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的营养以及安全性分析
营养专家点评十大食用油

营养专家点评十大食用油:茶油最健康环保人体包含6大营养物质,其中必需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人们膳食结构中的食用油,因此选择好的食用油对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选择食用油,要少吃动物油,提倡吃植物油。
而市面上植物油又是林林总总,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专家范志红为广大网友逐一点评十大常见食用油。
1、大豆油小心转基因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含有少量α-亚麻酸,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
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但α-亚麻酸较为有益。
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
不过,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用大豆油做菜并不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大豆油全部是溶剂浸出法制造,精炼后维生素E损失比较大。
而且进口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
购买时要瞪大眼睛看看,凡是没有写着“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都是转基因产品。
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炖煮菜用它挺合适,炒菜的话尽量别冒烟。
2、棕榈油最便宜的油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
棕榈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为40%,含饱和脂肪酸为44%.两者均衡,这在植物油中不多见。
棕榈油为深橙黄色,除了维生素E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
由于饱和程度高,它的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少,是其它植物油不能取代的优点。
故而,棕榈油被用在各种煎炸食品当中,包括方便面和炸薯片。
它可以分离出熔点高的硬棕榈油,可用来替代黄油制作各种点心。
煎炸会破坏其中的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故用棕榈油制作的食品并无提供维生素E的价值。
同时,由于含有太多的16碳饱和脂肪酸,而这种脂肪酸容易升高血脂,日本反对使用这种油脂,很多人对它的健康作用心怀疑虑。
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如果你实在放不开煎炸食品的美味,就用棕榈油来炸吧。
对食用油脂营养价值的新认识

对食用油脂营养价值的新认识大豆油是中国最常见的植物油。
从营养价值来看,大豆油脂肪酸组成较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ω-6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1.7%。
它含有丰富的VE和大豆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同时,大豆油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
来自油菜籽的菜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58.8%,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吸收率高达99%。
传统菜籽油芥酸含量高,已培育出不含芥酸和低芥酸的油菜品种。
橄榄油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油。
它含有约83.5%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1.2%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一般初榨橄榄油用于凉拌,精制普通橄榄油可用于炒菜。
只要注意炒菜的油温不要太高就可以了。
花生油是一种易消化的食用油,色泽淡黄透明,气味芳香,味道鲜美。
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0%以上。
可降低胆固醇,有益心血管疾病,补充微量营养素。
也是广受好评的植物油。
玉米油又称玉米胚芽油,是一种富含亚油酸的品种,亚油酸占56.4%,富含VA,对改善视力有很好的作用。
玉米油还富含VE和植物甾醇,在欧美国家享有“长寿油”的美誉。
亚麻籽油又称亚麻籽油,被称为“陆地上的鱼油”。
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大脑发育,保护视力,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吃这种油要注意。
最好选择冷压产品。
吃的时候不要高温加热。
可以用来做凉菜,或者铺面包片等。
,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保健功效。
棕榈油和椰子油是特殊的植物油,有相当多的饱和脂肪酸,稍微冷却就会凝固,耐热性最好。
大部分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棕榈油占43.4%。
由于其饱和度高,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加热后氧化聚合少。
是其他普通植物油不可替代的优点,所以可以作为煎炸用油。
我们经常可以在方便面和薯片的日常配料表中看到棕榈油。
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分析

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分析食用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食物的口感,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然而,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饱和脂肪酸的定义和作用饱和脂肪酸是一类长链脂肪酸,其化学结构中的碳链上的碳-碳键均为单键。
由于饱和脂肪酸的化学结构稳定,因此它们在常温下呈固体状。
饱和脂肪酸通常来自于动物性油脂,如牛油、奶油等。
饱和脂肪酸在食用油中起到增加食物的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此外,它还可以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合成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二、常见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1. 橄榄油橄榄油是一种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
根据研究,100克橄榄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大约为14克。
2. 花生油花生油是一种常用的烹饪油,它含有适量的饱和脂肪酸。
根据统计数据,100克花生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大约为17克。
3. 大豆油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根据研究,100克大豆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16克。
4. 椰子油椰子油是一种特殊的食用油,其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
根据研究,100克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86克。
三、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适度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饱和脂肪酸都是有害的。
一些长链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和硬脂肪酸,虽然属于饱和脂肪酸的范畴,但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饱和脂肪酸不同。
它们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与一般的短链和中链饱和脂肪酸有所区别,对心血管不良影响有限。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在选择食用油时,应综合考虑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丰富度。
《营养学》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斑)、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功效
3.含有维生素E。
玉米胚油: 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人体吸收率高达 98%以上,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高于其 他的普通植物油.
奶油 :奶油是由牛奶脂肪分离机所分离搅拌 而成的鲜奶油,
麦胚油 119 71
玉米油 16 5
黄豆油 8
59
棉籽油 44 —
花生油 19 —
葵花籽油 49 —
椰子油 2 —
菜籽油 24 —
人造黄油 14 —
26 27 157 60 — 25 26 — 40 — — 44 21 2 21 5 1 50 —— 2 38 1 28 25 6 17
大豆油: [营养成分]
豆油 花生油 葵花油 鸡油 牛油 奶油
食物油脂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
亚油酸 亚麻酸
亚油酸
52.2
7
37.6
0.4
63.2
5
24.7
芝麻油 43.7 菜油 14.2 棉子油 44.3 猪油 6.3
3.9
羊油 2.0
4.2
亚麻酸 0.3 9 0.4
(2)含有固醇
在动物脂肪中含有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与胆 固醇形成酯,易在动脉内膜沉积,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
人造奶油原本是做为奶油的代用品而发明的 , 所使用的材料是以植物性及动物性两者的脂 肪。然而目前大多使用植物性脂肪来制造.
2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
3 维生素A、B、E、K。
4 锌、钙、磷、铁等元素 芝麻酱含铁高达48毫克,比猪肝高1倍, 比鸡蛋黄高6倍,芝麻酱中含钙比蔬菜和豆类高得多,仅次于虾皮
5 芝麻中芝麻酚等,它与维生素E一样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抑制胆 固醇形成 。对防止器官老化、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有预防作用
如何理性食用油脂?小学生食品安全教案

如何理性食用油脂?小学生食品安全教案油脂是我们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合理食用,选择健康的油脂,才能健康成长。
以下是小学生食品安全教案,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油脂的分类、选择和食用。
一、油脂的分类1.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羊油等。
2.植物性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棕榈油、橄榄油等。
二、合理选择油脂1.植物油脂的选择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更健康,因为植物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益处更多的脂肪酸。
尤其是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植物油脂可以选择葵花子油、花生油、核桃油、橄榄油等。
2.动物油脂的选择动物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猪油和牛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较高,可以选择鸡肉、鱼等其他食物作为营养来源。
三、食用油脂的注意事项1.适当控制油脂的摄入量油脂中的脂肪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但是过量摄入会造成肥胖、高血脂、脑血栓等健康问题。
因此,孩子们在食用油脂时应注意适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2.合理搭配食物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油脂来烹饪食品,可以选择秋葵、南瓜、甜椒等蔬菜搭配食用。
这样可以减少脂肪摄入,提高营养价值。
3.注意油烟的避免烹饪食品时,油脂会产生大量油烟,对孩子的健康有较大影响。
因此,在烹调油脂时,应选择低温火力,以避免油烟产生。
同时,加入水果、蔬菜等含水高的食品,能够减少油烟的产生。
四、结语油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如果不正确使用和选择,就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要养成理性的食用习惯,选择健康的油脂,避免过量摄入。
只有正确的食用方式,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基础。
食用油的种类与特性分析

食用油的种类与特性分析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营养成分,因此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对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食用油种类及其特性进行分析。
一、植物油植物油是以植物油果或种子为原料提取的油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植物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和玉米油等。
1. 大豆油大豆油是由大豆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
它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的作用。
大豆油的特点是耐高温、适用于炒菜和煎炸。
2. 花生油花生油是由花生果仁提取而成,它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
花生油具有润肠通便、促进生长发育的功效。
它的烟点较高,适用于炸制食品。
3. 菜籽油菜籽油是由油菜籽榨取的油脂,它富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等营养成分。
菜籽油的特点是味道清淡、易于消化吸收,适宜煎炒和炖汤等烹饪方式。
4.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是由葵花籽经过冷榨或热榨提取的油脂。
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和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降低血压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葵花籽油适用于煎炸、涮火锅等烹饪方式。
5. 橄榄油橄榄油是榨取橄榄果实得到的油脂,它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橄榄油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它适用于凉拌、浇汁和烹饪等用途。
6. 玉米油玉米油是由玉米籽提取得到的油脂,它富含亚油酸和维生素E。
玉米油具有降低胆固醇、保护视力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玉米油耐高温,适用于煎炸和烹饪。
二、动物油动物油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的油脂,常见的有牛油、羊油和猪油等。
1. 牛油牛油是从牛奶中提取的脂肪,它富含维生素A、D和E等。
牛油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皮肤质量和促进骨骼发育的作用。
由于牛油的烟点较低,适合用于低温烹饪和烘焙。
2. 羊油羊油是从羊肉中提取的油脂,它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
羊油具有补益气血、滋养皮肤和调理气血的功效。
羊油的特点是味道浓郁,适合用于刷烤、涮火锅等烹饪方式。
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

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健康饮食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是保障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食用油脂的常用卫生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酸价酸价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油脂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衡量油脂品质和保存期限的一个重要参数。
酸价高低直接影响着食用油脂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酸价越低,表示食用油脂的质量越好。
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食用油脂中脂质氧化程度的指标,是判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食用油脂中的脂质氧化不仅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氧化值的合格标准对于保证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三、水质指数食用油脂中的水质指数是指食用油脂中水分的含量,水分的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油脂的口感和质量,还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
水质指数也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气味食用油脂的气味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食用油脂应该具有清香怡人的气味,而过氧化或者受到其他污染的油脂则会产生异味,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安全性。
五、石鲜试验食用油脂中石鲜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食用油脂中是否存在杂质和过氧化物,从而间接反映了其质量和安全性。
石鲜试验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
六、澄清度澄清度是评价食用油脂清澈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好的食用油脂应该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不应该有混浊或者悬浮物。
澄清度是反映食用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自由脂肪酸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过高的自由脂肪酸含量会影响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产生不利后果。
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
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质指数、气味、石鲜试验、澄清度和自由脂肪酸等。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食用油的儿童安全性哪种油最适合孩子

食用油的儿童安全性哪种油最适合孩子食用油的儿童安全性:哪种油最适合孩子在儿童的饮食中,油脂是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上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用油琳琅满目,家长们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
面对众多选择,哪种油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呢?本文将从健康、安全和适应性等方面对不同食用油的儿童安全性进行探讨。
第一,我们需要关注食用油的健康性。
对于儿童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
而健康的食用油必须富含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
橄榄油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选择,其中富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
橄榄油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对抵御自由基的损害有积极作用。
另外,亚麻籽油也是一种健康的选择,它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第二,食用油的安全性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某些食用油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或加工过度。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品牌和来源可靠的食用油。
椰子油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因为它在提取和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溶剂或高温加工。
此外,花生油也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安全食用油,但过敏体质儿童需要谨慎食用。
第三,儿童对食用油的适应性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
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需要选择易于吸收和消化的油脂。
大豆油是一种适合儿童的食用油,它富含亚油酸,有助于维持细胞膜健康和神经发育。
植物油也是儿童饮食中的良好选择,因为它们富含脂溶性维生素,有助于儿童的骨骼和免疫系统发育。
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饮食偏好和经济状况,因此在选择食用油时需要综合考虑。
此外,适量使用食用油也是必要的,因为油脂虽然重要,但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确保孩子获得均衡的营养和适当的食用油摄入量。
综上所述,橄榄油、亚麻籽油、椰子油、花生油、大豆油和植物油等都是适合儿童的健康食用油。
在选择时应考虑其健康性、安全性和适应性,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通过合理选择和适量使用食用油,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促进他们的生长与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油脂的营养及安全性分析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摄入量日益增多,食用油已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
如果人们对油脂的摄入总量、品种搭配以及食用方法控制不当,非但不能促进人体健康,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必须要正确引导人们全面、系统地掌握油脂与营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日常饮食中合理地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正确选择食用油的品种并以科学的方泫合理食用。
油脂是人们膳食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和能量的来源之一。
油脂品质的优劣和食用方法的合理与否,对人们的营养乃至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油脂的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果人们对油脂的摄入总量、品种搭配以及食用方法控制不当,非但不能促进人体健康,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负而影响。
因此,引导人们全面、系统地掌握油脂与营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日常饮食中合理地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正确选择食用油的品种,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食用,对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保持营养全面、均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1.食用油脂的营养膳食中油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人体提供热量。
油脂中含碳量高达73%~76%,高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碳量。
1g脂肪产生能量约9kCal,相当于蛋白质或糖的2.5倍,是饮食中热量的重要来源。
同时,油脂又是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在保护内脏、维持体温、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油脂还提供人体无法合成而必须从体外摄入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如VA、VD、VE 和VK等)。
1.1脂肪酸组成对油脂营养的影响在油脂的分子结构中,脂肪酸的分子量占整个甘油三酯分子量的95%左右,其类别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油脂的营养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油脂的营养主要取决于脂肪酸的组成。
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膳食中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多是导致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但不是所有饱和脂肪酸具有相同作用,最易使血脂升高的是豆蔻酸和月桂酸。
而硬脂肪酸由于在体内转化为油酸,故不易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浓度。
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油酸,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天然油脂中,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及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的作用,有预防动脉硬化的效果。
胆固醇可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预防动脉病变的效果,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形成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验证明:人体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会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起降低,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只会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当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mg,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就会下降4%。
多不饱和脂肪酸参与构成磷脂,是细胞的重要构成物质,维持体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运转,缺乏时影响细胞膜的正常功能。
但大量摄入时,由于过度的氧化作用,易产生致癌物质。
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些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所以称为必需脂肪酸。
其中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它们分为两个不同的系列,即n-3和n-6。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为n-6系列,亚麻酸为n-3系列。
n-6、n-3系列必需脂肪酸都有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作用,而n-3系列对脑发育相当重要。
根据国外最新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实验提供的数据,n-3型多不饱的脂肪酸酸的摄取量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40~80岁的男性病例摄取较多的鱼肉可降低心脏猝死的危险。
在英国对2033名恢复期心肌梗塞的患者研究发现,吃富含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鱼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不吃海鱼组。
1.2类脂物对油脂营养的影响油脂是多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天然油脂中9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除此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非甘油三酯成分,一般称为“类脂物”或“脂肪伴随物”。
油脂中的非甘油三酯含量随着原料及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成分复杂不一,其中含有许多特有的有效成分。
这些特有成分,提高了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维生素E是各种生育酚的混合物,至今已知自然界有八种类似物存在,即生育酚及相应的生育三烯酚。
它是一种具有生命价值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必须从植物中摄取的维生素之一。
它既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油脂中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增加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对延长油脂的保质期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育酚具有抗不育、预防冠心病和癌症等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神经系统、骨骼肌、视网膜,延缓衰老,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对内分泌、呼吸、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正常功能的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有益影响。
维生素E对光、热、碱和金属污染敏感。
脱臭之后的维生素E损失了1/3。
而维生素是应尽量保留的,如果某种油脂的气味是人们所喜爱或习惯的,作为烹调油,就没有脱臭的必要。
磷脂在粗植物油中的含量视油料品种、制取方法而不同,一般为0.1%~3%。
大豆油中磷脂含量较高,约为1%~3%。
磷脂对人体虽具有调解代谢、增强体能、健脑补脑、消除大脑疲劳、增强智商,提高人体记忆力、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人体肝脏、防止脂肪肝、防止胆结石、防止老年骨质疏松证、防止克山病等功能,并且对油脂具抗氧化增效的作用。
油脂中的色素主要是天然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类。
自然界最多的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其次是α-胡萝素,γ-胡萝素很少。
β-胡萝卜素被肝脏中的胡萝卜素酶氧化,碳链从当中断裂成醇,即两个分子维生素A1,因此,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源,具有生理学价值。
而且,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起抗氧化作用。
无光照射时,由于其高度不饱和性,而较油脂更易氧化,从而保护了油脂。
同时有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提免疫力等作用。
因此,胡萝卜素兼有着色和营养增补的双重功能。
正因为油脂中的天然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所以,除非是用于特殊用途的浅色专用油,比如色拉油、人造奶油等,作为烹调油,没有必要脱色。
动物油脂中的甾醇主要为胆固醇,植物油中的甾醇是多种甾醇的混合物,如豆甾醇、β-谷甾醇、麦角甾醇等。
油脂中甾醇的含量视油品而异。
以小麦胚芽油(1.30%1.70%)、玉米胚芽油(0.58%~1.0%)、米糠油(0.75%)等含量较高。
植物毛油,经过精炼,特别是碱炼和脱处境,一半左右的甾醇流入下脚。
脱臭之后甾醇类物质损失了46%。
植物性甾醇作为油脂的功能性成分,它们的存在不仅不会使油脂的性质劣变,相反,能使油脂的性质更好。
植物甾醇的生理活性主要体现在: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胆甾醇水平,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具有阻断致癌物诱发癌细胞形成的功能,促进皮脂分泌及温和保持水分,以维持润湿、柔软的生理活性和表面活性等等。
正因为植物甾醇的营养功效,作为烹调油,应尽量保护其存在及活性。
1.3食用油脂天然营养成分的保护天然油脂中的类脂物有效成分非常丰富,如米糠油中含有谷维素:棕榈油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有效成分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某些特种油脂中还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十分有益。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油脂精炼过程中,这些有效成分大多被当作“杂质”除去了,在成品油中的含量已微乎其微。
从这个角度而言,过度精炼的食用油其营养成分流失严重。
因此我们提倡食用油的精炼要适度,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用油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或流失。
目前有些生产企业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求精炼油高度无色无味的要求,将油脂进行过度精炼。
这种错误导向及盲目迎合将极大地影响食用油的天然营养价值。
我们认为油脂精炼的根本目的应是去除那些食用油中对人体有害或不利于油脂储藏和使用的杂质,适当地提高油脂的感观质量。
而对于那些不影响油脂的使用性能,对人体健康又十分有益的成分,应设法最大限度地保留在成品油中。
2.食用油脂的安全2.1油脂总摄入量的控制lg脂肪产生能量约9kCal,相当于蛋白质或糖的2.5倍。
所以,如果每日食用过量,会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
依据合理营养要求,每日从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在30.0%以下。
由于人们食用油的摄入量大大提高,食用油的最大摄入量大约应占每日脂肪摄入量的1/3。
一个标准人(极轻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每日约需2400kCal,因此,每人每日食用油不应超过27g,相当于两汤匙油。
但是,2002年明,油脂加工后聚合甘油酯含量增加0.4%~1.0%。
这种异构化或聚合反应导致部分油脂熔点升高,这些高熔点的脂消化吸收率较低,易积存在内脏周围,或在血液中与胆固醇协同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有的聚合物有毒,影响健康。
原本食用植物油中本身并不含有丙烯酰胺,它是天冬酰胺酸与还原糖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产物。
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可导致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高剂量的暴露会影响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并对啮齿动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虽然还没有流行病学的数据表明丙烯酰胺对人类也具有致癌性,但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国际癌症机构(IARC)将丙烯酰胺列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大量的食品调查表明,含淀粉食品在烘烤、煎炸等烹调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丙烯酰胺。
尤其是含有还原糖的食品原料经过烘烤、煎炸等烹调过程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会增加10倍。
反之,经过蒸煮的食品则不会生成丙烯酰胺。
而肉、蛋类食品由于含有大量蛋白质,经过同样的高温烹调,丙烯酰胺的含量也不会有明显增加。
2.4食用油脂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油脂保存不当,尤其在高温夏季,易产生哈喇味,这是油脂发生酸败的结果。
其原因一是由于植物组织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所引起的酶解过程;二是在空气、阳光、水等作用下发生的水解和脂肪酸自身氧化过程。
两种过程往往同时发生。
引起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线、空气、水分、催化剂和油脂的脂肪酸成分等,若要抑制或延缓油脂氧化,就须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述因素对油脂氧化的影响。
酸败后的油脂,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具有强烈的劣变气味;且各种营养素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D、E、K等被氧化破坏;同时,油脂的氧化产物酮、醛等,可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危害健康,油脂的高度氧化无论是其过氧化物还是二次产物,对人体都是很有害的。
食用酸败后的鱼肝油会使心肌受损害,油脂过氧化物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脏病症状。
研究表明,食用高过氧化值的油脂对心血管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而过氧化物中的自由基则能破坏人体中的DNA 而引起癌症发病几率的增加。
2.5油脂浸出中溶剂和其它有毒物质的残留浸出法制油常用的溶剂为石油的低沸点馏分,即轻汽油,其主要成分为己烷和庚烷。
不纯的溶剂往往含有苯、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以浸出法制油,应在生产过程中将溶剂完全除去,但实践中受加工工艺所限,常造成溶剂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