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四课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归纳】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典例】201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3周年的日子。

孔子的思想智慧、人格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变革和进步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①态度:②做法:③关系: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根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

2018届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最新真题)

2018届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最新真题)

+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影响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形式 共性 传统习俗
①都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 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解析】 D。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这里面并没有。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 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这也是错的,我们只能在传统元素当中加速了流行元素,但是 并且取代它,因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取代,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去发展。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音乐,有舞蹈,有声光 电,是可以的。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因为它是我国的一项优 秀历史文化。故选D。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考直击】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
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
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考直击】
10、(2017全国卷II 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 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 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 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 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文化生活》-10课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文化生活》-10课

课题:必修三《文化常识》复习提纲一(6—10课)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各具特色。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包容性。

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了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个 性 笔记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1)重要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和基石。

2017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正式版

2017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正式版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索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 考点点击1.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懂得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构建知识体系三、易错点剖析1.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2.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5.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探究案】探究一:(2016·全国Ⅲ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2.“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4.“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

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思想。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 • •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民俗文化 活动观者如云的原因。(9分) 【答案】 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3分)。 ②民俗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3分)。 ③材料中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传播 方式新颖,为人们所喜闻乐见(3分)。
4、传统文化的影响 (1)与时俱进创 —促进社会与人发展的积极作用—财富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 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 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 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 总和
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 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 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 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 的文化
传统文化 含义不 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 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同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 对稳定性的文化
• (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 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 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 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 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 (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 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 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 展 •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先导,大大促进 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考点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发展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61页PPT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61页PPT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题训练】
【典例5 】《论语》记载: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卫国人来人 往,熙熙攘攘。弟子问,人口那么多,下一步怎么发展呢?孔 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 呢?孔子回答“教之”。孔子之所以重视教育,原因是 ( ) ①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文化对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
D.③④
提醒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 继承的基础 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考点突破】
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 更替,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身 传承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
【默写】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 大众传媒的功能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点呈现】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考点突破】
【典例 4】在中国文字博物馆, 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 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 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 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从中看出 ( )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提醒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而不是全盘继承。
【考点突破】
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如何把握关系?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 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教育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热点聚焦】
最近,辽宁一所学校的老师就把微信红包用“歪” 了。辽宁铁岭的一位老师把期末考试成绩表发到了家长 微信群里,并留言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及格的分数 要按照一分一块钱来发,红包标上“惩罚”二字。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适 应性和可行性。“新技术+教育”有可能出现像慕课这 样的共享教育典范,也可能出现像“惩罚红包”这样的 尴尬尝试。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尝试不能走 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识教育 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 识,谈谈如何实现教育创新。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提醒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 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考点突破】
考点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 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 惑”,把文化传给下一代。 3、教育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 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 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顺应社会历史的 变迁,因时而变。我们要把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 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在已有教育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3)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 技的发展使收集、选择、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 方式发生了变革,发展教育要正确利用先进科技 手段。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要实现教育创 新,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 留着基本特征,但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考点突破】
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着眼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着眼发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典例2】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
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 )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①传统习俗 (1)表现形式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①相对稳定性 (2)特点 ②鲜明的民族性 ①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3)影响 ②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填空】 1、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_________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3、__________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 刻影响。 4、__________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典例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 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 “正 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保存其文化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与时俱进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典例3】“中华有大美,布上绽青花。”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
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
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赋予蓝印花 布以新的活力。蓝印花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 )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课堂总结】
传统文化
含义 表现 特点
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化的 继承性 与文化 发展
传统文化 的影响
如果一成不变,
正确态度
正确对待 传统文化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课后巩固】 1、《课时作业》P299-300 1~14题 第16题(1) 2、背诵本节课复习的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