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的电影配乐赏析

合集下载

《美国往事》的叙事结构分析

《美国往事》的叙事结构分析

《美国往事》的叙事结构分析《美国往事》这部影片历时接近四小时,但观众却丝毫感觉不到冗长与疲倦,这得益于导演成功运用时空转换实现现实和回忆交错的自由,建构起了独特的叙事方式。

影片使用了主要人物的少年、青年、老年三个时间段的来回跳跃,其中老年部分虽篇幅较少但却作为现实时空承担者贯通全篇。

《美国往事》中时空发展的脉络是:青年——老年——少年——老年——青年——老年——青年,老年时空是影片的叙事轴。

而影片在时间短跳跃的衔接上,完满自如,堪称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影片开头,诺德斯在*馆看着登有三个朋友送命消息的报纸,颓然地躺在吸食鸦的床上。

此时的他被自责、悔恨所包围,只能靠*来*自己。

当他猛吸*的时候,镜头里跳动的灯火,此后镜头上的灯火渐渐模糊,待镜头拉回灯火重新清晰时已变成三个朋友暴死的街头,画面衔接自然流畅。

当青年诺德斯选择逃离纽约时,车站里的一扇玻璃门成为时空转换点。

青年诺德斯在告别纽约时凝望着巨大康尼岛宣传画背景下的人口处玻璃门,一个玻璃门的空镜头之后,玻璃门变成了镜子,里面映照出的是两鬓斑白的老年诺德斯。

诺德斯故地重游,拉远的镜头显示墙壁的背景变成了巨大的红*苹果,不免给人“物是人非”、恍然隔世的感觉。

当年迈的诺德斯回到肥摩餐厅的片段。

当他蹬上马桶取下那块墙砖时,透过墙洞的诺德斯沧桑的脸上双眼渐渐湿润,眼前出现了少女黛博拉曼妙的舞姿。

年迈的诺德斯触景生情,回想起少年时代对爱情的萌动以及对迷人的黛博拉的钟情与爱恋。

而当镜头再次切回墙洞画面的时候,少年诺德斯稚嫩的脸孔出现在墙那边,眼神是那样清澈明亮,导演就这样在镜头的两次切换之间,不知不觉中把观影者带回到1921年。

在这个转场中,配乐首先转换,先在听觉上给观影者以提示,然后切回镜头视觉上发生转换,诺德斯老年与少年的眼睛特写镜头的衔接转换因此更加自然,跨越时空的镜头背后是跨越时空的爱恋,客观上使观影者更加迫切地要了解诺德斯的少年时代。

而在影片最后,当麦克斯终于向诺德斯坦白当年出卖友人的*谋,表达自己的歉疚,一心只想求死时,诺德斯的眼睛注视着桌子上的*,镜头采用淡出手法切回少年诺德斯初见麦克斯的场景。

浅析电影《美国往事》中的叙事手法

浅析电影《美国往事》中的叙事手法

浅析电影《美国往事》中的叙事手法《美国往事》是已故意大利导演Sergio Leone(萨尔吉奥•列侬)最富盛名的作品,作为犯罪题材的故事片,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全剧长达近四小时,而且剧情发展很快,情节很少拖沓,事件容量非常之大,故事衔接最为紧凑,因此要用电影镜头将全部时间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对于导演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

也正是因此Sergio Leone拍摄本片花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如果算上前期的准备和影片制作修改这个时间还要更长,为的就是能使影片不仅能完整地交待情节,更能够求变求新,力图给观众带去最佳的观影感受。

正是由于制作者的匠心独运,《美国往事》最终获得成功,一举斩获1985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英国电影学院(BAFTA Film Award)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奖及日本学院奖(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最佳外语片等多项荣誉。

而最为从业人士称道的,当属本片的叙事手法。

蒙太奇(Montage)手法是影视作品制作中最为通俗实用却也往往最为难以驾驭的方式,如何通过分镜头的运用,将文字语言转化为镜头语言,并且使之更加直观且具有冲击力一直是无数电影人的梦想。

而这种用镜头说话,通过剪切来穿越时空的本领恰恰是大导演Sergio Leone的毕生所学。

本片镜头剪切运用得可谓时出神入化,将复杂的剧情分为了两个拍摄时空与一连串的场景镜头,一来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留足了悬念,二来也充分发挥了镜头语言的优势,避免了时空跨越的障碍。

影片的第一个出场人物是面条的情妇伊芙,她从晚会回到自己居住的寓所,被追杀面条的黑帮分子所埋伏,并死在他们的枪下。

第二个镜头则是黑帮分子严刑拷问胖子茅斯,重刑之下他不得不招认——面条此时正在中国戏院。

接下来镜头自然切入中国戏院,古色古香的重门后,面条正沉醉在烟雾缭绕中。

在此镜头中有一个暗示,面条手中的报纸上有这样一条新闻:《黑帮分子在贩运私酒时被警方歼灭》,其下有几名死者的档案照片。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电影《美国往事》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在20世纪中期的动荡和变迁。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对这部电影深受触动,从多个方面来评述它。

首先,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

导演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回忆和情感的世界。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我们见证了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深陷黑帮和犯罪世界的成年人。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增加了电影的悬疑和紧张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其次,电影的摄影和美术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复古氛围,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一幅精心构图的油画。

尤其是那些黑白镜头,更加强调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冲突。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此外,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罗伯特·德尼罗在片中饰演的主人公尤斯塔斯·“奇奇”·卡瓦蒂是一个复杂而深情的角色,他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到一个深陷黑暗的成年人,德尼罗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角色的成长和变化。

此外,詹姆斯·伍兹和乔·佩西等配角的出色演技也为电影增添了许多亮点。

最重要的是,电影《美国往事》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尽管主人公尤斯塔斯努力追求正义和幸福,但他最终却被黑暗和罪恶所吞噬。

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让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共鸣。

电影通过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道德困境,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美国往事》是一部情感丰富、富有深度的作品。

它通过精彩的叙事、出色的摄影和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观众深入体验了一个家庭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

同时,电影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品。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是一部深刻而令人难忘的电影,它以其出色的叙事和情感深度而著称。

这部电影由导演赛吉欧·莱昂内执导,讲述了一个关于罪恶、复仇和家庭的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磨难,他的道德观和行为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黑暗面,以及在困境中如何做出选择的难度。

这种真实和深刻的描绘让我对电影产生了共鸣,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其次,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出色,通过精彩的剪辑和镜头运用,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场景和服装设计也非常出色,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中。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动人,为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罗伯特·德尼罗和詹姆斯·伍兹在片中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们将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叙事和情感深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人性和道德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享受了一个精彩的视听盛宴。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相信它会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观影体验。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经典黑
帮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和背叛的故事。

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查理的视角,展现了黑帮世界的残
酷和无情,同时也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首先,影片的画面和音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赛尔乔·莱
昂内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画面美学,将美国的城市风景和黑帮生
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配乐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音乐的运用让整部
电影更具有张力和情感。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和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的。

罗伯特·德尼罗和詹姆斯·伍兹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的演技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人产生
了共鸣。

最重要的是,影片所展现的主题和情感也是非常深刻的。

家庭、友谊、背叛等主题贯穿整个故事,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人
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让人深深地感到
悲剧的沉重和无奈。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黑帮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作品。

影片中的画面、音乐、演员表演以及主题都让人印象深刻,让人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美国往事》与莫里康尼的电影音乐赏析

《美国往事》与莫里康尼的电影音乐赏析
• 很多年后,面条出狱,在胖子莫的咖啡 馆,面条又见到了黛博拉。在莫为他们 安排的《夏日时光》的轻音乐声中,单 簧管醇厚的质感增加了几分怀旧情绪。 • 当麦克斯的叫喊声打断他们深情的交谈 时,黛博拉嘲讽了面条。 • 问题:面条和麦克斯的关系中体现了面 条何种性格?
面条在海边餐厅与爱人浪漫起舞
• 在主题音乐隐约的背景衬托下,优美的 黛博拉缓缓走来。当他们来到高雅的餐 厅,小提琴奏起了熟悉的《夏日时光》 ,使整个大厅充溢着浪漫和温馨的气息 。
《美国往事》结尾段落:高潮与主旨
• 两人彼此的称呼是什么?什么意思? • 马克斯为什么只能接受面条来杀自己? • 面条为什么不杀马克斯?他如果应邀枪杀马克斯 意味着两人什么关系? • 结尾这两场写了马克斯什么性格? • 结尾这一场写出了面条什么性格,与前面笔触有 什么联系?(与全片建置段落主人公心结对比) • 音乐:抒情的音乐主题变弱化,若隐若现,往事 不再,告别友谊(对背叛、杀戮、阴谋、腐败的
考试题型三:问答题(1)
• 一、单纯的音乐有无可能是不表意,与现实再现 对象无关吗?联系你自己的音乐欣赏经验谈谈。 • 二、联系作品谈谈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 三、什么是“对位”使用的电影音乐,什么是“ 对应”使用的电影音乐,请联系作品实例论述。 • 四、什么是电影电视的三幕剧作结构,画出一个 电影作品的三幕剧作结构图,用它来说明其主控 思想。 • 五、联系课上讨论和自己所学谈谈音乐歌舞片中 的纯形式元素。
《美国往事》细读:故事与叙事的关系
时空跳跃:非倒叙,非闪回,而是导演安排的跳 跃式叙事组合。 • 熟悉类型模式(作者和读者两方面)和叙事方法 之后的自由跳跃 • 剪辑方法帮助营造顺畅过渡 • 多时空交替出现,但时空坐标清晰可辨。 • 舒缓叙事节奏:对经典强盗片模式的掌握与破格

马友友大提琴《黛博拉主题(美国往事)》沧桑岁月

马友友大提琴《黛博拉主题(美国往事)》沧桑岁月

马友友大提琴《黛博拉主题(美国往事)》沧桑岁月大提琴演奏者:马友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马友友大提琴演奏美国往事黛博拉主题这部美国往事上映于1984年,是意大利名导瑟吉欧.莱昂的“美国三部曲《美国往事》《西部往事》《革命往事》之一。

要说让小编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部主题曲。

其优美的旋律诉说着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电影剧情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Noodles)”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

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

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

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

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为了一步达到最后的目标,麦克斯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

有过铁窗经验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收手。

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

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划。

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并把面条心爱的姑娘据为己有。

面对多项指控无法脱身的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

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大提琴演奏者:马友友马友友与半个世纪以来创作无数最浪漫经典与最受人欢迎的「意大利国宝级配乐大师」颜尼欧莫利克奈携手合作作品。

颜尼欧莫利克奈重新为马友友量身订作,重新编排、创作全新管弦乐编曲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梦幻合作…该专辑由莫利克奈为马友友亲自指挥罗马交响乐团伴奏演出。

马友友为大提琴与管弦乐之间创造了一份情同手足的深刻情谊,而这些乐章在大提琴演奏下,更是依然保有每一部电影原来的情境气氛。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电影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导演塞吉欧·莱昂内的精湛才华以及主演罗伯特·德尼罗的出色表演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首先,美国往事通过其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剧情,让我深深地陷入其中。

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尼尔的成长经历和他与犯罪世界的不可避免的联系。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犯罪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家庭、友谊和背叛的故事。

我对于电影中展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深感共鸣。

其次,美国往事的视觉呈现也令人叹为观止。

莱昂内运用了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摄影技巧,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动荡而危险的时代。

我特别喜欢电影中的色彩搭配,从明亮的夏季阳光到阴暗的黑夜,每个场景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电影更加真实,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此外,美国往事的音乐也是其一大亮点。

从开篇的爵士乐到后来的摇滚乐,每一首歌曲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情节的发展。

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场景,更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情感。

每当我听到那些动人的旋律,我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最重要的是,美国往事通过对历史的再现,给观众带来了深思。

电影中展现的种族冲突和社会动荡,让我反思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不公和偏见。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通过剧情、视觉和音乐来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

通过对家庭、友谊和社会问题的描绘,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发了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美国往事,我强烈推荐你去体验一下这部电影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音乐之旅中追忆《美国往事》
摘要:《美国往事》是瑟吉欧·莱昂指导的一部经典巨作,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经典的影片,就该有与之匹配的隽永的乐曲,甚至于,这部电影配乐的光芒已经掩盖的电影本身。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解读。

本文从电影配乐方面入手,重点对《God bless America》和《Childhood Memories》两首音乐进行重点解读,分析影片配乐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以及电影主题的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往事》、电影配乐、《上帝赐福美国》、《童年回忆》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

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并发财。

麦克斯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并把面条心爱的姑娘据为己有。

面对多项指控无法脱身的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

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解读。

有人从中看出了友情与背叛,有人从中看出了爱情与悲剧,有人从中看出了犹太移民与美国的融合发展,也有人从中看到了美国黑帮的生活状况,还有人从中看到了“一战”时期、禁酒令时期美国民众的生活。

现在,我们就只从电影配乐方面入手,一瞥这部经典的风采。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由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完成的。

他选用了排箫为主的带有“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悠扬、呜咽、梦幻、飘忽的音色,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说起《美国往事》,也不得不提到另一部配乐风格极其相似,同时也是电影
史上的经典之作的另一部影片——《教父》。

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观众总是不由自主的将两者放在以其比较。

的确,这两部电影都采用了舒缓、悠扬,极为梦幻缥缈的配乐方式,与当今大行其道的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配乐风格大相径庭,也许,其经典之处也正在于此吧。

说起当今那些动感、刺激的黑道电影大片,如果摘掉那些炫目、花哨的特效镜头之外,所剩的剧情框架极为简单,人物更是前篇一律、严重模式化。

反观这两部电影,几乎没有么特效,也许囿于当时的制作技术,不过,剧情和演技真的可以说是叹为观止。

言归正传,要说电影配乐,就不得不重点提到两手曲目:《God bless America》和《Childhood Memories》。

首先来说一下《God bless America》,节奏舒缓,在电影中有两个版本的唱法:第一次是电影的开篇,伊芙被杀的前一段儿,女高音独唱;第二次则是在电影临近结束时面对多项指控的麦大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

麦大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在这段落后,影片最大的高潮就展现出来了。

垃圾车开过,迎面驶来的是拥挤着年轻人的三辆车,他们在车上欢声笑语,背景音乐一改之前的抒情,转向了欢快的《天佑美国》。

我一直在想,这么安排是否有什么寓意。

电影的开头,乐曲的进行中,伊芙被杀,面条开始了几十年的逃亡人生,这是否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死”;二电影结束,伴随着年轻人的欢唱,麦大自杀了,几十年的恩怨,兄弟、爱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也随之了解,是否又意味着某种意义的“生”呢?
一曲音乐,一生经历。

从“死”出开始,35年逃亡路,终点临近,却也是从“死”处开始“生”的。

第二首,也就是我们这部电影的主题曲《Childhood Memories》。

这首曲子,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多次,而且,每一次使用的乐器似乎都有着不同,曲调也产生了许多差别。

令我印象深刻的总共有四处:第一处,面条买了去水牛城的车票,在车站时;第二次,面条与麦大在狄波拉家门口被一群流氓暴打时;第三出,几
个人第一次走私了一批酒,存完第一笔帮会基金;第四次,他们第一次大吵争执时,斜眼吹的排箫。

面条强奸黛博拉后,在外游荡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回到四人组合,不记得是斜眼还是帕特里克就吹着这首曲子: childhood memories.(童年的回忆)音乐的内在结构与影片情节结构呼应和交织,相得益彰,如梦如幻。

从这首曲子第一次出现,我几乎就断定,这一定是一部悲剧——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曲风幽远、呜咽,似乎是在极为压抑的、悄悄的宣泄一种哀伤,果不其然。

再之后镜头切回1933年,面条在一家中国会所里靠吸食鸦片来麻醉自己。

最后他留给我们的笑,是他人生中失去一切快乐前最后的动容。

而到这时,所有这一生中所经历的爱情、友情、背叛、或疯狂或刺激或黯然神伤令人动容的往事全部交汇在一起,营造出极为强烈极为撼动人心的Once Upon a Time的情感。

就是这种哀伤、幽咽的曲风,给了我极为深刻的触动。

当然,整部电影,就配乐方面,令人赞叹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老年面条重归故里时,那平静、悠扬的旋律,似乎是在表达面条一生坎坷,激荡的心早已被流逝的岁月磨平冲淡的感觉;在比如少年狄波拉跳舞时的那段,舒缓中掩藏不住些许哀伤,似乎暗示了两人早已注定的悲剧;再比如年轻时,狄波拉坐火车远去之时的那一段,哀伤、呜咽,似乎正是面条的遗憾、自责、惆怅的心境写照——他意识到他已经永远失去了她。

音乐在这部影片起着重要的作用。

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始终,无时不在感受音乐的力量。

长迪吹出缓慢、哀怨的而略带怀旧的情调。

无论是黛布拉舞蹈场面,穷孩子搞恶作剧的场面,还是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施暴的场面,无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音乐的作用旨在阐释主题,用音符去述说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上帝赐福美国”、“夏日时光”、“昨天”、“日日夜夜”等歌曲和配乐无不再现了叙事的年代,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总之,整部影片的配乐,随意挑出一处来,都足够让人品味许久。

经典的影片,就该有与之匹配的隽永的乐曲,甚至于,这部电影配乐的光芒已经掩盖的电影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