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寒地大学地理位置偏北,拥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景观。在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应努力反映寒地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充分体现大学的精神,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并让师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标签: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一、相关概念内涵

大学也称高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定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是指以通过国家规定的专门入学考试的高级中学毕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1]。本文所指大学即指此类学校。

大学校园景观是指在大学校园里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一般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它是高校历史发展过程和校园文化沉积的综合体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校园景观是一个由建筑、广场、树木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综合体,这些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动态要素(见表1)。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地貌因素、水体因素、植物因素等;人工因素包括校园内的道路、广场、小品等构筑物;动态因素包括人的活动、人与景观间相互作用等[2]。

表1校园景观要素

寒冷地区的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气温较低,夏季较短,春秋凉爽,非耐寒性植物无法生存,故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人文景观方面,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而形成了不同于南方大学校园的建筑风格、教学风格、文化活动等。

二、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寒冷地区不同于南方温暖地区,其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设计、规划和构建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必须全面掌握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现实状况,必须对影响校园景观的气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分析发现,影响寒地校园景观设计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建筑因素和文化因素三类。

(一)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景观设计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处于寒冷地区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气候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气温较低、阳光照射不充分、冬季寒风凛冽等等。1)气温较低。尤其是在冬季气温常常达到

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园林植物设计研究

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园林植物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23T10:19:03.0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李月新[导读] 摘要:本文从园林植物设计出发,阐述了在校园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能够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植物设计方法,通过对植物的自然特点,文化特征及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诠释校园文化。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本文从园林植物设计出发,阐述了在校园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能够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植物设计方法,通过对植物的自然特点,文化特征及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诠释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景观文化;园林植物设计 1 背景 1.1 校园景观文化 景观文化是指人与景观长期互动所形成的与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体现在景观环境中,它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1]。校园作为一类特色突出的景观场所,常常予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向往。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中山大学的红砖绿瓦、武汉大学的樱花,景观更是成为学校的文化标志。校园景观文化则是以师生为主体的使用人群在对校园内的建筑、山水、园林植物及景观小品等的解读,从而影响教学生活及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校园景观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组成的部分,应当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展示学校价值追求的窗口。 1.2 校园景观文化要素 校园景观中的要素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及园林小品,校园景观文化的营造也主要依托景观四要素。建筑、山水及园林小品决定着景观场地空间格局的营造,通过不同的材质及组合方式能够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场所精神,所传达的景观文化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其景观本身却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植物因其具有生命特征,成为景观组成要素中最灵动的一环。它会随四季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其形、其叶、其花、其果使其的观赏性更强。人利用植物为自身生存发展所衍生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丰富多样,园林植物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呈现注定可以更加多样。 2园林植物营造校园景观文化的方式园林植物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其本身的形态或色彩上,同时还包括其风韵美。在校园景观文化营造中,不仅要善于运用植物的自然属性,同时还应挖掘植物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2.1 善用植物自然属性 植物的自然属性除了其本身的形态、色彩、质感、气味等特征外,还包括其所生长的地理环境。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深入的了解植物本身的特点,才能够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创造中锦上添花。 2.1.1 植物的地域性 地域是指一个具体位置的地区,在很多的方面与其它地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植物种类上也是一样,不同的植物适合不同的生存环境,即使相同品种的植物生长于不同地区所呈现的形态特征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植物地域性特征说到底就是植物的乡土性,而创造景观的文化性基础便是由植物所决定的,乡土植物根植于地方文化,其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使得运用其来创造景观文化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创造上,首先应该遵循的便是植物的地域性,多选用乡土植物作为景观环境营造的素材,能够更加强化环境的地域特征,独具特色的乡土植物更是能够使校园文化独具魅力。 2.1.2 植物的观赏性 植物的另一自然属性便是其观赏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作为园林景观时,都有其独特的观赏特性。例如木棉、黄花风铃木等植物,因其本身的生长特性呈现出先花后叶的生长状态,在植物抽稍之前满树花朵的情境甚是惹人爱;再如有些植物有明显的季相变化,者就能够在景观营造上根据不同的季节展示出不同的观赏形态,从而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还有像猫尾木、大叶紫薇等植物除了会发芽、开花,还有独特的果实形态;另外园林中还有很多的植物,或许季相变化不明显,花朵不够鲜艳奇特,果实不够独特硕大,但是其树体形态足够漂亮,同样也能作为环境氛围营造的材料。 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果是园林景观中最直观的呈现方式,独具地方特色的植物形态、色彩、花果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诠释,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创造过程中,立足乡土树优先原则,不断的挖掘植物的观赏特性,是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直接的方法。 2.2深度挖掘植物文化属性 植物除了在观赏性之外,还兼具文化性。人们在欣赏植物的外在美时,往往将其拟人化,赋予了植物人的品格或者象征意义。 2.2.1 园林植物文化象征 中国人作诗作文讲究意韵,在造园上同样讲究意境,而造园的意境除了场地建筑空间之外,更多的意境传达便是通过园林植物。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通常被用来隐喻有节的君子,松通常象征长寿,而梅表达的确实不畏环境恶劣的高洁品质;更多常见的如玫瑰月季象征着爱情,杜鹃花花语中饱含着思乡、怀乡之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植物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深厚,运用植物独特的文化象征,来创造植物的意境美,是校园景观文化创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园林植物文化互动 园林植物的文化互动,主要是指人与植物之间的互动,而衍生的一系列活动,进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校园景观文化。对于植物经营者来说,植物的收获不论是花朵还是果实,都是欣慰的。而由这些所产生的文化互动也是不可估量的。如各类鲜花类植物,满园鲜花的盛开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科研、教育等功能;再如各中果实类树木,在硕果累累的季节既可以看到采摘人的喜悦,同时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慰藉。对于校园景观来讲,花卉的盛开能够美化校园环境,年年岁岁的美景便能形成校园所独具的景观文化;当地特色的果树在校园内的运用,不仅能够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还能增强校园师生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例如有些学校运用荔枝、芒果等果树种植形成郁闭的荔枝林、芒果林,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全校师生共同采摘荔枝的庆祝活动,俨然成了其学校所独具的校园景观,这样的校园景观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更多是是校园师生完全融入参与到了校园景观的形成中,自然形成的校园文化就不会流于形式。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一 建筑 如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建筑的形态甚至表面的材料,这些因素在保持观景视线的连续性、与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的立体化 功能的立体化即指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载体。 1) 美学欣赏的需要首先需要强调出人们视觉上的立体层次感。 2) 水体与滨水区的立体化,即亲水空间的立体化,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无一例外的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 道,同时可以在局部设置亲水空间。如使用多级台阶,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3) 滨水区内室内外空间,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人们需要一些庇护休 憩的建筑。在国外有许多临水的咖啡馆,将室内空间不知不觉地引向室外,将室外空间特征导入室内。总结而言即为自水面到陆地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目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微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小;水中含氧量少,生物生长环境恶劣;硬化的驳坎护岸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生态系统的联系。所以生态化

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清淤换水,提高水质,其次种植水生湿生植物,重建生态护岸,使河水与地下水能够互换沟通,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河道线型设计 从工程角度,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也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河道护岸形式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

学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爱党爱祖国,我为昌航作贡献”的热情,陶冶师生员工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对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布局、绿化美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新的建筑和景点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等都要纳入学校总体设计规划。 据此,对我校前湖校区进行文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一) 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昌航精神,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航空国防特色、彰显昌航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二) 以人为本,润物无声。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文化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三) 尊重自然、崇尚生态。以植物、建筑等自然景观为主,建设少量雕塑等人造景观。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 (四)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建设,注重积累。 二、重点景观 (一)三航路文化景观建设 1.航空路 建设好航空路两侧的景观,突显航空特色,这里是进入校园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学校与城市的结合点,在文化设计上要把亮点在这里亮出来。航空文化是学校文化之源,在最显着的地方展现航空文化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经在校门口的圆盘上安放一架歼八飞机;在教学一组团C栋的南面水杉前安放陆孝彭塑像;路两侧草坪已经安放了不同型号的飞机,航空文化得到初步展示。 双甲子墙。下一步可以在道路两侧各建一浮雕墙:一面是中国航空事业甲子墙:将新中国诞生以来自主研发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飞机模型为内容做浮雕,以反映中国航空事业发展60年的光辉历程。(建议由中航企业捐赠建设并署名,2011年形式建设。)一面是昌航创业甲子墙:将学校在汉口、上海路校区和前湖校区建设过程中有代表性的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精品文档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 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 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 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 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 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 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精品文档

校园文化 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认识

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新环境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独特的文化场所,要充分考虑校 园环境的公共艺术设施的参与性、艺术性以及功能性;建立合理规范的标识导向系统。作为现代校园景观 形象导视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塑造校园文化新形象的核心。 导视系统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同时也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它,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识别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四个方面。导示(导视),按其字意可理解为导向、指示,引导、视线。 对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原则 人们寻址问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在哪?”“我要去的地方在哪?”“怎么走?”习惯采用传统的“看”“听”“问”“答”的方式,希望得到非常简单直观的解答。首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区划分,采用分级检索、图文的有机结合和实效美观的立体造型进行标识导向设计,以求达到指示清晰、直观、连续的使用效果和统一、融合、人性化的艺术效果。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内容 在进行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前,深入分析了解校园的建筑与环境条件、分区布局以及车行交通流线;分析行政办公楼、各学院教学楼、公共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公共活动场所、对外交流场所等建筑内部部门结构、人行交通流线等等。依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顺序。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分析调研,对标识导向系统先进行分类设计,再进行分级设计。可分为:室内和户外标识导向系统;按对象分:车行和人行标识导向系统。 (1)室内标识导向系统1、1.立地式或挂墙式楼层总索引牌,2.分楼层索引牌,3.楼层号牌,4.各科室名称牌,5.行政办公科室名称牌,6.行政办公室工作职责,7.班级课程表,8.洗手间、开水间、教师休息室等等功能标识牌,9.通道分流吊牌,l0.挂墙式橱窗宣传栏,11.名人名句展示牌,12、公共安全标识牌,13、禁止标识牌。 (2)户外标识导向系统1、校外交通指示牌,2.学校名称标识牌,3.办公楼、教学楼、其它建筑物标识牌,4.学校建筑分布总平面图标识牌,5.立地式分流标识牌,6.立地式带顶棚宣传栏,7.植物知识介绍牌,8.爱护花卉草地标语牌。 (3)车行标识导向系统校园车行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交通标识规范,尽量采用国家或国际通用标识符号和色彩,主要分三级。 一级:在校园外交通道路两旁设置的学校形象标识,明确指示学校的方向和距离,一般由市政管理统一制作安装; 二级:主干道以及南北东西主要入口。一级车行导向牌主要指示校园道路,主要分区及方向。 三级:各分区内道路等;二级车行导向牌指示分区内主要建筑及单位及方向。停车场标牌采用国际通用标志,并显示车位情况。系统标志形状、规格、颜色符合要求,并结合VI系统,展现校园统一、明确、个性化的形象。警告、禁令等标志牌放置于显著无遮挡位置。 (4)人行标识导向系统校园人行和车行要完全分开,人行系统和车行系统并行并延伸到建筑内部,并最终到达构成场所的基本单位——房间。人行标识导向系统是学校对外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功能不仅仅是标识学校各建筑物的存在,而且具有公众引导和广告宣传的功能,主要分为五级:一级:主入口。上面应有校园地图、分区图、校园建设大事记、导向信息,放于人流密集区域和校园主入口处。二级:规划路与分区内道路等。三级:建筑物前指示标牌,标识建筑内部单位及建筑物介绍。四级:建筑物内部标识。一般包括建筑物总索引或各楼层平面图、楼内公共服务设施等标识、出入口标识等。五级:包括建筑物内各个具体功能房间的标识牌和户外的一些具体标识牌,如门牌、窗口牌、设施牌、树名牌、草地牌等。 对于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展望,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校园景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总结学校的发展文脉,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积淀,提炼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把精神与文化底蕴形象化、系统化,把社会对校园的认知和学校自身的意识结合起来,把历史积淀自发形成的精神品质经过挖掘、提炼、培育和塑造,由此校园文化独特的品牌形象。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2.建设方提供的《桓台实验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人性场所》)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 1.景观结构: 根据规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生活休闲区。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一带八区”,点、线、面充分融合。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1、绿地基本情况 ●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 现状分析 1) 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 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 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以杂乱荒 废的感觉。 4) 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2、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3、景观规划说明 ●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 园林小品 ● 园路铺装 ●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 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中密植葱 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 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遮荫作 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 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形成带 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 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边缘的棕 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 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置石竹、 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 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叶子花作 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 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金钟花 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提升大学校园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和环境。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营造校园文化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策略 从普及高等教育和高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校园改造升级建设进入了高潮期。老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遍地开花。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但在实际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景观设计,例如湖北某民办高校中的假长城景观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校园景观求大求新,忽视了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价值,“千校一面”的情况突出。鉴于此,对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使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承载生态、美观的功能性作用,更能体现校园文化,使大学师生在适宜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 一、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成体系的系统化工程。在师生对校园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价值也更加显现。一方面,学校教育的范畴不仅仅是若干平米的教室,而是整个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审美意蕴、功能性和文化传承性,能够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交流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其价值体现在学校软实力上,例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樱花,成为推广大学品牌的助推器。同时校园环境景观也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文力量更强。所以说,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景观元素堆砌,更要结合校园的地域性、文化积淀,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环境景观。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有个性、凸显自身优势,但其设计共性和原则基本一致,就其规划设计原则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与校园整体风格一致,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色彩、设计语言、形态要与校园建筑、校园文化协调统一。景观个性不能掩盖整体性风格,要实现校园环境的完整。 第二,文化性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性,另一方面是营造积极、开放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厚重感,同时要考虑满足师生学习交流、生活活动的需求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第三,生态性。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地域性、经济性和绿色可持续相联系。凭借校园地理特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尊重地域气候特点和植被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避免大拆大建。使建设成本、后期维护成本减低,同时要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使之能良性循环。 二、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众多,例如交通道路、雕塑小品、植被、建筑等,本文从大学校园几处代表性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场所入手进行策略分析。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由于此项目位于本校东校区食堂和六号寝室楼之间,为了满足学校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交通,娱乐,休闲的需要,故将整块地分为供人们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二、基地现状。 场地分为三块,东侧的长方形地块用作停车场,西侧的五边形地块设计为小游园,六号楼南边的宅旁绿地做了种植设计。场地地势南高北低,有接近一米的高差。基地内无保留建筑。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自然;美化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绿化和周围建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建筑周围的绿化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乔木远离建筑物,不遮挡建筑物采光,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利用高差设计了挡土墙景 观,上边为自然式的草坡景观,下面是 规则式的园林景观,别有一番风味。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 “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 代特色。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其设计特点有: 1. 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优雅自然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游园的设计思想。 2.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四季有景 3. 绿地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自然、实用。已达到使人身心愉悦的感觉。 四、小游园功能 分区: 校园小游 园是供人们休 息、交流、游憩、 夏日纳凉及进 行一些小型文 化娱乐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