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25页

合集下载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PPT课件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PPT课件

.
56
镐京
幽王
.
20
窃禅窃私让语制 公天下
世袭制 家天下
▪ 甲:国王禹死了,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
▪ 乙:怎么会这样呢,照理应该让给伯益,他可是大家一致推荐的!
▪ 甲的:王权还应不该是由禹自有己私的心儿,子肥来水接不管流,外不人想田指让,这别觉的个人得是“继自什承己理。好么”不?容易得来
▪ 丙:听说禹早就刻意栽培启了,启的能力还行。
•钺(yuè)形状像板 斧、斧头而较大。
.
54
知名鼎尊
•鸮[xiāo]尊为古代盛 酒器。铜尊,最早见 于商代。鸮,俗称猫 头鹰。在古代,鸮是 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 神鸟。鸮的形象是古 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 原形。
.
55
知名鼎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 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 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 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的。 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 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 致的青铜典范”。
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 高方身,有盖,盖形
方形的。
似屋顶,且有钮。
.
48
食器(锅)
•鼎 煮或盛放鱼肉 用。大多是圆腹、 两耳、三足,也有 四足的方鼎。
.
•甗(yan,音 演) 相当于 如今的蒸锅。 全器分上、 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 置食物;下 部为鬲,置 水。
49
食器(碗)
•簋(guǐ)相当于如 今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 有二耳。
所指的含义,一般以图画式组合为多。


.
37
三、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故假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 成为正统的措施。
•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 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 承明显;汉赋。
•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
• 2、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 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 “西学东渐”。
•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
•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 一趋势(民族融合)。
•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
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 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
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 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
• 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 西周(前1046-前771) • 1、经济: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
• 一、慨念:指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 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种进步的和经 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的必然趋势。
二、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哪些?
1、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如:秦汉唐元明清。 2、统治政策强行推进,如:秦移民政策、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政权之间的和好 作用,如:“和亲”、“册封”,唐文成公 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和同为一家”.4、
3、封建社会(秦汉)
• • • • • 1、秦统一中国 2、秦加强中央集权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大一统事业 4、汉加强与西域的交流 (张骞通西域) 5、汉加强东、西方的交流(丝绸之路)
3、封建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
• 1、三国鼎立 • 2、江南的开发 • 3、北魏孝文帝改革
3、封建社会(隋唐)
中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 1、分裂是支流,统一是主流。分裂不过几 百年,即使处于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 因素。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2、在中国古代统一成为主流主要原因
1、中央集权制度。2、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3、文化 传统。4、杰出帝王。5、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 1、夏商周:奴隶制度下能组织较大规模的 生产;实行土地国有制,推行井田制。 • 2、战国:生产工具的改进;农民比奴隶地 位有改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 3、秦朝:国家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 • 4、西汉: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国家统一、 生产技术和工具改进与推广。 • 5、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民族的融合。
2、近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 2、四次探索的性质:

《中国古代史》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

夏朝建立和发展
夏朝的建立背景
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夏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商朝的兴衰
商朝的建立:商汤 灭夏,建立商朝, 定都于中原
商朝的兴盛:商朝 初期,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
商朝的衰落:商纣 王暴政,导致民众 反抗,最终被周武 王所灭
商朝的影响:商朝是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 个时期,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列强的侵略与瓜分:列强纷纷入侵,签订不平等 条约 清朝的对外关系 清朝的对外关系
朝贡贸易: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近代外交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交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第八章
周朝的制度和文化
分封制与宗法制
礼乐制度
井田制与土地制度
文化成就:周易、诗经、 礼记等经典著作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背景:周王室衰微,诸 侯势力崛起
诸侯争霸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强了中央集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诸侯争霸的过程: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等霸主的出现
诸侯争霸的典型事件:城濮之战、 邲之战、鄢陵之战等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
七雄:齐、楚、燕、韩、 赵、魏、秦
争霸背景:周王室衰微, 诸侯国崛起
争霸过程:各国之间连年 征战,争夺领土和资源
争霸结果:秦国最终统一 六国,建立秦朝
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
百家争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动荡,思想繁荣
主要学派:儒家、 道家、墨家、法 家等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ppt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ppt

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特点:动荡与变 革)
东周: 春秋(公元前 770—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
ppt课件
2
四.封建社会(农耕文明) 1.秦朝:公元前221,嬴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西汉:公元前202,刘邦。汉武帝新的大一统。张骞出使西域、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隋朝、元朝。
ppt课件
4பைடு நூலகம்
七.中华文明的特点:绵延不绝、从未间断。 (其他的三大文明都中断或消失了。)
八.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走向统一。
ppt课件
5
中国古代史知识总结
ppt课件
6
(一)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征: 连续性和统一的趋势
1)连续性:中华文明延绵不绝。 2)中国的历史有分裂,但分裂是短暂的,而统一
?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朝代是秦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
? 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蒙古族建 立的元朝。
? 最后一个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最后一个皇 帝是宣统帝溥仪。
? 我国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政权,即 元朝和清朝
ppt课件
10
3、我国古代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是春秋 战国时期。
(四)各时期历史特征:
1、分裂时期的 历史特征:
我国三大分裂时期中, 以大动荡、大变革为特点 的是春 秋战国时期 。
? 以政权对峙和民族大融合为特点 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
? 以民族政权并立、农牧文化交融为特点 的是五代、辽、
宋、夏、金时期
ppt课件
9
2、特色朝代
·我国第一个王朝是禹建立的夏朝。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本朝代口令为最简捷、同时又包含最全的朝代,顺序又为最佳。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编辑本段历史书版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编辑本段古体诗版《中国历史歌》茫茫太古有炎黄,五帝相传至夏商。

文武开周丰镐险,难防幽厉太昏狂。

轻燃烽火媚褒姒,后祸闲观似路旁。

救驾无人如郑友,争权尽是效齐姜。

(郑友:郑伯友为抗击犬戎而牺牲。

齐姜:指齐桓公姜小白)春秋战国强吞弱,五霸诸雄短竞长。

遍地皆蒙鲜血染,同宗各把弩弓张。

自从嬴政混同日,秦国威风四海扬。

贱视民氓如粪土,英雄十万戍渔阳。

陈吴引火燎丰沛,刘氏旌旗继项梁。

高帝灭秦诛项后,久安无事汉无央。

偏生王莽乱朝政,光武中兴定四方。

汉末黄巾妖贼起,神州境内出三皇:孙吴曹魏窃神器,昭烈乘时续汉光。

一统固非西晋弱,乱华空叹五胡强。

南方晋国归刘宋,北地蛮夷十六邦。

蓦见周齐吞两魏,混同南北出隋唐。

梁唐晋汉纷纷过,赵宋吞周五季亡。

战夏和辽金劫至,靖康变后渡长江。

(指“靖康之变”后,宋人南渡长江,在临安建立新的宋政权)蒙元灭宋都燕赵,又见朱明起凤阳。

靖难相残诛惠帝,北京复遇甲申殇。

刁民点火烧西北,建虏乘机出沈阳。

剪灭残明成一统,南疆义愤起洪杨。

丧权辱国真奇耻,惹动枪声响武昌。

城内逼宫城外变,驱除帝制废纲常。

反袁护法嗟民国,割据纷争是北洋。

马教东来联国共,同心北伐灭传芳。

(“传芳”指孙传芳,如作“同心北伐孙传芳”,则犯了三平尾之忌)中山甫逝联盟破,革命红旗树井冈。

八一秋收频暴动,分庭抗礼据山乡。

中原大战烟才灭,又起刀兵剿共忙。

万里长征艰苦路,直通陕北地头王。

西安督剿被囚缚,兵谏只因张学良。

继起八年持久战,联师抗日保边疆。

百团大战扬威后,惜见皖南同室伤。

幸得驱倭终有果,和谈未遂又开枪。

渝城巧计愚人梦,全面进攻全泡汤。

辽沈平津淮海后,国军落魄走穷荒。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湖湘文化—湖湘戏曲—杂技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形成的原因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 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 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 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 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A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 自特色。故A正确,B, 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 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 系.
(2010年高考· 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 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 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辉煌历程 源远 流长 的中 华文 化
是什么?
文字
原因
为什么?
史书 典籍
见 证
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怎么样?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 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人民版)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人民版)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人民版)政治(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政策)思想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科技)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外国先秦夏商周1、宗法制含义:血缘纽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垄断特权;稳定团结2、分封制对象:王族为主权利和义务影响:稳定秩序;地方独立1、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劳动)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为主纺织业:首先发明丝织技术冶金业:青铜铸造陶瓷业:商代原始瓷器3、商业:工商食官商代:甲骨文(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1、政治上: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贵族政治(血缘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经济上:青铜时代1、政治上从分散到统一2、经济上从公有到私有3、思想上从解放到专制春秋战国商鞅变法:1、内容: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政治:军功爵制推行县制2、影响:为秦灭六国、统一奠定基础;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形成奠定基础。

1、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水利工程:都江堰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受鼓励3、商业:私商成为商人主体重农抑商(商鞅首倡、维护专制,1、思想:百家争鸣背景: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出现私学。

内容:诸子百家。

影响: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早期儒学: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1、政治上:动荡、变革的历史转折期2、经济上:“铁器时代”;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3、思想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通过《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稳定小农,阻碍工商)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文学:《诗经》:孔子、现实主义、儒家经典楚辞:屈原、浪漫主义3、科技:战国“司南”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中央决策由皇帝独裁;地方权归中央。

作用与影响:巩固统一;专制统治,阶级矛盾激化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之上、皇位至尊2、三公九卿制——朝议,减少决策失误3、郡县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4、汉武帝建立“中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1、农业:耕作方式:(汉)牛耕普及;一牛挽犁取代耦犁水利兴修:(东汉)王景治黄河干旱地区造“井渠”2、手工业:(汉)盐铁官营;“工官”工场代表当时最高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唐诗
年代 作品
风格
称号
李 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 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蜀道难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诗仙
杜 由盛 甫 转衰
白 居 中唐 易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诗史
语言精炼凝重
秦中吟 新乐府
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诗圣”
——
宋词和元曲
代表 年代
特点
沿岸的繁华景象
画 元朝
赵孟頫 “神品” 《秋郊饮马图》
隋唐艺术成就:
的范例两个
商鞅变法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时间 公元前356年 在位的君主 秦孝公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作用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 础。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中触犯到奴隶主利益的内容是 奖励耕战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内容
是 建立县制 ;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 的是:(第一条措施土地问题) 秦国 2、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该 国强盛的最主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 3、“县”设立于战国 ;我国封建制度确 立于战国 时期;确立封建制度的方式 是 变法或改革 。
伯人传到欧洲
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有火药
火 配方。
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为欧洲

①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 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创造 战争。(突火器、火箭、火炮) 条件,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
②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程。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
变种促了在进世战界争了的上欧面,貌第洲。三从第种一在封种航建在海文 上社学,会上由,此向第又二引 起资了本无数主的义变化社。会这种转变变化如,此推之大动,以 致有了没一欧有个一赫洲个赫社帝有国名会,的的没人有物进一,步个能宗 比。教这教三派种,发没明
• 活字印刷术 • 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
灿烂的宋元文化——科技
成就
对欧洲影响
印刷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 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
术 欧洲早400年
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①战国时制成的“司南”是世界
指 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为新航路开辟创造条件

②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 于航海事业;
针 ③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经阿拉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全国小篆;后来推广隶书)
思想 实行“焚书坑儒”(接受李斯建议)
军事 边疆
①北伐匈奴,派蒙恬夺回河套地区; 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②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秦始皇(秦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①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文化上——“百家争鸣”
学派 姓名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①“春秋无义战”
战 儒家 孟子 ② “仁政” ;③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
时 道家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法家 韩非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Fra bibliotek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政治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②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地方实行郡县制。
③统一文字为小篆 ④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⑤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势力 (接受主父偃建议)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 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董仲舒建议)
文化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西域的位置 二、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的目的: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2. 作 ①促进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用 ②开通了丝绸之路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欧洲
西亚
新疆
长安
丝绸之路的作用: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汉朝的兴盛。 今天的价值: 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发展旅游和考古
医 东汉华佗 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 学 举。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隋朝李春主持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 建 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年 筑
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印 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刷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术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列举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趋势(最主要) 秦孝公支持;
商鞅才能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百家争鸣”
学派 姓名
主要思想
①“仁” “爱人”,为政
春 秋
儒家
孔子
以德 ②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时 期
道家
老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的历史
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叙述战国到五代的 历史
题材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价值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宋元艺术成就:
书 宋四家 法 元朝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赵孟頫 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述北宋东京(今开封)汴河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成就
造纸术 数学 天文 医学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成就
造 西汉的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
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数 成书东汉时的《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 学 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天 东汉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 文 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作品
苏轼 北宋 气势豪豪放迈派,雄健奔放《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词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婉约派 风格委婉,清新自然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辛弃疾 南宋 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元 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曲 关汉卿
《窦娥冤》
史学两司马
朝代
人物
著作 反映的 历史时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春秋和战国--------大变革时期
变革的表现: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经济: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 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春秋三个主要霸主: • 战国七雄: • 看五霸和七雄地图 • 列举重要战役及相关成语---• 春秋时期:① • 战国时期: ①②③ •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技术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