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

合集下载

失眠症健康教育

失眠症健康教育

失眠症健康教育失眠症是指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者早醒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失眠症,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失眠症健康教育内容。

1. 失眠症的定义和症状失眠症是指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或者睡眠质量不佳,导致白日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常见的失眠症状包括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睡眠中断等。

2. 失眠症的原因失眠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生活习惯不良、精神压力过大、环境因素、药物或者饮食影响等。

了解自己的失眠症原因可以匡助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3. 失眠症的危害失眠症不仅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还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及时处理失眠症对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4. 失眠症的预防和自我管理-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固定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肃静、舒适的卧室环境,避免刺激性光线和噪音。

-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饮用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饮料,限制酒精和尼古丁的摄入。

- 放松身心:尝试深呼吸、冥想、温水浸泡等放松技巧,匡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 避免午睡过长:控制白日的睡眠时间,避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5. 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如果自我管理措施无效,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匡助恢复正常的睡眠。

-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药物,如镇静剂或者抗抑郁药物。

-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匡助调整睡眠观念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

6. 寻求专业匡助如果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寻求医生的匡助。

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 失眠症的常见误区- 依赖药物入睡:长期依赖药物入睡可能导致依赖性和副作用。

- 忽视失眠症症状:认为失眠是正常现象而不予注意,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 误认为失眠无法治愈:失眠症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得到缓解和改善的。

预防失眠症PPT课件

预防失眠症PPT课件

失眠症的定义与现状
失眠症的分类
失眠症可以分为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短期失眠 通常由压力或环境变化引起,而长期失眠则可能 与心理或生理因素有关。
了解失眠症的分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和预防 措施。
失眠症的定义与现状
失眠的影响
失眠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 、情绪不稳、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长期失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 疾病和心理障碍等。
适量运动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减轻焦虑,提高睡眠质量 ,但应避免临近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建议在白天进行锻炼,以促进夜间的良好睡 眠。
饮食与运动对失眠的影响
合理饮水
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但睡前避免大量饮水 ,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合理的饮水习惯可以减少夜间起夜的频率, 提升睡眠质量。
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
何时寻求帮助
预防失眠的策略
放松身心
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和温水浴等方式来放松身 心,减轻压力。
放松身心的方法可以帮助更快入睡,提高睡眠质 量。
饮食与运动对失眠的影响
饮食与运动对失眠的影响
避免刺激性食物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高糖食物,这 些食物会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睡前3小时不进食,以减少对睡眠的干扰 。
饮食与运动对失眠的影响
失眠的成因
失眠的成因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如年龄、荷尔蒙变化和慢性疾病都 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尤其是老年人,因生理变化,失眠现象更加 普遍。
失眠的成因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和压力等心理因素是导致失眠的 重要原因。
这些因素会干扰睡眠的正常周期,造成失眠 问题。
失眠的成因 生活习惯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度依赖咖啡因和电子 设备等生活习惯也会加剧失眠。

失眠症科普讲座PPT课件【18页】

失眠症科普讲座PPT课件【18页】

结语
结语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 ,对人体和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 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继发性失眠症:由其他疾病、 药物或环境因素引起。
失眠症的 症状
失眠症的症状
难以入睡:入睡时间长,需要 较长时间才能入睡。 醒来频繁:多次醒来,且难以 重新入睡。
失眠症的症状
早醒:在正常醒来时间前醒来 且无法再次入睡。
睡眠质量差:睡眠不深,易醒 或梦醒频繁。
失眠症的 影响
失眠症的影响
身体影响:容易疲劳、头痛、食欲 不振等。 心理影响:焦虑、抑郁、注意力不 集中等。
失眠症科普讲 座PPT课件
目录 简介 失眠症的分类 失眠症的症状 失眠症的影响 防和治疗方法 结语
简介
简介
失眠症是指持续难以入睡、睡眠质 量差或早醒等问题的一种睡眠障碍 疾病。 失眠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压 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
失眠症的 分类
失眠症的分类
原发性失眠症:没有明确的诱 因,是最常见的类型。
失眠症的影响
日常生活影响:工作效率下降 、学习困难、社交活动受限等 。
预防和治 疗方法
预防和治疗方法
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作 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减少咖啡因摄入。
预防和治疗方法
心理疏导:减少压力、学会放 松技巧。 就医咨询:如果问题严重,可 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失眠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失眠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小结
在治疗的过程中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遵照医生的指导, 尤其是使用药物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失眠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目录 什么是失眠症 失眠症的类型 失眠症的原因 预防失眠症 治疗失眠症 失眠症的危害 小结
什么是失眠症
什么是失眠症
定义:失眠症是指在可控制的睡眠 时间内,睡眠质量不佳或睡眠时间 不足的表现,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的睡眠障碍。 症状: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 或睡眠质量下降等。
失眠症的类型
失眠症的类型
轻度失眠:一般只是偶尔入睡困难,持 续时间短暂。 中度失眠:入睡难、入睡后易惊醒,持 续时间长。
失眠症的类型
重度失眠:长时间不能入睡或 早醒,并伴随情感和精神障碍 。
失眠症的原因
失眠症的原因
心理因素:如情绪激动、紧张等。 生理因素:如荷尔蒙失调、身体不适等 。
失眠症的原因
作息不规律:如缺乏锻炼、熬夜等 。
预防失眠症
预防失眠症
培养好睡眠习惯:如按时睡觉、保持规 律的作息。 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避免熬夜 等。
预防失眠症
注意饮食:如避免过度饮酒和 饮浓茶、咖啡等。
治疗失眠症
治疗失眠症
药物治疗:如安眠药等,必须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治疗 等。
治疗失眠症
中医治疗:如针灸、中药等。
失眠症的危害
失眠症的危害
影响身体健康:失眠症长期存在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影响精神健康:失眠症也可以引发心理 问题,如情绪消沉,注意力不集中,神 经衰弱等。
小结
小结
失眠症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 都有严重危害。 培养好睡眠习惯、调整生活方 式以及治疗失眠症可以缓解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失眠症科普宣传PPT课件

失眠症科普宣传PPT课件
失眠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学习能力,甚至影响 人际关系。
良好的睡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失眠症的自我管理
失眠症的自我管理 建立规律作息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形成良好 的生物钟。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失眠症的自我管理 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创造舒适的 睡眠环境。
如果失眠影响了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则需要 及时就医。
早期干预可以防止失眠症状加重。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伴随其他症状
如果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身体不适,务必 寻求专业意见。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谢谢观看
良好的睡眠环境和习惯可以改善睡眠。
失眠症的影响
失眠症的影响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失眠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加重,甚至引发 抑郁症。
长期失眠会影响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失眠症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失眠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等。
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失眠症的影响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显著提升睡眠质量。
失眠症的自我管理 放松身心
练习冥想、深呼吸或者轻松的瑜伽,可以帮助减 轻压力,促进睡眠。
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入睡困难。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失眠持续时间
如果失眠症状持续超过三周,应考虑寻求专业帮 助。
专业医生可以帮助确定失眠的根本眠症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症的分类
失眠症可以分为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短期失眠 通常持续几天到几周,而长期失眠则持续超过一 个月。
长期失眠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关,如抑郁和焦 虑。
失眠症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症的发生率

失眠症护理课件

失眠症护理课件
避免临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减少蓝光对睡 眠的影响。
失眠症的护理措施
放松身心的方法
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或轻度运动等方式来 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温暖的泡澡或喝一杯温牛奶也有助于促进睡 眠。
失眠症的饮食调理
失眠症的饮食调理
促进睡眠的食物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鸡肉、火鸡、坚果等,能够 帮助身体合成褪黑素,促进睡眠。
失眠症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失眠症的定义与影响 2. 失眠症的护理措施 3. 失眠症的饮食调理 4. 失眠症的心理支持 5. 失眠症的专业干预
失眠症的定义与影响
失眠症的定义与影响
什么是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等症状。
失眠症的持续时间可以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促 进良好的睡眠。
失眠症的心理支持
失眠症的心理支持
倾诉与交流的重要性
与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倾诉情绪, 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参加支持小组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获取专 业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失眠症的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有效的失眠治疗 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 式。
失眠症的定义与影响
失眠症的影响
失眠不仅影响白天的精力和情绪,还可能导致注 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长期失眠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健康 问题的风险。
失眠症的定义与影响
失眠症的类型
失眠症可以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短期失眠 通常与压力、环境变化有关,而慢性失眠则可能 是潜在健康问题的表现。
该疗法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提升 睡眠质量。

失眠症健康教育

失眠症健康教育

失眠症健康教育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失眠症,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本文将介绍失眠症的定义、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一些自我管理的建议。

1. 定义:失眠症是指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早醒或睡眠时间过短,导致白天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的睡眠障碍。

2. 症状:失眠症的典型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和白天疲劳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3. 原因:失眠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药物或酒精滥用、环境噪音、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4. 诊断:失眠症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和医生的临床评估。

医生可能会询问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白天的疲劳程度等问题。

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睡眠监测或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5. 治疗方法: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处方药物和非处方药物,如安眠药和镇静剂。

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放松技巧和睡前习惯的调整等。

6. 自我管理建议:除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的措施来改善失眠症。

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和凉爽的卧室。

- 避免在睡前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和辛辣食物。

- 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和激烈的情绪激动。

- 建立放松的睡前习惯,如泡热水澡、听轻柔的音乐或进行深呼吸练习。

- 避免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如看电视、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 如果无法入睡,不要强迫自己躺在床上,而是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感到困倦为止。

总结: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通过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失眠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措施。

失眠症诊断标准

失眠症诊断标准

失眠症诊断标准
失眠症是指持续难以入睡或者保持睡眠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准确诊断失眠症,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症状,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建议。

首先,失眠症的诊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主观描述和客观检查。

患者通常会描述自己难以入睡、夜间醒来次数增多、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医生需要认真听取患者的描述,并结合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失眠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或药物影响。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可能性,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长期服用药物或滥用兴奋剂、镇静剂等影响睡眠的药物。

另外,失眠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症状的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根据国际睡眠医学学会的标准,失眠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患者主诉持续超过3个月的睡眠障碍,且影响了日
常工作、学习或社交活动。

此外,患者应当有明显的疲劳感、注意
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最后,失眠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是
否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酒、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因素
都可能导致失眠症的发生和持续。

总之,失眠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检查
结果、病史、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以便给予患者正确的诊
断和治疗建议。

医生应当根据国际标准和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睡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障碍 诊断与治疗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林庆 教授

人类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长寿的世纪。
长寿的前提是健康,健康长寿是享受,不健康
长寿是难受,只有健康才能个人不受罪,家庭
不受累。在追求健康方面,有关营养、运动
方面讲的比较多,对睡眠讲的比较少,其实,睡
眠对人类健康也十分重要。
•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针对国内日益增 多的睡眠问题,全面提高公众睡眠健康水平,
一、第一代镇静催眠药 •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动
系统,抑制多突触反应,降低大脑皮质兴 奋性。 • 常用药物: -羟嗪 -水合氯醛 -苯巴比妥
.
药物治疗
二、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药物 • 咪达唑仑 • 艾司唑仑
.
药物治疗
三、第三代镇静催眠药-作用于γ-氨基丁酸 (GABA)受体的催眠药
.
药物治疗
• 换药指征: -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 -产生耐药性或严重不良反应 -与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超过6个月) -老年患者,或有药物成瘾史的患者 • 换药方法:逐渐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剂量,同
时开始给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并逐渐加量,在2 周左右完成换药过程。
.
药物治疗
减少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中国睡眠研究 会提出了2010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
“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
一、失眠的概述
(一)失眠的概念
失眠症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
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
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
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失眠是
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愈来愈多的年轻人睡眠
月。 •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
继发性失眠。
.
失眠的分类
按失眠的特点分类: 入睡性失眠
失眠
睡眠维持性失眠
早醒性失眠
.
失眠的分类
按病程分类 一过性失眠
失眠
急性失眠
长期或慢性失眠
.
失眠的分类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失眠
失眠
中度失眠
重度失眠
.
失眠的分类
失眠
境遇性失眠 睡眠卫生不良 心理性失眠 睡眠调节性障碍 主观性失眠 抑郁或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 不安腿综合征
不足,出现慢性睡眠剥夺。失眠的症状严重
程度以每周至少出现3次,病程以持续1个月以
上为标准。
.
3
(二)、失眠患病率
• 全球慢性失眠的患病率约为10%。德国、瑞 典、爱尔兰及比利时国家严重失眠者占人 口的4~9%,英国和法国分别为22%和16.8%, 其中30%的失眠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精神疾 病导致的睡眠障碍约占20%,器质性疾病导 致的睡眠障碍占19%,31%的患者为原发性睡 眠障碍。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而老年人失 眠症的患病率为35~45%。
.
睡饱饱,学习好!
.
• 唑吡坦:药效达峰时间为0.5小时。 • 扎来普隆:药物达峰时间为0.5小时 • 佐匹克隆:药效达峰时间为1小时。
.
药物治疗
四、其他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某些这类药物有较强的镇 静作用,可减少睡眠潜伏期和睡眠中觉醒, 不同程度减少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和增 加REM时相活动,因而可作为治疗失眠症的 备用药。例如阿米替林对不明原因疼痛导 致失眠疗效好。
.
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 郁或焦虑症患者伴发的失眠。可短期合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
.
药物治疗
其他抗抑郁药物: • 米氮平能改善抑郁患者的失眠 • 文拉法辛能同时改善抑郁、焦虑和失眠 • 曲唑酮的催眠作用较强,可用于停用催眠
药物后的失眠的反弹。
.
药物治疗
松果体素(褪黑素) 作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激活褪黑素受 体,从而调节生物节律,使人产生睡意, 并维持睡眠。
抑郁患者以早醒多见,可使用兼有抗焦虑、抗抑 郁药物,或考虑联合中、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
.
药物治疗
用药方法: • 从小剂量开始给药,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
不再轻易减量或加量,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 宜短期用药,通常连续应用不超过2-4周 • 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采取“按需用
药”。 • 经常更换使用非同一类型的药物。 • 长期用药者在停药时应先逐渐减量后停用。
– 情绪 – 动机 – 认知/想法
• 行为/环境因子
– 睡眠时间长短 – 睡眠的规律性与时
间点 – 环境刺激 – 光照
8
.
二、失眠症的临床评估
.
临床评估
(一)、病史
• 了解是否患有引起失眠的潜在原因, 如:生活应激事件(婚姻变故、亲 人离丧、失业等)
•精神压力过大(工作紧张、出 现财务问题)。 •了解是否患有引起失眠的疾病、 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疾病 及躯体疾病、 •询问酒精摄入量及躯体疾病。
• 多导睡眠图(PSG):为失眠的诊断、 分类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选 择治疗方法及评估疗效提供主要的参 考信息。失眠患者常见一些特征:总 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觉 醒次数增多和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 率下降、各期睡眠比例异常(非快速 动眼期第一期比例常超过10%)
.
三、失眠症的诊断
DSM-IV诊断标准 必须条件 (1)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 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 并持续1个月以上; (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 眠的后果; (4)睡眠量和/或质的不足引起患者 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其社会及职业功 能 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 发性失眠。
看书、考虑问题等。
.
非药物治疗
三、松弛疗法 失眠患者白天和夜间的认识、生理及情绪状 态常处于较高的觉醒水平。逐渐松弛肌肉 可降低躯体的觉醒水平,也可进行意向训 练、沉思疗法等降低睡前认知觉醒水平。
.
非药物治疗
三、松弛疗法 方法: -冥想放松法 -腹式呼吸放松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自我暗示法 -生物反馈治疗:常用肌电反馈疗法使肌肉放
.
抗抑郁药
药名 阿米替林 米氮平 曲唑酮 文拉法辛
剂量
使用范围
10-25mg tid 抗焦虑
15-45mg QN 抗焦虑
50-100mg QN 失眠
75-225mg Qd 抗焦虑
.
巴比妥类
药名
剂量
使用范围
苯巴比妥 15-30mg q百乐眠胶囊 • 舒眠胶囊 • 甜梦胶囊 • 枣仁胶囊 • 归脾丸 • 柏子养心丸
3小时 13小时 15小时 9小时 10小时 20小时 8小时
.
影响睡眠的因素
• 昼夜节律 • 激发系统(动机/情绪状态) • 年龄 • 个别差异 • 其它外在因素:如
– 环境因素 – 药物 – 病理因素
.
睡眠的影响因子
• 生理因子
– 基因/遗传 – 神经机制 – 年龄/发展阶段
• 心理相关因子
.
(二)、失眠患病率
• 全球睡眠调查(SLE-EP survey 2002)表明, 45.4%的中国人有失眠问题;
• 45%的车祸与睡眠不足有关; • 50%的工伤事故与睡眠不足有关; • 慢性失眠者发生事故的风险率是正常人的
4.5倍; • 失眠症是一种未被广泛认知的疾病。
.
动物和人的睡眠时间
• 鹿、马、牛 • 大、小鼠 •猫 •狗 • 狼、狐狸 • 蝙蝠 •人
.
三、失眠症的诊断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 标准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 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 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 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
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 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了至少1个
.
非药物治疗
一、患者教育 • 纠正失眠的主要方法是行为调整和心理疗
法,不宜长期依赖药物治疗。
•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 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应 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 心理失衡。 •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 上入睡。
.
非药物治疗
• 睡眠卫生教育 • 针对睡眠环境因素或睡眠卫生习惯进行。 • 睡眠卫生建议 -睡前4-6小时避免应用咖啡因及尼古丁。 -避免使用酒精助眠。 -睡前3小时避免体育锻炼。 -减少卧室噪音、亮光及过高温度的影响。 -作息时间规律,晚上在固定的时间就寝。 -上床后不要想白天的事、工作上的问题。 -避免在床上做其他活动,如看电视、谈话、进食、
.
药物治疗
针对失眠特点用药 • 入睡困难:上床前15分钟服用短效药物 • 醒后难以入睡:在醒后服用短效药物 • 夜间易醒:使用能延长非快速动眼期,睡眠3、4
期和REM睡眠时间的药物(硝西泮、艾司唑仑) • 早醒:中、长效药物(地西泮、硝西泮、劳拉西
泮) • 伴焦虑、抑郁者:焦虑患者常以入睡困难为主,
•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过强、卧室过冷或过热等
•不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不规律、日间睡 眠过多、睡前饱食、进行强体力或脑力活 动等 •精神心理因素:情绪激动、忧虑、恐惧等 •药物因素:中枢兴奋剂苯丙胺、利他林、 咖啡因、麻黄素、茶碱等 •其他因素:老年性失眠等
.
辅助检查
• 睡眠相关的评估量表:阿森斯失眠量 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 郁自评量表(SDS)等

.
非药物治疗
四、认知疗法 • 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识和态度,纠正
其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观念。 • 目的在于使患者确立正确的睡眠观念。 • 连续治疗6周以上 ,与其他方法合用有助于
失眠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