的主体。 3、After you read:3a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mind-map; 3b 回答问题。 4、Go for it包括两个任务:(1)列举成为篮球运动员的好处和坏处;(2)研究一项发明,完成关于该发明的mind-map。依据学情,教师将删除板块1和4中的第二个任务,并替换成其他的环节。 教学过程: 活动目的: 1 .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1)让学生了解对美国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篮 球文化,体验美国文化。(2)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被动语态的句子,通过阅读文章,使学生有效的感悟被动语态的用法。 活动说明:活动分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条任务链进行 Task1:Talk about限时5分钟。 1.Do you like sports? 2.What sport do you often play? 3.Can you list eight sports played in China?

4.How popular is each sport? Rank them in the order of pop ularity. 活动目的:1. 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培养预习的习惯。 2. 导入下文. 活动说明: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其中1 ,2小题要求自己口头回答,3 ,4小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进行然后派代表回答。 Task2:Discuss限时5分钟。 1.Do you like basketball? 2.Do you know how many equipments about basketball? 活动目的:先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进行打篮球这项运动时都需要哪些设备,为下一步阅读并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活动说明:本环节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因为男生喜欢打篮球,对篮球运动的设备和器材会更熟悉一些。 Task3: Reading限时20分钟。 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完成课堂中的各项任务,通过完成阅读任务,学生能提高下列阅读能力:浏览、快速阅读从文章中寻找信息的能力;细读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上下文搜索信息的的能力;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教学设计2

19 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棉、娘、治”等生字,会写“病、医、别”等生字,识记部首“大、瓜、石”。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无害的鸟类和益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文中的对话。 难点:懂得不同的动物能捉不同害虫的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 1.猜谜导入:“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人人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谜底:棉花) 2.棉花用处那么大,又长得那么可爱,你想怎样称呼它?我们可以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齐读)1.说一说棉花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天生那么可爱,可图上的棉花姑娘怎么啦?(生病了) 2.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她觉得怎样?这时她会怎么想呢? 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自由读——齐读。2.填空。 我知道棉花是一种,课文中我们叫它。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希望有人给她治病,大自然的医生可多了,棉花姑娘遇到了哪些医生呢?2.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 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3.这些医生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吗?为什么?(师简要介绍这些小动物) 燕子—捉飞虫啄木鸟—捉树虫 青蛙—捉田间害虫七星瓢虫—捉蚜虫3.我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棉花姑娘一共遇到了位医生。四、朗读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 (2)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画出燕子说的话。 (3)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 2.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5自然段分别是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又说了些什么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分角色朗读。 (2)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3.讨论总结。 (1)学习了第2~5自然段,你们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都是捉哪里的害虫的吗? (2)它们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棉花姑娘》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设计

《棉花姑娘》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设计 19棉花姑娘 名师教学设计 ◆在朗读中感悟文本(教学重点) 师:美丽的棉花姑娘,是谁让她生病的呢? 生:是蚜虫让棉花姑娘生病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师:你真会读书!大家跟他找的一样吗?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一只蚜虫不可怕,可是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有多少? 生:许多。 师:如果有这么多蚜虫在你的身上爬,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难受。 师:可是他们还要吸棉花姑娘身上的汁液。除了难受,棉花姑娘还会…… 生:害怕,着急。 师:这时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在书中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生:我找到了。我画的是“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师:老师跟你找的一样。我们来看看棉花姑娘的表情。(出示书中第一幅图。)谁来说说此时棉花姑娘的心情怎么样?

生:着急。 师:说得对。此时的棉花姑娘十分着急,她急切地希望能有个医生来给她治病。书中用了一个词,你找到了吗? 生:盼望。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老师,我来读。(生读,师指导) 师:谁愿意跟老师配合一下?(学生读——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老师接——盼着盼着,还真盼来了捉虫高手呢!) 师:棉花姑娘和捉虫高手之间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第2~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 赏析: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很难感受到语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的耳与心,有一个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