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复习之偏义复词

中学文言文复习之偏义复词

中学文言文复习之偏义复词

《唐雎不辱使命》中有句话:“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配套教学参考书把它译为“心中

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①严格地说,以上翻译有悖于文言文翻译所要求的“达”和“信”原则,因为它把“休祲”的意思笼统地翻译为“征兆”。查一下词典,“休,喜庆,吉祥,美好。如:休咎,《战国策·赵策》:‘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祲,凶兆。”②“祲,(Jin 又读Jin),阴阳二气相侵所形成的征象不祥的云气。”③那么,这句话或许应该翻译成:“心中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吉兆和凶兆就从上天降示出来。”

然而,这样的翻译也似不妥,现代汉语“病句的判断与修改”这一专题归纳出一类病句叫“一面对两面”,以上翻译便脱不了“一面对两面”之嫌。其实,古人迷信天象,相信重大事件即将发生,上天必有兆示:喜事将临有吉兆,祸事将临有凶兆。看“休祲降于天”这句话所在语境:重要人物发生意外前,出现了“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等不常见的自然现象。这就可以推断:这些现象均属凶兆。所以,“休祲降于天”这句话还是应理解为“凶兆就从上天降示出来。”这一理解意味着原来是并列关系的“休”和“祲”在这个具体的句子中,“休”义淡化退出,“祲”义强化凸现,这种现象便是文言中的偏义现象,“休祲”算是文言中的偏义复合词(简称“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文言中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语素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由于实际表达的需要,在理解这类双音节复合词时,其中一个单音节语素的意义淡化退出,仅作为陪衬,起辅佐音节的作用,另一个单音节语素的意义强化凸出,代表了整个双音节复合词的意义。

偏义是文言表述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认识这样一种现象,发现它的内在规律,并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并列的两个单音节语素是否构成偏义复词,偏向哪个单音节语素,其实并不难。且看下列句子: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③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以上句子出自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句中加点词均为偏义复词,它们分别偏向“远”、“出”、“亡”、“异”,联系具体语境,不难理解。

另外,整个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还有散见的一些偏义复词,如:

①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③世之有饥穰

..,天之行也。(贾谊《论积贮疏》)

④冀缓急

..或可救助。(梁启超《谭嗣同》)

⑤而山下皆石穴隙,不知其浅深

..。(王安石《石钟山记》)

⑥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⑦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⑧昼夜勤作息

..,伶俜营苦辛。(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这些句子中的偏义复词略难理解,但只要联系具体语境,按上下文意思细加分析,深入领会,也可发现并掌握它们。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在文言文中的偏义现象,现代汉语中也偶然会有,如:“早已将生.

死.置之度外”、“患得患失

....”便存在理解上的偏义。这也许是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吧。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中常见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文言文中常见的偏义复词如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偏义在“崩”,“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 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 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注意到“耳目之 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 “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 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原 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鱼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

高考文言文段阅读精选

高考文言文段阅读精选文言文段阅读 [备考提要文言文段的阅读,要求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括古今词义不同等)、句式及用法、翻译并综合理解。解题时注意联系已学知识,举一反三,落实句意;整体把握句意,领会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综合分析题,可逐项回到原文相应处,筛选并提取相关信息。]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一)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觉广意薄乎?薄:微薄 B.明者睹未萌萌:开始发生,显现 C.可殄灭也殄灭:消灭 D.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然:“燃”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没有“来”的意义,“去来”是偏义复词。 [考点感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B.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C.行李之往来 .. D.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选C C项,往来:(使者)去的和来的。A项,偏义复词,偏义在“亡”,“存”是衬字。B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姥”,“公”是衬字。D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 B.风吹草低见牛羊 .. C.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 解析:选D D项,偏义在“长”,“少”是衬字;A、B、C三项都是并列结构,在语境中具有实在意义。 10.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1)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①偏义复词:解释: ②偏义复词:解释: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复词:解释: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复词:解释: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复词:解释: 参考答案:(1)①父母偏义在“母”,“父”是衬字②弟兄偏义在“兄”,“弟”是衬字(2)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4)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解题策略] 偏义复词的辨别方法 1.在语境中辨别 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语境,因此,是否是偏义复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语境可知其偏指“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 通过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加以判断。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作”。 3.区别同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 同义复词指的是词义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和“讥”连用,两者词义相近,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的意思。同义复词,构成词语的两个语素在句中两者的意义都有所保留。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两个语素的词义有交叉,但外延不同,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4.区别语素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偏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反的两个连用实词 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前一个例子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指“寒”;后一个例子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个实词连用。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 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 ..,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 ..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临事不顾生死 (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 ..吉甫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三单元】 12.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四单元】 16.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五单元】 20。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节选其中两首)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十六)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三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人。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风岁,州有官粟数十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 ....!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北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选自《旧唐书·李皋传》

1.下列对于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米直.数千直:价值 B.亟.请外官亟:急忙 C.非疾.不敢有闻疾:病 D.坐.小法坐:因犯……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善因.事以自便因.上书言理道 B.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C.皋为.御史覆讯及为.潮州 D.入则.孝入则.公服 3.下列各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吏)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B.(皋)对曰:“李氏之妇,……” C.(皋)由是举奏 D.及为相,(杨炎)复拜衡州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暇禀命——怎么敢禀报皇上下命令 B.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怎么置身于列卿之间 C.并除名勿齿——并且建议除名以后不要再说起他们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考法最全汇总附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考法最全汇总附练习答案 虚词: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 虚词: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虚词: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 【答案】(1)—①(2)—⑥(3)—④(4)—②(5)—③(6)—⑦(7)—⑤ 虚词: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高考语文文言文偏义复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偏义复词知识点,请参考。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 完全详解汇编 【汇编说明】: [本系列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和试题详解详析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分类,主要目的在于给处于繁忙和超负荷工作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方便。但难免有错,在此请谅解] 三、(9分,每小题3分)(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注]①加五:增加五成。②挛缩:褶皱。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答案】:D(【解析】"资",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

2011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课题: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层级B级。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考点解读: 关于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主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120个。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特别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通假等现象。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理解。 2.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 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 今指行走。“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 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 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温馨提示]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但也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语。这些复合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时候其中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的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只由另一个语素来承担,这样的复合词语就叫做偏义复词。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如: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本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 (2)昼夜勤作息。 “作息”本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本指公公和婆婆,在这里偏指“姥”的意义,因为整首诗中并没有出现刘兰芝的公公,作为封建家长代表的只有婆婆一人。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本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 (5)死生,昼夜事也。 “死生”是反义关系,语境中偏指“死”的意义,突出死亡随时可能降临,而文天祥早就将死亡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6)冀缓急或可救助。 “缓急”本指缓和与紧急,是反义关系,语境中偏指“急”的意义,指当时那种危急的局面。 (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饥穰”本指灾荒与丰收,语境中偏取“饥”的意义,强调即使是禹、汤那样的圣君也会遇上灾年。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时间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中语文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 一、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例四: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白头吟》) ——“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例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 ——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例三:言其利害。(毛遂自荐) ——偏的还是利。 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曾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把中学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人教部编版初中7到9年级语文必须掌握32篇文言文翻译汇编

人教部编版初中7到9年级语文必须掌握32篇 文言文翻译汇编 1.《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2.论语十二章 3.诫子书诸葛亮 4.狼蒲松龄 5.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6.杞人忧天《列子》 7.孙权劝学 8.卖油翁欧阳修 9.陋室铭(唐)刘禹锡 10.爱莲说周敦颐 11.河中石兽 12.三峡郦道元 13.短文两则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14.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15.《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6.愚公移山《列子》 17.周亚夫军细柳营 18.桃花源记陶渊明 19.小石潭记柳宗元 20.《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1.《礼记》两则 虽有佳肴 大道之行也 22.马说韩愈 23.卖炭翁白居易 24.岳阳楼记范仲淹 25.醉翁亭记欧阳修 26.湖心亭看雪张岱 27.鱼,我所欲也《孟子》 28.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 29.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30.曹刿论战 31.出师表诸葛亮

32.邹忌讽齐王纳谏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 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 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 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 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 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