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详解

合集下载

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练习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 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
蛾与丝兰的关系( )A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4、3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2、研究的问题:
(1)
(2)
(3)
(4)
(5)
二.(6群) 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概念: 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少, 2、丰富度 规律: 随海拔高度增加:
随水深增加:
三.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概念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捕食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类型
1、概念:
2、原因:
3、类型 概念:
(1)初生演替 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举例:
(2)次生演体:
概念:
过程:(以弃耕的农田为例)
弃耕农田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层
森林
举例: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活动方式:不合理方式;
实例 羊与草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水稻和稗草
蛔虫和人
地衣、豆科 植物与根瘤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是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它们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存在并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富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位置和角色。

群落的结构可以分为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物种丰富度越高,说明群落中存在着更多不同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的迁移能力等。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指的是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组成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物种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物种组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对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的数量、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以及物种的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位是群落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角色和资源利用策略。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相互重叠也可能相互独立,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物种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重要基础。

在群落的结构中,还涉及到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会受到环境条件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也会对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总之,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反映。

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知识梳理】2.1 群落的结构-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知识梳理】2.1 群落的结构-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知识梳理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越丰富。

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

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种间关系:指不同种(同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捕食①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注:两种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一种灭绝)②举例:羊和草、狼和兔、青蛙与昆虫、雪兔和猞猁。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如图)(2)竞争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据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②举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画出曲线图)(3)寄生①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②举例: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注: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体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细胞器)。

注: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体细胞中没有叶绿体(细胞器)。

(4)互利共生①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的现象。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一、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在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方式相互作用。

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多样性越高,群落越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物种组成还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在陆地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

树冠层通常是由高大乔木组成的,灌木层通常由较低矮的灌木植物构成,而草本层和地面层则主要是由一些低矮的植物、藤本植物和地表生物组成。

这些不同高度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结构。

在水域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并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同一垂直层次上,生物之间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水平结构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陆地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态位,即它们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地位。

比如在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可能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的在树冠层,有的在灌木层,有的在草本层。

这些不同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等方式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性。

在水域群落中,水平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在水域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络,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联系。

四、群落的时间动态群落的时间动态是指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

群落的时间动态受到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群落具有季节性的变化,比如在温带森林中,随着四季的变化,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动物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在水域群落中,水位的变化、水温的变化等也会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人类活动也对群落的时间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一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群落知识点生物群落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与群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群落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

一、群落组成生物群落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物种类和生物种群数量。

生物种类是指在一个群落中存在的不同种类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种群数量则是指各个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群落中的植物种类通常根据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占有的生态位来划分。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同时,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非常丰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食物网的连接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群落中的角色。

二、群落结构群落结构指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 横向结构横向结构主要包括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层次和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层次常常包括冠层、亚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等。

而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则根据它们的生态位特征和食物来源来划分。

2. 纵向结构纵向结构主要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不同季节或不同生长阶段的存在方式。

生物群落的纵向结构表明了时间尺度上的生态过程,也体现了群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是指在没有生物土壤的裸地上,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群落过程。

次生演替则是指在一个已有群落的基础上,由于环境改变或干扰而引起的群落变化。

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种群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动物群落的食物网和寄生关系等都会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总结:生物群落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

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过程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生物群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和组成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特定地点内共同生活和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物种的总称。

它是生态系统在某一时期内所包含的各个物种的总体。

同时,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生物群落内共同的生活环境下,具有稳定生活地区的一些种群和个体的集合体。

2. 群落的组成一个群落内通常包括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种类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共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

在一个群落中,通常可以分为优势种、伴生种和桌面种三类。

其中,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种类,而伴生种和桌面种则是相对数量较少的种类。

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种群组成、数量比例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关系。

群落结构反映了群落内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

2. 群落的功能群落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等。

此外,群落还能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转化和调节,从而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等作用。

三、群落的演替和变化1.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从初创期到稳定期的演变过程。

它通常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两种类型。

初级演替是指在裸岩、砾石等非生物因素所影响的环境中逐渐发展成成熟群落的过程;而次级演替则是指在充分自然的环境中,由于外力或内力的干扰,使得原有生物群落经历较大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变化群落的变化通常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两种类型。

自然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的改变,而人为变化则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开垦、砍伐等)导致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四、群落的稳定性和恢复1.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一个稳定的群落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以及较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2. 群落的恢复群落的恢复是指一个受到外界扰动或破坏的群落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知识点详解
一、知识梳理
二、知识拓展
1.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 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群落的物种组 成和优势种 丰度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

测定方法: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特点: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度有差别,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优势种 概念:群落中,少数种类的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常被称为群落的优势种。

识别特征:①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 ②常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

群落结构 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类型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物种在群落 中的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 和。

它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

生态位重叠 完全重叠:当资源不足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即竞争排除原理;当资源丰富时,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

部分重叠:当资源不足时,重叠部分由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占有;当资源丰富时,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

群 落 类型 形成原因:当多个种群利用同一资源或同共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

区别
概念
外延
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
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
持种群的相对稳定
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群落中的各个种群
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
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
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决定
种群的发展趋势
物种丰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
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2.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群落研究
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

物种组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通过最小面积的方法对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逐一登记,得到一份所研究的群落的生物种类的名录。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划分群落成员型。

植物群落中群落成员型包括以下几类:①优势种和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③伴生种,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④偶见种或稀见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本身数量很少的缘故。

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

在动物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

(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有了所研究的群落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

要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后,还需要对种类组成进行定量的分析,测定物种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重要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①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调查者凭借直觉把个体数量分为很多、多、尚多、少和稀少五个级别。

②盖度,指植物枝叶垂直投影所覆盖样方面积的百分数。

③频度,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

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3.生态位分化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当资源不足时,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很少发生,更多的一种情况是,
生态位重叠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使各自的生态位
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
存下来,也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如右图
所示:
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物种主要以a为食。

另一物种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选择压力,因而两个物种中以c 为食的个体就日趋减少,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共同生存下来。

生态位分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通过食物特化实现生态位分化,如绿啄木鸟和椋鸟,
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的幼虫。

②空间的垂直分离,如䴓和鶲,前者取食树干和大树枝上的昆虫的幼虫,后者取食飞行中的昆虫。

③空间的水平分离,如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取食领域,互不侵犯。

三、考点例析
考点1:群落物种组成与优势种
例1、下列有关种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度呈正相关
B.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都占有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在不断变化的
D.测定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

通过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也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群落中物种丰度越高,说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高;群落中,少数种类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常被称为群落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并常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优势的识别特征。

答案:C
考点2:群落结构
例2、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D.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解析: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和温度有关,也与湿度等因素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的分层有关,也就是与动物的食性有关;图中的分层现象与光有关,农业上要合理搭配种植
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但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分层生长无关。

答案:D
考点3: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例3、如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物范围。

根据图中存在X 的事实可以推断出( )
A .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B .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C .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D .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物种的食区夏季无共同区域,秋季有共同区域,说明两物种在夏季不竞争食物,而在秋季竞争;地理障碍是由于两个种群的生物之间有山川、河流、海洋等形成的,在秋季两物种有共同的食区,说明不存在地理障碍;由题不能推导出O 2是否供应充分;由于是两个不同物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随机交配。

答案:D
考点4:群落的主要类型
例4、下列关于群落主要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种最丰富的群落是热带雨林
B .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C .占陆地表面积最大的群落是草原
D .生活在气温最低环境的群落是苔原
解析:沙漠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6%,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2%。

答案:C
考点5:群落演替
例5、下列生物现象与群落演替直接相关的是( )
A .生物的分层现象
B .鱼类的垂直分布
C .变温动物的冬眠
D .生物的竞争排除
解析:生物的分层分布、垂直分布、变温动物的冬眠均与演替无直接关系。

生物的竞争排除会导致一个物种完全被另一个物种替代,属于演替范畴。

答案:
D
物种 B 夏季
秋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