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文明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文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激发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文明特点。
2.难点: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分别位于哪里?2.古埃及文明展示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讲解古埃及文明的地理位置、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提问:古埃及文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3.古巴比伦文明展示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巴比伦文明的特点。
讲解古巴比伦文明的地理位置、汉谟拉比法典等。
提问:古巴比伦文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4.古印度文明展示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特点。
讲解古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佛教等。
提问:古印度文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5.古中国文明展示古中国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中国文明的特点。
讲解古中国文明的地理位置、甲骨文、青铜器等。
提问:古中国文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四、课后作业第2课希腊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文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希腊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特点。
2.难点: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希腊文明的发展。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建民中学汪安军一:内容标准: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
二:【教材依据】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古埃及法老,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2.能力培养:(1)看地图了解四大文明区域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培养空间观察,因果联系,共性归纳等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为例,透视其内含的阶级关系,从而锻炼从现象到实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大江大河孕育出上古四大文明,今人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金字塔是广大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理解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2:教学难点:a: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b: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图文资料。
3: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并加以整理,理解“文明”的含义。
六:教学环节设计;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同样在亚洲其他一些大江大河地区也滋养催生了辉煌的上古文明。
生: P9地图后说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西亚两河,南亚印度河流域和东亚黄河流域被称为四大古文明区,又称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问:为什么大江大河会孕育古代文明?这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思路:水源充足,饮水方便,利于植生和农牧。
并提供交运便利,调节气候环境。
这一切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人类文明早期更如此。
既然江河是大自然对人类恩赐,我们应爱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合理利用。
二:讲授新课:A;金字塔:<古埃及>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页内容,并结合埃及地图,思考回答问题: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两者的关系,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法老,实行专制统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案【学习目标】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夏商周的更替(∨)3、西周的分封制(∨)【中考考点】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识记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识记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识记【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二、夏商周的更替表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16--年阳城(河南登封)桀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西安)周幽王三、西周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的统治②内容:把和、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继续2、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年左右b.30--年左右c.40--年左右d.50--年左右4、--年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探寻古代帝国的辉煌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探寻古代帝国的辉煌探寻古代帝国的辉煌古代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们的兴盛和衰落给后世人类留下了诸多遗产和启示。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的眼光,去探寻古代帝国的辉煌和背后的秘密。
本文将针对该教案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学习历史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案简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分为以下五个板块:1.帝国的生:探究帝国的兴起原因,并以秦帝国和汉帝国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2.帝国的秩序:探究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秩序,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帝国的贡献:探究帝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以罗马帝国和希腊文明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4.帝国的衰落:探究帝国的衰亡原因,以及其对后世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5.帝国的传播:探究帝国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对其他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于今天世界的启示。
二、教案解读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针对帝国这一重要主题,采用了多种探究和分析的方法,既有史实阐述,也有图表分析,更重要的是用现代史学的角度去评价和开拓学生历史思维的方式。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教学中融入了比较对比的方法,以革命性的方式推动学生自主思考历史,并在课堂中,唤起学生反思的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教案第一板块探究了帝国的兴起原因,以秦帝国和汉帝国为例进行了详细解读。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帝国的兴起与内外因素都有重要关系,内因与文化、经济、运筹帷幄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外因多与国际关系、地理和气候等有关。
同时也提醒学生,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依然存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即时代不同了,问题依然如故。
让学生在非死记硬背的前提,注重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分析。
教案第二板块探究了帝国的秩序,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涉及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可以发现,一方面三者互为影响,相互之间存在因果的关系,不可轻忽。
而另一方面这些秩序都是不老的,可以发现它们在不同形态的世界的历史中仍在影响着着这个时代的变化,这为我们后世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1华东师大版

答案: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包括:
- 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为后来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对人类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科技:古埃及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世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宗教:古埃及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
- 探究古埃及文明衰落的内外因素,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思考文明兴衰的普遍规律。
- 调查古埃及文明在现代世界的遗产,如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了解古埃及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
- 通过阅读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如《亡灵书》等,了解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七、板书设计
1. 标题:《古代埃及》
- 古埃及文明概览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七、八年级的学习中,已对世界古代史有了初步了解,接触过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对古代文明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学生对尼罗河流域文明有所耳闻,对金字塔等古埃及象征性建筑有一定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尤其对古文明题材充满好奇心。他们在分析、综合、比较能力方面有一定基础,喜欢通过图像、故事等生动形式学习历史。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选择古埃及文明中的典型事例,如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从具体案例中领悟古埃及文明的精神内涵。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埃及的图片、地图、文物等,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2. 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如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时序观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课件华东师大版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1.母系(mǔxì)氏族社会
(1)母系(mǔxì)氏族社会的形成及特 点 形成: ①生产工具(shēngchǎngōngjù)的进
步②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特点: ①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C 3.下列关于母系氏族(shìz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按血缘关系组成
②普通使用磨制石器
③过定居生活
④妇女掌握统治权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氏族(shìz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
D
B.当时财产公有
C.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二、三大人(dàrén)种 的形成
三、氏族社会
第四页,共36页。
讲一讲: 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许多古老
(gǔlǎo) 的神话。你能否讲述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 神话故事?
中国:女娲造人 西方(xīfāng):上帝造人
第五页,共36页。
第六页,共36页。
•西方人说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第一单元 人类起源与上古文明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情境(qíngjìng)引 入
合作(hézuò)探究
课堂(kètáng)小 结
随堂训练
第一页,共36页。
在一片混沌的宇宙中,有一颗湛蓝的行星 (xíngxīng)——地球,生命的摇篮。历经十几 亿年的变化,第一颗生命的种子开始发芽、繁殖、 演化。生生死死,千回百转,30亿年的扑朔迷 离。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挺胸而立于茫茫原野?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
历史九年级华东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案

历史九年级华东师大版第一单元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案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2.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3.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善的法典;4.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5.了解佛教的产生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由佛教产生的背景及教义,明白再深邃的思想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的上古文明,了解这些知识。
互动1:1.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四大上古文明是哪些国家吗?2.让学生操作鼠标,在《大河流域上古文明发祥地》地图上一一指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明确: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互动2:1.播放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0页内容及相关资料,思考以下问题:(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为什么这样说?(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你了解多少?2.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图片《大河流域上古文明发祥地》讲解:(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两者的关系,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尼罗河纵贯全境,是埃及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儿女。
)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古到今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大家对它了解多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4.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汇总.(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他的外形像汉字的“金”字。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人类文明起源与上古文明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讲授新课】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
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
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一、人类的出现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人类文明起源与上古文明第 1 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 ;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讲授新课】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
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
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一、人类的出现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
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
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 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
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
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
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
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
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
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
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
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
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
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让学生阅读本课最后一个目录,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列宁曾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
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
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
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个体劳动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度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不断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出现第 2 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汉漠拉比法典。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 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 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公元前3500 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 多个奴隶制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3000 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
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 (意为“宫殿” ,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 (“高”之意)。
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
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 多座金字塔。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
比大金字塔仅低3 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
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
希腊人称“斯芬克斯” 。
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 年的历史。
公元前6 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
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 年。
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 年。
公元640 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
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
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
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
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 ,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 。
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
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 年)2.古巴比伦王国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
公元前18 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
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
约公元前25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2.雅利安人入侵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
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