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

解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解说】“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马丁·布贝尔)“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克林伯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而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

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由于打破了教师独白、学生倾听的“万马齐暗”的局面,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得以扶植和张扬,建设性、创造性的“冲突”得以认可与欣赏,于是,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始终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下文案例可窥一斑。【案例】《蒲公英》对话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生1.“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蒲公英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读了这一节,我想,蒲公英的种子离开了妈妈,可能枯萎,也可能毁灭,但是它们如果不离开妈妈,就永远没有新的生机。师:你的理解很深刻!对我也有所启发。我认为,动物也一样,如强大的狮子老虎,年幼的时候就要各自独立,再如弱小的鸟雀,也不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离开父母的动物会有两种结局:一是因不能独立而失败,二是因自己的发展而茁壮成长。倘若他不肯离开父母,就只有前面的一种结局。生2:在这一方面,有的人还不如蒲公英。例如,我爸爸要到深圳去工作,爷爷、奶奶都哭着不让离开。生3:我想,蒲公英既是妈妈的孩子,又不是妈妈的孩子。说它是妈妈的孩子,因为没有妈妈就没有它;说它不是妈妈的孩

子,是因为它一旦离开了妈妈,就是大地的孩子。师:妙!有哲理!有一位思想家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子与女,……你是一具引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射向远方。”我想,一个有眼光的父母应该像一杆枪,把孩子装入抢膛,瞄准地球的一个方向,随时扣动扳机,把孩子射出去!(同学们开怀大笑)

解读7: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解读】“开放”与“封闭”是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而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备如下特点:1.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2.在结构方面,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层面。在课程类型方面,应包括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3.从课程目标上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层面,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4.从语文课程存在的方式来看,

开放的语文课程不限于教科书、教室,不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5.从实施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解读撰稿:夏家发)

解读8: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解读】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月;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

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案例】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一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1.充分诵读,触发语感。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诵读则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课文语言的最经常、最重要的方式。《荷花》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是将诵读贯穿于课的始终。初读,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细读,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品读,让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回读,让学生背读课文,反复朗读其中的优美语段,达到熟读成诵。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诸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个体自由诵读、同桌之间互相诵读、选点诵读、根据自已的领悟诵读等。2.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荷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是在精选语感点上下工夫。如写荷花的“冒”,内涵丰富,又不易为学生所觉察,紧扣这个语感点,集中精力、重锤敲打,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在品读语感点上做文章。(l)“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眼?(长、钻、探、伸、露、冲)(2)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使劲、拼命、用力、急切、笔直、一个劲儿、高高、痛痛快快。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喜气洋洋)在“冒”前加上这些词再读这个句子。(3)课件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些什么。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寻找自己的妈妈。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她自已的美丽。有的说:由荷花在这些

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尽情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风中翩翩起舞。对于“冒”字,通过换词比较领悟作者运用的分寸感,通过丰富表象领悟其形象感,通过激活体验领悟其情味感,通过扩词诵读领悟其意蕴感;3.积累运用,积淀语感。培养语感,应高度重视积累和运用。所谓“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积累就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内化成套的语感图式的过程。《荷花》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最后一个环节上,让学生边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图片,边用学到的课文语言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有的说:我看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说:我看到有的荷花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说:我看到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说:我看到雪白雪白的荷花正低头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王崧舟)解读9: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解说】“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则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其中一项;在“实施建议”中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

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参见《辅导员》2001年第四期张悦文)。为什么今天的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也正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并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体验的这种特性,全面关联着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一、操作的实践性。体验的“亲历”,就意味着要在生活中去亲身参与并且动手操作,这就离不开语文的实践运用。二、形象的直观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便不可能完全是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大量的应当是形象的、直观的,这才会有体验的产生。显然,这很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三、情感的共生性。学生的亲历总是与情感同生共存。因为“亲历”最容易激发情感。“体验”更多的便是指在亲历中获得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体味。由‘林”生“验”,这与语文教学注重熏陶感染是一致的。四、自主的选择性。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以最充分地享受自主选择权。语文教学也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谈得上效率和效益。五、自由的创造性。体验具有最鲜明的个体特点,最尊重个性的张扬。在体验活动中,学生享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所有这些方面都会有助于强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

“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有效教学开展最合适的土壤。随着教育部进行改革,新课改下的小学教学大大扩宽了课堂空间、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开展有效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便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为课题,并从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开展的因素、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教学案列讲解以及等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66-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新课改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新的界定,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方法以及语文课堂的教学特色等方面。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下的教学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或是教学模式不够完善、教学案例积累不足等。这样的现象导致有效教学的实施受到很大阻碍。 1、教师对新课改要求的理解偏差 首先,语文教师对新课改教学核心的理解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上存在偏差。老师在教学一篇文学作品时,往往忽略带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文学常识以及语言魅力

等的赏析,取而代之的是只勾画生字词、修辞句或者背诵段落。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呆板,无疑是不够完善的。其次,对语文学科基本特点掌握不够到位。语文是众多科目的基础,它的学习与利用不仅仅限于语文一个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运用面,例如,积极进行课外导读、名著推荐帮助学生积累素材,随后开展手抄报、作文比赛等活动进行巩固。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教师对学生情况把握不足 此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忽略教学中的学习互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利用不当等。在课堂上教师未来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注重教学要点流程性的教学,即使交流也只是套用没有新意的惯性问题,未能真正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与评价,让学生失去课堂活力。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仍然屡见不鲜。而把握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十分重要,多媒体的利用会带给学生视觉听觉方面新奇的感受,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师的评价反馈系统部分,仍然体现出教师对学情的忽略。一个班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没有做到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鼓励或者指正,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被重视、体会不到学习成就的喜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标签: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一、创环境,造氛围,课堂不再是一塘死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力。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学生,品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有的学生,老师点一点,他就能理解,有的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步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多鼓励,重启发,点燃兴趣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两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学年工作已经结束,我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年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年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组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年,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

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我还注重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阐释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师生对话应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话把握得好的话,对师生双方都会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1、师生对话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毫无兴趣,学生在毫无生机的氛围中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厌倦上语文课,对语文学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师生对话式教学则营造了一种的课堂氛围,为教学过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能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并就这一观点与老师、同学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在对话中感

受汉语言的文化韵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学生会认为学习语文是一件乐事,是一件可以自己掌控的事,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师生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学追求固定、统一,追求标准答案,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制,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对话教学则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体会同一问题而得出的不同结论。行知先生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只有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师生对话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风格等得到尊重,从而营造了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而的氛围是创造力形成的沃土。 3、师生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跟他人交往沟通,只有这样人才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存、立足。师生对话教学中师生对话过程本身是一个交往过程,作为学生为了能更好地跟老师对话,体会老师的感情和观点,首先必须认真做好一个听话者,认真倾听;其次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用准确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老师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4、师生对话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跟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思维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师生的共同追求的目标。这里分析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从深入研究课本,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师们都知道,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后上课。当然,我们平时都布置让学生预习课文,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认识生字,读不通句子……遇上这种情况我就很生气,往往把学生批评一通,横加指责,说他们态度不端正,预习不到位。但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要求到位吗?明确吗?是啊,我们并没有对学生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做出明确的要求,也并没对学生的预习做充分的指导,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做才算预习到位了。所以老师们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要基本做到:1、课文要多读,读通读顺读准确,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资料或作记号,以便课堂中提出来解决;3、想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并作个记号等。学生们若能按要求做好课前的预习,那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果长期坚持预习,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教学目标也定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语文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挂图、简笔画、音乐、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来教学,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象、创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使语文教学方式新异,课堂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多样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

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践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2、学生分析 小说是学生乐学的一类文章,经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已有初步的小说赏读知识作铺垫,故教学时以趣激疑,用学生本有的兴趣牵引,创设情境,是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感悟作品主题的捷径。《我的叔叔于勒》是这个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对外国小说尚存陌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又要把握作品创作的共通之处,从共通处切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会。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l、朗读揣摩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2、合作探究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入手,探讨作品主题。 3、个性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人物心理猜写和故事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3.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5、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过程略)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得到感想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

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将以别人的长出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虽然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但是一定会让我在成长的同时收获到更所惊喜。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研讨会,真的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聆听了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校长—李怀源教授的课与报告,亲眼目睹了四位曾参赛精英的课堂教学,以及刘洪星老师的精彩点评,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李怀源老师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她握着学生的手,摸着的学生的头,扶着学生的肩,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她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 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小学语文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对话教学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中心小学韦尔余 【摘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由于其能够很好地链 接教师、学生和课本,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笔者根据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结合平时教学实践 ,从对话教学的意义、作用、表现形式和实施策略去探讨小学语 文对话教学. 【论文创新点】语文阅读教学是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 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敏锐地把握了“对话 教学”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话题,沉寂的课堂气氛热闹了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对话教学的意义 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探讨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 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 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

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 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二、对话教学的作用 1、与文本对话,发现意义 语文课程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符号表达系统,它浓缩了人类历史中各种生活经验的精华.在它背后有许多潜伏的可以对话的对象,即 课程设计者和文章的作者.课程是他们精心组织后的世界,是一个独 立的他人表达世界,揭示了他们价值观、洞见与情感的世界.师生可 以在与语文课程对话的过程中,理解生活,开阔眼界.教师不仅自己要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对话,而且要注意在课前布置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要求学生尽最大可能地理解课文.为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 课前布置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超越教 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和咨询师长等方式来扩大 视野;引导学生批判地进行思维,大胆提出各种问题,包括想知道但 教材上没说的、教材上已经有的但不解的等等,这便于课堂对话时言之有物. 2、师生对话,激发感悟 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对话要求“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先学后教,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等方式 来掌握.先思后问,是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做出思考,和小组合作思考后没有结果再向别人发问.先问后讲,就是教师先通 过问题摸底或问题启发,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时 候才去讲解. 对话教学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发问的时间和条件,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凝炼问题和表述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发问的质量.教师要鼓 励学生善于生疑、问疑和质疑,勇于提出与教材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来.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和争论,不要武断判定是非,轻易否定学生,而要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 3、生生对话,交流互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黄埠中心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 纵观我国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形式——传授式: 表现为传递式的说听关系,能快捷有效地将前人千百年来实践的知识成果系统有序地传承下来,也就是一下子把学生扶到巨人的肩上,这正是传统教学的魅力所在,它仍旧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与根底。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课程的主宰者。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给,你收,教学的“双边活动”蜕变为“单边活动”,学习成了机械接收。这使得学生常处在单调、封闭的循环系统中被动地学习,语文学习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相隔离,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而对话式教学: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对话教学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教学。体现对话时代精神的对话教学,要求把学生从被动世界解放出来,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知识变成了“话题”,变成了手段,而课堂和学校则真正成为了育人、成人的乐园。 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情况看,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而偏僻农村小学对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却很少。针对这一事实,我校从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校文化、研究特色、教师兴趣等,我们成立课题组,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将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

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语文教学论文:在阅读中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阅读中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一。关注个体,学会反思。 人以个体而存在,在生活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带有非常强烈的主体意识。然而,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却是以“一类人”在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一直以来,人们都视“教”为教师的义务,“学”是学生的天职。没有个体差异的教学致使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与“学”本成系统,殊不知,二者愈走愈远,代沟越来越深。这不得不让人思考:谁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这给学生一个非常清楚的角色定位、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找到了合“法”的依据。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关注学生个体,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应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入手,让学生学会关注自身,学会反思。要让学生从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看老师的脸色行事的阴影中走出来。 1.建立阅读中的自信心。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永远不会超出他的自信心的大小。拿破仑的军队决不会越过阿尔卑斯山,假使拿破仑以为此事太难。同样,中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种自信心,对文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自身的阅读体验,那么他就永远不能读懂文本,获得文本信息,也永远不能提升自己的情感及价值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读书,敢于读书。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读起书来还结结巴巴的,不是断句不当,就是读音错误,轻重缓急把握不住,抑扬顿挫更是吃不准。这种学生一读错就不敢读了,因为他没有自信心。特别是单独朗读时,更怕招致笑话、批评。所以,对于这类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多多鼓励和支持。有了自信心,就意味着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其次,要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说错是学生的一种共性心理。这主要受到教师、教材权威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总喜欢用标准答案来给予定夺、评判。学生也逐步形成一种期待心理,总期望老师给他们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主要受应试和习惯的影响,学生追求单一,目的便是死记硬背。这是学生在低龄时教育留下的痕迹,直到现在,许多学生还如此。其实,对于文本阅读,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应该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在对话时就不会遭遇到太多的失败,而是获得发表意见的成功体验。只要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就可以逐步习得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说话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一 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坐在这里发言,我很高兴。下面,我就将自已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现在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与大家交流,所以我选择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2、自由学习生字、词。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 现在,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作文教学 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6210037.html,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周爱英张守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7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妙趣横生;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84-02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质疑、再从随堂练习到课后巩固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到语文教学是否产生了实效。彻首彻尾地将四个环节完善起来,才能凸显语文教学的张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准备,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教了33年历史的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此,每一节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新颖、教学语言妙趣横生、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自于教师一丝不苟的课前准备。 二、针对提问,深入浅出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末,都在认真总结学期经验,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本班共有学生2人,基础知识比较好,各方面能力也比较突出。他们作业认真,积极回答问题,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 1、良好习惯的培养。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先预习,预习要求有:读课文三遍,在文中画出生字。查字典给一类生字组词,并读两遍。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第二天早读我还要检查预习情况,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

等等。 3、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4、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5、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6、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教学,我所带班级成绩稳中有升,学科学风良好,按质按量完成了教学指标。 三、工作体会 1、积极反思。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就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整个学期。近到课堂上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思考。这些都让我逐步进步。 2、紧抓作业批改。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学的怎么样,

语文对话教学

语文对话教学 研究生:王雪源 指导教师:韩玉惠 专业方向:语文教育 [中文摘要] 对话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就是“关系”哲学。其本质意味着参与各方的平等性,以及表达各自观念和意见的自由和权利。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是对一度异化的教学的反思和批判。它代表着时代精神,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情怀。它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动的、创造性的、富有对话理论和对话能力的现代人。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必须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与时俱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作出新的贡献。语文对话教学是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它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的理想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本文从对话的背景,理论探索谈到实践探索,并重点分析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和自我对话五个方面。在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还存在着似是而非的理解,致使语文教学对话中产生了一些误区。本文谈到了误区的表现及走出误区的对策。对话教学虽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它可以发展成语文教学的主流范式,但它也不能解决所有教学问题,必须和其他范式的教学结合进行。只有多种范式并存,语文教学才会呈现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局面。 [关键词] 中学语文对话对话教学问题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背景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烈,地球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成为时代的新主题。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也必须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与时俱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作出新的贡献。对话式语文教学是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将会带来新的改观。 (二)前喻社会的来临 前喻社会即年龄大的人向年轻人学习的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喻社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来临了。年长者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所谓“以前不懂的事情问爷爷,现在不懂的事情问孙子”就是这个意思。前喻社会的来临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十分重大。 网络的发展在前喻社会来临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以前被少数人所掌握的知识、权利等在今天由于网络的存在而逐渐为更多人所拥有和分享。知识不再为特权阶层所特有。知识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形象解体。许多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不仅已知、甚至有些知识比教师知道的还多。 当代社会媒体特别发达,这使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语文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习资源。这正如新课标(高中语文)中所规定的那样:“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①因此也如前文所述,教师已不再是语文知识的权威,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也必定给语文的对话教学打下很好的物质基础。 当代社会的开放前所未有。除媒体作用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迅速成为生存的必需。这无疑给语文教学的对话模式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同时,教材的开放、学生对资料的丰富占有也给教学对话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三)20世纪末语文教育的讨论的推动 在上世纪末,语文教学曾引发了一场批判性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语文教育中的弊端得以充分暴露:教育思想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僵硬,教材刻板单调,考试制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等,这引起了社会上一定程度对语文教学的特别关注,人们在苦苦思考中寻求语文教学的生路。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新的理论,通过新方式来解决。对话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