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 (3)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 (3)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一、引言近年来,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居民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对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二、原因分析1.机动车数量激增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私家汽车数量迅速增长。

2019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

过多的机动车对道路资源造成了极大压力,导致交通拥堵。

2.道路规划不合理北京市部分地区的道路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

例如,狭窄的胡同与宽敞的主干道相连,造成交叉口拥堵;高楼大厦林立却缺乏足够宽阔的街道。

3.缺乏有效调控措施目前,尽管北京市已经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如限牌、限行等,但这些手段还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某些私家车司机为逃避限行规定购买多辆车辆,并利用各种方法规避限行。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导致了这些措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地铁线路不够完善虽然北京市地铁网络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多个区域没有得到覆盖,导致这些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

5.公共交通不便利一些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依赖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公交车不准时,并且经常拥挤。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驾车出行,这加剧了交通拥堵。

三、治理建议1.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政府应该大力推广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鼓励市民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可以提供福利政策,如购买环保汽车的补贴;同时,在城市中方便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和停放点。

2.优化道路规划对现有道路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胡同与主干道之间的连接能力,并适当增加街道宽度。

此外,还需采取措施维护和扩充绿化带,以吸收部分尾气和噪音。

3.完善地铁网络政府应加大对地铁线路的建设投入,将地铁网络延伸至所有区域。

在规划新区域时,要优先考虑地铁站点的布局和建设。

4.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维护和更新力度,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并增加班次以缓解拥堵。

同时,改进票务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用户体验。

5.强化交通管理执法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惩超速、违章停车等交通违规行为。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孙宇学籍批次0703学习中心奥鹏北京联大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行政管理指导老师谢志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针对北京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及引起的大气污染和安全问题,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

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

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目录 (2)引言 (3)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3)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3)2、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5)2.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5)2.2城市布局不合理 (5)2.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6)2.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6)二、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7)1、外部性理论 (7)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7)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8)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9)三、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10)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10)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10)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 (10)1. 3日本“名古屋交通战略” (11)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 (11)引言: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尤其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加突出,限制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和进程。

本文将对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1.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北京市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其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这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成因。

人口流动会导致交通压力的增大,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

2.城市道路狭窄、交通路线单一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路线单一,这是交通拥堵问题的另一大原因。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对城市道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考虑到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这导致了城市道路的狭窄和交通路线的单一性,进而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私家车使用量大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私家车。

这使得私家车使用量大,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加剧。

尤其在车辆保有量已趋饱和的北京市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

二、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1.加大公共交通建设针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应该加大公共交通建设。

公共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车等,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可以减少私家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进而降低交通拥堵问题的发生率。

2.加强道路规划和建设另外,应该加强道路规划和建设,尤其是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扩张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未来城市交通的需求。

在道路建设中,应该注重道路宽度和交通路线的多样化,以便更好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限制私家车使用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也可以采取限制私家车使用的措施。

通过加大私家车的使用限制和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的措施,可以减少私家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数量,从而降低交通拥堵问题的发生率。

4.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同时,在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

北京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如何改善

北京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如何改善

北京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如何改善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其交通出行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那么,如何改善北京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

首先,优化城市规划是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功能区,减少职住分离。

避免在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商业、办公等功能,导致大量人员在早晚高峰时段向中心区域集中。

通过在城市周边建设配套完善的居住区域,让人们能够在居住地附近工作、生活,从而减少长距离通勤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

加大对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建设力度,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络。

优化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提高通行效率。

增加行人、自行车专用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在新建区域,要提前规划好道路设施,确保道路的宽度和容量能够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关键。

加大对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线路和车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优化公交线路的布局,减少重复线路,提高线路的覆盖范围。

加强地铁与公交的衔接,方便乘客换乘。

此外,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也至关重要。

改善公交车的车内环境,安装空调、提供实时公交信息等。

在地铁站点周边建设停车场、自行车存放设施,方便市民采用“P+R”(停车换乘)的出行方式。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也是改善交通出行的有效手段。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为市民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帮助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在交通管理方面,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如闯红灯、违法停车、占用应急车道等。

加大对酒驾、超速等危险驾驶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交通安全。

同时,要合理设置交通标识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灵活调整。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及规划对策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及规划对策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及规划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给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为了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有效的交通规划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一、问题分析北京交通拥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口密集北京市人口数量庞大,城市面积有限,道路容易出现被挤满的情况。

在城市中每天的通勤需求量极大,加之城市的道路与交通工具能够提供的空间有限,交通堵塞便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2.规划问题北京市道路建设规划缺乏长远的思考,很多道路虽然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但对于城市交通缓解效果十分有限。

3.政策设计不合理一些政策制定可以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了城市交通的通畅性。

例如,限制车辆进入市区的政策,虽然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但也削弱了交通工具的使用率。

4.道路治理缺乏有效手段尽管北京城市交通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但是,由于在道路治理、监管和技术储备等方面,修路难、治理难、监管难等仍是导致拥堵的主要原因。

二、对策分析为了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在北京城市道路治理中,应采用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如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事故预警等,以提高其治理效率。

2.优化公共交通北京地铁在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可以采用优化运营管理和运营布局的方法,进一步扩大地铁路网规模,提高公交便捷性和协调性,以优化公共交通系统。

3.多元化交通建设理念在北京市道路建设规划中,要以多元化交通建设为指导思想,尽可能满足多种道路建设需求,兼顾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4.改革交通政策北京市政府应当对交通限行政策进一步优化,倡导更加环保、绿色出行方式的形成。

5.加强监管执法加强交通管理,通过规范违法行为和交通违规处罚等手段,形成有效的交通监管与治理机制。

6.建立交通信息平台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交通信息化也日益成为缓解拥堵的有效途径,因此北京市政府应大力推行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提供交通动态信息,缓解人们的出行不便。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从交通拥堵的原因、治理策略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交通拥堵的原因1.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是交通拥堵的根源。

在城市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口分布、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过多的商业和住宅区集中在市中心,也使得道路拥堵更加明显。

2.私家车数量过多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压力,还导致了交通拥堵。

在高峰期,道路上私家车占据路面大部分空间,造成严重的拥堵。

3.公交交通不发达目前,北京市虽然已经拥有了很多地铁线路,但是公交交通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大量的人群需要依靠公交来满足他们的日常出行,但是公交车在高峰期缺乏配套的专用车道,拥堵现象更为严重。

二、交通拥堵的治理策略1.控制私家车数量为了解决私家车过多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加强汽车限购政策、高峰期限制车辆出行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交通拥堵。

2.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让人们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这样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3.优化道路和交通规划政府需要对城市的道路和交通规划进行优化,避免过度集中,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并根据交通流量情况及时调整道路的使用方式。

同时,加强对公路建设的规范,保证公路建设符合交通规划要求,减少因建设不规范而造成的交通拥堵。

三、交通拥堵治理效果1.沈阳道路实践沈阳市通过限行政策,实施了汽车限购政策、夜间禁车等举措,有效地缓解了拥堵状况。

2.新加坡道路示范项目新加坡道路示范项目是在城市中心的一个小区内,采用了智能交通系统、自行车专用道等措施,使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3.韩国首尔地铁系统改造首尔地铁通过升级地铁车辆、提高地铁线路的覆盖率等手段,使得公共交通成为了市民出行的优先选择,交通拥堵得到了明显减轻。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建议一、背景介绍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居民人口超过2000万,是中国的大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北京市的道路通行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愈加严重。

本文将对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1.交通拥堵现象普遍且严重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共识,几乎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人们都面临着严重的堵车问题。

据调查,北京市的拥堵指数一直居于国内前列,每年的拥堵指数都在不断攀升。

2.交通流量过大北京市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每天的交通流量非常大。

由于车辆堵塞情况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路段和交通节点,一旦出现堵车,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道路配套设施不足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道路配套设施的不足也成为了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缺失专用车道、非机动车道实景不满足人们的需求、公交车道混行。

4.公共交通未能解决拥堵问题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面广,但由于交通流量过大,公共交通在早晚高峰时段也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北京市开往市中心的公交车经常挤满了人。

5.道路管理存在失误北京市道路管理存在一些失误,例如道路维护不到位,信号灯系统设置有误,以及执法不力等情况。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加剧。

三、改进建议1.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和安全度公共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在车站设施、车体设施上也应该注重细节的安排。

例如在车站设施方面,设立多个入口和出口,方便乘客进出;在车体设施方面,车内应该增加更多的座位,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条件。

2.提升道路网络的建设水平北京市在道路建设上应该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维修和改造,使得道路更加宽敞、流畅。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工作范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工作范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篇一: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解决方案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解决方案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更是个千年古都。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与骑着自行车、步行、挤公交来做为出行的方式。

北京人口和机动车持续快速增长,出行总量大幅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平常大街和景点人都多的不行,再加上车也越来越多让本来就紧张的北京的交通更上雪上加霜。

在京居民买车也成了问题,摇号、限号给居民带来的了很大的不便。

在早晚高峰时段,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干道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左右,有些路段的车辆通行时速竟然降到十公里以下。

产生道路拥堵的原因如下:1. 北京市民生活水平比较好,外国人、生意人比较多,为了方便出行每家每户都争先恐后的买了私人轿车。

这导致交通拥堵,饱和。

引起北京天气污染,雾霭天气经常发生,这更是雪上加霜,引起起诸多不便。

2. 北京市道路规划当初没有考虑的那么长远,现在诸多弊端和不足显现出来了。

3.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北京市居民除步行外,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选择包括地铁和公交车在内的公共交通的人的比例是%,而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

其主要原因是北京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还难以满足市民需要。

北京市在公共交通设备的快捷、方便、舒适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人们追求私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方案:北京要想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思维,借鉴伦敦、纽约、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城市的解决办法,“取之精华弃之糟粕”,完成一个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光靠重视道路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需要把着力点转移到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政策上来。

1.首先从控制机动车总量上来看,北京目前的车辆附加购置税为车款的10%,相对比较低,对汽车总量也没有限制,而车价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低,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造成交通需求量远远大于道路供给量,造成拥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oder n 缓解交通拥堵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草案)》中提到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重点区域停车收费价格等我认为都是必要的。

同时,为缓解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和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为转变北京市交通发展模式赢得时间,《草案》提出了继续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我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中长期的时间跨度来看,这些措施仍难以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题,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缓解交通拥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交通拥堵是大城市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往往与城市规模及空间形态有关,世界各地规模相似的城市其交通拥堵状况也基本相同。

北京现有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左右,机动车数量接近420万辆,每年还以50万辆车的速度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多年来北京市区以原紫禁城为中心“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从未改变,这两方面问题在时间上的累积和空间上的叠加,使北京市现阶段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一是大城市交通与其他城市间交通的特点不同,向心交通需求巨大。

北京市主要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吸引了大量的车流和人流,城市中心区有限的空间与日益增长的向心交通特别是小汽车交通形成了难以调和的供需矛盾。

国外曾作过伦敦中心区的模拟测算,即使把伦敦中心区所有的建筑架空,下层全变成道路,也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由此可见,北京同心圆式的摊大饼扩张模式,只会使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越来越高,而且交通资源如道路和停车场等却极其有限,单凭疏导的办法无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二是北京市小汽车发展超前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仇保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100835)摘要:阐述分析了北京市现阶段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度,提出了北京市应加快研究和实施6个方面行之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和管制措施,并从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倡导绿色交通、错时上下班、就近就业等全方位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政策建议,认为只有这样综合系统、一以贯之地来解决问题,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才能有望奏效。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北京市;对策研究Difficulties of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in Beijing and ItsCountermeasuresA bst r 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ffic problems Beijing faced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solving the trafficcongestion.It also proposes the six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ffic management in Beijing and a series of practic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full areas,such as urban planning,traff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green transportation,staggered working hours,and nearby work.It believes that only under this integrated system,can we expect to resolve the issue.K ey w or ds:municipal transportation;traffic congestion;Beijing;countermeasures1现代城市M oder n C it y城市于公共交通发展,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习惯已经形成。

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需要一个培育和适应的过程,欧洲、新加坡、日本公共交通发展先于小汽车的普及,市民习惯于公共交通出行,即使目前机动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仍然达到60%以上。

北京自1997年以来,机动车净增300多万辆,在已经出现严重交通拥堵的情况下,2004年以后才确立大力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的政策,再加上建设周期,要再过几年才能发挥其效用,培育公共交通出行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倡导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难度已明显增大。

三是小汽车发展和机动车道拓宽挤压了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空间,交通出行结构持续向小汽车转化。

自行车交通对道路资源的占用远低于小汽车,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国外在缓解交通拥堵中,倡导自行车交通出行成为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当前,北京自行车道被小汽车停车大量占用,交通环境恶化,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38.4%下降到2009年的18.1%。

自行车交通衰退进一步诱发小汽车的增长,小汽车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23.2%上升到2009年的34.0%,交通拥堵缓解难度加大。

更为危险的是,由于投入使用私人轿车的数量骤升,街道空气污染也随之加剧,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市民放弃自行车而转乘私家车,从而形成交通拥堵的恶性循环。

四是北京存在大量的大街坊和大院,破坏了道路网的系统性,道路间距大,路网密度小,交通流集中。

北京道路的基本结构已从传统的胡同加街道肌理转变为街道加大院落肌理为主。

从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经验来看,大城市交通密度大,需要高密度的道路系统支撑。

国外大城市道路网络密集,道路间距不到100m ,对组织步行、自行车和汽车交通十分有利。

北京道路间距一般在400m 左右,甚至更大,缺少集散性支路系统。

低密度路网对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十分不利。

因此,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草案》提出的综合措施可能在短期内能够见到有限的成效,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鉴于北京交通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出台缓解交通拥堵措施方面,建议国务院支持北京市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2必须加快实行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管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是国际大城市应对交通问题必不可少的有M oder n 效手段,通过调控不必要的小汽车出行需求,鼓励采用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和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及步行方式才能缓解交通拥堵。

建议北京市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和实施行之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和管制措施。

一是提高城市中心区停车收费。

北京中心区停车价格低于上海、广州等城市,更远低于国外同类城市的停车收费标准。

如上海中心区每小时停车费为15~20元,东京每小时停车费约相当于人民币40~100元,悉尼为40~60澳元、香港为20~30港元,阿姆斯特丹为5~10欧元。

为减少市民开小汽车进入城市中心区,引导其在中心区外围换乘公共交通,建议进一步扩大实施差别化停车价格的地域范围,全面提高中心区停车收费标准,并将所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轨道交通的建设。

在倡导地处市中心区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建设立体车库来吸收道路、人行道所停车辆的同时,要限制其向社会开放来增加收益,否则会加剧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程度。

二是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切实发挥专用道的作用。

公交专用道不仅保障公交车的高效运行,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城市应急救援、贵宾车辆等的保障性通道。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专用道建设和管理,对公平分配有限的道路资源、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和缓解交通拥堵十分必要。

为提高专用道使用效率,可以根据公交车辆运行密度,应允许20座以上大型客车使用专用道。

三是研究实施交通拥堵费问题。

用经济手段调控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效果明显。

当前,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机动车收取拥堵费在国际上有扩大的趋势,这是体现社会公平、资源合理使用的有效措施。

2003年,伦敦实施了中心区拥堵收费,对进入中心区的车辆收取5英镑,后调整为8英镑。

实施拥堵收费后,伦敦2006年拥堵水平与2003年持平,在减少的小汽车出行中,50%以上转向公共交通。

收取交通拥堵费可以直接减少小汽车进入中心区的数量,效果显著。

建议北京尽早研究交通拥堵收费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四是降低汽车增长速度,实施总量控制。

北京汽车增长速度已超过每年50万辆,如果不加以控制,《草案》中提出的综合措施很快就会失去效果。

因此,加强汽车上牌管理很有必要。

建议研究实施按照房产证和车位证相统一进行上牌管理的办法,防止住在市中心的居民借用郊区车库骗取上牌。

同时也要依据公共交通建设的进度,研究提出每年汽车增长量的控制指标。

必要时可采取上海、新加坡、香港等城市车牌照拍卖的办法来限制私家车增长的数量。

五是取消高速环路收费,方便新城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联系。

北京新城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高速公路收费,制约了新城发展,不利于城市中心区功能外迁,加剧了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可以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功能向新城转移,促进城市发展空间模式的转变。

六环、五环收费也会起到鼓励车辆为逃避收费穿城而过,造成新的拥堵。

建议采取提高燃油税或附加费的方式替代高速环路收费来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提高燃油税费还可以起到增加小汽车出行成本,降低其使用频率的效果。

六是进一步研究出租车交通的定位。

出租车发展要服从于公共交通发展,国外出租车主要服务于商旅人群和特殊人群,出租车数量较少。

目前,北京出租车数量超过6万辆,价格较低,已成为部分普通市民的常用代步工具,对道路资源的占用量日益增大。

同时由于数量庞大、竞争激烈,已造成空驶率上升(50%以上),加剧了空气污染与拥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汽电车的发展,要重新审视北京出租车发展定位问题,研究相应对策,拉开出租车与公共交通的服务层次,避免服务人群的重叠。

3现代城市M oder n C it y城市3改善交通设施,重视完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是“绿色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且,人行与自行车占用空间仅为小汽车的1/30和1/20,这对于交通空间稀缺度极高的北京市来说,是空间使用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

但近年来,北京步行、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恶化、出行比例下降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结合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和交通换乘点,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发挥步行、自行车交通在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等方面的优势,缓解交通拥堵。

一是打通大型住区的自行车通道。

针对北京大院多、街坊范围大的特点,要研究非机动交通穿越大型住区的具体对策和财政激励政策,改善微循环,方便市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与此同时,还应多架设穿街步行桥梁和地道、跨楼宇人行过道等等,以方便市民安全步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