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良性肿瘤恶变2例报告
胆道肿瘤49例诊治分析

访率 为 8 %。行 根 治 性 手 术 的 1 8 8例 中, 活 1年 存
1例, 5 3年 2例 , 5年 1例 ; 姑 息 性 手 术 的 2 行 3例
病 理证 实 的 胆道 肿 瘤 4 9例 , 中 良性 8例 , 性 4 其 恶 1 例 。 术前 诊 断 为 良性 4例 , 性 2 恶 1例 , 诊 率 为 确
13 治 疗 2 . 6例 胆 囊 癌 不 同病 期 的 手 术 方 式 与 Nei 级 见 表 3 vn分 。
表 3 2 胆 囊 癌 不 同病 期 的 手 术 方 式 与 Nei 级 6例 vn分
恶性 肿 瘤 所 占 比例 亦 显著增 加 。临 床上 缺 乏特 异 性
收 稿 日期 :0 2—0 — 1 作 者 简 介 : 万 青 (9 2 , , 苏 建 湖 人 , 主 任 医师 , 要 从 事 普 外 科 l 工 作 20 5 0 骆 15 一) 男 江 副 主 床
维普资讯
苏州大学学报 ( 医学 版 )2 0 ;2 5 0 22() 6 01
症 状和 体 征 、 因上 腹 部 痛 而 行 检 查 时 或 胆 囊 手 术 常
中 发 现 。 本 组 腺 瘤 合 并 胆 道 结 石 和 炎 症 5例 , 占 6 . %。 恶 性 肿 瘤 则 以上 腹 痛 、 疸和 腹 部包 块 为 25 黄 突 出临 床表 现 , 癌 占 7 %~9 %。其 他 少 见 的 有 腺 0 0 鳞 癌 、 鳞 癌 和 未 分 化 癌 。 故 认 为 胆道 结 石 、 瘤 、 腺 腺 粘膜 间变 和 化 生 、 菌 和 寄 生 虫 的 长 期 感 染 以及 真 细 性 憩 室 等均 可视 为癌 变 因子 。
MRCP征象分析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MRCP征象分析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焦振华,孟致辉,田治海,秦琛琛,李媛媛(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陕西咸阳 712000)胆道梗阻性疾病是指胆道某一节段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胆汁通过发生障碍,临床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
检查方法包括B超、CT、ERCP 及MRCP等。
目前,MRCP结合MRI平扫已全面应用于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胆道梗阻后其MRCP具有一定的征象。
精确识别其各类征象特征,可为准确判断胆道梗阻疾病的良恶性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本研究选取不同病因的胆道梗阻患者MRCP图像作为研究对象,皆在探讨MRCP征象分析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和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124例临床怀疑有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影像及全部临床资料,检查结果最终由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
所有资料中男87例,女37例,年龄21~103岁,平均年龄62岁。
按照病因不同及影像表现各异分为:(1)胰胆管恶性梗阻38例;其中胆管癌17例、胰腺癌9例、壶腹癌2例、胆道转移癌10例;(2)胰胆管良性梗阻86例;其中胆道结石55例、胆管炎症12例、胆道外压4例、胆囊及胆道术后15例。
病例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大量腹水、图像质量不符合诊断要求者等。
1.2 检查设备及成像技术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仪,使用体部表面软线圈,加呼吸门控。
扫描序列为T2WI压脂像及MRCP。
扫描参数:TR:1201 ms,TE:650 ms,扫描层厚1.0 mm,扫描层数100,FOV:260×260×90,矩阵232×200,翻转角90°。
所得原始图像经过MIP处理后得到MRCP三维立体重建图像。
由两位副主任医师进行阅片,并与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版本统计学软件,实验数据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判定结果以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肝内胆道肿瘤的重新认识及超声表现:从WHO最新分类说起

错构瘤,儿童 中检 出率为 0 . 9 %。在有肝囊肿的病
例 中,7 3 , 5 % 伴有胆管微小错构瘤 。因此,临床上 可能由于认识不足 ,该病的发 生率明显低估。尽管
3 . 胆管腺纤维瘤 :胆管腺 纤维瘤从胆管腺瘤中
单独列出,关于其超 声表现文献报道少见。 二、肝 内胆管恶性前驱病 变 肝 内胆管 上皮 一般 为柱状上皮,对于肝 内胆 管原位癌,建议不再使用这一名词,而建议使用高
有相当部分起源于胆管细胞 因此 ,肝 内肿物病理
类型众多。即使同为恶性肿瘤,其影像 学特征 、生 物学行为 以 及预后也大相径庭。 近年来由于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影像学的发展 ,临床对 来源于胆道的肝 内肿瘤的分类也有 了重新认识。 目 前国内超声专著中关于肝内胆道肿瘤的超声表现描 述不多,对相关分类也缺乏统一认识,明显滞后于 C T或 MR J 等。超声医师熟悉肝内胆道肿瘤 的分类
! 堕 兰 塑曼 垄查 皇
! 生 旦 箜 堂笪 塑
盟 堕 ! 里 ! 墅 里 塑 n ) ! !
1 4 , V o 1 . 1 1 , N o . 2
・
述 评 ・
肝 内胆 道肿瘤 的重新 认识及超声表现 : 从 WHO最新分类说起
徐辉雄 刘琳娜 孙丽萍 徐 晓红
D O I :1 0 3 8 7 7 / c ma . j . i s s n . 1 6 7 2 ‘ 6 4 4 8 2 0 1 4 0 2 0 0 1
基金项 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 目( NC E  ̄0 6 ・ 0 7 2 3 ) ;
上海 市 卫生 局 重 点项 目 ( 2 0 1 1 4 0 0 3 ):上 海 卫 生 系统 先 进 适 宜技 术 推 广项 目 ( 2 0 1 3 S Y 0 6 6 ) :上 海市 人才 发展 基金 ( 2 0 1 2 0 4 5 ) 作者单 位 :2 0 0 0 7 2 同济 大 学附 属 第十 人 民医 院 上海 市 第十 人 民 医院 超声 医 学科 ( 徐 辉雄 、刘 琳娜 、 孙丽 萍 ) ;广 东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
良性肿瘤病理切片报告

良性肿瘤病理切片报告
委托单位:XXX医院
病人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男
送检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临床诊断
左半腹痛、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
病理检查
镜下:切片组织长宽约1.5cm,形态较规则,质地较软,切面
呈淡褐色,未见出血、坏死,边缘清晰。
病理切片见:光镜下肿
瘤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深浅染色不均的多角形、梭形等形态,细
胞核多呈半月形、椭圆形、伸展形,有时可见可泊染色核仁,细
胞核染色体较多见,胞浆较少,胞浆内不同程度可见到嗜酸性颗粒。
肿瘤细胞团块呈不定形形态,各团块之间以粘液样基物相隔。
病变范围较大,已侵犯周围正常结构,未见淋巴结转移。
诊断意见
左侧肾上腺良性肿瘤,可能为嗜酸性肉芽肿。
结论(附带医生签名)
XXX医师
XXXX年XX月XX日
备注:
1. 本报告针对送检的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诊断,请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2. 本报告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
胆囊良性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胆囊良性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摘要胆囊良性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式,随着LC术式的普及和对胆囊疾病认识的加深,有必要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进展进行再认识。
笔者基于《胆囊良性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从提高胆囊良性疾病在胆囊癌发生中的认识、胆道先天性畸形对胆囊良性疾病诊治流程的影响及重视术前检查等方面概以综述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策略。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急慢性胆囊炎等胆囊良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病,以胆囊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被外科医师及患者广泛认同,成为外科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用术式[1]。
随着LC例数的增加以及对胆囊疾病,尤其是对胆囊癌认识的加深,出现了一些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过多考虑保留胆囊功能而忽略了致癌风险,未能早期切除病变胆囊、阻断癌变风险;术前对胆囊恶变评估不足,尤其当肿瘤突破浆膜层或术中胆囊破裂时,常规LC增加了肿瘤播散的发生风险;术前未能识别伴发的先天性胆管囊肿、胰胆管汇合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等致病因素,此类患者LC术后往往反复发作胆管结石;LC增加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injury,IBDI)的发生风险。
基于这些临床问题,本文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一、胆囊良性疾病是胆囊癌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胆囊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呈增长趋势,因具有明显的侵袭特征,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丧失根治机会,而药物的疗效又差强人意。
因此,胆囊癌患者的整体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低于10%[2,3]。
据报道,70%~9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炎症到癌的转化是肿瘤发生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4]。
随着研究的深入,胆囊癌炎-癌转化的潜在机制也在被逐步解析[5,6]。
良性肿瘤病理报告模板

良性肿瘤病理报告模板
病人基本信息
•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临床表现:
标本信息
•标本来源:
•标本类型:
•采集日期:
•标本号:
病理检查结果
•标本大小:
•外观:
•切面:
组织学特征
•组织类型:
•细胞形态:
•核与染色体:
•细胞分化程度:
•核分裂像:
肿瘤扩散情况
•与切缘关系:
•淋巴结转移:
•血管侵犯:
诊断结论
•病理类型:
•分类等级:
•肿瘤侵袭:
•预后评估:
备注
•其他需要补充的细节或注意事项。
以上为良性肿瘤病理报告模板,根据具体病人情况及病灶位置等还需调整细节,如有需要请咨询病理医生。
胆囊癌病历范文

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58岁婚姻状况:已婚职业:退休工人住址:XX市XX区XX街道联系电话:138xxxx5678入院日期:2023年10月10日出院日期:2023年11月10日入院诊断:胆囊癌(T2N0M0)病史摘要:一、主诉患者于2023年9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胆囊炎”,给予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略有缓解。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来我院就诊。
二、现病史患者于2023年9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胆囊炎”,给予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略有缓解。
但患者自觉症状反复,且右上腹疼痛逐渐加剧,故来我院就诊。
三、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四、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病史。
五、个人史患者吸烟史30年,每天约20支;饮酒史15年,每天约半斤;饮食习惯良好,无特殊生活习惯。
六、体格检查1. 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2.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营养中等,发育正常,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3. 专科检查:(1)腹部检查:右上腹可触及一约10cm×8cm包块,质硬,边缘不清,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
(2)胸部检查: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3)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七、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2×10^9/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计数180×10^9/L。
(2)肝功能:ALT 36U/L,AST 28U/L,TBIL 16.2μmol/L,DBIL 7.5μmol/L,ALP 110U/L,GGT 40U/L。
(3)肾功能:Cr 80μmol/L,BUN 5.6mmol/L。
CXCR4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临床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CXCR4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临床价值研究的开题
报告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依靠影像学和临床表现难以鉴别与良性胆道梗阻,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
CXCR4是一种胆管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其在肝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增加。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XCR4在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方面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早期干预和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招募100位行胆囊切除术或胆路探查术的患者,其中50位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50位为良性胆道梗阻患者。
通过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方法,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CXCR4的水平,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CXCR4水平的差异,评估CXCR4在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方面的临床价值。
3.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计CXCR4水平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的可靠指标。
相关结果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同时,本研究还为深入研究CXCR4在恶性胆道梗阻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良性肿瘤恶变2例报告
【关键词】胆道肿瘤;良性;恶变
肝外良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本人近年收治的2例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例1:女,69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一年伴黄疸半年加重一周入院。
尿液豆油色,大便白陶土色,偶有黄便,查体:T:37.7℃,巩膜黄染,上腹部压痛(+),Murphy征(+),无肌紧张,无反跳痛。
肝功能:TBil 176 μmol/L,DBil70 μmol/L,ALT1256 U/L,AST169 U/L,ALP849 U/L,GGT467 U/L,AFP,CEA,CA199,均正常,彩超示胆囊增大,其内多个强回声,胆总管上段直径2.8 cm其内可见5.1×3.2 cm2等回声,声影淡,未探到血流,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不除外占位。
MRCP:肝内胆管扩张至肝外胆管下端呈杯口状,界限清楚,下段信号不均,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可能性大。
术中所见:胆囊增大,胆囊内有4枚1.0 cm结石,胆囊壁不光滑,其内有2.0×2.0 cm2粉红色柔软样肿物,胆总管内取出1枚1.5×2.0 cm2结石,左右肝总管内、胆总管内均可见粉红色质软肿物,细丝样,下端胆总管几近梗阻,基底部偏向一侧。
术中及术后病理:(胆囊,胆管肿物)乳头样腺瘤,局部恶变,行胆囊、肝总管、胆总管上段切除,远端缝闭,胆肠Roux-Y吻合。
例2 男,75岁。
以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巩膜黄染七个月,加重半月入院。
七个月前出现右上腹疼痛伴黄疸,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治疗后好转。
腹痛好转。
黄疸间断出现,尿便亦相应改变。
尿色加深,大便白陶土色。
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未扪及包块。
Murphy征(-)TBil 120 μmol/L,DBi116 μmol/L。
ALT256 U/L,AST69 U/L,ALP569 U/L,GGT356 U/L,AFP,CEA,CA199,正常。
CT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小结节突向腔内。
术中所见:胆总管明显增粗,胆囊增大,肝总管及胆总管可见质软肿物,活动差,表面如绒毛状,部分位置有污秽,术中术后病理:腺瘤,Ⅱ级。
局部恶变。
行胆管癌根治性治疗,胆肠Roux-Y吻合。
术后恢复良好。
2 讨论
胆道肿瘤分为胆囊肿瘤和肝外胆道肿瘤两种,胆道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纤维瘤,腺瘤和腺肌瘤等。
其中胆囊肿瘤为多见,胆总管良性肿瘤临床上少见。
多为个案报道,且早期诊断困难,很难和恶性肿瘤相鉴别。
具有潜在恶性,为癌前病变,易复发。
因本组2例患者肿瘤均多发,肿瘤生长缓慢,患者主要症状黄疸,右上腹疼痛,肝外胆管梗阻症状。
腹痛为胀痛,阵发性,黄疸为间断性。
多伴结石。
早期不易发现。
且间断出现黄疸患者易忽略,到后期才出现症状,易误诊和漏诊。
术中冰冻病理对选择术式狠重要,术中单纯探查胆道,取净结石,胆道探子容易从柔软的肿瘤旁通过,或肿瘤小,易漏诊。
因此术
中胆道镜是防止误诊漏诊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