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B)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B)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B)

章末检测(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 ,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 ,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电荷量为e ,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为v 0,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I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0

B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I

neS

C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真空中的光速c

D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I

ne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R =U

I 知道,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 .比值U I 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即电阻R =U

I

C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D .由I =U

R

知道,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3.一个标有“220 V 60 W ”的白炽灯泡,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逐渐增大到220 V ,在此过程中,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如下图所示,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 )

4.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若ab 为输入端,AB 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A .空载时输出电压U A

B =U ab /2

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C .AB 间的负载R 越大,U AB 越接近U ab /2

D .AB 间的负载R 越小,U AB 越接近U ab /2

图2

5.如图2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2bc ,当将A 与B 接入电压为U (V)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 ;若将C 与D 接入电压为U (V)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 .4I

B .2I C.12I D.14

I 6.在如图3所示电路中,闭关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三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了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I减小,U1增大

B.I减小,U2增大

C.I增大,U1增大

D.I增大,U2增大

7.图4中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的,它们之中的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4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D.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8. 如图5所示,U-I图线上,a、b、c各点均表示该电路中有一个确定的工作状态,b 点α=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

A.在b点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

B.在b点时,电源的总功率最大

C.从a到b时,β角增大,电源的总功率和输出功率都将增大

D.从b到c时,β角增大,电源的总功率和输出功率都将减小

9.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上滑动时,则()

图6

A.电源的功率变小

B.电容器贮存的电荷量变小

C.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D.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变小

10.某一网络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如图7所示,已知I=3 A,I1=2 A,R1=10 Ω,R2=5 Ω,R3=30 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7

A.通过R3的电流为0.5 A,方向从a→b

B.通过R3的电流为0.5 A,方向从b→a

C.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表“+”接线柱在右边

二、实验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24分)

图8

11.(6分)某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20 Ω,连接电路的实物图如图8所示.

(1)该学生接线中错误的和不规范的做法是()

A.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B.电流表接线错

C.电压表量程选用不当

D.电压表接线不妥

(2)在下面虚线框里画出这个实验的正确电路图.

12.(10分)图9是某同学连接的实验实物图,闭合开关S后,发现L1、L2灯都不亮,他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检查故障:

图9

(1)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进行检查:

①那么选择开关应置于下列量程的________挡.(用字母序号表示)

A.2.5 V B.10 V

C.50 V D.250 V

②在测试a、b间直流电压时,红表笔应接触________.(填“a”或“b”)

③该同学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判定故障是______.(假设只有下列中的某一项有故障).

A.灯L1断路2

C.c、d段断路D.d、f段断路

(2)用欧姆挡检查:

①测试前,应将开关S________(填“断开”或“闭合”)

②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故障是________.

A.灯L1断路2

C.灯L1、L2都断路D.d、e间导线断路

13.(8分)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4 V、电阻约为10 Ω(设电阻不变)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 V~4 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 V,内阻约为4×102Ω),电流表A1(量程250 mA,内阻约为2 Ω),电流表A2(量程500 mA,内阻约为1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 Ω),开关S,导线若干.

图10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_,图10所示的甲、乙两个测量电路应选用的是________.根据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在图11上连接成实物图.

图11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26分)

14.(8分)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已标出.当输入电压U AB=110 V时,输出电压U CD是多少?

图12

15.(8分)一只规格为“220 V 2 000 W”的电炉,求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若电网电压为200 V,求电炉的实际功率;在220 V电压下,如果平均每天使用电炉2 h,求此电炉一个月要消耗多少度电.(一个月=30天)

16.(10分)一根长为l =3.2 m 、横截面积S =1.6×10-

3m 2的铜棒,两端加电压

U =7.0×10-2V.铜的电阻率ρ=1.75×10-8Ω·m ,铜内自由电子的体密度为n =8.5×1029m -

3.求:

(1)通过铜棒的电流; (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

(3)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B)答案

1.D

2.B [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自身,与U 、I 无关,故A 、C 错误;比值U

I

反映了导体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定义为电阻,所以B 正确;由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知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所以正确的说法是“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因果关系不能颠倒,D 错误.]

3.ABD [由电阻的定义式R =U/I 知:在U -I 图象上,某一点的纵坐标U 和该点的横坐标I 的比值U /I 对应着电阻值R.由于白炽灯泡钨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白炽灯上加的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220 V 时,钨丝由红变到白炽,灯丝的温度不断升高,电阻将不断增大.A 图象表示U/I 为一定值,说明电阻不变,不符合要求;B 图象上各点的U /I 值随U 的增大而减小,也不符合实际;D 图象中的U/I 的值开始随U 的增大而增大,后来随U 的增大而减小,也不符合实际;只有C 图象中U /I 的值随U 的增大而变大,符合实际.]

4.D

5.A [设沿AB 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1,沿CD 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2,则有S 1S 2=1

2

.AB 接

入电路时电阻为R 1,CD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 2,则R 1R 2=ρ

l ab S 1ρl bc S 2

=41,电流之比I 1I 2=R 2R 1=1

4

,I 2=4I 1

=4I.]

6.B

7.BD [表头G 本身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g 或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 g 是有限的.为了要测量较大的电流,则应该并联一个电阻来分流;且并联的电阻越小,分流的效果越明显,从整体上看表现为测电流的量程增大,因此A 错而B 对;同理,为了要测量较大的电压,需要串联一个电阻来分压,且分压电阻越大,电压表的量程越大,C 错而D 对.]

8.AD [在b 点α=β说明此时外电阻R 等于内阻,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A 对;电源总功率P 总=IE ,则电流越大,总功率越大,B 、C 错,D 正确.]

9.BC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当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R 总变小,I 总增大,U 端减小,而R 1分压U 1增大,所以电容器上的电压减小.电源功率P 总=I 总E 增大,A 错误;Q =CU 减小,B 正确;电源内部消耗功率P 内=I 2总r 增大,C 正确;电阻R 1消耗的功率增大,R 上消耗的功率无法确定.]

10.B [R 1两端的电压U 1=I 1 R 1=2×10V =20V ;R 2两端的电压U 2=I 2R 2=(3-2)×5 V =5 V ,所以R 3两端的电势差U ab =U 2-U 1=5 V -20 V =-15 V ,b 点电势高,电流由b

→a ,I 3=U ab

R 3

=0.5 A ,A 错误,B 正确;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应该向右,大小I A =I 2-I 3=0.5

A ,C 、D 均错误.]

11.(1)AD (2)见解析图

解析 (1)在实物连线图中,滑动变阻器的两个固定端接入电路,滑动触头没有接入,所以移动变阻器滑动端时,不会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直流电表只

允许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图中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对了;图中电源由一节干电池充当,电动势是1.5 V ,所以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0~3 V ,图中量程的选取是正确的;图中把电压表直接和电池两端并联,这样即使将开关断开,电压表仍有示数,即开关不能控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且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从正接线柱流出,所以电压表的接线不妥.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12.(1)①B ②a ③D (2)①断开 ②D

解析 (1)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内阻很大,若并联在断路处(设有一处发生断路)时,电路接通电压表示数应为电源的电动势,并联在未断路处,示数为零。因此,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进行检查电路时,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电源的电动势,为了示数明显起见,量程不宜过大。本题中电源的电动势为6 V ,故选10 V 量程即可。测试时红表笔应接电势高的a 点。根据测试结果,a ,b 间有示数,说明b →电源→a 完好;c ,b 间有示数,说明b →电源→a →c 完好;c ,d 无示数,说明c →L 1→d 间完好;d ,f 有示数,说明f →b →a →c →d 完好,故应是d ,f 段断路。另外,若灯L 2短路,则d ,f 间应无示数。

(2)用欧姆挡检查时,测试前应首先将开关S 断开.根据表针偏转情况,接c 、d 时有示数,说明不是灯L 1断路;接e 、f 时有示数,说明也不是灯L 2断路;接d 、e 间时有电阻无穷大,可以断定是d 、e 间导线断路.]

13.A 2 甲

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解析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约I =U/R =4

10

A =0.4 A .故电流表应选用A 2;小灯泡的电阻

R 约为10 Ω,电流表A 2内阻约为1 Ω,故应选电流表外接法,即电路图甲.

14.1 V

解析 输出电压U CD 即电阻R 上分到的电压,由于只知道输入电压U AB 及各电阻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应考虑从串联电路中电阻与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着手.

并联部分的等效电阻为:

R 并=(9R +R )×10

9

R

(9R +R )+10

9

R

=R ,

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 总=10R +R =11R. 由串联分压得并联部分R 并上的电压为:

U 并=R 并R 总

·U AB =R 11R ×110 V =10 V .

而输出电压U CD 即电阻R 上分到的电压,再由串联分压得,

U CD =U R =R 9R +R

U 并=1

10×10 V =1 V.

15.24.2 Ω 1 653 W 120度

解析 设电炉电阻为R ,由于P =U 2

R

R =U 2P =22022 000

Ω=24.2 Ω

当电压为U ′=200 V 时,电炉的实际功率为

P ′=U ′2R =2002

24.2

W =1 653 W

在220 V 的电压下,一月耗用电能 W =Pt =2×30×2 kW·h =120 kW·h =120度.

16.(1)2×103

A (2)2.19×10-2V/m

(3)9.19×10-

6m/s

解析 (1)由R =ρl S 和I =U

R 得

I =US =7.0×10-2×1.6×10-3

1.75×108

×3.2

A =2×103A. (2)E =U d =7.0×10-2

3.2V /m =2.19×10-

2 V/m.

(3)由I =neSv 得

v =I

neS =2×1038.5×1029×1.6×10-19×1.6×10-3

m/s =9.19×10-

6 m/s.

电流和电路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电流和电路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现有两只小灯泡L1、L2,它们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 (1)如图甲是小明测定灯泡L1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_____.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电流表是完好的,仅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存在故障,则电路中的故障是__.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仍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要使该小灯泡发光只需__。 ③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__W. (2)小华利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灯泡L2的额定功率.图中R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还缺两个开关和一只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在虚线框内补上这三个元件的符号,使电路完整,实验操作简单______. 【答案】A灯泡断路移动滑动变阻器0.8 【解析】 (1)①根据图中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从电源正极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求一上一下的串联在电路中,所以将C或D连到电源负极即可,如下图所示:

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路断路或电路的总电阻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而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③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处在使电路中电阻最大位置A端; 由乙图,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所以灯泡L1的额定功率:; (2)由上面的分析知,右上边的是电压表;左边两虚线框内是开关,如图所示: ①只闭合S和中间的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8V;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动,断开中间开关,闭合左上边开关,测出灯与R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计算出R两端电压U R; ③由计算出R的电流,即灯泡此时的电流,由P=U额I额计算灯泡L2电功率即可.故答案为:(1). (2). A (3). 灯泡断路 (4). 移动滑动变阻器(5). 0.8 (6). 【点睛】本题是测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变阻器的使用、电表读数和功率计算以及特殊方法测功率的电路设计.特殊方法测功率时,只给电流表通常会使用并联电路,只给电压表时通常使用并联电路,利用已知阻值的电阻与电表的组合间接测电压或电流达到实验目的。 2.在探究电路的实验中,用铜导线按如图甲连接好元件,闭合开关后,两表示数如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章末检测卷

第二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是单项式的是() A.x+y 2 B.- 1 2x 3yz2 C. 5 x D.x-y 2.在下列单项式中,与2xy是同类项的是() A.2x2y2 B.3y C.xy D.4x 3.多项式4xy2-3xy3+12的次数为() A.3 B.4 C.6 D.7 4.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6a-5a=1 B.a+2a2=3a2 C.-(a-b)=-a+b D.2(a+b)=2a+b 5.如图所示,三角尺的面积为() A.ab-r2 B.1 2ab-r 2 C.1 2ab-πr 2 D.ab 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m-n,其中两边长的和为m+n-4,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为() A.2m-4 B.2m-2n-4 C.2m-2n+4 D.4m-2n+4 7.已知P=-2a-1,Q=a+1且2P-Q=0,则a的值为() A.2 B.1 C.-0.6 D.-1 8.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先降价20%,后又降价10%;乙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5%;丙超市一次性降价30%.则顾客到

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更合算() A.甲 B.乙 C.丙 D.一样 9.当1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潮湿的衣服变干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2.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硫B.铁C.木炭D.空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 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7.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 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 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8.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铝箔变小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 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 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铁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燃烧 11.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13.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燃烧烟花爆竹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D.汽车排出的尾气14.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15.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人教版选修3-1恒定电流单元测试(A卷)

单元综合评估(A卷) 1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 ?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率可以认为是个定值,根据电阻定律R =P可知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A正确;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B错误;由欧姆定律知R= U/I,此式是电阻的定义式,电阻R与电压U、电流I无正反比关系,故C、D错误. 答案:A 2.如下图所示,要使电阻R i消耗的功率最大,应该把电阻R2的阻值调节 到() i=—L _______ J- Er A. R i + r B. R i — r C. r D. 0 解析:R i消耗的功率为P= I2R i,可见当电流最大时,R i消耗的功率最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 = E/(R i + R2+ r),当局=0时电流最大,R i消耗的功率最大.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3.有三个电阻,R i = 2莒R2= 3 Q R3 = 4 Q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 i :I2 : I3是() A. 6 : 4 : 3 B. 3 : 4 : 6 C. 2 : 3 : 4 D. 4 : 3 : 2 解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设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为U,则I i : 12:I3 昔:R2:R3:=i:3:4二6:4:3.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4.如右图所示,一幢居民楼里住着生活水平各不相同 的24户居民,所以整幢居民楼里有各种不同的电器,例- Array u 如电炉、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等?停电时,用多用电..? 表测得A B间的电阻为R;供电后,各家电器同时使用, 测得A、B间电压为U,进线电流为I,贝U计算该幢居民楼用电的总功率可以用的公式是() 2 U2 A. P= |2R B. P=~R C. P= IU D .以上公式都可以 解析:因居民楼内各种电器都有,所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能用功率公式 P= IU计算.所以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U2 5.用P= TR求出的“220 V40 W”灯泡电阻为1 210 Q用多用电表测得其电 阻只有90 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不正常的,一定是测量时读错了数据 B.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正常的,因为欧姆表测电阻的误差大 C.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不正常的,可能出厂时把灯泡的功率标错了 D.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正常的,1 210 皐正常工作状态(温度很高)的阻值, 90 0是常温下的阻值 答案:D 6.公式E= l(R+ r)的应用,电动势为3 V的电池,输出电流为3 A,由此可知() A .内、外电阻相差1 0 B.内、外电阻之和为1 0 C.外电阻为10 D .内电阻为1 0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内、外电阻之和为1 0. r + R 答案:B 7 .如下图所示,电灯A上标有“10 V0 W”的字样,电灯B上标有“ 8 ;2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________,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 ________(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________ (松开/捏紧)手指. (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再靠近其右端时会观察到铝箔条________(均被吸引/均被排斥/一次被吸引,另一次被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 【答案】水又开始沸腾气压减小旋紧捏紧均被吸引转换法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时,液面上方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压减小; 由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此时会观察到水又开始沸腾的现象.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实验中要通过改变瓶内气体压力的方法,改变小瓶的浮沉,所以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 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挰紧手指,则瓶内气压增大,气体对小瓶的压力增大,同时压力增大时,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加,小瓶自重增加,所以小瓶下沉. (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橡胶棒与铝箔条吸引; 再靠近其右端时,同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也会观察到铝箔条被吸引,即两次都被吸引(但要注意橡胶棒与铝箔条不能接触,接触后,带同种电荷,第二次会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2.在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选取:电

选修一 第二章章末检测

选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 1.如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 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20~21题。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C 【解析】解:A、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从这句话中可以分析此地貌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根据这个定义分析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故正确; D、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岩洞又称溶洞或洞穴.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 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答案:B 点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而不是可逆反应的特征,A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错;若是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错。 2.(2012·试题调研)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答案:C 点拨:怎样提高原料转化产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3.(2012·河南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和SO3共2mol B.生成SO3 2mol 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 答案:A 点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SO3小于2mol,放出热量小于197kJ;据硫原子守恒知SO2和SO3共2mol,氧原子共6mol,因此选A。 4.(2012·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点拨:勒夏特列原理是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5.(2012·经典习题选萃)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0.6mol/(L·min)

《恒定电流》单元测试题

《恒定电流》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下列各小题中,有的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 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R 1和R 2分别标有“2Ω、1.0A”和“4Ω、0.5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此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 A. 6.0 W B. 5.0 W C. 3.0 W D. 1.5 W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C 为电容器,R 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 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 A .灯泡L 将变暗 B .灯泡L 将变亮 3、分别测量两个电池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得到如图所示的a 、b 两条U -I 图线,比较两图线,可得出结论( ) B .a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内阻较大 C .b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内阻较小 D .b 电池的电动势较小、内阻较大 4、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可采用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 A 和1.0 V ;重新调节R ,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 和15.0V 。则有关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8 w B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 W C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2 Ω D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7.5 Ω 5、关于闭合电路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电路断路时,路端电压最高 B.外电路短路时,电源的功率最大 C.外电路电阻变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D.不管外电路电阻怎样变化,其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甲、乙两电路中电源完全相同,电阻R 1>R 2,在两电路中分别通过相同的电荷量q 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内部产生电热较多的是乙电路 B.B.R 1上产生的电热比R 2上产生的电热多 C.电源做功较多的是甲电路 D.甲、乙两电路中电源做功相等 7、如图甲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从 一端滑到另一端 的过程中,两块理想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定值电阻R 0的值分别为( ) A.3Ω,12Ω B.15Ω,3Ω C.12Ω,3Ω D.4Ω,15Ω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8、如图所示,一电压表和可变电阻器R 串联后接在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如果可变电阻的阻值减小到原来的 4 1 ,电压表的示数将由U 变为2U ,则( ) A .流过R 的电流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R 两端的电压将减来原来的 2 1 C .R 上消耗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2 1 D .当R 阻值变为零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到3U 9、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 1、R 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用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 1的b 端和R 2的c 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挡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 .直流10V 挡 B .直流0.5A 挡 C .直流2.5V 挡 D .欧姆挡 10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正常工作的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增加一倍,下列

人教A版高中 数学必修4:第二章 章末检测--含解析

第二章章末检测 班级____ 姓名____ 考号____ 分数____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 =λ b ,则a 、b 共线 B .若b =3a (a 为非零向量),则a 、b 共线 C .若m =3a +4b ,n =3 2a -2b ,则m ∥n D .若a +b +c =0,则a +b =-c 答案:C 解析: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易解. 2.已知向量a ,b 和实数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a |=a ·a B .|a ·b |=|a |·|b | C .λ(a ·b )=λa ·b D .|a ·b |≤|a |·|b | 答案:B 解析:|a ·b |=|a |·|b ||cos θ|,只有a 与b 共线时,才有|a ·b |=|a ||b |,可知B 是错误的. 3.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35,-45 B.????45,-3 5 C.????-3 5,4 5 D.????-4 5,3 5 答案:A

解析:AB →=(3,-4),则与其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AB →|AB →|=15(3,-4)=????35,-45. 4.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 ) A.AO →=OD → B.AO →=2OD → C.AO →=3OD → D .2AO →=OD → 答案:A 解析:由于2OA →+OB →+OC →=0,则OB →+OC →=-2OA →=2AO →. 所以12 (OB →+OC →)=AO →,又D 为BC 边中点, 所以OD →=12 (OB →+OC →).所以AO →=OD →. 5.若|a |=1,|b |=6,a ·(b -a )=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π6 B.π4 C.π3 D.π2 答案:C 解析:a ·(b -a )=a ·b -a 2=1×6×cos θ-1=2,cos θ=12,θ∈[0,π],故θ=π3 . 6.若四边形ABCD 满足:AB →+CD →=0,(AB →+DA →)⊥AC →,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直角梯形 答案:B 解析:由AB →+CD →=0?AB →∥DC →且|AB →|=|DC →|,即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 DA →)⊥AC →?AC →⊥DB →,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 7.给定两个向量a =(2,1),b =(-3,4),若(a +x b )⊥(a -b ),则x 等于( )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一年一度的江苏环境公报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布:重点湖库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I~Ⅲ类水质,劣V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泊水的盐度高 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第1题,湖泊水更新周期为17年,而河流水的更新周期只需16天。第2题,水体富营养化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藻类迅速繁殖;

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藻类虽然本身有毒,但毒性较小,不会造成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虽然湖面上藻类的大量聚集使得湖水的流动性变差,更有利于泥沙的沉积,但太湖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 答案:1.B 2.D 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它是风向频率与平均风速的比值。其中风向频率指的就是风向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表示特定区域内,过去某特定时间内风向出现的概率,用以推测未来风向出现的可能性。读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和广州市多年大气污染系数统计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广州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郊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多 B.西南偏西方位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少 C.夏季城市东南部大气污染较轻微 D.冬季城市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 4.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应该( ) A.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北部的郊外 B.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西南偏西方位的郊外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选取: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干电池,导线若干. (1)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能够同时测量出支路和干路电流的电路,把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______) (2)小明同学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灯泡立即发光,一个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小亮认为在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是 _____,还有一处是_____. (3)小明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正确得出电流表示数如表 实验次数I1/A I2/A I3/A 1 0.100.20 0.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小明发现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和支路中的电流关系是_____(可用字母表达式表示).但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答案】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电流表的接线柱接 反了 I3=I1+I2更换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正进负出;(3)多次实验找出普遍性规律; 【详解】 (1)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开关、灯泡L1、电流表A1、电流表A回到电源负极,然后将灯泡L2和电流表A2串联后并联在灯泡L1和电流表A1两端,如下图所示:

(2)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灯泡立即发光,说明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一个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3=I1+I2 一组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要得到普遍规律,需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因此需更换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2.如图是一个模拟交通路口红绿灯工作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只添加两根导线,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要求: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 【答案】 【解析】 由题意知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说明三盏灯互不影响,也就是说三盏灯是并联;结合实物图,S1是控制红灯和黄灯;S2控制绿灯和黄灯,故连接电路图如图. 3.(一)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运动,根据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

第二章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1.B 2.D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解析第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 答案3.A 4.B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俯瞰全城 解析第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①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③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答案5.B 6.C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居住区 B.工业区 D.文化区 解析第7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c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C项。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C项。 答案7.C8.C 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B数学选修1-2: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A. 1 1 1 1 +2 2 +32 + 2< 1 n 2n- 1(n>2) B. 1 + ;2+ 3?+ …+!戶+2) n n C. 1 1 1 +2 2 +32 +…+ 1 2n—1 * 2) 1 2n n2<2 n+ 1(n》2) 1 1 1 + 2 2 + 32 + …+ 解析:选C.由合情推理可归纳出 D. 1 1 1 2n—1 丄」 1 + 2+ 2+…+ 2< (n》2).故选C. 2 3 n n 6.有以下结论: ①设a, b为实数,且|a| + | b|<1 ,求证方程x2+ ax +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厶ABC中,sin A6in C>cos A cosC,则厶ABC- A. 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选D.由sin A sin C>cos A cos C可得cos(A+ C)<0,即cos B>0,所以B为锐角,但并不能判断A, C,故选D. 2.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 A. —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B. 两个都是正数 C.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 两个都是负数 解析:选C?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有三种情况:(1)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且正数的绝对 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2)—个是正数,一个是零;(3)两个数都是正数. 可综合为“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ab可被5整除,那么a, 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 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A. a, b都能被5整除 B. a, b都不能被5整除 C. a, b不都能被5整除 D. a不能被5整除 解析:选B.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即“a, b都不能被5整除”. 4?“所有是9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某奇数是9的倍数,故该奇数是3的倍数”,上述推理() A. 完全正确 B. 推理形式不正确 C. 错误,因为大小前提不一致 D. 错误,因为大前提错误 解析:选A.大前提、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正确,所以推理也正确. 1 3 1 15 1 1 17 5.观察式子:1 + ?2<2, 1 + 2?+ 3?<3,1 + 2?+ 3?+ 4?<4,…,则可归纳出一般式子为()

电流和电路 章末测试1

电流和电路章末测试1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接线柱A、B间接入导线(其材料为普通铜丝),在接线柱C、D间接入熔丝.接通电源,灯泡正常发光,熔丝不熔断;断开电源,在B、D间连上一根导线,再次接通电源时,灯不亮,熔丝熔断.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导致熔丝熔断的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 B. 熔丝熔断时,熔丝中的电流大于AB间导线中的电流 C. 熔丝熔断,但灯泡依然完好 D. 用铜丝代替熔丝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答案】 B 【解析】【解答】A、电路中熔丝的作用就是保护电路,将BD间连上导线时,灯泡被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熔丝熔断,A不合题意; B、由于熔丝与AB将导线是串联的,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熔丝中的电流等于AB 间导线的电流,B符合题意; C、因导线把灯泡短路,故灯泡无电流通过,所以熔丝熔断,但灯泡依然完好,C不合题意; D、由于铜丝的熔点高,故在短路时不能断开电路,所以用铜丝代替熔丝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致使熔丝熔断; B、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可知,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C、灯泡短路时,灯丝中无电流通过,电路中电流过大; D、铜丝的熔点高,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及时熔断,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 2.轿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后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当轿车启动,即电键闭合,日间行车灯发光,若电键再闭合,近灯光可同时发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均不亮,A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都亮,再闭合S2时,L1不亮,B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车前大灯L2亮,再闭合S2时,日间行车灯L1亮,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日间行车灯L1亮,再闭合S2时,车前大灯L2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知,S1闭合,L1发光,再闭合S2,L2也发光,说明L1与L2可以独立工作即为并联,且S1位于干路,S2位于L2支路. 3.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爆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用电器的工作要求,当开关都闭合时用电器才能工作,所以电路是串联电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4.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 ∠1=500,则∠2等于【 】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高中物理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2

【优化方案】2013年高中物理电子题库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新 人教版选修1-2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能量的耗散( ) A.利用水流能发电变成电能 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变为光能 C.电池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火炉把房子烤暖 解析:选D.能量的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故D正确. 2.(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解析:选A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要引起其他变化,A选项对.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B项只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没有考虑热传递;C项只说明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没有考虑做功情况,故B、C 选项均错,D选项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传导具有方向性 B.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C.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 D.能量耗散是从能的转化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解析:选ABC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4.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朱棣文等3人,以表彰他们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上所作出的贡献.目前已应用激光将原子的温度冷却到10-12K的数量级,已经非常接近0 K,下列关于“0 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K即0 ℃,随着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达到的 B.0 K即0 ℃,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C.0 K即绝对零度,随着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达到的 D.0 K即绝对零度,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解析:选D.0 K是热力学零度,也叫绝对零度,绝对零度是不可达到的,所以正确选项为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章末检测:第2章 恒定电流

第二章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其中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 1.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I 时,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Q ;若电阻为2R,电流为I 2时,则在时间t 内产 生的热量为( ) A .4Q B .2Q C.Q 2 D.Q 4 解析:由焦耳定律可得Q =I 2 Rt,Q′=? ????12I 2×2Rt =12I 2Rt =12Q.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2. 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 V 、6~8 W 的小灯泡L 及开关S 串联后接在6 V 的电源E 上,当S 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 A .变暗 B .变亮 C .亮度不变 D .可能烧坏灯泡 解析:由题图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 段的电阻丝,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减小,灯泡变亮,B 选项正确. 答案:B 3.电阻R 1的阻值为6 Ω,与电阻R 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1I 2=23,则R 2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 A .4 Ω;2.4 Ω B.4 Ω;3.6 Ω C .9 Ω;3.6 Ω D.9 Ω;4.5 Ω 解析: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R 1R 2=I 2I 1,所以R 2=4 Ω.R 1与R 2并联的总电阻R =R 1R 2R 1+R 2=6×4 6+4 Ω=2.4 Ω.故A 正确. 答案:A

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长度,再拉长至L 长度,则导线电阻变为( ) A.n -1R n B.R n C. nR n -1 D .nR 解析: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剩下L 1=n -1 n L,则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变为 R 1= n -1n R,后来又拉长至L,横截面积为S′,则n -1n LS =LS′,则由电阻定律有R 1S L 1=R′S′ L ,解得R′=nR n -1 . 答案:C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皆为定值电阻,R 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 0.设电流表A 的读数为I,电压表V 的读数为U.当R 5的滑片向图中a 端移动时( ) A .I 变大,U 变小 B .I 变大,U 变大 C .I 变小,U 变大 D .I 变小,U 变小 解析:当R 5的滑片向a 端移动时,R 5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外电路的总电阻R 外变小. 由I 总=E R 外+r 0知I 总变大. 由U =E -I 总r 0得U 变小. 因为U =U 1+U 3+U ab =I 总R 1+I 总R 3+U ab ,所以U ab 变小,故电流表A 的读数变小.本题应选D. 答案:D 6.(多选)关于三个求功率的表达式P =UI,P =I 2 R,P =U 2 R 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式子只适用于求电功率,后两个式子只适用于求热功率 B .在纯电阻电路中,三个式子既适用于求电功率又适用于求热功率 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第一个式子适用于求电功率,第二个式子适用于求热功率,第三个式子没有意义 D .由I =U R 可知,三个式子没有任何区别,它们表达相同的意义,所求P 都是电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