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合集下载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应当综合考虑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对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等方面。

下面将从身高、体重、身体比例等方面论述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身高是衡量短跑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身高越小的运动员在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加速度更高。

短跑项目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合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

身材太矮小也会影响到步幅和全程速度的发展。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时,应当选择身高在150cm至170cm之间的适龄选手。

体重也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的体重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加速度和爆发力。

过轻或过重都会对运动员的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重的运动员在起跑时需要消耗更多的力量来抵抗身体的重力,影响了起步的爆发力。

而过轻的运动员由于缺乏肌肉力量,会影响到全程速度的发挥。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应该根据个人身高和体质情况进行合理衡量和控制。

身体比例也是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上肢和下肢比例应该协调,这样才能够在起跑和追赶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力量。

上肢力量的强大可以增加起跑和加速的力量,下肢的力量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较高的速度和稳定性。

选材时应尽量选择上肢和下肢比例协调的选手。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是多方面的。

身高、体重和身体比例等方面的合理衡量和控制,可以帮助选材者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短跑项目的运动员。

形态学特征只是选材的一个方面,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专注度和训练态度等方面也需要考虑进去。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选出优秀的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并为他们的未来训练和竞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体育比赛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对于初中选手来说,在短跑项目中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在选手的训练过程中,正确的选材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一、选材建议1.身体条件初中选手的身体条件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条件。

短跑运动需要选手有一定的基本力量和敏捷性,在选材中需要评估选手的身体素质和发育水平。

选手的身体素质好,发育较好,身高适中,并且有较强的三阶段爆发力和敏捷性,是优秀的短跑选手。

2.天赋因素天赋是短跑运动员成功的关键之一。

选手的身体素质好,身高适中,并且拥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单脚爆发力等天赋条件,是达成优秀的短跑成绩的关键之一。

3.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动力。

选择对短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斗志和信心。

二、实施建议1.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一训练旨在强化选手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选手的爆发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初中生的训练重点应放在自身重量的肌肉训练上,如深蹲、仰卧起坐等,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器械训练。

2.技术训练初中短跑技术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环节。

在技术训练中,选手应学习正确的出发姿势、准确的显示跑、自然平衡的落脚等技术动作。

教练需要根据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表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将学习和训练分解成小步差距,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灵敏训练灵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一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选手的反应能力和爆发力,可以采用“单腿跳远”、“跳箱”、“折返跑”、“短跑起步”等灵敏训练项目,提高选手的动作速度和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控制力。

总之,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是针对初中生群体的一种可操作性极高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希望教练、家长和选手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初中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技术要求较高。

要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选手的选材和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材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一、选材建议1. 体能素质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发展和成长,因此在选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

短跑需要选手具备较高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因此对选手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体能素质要求较高。

在选材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速度、灵活性和耐力情况,选择具备潜力的学生作为短跑项目的候选选手。

2. 身体构造身体构造对于短跑选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短跑项目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材时要注重学生的身体构造是否适合短跑项目的特点。

一般来说,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腿长臂短的学生更适合从事短跑项目,因此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身体构造适合的学生进行培养。

3. 潜在能力二、实施建议1. 基础训练在初中阶段,要想在短跑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短跑项目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训练阶段,可以通过短跑训练、爬坡训练、跳远训练等方式,全面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为后续的专项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项训练在基础训练阶段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为了提高选手在短跑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在专项训练中,可以通过短跑姿势训练、起跑训练、终点冲刺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选手的短跑能力。

还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对抗训练等方式,提高选手的比赛经验和应变能力。

3. 心理训练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心理素质对于短跑选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实施建议中,还需要注重选手的心理训练。

通过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等方式,培养选手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和稳定性。

总结:初中短跑项目“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至于:选手的选材和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目录
• 选材依据 • 选材阶段 • 选材方法 • 选材实践 • 选材问题与展望
01
选材依据
身体形态
01
身高
根据不同项目需求,选择身高适中的运动员。例如,短跑项目需要运动
员具备较短的身高和较轻的体重,而投掷项目则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
身高和较大的体重。
02
肌肉类型
肌肉类型决定了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一般来说,短跑项目需要选择
肌肉纤维较细、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而投掷项目则需要选择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纤维较粗、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
03
身体比例
身体的比例也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例如,长跑项目需要选择身体比例较
好的运动员,以减少空气阻力。
生理机能
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生理机能,它决定了运动员的耐力和恢复能力。一般来 说,心肺功能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技术能力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协调性,以准确掌握投掷技巧 和提高投掷效果。
心理素质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和抗干扰能力,以应 对比赛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05
选材问题与展望
当前选材面临的问题
01
缺乏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选材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 评估体系,导致选材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足。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一般来说,情 绪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
02
选材阶段
初选阶段
年龄要求
初选阶段通常在10-12岁之间,这个 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 熟,但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潜力。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学生体育课程中的必修内容。

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参加短跑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帮助初中生选材和实施短跑训练,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选材策略1.身体条件选择短跑选手时,首先要考虑其身体条件。

短跑是一项爆发力和速度为主的项目,选手需要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和敏捷性。

身体条件好的学生更适合选择短跑项目。

2.技术特点短跑需要选手的爆发力和速度表现,但也需要良好的技术。

选手应该具备正确的起跑姿势和节奏感,能够灵活运用助跑、转身和终点冲刺等技巧,把握好每一步的力度和频率。

有一定运动经验和良好的技术基础的学生更适合选择短跑项目。

3.心理素质短跑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应对压力的项目。

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比赛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心理素质强、自信心高的学生更适合选择短跑项目。

二、实施建议1.基础训练短跑项目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

包括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例如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和深蹲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基础训练可以在体育课、课后时间或假期进行,通过逐步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帮助学生适应短跑训练的需求。

2.技术训练短跑技术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

首先要进行起跑姿势训练,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

还应该进行助跑训练,包括加速度的控制和步频的调整。

还可以进行转身和终点冲刺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灵活性和速度。

技术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

3.竞赛准备短跑项目除了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学生正确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竞赛的策略。

在比赛前的准备中,可以进行心理训练,例如通过放松练习和自我暗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比赛中,选手也要注意调整策略,比如抓住机会进行超越、控制节奏等。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对于运动员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形态学特征是指人体外形和结构的特点,包括身高、体重、身材比例等方面的指标。

在短跑项目中,选手的身体特点对于其能否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将从身高、体重、身材比例等方面来探讨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1. 身高方面:身高对于女子短跑选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较高的身高可以带来较大的步幅,增加跑步时腿部的延展度,提高奔跑速度。

一般来说,青少年女子短跑选手的身高应该在160cm以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她们的潜力。

2. 体重方面:女子短跑选手的体重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较轻的体重可以减少阻力,提高奔跑速度。

但过低的体重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力量的发挥。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应该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并且要注重健康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3. 身材比例方面: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较长的下肢和较短的上肢可以使选手在跑步时更加灵活和协调。

腿长与身体比例的协调也是身体力量的体现,可以更好地发挥跑步速度和敏捷度。

除了身高、体重和身材比例,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

这些都是决定选手在短跑项目中是否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

在选拔过程中,除了注重身高、体重和身材比例的适宜性外,还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

只有在综合考虑身体特点和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拔和培养潜力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近年来,短跑项目在体育界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形态学特征是一个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身高、体重、体型比例、肢体长短比、肌肉力量等方面,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身高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较高的身高有助于增加步幅,提高奔跑效率。

肢体拉长后,运动员在同样的步频条件下,每一步所跨越的距离更长,从而提升速度。

但是过高的身高也会造成重心过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在起跑阶段。

因此选材时需要平衡考虑。

体重在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较轻的体重有助于减少对地面的支撑力,提高奔跑速度。

不过,体重过轻也会降低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影响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平衡能力,所以也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进行考虑。

体型比例是指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需要具备较短的躯干和较长的肢体比例,这样可以减少躯干部分的摆动,提高步幅和加速度。

因此在选材时需要注重肢体比例的协调性。

肢体长短比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材指标。

较长的下肢相对于上肢长度有利于提高步幅和腿部的伸展力量。

在选材时需要留意运动员的肢体长短比,尽量选拔肢体相对较长的选手。

肌肉力量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较强的肌肉力量有助于爆发力的发挥,提高起跑速度和加速能力。

在选材中要重视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训练,并结合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主要侧重于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是指个体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比例、肌肉发达度等。

这些特征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和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身高是选材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身高可以提供更大的步幅和更大的行动范围,从而有利于提高跑步速度。

在女子短跑中,身高过高可能会影响起步和加速的灵活性,因此在选择身高时需要保持合适的范围。

通常来说,合适的身高范围应该在1.60米至1.75米之间。

体重也是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较轻的体重可以减少运动员的阻力,并且降低运动员所承受的压力,有利于快速加速和保持速度。

过轻的体重可能会导致力量不足,影响跑步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在选择体重时需要体现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度。

身体比例也是影响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长的下肢可以提供更大的力量输出和更远的步幅,有利于提高竞赛速度。

在选材时应考虑选手的下肢比例是否协调。

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在短跑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以便更好地转化力量。

肌肉发达度也是影响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好发达的肌肉可以提供更强的力量输出和更好的爆发力,有利于快速加速和保持速度。

过于发达的肌肉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灵活性和速度的发挥。

在选择运动员时需要保持适度的肌肉发达度。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需要综合考虑身高、体重、身体比例和肌肉发达度等形态学特征。

合理的形态学特征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训练成果。

形态学特征只是选材的参考因素之一,在选拔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运动员的训练潜力、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等其他因素,以全面评估选材对象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小组成员:詹强、杨志、张成浩、肖书洋、张云、郭雪兵、刘芳菲
从五方面来学习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1)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2)运动员的生理机能
(3)运动员的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4)运动员的技术方面
(5)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一、身体形态:
(一):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
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
踝围细,跟腱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短,趾关节较坚固。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
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整体来看,高水平的运
动员大多数是身材较高者。

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
米运动员为170cm~180cm,男子400米运动员为
175cm~185cm;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
160cm~170cm,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65cm~175cm。

身高也有特别高的,在当今的国际100米、200米中跑
得最快的是博尔特,他的身高有196cm。

但是在短跑世
界冠军中身高没有低于170cm的。

2、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
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

小腿较长者,“扒地”速度
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扒
地:利用膝盖上侧肌肉带动小腿使前脚掌迅速下压地面
的动作。


3、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二、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
能力。

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

整个过程,牵涉心脏制血及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
用这些氧气的功能。

无氧代谢是肌肉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
了需要,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
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出能量,再合成三磷酸腺苷供
给肌肉需要的一种代谢过程。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
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
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
且起始成绩都较高。

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
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
个重要因素。

在短跑运动中也有例外,当今跑得最快的博尔特年龄是22岁。

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
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

原苏联科研人
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
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
四、短跑技术:
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
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的直线性好。

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提出
以下3项指标。

1.支撑时间: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身高):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7.4-8.1)
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

由于速度=步频×步幅,故随着年龄增长,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长的结果。

研究表明,步幅增长一般与身高成等比关系,其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

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1.07-1.24)
五、心理特征:反应速度快,速度感觉好,感知敏感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