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

对比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
对比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

对比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

李刚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6(008)024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探讨其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院接收的1548例门诊宫颈患者来分析,其接受了液基细胞学检查,存在异常情况,使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诊断分析。结果TCT显示:ASC+AGC 776例(50.1%);ASC-H 112例(7.2%);LSL 474例(30.6%);HSL 186例(12.0%)。宫颈活检为慢性宫颈炎578(37.3%),CINⅠ602例(38.8%),CIN Ⅱ200例(12.9%),CIN Ⅲ(含原位癌)154例(9.9%,重度不典型增生140例,原位癌14例),宫颈浸润癌14例(0.9%)。结论宫颈病变在液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结果比较一致,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误诊漏诊几率,尽早确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of cervical biopsy and investigate and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lesions.Methods 1 548 cases of cervical out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8 to July 2009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accepted liquid based cytology, there were abnormal situation, and used colposcopic multiple biopsy for diagnosis.Results TCT showed that ASC+AGC was 776 cases (50.1%); ASC-H112 cases (7.2%); 474 cases of LSL (30.6%); HSL was 186 cases

细胞学标本采集规范

细胞学标本采集规范 一、宫颈刮片 1.检查前48小时禁止性生活,避免阴道冲洗及上药。 2.避开月经期。 3.充分暴露宫颈,以宫颈外口为圆心,在宫颈外口鳞柱上皮交界处和宫颈管内,用特制刮板或宫颈刷轻轻刮取或刷取1-2周 4.阴道不规则流血者,用无菌棉棒轻轻拭净出血,再取材。 5.白带过多者,用无菌棉棒轻轻拭净粘液,再取材。 6.将刮下细胞立即一次涂在干净玻片上,顺同一方向,轻轻均匀推平于玻片的右侧2/3,切忌来回涂抹。 7.在玻片磨砂端清楚写上病人姓名/编号。 8.立即将涂片置95%酒精固定至少15分钟。 9.从95%的酒精中取出玻片,晾干,根据切片的多少或与病理实验室的约定,将细胞片按顺序排放于自封袋或切片盒内。 二、液基细胞 1.检查前48小时禁止性生活,避免阴道冲洗及上药。 2.避开月经期。 3.充分暴露宫颈,将扫帚状采样器的毛刷中央部分轻轻

插入宫颈口,按同一方向旋转5-10周(切忌来回转动)。 4.阴道不规则流血者,用无菌棉棒轻轻拭净出血,再取材。 5.白带过多者,用无菌棉棒轻轻拭净粘液,再取材。 6.将毛刷置于装有保存夜的专用瓶内,漂洗扫帚状采样器。上下反复地将扫帚状采样器推入瓶底,迫使刷毛全部分散开来,共10次;最后,在溶液中快速地转动扫帚状采样器以进一步的将细胞样本保存下来,拧紧瓶盖。 7.在标本瓶的标签上清楚填写受检者的姓名、年龄,并和申请单核对无误 三、胸、腹水 1.血性胸、腹水应用肝素抗凝。 2.液体应尽量多送,并及时制片。 四、痰 1.可以送清晨第一口痰,但不局限于第一口痰,血痰为好。 2.一定是深咳出的痰,而不是唾液。 3.最好放在密封的容器内送检,以防标本干涸。 4.支气管镜检查后第一口痰阳性率较高,应送检。 5.最少应连续送三次。 6.应及时送检、及时制片,避免细胞退变。 五、尿液检查

妇科细胞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妇科细胞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将阴道或宫颈的脱落细胞制成细胞涂片,经过染色及相应处理,观察细胞形态特征,也可用于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等部位肿瘤的检测,也是炎症、内分泌状况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适应证】 1.可疑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等部位肿瘤或炎症。 2.阴道排液、可疑输卵管肿瘤。 3.明确机体雌激素水平。 4.宫颈、阴道病毒感染。 5.有性生活女性体检必查项目。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器打开阴道后,用刮板在阴道上1∕3侧壁处轻轻刮取黏液及分泌物,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玻片上放置95%乙醇或置于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巴氏染色、阅片。 2.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器打开阴道后,用刮板轻轻刮取宫颈黏液及分泌物,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固定、染色、阅片方法同上。 3.吸片法用吸管吸取后穹隆积液,将其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并固定。可用于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病

变的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者尚可用专门制备的纤维宫腔吸管,伸入宫腔,吸取宫腔内液体、细胞涂片,固定、染色、阅片方法同上。 4.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技术(TCT)应用特殊毛刷传统的操作方法伸入宫颈管内,旋转一周取样,将所取样本放入特制装有液体的小瓶中,经离心制片,固定、染色、阅片方法同上。该技术使薄片上细胞均匀分布、形态伸展、去除黏液及红细胞的干扰,细胞利于阅片者辨认。 5.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技术(CCT)将细胞学诊断标准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相结合,制成计算机细胞学诊断程序,利用计算机阅读细胞涂片,进行诊断。 6.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技术(LCT)将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技术结合,更加方便、快捷,但因价格昂贵,使用不多。 【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前3d应避免性交、阴道检查、阴道冲洗及上药。 2.宫颈黏液较多时应使用干棉签将其轻轻拭去。 3.阴道出血时应避免采集标本。 4.可将细胞固定储存于液态储存液中,使用时制备成细胞涂片,特定的固定液可将红细胞及黏液溶解,使细胞形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报告大家都知道,去看病,医生抽血检查,出报告。你知道病理报告的看法是有哪些步骤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的信息,供大家阅读! 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根据对病理诊断的把握程度而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直接诊断。当病理医生对病理诊断有100%的把握时,可直接签发诊断名称,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胃低分化腺癌等,这样的报告可信度高,临床医生收到此类报告可以直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意向诊断。当病理医生对疾病诊断基本明确,但又不能完全肯定时,会在诊断名称前加“考虑……”、“倾向于……”、“符合……”“不除外……”或“……可能性大”等的词语。这样的报告,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理诊断,结合自己掌握的实际临床情况,做出相应的诊断进行治疗;或者再进一步检查如“低分化癌,倾向于腺癌”,表明“低分化癌”是肯定的,但“腺癌”是意向性诊断,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3) 描述性诊断。若送检组织不能满足对疾病或病变的诊断要求,如全为血凝块或坏死等情况,只能按照所观察到的形态进行描述。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多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浸润”。患

者或者临床医生对这样的诊断报告经常感到困惑,但这并不是病理医生水平差,而是由送检标本的质量及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病理医生只是实话实说,对镜下所见进行客观描述。 (4) 无法诊断。当送检组织过小,或因牵拉、电烧灼、挤压等,或没有及时而正确的固定时,病变无法辨认,病理报告只能简要说明不能诊断的原因,这种情况只能是“建议必要时再次活检”。有些病理报告不是肯定性诊断,病理医生对此也是如梗在喉,但由于取材局限或病变复杂不得不发此类报告。 不管是何种病理诊断报告,患者均应尽快找临床医生寻求下一步诊治方案,对于病理诊断方面的疑问也可咨询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或相关专家。有些患者上网查资料、甚至查专业病理书籍,想要自己搞明白病理诊断报告中的诊断术语,这样做不但可能会对病理诊断报告有误解,甚至有可能耽误下一步治疗。 病理检查报告主要写法第一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一部分是活检组织的肉眼观察。包括活检组织的全貌、活检部位、可疑癌肿的形状、边缘是否清楚;还应叙述活检组织的大小,如直径或长度、重量(用公制单位表示,如厘米、克)。若习惯用标准计量单位,则2.5 厘米等于1英寸,454克约等于1磅。 第二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叙述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包括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性描述。“非典型”是一个术语,表示细胞看上去就不正常。细胞不同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对比分析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对比分 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及宫颈癌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TCT进行宫颈癌前筛查者6 000例,筛查阳性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例135例,对6 000例TCT结果及135例宫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 000例患者阳性284例,阳性率4.73%,284例阳性病例中,ASCUS 134例(47.18%),LSIL 47例(16.55%),ASC H 40例(14.08%),HSIL 51例(17.96%),SCC 9例(3.17%),非典型性腺细胞(AGC)3例(1.06%)。135例宫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炎症25.93%(35/135),CINⅠ15.55%(21/135),CINⅡ13.33%(18/135),CINⅢ 35.55%(48/135),浸润癌9.63%(13/135)。结论: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只是宫颈病变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其结果与组织学检查存在不一致,应遵循“三阶梯诊断程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肿瘤;普查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且年轻患者宫颈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可以通过筛查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技术,提高了样本的收集率,去掉非诊断杂质,制成观察清晰的薄层细胞片,使阅片者更易观察,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是目前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常用方法。现对于我院行TCT检测的6 000例患者的细胞学检查资料结合135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11—20090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行TCT检查患者6 000例,结果显示细胞异常者定义为阳性病例,其中135例再行阴道镜检查,并进行镜下定位多点活检。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 2.3岁。 1.2 方法 1.2.1 液基薄层细胞标本采集与制作用宫颈刷于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内同方向旋转3~5圈,收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迅速将刷头置入保存液中搅拌、漂洗后送检,经宫颈液基薄层自动制片机制成薄层涂片。 1.2.2 细胞学诊断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进行双盲阅片诊断,采用TBS分级法,结果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 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 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

病理组织学检测

病理组织学检测 收集检测病料,各种典型病变的组织器官,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材:选择刚死的新鲜的组织;采取样品的时候要注意,将动物剖检之后,要尽快的的采取相关组织的材料;采样的刀片一定要锋利,切取组织块时避免前后过度的拉动或用力挤压,以防止造成组织结构变形或人为损伤。 (2)固定:将采集好组织样品固定于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过夜固定或者至少固定24h。(市场技术人员只需采集病料,并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室温存放,直接送检。注:用封闭好的瓶子存放样品,防止福尔马林外流。) (3)组织修块及水冲:将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好的组织进行修整,选好病变部位组织的切面,尽量修的薄一些,将修整好的组织块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10-16h,以便去掉组织中的甲醛。 (4)脱水:将修好的组织块依次放入70%、80%、85%、90%、95%以及100%(一和二)梯度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脱水的具体程序及时间为:70%酒精2h→80%酒精2h→85%酒精2h→90%酒精1h→95%酒精30min→无水乙醇(100%)I 45min→无水乙醇(100%)II 45min。 (5)透明及浸蜡:组织块完全脱水后,将其分别浸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具体透明时间因组织块厚薄而异。将透明好的组织块,放在55℃左右的恒温箱中,进行浸蜡2-4h。 (6)包埋:将70℃融过的石蜡倒入铁制的包埋框内,整齐的摆放组织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切。 (7)切片:先将切片机调至3mm厚度,开始切片。 (8)展片及粘片:将切好的组织片取下放到40℃的温水中,利用酒精将之展开。 (9)烤片:将捞出的组织切片放于37℃培养箱中烤片2h或者过夜。 (10)HE染色:按照下面的时间及顺序进行。首先二甲苯Ⅰ15min→二甲苯Ⅱ10-15min→酒精/二甲苯3-5min→无水乙醇3-5min→95%酒精3-5min→85%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TBS宫颈细胞学诊断标准

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 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自1943年巴氏提出五级分类诊断法以来世界各个国家沿用多年,为宫颈癌的防治作出重要贡献,使晚期宫颈癌发病率大大降低。1988年WHO提出宫颈病变细胞学描述术语,主张癌前病变用CIN1、CIN2、CIN3表示。 一.1988年美国由50位细胞病理学家在华盛顿、马里兰州的Bethesda城召开会议讨论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报告方式、称The Bethesda System,TBS。认为巴氏五级分类诊断报告目前不再被接受,采用描述性诊断报告,并提出两个对癌前病变的术语: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二.1991年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TBS使用中的问题和诊断标准。1994年由Robert J.Kurman和Diane Solomon出版了“子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报告”的书(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Vaginal Cytologic Diagnoses)。现在美国等不少国家采用描述性诊断。把美国提出的描述性诊断简称TBS(The Bethesda System)。在使用中有所改变,因而称为改良TBS。 三.2001年4月30日至5月2日在美国Bethesda城召开包括中国细胞病理学术委员会参加共42个学术团体协办的研讨

会,推出2001年TBS相关术语,包括:标本类型:直接涂片或液基制片;标本质量评估:满意和不满意;总分类:阴性,其它:子宫内膜细胞≥40岁;上皮细胞异常;简述细胞自动识别方法和结果;以及辅助诊断;提出有关建议。2004年又出第二版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书(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y). 主编 DianeSolomon 和Ritu Nayar. 四.1988年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TBS三个基本原则: ●加强实验室检查与有关临床医师的沟通。 ●强调TBS术语的统一性和可重复性,但亦有灵活性,以适应 不同地区和各种实验室的条件。 ●TBS系统能够反映对子宫肿瘤的最新认识,把HPV、不同程度 非典型增生和不同级别CIN归为两个等级。 五.TBS提出上皮内病变分为LSIL和HSIL: ●由于上皮内病变诊断分类的减少,这样使诊断的不一致性降 低,并提高了诊断的可重复性。 ●LSIL/HSIL是现临床采取措施的基础,LSIL常随访,HSIL进 行阴道镜评价。 ●研究提示宫颈生物学行为异常并不像形态学变化谱那样显示 是线性的和连续性的。 第一节 TBS标本评估和诊断标准 一标本评估

妇科液基细胞学检查操作规程

液基细胞学检查妇科操作规程一.所需的耗材 仪器的耗材均为一次性使用,每套耗材一般含: 专用宫颈刷1个、细胞保存处理液1瓶、过滤膜袋1个(可选)、专用防脱载玻片1个、细胞制片器1个、一次性滴管1个二.采样的操作步骤 A、准备 1、要告诉病人进行检查的最佳时间(绝经前的妇女,月经中后期是最理想的)应避开经期。 2、要告诉病人检查前勿用阴道药膏,这样可以及防止因异物造成收集细胞的困难。 3、要告诉病人检查前48小时内禁止性交、盆浴和阴道检查。 B、采样 1、将宫颈刷缓缓伸入。 2、使刷头导入宫颈管内,向前伸,紧贴宫颈口四周。 3、沿轴同向缓慢旋转十圈以上,切忌反向旋转。 C、漂洗 1、将宫颈刷刷头推入细胞保存液瓶盖。 2、为使细胞充分漂洗到保存液中,要可适当振荡瓶子。 D、保存 1、确保试样和检验申请单标记号码的一一对应性。 2、在处理液瓶子上标记相同号码后,将标本与检验申请单一同送往检验室。 三.注意事项 1、取材部位应在宫颈鳞柱交界处。2取材应尽可能避开经期,取材前24小时不上药,不冲洗, 2、不过性生活。分泌物较多时,要在采样前用棉签轻轻擦去不可用力擦。 3、应观察采样,使宫颈刷对所取部位有一定的压力,刷尖入颈管内,两边紧巾颈管外口。 4、采样过程中,宫颈出血明显时,应立即停止采样。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短期内(<3个月)重复取材,以免有假阴性结果。 5、器械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用酒精、肥皂水及润滑剂等清洗。 6、申请单填写应尽量完整、字迹工整,尽可能提供相关的临床信息。采样后应及时送往检验室。 四.传统取材样器与宫颈刷的对比 传统取样器分为: 1、圆形刷子,只能取子宫颈内的细胞

薄层液基细胞检测技术(TCT)及临床意义

薄层液基细胞检测技术(TCT)及临床意义 一,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技术)研究发展背景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Cytologic Test TCT),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检查系统处理技术诞生于1991年美国等国家,率先应用于妇科细胞学检查,国内从2001年开始作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使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被称之为一场细胞学制片技术的革命。 TCT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脱落细胞制片假阴性率高、丢失细胞率高(80%)和涂片质量差等技术难题,使宫颈癌的阳性检出率达95%以上,为脱落细胞学诊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过去该技术需要国外的制片机、细胞保存液等,它的价格昂贵,在国内也只能是一些大医院才能开展该项目,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则比较缓慢。后来国内的一些厂家研发了半自动的离心法制片机,并自主研发了细胞保存液,大大地降低了薄层液基细胞的制片成本,从而使该项技术易于被广大基层医院所接受并且进行推广使用。目前,它已成为筛查宫颈癌最好的推荐方法之一,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明确的诊断依据,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检验技术。 二,产品作用原理: 通过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获得脱落细胞后浸入液基细胞处理试剂中进行处理,试剂中的裂解成分能对红细胞进行裂解,去除红细胞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干扰;同时试剂中的固定成分能保存固定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等有价值的细胞;并使包裹在黏液中的有效细胞充分分离出来,防止有价值细胞的丢失。将有效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最后通过过滤离心方法清除黏液对制片的干扰,制成脱落细胞薄片。可用HE染色、巴氏染色或其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使细胞着色,再通过人工观察分析来检查阴道或宫颈的细胞形态,诊断子宫颈癌及其癌的前期变化、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三,主要开展的检查项目: 宫颈脱落细胞检查、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尿沉渣检查、痰液脱落细胞检查、支气管刷片细胞检查。特别适用于所有的女性的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四,TCT优点: 1、保存液试剂盒有裂解红细胞功能,能快速裂解采集样品中的红细胞,裂解能力强,裂解更完全,能去除血液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2、试剂盒含有细胞固定剂成分,能快速对样品中的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等有检验价值的细胞进行固定保存,防止有效细胞发生自溶。经试剂盒固定保存的细胞,细胞形态完好,能保持样品采集时细胞的原始形态,不会发生膨胀、固缩等形态变化,保证检验对有效细胞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3、试剂盒对粘液具有稀释作用,能分离出大量包埋在粘液中的有效细胞。使更多有检验价值的细胞被保存下来,提供充足的细胞数量,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提供保证;同时,处理后的样品经低速离心过滤后能彻底清除样本中的粘液,有效防止粘液对样品检验结果的干扰。 4、处理过的样本经过低速离心后可制成均匀单层的细胞薄片,达到检验要求。 5、、经试剂盒处理的脱落细胞对生物染色剂具有亲和性,有利于生物染色剂着色,为诊断工作提供了方便。 6、、试剂盒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制备样品标本的时间,同时克服了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 五,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相关组织公布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名妇女死于这种疾病。近年筛查发现,发达国家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我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世界的1/3,可见改善卫生状况,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子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颈癌 1.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 2.多个性伴侣者 3.早婚多育者 -50岁子宫颈癌高发 5.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6.口服避孕药 子宫颈癌的常见临床表现 1.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 2.性生活后出血,如妇科检查及便后接触性出血,晚期子宫颈癌常表现为大量出血。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在临床病理科与组织学实验室,切片就是最重要得技术之一。切片得质量不好,就无法对标本进行观察。好得切片机只就是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得一个环节。要制备一张好得切片,必须要将技术、知识与技巧进行完美得结合。 待切片样品得质量就是非常关键得因素,而样品质量有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得准确无误(例如:固定、巨检、脱水与包埋)必须选择正确得切片机型号以及合适得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出发,需要根据样品得类型、大小、期望得厚度认真考虑,还要兼顾操作者得便利性与舒适性。 要且出高质量得切片,经验丰富得操作者也就是必不可少得条件之一。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得工作原理,能够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得切片问题;还可以运用恰当得切片技术,提高切 片速度但不影响质量。 目前能做病理组织切片得地方很多,但要数上海舜田生物做出得病理切片相对质量上比较好,该公司有1位专业从事病理实验得老师及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得实验经验,所作出得切片及染色效果相当不错。 1 正确处理标本得重要性 1、1 固定 正确得固定就是病理制片技术中最重要得一步,这个步骤会影响到后续得每个环节。如果固定不充分,样品得质量就会有欠缺。组织必须在选定得固定剂中浸泡足够长得时间,使大分子保持固有形态。正确得固定可以防止样品在脱水剂中发生变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对于样品造成得损害。固定不充分可能增加切片得困难,表现出过度收缩,并且会导致细胞核染色不足与/或胞核呈现“泡沫”状。 1、2巨检 样品需要修切成薄片,并尽可能做到均匀,否则很难在切片机上切出好得片子。如果样品太厚以至于无法渗透充分,则必须经过再次处理才能进行切片。这样会影响样品得质量,更浪费时间。从最初得步骤开始就正确处理会使后面得工作更简单,因此在大体取材得时候多花些功夫会为以后得步骤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 备注:包埋盒塞满组织且组织过厚就无法很好得固定,后续得处理步骤也会效果欠佳。 1、3脱钙 为了后期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骨组织需要进行脱钙,钙必须被完全去除才能确保切片得完整,并且可以防止刀具得损坏。在用酸溶液进行脱钙之前,骨组织必须经过彻底得固定,这样其中得软组织成分才能够被保护,且防止细胞核在酸得作用下被破坏,比如蛋白质水解作用。 1、4组织处理(脱水) 组织经过一系列经典得处理过程,就是使原本亲水性得组织最终可以用疏水性得介质进行包埋,比如石蜡,火棉胶与绝大多数树酯。 备注:样品无论就是处理不充分还就是处理过度,都可能导致切片效果不理想。

子宫颈细胞学TBS报告方式

子宫颈细胞学TBS报告方式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意义: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仍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年轻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认识和了解到宫颈癌发病原因主要是HPV 感染,通过认真地普查和随诊,积极地处理癌前病变,可以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做到早期诊断,预后良好,所以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而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公认的有效手段! 过去使用的巴氏五级报告方式引进到我国已有50多年的时间,是过去50多年来最有效的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在过去的50多年内几乎没有什么改进,已经逐渐显示出其应用中的缺陷: (1)不能直接反映子宫颈疾病细胞学改变的本质,尤其是对宫颈癌的前驱病变或癌前病变的细胞病理学改变; (2)其报告分类、术语与组织病理学术语不一致; (3)不能满足临床医生对病人进一步检查和处理的需要。 描述性诊断“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y”简称子宫颈“TBS”报告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1)分类更为细致,其描述诊断术语更接近组织病理学; (2)含义明确,利于临床处理; (3)引进对标本质量的评估标准,使诊断更为可信; (4)在诊断目标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癌”于“非癌”的识别,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所有出现的细胞改变进行评估; (5)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尤其对“感染性”和“反应性改变”的细致划分,这两部分常是临床中最多出现的。 缺点: (1)费时较长,且技术要求较高; (2)对标本的要求高; (3)“异常涂片”的出现率升高,从而大大增加随访和进行证实的开支; (4)系统本身的缺陷:某些分类,如HPV感染分在LSIL中是否合理尚存在争议。 描述性诊断TBS报告主要内容:一、标本评估;二、具体描述镜下所见;三、总体诊断; 四、建议、备注、解释这四部分组成。 一、标本评估 1.满意 满意标准: 1.标本有标记识别信息(病人的姓名、年龄、医生签名等),合格的含有详细临床资料的申请单(月经周期、末次月经、避孕药、怀孕、产后4个月内、子宫内节育环、不正常流血、

病理学 名词解释

biopsy 活体组织检查从病人身上可疑的病变组织上,取下一小块组织,送病理科惊醒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 pathology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hypertrophy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anemic infarct 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 henmorrhagic infarct 出血性梗死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塞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 atrophy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官体积缩小。 metaplasia 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degeneration 变性指细胞受损伤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过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并伴有功能下降。 hydropic degeneration 水样变性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破裂,胞浆内水分越来越多,胞浆呈疏松网状。 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lipofuscin 脂褐素又称老年素。沉积于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衰老细胞中的黄褐色不规则小体,内容物为电子密度不等的物质、脂滴、小泡等,是溶酶体作用后剩下不再能被消化的物质而形成的残余体。 coagulation necrosis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 caseous necrosis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 liquefaction necrosis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太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hyaline degeneration 玻璃样变性血管壁、结缔组织、细胞内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病理性钙化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 fibrinoid necrosis 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呈阳性 dry gangrene 干性坏疽大多是坏疽的一种, 常见为肢端组织缺血坏死,干枯变黑并向躯干发展,直到血液循环足以防止坏死的地方停止。 moist gangrene 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 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 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 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题 1.基本病理过程 2. 尸体解剖 3.活体组织检查 4. 细胞 学检查 二、填空题 1.病理学主要从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和角 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任何疾病者有、和的改 变,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和之间的桥梁学科。 4.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等, 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 A. 临床表现 B. 诊断与鉴别诊断 C. 防治措施 D. 流行病学特点 E.发生与发 展规律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炎症 B. 肿瘤 C. 休克 D. 肺 炎 E. 缺氧 3. 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大小边缘高起的溃疡,你 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A. 细胞学检查 B. 活体组织检查 C. X线钡餐检查 D. 大便化验 E. 胃 液分析 4. 送检的病理标本宜用多少浓度的甲醛液固定? A. 10% B. 20% C. 50% D. 75% E. 95% 5. 多种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称为 A. 病理状态 B. 病理过程 C. 病理反应 D. 病理变 化 E. 病理联系 6. 临床病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 细胞学检查 B. 活体组织检查 C. 电镜检查 D. 免疫 组织化学检查 E. 血液学检查 7. 目前,病理生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A. 动物实验 B. 临床实验 C. 细胞学检查 D. 流行病学调 查 E. 活体组织检查 8. 对病理学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学说是 A. 液体病理学说 B. 器官病理学 C. 细胞病理学 D. 免疫病 理学 E. 遗传病理学 9. 病理生理学研究重点是疾病过程中的 A. 形态结构改变 B. 功能代谢改变 C. 症状体征改变 D. 生命体征改 变E. 神经、内分泌改变 (二)X型题 1. 下列哪些属于活体组织检查范围? A. 痰液涂片 B. 内窥镜钳取病变组织 C. 子宫颈刮取物涂 片 D. 穿刺取出病变组织 E. 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2. 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学检查范围? A. 胸、腹水 B. 痰液 C. 切取或钳取的组织 D. 宫颈刮取物 E. 搔刮的组织 3.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动物实验 B. 离体器官实 验 C. 人体模拟实验 D. 分子生物学实验 E. 临床观察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液基细胞学TBS诊断系统诊断标准

液基细胞学TBS诊断系统诊断标准 上篇鳞状上皮异常 一、非典型鳞状上皮(ASC) ㈠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US) 诊断标准 ⑴核面积大约为正常中层鳞状细胞核的2.5-3被(大约35um2)。 ⑵核质比(N/C)轻度增高。 ⑶核轻度深染,染色质分布或核形补规则。 ⑷核异常伴随胞质的强嗜橘黄色改变(非典型角化不全)。 (二)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状上皮内病变(ASC-H) ASC-H中,细胞常稀疏。 诊断标准 1、核质比高的小细胞[“非典型(不成熟)化生] ⑴细胞单个出现,或少于10个细胞的小片。 ⑵偶尔在常规涂片上,细胞可以“成串“排列在粘液中。 ⑶细胞大小等同于化生细胞,其核大约叫正常细胞核大1.5-2.5倍。 ⑷核质比接近HISL。 2、“密集成片型” ⑴为有核的密集细胞的微小活检。 ⑵核极向可消失或分辨不清。 ⑶浓稠胞质,多角形细胞,细胞小片的轮廓清晰锐利。一般考虑鳞状细胞而不是腺细胞(子宫颈管)分化。二、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㈠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诊断标准 ⑴细胞单个或成片排列。 ⑵胞质“成熟”或为表层型胞质的细胞。 ⑶细胞大,胞质多而成熟,边界清楚。 ⑷核增大,核面积大于正常中层细胞核的3倍,核质比轻度增加。 ⑸核不同程度深染,伴有大小、数量和形状的变化。 ⑹双核和多核常见。 ⑺核染色质均匀分布,常呈粗颗粒状,有时染色质呈煤球样或浓缩不透明。 ⑻一般无核仁,即使有也不明显。 ⑼核膜轻度不规则,但可光滑。 ⑽细胞质的边界清楚。 ⑾核周空腔(挖空细胞化)是由边界清楚的核周透亮区及浓染的边缘胞质组成,它是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判读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所必需的。有时,胞质浓稠并呈嗜橘黄色(角化)。 ⑿核周胞质空腔化或强嗜橘黄色的细胞,必须也同时具有核的异型性才能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⒀只有核周空晕,而无核的异型性时不足以判读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㈡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诊断标准 ⑴病变细胞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小且不“成熟”。 ⑵细胞可以单个、成片或合胞体杨聚集。 ⑶核深染的簇团应认真评价。 ⑷细胞大小不一,可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相近,也可以是很小的基底细胞。 ⑸核深染,伴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⑹核增大,其变化程度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更大。 ⑺一些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核的大小接近,但胞质减少,使核质比明显增高 ⑻另一些细胞的核质比非常高,但核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和小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