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的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温室白粉虱防治技巧

温室白粉虱防治技巧
温室白粉虱防治技巧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6
目录
•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 温室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 温室白粉虱的监测与诊断 •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对作物生长的危害
01
02
03
叶片退绿
白粉虱大量繁殖,吸取植 物汁液,叶片退绿,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施农业中的白粉虱问题较为常见,由 于设施内部环境较为封闭,容易造成白 粉虱的大量繁殖和传播。
3. 化学防治:使用针对白粉虱的专用杀 虫剂,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产品以 避免产生抗药性。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等,以 减少白粉虱的数量。
防治技巧
1. 定期检查:对设施内部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白粉虱及时采取措施。
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04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
避免与白粉虱发生严重的作物轮作,如番茄、辣 椒等。
清除残株
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杂草,减 少虫源。
培育无虫苗
在育苗时,采取网室隔离或用无虫苗进行移栽, 防止白粉虱侵入。
物理防治
1 2
黄板诱杀
在温室设置黄板,吸引白粉虱成虫并粘住,减少 虫口密度。
案例三:南方温室水果的白粉虱防治技巧
在南方,温室水果种 植是当地农民的重要 产业,白粉虱对温室 水果的生长和品质造 成很大影响。
防治技巧
1. 物理防治:使用黄 色板诱杀白粉虱成虫 ,减少其繁殖和传播 。
2. 生物防治:引入天 敌如寄生蜂等,以减 少白粉虱的数量。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温室白粉虱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①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

②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

③引发霉菌,其分泌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污染叶片与果实。

④影响产品质量,真菌导致一般果实变黑。

⑤传播病毒病,白粉虱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介体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也能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

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

二、白粉虱的防治措施1、轮作倒茬: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

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育苗或定植时,清除基地内的残株杂草,熏杀或喷杀残余成虫。

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30~40厘米的方板,其上涂抹10号机油插于行间高于菜株,诱杀成虫,当机油不具钻性时及时擦拭更换。

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镀铝反光幕,可驱避白粉虱,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生物防治: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一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一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

也可人工释放草岭,一头草岭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多头。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粉虱壳抱粉防治。

5、药荆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每株有成虫2一3头时进行,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①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一6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

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

一般5一7天1次,连喷2一3次。

②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每隔5一7天1次,连喷3一4次。

白粉虱的生态防治方法

白粉虱的生态防治方法

白粉虱的生态防治方法白粉虱是大棚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白粉虱吸食植株叶片汁液,分泌的蜜露不仅引发煤污病,严重降低棚菜的商品性,还可传播病毒病,对棚菜生产为害很大。

今天小编就给您介绍下白粉虱的生态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1、合理间作。

在茬口期棚内栽植对白粉虱有趋避作用的芹菜、甜椒、韭菜、香菜等蔬菜,切断白粉虱的生活史,可有效减少虫源。

2、避免果蔬混栽。

在白粉虱发生的情况下,避免先后混栽白粉虱喜食的瓜类、豆类蔬菜,防止白粉虱寄生和相互传播。

3、培育无虫苗。

防治白粉虱的关键就是培育无虫苗,育苗棚应与生产棚分开,育苗前要清除干净棚内外残株杂草,高温熏杀残余成虫,培育无虫苗,再定植到经消毒处理的塑料棚中。

4、结合整枝打杈,摘除带虫老叶并携出田外处理。

随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虫卵寄生。

5、设置防虫网。

在大棚通风口设置50-60目防虫网,防止成虫迁入。

二、物理防治1、用洗衣粉触杀。

洗衣粉溶液可以溶解白粉虱体表的蜡质层,并渗入体内,堵塞体表气孔,使其窒息死亡,用量为600-800倍液。

2、利用黄板诱杀。

白粉虱具有强烈的趋黄性,将黄板涂上机油置于棚内通风口和行间,使之略高出植株5-10厘米,让飞舞的成虫自行粘在板上,起到良好的诱杀作用。

3、利用银灰色膜驱避。

用银灰色塑料膜作地膜覆盖,可驱避白粉虱,有效减少棚内白粉虱数量。

4、控制温度。

温度对白粉虱种群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18-21℃为白粉虱最适生长和繁殖期,39℃为白粉虱成虫致死高温期,0℃以下低温可冻死白粉虱成虫和幼虫,所以在棚菜生产中,可以利用高温消毒和延秋寒冬倒茬时的低温对白粉虱成虫和幼虫进行灭杀。

三、生物防治1、选择抗虫品种,可以有效控制白粉虱的发生。

2、保护和利用白粉虱天敌。

如瓢虫、草蛉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和轮技菌,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

当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可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中华草蛉,都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的为害。

以上是小编分享的白粉虱的生态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哦!。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常常出现在花卉、果树和蔬菜等植物上。

它会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防治白粉虱的方法:
1. 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湿度适宜。

白粉虱不喜欢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因此保持植物周围的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可以减少白粉虱的数量。

2. 使用天敌控制白粉虱的数量。

一些天敌如瓢虫、蚜茧蜂等可以帮助控制白粉虱的数量,因此可以在植物周围种植一些吸引这些天敌的植物。

3. 使用农药喷洒。

使用一些有效的农药喷洒也可以控制白粉虱的数量。

但是需要注意使用的剂量和时间,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或者污染环境。

4.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微生物或者植物提取物来防治白粉虱。

总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白粉虱的数量,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 1 -。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是什么白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别称小白蛾子,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下面店铺整理了白粉虱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白粉虱的生活习性白粉虱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

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

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白粉虱的危害特征白粉虱为害葡萄、苹果和柿等果树,还为害西红柿、莴苣等多种蔬菜和泡桐等林木树种,为庭院葡萄、花卉、蔬菜及绿化林木的重要害虫,尤其葡萄和泡桐发生量很大,为害也很严重。

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

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

白粉虱的防控方法大全,建议菜农收藏

白粉虱的防控方法大全,建议菜农收藏

白粉虱的防控方法大全,建议菜农收藏白粉虱一直是菜农们头疼的问题,很多蔬菜都有白粉虱的踪迹,如黄瓜、白菜、茄子等,对蔬菜品质造成极大的破坏,那么如何有效防控?下面一起来了解白粉虱的防控方法。

白粉虱白粉虱的防控方法1、提前预防很多菜农对平时病虫害防治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技巧,不能做到防治结合,很多都是等到白粉虱大面积发生以后才开始防治,这样很难控制住,另外有些人在用药时比较随意,没能抓住防治关键期,造成防治效果差。

2、科学用药防治白粉虱的药剂很多,常用药物有联苯菊酯水乳剂、高效氯氰菊酯烟剂、高氯·噻嗪酮乳油(登记作物保护地番茄)、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福啶虫酰胺、吡蚜酮等。

另外,把以上药物与螺虫乙酯、吡丙谜等混合使用,具有兼杀若虫和成虫的效果。

3、轮茬换作在栽种时可选择那些不易发生白粉虱的蒜苗、菠菜、油菜、芹菜等作物进行轮茬,另一方面在作物完全收获后,应当及时彻底清除园内的病株病叶病果以及枯枝残叶杂草等,并进行集中焚烧或者深埋处理,以减少虫源传播的源头。

白粉虱防控4、天敌防治丽蚜小蜂和养护草蛉是白粉虱的天敌,一只丽蚜小蜂能够消灭20-30只白虱粉,1头养护草蛉能够消灭170头粉虱幼虫,可以每隔10-15天释放天敌一次,释放天敌比例2比1即可,连续释放3-4次,可有效防治白粉虱。

5、悬挂黄色黏油板白粉虱具有很强的黄色趋向性,可以在虫害地内,悬挂多个黄色黏虫板诱杀白粉虱。

黄色黏油板制作方法:用大小适宜的木板,刷上一层黄色油漆,然后在刷上一层厚厚的黏油物,如废气机油等。

6、高温熏棚防治在夏季棚室休棚时,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高温熏棚灭杀白粉虱。

闭棚后,把棚温升高到30度以上的高温,然后每亩使用1千克的白粉虱烟熏剂的用量熏棚2-3个小时。

7、土壤处理在作物移栽定植前或定植时,每亩用5%噻虫嗪颗粒剂1~2公斤,拌细土或有机肥15公斤进行沟施或穴施,由于噻虫嗪具有很好内吸传导特性,能通过根系将药剂吸收后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当白粉虱危害时将其杀死,由于噻虫嗪能较长时间存在植物体内,因此,具有持续杀虫的效果。

白粉虱为害状况及防治技术

白粉虱为害状况及防治技术

白粉虱为害状况及防治技术1 为害状况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番茄、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豌豆及野生蔬菜如蒲公英等。

1.1温室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爱群聚于寄主植物幼嫩反面,随着植株的生长而不断追食顶部嫩叶并在上面产卵。

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导致温室蔬菜减产或绝产。

1.3传播病毒病。

由于白粉虱活动的密集性,还会引发病毒病的传播。

该虫发生程度与种植的作物有关,在黄瓜、菜豆上种群密度极大,而在油菜、菠菜、韭菜上种群数量难以进展。

由于该虫生殖力强,生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形体小易于隐蔽,给防治造成很大难度。

2 发生规律2.2 卵。

长0.22 -0.26 mm,最宽处0.06-0.09 mm,卵有柄,柄长0.03 mm。

初产时淡黄色,后渐变紫黑色,产下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2.3 若虫。

椭圆形,扁平,长0.52 mm,体缘及体背有数十根长短不一的蜡刺,两根尾须长。

其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片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头固定在叶片反面为害作物。

2.4 蛹。

椭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不透亮,体长0.7-0.8 mm,体厚0.18 mm,体背有蜡丝5对-8对,体背有10对蜡翅。

3 防治方法白粉虱在春季和初夏由温室传播集中至露地蔬菜,秋季和初冬则返回温室越冬。

针对其迁入和迁出虫源地的两个重要环节,采纳以农业防治为根底,合理使用农药,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削减农药用量,增加防治效果。

3.1 农业措施防治。

3.1.1 重发生区提倡温室冬春茬栽培芹菜、韭菜、韭黄、油菜等耐低温而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适当削减黄瓜、番茄种植。

3.1.3 温室、大棚四周避开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白粉虱发生严峻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削减虫源。

3.1.4 避开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以免为白粉虱的大发生供应环境条件。

白粉虱怎么彻底消灭

白粉虱怎么彻底消灭

白粉虱俗称小白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该虫具有寄主范围广防治难的特点。

因此农户们必须了解掌握它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防治该虫害。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去除呢?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种方法:
一、去除生虫的叶子:
由于白粉虱会在叶子上面产卵,所以光光杀死成虫的效果并不好,如果在白粉虱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去除生虫的叶子,彻底断绝白粉虱的来源。

但是这种方法对植物有一定的伤害。

二、白粉虱专用药物捕匠微生物菌剂喷洒:
稀释750-1500倍液,叶面均匀喷雾,必须做到叶片正反两面都均匀着药,间隔3--5天一次,连续2-3次;对于抗性粉虱建议加大用量或与其他化学农药交替、混合使用。

三、冰冻法:
由于白粉虱比较怕冷,所以在植物比较耐寒的情况下,可以将植物放入寒冷的环境下,大概半个小时,虫子就都被冻死了,然后用抹布清理下虫子尸体即可。

此方法只针对耐寒的植物哦。

四、杀虫剂疗法:
如果周边没有花卉市场,可以用家中的杀虫剂替代,直接对着植物喷射。

过一会,你会发现白粉虱都死了,但是杀虫剂对植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植物叶子受损。

河南腾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术为先导的产品创新型企业,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际贸易公司,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研究与开发,有机、无机水溶肥料的研究与销售、生态农业发展与研究,生物防治,农业器械及皮具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粉虱的种类介绍 1、茶叶黑刺粉虱
学名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同翅目,粉 虱科。别名桔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分布江苏 、安徽、河南以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成虫体长0 .96—1.3mm,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 翅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

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 有趋嫩性,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 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卵以其卵柄从气孔 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保持水分平衡, 不易脱落。
四、粉虱的生活习性
粉虱
亚热带年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月月出现一次种群高峰 ,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若虫3龄,9— 84天,伪蛹2—8天。成虫产卵期2—18天。每雌产卵120粒左 右。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嫩叶上。成虫喜欢无风温暖天气,有趋 黄性,气温低于12℃停止发育,14.5℃开始产卵,气温2l一 33℃,随气温升高,产卵量增加,高于40℃成虫死亡。相对 湿度低于60%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暴风雨能抑制其大发生 ,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中文学名: 粉虱 界: 动物界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亚纲: 有翅亚纲 Pterygota 亚目: 粉虱亚目
英文名: Aleyrodidae;whiteflies; whitefly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同翅目 科: 粉虱科
种: 茶树黑刺粉虱、棉粉虱 、烟粉虱、 分布: 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非 银叶粉虱 洲、北美等国。
粉虱Aleyrodidae;whiteflies;whitefly
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吸汁昆虫的统 称。若虫像介壳虫,扁卵圆形,常被有棉花状物质。成虫 长2∼3公釐(0.08∼0.12吋),被有白粉,像小蛾。翅在体内 发育,最后一次脱皮时翻出。多分布于温暖地区。柑橘粉 虱(Dialeurodescitri)是大害虫,吸橘、枣树汁液,分泌蜜 露,使烟黴菌生长,从而毁坏果实。橘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woglumi)生於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蜜 露上生长烟黴菌,使橘树的光合能力减退。
烟粉虱
学名:Bemisia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 异名:B.gossypiperdaMisra、B.10ngispinaPreisneretHosny. 分布: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北美等国。 寄主:棉花、烟草、番茄、番薯、木薯、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 科、锦葵科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
三、粉虱的形态特征

粉虱成虫体长1mm,白色,翅透明 具白色细小粉状物。蛹长0.55一 0.77mm,宽0.36一0.53mm。背刚 毛较少,4对,背蜡孔少。头部边缘 圆形,且较深弯。胸部气门褶不明显, 背中央具疣突2—5个。侧背腹部具 乳头状突起8个。侧背区微皱不宽, 尾脊变化明显,瓶形孔大小0.05— 0.09×0.03—0.04(mm),唇舌末端 大小0.02—0.05×0.02—0.03(mm)。 盖瓣近圆形。尾沟0.03—0.06mm。
白粉虱雌虫体长约1.1mm,雄虫约 1.0mm,两翅合拢时,平覆在腹部上, 通常腹部被遮盖。喜聚集于叶背,兼营 两性及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均是雄 虫。
刚羽化的成虫翅在背面折叠,约10分钟后 展开,半透明,5小时后全身布满蜡粉。蜡 由腹部3对蜡板分泌,由后足胫节端部的一 排刚毛刮擦蜡板再抹在体表及翅上。
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是本科 中数量最大、危害最烈的一种,它使植物活 力减退,引起萎缩、变黄和枯萎。
粉虱
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的通称。全世界有1156种。小型, 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3毫米,雌、雄成虫皆有翅。渐变态 。卵具柄,柄插在植物的组织里,使卵附着在植物上,并能给 卵输送水分。若虫期4龄。蛹在其4龄脱皮壳内发育,体型扁平 且逐渐加厚,体表构造清晰,外翅芽出现。羽化时,成虫从蛹 壳背部裂开处直立钻出,这时翅尚未完全发育,不能飞翔,只 能敏捷地爬行取食。需经一定时间后,方得正常飞行。但也有 某些种类只经3龄就完成发育。中国记载有樟粉虱,主要为害 樟科林木和黑剌粉虱、柑桔粉虱、烟粉虱等。

若虫共3龄,1龄若虫长约0.27mm,浅黄绿, 胸足和触角发达,能爬行,尾部一对毛明 显。孵出后常围绕卵壳活动2~3天,当它们 成功地在植物韧皮部组织上插入口针后, 就不再移动,经2、3、4龄、拟蛹(4龄后期) 直至成虫羽化。

若粉虱虫体缘有腊丝,2、3龄若虫各长约 0.38和0.55mm,足和触角萎缩,营固着生 活。粉虱拟蛹期虫体渐伸长并加厚,外观 为立体(边缘垂直)椭圆形,似蛋糕状, 颜色为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拟蛹边缘 有腊丝,背上通常有发达直立长刺毛5~8对, 是由原乳突内蜡腺分泌的,光滑的叶片上 也有不具长刺毛的拟蛹。拟蛹晚期椭圆形, 长可达0.76mm。白粉虱拟蛹壳上有圆形孔 的均为该拟蛹寄生蜂的羽化孔,被寄生的 拟蛹为黑紫色。
五、粉虱的防治技术

食性杂天敌少会迁徙且身上有蜡质,对农 药易产生抗性等因素造成防治困难。防治 要在发现平方10只成虫就要防治,对周边 杂草寄主处理。

农药可选择对作物安全高效低毒有粘性或 渗透性强有内吸药剂如:1;阿克泰3000
倍或70%吡虫啉2000倍+有机硅.2; 50%杀虫环1200倍喷。3;(螺虫 乙酯)亩旺特3000倍。4;倍内威 4000倍轮换使用。
3、银叶粉虱
银叶粉虱
银叶粉虱(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 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自 1989年侵袭台湾本岛,危害之作物种类愈来愈多 ,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经济重要性遽增,盘 踞14年,已蜕变成超级害虫。
其食性杂,园艺作物如蔬菜或花卉等均受其 害,危害作物超过700多种,本虫体型小, 世代短,一年可发生十几代,繁殖快,且抗 药性也强。依作物之不同,其危害状及栖息 习性各有特色,目前危害之潜力与对象不断 超越记录,除了取食作物养液外,更为多种 病毒病之重要病媒昆虫。尤其春秋二作,台 湾为园艺作物蔬菜、花卉与杂粮之盛产期, 食物丰富,气象条件适合,常因银叶粉虱之 猖獗而废耕。

卵新月形,长0.25mm,基部钝圆,具1小柄, 直立附着在叶上,初乳白后变淡黄,孵化前灰黑 色;若虫体长0.7mm,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 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共3龄,初龄椭圆 形淡黄色,体背生6根浅色刺毛,体渐变为灰至黑 色,有光泽,体周缘分泌1圈白蜡质物;2龄黄黑 色,体背具9对刺毛,体周缘白蜡圈明显。蛹椭圆 形,初乳黄渐变黑色。蛹壳椭圆形,长0.7— 1.1mm,漆黑有光泽,壳边锯齿状,周缘有较 宽的白蜡边,背面显著隆起,胸部具9对长刺,腹 部有10对长刺,两侧边缘雌有长刺11对,雄10对。

粉虱在北方温室内1年可发生10余代,冬季 在室外不能存活。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 继续为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 平均每雌产143粒。

粉虱卵多散产,偶或数卵成月牙形排列。 卵为长椭圆形,顶部尖,端部卵柄插入叶 片中,以获得水分避免干死。初产卵白到 浅黄绿色,孵化前渐成深褐,变色均由顶 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基部,卵上覆盖成虫产 的蜡粉较明显。
2、棉粉虱
棉粉虱又叫烟粉虱、甘薯粉虱,俗称 “小白蛾子”,近年来,随着抗虫棉 大面积推广种植,棉田用药量大幅度 减少,棉粉虱呈逐年加重为害趋势。
棉粉虱一年可发生11~15代,以卵、若虫、 成虫在保护地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 旬在棉田内出现为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达到为害高峰期。以成虫或若虫聚集在棉叶 背面,刺吸棉株汁液,虫口密度大时,棉叶 正面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引起蕾铃大量脱 落;同时,成虫或若虫还大量分泌蜜露,使 棉花叶、铃污染变黑,纤维品质下降。
白粉虱的防治技术
一、粉虱简介

粉虱,昆虫纲,同翅目,粉虱亚目,科名 出自希腊文,意思为面粉状的。粉虱的一 龄若虫足发达,可动。触角4节。第二龄起, 足及触角退化,营固定生活,体变硬,分 类上叫“蛹壳”,是一个重要的分类阶段。 但具有其他成虫特征。如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vaporari短距离游走,当 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能力, 开始营固着生活。粉虱繁殖适温为18~ 21℃,在温室中约1个月完成1代。
寄主:茶、油茶、柑桔、枇杷、苹果、梨、 葡萄、柿、栗、龙眼、香蕉、橄榄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 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 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 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 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