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复律 心律失常

合集下载

心脏电复律的护理

心脏电复律的护理

2
电极放置
将电极贴片粘附于患者胸部,确保良好的接触和定位。
3
电复律操作
设置合适的电击能量,按下电击按钮,观察心律是否恢复正常。
心脏电复律护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救治心脏骤停
心脏电复律是急救中挽救生命的重要工具,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心律。
纠正心律失常
心脏电复律能有效纠正不规则的心律,确保心脏正常泵血。
心脏电复律后的常见护理措施
结论和总结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护理措施,能够挽救生命并纠正不规则的心律。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1 心电监护
持续监测心电图,观察是否有新的心律问题出现。
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血压、呼吸和意识状态。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和维护。 • 使用合适的电极和贴片。 • 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 • 遵循正确的卫生程序,防止交叉感染。
心脏电复律中的常见并发症
一些常见并发症包括: - 皮肤灼伤或红肿 - 心律失常恢复不克
心脏电复律的护理
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脏护理措施,心脏电复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和心 律失常。它通过给予电击来重置心脏的正常节律。
定义和原理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医疗程序,旨在纠正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它通过施加特定的电流来重置心脏的电活动,使 其恢复到正常的节律。
步骤和过程
1
准备工作
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准备好所需的电极贴片和麻药。

心脏电复律的注意事项

心脏电复律的注意事项

心脏电复律的注意事项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它通过电流刺激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然而,心脏电复律并不适用于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执行心脏电复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这包括了对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心脏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了解。

必要时,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心电图(ECG)、血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的心脏电复律是安全的。

其次,心脏电复律通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因此,在执行电复律前,患者需要了解麻醉的全过程。

麻醉前必须空腹,以避免可能的窒息风险。

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会较长时间,所以家属或陪护人员最好在手术室外等候,并注意医生和护士的交流,了解手术进展和家属需要做的事项。

在执行心脏电复律时,应该确保患者的身体稳定和安全。

患者应该平卧在手术台上,周围应该有一名专业的护士或医生进行监控。

电复律时,患者会被运送到特定的手术室,并被连接到心电监护设备,以实时监测心脏情况。

此外,医生需要与患者和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确保每个人都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操作风险。

心脏电复律需要使用电击仪(Defibrillator)来产生电流刺激。

在使用之前,医生和护士需要检查和准备好电击仪,确保其工作正常。

电击的参数(如能量和电极位置)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应被正确设置,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心脏和其他器官的不良影响。

另外,心脏电复律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或护士来执行。

他们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在执行电复律之前,应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正确的电击技术。

此外,在执行过程中,还应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最后,在心脏电复律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观察。

他们可能需要留在医院一段时间,以确保心脏恢复良好的节律。

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必要的干预措施。

此外,患者和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感觉和症状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房颤治疗之电复律

房颤治疗之电复律

房颤治疗之电复律在我们房颤中心,往往有一些患者需要接受电复律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对于电复律知之甚少,甚至有较大的恐惧心理,实际上电复律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小”操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叫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是指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电复律可以用于转复很多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

电复律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以我们最常进行的房颤电复律为例讲述:一、术前准备:1、确认患者已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排除心房心耳血栓或经过足够时间(INR达标后至少3周)的抗凝治疗,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准备物品:安定,除颤器, 心肺复苏的药品、设备,吸引器。

3、患者准备:应禁食4-6小时, 并在复律前排空小便, 卸去义齿,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二、操作要点如下:1、体位:患者宜仰卧于硬木板床上, 不与周围金属物接触, 将所有与患者连接的仪器接地, 开启除颤器电源。

2、心电监护:置电除颤器工作选择为R波同步类型。

行心电图以留作对照。

3、麻醉:用地西泮(安定) 10~ 40mg,待病人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即可进行电复律。

4、安置电极:将两电极板涂以导电糊, 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左腋前线第5肋间, 或心尖区及左背肩胛区。

5、充电:按充电按钮, 充电到预定的复律能量(房扑50~ 100J, 房颤100~ 150J, 阵发性室上速100~150J, 室速100~ 200J)。

6、复律:再次确认同步,按放电按钮, 进行电复律。

如未转复,可增加复律能量, 于间隔2~ 3分钟再次进行电击。

用地西泮麻醉的患者, 如需再次放电, 常需给原剂量的1 /2~ 2 /3再次麻醉。

如反复电击3次或能量达到300J以上仍未转复为窦性, 应停止电复律治疗。

电复律术后护理措施

电复律术后护理措施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通过高能电脉冲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电复律术后,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为电复律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一、一般护理1. 术后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持续观察心律、血压、呼吸和神智变化,监测时间至少24小时。

2. 患者清醒后,卧床休息1~2天,清醒两小时内避免进食水,防止恶心呕吐。

3. 清醒后两小时后可以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4. 避免情绪激动、吸烟、过度劳累和刺激性的食物。

5. 观察电极板接触局部皮肤导致的红斑及肌肉酸痛症状有无消退。

二、生活护理1. 协助患者迅速擦干净局部皮肤,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加强保暖。

2. 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3. 及时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放置。

4. 脱手套,洗手,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

三、心理护理1. 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解除思想顾虑。

2. 术后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并发症护理1.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 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需继续用药2周,并复查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3.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栓塞等,如发现有关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 观察电极板接触局部皮肤导致的红斑及肌肉酸痛症状有无消退。

五、药物护理1. 按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2. 术后患者需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患者必要时需服用抗凝药物。

3. 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六、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电复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情绪管理等方面。

2. 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 强调避免过劳、情绪激动、吸烟及饮刺激性饮料的重要性。

4. 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电复律技巧

电复律技巧

电复律技巧
电复律是一种紧急处理心律失常的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电复律技巧:
1.确定适应症:电复律适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室扑等。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等紧急状况,电复律可能不适用。

2.确保安全:在电复律之前,确保患者已经处于安全的状态,如已经给予了适当的急救措施、已经完成了必要的诊断和治疗等。

3.准备设备:确保电复律设备已经准备好,包括除颤器、电极板、导电胶等。

确保除颤器电量充足,电极板完好无损,导电胶均匀涂在电极板上。

4.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电复律。

将电极板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能量和放电方式。

5.观察病情:在电复律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指标。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配合医生:在电复律过程中,应该配合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如果医生要求停止电复律,应该立即停止并等待医生的进一步指示。

7.记录结果:在电复律后,记录电复律的结果,包括心律失常的类型、电复律的能量、放电次数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电复律是一项紧急处理措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安全、准备、规范、观察、配合和记录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电复律(cardioversion)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电生理治疗方法。

它们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应用和治疗效果上有一些差异。

电复律是一种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等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失常。

电复律通过给心脏施加电击,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的节律状态。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正常心律,但并不能保证心律失常不会再次发作。

电复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常在麻醉下进行,病人需要清醒后观察一段时间。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热能破坏异常心脏组织来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心室上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和心房颤动等快速的节律失常。

射频消融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射频能量传输到心脏组织中,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或节律发生点。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根除心律失常的源头,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射频消融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常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各有优势。

电复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性发作的心律失常。

它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的心律,让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

但由于电复律不能根治心律失常,因此有可能需要多次复律才能保持正常节律。

此外,电复律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心脏血栓的形成,因此需要在治疗前进行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是一种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它可以通过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或节律发生点,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的节律状态。

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较为持久,可以长期维持正常的心律。

但射频消融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心脏穿孔或心脏瓣膜损伤等并发症。

在选择电复律还是射频消融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心脏电复律名词解释

心脏电复律名词解释

心脏电复律名词解释
心脏电复律是指对心脏进行电击复律的一种治疗手段。

它通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有效的心脏收缩。

心脏电复律的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一种叫做电复律器的设备。

电复律器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流,并通过电极传递到患者的胸部,从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且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在电复律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电击能量和时间。

电击能量通常用术语“焦耳”来衡量,而电击时间则通常是毫秒级别的。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情况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来确定。

心脏电复律的目的是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窦性节律或其他正常的心律。

在电复律之后,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以确保电复律的效果能够持续。

虽然心脏电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电复律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之后的心脏损伤,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此外,电复律对于某些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可能并不总是有
效。

总之,心脏电复律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

它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需要严密的监测和后续治疗。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室速电复律是指通过电击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I. 患者评估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脏功能状态等因素。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II. 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进行室速电复律的主要适应证。

2. 禁忌证对于存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应禁止进行室速电复律。

此外,孕妇也不适合进行该项治疗。

III. 设备准备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前,需要做好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电击器的电量是否充足、确认电极贴片是否粘贴牢固、调整电极位置等。

同时,需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如佩戴手套、穿戴护目镜等。

IV. 麻醉与镇痛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与镇痛。

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药物进行麻醉和镇痛,如异丙酚、芬太尼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

V. 电击方式1. 能量选择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状态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电能大小。

通常情况下,成人患者使用200-360J的能量进行电击。

2. 电极位置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正确放置电极贴片。

一般情况下,将一枚贴片放置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另一枚贴片放置于左侧胸壁前腋线中点处。

VI. 术后处理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

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上各项原则。

只有在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室性心动过速
4.室上性心动过速
同步电复律

禁忌症: 1.洋地黄过量或中毒引起的心律紊乱 2.近期(8周内)发生过栓塞的患者

3.未用过洋地黄的房颤,心室率缓慢 (60次/分以内),或伴房室传导阻滞 者
4.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同步电复律

术前准备:

1.纠正心力衰竭及心室率过快,控制心室率60-100次 /分



同步电复律

术后处理: 1.电击易引起其他的心律紊乱,如:各 种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偶可发生 室颤 2.偶可出现肺循环及大循环的栓塞,需 抗凝治疗 3.偶有心脏损伤、低血压等 4.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脏停搏等


同步电复律

注意事项: 1.电击前需详细检查器械、设备,并做 好各种抢救准备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与血供

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右 冠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源 于左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2、折返(reentry)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1. 2. 3. 4. 5. 6. 兴奋迷走神经的手法 药物:ATP、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 超速抑制 电复律 药物预防发作 治愈:RFC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特征: 1.P’波不能明视 2.快速整齐的QRS波群为室上性,频率160~220次/分
房扑和房颤—病因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心率60-100次/分 P波在I、II、AVF上直立,AVR上倒臵 P-R间期0.12s-0.20s
非同步电复律

操作方法:
1. P波:I、II、avF、v4-v6导联向上,avR中向下;P波宽度不 超过0.11s;振幅:肢导不超过0.25mV,胸导不超过0.2mV

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期前收缩 (premature contraction)

房性期前收缩 交界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心动过速(AVNRT, AVRT) 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

室性期前收缩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提前出现的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其前无提前的P波 2.呈二联律
期前收缩的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常无需治疗。去除诱
发因素,可应用镇静药物,有症状者
用β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交界性期前收缩:同房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1)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 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QRS有变形, 无类代偿期
其它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洋地黄

ATP MgSO4
KCl


快速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s)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 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 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 人和心脏病患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 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 室内传导阻滞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和室性逸搏心律
心律失常的原因

器质性心脏病
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
心脏以外的疾病

自主神经异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
2.纠正电解质紊乱



3.纠正风湿活动及心肌损害
4.电击前1-2天,停用洋地黄;术前术后口服可达龙 维持心律 5.抗凝:华法令前三周后四周,控制INR2.0-3.0之间 6.术前应行超声检查以除外血栓

同步电复律

操作方法:
1.电击前患者平卧,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给药
2.术前做心电图,测量血压,观察心律、心率,吸氧。 3.电击前给予静注安定30-50mg左右,边注射边令患者数数,直 至深睡眠状态为止 4.检查除颤电钮是否指在同步位臵上,调整好电功率,充电应 从小剂量开始; 5.主电极板臵于心尖部,另一电极板臵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 电极板应涂以导电糊或裹以两层盐水纱布,使之与皮肤紧密接 触 6.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7.电功率:房颤100-200Ws,房扑:50-100Ws,室性心动过速 80-100Ws
电复律与心律失常
即墨市人民医院 李中昕
电复律
1.同步电复律 2.非同步电复律
同步电复律

目的: 一:用于治疗某些异位性心律失常 二:用于心脏复苏时的重要抢救措 施
同步电复律

适应症: 1.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 其他疾病引起的房颤时间在半年到一年, 心功能良好,心脏无明显扩大者 2.心房扑动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3)

慢性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基础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乙胺碘呋酮 急性心肌缺血 改善缺血状况 首选利多卡因 无效则改用β-受体阻滞剂 或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窦速。可见于生 理状况和病理状况下。也可由药物引起

心电图上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臵,频率 >100次/分,多为100~180次/分
房性前期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交界性早搏
(junction premature beats )
特征: 1.提前出现的正常的QRS波群,其前面有逆行P'波,P'-R 间期<0.12秒 2.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2. P-R间期0.12s-0.20s 3.QRS波群: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V1的R波不超过1.0mV;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宽小于 0.04s,V1导联中不应有q波 4.ST;任意导联下移不应超过0.05mV,上升在V1-V2导联不超过 0.3mV,V3不超过0.5mV,V4-V6及肢导不超过0.1mV 5.T波:方向与QRS主波一致,振幅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6.Q-T间期:0.32-0.44s 7.U波:方向与T波一致,U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各种代谢障碍 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上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心房率为150~200 次/分,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
特征: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发作前或发作结束 后可见窦性P波。 提早出现的P波, 连续三次以上。 P’-P’不等,部分未 不下传
房速的治疗

洋地黄中毒者:停用洋地黄;补充钾 盐;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IA、IC和Ⅲ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存在跳跃现象,且随之发生心动过速 程控刺激可诱发和终止 前传心室激动顺序和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为向心性
I
II
V His d CS3,4 p CS2,3 m CS1,2 d RV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 reentry tachycardia)

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折返
房室旁路分显性旁路(前传、逆传功能)和隐

折返机制(reentry)
发生折返的条件:

存在折返环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另一条通道传导缓慢,先前阻滞 的通道再次激动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的形成异常
(一)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停搏 (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阵 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 动、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二)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 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三)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
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按心律失常发生原理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 reentry tachycardia)

本型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是房室结双径路折返

多数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
房室结双径理象及折返
心脏电生理检查


非洋地黄中毒:洋地黄、β受体阻滞 剂,钙拮抗剂可控制心室率。抗心律 失常药可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无效 可选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