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01871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必修二《离骚》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名作动,流眼泪)10.哀: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形作动,崇尚,喜爱)1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14.屈: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缓行)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高,加高使……长,加长)《兰亭集序》(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在高考文言文的考查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且具有动词的意义时,就活用为动词。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再如“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本意为“户籍”,这里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动词前,不是主语而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等,就活用为状语。

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意思是“像翅膀一样”,修饰“蔽”这个动作,表示方式。

“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意为“像兄长一样”,也是表示方式。

“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和“夕”,分别表示时间“早上”“晚上”。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意思是“把……当作宾客”。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动词就活用为名词。

例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指的是“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

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意思是“使……活下来”。

3、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为宾语而发出的。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中的“死”,意思是“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特点,就活用为名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
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践灭吴》)衣,穿。
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
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
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
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三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是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考点知识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左右既前,斩荆轲。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鸿门宴》)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言:告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鸿门宴》)不可不语语:告诉(《鸿门宴》)吾得兄事之。

事:侍奉(《鸿门宴》)籍吏民。

籍:登记(《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

刑:施加肉刑(《鸿门宴》)道芷阳。

道:取道(《鸿门宴》)仕宦于台阁仕:任官(《孔雀东南飞》)头上玳瑁光光:发光(《孔雀东南飞》)映带左右带:环绕(《兰亭集序》)一觞一咏觞:喝酒(《兰亭集序》)歌窈窕之章歌:歌唱。

(《赤壁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取名(《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

(《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北:向北(《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数词的意动用法..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范增数目项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句子特点: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使受动者降武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4.数词的使动用法..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②粪土当年万户侯..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之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3.数词的意动用法..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四、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③秦王卒廷见相如..在……时/上;当……时候..像……一样..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2.动词作状语..①儿惧;啼告母..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五、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到的景象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地方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的铠甲;……的兵器六、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死;为……而死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丧;为……治丧③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伏伏:守;保持清白以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情况..口头释译下列句子..高中语文必修一4、○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人之力而敝之..○晋军函陵;秦军泛fàn南..○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5○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封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6○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吾得兄事之..√○日夜望将军至..○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素善留侯张良..√高中语文必修二89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形+〈介词短语〉→名+介词短语○侣鱼虾而友糜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侧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余之力尚足以入;..○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之曰褒禅..○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鸷鸟之不群兮..○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心而抑志兮..○步余马于兰皋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高中语文必修三8○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10○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序八州而朝同列..○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尊贤而重士..○因利乘便..○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尊贤而重士..○追亡逐北..○外连衡而斗诸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却匈奴七百余里..○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周而亡诸侯..○会盟而谋弱秦..○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1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而耻学于师..高中语文必修四11○舍相如广成传舍..○左右欲刃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于是相如前进缶..○而相如庭斥之..○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完璧归赵..○秦王恐其破璧..○宁许以负秦曲..○毕礼而归之..○且庸人尚羞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大王必欲急臣..12○单于壮其节..○屈节辱命..○诚甘乐之..○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空以身膏草野..○反欲斗两主..○何久自苦如此.. ○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惠等哭;舆归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绝不饮食..13/○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高中语文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眄庭柯以怡颜..○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园日涉以成趣..○悦亲戚之情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携幼入室..○倚南窗以寄傲..5、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川泽纡其骇瞩..●屈贾宜于长沙..●物华天宝..●腾蛟起凤..●人杰地灵..●目吴会于云间..6、逍遥游7、陈情表○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

《报任安书》为……而死。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

8.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9.鸷鸟之不群兮。

《离骚》群,合群。

10.则耻师焉。

《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师,学习。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礼,礼遇。

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齐桓晋文之事》树,种。

衣,穿。

15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

《报任安书》衣,穿。

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屈原列传》祖,效法。

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

《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

(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

(日、时作状语。

天天。

)《归去来兮词》
8.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骊山北构而西折。

《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好,喜欢。

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短,揭短。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

《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七.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惑,疑难问题。

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

愚,愚人。

《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8.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

锐,锐利的兵器。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明,明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