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从网画家李林宏漓江山水真迹春秋之景如此秀美

易从网画家李林宏漓江山水真迹春秋之景如此秀美
易从网画家李林宏漓江山水真迹春秋之景如此秀美

易从网画家李林宏漓江山水真迹,春秋之景如此秀美

很多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称赞桂林山水的风景之美最高的一句话,而桂林每年都有许多人前去游玩,仅仅2016年1月到11月期间,桂林市接待游客数量高达4765万人次,由此可见桂林山水不愧是中国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意。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桂林山水核心景观的漓江是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漓江沿岸非法采石挖矿等行为难以根治,秀美山水留下一块块难看的“疮疤”。既然无法欣赏漓江之美景,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当代画家李林宏的漓江山水画,漓江山水画诗的意韵画的妙境,让你体验漓江一片清静,更不负“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的传世美名。

李林宏老师笔下春色漓江山水画欣赏:

李林宏漓江山水画作品《家家都在荧屏中》作品出自【易从网】

千峰竞秀出自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许许多多的山竞相比美的意思。“千峰”:无数的山(形容数量众多);“竞秀”:竞相比美的的意思。用来比喻群山美貌,大自然的风光等。

李林宏老师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渲染出云的流动,以及云雾中的山水,拥有了“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势”的高超技艺,画中山石、坡岸以潇洒灵动的干笔皴檫,山石结构松而不散,整体色调淡而不平。主峰拔地而起、冲破天际,河流蜿蜒曲折,小桥、瀑布、人家掩映于苍翠欲滴的丛树之中。前景树丛与山石之关系的处理,尤为巧妙,似有似无的云雾飘渺其中,给观者一种如梦似幻的想象空间。千峰竞秀平步青云,寓意好。

李林宏最新力作山水画作品《灕江叠翠》作品出自【易从网】

李林宏老师的的这幅《灕江叠翠》描写的是漓江山景的大自然风光。“山形步步移”这句话在游漓江时最能体会,乘舟顺流而下,山景时时在变化中,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画出典型慨括而又具体生动的漓江之景并不容易。李林宏先生的画,准确地抓住了独特的景观:拔地而起的奇峰,飞驰而下的山溪,缓缓流淌的江水,,近远迷离的群山,青翠欲滴的植被,江湾待渡的渔舟,流溢着田同诗篇的情致,也流露了画家对此山川如痴如醉般的热爱。

看此画,好像站在桂林的任何一座山上向远处眺望,近处的山峰用重色,中部和远处的山峰颜色渐次减弱,以至于远处的山好像是笼罩在水雾之中,同时借鉴西画的素描之法,将光线引入画面,在墨色积染变化和留白中展现出山体微妙朦胧的逆光感。而江面上的林峰倒映在水面上,表现出水面的波光粼粼之态,船夫虽简单几笔勾勒出来,但动态已表现得恰到好

处,如果没有深入的观察体会,只凭臆想是绝难做到的”。李林宏老师对漓江胜景的描绘,尤觉不易,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可见一斑。实为收藏佳作之选!

李林宏老师笔下秋色漓江山水画欣赏:

千峰竞秀李林宏漓江山水画作品《灕江秋色》作品出自【易从网】

漓江开遍四时花,风景正宜秋色浓!

漓江山水的自然景观在李林宏的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虽尝试了各种面貌,但一律追求境界的雄浑阔大,气格的高亢老苍,笔墨也在或苍或润或繁或简的律动中强化了虚实对比与疏密节奏,笔厚意丰,神光焕发,漓江山水画的精美在老师的笔下展现的尤为恰当,水中层峰的倒影,让画面显得颇具亮点,李林宏老师细节把握巧妙,糅合书法的力之美以强漓江山水之骨,融会丘壑的造型美以发其趣,灌注墨法的韵之美而增其气,旁参西法的构成美以助其势,用以运情写境,秋景的漓江山水亦有趣味层生,妙不可言!

漓江山水李林宏最新力作《灕江秋清》作品出自【易从网】

漓江美如画,秋天万里净。

天工开物的鬼斧神工,让桂林漓江山水妙境横生,秋色的漓江更有一番趣味,金秋空灵,

红叶如悦动的精灵,李林宏在画面布局上十分考究,强化了画面的深远,丰富了传统绘画高远、平远,阔远的视觉语言;在景物的布置上十分用心,山间隐约可见的屋宇让画面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林立的层峰,澈净的漓江水,漓江的神韵,云雾中的山山水水尽入李林宏的诗意怀抱,让他与这桂林的山,漓江的水,以及那如诗如画的兴坪、阳朔无法分离。李林宏不拘一格表现漓江之美的倒影和山光的笔法,破开了传统用笔的程式和皴法定势,使画面溢出了清新的生活诗意之气。

李林宏何许人也?

李林宏,男,职业画家,出生于广西桂林,进修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广西美术协会会员,桂林美术协会会员。大笔皴擦,挥洒自如,一气呵成,而生满纸云烟,一派跌宕磅礴之气。画风质朴自然,恢弘大气、野逸雄强,而又灵动不拘,体现出十足的才气和灵气。作为收藏不失为明智之选!收藏名家李林宏漓江山水画佳作一定要认准【易从网】!

易从网客户专业晒单区:

——客户客厅李林宏《鸿运当头》山水画实拍

——客户客厅李林宏《紫气东来》山水画实拍

——客户办公室李林宏《源远流长》山水画实拍

——客户要求装裱李林宏《源远流长》山水画实拍

易从网不仅全部作品都出自名家字画本人手笔,保证真品,手绘原稿,而且按艺术家的知名度,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比如极为出色的画家中美协会员赵洪霞,画坛黑马吴大恺山水画,易从网热销画家李林宏等等,不仅在业内树立了很好的口碑,拥有特定的字画名家与其签约,而且还有着一大批的忠实藏家,300万藏友的共同选择!

中国著名山川

黄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 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 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题庐山瀑布李白题西林壁苏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 一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载敬堂集》载:

中国水墨画介绍

中国水墨画介绍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简介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 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虽然仅有黑与白,但因为纸色的关系,其实是略为偏黄的。彩色的水墨画在近代有泼墨山水的应用,也有水墨动画的应用。 与水墨画有关的还有水墨版画。与一般版画不同的是,水墨版画虽然也是木刻版画,但使用宣纸作为纸材,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水墨印刷,层层渲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张作品都明显不同,也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汉族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中国人的美意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将山水画分类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从山水画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渐成熟,直至两宋形成了繁荣的景象,到元代达到了高潮,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山水画走向了没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仕隐分工”,形成了隐士阶层,隐士们厌烦世事纷繁,回归自然,深入山水,通过自然山水以“畅神”“澄怀观道”,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 使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宗炳起了巨大的作用。宗炳的《画山水序》以及王微的《叙画》作为山水画初期的山水画理论,是难能可贵的。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吸收自然之精华,天地之精华,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 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或叫米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再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傅抱石和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现代又出现许多表现新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这首先表现在: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为此,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象,同时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当然,延续了近千年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唐代有王维、李思训等山水画家,后世称为“南北宗”;再以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如北宋最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作品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现存的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写北方雄伟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整个画面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迫求诗的意境。现存的许多南宋山水画作品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深堂琴趣、风雨归舟、秋山远眺、秋江暝泊、寒江独钓、长桥卧波、烟江欲雨等等。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很有代表性。画家以大胆的艺术概括,把与作品所要创造的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物一律删除,只画了一

浅绛山水画简介与画法

山水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如今,也是我国主要的绘画形式之一,而对于山水画的种类也是有不少的,其中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而它的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 一、浅绛山水画定义 1、浅绛(jiàng)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

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亦见。 2、浅绛山水画特点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二、浅绛山水画笔墨技法 1、浅绛山水画简介 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创作。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构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

绘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应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又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最后再谈一点看法,就是作为一个国画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位中国画家的责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西文化的摩擦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画的创作,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其一,我们不要担心西化,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土生土长几千年。历史为证,不会被任何一种文化所代替,她必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而成长壮大;其二,要“洋为中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也确有前人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有益之处,并且很成功,其三,中国的山水画最能发扬民族文化精神。因此,山水画的创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法问题,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和诸多因素(包括社会科学)相关联的,所以,做为一个画家应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创作浅绛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名录

郑昶午昌(1894~1952) 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芬(1894~1964) 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 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1894~1977) 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汪亚尘(1894~1983) 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 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一生创作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一套明确、完整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所采取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亲自培养一批有成就美术家,所建立起来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俞剑华(1895~1979)山东济南人。历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擅画山水,亦工花卉,尤长于美术史论。 俞建华 陈之佛雪翁(1896~1962)(1895-1963)浙江余姚人。历任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流憩庐”、“养真庐”。 陈之佛(1896~1962),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慈溪县)人。陈之佛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学院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曾出访东欧,进行学术交流。程十发,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原名程潼,1921年3月17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县。9岁开始学画,临摹木版或画谱。18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山水和花鸟,同时临摹人物画。指导教师有王个簃、汪声远、李健等。书法教师李健为他取名十发。1941年毕业后在银行当雇员,不久失业,回家乡从事中国画创作,1949年开始创作连环画、插图和年画。1952年因创作《葡萄成熟时》等,被聘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并被聘为画师。现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袁松年(1895-1966) 广东番禺人.擅画山水,层次分明,别具一格.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陶冷月(1895-1985)江苏苏州人。先后在暨南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授。尤擅月夜景色。

第15课--山水画

第15课山水画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山水画一般表现规律,学习巧妙运用墨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 ◆本课教学重点: 学习山水画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体验并表达浓淡、虚实的墨色变化和山水的空间感。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国画序列中的一课。 中国山水画从东晋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伟大画家,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继承。 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青绿山水之面貌;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是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透视规律,而使用散点透视法,或作长卷,或作立轴,能够很好表现山水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古画论中提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即按照以“大”观“小”方法表现景物的比例关系。山水画的境界是偏向远景,古代画家为此总结了三远画法“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中国山水画造型重视用笔和用墨方法。用笔讲求粗细、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用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历来用墨方法也很多,如积墨法、破墨法等。 本课《山水画》是为学习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山水画主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学习用笔墨表现树、石、山的基本方法。本册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并肩,为同学们初步地了解山水、花鸟这两大画科奠定基础。而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不仅一步步促使学生深入掌握国画绘画技巧, 而且也在探究中积累创新表现方法,获得对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山水画的赏析,认识画家的思想境界,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欣赏思路,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理解,提高鉴赏水平,以达到自身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 3、情感目标 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包含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热情和愿望。 (二)课型及工具 使用课本,多媒体,图稿教学,并结合山水画观摩、写生与创作、教师范画与技法演示等途径实施教学。 (三)教学课时 12课时 (四)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1、通过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将山水画的创作原则介绍给学生,也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 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2、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中国山水画造型、造 景的审美特点。 (五)、重点与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上,学生应通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 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力 2、本课难点在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原型,经画家内心, 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认真地写生完成学习全过程,必须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2、引入: 思考: (1)、大师使用什么工具材料作画? (2)、大师是否根据写生对象去摹写? (3)、你觉得大师此刻的作画心情如何? 3、新课 (1)、出示题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出示学习目标,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 (3)、教师导语: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自隋唐以来,名家辈出,画风多变,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雅小品,名作遍于画史。高中阶段研习山水画,目的是要提高同学们的基本美术素养,不求全面的把握,重在了解、感受、认识中国山水画,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节课,第一:我们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哪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第二:通过分析作品,获得欣赏思路,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第三:比较中西绘画的不同方法。 (一)、经典作品赏析: 出示《雪景寒林图》 读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1)、画中有什么景物?观后有什么感觉? (2)、从画中的高山、峻岭、积雪、重林、建筑,猜猜画家当时作画的心境? (3)、范宽为什么能画出如此传神之作? (4)、出示《雪景寒林图》作品分析,教师简介画家背景。 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画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诸物”不如“师诸心”。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的情思。此画为绢本水墨。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人称宽“善与山传神”。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面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中国水墨山水画剖析

追寻中国水墨山水的足迹 ——《名画百篇赏析》第二章第二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从地位作用看:本课与上几节课的审美内容相比是换了欣赏的角度。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7节,分别介绍了水墨山水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这些内容井然有序。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难认同。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水墨山水绘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 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水墨山水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水墨山水画所表达的文人雅士的心境有一定困难。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 2.学法 (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 五、课时/教具准备

1.课时:2课时 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式导入 屏幕出示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与王维的《雪溪图》。 问题一:绘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青绿山水画——水墨山水画 问题二:绘画的手法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江帆楼阁图》比《雪溪图》在设色上来的更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尊贵豪华。而《雪溪图》画面来的更加安逸、恬静、安详。 图1:导入图示 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水墨山水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水墨山水画的开端。 (二)追随水墨山水足迹,沿着“北”与“南”两个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1.“北”方系统作品比较 (1)比较: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画了系统的水墨山水作品,现在我们跟

中国十大著名画家名录

中国十大著名画家名录 2009年国际艺术界选出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入选资格是对艺术有重大创新, 为国际尊重及欣赏。选出的十大画家分别是吴冠中,赵无极,丁绍光,范曾,欧豪年,黄永玉,范光陵,陈丹青,高占祥,刘国松十位(排列不分名次)。 1. 吴冠中(已去世)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2. 赵无极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1935年14岁时,他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具象”时期。1941年,赵无极举行首次个展,但他不满意明清以降的传统中国画。他盼望有一种更令他满意的训练。于是他在1948年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而他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结识。 他的绘画在巴黎获得全面开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

中国青绿山水画

纵观中国青绿山水发展 ——《名画百篇赏析》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从地位作用看:本课是课本的第一章,是整本书是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2节,分别介绍了人物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较难认同。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青绿山水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 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青绿山水画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青绿山水画发展阶段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的掌握。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 2.学法 (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 五、课时分配和教具准备 1. 课时:2课时

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式导入 屏幕出示《采薇图》与《游春图》。 问题一:两幅画有什么相通之处?又有那些区别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山水画是又人物画逐渐演变过来的。最早人物画就是一个孤立的人物。后来为了表现复杂的思想情感,增加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在人物活动的背景中包含了山水。山水为了表现人物,山水仅仅是人物轰动的背景,就叫人物画;如是为了表现山水,山水诗人物的思想境界,就叫做山水画。 教师板书:人物画山水画 图1:导入图示 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人物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人物画的开端。 (二)纵观中古青绿山水发展,沿着青绿山水画发展的“产生”和“高潮”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1.“产生” (1)观赏:展子虔《游春图》。 (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 作者简介:展子虔,约活动于6世纪后半叶,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为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工于绘画,创作范围较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实,尤长于山水。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

《山水画》说课稿

《山水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5课的《山水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画山水画》是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山水画又是其中一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种类,历史悠久,技法多样。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方目标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目标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学画山水景色。 难点是: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五、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学画山水画。我准备了以下教具:教师山水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欣赏作品、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课后拓展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欣赏作品 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早春图》郭熙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理解词义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5—10):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认识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认识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意匠。 四、问题归纳 1.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2.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学生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不会。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2684967.html,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 作者:吴锁妤 来源:《大观》2019年第02期 摘要:中国山水画体现一种写意精神,反映画家的文学、书法、审美综合修养,中国文化讲“中庸”,书法讲“中锋”,以书入画,值得人们思考。中国画非常讲究传统与传承,从历代中国画中可以领略到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与传承。文章理解中国画的笔墨结构,通过笔墨结构的观念去解读中国画优秀的经典山水作品。 关键词:审美品格;笔墨形式;诗情画意;创新 一、中国山水画继承的传统 对山川的美,古人用毛笔加以描绘,形成了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品格和审美品格,其笔墨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传统文人画文脉传承,是历代传统文人画对自然美的处理方式,在山水画与花鸟画领域尤为突出。其语言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传统文人画一脉相承,传统文脉随时代不断创新。坚持文人画的自律原则就是笔墨内容,崇尚文人画高贵的精神品质就是笔墨形式,传统文人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强盛的生命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1世纪, 科技进步,国家富强,中国画的传承与传统被广泛关注。黄宾虹是文人画笔墨的集大成者,“五笔七墨论”、皴擦积染的墨意和浑厚华滋的审美品格,体现了笔墨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内涵。黄宾虹“五笔七墨”的深度研究,使画家重新认识传统、认识笔墨。当代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的传承依据是笔墨吗?笔墨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笔墨意象是中国文人画创作的重要元素。其特征为诗情画意,书画一体。 要继承中国山水画,首先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与传统的传承是自古至今一直说的、讨论的问题,画家们都司空见惯了,但很少有画家能超越这种看法。画家想超越传统与传承,但超越的目的就是给它加上文化、加上认识,而有些画家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对文化未深入了解。书法与写字不一样,比如张旭写一个书法,里面要有动作,要有感觉,他在抒发一种感觉,不是在制造一样东西,如画家推出的文人画,理解为有文化的画。对于当代中国画有以下几点不同看法: (一)学习传统,崇拜传统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笔墨达到“化”的过程,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某种呈现,中国画或中国花鸟画要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用毕生精力去临摹、学习、继承、传承,虽学习的过程是借鉴古人、学习古人、运用古人,但最后是要创造自己。很多尊重传统的画家忽略了重要一点,中国画传承的本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画家只会盲目学习,崇拜传统,一味学古人,而不从更深层次、从中国传统文化上去深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

陕西著名山水花鸟画家列表

出生年月担任职务艺术历程重要作品代表作品 崔振宽 1935年 陕西长安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美 术家协会理事,陕西国画家专业画 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留 校执教,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塞上洪波》在《中国画》,1987·1期 发表。九幅作品入编《陕西国画院作品 选》。1988年在陕西美术家画廊举办个 人画展,展出作品五十余幅。同年与张振 学、郭全忠、程征出访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1989年《中国书画》发表作品五幅及论文 《过程与结果》。 1990年在台北市隔山 画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崔振宽画集》, 收入作品五十七幅。《艺术家》90·3期 发表作品四幅及钱志强文章《妙悟与通神 --谈崔振宽的山水画》 《霜林》、《秋塬》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崔振宽画 集》、《崔振宽 山水画集》 张振学 别名张 鹤, 1939.6.2 1年生, 陕西城固 人 1984年调陕西国画院,现为该院 专业画家、副研究员。中国美术 家协会会员,曾任秦岭中国画学 会会长、西安铁路局文艺家协会 美术编辑、二级美术师 1962年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从事中学美 术教育多年。1982年任西安铁路局文协常 务理事、《绿灯》杂志美编。 《相依图》、 《延安颂》 《生生不息》 《昨夜星辰》 《林茂鸟知归 《清涧》 赵振川 1944年 生,陕西 省西安市 人,祖籍 河北省束 鹿县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 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 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 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理事、陕 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党 组成员、陕西省政协委员。他还 是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 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1962年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研室学员班 学习,受教于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先生。 自幼生活在艺术氛围极浓的家庭,在中国画 上深得其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先生授 教心传,并受师兄黄胄、方济众等影响;1962 年入陕西省美术协会创作研究室学员班学 习中国画,受教于石鲁先生;1964年上山 《好大雪》 《秋塬》 《戈壁春居》 《九月天山》 《汉水侧畔》 《白云人家》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

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 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

五代山水画

五代美术 一、五代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1、黄筌,西蜀最著名的宫庭画家。师刁光胤,又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龙水画家孙位之长,“全该六法,远过三师”。《写生珍禽图》。擅长花竹翎毛,也能画人物佛道、山水,是一位技艺全能的画家,对宋代宫庭花鸟画风有重大影响。黄氏承继唐代花鸟画风,所画多为宫庭中的奇禽名花,其画极细的线条勾勒,施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几乎不见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题材与手法)。 2、徐熙,院外花鸟画大师。《雪竹图》。他的画与诸黄注重用色的风格不同,注重“落墨”,徐铉评其落墨为格。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抒写,注重表现,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梦溪笔谈》:“国初……诸黄画花妙在傅色……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题材“寒芦荒草,水鸟野凫,自得天趣。” 二、五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有四人——荆关董巨,则为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五代山水画的成熟与发展,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表。 1.荆浩,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水,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都取全景式,气势宏阔。他在《笔法记》中最早对从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拓展,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代表作《匡庐图》。 2.关仝,荆浩的弟子,刻意力学,卒得其法,有出蓝之誉。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传世有《关山行旅图》,其山水景物浑融,特别善于表现北方山水峻伟荒寒的景色,被称为“关家山水” 3.董源,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尤以后者著称,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画面抒情自然。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代表作:《潇湘图卷》、《夏山图卷》、《夏景山口待渡》。 4.巨然,僧人,师从董源。发明了一种近乎后来法国映像派的风格画法,即‘矾头’的皴法,表现林麓间山光岚气的浮动感。他把董源的披麻皴发展为长披麻,更加简洁明快。他的山水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深得董氏“平淡”之旨,后世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传世有、《秋山问道》、《层岩丛树》等。 三、五代的工艺——南唐:李廷珪墨、澄心堂纸、龙尾砚“三绝” 宋代 一、山水画家(北宋): 1.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作画善用淡墨,“惜墨如金”,以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总体风格是文秀的,后人将其与范宽比为“一文一武”,其画山水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从传为他的作品《窠石读碑图》、《寒林平野图》中可见其风格特色。 2.范宽,1.深入自然山川,观察体验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终于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自为一家,不犯前辈”。2.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3.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以峻伟屹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