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生物碱(1)
合集下载
生物碱

原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小檗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苄基异喹啉类
异喹啉母核1位连有苄基
MeO
N
MeO
N
MeO
OMe
苄基异喹啉
罂粟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双苄基异喹啉,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1-3个
醚键相连接,连接方式较多,故类型也较 多。
OMe Me N H OMe MeO N Me MeO H
MeO MeO OMe O
缩合
N CH3
H OCO
CH2 OH C H
莨菪醇
莨菪酸
莨菪碱(阿托品)
莨菪碱呈左旋光性,而阿托品是其消旋体,即没 有旋光性。常用作防晕药和镇静药物 。
2、古柯生物碱 通常指爱康宁(ecgonine)的衍生物。 如:古柯碱(cocaine)又称可卡因,系苯 甲酰爱康宁的甲酯,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常 用于表面麻醉。
羧基,常以甲酯形式存在。
5.N-氧化物:在植物体中已发现的N- 氧化物约一百余种。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分类方法:
1.按植物来源分类;
如:长春花生物碱、黄莲生物碱等;
2.按化学结构分类;
如:异喹啉生物碱、吡啶类生物碱等
吡咯烷类生物碱
由吡咯或四氢吡咯衍生的生物碱; 结构较简单,数量较少
(2)旋光性 除阿托品外,其他均具有旋光性。
(3)碱性 R R=H 莨菪碱 (阿 托品) R=OH 山莨菪碱 Pka 9.65 R=OH 樟柳碱 R R=H 东莨菪碱 Pka 7.5
(4)溶解性
莨菪碱(阿托品):
溶于极性较大的亲脂性溶剂,难溶于水。
东莨菪碱,樟柳碱:
H O C O
可卡因 pKa = 8.31
中药化学:第十章 生物碱

CHO + HN +
C: -OH _
C CH N
曼尼希碱
在生物碱中,尤其是苄基异喹啉和吲哚生物碱的生物 合成,许多一级环合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生成的。
(3)酚的氧化偶联反应 为次级环化反应。反应过程为含 酚羟基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经酶作用形成自由基,两个自由 基经偶联,形成新键。
如在由苄基四氢异喹啉形成各类异喹啉生物碱中,则 是由酚的氧化偶联反应生成的。
(二级结构类型)
(莨菪烷类)
一、鸟氨酸系生物碱 (一) 吡咯烷类生物碱
一、鸟氨酸系生物碱
(二) 莨菪烷类生物碱
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和有机酸缩合成酯。典型的
化合物如莨菪碱。
N CH3
7
1
2
6
54
3
OCO
CH2OH CH
莨菪碱
莨菪烷
(三)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吡咯里西啶为两个吡咯烷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 成。如千里光属中大叶千里光碱 。
个别是非环状的生物碱,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如 麻黄碱、秋水仙碱等
麻黄碱
秋水仙碱
不为碱性的生物碱:胡椒碱(piperine)等
O
O
N
O
H
N N CH3
二、生物碱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1.分布
(1)植物界分布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
➢ 双子叶植物 已知存在于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与中药 有关的一些典型的科如毛茛科(黄连、乌头、附子)、罂粟 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洋金花、颠茄、莨菪)、防己 科(汉防己、北豆根)、豆科(苦参、苦豆子)等。
③ 生物碱极少与萜类和挥发油共存于同一植物类群中; ④ 越是特殊类型的生物碱,其分布的植物类群就越窄。
第十章 生物碱

二、分布 三、存在状态 大多以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游离态或苷的形式存在 (茄碱 —存在于青土豆皮中,对人体有毒) 四、生物活性 多方面 吗啡—罂粟的提取物(大烟土);尼古丁(烟碱);可待因—麻醉兴奋 喜树碱—抗Ca
第十章 生物碱
(Alkaloids)
第一节 概述
四、生物活性 多方面 吗啡、延胡索乙素—镇痛; 阿托品—解痉镇痛;颠茄片—胃痉挛; 小檗碱—抗菌消炎; 麻黄碱—“重点管制”—是制造冰毒的原料 喜树碱—抗Ca
sp2杂化轨道含1/3 s和2/3 p的成分。一个s轨道 和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3个完全相同的sp2杂化 轨道。其3个轨道间夹角为120°,呈平面正三角 形。
杂化轨道的原因?
能量相近的几个轨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轨 道以增强成键能力。
(2)化学环境(N以外的结构) ①取代基 主要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碱性强弱. 供电子基 -CH3 等 产生 + I效应(供电子效应),使N原子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未共用电子对易给出, 碱性增强。 吸电子基 -OH、>C=C<、-X 等可产生-I效应(吸电子效应), 使N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下降, 未共用电子对不易给出,碱性减弱。例如, 去甲麻黄碱(pka 9.00)、麻黄碱(pka 9.58)和苯异丙胺(pka 9.80 )。 (P125) ②共轭结构 主要指P-π共轭。这种共轭是由N上未共用电子对 所处P轨道与母核中的大π键侧面交盖而形成,使未共用电子对不易给 出,碱性大大减弱。例如,秋水仙碱(pka 1.84) ③空间位阻 系指N原子邻近的结构屏障使N不易与H + 结合,使碱 性下降。例如,莨菪碱(pka 9.65)和东莨菪碱(pka7.50)
2.个别游离态叔胺碱和仲胺碱溶于水、酸水;亦
第十章 生物碱
(Alkaloids)
第一节 概述
四、生物活性 多方面 吗啡、延胡索乙素—镇痛; 阿托品—解痉镇痛;颠茄片—胃痉挛; 小檗碱—抗菌消炎; 麻黄碱—“重点管制”—是制造冰毒的原料 喜树碱—抗Ca
sp2杂化轨道含1/3 s和2/3 p的成分。一个s轨道 和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3个完全相同的sp2杂化 轨道。其3个轨道间夹角为120°,呈平面正三角 形。
杂化轨道的原因?
能量相近的几个轨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轨 道以增强成键能力。
(2)化学环境(N以外的结构) ①取代基 主要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碱性强弱. 供电子基 -CH3 等 产生 + I效应(供电子效应),使N原子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未共用电子对易给出, 碱性增强。 吸电子基 -OH、>C=C<、-X 等可产生-I效应(吸电子效应), 使N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下降, 未共用电子对不易给出,碱性减弱。例如, 去甲麻黄碱(pka 9.00)、麻黄碱(pka 9.58)和苯异丙胺(pka 9.80 )。 (P125) ②共轭结构 主要指P-π共轭。这种共轭是由N上未共用电子对 所处P轨道与母核中的大π键侧面交盖而形成,使未共用电子对不易给 出,碱性大大减弱。例如,秋水仙碱(pka 1.84) ③空间位阻 系指N原子邻近的结构屏障使N不易与H + 结合,使碱 性下降。例如,莨菪碱(pka 9.65)和东莨菪碱(pka7.50)
2.个别游离态叔胺碱和仲胺碱溶于水、酸水;亦
10生物碱(第十章)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二、提取酸碱滴定法
2.问题讨论 ⑴碱化试剂 能使生物碱游离的碱性试剂有氨水、碳 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钾等。氨水的 pkb=4.76,属于弱碱,不能使酚结构成盐,不能使 酯键水解,也不易发生乳化现象,但其碱性强于大部 分生物碱(pkb=6~9),足以使生物碱游离出来, 同时易于除去而对测定无干扰,是首选的碱化试剂。 ⑵提取溶剂:①沸点低,与水不相混溶,对生物碱具 有极大的溶解度而对其他物质不溶或几乎不溶,可以 是单一溶剂,也可是混合溶剂。②与生物碱及碱化试 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⑶提取溶剂的用量和提取终点的确定 ⑷指示剂的选择
第二节 鉴别试验
一、 一般鉴别试验
1.熔点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对磷酸可待因的 鉴别:取本品约0.2g,加水4ml溶解后,在不断搅拌下滴 加20%氢氧化钠溶液至出现白色沉淀,用玻璃棒摩擦器壁 使沉淀完全,滤过;沉淀用水洗净,在105℃干燥1小时, 依法测定,熔点为154~158℃。有时常制备药物衍生物 作为鉴别对象。 2.显色反应 大多数生物碱可与生物碱显色试剂反应产生 不同的颜色,可作鉴别。常用的显色试剂有浓硫酸、浓硝 酸、钼硫酸、硒硫酸、甲醛硫酸和溴水等。如《中国药典》 (2010)对硫酸奎宁的鉴别:取本品约20mg,加水20mL 溶解后,分取溶液5mL,加溴试液3滴与氨试液1mL,即 显翠绿色。
第二节 鉴别试验
一、 一般鉴别试验
5.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较紫外吸收光谱丰富,能反 映分子结构的细微特征,准确度高,专属性强。《中国药典》 (2010)中收载的利用该法进行鉴别的生物碱有茶碱、氨茶碱、 吗啡、阿托品、秋水仙碱等。 6.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药物鉴别常用的分析方法,各国 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类药物的品种正逐步增加。 注意:硅胶是弱酸性吸附剂,对碱性化合物以及极性较大的 化台物吸附力强,易造成严重的脱尾现象。应用本法进行鉴别 时,生物碱应保持游离状态,同时加碱中和硅胶表面的弱酸性, 以克服色斑拖尾现象。如USP〔31〕对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鉴 别即采用硅胶薄层板色谱法。
第十章 生物碱

(2)盐(离子型、极性大):
水 +
酸水 +
碱水、 甲(乙)醇、 苯 /乙醚 /CHCL3、 CCL4 /石油醚 + -
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酸有关: 无机酸盐的水溶度大于有机酸盐的水溶度。 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的水溶度大于卤代酸盐。 卤代酸盐中,盐酸盐的水溶度最大,氢碘酸盐 的水溶度最小。 有机酸盐中,小分子有机酸盐的水溶度大于大 分子有机酸盐(沉淀)。 多元有机酸盐的水溶度大于一元有机酸盐。
第六节 生物碱的分离
1. 生物碱的初步分离 分离依据:生物碱的碱性(弱碱性生物碱 的盐不稳定;中强碱在pH9~10时可以游离) 特殊官能团(酚羟基的酸性,可溶于NaOH溶 液) 分离流程: 总生物碱的酸水液(盐) 氯仿萃取
1、氯仿液 (弱碱性生物碱)
1~2%NaOH萃取 碱水液 CHCl3液
MeO
N H H H H3 COOC
N H OCO OMe OMe OMe OMe
利血平
5.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 喹啉类:白鲜碱(白鲜皮) 丫啶酮类:三油柑碱(鲍氏三油柑)
O
N
N H
6.组氨酸系生物碱 咪唑类生物碱: 毛果芸香碱(毛果芸香)
N N H
H3 C O O N
N
CH3
7.萜类生物碱 单萜类生物碱:龙胆碱(龙胆科) 倍半萜类生物碱:石斛碱(石斛) 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乌头、附子) 三萜类生物碱:少
第十章
生物碱
第一节 生物碱概述
生物碱的含义——是指来源于生物界
(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 物。大多数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 子结合在环内;多数具有碱性,可以和 酸成盐;大都具有特殊而显著的生理活 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在的含氮有机化 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及某些 含氮维生素除外。
第十章生物碱

第十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碱的定义
是生物体内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
O O
小檗碱
N +OH OMe
OMe
二、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
有机胺类
(N原子在环外)
O
O
N +OH -
OMe
小檗碱
OMe
杂环类
(N原子在环内)
第三节 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 提取
1
酸水提 取法
2
乙醇提 取法
3
亲脂性有 机溶剂提 取法
1 酸溶碱沉淀法
(1)原理:
利用生物碱具有碱性,可溶 于酸水,不溶于碱水的性质可采 用酸溶碱沉淀法提取。
(2)工艺
药材粗粉
加稀酸浸渍,过滤
药渣
酸水提取液 加碱碱化,静置,过滤
滤液 (水溶性杂质)
沉淀 (生物碱)
A.Rf
B.Ka C.Kb
D.pKa
E.pKb
单选题
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A )
A.季铵碱 B.伯胺碱 C.仲胺碱
D.叔胺碱 E.酰胺
8.东莨菪碱的碱性比莨菪碱弱是因为( C )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B.电性效应
C.空间位阻
D.分子内氢键
E.同离子效应
多选题
9、游离生物碱一般( ABD ) A.易溶于有机溶剂 B.难溶于水 C.碱溶酸沉淀 D.酸溶碱沉淀 E.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二、溶解性(酸溶碱沉淀)
❖ 游离碱:脂溶性 ❖ 季铵碱:水溶性 ❖ 两性碱: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 生物碱盐:水溶性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碱的定义
是生物体内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
O O
小檗碱
N +OH OMe
OMe
二、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
有机胺类
(N原子在环外)
O
O
N +OH -
OMe
小檗碱
OMe
杂环类
(N原子在环内)
第三节 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 提取
1
酸水提 取法
2
乙醇提 取法
3
亲脂性有 机溶剂提 取法
1 酸溶碱沉淀法
(1)原理:
利用生物碱具有碱性,可溶 于酸水,不溶于碱水的性质可采 用酸溶碱沉淀法提取。
(2)工艺
药材粗粉
加稀酸浸渍,过滤
药渣
酸水提取液 加碱碱化,静置,过滤
滤液 (水溶性杂质)
沉淀 (生物碱)
A.Rf
B.Ka C.Kb
D.pKa
E.pKb
单选题
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A )
A.季铵碱 B.伯胺碱 C.仲胺碱
D.叔胺碱 E.酰胺
8.东莨菪碱的碱性比莨菪碱弱是因为( C )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B.电性效应
C.空间位阻
D.分子内氢键
E.同离子效应
多选题
9、游离生物碱一般( ABD ) A.易溶于有机溶剂 B.难溶于水 C.碱溶酸沉淀 D.酸溶碱沉淀 E.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二、溶解性(酸溶碱沉淀)
❖ 游离碱:脂溶性 ❖ 季铵碱:水溶性 ❖ 两性碱: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 生物碱盐:水溶性
第十章生物碱(1)

(二)生物碱的碱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氮原子的电子 云密度,若电子云密度升高,则碱性增强,反之碱性下降。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杂化轨道中P轨道的成分增多、能量升高,成对电子的 能量也随之升高,易接受质子,碱性增强。故碱性为sp3> sp2>sp。季铵碱分子中的氮原子最外层有九个电子,,极易
。
原小檗碱
小檗碱
5.莨菪烷类 结构特征为莨菪烷衍生物莨菪醇与 有机酸缩合的酯。如茄科植物中具有解痉作用的莨 菪碱(hyoscyam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
莨菪烷
莨菪碱(阿托品)
东莨菪碱
6.吗啡烷类 结构特征为哌啶环垂直与多氢菲稠合。如吗 啡(morphine)与可待因(codeine)。
三、色谱检识
(一)生物碱的薄层色谱
1.吸附薄层色谱法 极性吸附剂一般用来分离和 检识弱极性和中等极性的生物碱,常用的极性吸附 剂有硅胶和氧化铝。活性炭等非极性吸附剂常用于 分离极性较强的生物碱。生物碱薄层色谱所用流动 相系统有中性和碱性两种。
2.分配薄层色谱法
常选用硅胶、纤维素为支持剂,以甲酰胺为固定相的薄 层色谱,适于分离弱极性和中等极性的生物碱,移动相采用 氯仿为主的溶剂系统(先用固定相饱和);以水为固定相的 薄层色谱,适于分离检识水溶性的生物碱(盐),可用BAW 系统展开。
3.吲哚类 结构特征为苯并吡咯。如具有兴 奋子宫作用的麦角新碱(ergometrine)
吲哚
麦角新碱
(二)六元氮杂环类生物碱
基本结构为吡啶和六氢吡啶(哌啶)。此类 生物碱衍生物数量较多。
吡啶
哌啶
1.简单吡啶类
如具有驱绦虫作用的槟榔碱(arecoline)烟草 中杀虫成分烟碱(nicotine)。
第十章 生物碱

COOCH3 N CH3 N CH3 O N COOCH3
A
B
C
理由: 碱性的强→弱程度: A > C > B A是叔胺碱,氮原子是SP3杂化,C中的氮原子是SP2杂化, A的碱性强于C。B中氮原子处于酰胺结构中,其孤电子对与 羰基的π-电子形成p-π共轭,碱性最弱。
第十章 生物碱
概述
二 、生物碱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2、存在形式
在植物体内,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如柠 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少数以无 机酸盐形式存在,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少数 以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极少数以酯、苷或 N-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第十章 生物碱
概述
三、生物碱的生理活性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 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 、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 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 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 抗癌作用等。
吗啡碱
O
喜树碱
第二节 四、碱性:
理化性质
(一). 碱性的产生及其强度表示: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给出电子 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 生物碱碱性大小可用碱的碱式离解常数 pKb表示, 也可用其共轭酸的酸式离解常数pKa表示。
B + H2O = BH+ + OH碱 酸 共轭酸 共轭碱
第二节 二、旋光性
理化性质
生物碱结构中如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 即有旋光性。影响生物碱旋光性的因素主要有手性碳 的构型、测定溶剂及pH、浓度等。如麻黄碱在水中测 定呈右旋光性,而在氯仿中测定则呈左旋光性。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密切相关,通常左 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如l-莨菪碱的散瞳作用 比d-莨菪碱大100倍。去甲乌药碱仅左旋体具强心作用 。
A
B
C
理由: 碱性的强→弱程度: A > C > B A是叔胺碱,氮原子是SP3杂化,C中的氮原子是SP2杂化, A的碱性强于C。B中氮原子处于酰胺结构中,其孤电子对与 羰基的π-电子形成p-π共轭,碱性最弱。
第十章 生物碱
概述
二 、生物碱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2、存在形式
在植物体内,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如柠 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少数以无 机酸盐形式存在,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少数 以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极少数以酯、苷或 N-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第十章 生物碱
概述
三、生物碱的生理活性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 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 、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 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 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 抗癌作用等。
吗啡碱
O
喜树碱
第二节 四、碱性:
理化性质
(一). 碱性的产生及其强度表示: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给出电子 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 生物碱碱性大小可用碱的碱式离解常数 pKb表示, 也可用其共轭酸的酸式离解常数pKa表示。
B + H2O = BH+ + OH碱 酸 共轭酸 共轭碱
第二节 二、旋光性
理化性质
生物碱结构中如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 即有旋光性。影响生物碱旋光性的因素主要有手性碳 的构型、测定溶剂及pH、浓度等。如麻黄碱在水中测 定呈右旋光性,而在氯仿中测定则呈左旋光性。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密切相关,通常左 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如l-莨菪碱的散瞳作用 比d-莨菪碱大100倍。去甲乌药碱仅左旋体具强心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双苄基异喹啉类
OMe MeO
+
N
H 3C N H
OMe
MeO
N CH 3 H
MeO OMe HO
O OH
罂粟碱
厚朴碱
蝙蝠葛碱
2、异喹啉类生物碱 (4)吗啡烷类
RO HO MeO HO O CH3 N MeO MeO O CH3 N
CH3 N
O
CH3 N
HO
吗啡烷
R = H 吗啡 R = CH3 可待因
一、概述 植物古柯中的有效成分古柯碱(cocaine)虽 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但是毒性较大,久用容易成 瘾
古柯碱 cocaine (可卡因)
普鲁卡因 procaine (合成品)局麻药
一、概述 ㈠生物碱的定义 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
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子在杂环内;
3、半萜吲哚类
• 这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麦角。由色胺构成 的吲哚衍生物上接一个异戊二烯单位后形成
麦角 又称麦角菌、黑麦乌米.为真菌门麦角菌 科麦角菌属中的麦角菌.这种菌常寄生在禾本科麦 类植物的子房内,当其菌核形成时,则露出子房外,呈 紫黑色的、质地较坚硬的、形状又像动物的角,所 以叫麦角菌.是一种寄生菌.夏、秋季麦穗黄熟时采 收.阴干或烘干后备用.
一、概述 ㈣命名规则 1. 类型的命名 ⑴基核的化学结构,如吡啶、喹啉、萜类等; ⑵以来源植物命名,如石蒜科生物碱等。 2.单体成分的命名 ⑴以植物来源的属、种的名称命名;如 一叶萩碱 ⑵也有以生理活性或药效命名,如:吗啡(使睡眠)
⑶以人名命名的;如:pelletierine
一、概述 ㈤分类方法 1.按植物来源分类; 如:石蒜生物碱,长春花生物碱; 2.按化学结构分类; 如:异喹啉生物碱、甾体生物碱;
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
生物碱在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可 能存在,但对生某种植物来说,往往是集中在 某一器官。例如,麻黄生物碱在麻黄的髓部含 量高,防己生物碱在防己的根部较多,黄柏生 物碱主要存在于树皮部分,具抗癌活性的三尖 杉酯碱则在三尖杉植物的枝、叶、根、种子各 部分都有存在,但以叶和种子中含量高。
•
这类生物碱主要为哌啶衍生的生物碱, 亦有一些是由吡啶衍生的。数目较多,主 要的可分为几小类 • (一)哌啶 • (二)吲哚里西啶类 • (三)喹喏里西啶类
1、哌啶
2、吲哚里西啶类
• 这是哌啶和吡 咯共用一个氮原子 的稠环衍生物。数 目较少,但有较强 的生物活性,如存 在于一叶萩中的一 叶萩碱具有对中枢 神经的兴奋作用, 存在于娃儿藤属植 物中的娃儿藤定碱 具有显著的抗癌作 用。
三、生物碱在自然界的分布
•
生物碱在植物界分布较广,但主要分布在高 等植物中,尤其是双子叶植物中的毛茛科、防 己科、婴粟科、茄科、夹竹桃科、芸香科、豆 科等100多科的植物中。 • 单子叶植物中分布较少,如百合科、石 蒜科和兰科等。裸子植物中更少,如麻黄科、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的少数目植物中。 • 低等植物中的地衣类和苔藓类未发现生 物碱,蕨类及菌类只有极个别的植物中存在生 物碱,如麦角菌含有麦角生物碱类。
蒂巴因
青风藤碱
3、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
OH HO MeO O N O N CH 3 O OH
N
石蒜碱
加兰他敏
二、分类
(四)色氨酸系生物 碱
1、 简单吲哚类 2、色胺吲哚类 3、半萜吲哚类 4、单萜吲哚类
1、单吲哚类
• 这类生物碱结构中只含有一个氮原子,即 只有吲哚母核
2、色胺吲哚类
• 这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碱只具有色胺部分组成的结构,含 两个氮原子,结构比较简单。
ephedrine
pseudoephedrine
麻黄碱的特点: 游离时可溶于水,能与酸生成稳定的盐,
有挥发性,不易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
1、苯丙胺类生物碱
秋水仙碱 colchicine
治疗急性痛风,并有 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益母草碱 leonurine 对动物子宫有增加其 紧张性与节律性的作用
第一节
•
概述
生物碱,长期来一般是指来源于植物 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复 杂的氮杂环结构,并具有生理活性和碱性。 • 现在,人们从海洋生物、微生物及昆 虫的代谢产物中亦发现含有不少类似的有 机含氮化合物,有时也称它们为生物碱。 因此,从产义的范围讲,生物界除去生物体 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多肽、蛋 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外,其他所有的含氮有 机化合物都可视为生物碱。
1917年发现士的宁、吐根碱
•
1819年发现马钱子碱、胡 椒碱、咖啡碱
1820年发现奎宁、秋水仙碱
• 我国赵学敏在《本草 纲目拾遗》中记载, 17世纪初《白猴经》 一书中即记述了从乌 头中提炼出砂糖样毒 物作箭毒用,用现代 的观点分析,该物质 应是乌头碱。这比欧 洲科学家发现的生物 碱要早二百年左右。
常以甲酯形式存在。 5.N-氧化物:植物体中的氮氧化物约一百余种。
五、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是通过
氨基酸途径
♦存在于植物界的上万种生物碱,仅来 源于有限的前体氨基酸、甲戊二羟 酸和醋酸酯等。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碱的氨基酸主要有:
鸟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 酸、邻氨基苯甲酸、组氨酸等 上述这些氨基酸的骨架大部分保留在 所合成的生物碱中
形成真生物碱的氨基酸及 生物碱含氮母核类型
• 鸟氨酸:吡咯类、吡咯里西啶类、莨菪烷类;
• 赖氨酸:哌啶类、吲哚里西啶类、喹喏里西啶 类; • 苯丙氨酸-酪氨酸:苯丙胺类、苄基苯乙胺类、 异喹啉类、吐根碱类。 • 色氨酸:吲哚类 • 邻氨基苯甲酸:喹啉类、吖啶酮类、喹唑啉类; • 组氨酸:咪唑类。
2、氮原子存在的主要杂环母核进行分类 • • • • • • • 一 、吡咯生物碱 二、莨菪烷类生物碱 三、哌啶类生物碱 四、喹啉类生物碱 五、吖啶酮类生物碱 七 、咪唑类生物碱 六、喹啉唑类生物碱
O O OMe
N
N
O
N H
N CH3
O
喹啉
白鲜碱
吖啶酮
四氢吡咯
水苏碱
红古豆碱
2、莨菪烷类生物碱
• 这类生物碱大多数是由莨菪烷衍生的 氨基醇和不同有机酸缩合成酯,有一元 酯和二元酯,亦有以非酯形式存在。莨 菪烷上的醇羟基多在3位,有平伏羟基 和直立羟基之分,前者为莨菪醇,后者 为伪莨菪醇。 • 这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茄科、旋花 科、高根科和红树科。
3吡咯里西啶类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分布特点
• 含生物碱的植物很少只含有一种生物碱, 多数是数种或数十种生物碱共存,如长春 花已知含70多种生物碱。由于同一植物中 的生物碱往往来源于同一个前体,因此它 们的化学结构往往类似,同科同属植物中 的生物碱也往往属同一结构类型。了解此 点,对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化合物的 鉴别和推定结构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定义: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含 N原子的碱性有机物。 ㈡分布 存在于一百多个科中如:豆科、茄科、防己 科、罂粟科、毛茛科等植物中。
一、概述 ㈢存在形式 1.游离碱:碱性极弱,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 2.成 盐:有机酸盐:柠檬酸、酒石酸等;特
殊的酸类盐:乌头酸、绿原酸等;无机酸盐:硫 酸、盐酸等。 3.苷 4.酯 类: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类: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分子中的羧基,
二、分类
2、异喹啉类生物碱 (1)小檗碱类和原小檗碱类
4 3 5 6
O N
7 8
异喹啉 isoquinoline MeO
MeO N OMe OMe
2 1 13
O
N
+ OH OMe
9 12 11 10
OMe
原小檗碱
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2、异喹啉类生物碱 (2)苄基异喹啉类
MeO MeO MeO N HO CH 3 CH 3
3.按生源结合化学分类;
如:来源于鸟氨酸的吡咯生物碱。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分类
• 生物碱的分类方法有数种,但都存在 一定的缺点 • 1、按照生物碱生源途径分类法 • 2、生物碱结构中氮原子存在的主要 杂环母核进行分类
1、按照生物碱生源途径分类法
• 生物碱的生源途径主要有两方面,
• 一是由氨基酸为前体,另一是由甲瓦龙酸 为前体。 • 前者生成的生物碱又称真生物碱, • 后者生成的生物碱又称伪生物碱。
• 这类生物碱是二个吡咯烷共用一 个氮原子的稠环衍生物。它们大多数 是由氨基醇和不同的有机酸两部分缩 合形成,结构中多以11或12元双内酯 形式存在,少数以单酯形式存在。这 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较强,但毒性也 较大,特别能导致肝中毒。主要分布 在菊科千里光属植物中。
• (二)赖氨酸系生物碱
• 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有蒎啶类、 喹诺里西啶类和吲哚里西啶类。
•
3、喹喏里西啶类
这类生物 碱是由二个哌 啶共用一个氮 原子的稠环衍 生物。数目不 太多,主要分 布在豆科和千 屈菜科植物, 在石松科中亦 有存在。
二、分类
(三)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
1、苯丙胺类生物碱
结构特点
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的一类生物碱。
CH
NH 2
苯丙胺
CH
CH 3
OH
NHCH 3
•
由于生物碱结构较为复杂,虽然19世 纪初提出不少生物碱,但当时并未确定结 构式,直到1870年才首次搞清较为简单的 毒芹碱结构式。
•
对于复杂结构生物碱结构式的确定多数 是在20世纪,如士的宁直到1946年才得到 正确的结构式等。现在由于提取分离手段 及波谱法用于结构式的测定得到较快地发 展,生物碱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很快,有 人统计已达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