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黑格尔西方自由主义
自由与历史_黑格尔与马克思自由观之比较_以卡尔_波普尔的批判为视角的一种考察

第55卷第2期2015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55No.2Mar.,2015□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自由与历史:黑格尔与马克思自由观之比较———以卡尔·波普尔的批判为视角的一种考察夏莹[摘要]卡尔·波普尔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批判以自由与历史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这一批判中,波普尔将两者简单等同。
然而黑格尔与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黑格尔的自由作为真理和世界历史的实现是无限的、静态的、完成的,并囿于哲学视域中的自由,因此是整体自由的代表。
而马克思的自由则侧重于“解放”,关注于现实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因此是以限定为前提的现实自由,它更关注于如何实现自由,并在保持彼岸的自由与此岸的必然王国之间张力的基础上凸显自由作为一种实践的本质。
马克思的自由以此区别于自由主义传统中的个体自由观念。
马克思自由观作为介于整体自由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自由;历史;无限定的;限定的[收稿日期]2014-12-10[DOI]10.15939/j.jujsse.2015.02.018[作者简介]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北京100083)对于大多数西方学者而言,黑格尔与马克思是同一思想传统下两位重要的思想家。
这一思想传统是理性主义的,因而带有决定论的倾向。
在政治哲学中这一倾向表现为某种集体主义的自由观,从而成为当代自由主义的批判对象。
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研究为西方学界设定了这样的讨论基调。
但这一思想传统在以赛亚·伯林那里似乎又变得晦暗不明了。
在其《自由及其背叛》里,伯林提到六个自由的背叛者,费希特、黑格尔等均位列其中,康德也作为费希特思想的先驱者而被提及,但却并未涉及马克思。
两位自由主义思想家在面对马克思时所出现的评判差异引发了我们在对自由观的考察视域中去重新思考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关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黑格尔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黑格尔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与挑战,无论是在哲学上还是政治经济学上,黑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大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思想渊源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这篇文章就是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出发,来探讨黑格尔在哲学上的贡献以及如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要谈到黑格尔给西方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思想贡献,就必须先从黑格尔的哲学出发。
黑格尔的哲学被视为是“绝对理性”,他所主张的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进一步获得更深层的认识,这是一种超越经验的认识方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黑格尔的哲学中汲取思想的灵感,尤其是在思考世界本质问题上,不断地挑战着黑格尔的哲学观点,推动了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和演进。
例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被列宁和马克思主义批判,从而产生了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通过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和对经济、政治的分析,进一步探求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规律,对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黑格尔的哲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上”,认为政治是“道德的实现”,强调国家是真正代表人类精神理念的代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就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得到了启示,但他们从国家至上的观点中看到了国家权力和资本主义的利益重重,因此将国家统治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认为只有通过消灭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从黑格尔哲学中吸取了启示,同样也在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不断思考和挑战。
例如,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存在着思想的自由和普遍性的理念。
但是,马克思主义者从经济和社会层面剖析了人的思想,认为思想是受现实条件而制约的,因此自由的思想可以从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上得到解放。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从黑格尔的哲学中发掘出了类似于阶级斗争这样的基本概念和一系列理论工具,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但是他们对这种哲学观点的理解与黑格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马克思的理性国家观——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考察为中心

马克思的理性国家观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考察为中心黄建都4【内容提要】在理性观的问题上,马克思坚信“理性是衡量实证的 事物的尺度”,唯有符合理性的现实事物才是正当的,不符合理性的事 物则必须接受无情的批判,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探究事物的理性。
基于这 样一种理性观,马克思探讨了政治国家的理性本质。
在《黑格尔法哲 学批判》(下简称《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明确把政治国家的理性概 括为:“形式的原则同时也是物质的原则”,合乎理性的政治国家、政治统治必须指向人民的生活和意志,唯有以普遍的利益和公众的自由为 旨归的政治国家才是合理和正当的。
基于这一国家理性标准,马克思对 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家制度展开批判。
政治制度一直处于“宗教的领 域”,“形式的原则”并没有成为“物质的原则”。
面对政治国家的异 化,马克思寄希望于贯彻理性、人民性原则的未来民主制。
伴随着未来 民主制的建立,代表特殊利益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也随之解体。
马克 思的理性国家观是对启蒙思想精华的基础和超越;把握法哲学中关于国 家的概念对我们理解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国家理论具有重要意 义;马克思关于未来民主制的建构也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黄建都,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172马克思的理性国家观【关键词】马克思理性政治国家形式的原则物质的原则民主制在理性观的问题上,马克思坚信理性是“衡量实证的事物的尺度”,唯有符合理性的现实事物才是正当的,不符合理性的事物则必须接受无情的批 判,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探究事物的理性。
基于这样一种理性观,马克思探讨 了政治国家的理性本质。
同时,以政治国家的理性本质为标准,哲人展开了 批判和建构的工作。
一 “理性向来存在”在《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一文中,马克思批判胡果是一位“否认 事物的必然本质的怀疑主义者”,所谓“事物的必然本质”指的就是事物的 理性。
马克思坚信,理性向来存在。
人类凭借自身的理智就能认识事物的必 然本质。
谈黑格尔的自由观与国家观

公 民来考察人 的权 利 和责 任 , 而是 仅仅 把 人看作 单个 的 人 。这样 的人具有无 限性和普 遍性 , 人十 分 自由, 个 具有
自由意志 。因此 , 所有 人都 是绝对 目的, 而不能看成 手段 。 另外 , 自由的实现 必然 以 自然物质 作为 基础 , 因此 人把意
赖 自己。人类的历史是 一部认 识 和实 现 自由的历史 。黑 格尔认为 , 自由是对必 然 的认 识 , 明确 提 出: 必然性 只 并 “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 的直接来 源之 一。我 国一 直坚持 的 马克 思主义在 物质决 定意识的基础上 , 出了人 的主观 能 提
动性所起 到的强大作 用 , 因此也 十分 注重个体个性 与个 人 自由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 , 国反 复强调 以人 为本 的科 学 我
能一直停留在抽象法 的阶段 , 它必 然要 往前发展 , 慢慢 进
作为人 的本 质 , 自由表 现 为人 的活 动和 自决力 量 , 所 以人决不会满足 于不 自由的地位 , 因为人有能力克服外 在 必然性的束缚 而达到 自由境界 。因此 , 自然” “ 虽然是人 类
收 稿 日期 :O 1 1 — 1 2 l— 0 6
入更高一层 的道德领域 。抽象法 的人是普遍无 限的, 但具
作者简介 : 陈靓 (9 5 , , 1 8 一) 女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为应用伦理学
・
6 ・
第 01 12 2 年 1 期 4 2 1卷第 2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un l f g e orso dn eE(ct n P i sp a dS c l c ne) o ra hrC rep n e c d ai ( hl o h n oi i cs o Hi u o o y aS e
黑格尔的国家观以及马克思对其进行的批判继承

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中.而社会则是一种自发的状态, 其中存在各种利益诉求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利益集团。每一个利
益集团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来从事社会活动.国家从社会中
产生以后,由于社会还是一个自在性、特殊性领域,它还没有成长为
家与社会的分离趋势,但是他们往往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来进
行论证的.熙格尔的进步意义在于历史的方法.黑格尔从历史本身 出发.表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在
“时问上”和“逻辑上”的产生,分析了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问的关系.
而马克思在借鉴这一点的同时。从真实世界出发进行了不同的论 证。马克思没有将历史发展归于精神运动。而是从社会关系,特别 是经济关系中来寻找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 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市民社会从根本卜讲是生产力发展阶段下的 社会关系.尤其是物质交往关系,包括商业生活和T业生活,市民 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
(二)辩证法在国家起源中的再论述 黑格尔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在工作当中,希望能够使工作人 员迅速具备战胜逆境的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幸福和感恩 是一对孪生姐妹。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感恩带给你幸福的
人,你也会更愿意帮助别人.在工作中,别人的帮助让你体验到胜 利的喜悦,你也会感激帮助你的人.给予高校教师人性化的管理 和关怀,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从而维
义的、自由地联合起来的人,他(她)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
的条件. 尽管在政治学史上。黑格尔是将国家与社会区分开来的第一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追求现实自由为目的,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体系进行批判,确立了人民主权的自由观念、普遍利益的行政观念、平等自由的立法观念等重要思想。
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国保障人民政治自由、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标签:黑格尔;马克思;自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转变过程中一部重要著作,这个时期的马克思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意识到“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全面清理自己旧的哲学体系的同时,在政治价值观上寻求现实的自由。
以自由思想为切入点解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有利于我们充分理解马克思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政治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一、《批判》中透视出的马克思的自由思想黑格爾认为政治国家把自己分为三种实体性差别: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
国家制度只能与意识的发展共同进步、与人的发展同进步,而马克思在这里就明确指出黑格尔是诡辩家,不是国家制度适应人的发展,人本来就是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出发点,黑格尔已经意识到现实的人的作用,却要把人作为意志的现实化。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根本颠倒了国家内部制度自由的体系,黑格尔式的自由只能是停留在他大脑里,而不是真正的尘世的自由。
下面就从黑格尔三种权力体系的划分及马克思对应的批判中来具体分析。
(一)对黑格尔王权思想的批判,体现了人民主权的自由观念黑格尔认为,王权本身包含着理性整体的三个环节:国家制度和法律的普遍性,作为特殊对普遍的关系的咨议,作为自我规定的最后决断的环节。
王权的三个环节表明:王权具有普遍性和自我规定性,在自我设计中完善自身,王权的实现不需要根基。
黑格尔的权力体系是从国家到主权、君权最后才分化出民权,而马克思的理解正好相反,从人民出发,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国家和制度也是人民民主的结果。
1.马克思以人民主体自由出发批判黑格尔的国家主体君权思想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主体君权思想的批判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从产生上看,黑格尔认为君主的产生是通过直接的自然方式肉体出身。
黑格尔对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批判

黑格尔对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批判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是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中两大主要流派,分别代表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核心理念。
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这两种思想流派都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黑格尔看来,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和私人利益,认为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这种追求是由天赋和自然权利所决定的。
然而,黑格尔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忽视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真正自由,因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个人的自由是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交往和交流来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人私利。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黑格尔也提出了一些批判。
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平等和公共利益,认为个人的自由必须受到社会整体利益的约束。
然而,黑格尔认为社会主义将个人过分归纳为整体的一部分,忽视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权利。
他认为,社会应该承认每个人的个体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考虑整体的社会利益,找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点。
黑格尔提出的观点可以看作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综合。
他认为个人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而社会也需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独立性。
因此,个人与社会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关系,既强调个体的自由,又考虑整体的社会利益。
总的来说,黑格尔对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批判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在两种思想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尝试。
他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维的,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关注整体的社会利益。
这种综合的观点为当代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国家观之比较

[ 中图分类号 ] A 1 [ 8 文献标识码 ] A
西 方 自 由主 义 国 家 观 的 内容
[ 文章编号 ] 17 0 5 (0 1 0 0 3 0 6 3— 75 2 1 )5— 0 9— 3
的权力 , 主一旦辜 负人 民的委托 , 君 则人 民有 权罢 黜君主 、 收 回自己的权力 。国家是 自然权利基础上人们订立社会契约 的 结果 。可见 , 古典 自由主 义思想家把 国家视为没有价 值偏 向 的中立物 。在国家职能上 , 古典 自由主义认为 , 私人领域 中个 人的平等 、 自由和财产权 神圣不可 侵犯 ; 在公 共领域 , 国家 的 职能仅是充当维护秩序的“ 守夜人 ” 角色 。以亚 当 ・ 斯密为代 表 的古典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 则主张 自由放任 , 认
为 管得 最 少 的 政府 就是 最 好 的政 府 。 由洛 克 开 创 的 古 典 自 由主 义 , 然 在 有 关 国 家 的 观 点 上 虽
一
自由主义 是近代 资产 阶级革命 反对封建 专制 王权 的产
物, 是西方社会 的主流 政治 思想。几百 年来 , 因其 面对 的时 代背景 和社会形 势不 同 , 自由主 义虽几 经调 整 , 但从 未改 变 过 自己的根本立场 。在有关 国家的看法上 , 自由主义始终坚 持 以个人主义为 中心 , 维护现存社会 秩序 。西方 自由主义思
想源远流长 , 自洛克 开创 了 自由主义传 统 以来 , 随着社 会 伴
历 史 的浮 沉 , 由主 义 思 想 也 几 经 嬗 变 , 有 关 国家 、 府 的 自 在 政
看法上 , 虽有本质上的一致 , 也多有差异。 但 约翰 ・ 洛克 (6 2 10 )英 国哲学家 和政治思想家 , 13— 74 , 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黑格尔西方自由主义
【中文摘要】国家观是关于国家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其主要包括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形态、消亡等一般性内容,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不同国家观之间的比较等扩展性内容。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鲜明的、系统且完善的国家观学说。
本人所称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狭义上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在有关国家思想上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正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以历史为依据,从纵的线索上,以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载体,理清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最后完善时期的整个演进脉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横向结构。
从横的方向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分析,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形态、消亡以及国家与人的发展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黑格尔的国家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黑格尔的国家观存在着思想渊源关系,但通过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显现了与黑格尔国家观本质的不同。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西方自由主义国家观。
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在国家(政府)上的看法存有差异。
所处时代虽前后相延,但因其服务的阶级对象不同,在国家观的诸
方面也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存在诸多不同。
【英文摘要】The view of a country concerns the basic views and ideas of one country, mainly including the general contents such as its origin, nature, function, form, extinct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country, society and country, as well as the contrast between different views of a country. Marx’s view of a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 Based on critic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classic writers of Marxism established their own special, systematic and sound view of a country. The Marxism referred in this paper is the Marxism in the narrow sense. Therefore, the Marxist Concepts on the State refer to the basic assessment and the fundamental view of both Marx and Engels on their stat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deals with the vertical development of Marx’s view of a country.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x’s thoughts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rt will try to clear the whole developing process including its beginning, forming, developing and completing stages of Marx’s view of a country through studying Marx’s classics.The second part reveals the horizontal structure of Marx’s view of a country. Horizontally, this part will discuss the basic contents including the origin,
nature, function, form, exti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man and country by analyzing classics of Marxism.The third part unlocks Marx’s and Hegel’s view of a country. They are interrelated in terms of the thoughts, but by criticizing Hegel’s view of a country, Marx’s view of a country is different.The final part concerns Marx’s and the western liberalism’s view of a country. Classical liberalism, neoliberalism and new classical liberalism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untry or the government. Though they existed in order of the history, as they serve different classes, they were different from Marx’s view of a country.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黑格尔西方自由主义
【英文关键词】Marxism the view of a country Hegel the western liberalism ancient China 【目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内容摘要
4-5Abstract5引言7-9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历史演进9-18(一)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萌芽时期9-12(二)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时期12-15(三)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发展时期15-16(四)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的完善时期16-18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横向结构18-31(一) 国家起源观18-20(二) 国家本质观20-22(三) 国家职能观22-24(四) 国家形态观
24-26(五) 国家消亡观26-28(六) 国家与人的发展
28-31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黑格尔国家观的比较研究
31-35(一) 黑格尔国家观的内容31-32(二) 马克思主义国家
观与黑格尔国家观的比较32-35四、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西方自
由主义国家观35-41(一) 西方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35-38(二)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西方自由主义国家观的比较
38-41 1. 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依据不同:唯物史观和社会契约
38-39 2. 对国家本质的定位不同:阶级性与中立性39-40 3.
对国家前途的看法不同:消亡与完善40-41结束语41-43参考
文献43-44
【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