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合集下载

肉毒杆菌毒素与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探究

肉毒杆菌毒素与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探究

肉毒杆菌毒素与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探究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简称BoNT)是一种极为致命的神经性毒素,能导致肉毒症的发生。

但是,BoNT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治疗面部皱纹、手术后肌肉痉挛、头痛等疾病。

这是由于BoNT具有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特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BoNT如何抑制神经肌肉传递。

一、BoNT如何影响神经肌肉传递在正常的神经肌肉传递中,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ACh使得肌肉收缩。

ACh通过结合肌肉上的ACh受体产生作用,使得肌肉细胞内的离子通道打开,进一步导致肌肉细胞兴奋和收缩。

而BoNT会干扰神经元释放ACh的过程,使得ACh无法正常释放,从而导致肌肉不再能够收缩。

具体而言,BoNT会作用于神经细胞释放ACh的前体物质和细胞膜上的蛋白,阻碍ACh的合成和释放。

另一方面,BoNT还可以结合ACh受体,导致ACh受体在肌肉细胞表面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ACh的作用。

二、BoNT对人体的影响BoNT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阻碍神经肌肉传递的特性,从而镇静或麻痹某些肌肉,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面部皱纹的治疗,BoNT可以作用于面部肌肉,使得肌肉放松,从而减少皱纹的出现。

对于手术后肌肉痉挛的治疗,BoNT同样能够使得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然而,BoNT也有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由于BoNT导致肌肉麻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十分小心,尤其是在重复应用时。

另外,过量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呼吸系统衰竭、心肺系统衰竭等。

三、BoNT的进一步研究对于BoNT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目的是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

研究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探索BoNT,例如从分子水平探究其作用机理、从临床实践中咨询其治疗效果、从动物实验中研究其安全性和毒理性等。

同时,研究者们还寻找其他治疗方法,以降低BoNT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

例如,利用小分子化合物阻碍神经肌肉传递的过程,但是这些小分子化合物的应用仍在探究之中。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书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书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书【实验原理与目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的信使。

如果ACh的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

箭毒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的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的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 的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

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

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的明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的浓度。

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的明解救。

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的明后使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毒的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的明对抗筒箭毒的作用。

【实验对象】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Powerlab 一套(主机,刺激器,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的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实验方法】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

然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和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

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的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用;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的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力的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激器有关参数;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的力换能器向连接,腓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有三个:一是单向性、二是时间延搁、三是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对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其中钙离子可以促进释放;肉毒杆菌毒素有阻止释放的作用;二是对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影响,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三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脂酶从而阻止乙酰胆碱的清除,延长其作用时间。

二.当兴奋通过神经-- 心肌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最终导致终板膜的变化是?A 对钠通透性增加,去极化B 对氯钾通透性增加,超极化C 仅对钙通透性增加,去极化D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超极化为什么 B 正确?一般兴奋型递质不是发生去极化吗?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超级化。

这个结论正确。

你注意看清题目,在心肌,M 受体兴奋引起心脏抑制,所以应该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三.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兴奋信号传到肌接头处时,兴奋引起钙离子大量释放.释放的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突触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而释放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递质),乙酰胆碱(递质)经过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突触间隙);与接头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终引发板电位。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 肌肉接头处高兴传递的影响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 肌肉接头处高兴传递的影响
1、了解家兔的解剖结构。 2、探究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仪器和试剂: 气管套管、换能器、动物人工呼吸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手术台; 200g/L 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取 20g 氨基甲酸乙酯与烧杯中溶解,转入 100mL 容 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倒入细口瓶待用),液体石蜡,10%肉杆菌毒素溶液 (取 1g 肉毒杆菌毒素加入 9mL 水溶解,倒入细口瓶待用),生理盐水,乙酰胆 碱溶液。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隙三部分组成。运动神经
纤维到达骨骼肌细胞时,其末梢失去髓鞘,嵌入肌细胞膜。当动作电位到达神 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电压门控 Ca2+通道打开,可引起大量 Ca2+由细胞外进入 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将 ACh 释放到接头间隙。ACh 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 膜(终板膜)是,立即与终板膜上 ACh 受体(氮气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 允许 Na+和 K+等通过(以 Na+为主),因而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使终板膜 去极化。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比相邻肌细胞膜阈电位大 3~4 倍,所以很容易引 起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 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结合,再进行细胞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素分子的酸 性小泡。此酸性小泡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的末端。含有神经递质 ACh 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 ACh 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 SNARE 蛋白的介导。而肉毒杆菌毒素能特异性切割 SNARE 蛋白,阻止转运小泡 中 ACh 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实验目的:
1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⑧终板电位以电紧张传播的形式影响邻近的骨骼肌 细胞,使后者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爆发动作电位并传播整个肌细胞。
.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
当神经冲动传到运动神经轴突末梢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轴突末梢内囊泡前移、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
随堂练习
4、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 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 )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5、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非突触性传递 E.电传递
1、影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肉毒杆菌和破伤风杆菌毒素、黑寡妇蜘蛛毒素。
2、影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美洲箭毒、α-银环蛇素等。
3、影响乙酰胆碱分解失活: 有机磷中毒、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
.
乙酰胆碱的降解、. 重摄取与再利用
.
随堂练习
1、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 接头前膜的:( )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1.化学性传递 ➢2.单向传递 ➢3.一对一传递 ➢4.时间延搁 ➢5.易受药物和环境因素影响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书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书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书【实验原理与目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的信使。

如果ACh的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

箭毒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的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的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 的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

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

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的明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的浓度。

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的明解救。

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的明后使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毒的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的明对抗筒箭毒的作用。

【实验对象】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Powerlab 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的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实验方法】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

然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和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

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的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用;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的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的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激器有关参数;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的张力换能器向连接,腓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进程及其影响的因素之五兆芳芳创作(1)进程:1.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传导到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2.电压门控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轴突末梢,促进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至神经接头间隙.4.终板膜上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开放,对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透性增加.5.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终板膜去极化而产生终板电位详细进程:A.接头前进程.a.乙酰胆碱的分解与贮存这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的前提.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的.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胆碱则是靠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的,其中50%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水解产品,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的.分解与摄取回来的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Ca2+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需要环节.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但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的负电位,并且自己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近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份子.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的乙酰胆碱份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如果下降细胞外Ca2+ 浓度或用Mg2+阻断Ca2+ 内流,动作电位到达时其实不克不及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说明Ca2+ 在前膜的兴奋和乙酰胆碱递质释放进程中起偶联和触爆发用.这里Ca2+的进入量也决定囊泡释放的数量.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后,经扩散与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特异性结合,触发接头后进程.在终板膜上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集受体与通道为一体的一个蛋白大份子结构.当乙酰胆碱份子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通道份子通道开放,允许Na+、K+甚至少量的Ca2+通过.由于这几种离子在细胞内外散布特点,故主要是使Na+内流,少量K+外流,结果是终板膜原有静息电位负值削减,向零电位靠近即出现终板膜的去极化,终板膜这种去极化电位为终板电位.一次动作电位所引起到200~300个囊泡释放的乙酰胆碱,足以在终板膜上产生约60mV、持续1~2ms的终板电位.而每一个囊泡释放的乙酰胆碱所引起的终板膜0.1~1mV的去极化电位,称微终板电位.乙酰胆碱阐扬作用后可通过3方法清除,即扩散、酶降解和再摄取.由于多个囊泡几近是同步释放乙酰胆碱至接头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突然升高,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可引起大量化学门控通道打开,出现很快Na+、K+跨膜移动,故终板电位升高很快.但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很快被突触后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浓度下降,递质门控通道封闭,终板电位下降,包管下次到来的神经冲动效应,被水解的产品主动地再摄取到轴突末梢,可作为再分解乙酰胆碱的原料.(2)影响因素:①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如细胞外Mg2+浓度增高,与Ca2+竞争,使Ca2+内流削减,递质释放量削减;②影响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如重症肌无力是因为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N2受体通道,肉毒杆菌中毒是因为肉毒毒素抑制递质释放;③影响乙酰胆碱的降解.新斯的明和有机农药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碘解磷定可恢复被抑制了的胆碱脂酶的活性.。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交头处的镇静传播历程及其效率的果素之阳早格格创做(1)历程:1.疏通神经镇静,动做电位传导到神经终梢,交头前膜去极化.2.电压门控通讲启搁,钙离子加进轴突终梢,促进终梢释搁递量乙酰胆碱至神经交头间隙.4.终板膜上化教门控阳离子通讲启搁,对于钠离子战钾离子通透性减少.5.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中流,终板膜去极化而爆收终板电位仔细历程:A.交头前历程.a.乙酰胆碱的合成与贮存那是神经-肌肉交头的镇静传播的前提.乙酰胆碱正在神经终梢中由胆碱战乙酰辅酶A正在胆碱乙酰化酶的效率下合成的.乙酰辅酶A主要去自神经终梢内的线粒体,胆碱则是靠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终梢内的,其中50%是释搁进交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火解产品,被再摄与回去沉复利用的.合成与摄与回去的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拆贮存,以备释搁.Ca2+内流是诱收乙酰胆碱释搁的需要关节.当动做电位到达神经终梢时,交头前膜的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讲启搁,洪量Ca2+由胞中加进到突触前终梢内,那些Ca2+没有然而是一种电荷携戴者,可对消神经终梢内的背电位,而且自己便是一种疑使物量,不妨触收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搁到交头间隙中.一次动做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引导200~300个囊泡险些共步天真足释搁出乙酰胆碱分子.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的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那种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搁,被称为量子释搁.如果落矮细胞中Ca2+ 浓度或者用Mg2+阻断Ca2+ 内流,动做电位到达时本去没有克没有及引起乙酰胆碱释搁,证明Ca2+ 正在前膜的镇静战乙酰胆碱递量释搁历程中起奇联战触收效率.那里Ca2+的加进量也决断囊泡释搁的数量.乙酰胆碱正在交头间隙后,经扩集与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特同性分离,触收交头后历程.正在终板膜上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集受体与通讲为一体的一个蛋黑大分子结构.当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分离后,使受体-通讲分子通讲启搁,允许Na+、K+以起码量的Ca2+通过.由于那几种离子正在细胞内中分集特性,故主假如使Na+内流,少量K+中流,截止是终板膜本有静息电位背值缩小,背整电位靠拢即出现终板膜的去极化,终板膜那种去极化电位为终板电位.一次动做电位所引起到200~300个囊泡释搁的乙酰胆碱,脚以正在终板膜上爆收约60mV、持绝1~2ms的终板电位.而每一个囊泡释搁的乙酰胆碱所引起的终板膜0.1~1mV的去极化电位,称微终板电位.乙酰胆碱收挥效率后可通过3办法扫除,即扩集、酶落解战再摄与.由于多个囊泡险些是共步释搁乙酰胆碱至交头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突然降下,乙酰胆碱与受体分离可引起洪量化教门控通讲挨启,出现很快Na+、K+跨膜移动,故终板电位降下很快.然而交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很快被突触后膜上的胆碱酯酶火解,乙酰胆碱浓度落矮,递量门控通讲关关,终板电位下落,包管下次到去的神经冲动效力,被火解的产品主动天再摄与到轴突终梢,可动做再合成乙酰胆碱的本料.(2)效率果素:①效率乙酰胆碱的释搁,如细胞中Mg2+浓度删下,与Ca2+比赛,使Ca2+内流缩小,递量释搁量缩小;②效率递量与受体的分离,如沉症肌无力是果为自己免疫性抗体损害了终板膜上的N2受体通讲,肉毒杆菌中毒是果为肉毒毒素压造递量释搁;③效率乙酰胆碱的落解.新斯的明战有机农药可压造胆碱脂酶活性,碘解磷定可回复被压造了的胆碱脂酶的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
肉接头的影响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隙三部分组成。

运动神经纤维到达骨骼肌细胞时,其末梢失去髓鞘,嵌入肌细胞膜。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可引起大量Ca2+由细胞外进入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将ACh释放到接头间隙。

ACh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是,立即与终板膜上ACh受体(氮气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和K+等通过(以Na+为主),因而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使终板膜去极化。

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比相邻肌细胞膜阈电位大3~4倍,所以很容易引起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

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结合,再进行细胞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素分子的酸性小泡。

此酸性小泡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的末端。

含有神经递质ACh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ACh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SNARE蛋白的介导。

而肉毒杆菌毒素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ACh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实验目的:
1、了解家兔的解剖结构。

2、探究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仪器和试剂:
气管套管、换能器、动物人工呼吸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手术台;200g/L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取20g氨基甲酸乙酯与烧杯中溶解,转入100mL 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倒入细口瓶待用),液体石蜡,10%肉杆菌毒素溶液(取1g肉毒杆菌毒素加入9mL水溶解,倒入细口瓶待用),生理盐水,乙酰胆碱溶液。

实验方法:
1、手术准备
(1)兔称重后,氨基甲酸乙酯
5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切开气管
插入气管套管。

仰卧固定家兔,胫骨
前肌位于胫骨内侧,皮肤切口从另一
条腿膝关节向下至踝关节上(注意不
要切断皮下组织的几支血管),切断横
兔后肢外侧面解剖
韧带(在踝关节上)然后用镊子挑起
外侧最上一根肌腱,穿一线结扎,在结扎线远端的3mm处剪断肌腱,向上分离以暴漏部分胫骨前肌,立即涂以液体石蜡,加以保护。

(2)分离同侧坐骨神经(大腿凹处,股二头肌深层,分开肌肉),可见主干分成腘中神经和腓总神经,分离后在腘中神经的下方用线结扎,把电极连在腓总神经上,用液体石蜡棉球塞紧,并用止血钳夹住皮肤包紧。

另一条腿上,在股三角剪毛用手触摸股动脉,沿股动脉走向做4~5cm切口,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和筋膜,可见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其中动脉位于另两者之后,先小心分离神经,再分离动静脉之间的结缔组织(注意勿伤血管小分支),分离出静脉2~3cm备用,可直接用4号针头注射给药。

(3)将胫骨前肌结扎线的一端连于张力换能器钩上,连续刺激腓神经诱发胫骨前肌收缩,记录收缩曲线。

2、实验系统连接及仪器参数设置
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

启动RM6240系统软件,进入系统软件窗口,点击“实验”菜单,选择生理科学实验菜单中的“药物对兔坐骨神经-胫骨前肌的作用”项目,系统进入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通道模式:张力,采样频率400Hz~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50~100g,时间常数:直流,滤波频率100Hz。

刺激模式:单次,主周期2s,刺激波宽0.1~0.5ms可调,刺激强度1.5V。

实验步骤:
1、电刺激神经,观察记录到的张力曲线。

2、沿股静脉注射10%肉毒碱溶液(0.2ml/kg),再电刺激神经,观察张力曲线并与正常情况下的曲线对比分析。

3、在神经肌肉接头出滴加乙酰胆碱后进行电刺激,观察张力曲线的变化并分析结果。

技术路线:
预期结果:
注射肉毒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张力曲线同正常情况下的相比幅值减少,频率降低。

再滴乙酰胆碱后进行电刺激可观察到幅值和频率恢复大致和正常情况相同。

因此可证明肉毒碱可以影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影响兴奋的传递。

注意事项:
1.麻醉时应先快推注射器然后慢推,以使兔子可以跟快安静下来。

2.查气管套管时应将气管内的血液清理干净,防止血液在气管中凝固堵塞气管。

3.使兔子窒息死亡。

4.分离神经和肌肉应避免血管损伤和破裂。

5.分离神经和肌肉应立即涂以液体石蜡,加以保护。

6.实验中要保持标本的湿润,以维持其兴奋性。

7.注意药物量效关系。

8.实验结束后妥善出来动物尸体。

参考文献: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胡还忠
《生理学》第七版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沈扬
《机能实验科学》——邓先科李国华
《肉毒杆菌及其毒素概述》——张建
《生理科学实验教程》——陆源夏强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程》——金天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