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课程设计教案

动图解法绘制机构给定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3)选取位移比例尺μl、速度比例尺μv、加速度比例尺 μa和转角比例尺μφ(时间比例尺μt),绘制滑块5的位移 线图s-φ(t)、速度线图V-φ(t)和加速度线图a-φ(t);
4)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原始数据和设 计要求。将机构一个运动循环中的下列各个运动参数填 入表中,并以机构的某一位置为例,说明采用相对运动 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目的:
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 力,使学生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有一 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其计算、制图和使 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要求:
用1号图纸一张和2号图纸一张绘制设计图。图纸 绘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要求进 行绘制,最后整理出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全部的课 程设计应在一周内完成。
q
k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n r/min
6、设计计算步骤 1)选取机构比例尺μl、按照数据表中给定的有关参数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将曲柄圆周分成6等份,作为曲柄的 6个位置,其作法为:取曲柄OA与连杆AB共线时所对应 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曲柄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标出A1、 A2、A3、A4、A5、A6 6个位置。再根据曲柄位置画出机构 的六个位置简图;
1、方法:矢量方程图解法(相对运动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关系 3 C
B
VC=VB+VCB
2
A
大小: ? 方向: √
√? √ ⊥CB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教案范文

机械原理教案范文教案:机械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2.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讲义、教学PPT;2.机械模型和实物实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引入机械原理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机械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展示一些机械原理的应用场景,并让学生猜测其工作原理。
Step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分类。
2.分别介绍杠杆原理、摩擦原理、齿轮原理、滑轮原理等常见的机械原理。
Step 3 实例分析(30分钟)1.展示一些机械模型和实物实例,如剪刀、自行车、钟表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2.分组让学生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小型机械模型,要求模型需要运用至少两种机械原理。
Step 4 学生展示和评价(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说明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机械模型的原理和功能。
2.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对展示的机械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机械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展示和解释他们的设计方案。
Step 6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研究一个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机械原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和拓展应用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应用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平板搓丝机

汇报人: 小组成员:王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题目: 平板搓丝机
目录:
一.方案设计 二.方案比较 三.最优方案 四.模型仿真生产螺丝的设备。定义搓丝机,是专业生产螺丝的设备。 搓丝机,有 多种规格的搓丝机,如,自动搓丝机、平板搓丝机、半自动搓丝机、全自动搓丝机、高 速搓丝机等
方案三
方案三中,搓丝部分采用了凸轮传动机构,设计中要求滑块行程为300~320mm, 因而凸轮的尺寸要求也就比较大,会导致传动不稳定,增大传动负担,也降低了 传动行程效率,此外,凸轮的轮廓线的加工工艺高,同时就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
方案四
方案四为齿轮齿条机构,其具有 结构紧凑、传递的功率大、能保证 恒定传动比、速度范围广、效率高、 工作可靠、寿命长等优点。
平板搓丝机
下图为平板搓丝机结构示意图,该机器用于搓制螺纹。电动机 1通过V带传动、齿轮 传动了滅速后,驱动曲柄 4 转动,通过连杆5驱动下搓丝板(消块)6往复运动,与固定 上搓丝板了一起完成捲制螺纹功能。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个工件。送料机构(图 中未面)将置于料斗中的待加工棒料 8推入上、下搓丝板之间。
传动计算
传动计算
传动计算
各轴转速
传动计算
运动分析
瞬心法求滑块速度,加速度
已知:
wAB=w1=3.35(rad/s),lAB=150mm,lBC=400mm,
μl=75 由瞬心定理得: V3=Vc=wAB×lAD=3.35×217.5=728.625mm/s 由瞬心的定义得: VD1=VD3=V3=wAB×lAD 对两端同时求导得: dV3\dt=wAB×dlAD\dt+dwAB\dt×lAD; 式中:dV3\dt=a3;dlAD\dt=VAD(VAD为动点D沿 AE线移动速度);dwAB\dt=0 则:a3=wAB×VAD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原理》教案适用班级:机本开课时间: 20 -20 学年第学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附件: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3、机械原理教学设计一览表4、机械原理教学进度表5、机械原理学习指南6、机械原理MCAI教案(单行本)7、班级情况一览表机电工程学院8月第一章绪论(1)总课次:1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3)第三章机构的性能分析(1)总课次:4篇二:《机械原理》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周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执笔人: __一、基本目的与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对某种简单机器(它的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的分析,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动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具体内容包括: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1、机械运动简图、主要机构装配图一张(A1或A2图纸)2、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4图纸)3、设计说明书一份三、教学要求1、机械总功能的分解根据所要设计的机械总功能要求,选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功能分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原理机械臂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机械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特别是与机械臂相关的力学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机械臂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机械臂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设计简单的机械臂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机械臂的运动轨迹计算和力学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机械臂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臂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科技进步的自豪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讲解力学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等,重点分析机械臂中涉及到的力学原理。
2. 机械臂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机械臂的组成部分、类型及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分析典型机械臂的结构特点。
3. 机械臂运动规律与力学分析: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讲解机械臂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计算方法,进行力学分析。
4. 机械臂设计与模拟实验:指导学生使用CAD软件设计机械臂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优化设计方案。
5. 机械臂应用案例:分析机械臂在工业、医疗、航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臂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2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学习,力学原理在机械臂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方案1 糕点切片机传动方案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糕点先成型(如长方形、圆柱体等)经切片后再烘干。
糕点切片机要求实现两个执行动作:糕点的直线间歇移动和切刀的往复运动。
通过两者的动作配合进行切片。
改变直线间歇移动速度或每次间隔的输送距离,以满足糕点不同切片厚度的需要。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 糕点厚度:10-20mm;(2) 糕点切片长度(即切片的高)范围:5-80mm;(3) 切刀切片时最大作用距离(即切片的宽度方向):300mm;(4) 切刀工作节拍:40次/min;(5) 生产阻力很小:要求选用的机构简单、轻便、运动灵活可靠;(6) 电动机可选用0.55kW(或0.75kW)、1390r/min。
3.设计任务(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进行间歇运动机构和切口机构的选型,实现上述动作要求;(3) 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选择;(4) 根据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机械运动示意图);(6) 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度设计;(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2 自动打印机传动方案设计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对于包装好的纸盒上,为了商品某种需要而打印一种记号。
它的动作主要有三个:送料到达打印工位;然后打印记号;最后将产品输出。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 纸盒尺寸:长100-150mm、宽70-100mm、高30-50mm;(2) 产品重量:约5-10N;(3) 自动打印机的生产率:80次/min;(4) 要求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运动灵活可靠、易于加工制造。
3.设计任务(1) 按工序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进行送料夹紧机构、打印机构和输出机构的机构选型;(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3 螺钉头冷镦机传动方案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采用冷镦的方法将螺钉头镦出,可以大大减少加工时间和节省材料。
冷镦螺钉头主要完成一下动作:(1) 自动间歇送料;(2) 截料并运料;(3) 预镦和终镦;(4) 顶料。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 每分钟冷镦螺钉头120只;(2) 螺钉杆的直径D=2-4mm,长度L=6-32mm;(3) 毛坯料最大长度48 mm,最小长度12 mm;(4) 冷镦行程56 mm。
3.设计任务(1) 按工序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进行自动间歇送料机构、截料送料机构、预镦终镦机构、顶料机构的选型;(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4 专用精压机传动方案设计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专用精压机是用于薄壁铝合金制件的精压深冲工艺。
它是将薄壁铝板一次冲压成为深筒形。
它的工艺动作主要有:(1) 将新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2) 下模固定、上模冲压拉延成形将成品推出模腔。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冲压执行机构具有快速接近工件、等速下行拉延和快速返回的运动特性;(2) 精压成形制品生产率约每分钟70件;(3) 上模移动总行程为280mm,其拉伸行程置于总行程的中部,约100mm;(4) 行程速比系数K≥1.3;(5) 坯料输送最大距离200mm。
3.设计任务(1) 按工序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进行送料机构、冲压机构的选型;(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5 洗瓶机传动方案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为了清洗圆形瓶子外面,需将瓶子推入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推动瓶子沿导辊前进,转动的刷子就将瓶子洗净。
它的主要动作:将到位的瓶子沿着导辊推动,瓶子推动过程利用导辊转动将瓶子旋转以及将刷子转动。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 瓶子尺寸:大端直径d=80mm,长200mm;(2) 推进距离L=600mm,推瓶机构应使推头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返回原位,准备进入第二个工作循环;(3) 按生产率的要求,推程平均速度为45mm/s,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工作行程平均速度的3倍;(4) 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3. 设计任务(1) 按上述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进行推瓶机构、洗瓶机构的选型,实现洗瓶动作的要求;(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根据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6 剥豆机传动方案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将干蚕豆浸胖后放在料斗内,通过振动下料后将蚕豆平放排列成头尾相接,送豆到切皮位置,将豆压住并切开头部的皮,然后用挤压方法将豆挤出。
剥豆机的主要工艺动作时送料、压豆切皮、挤压脱皮。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 蚕豆长度: 20-25mm;(2) 蚕豆宽度: 15-20mm;(3) 蚕豆厚度: 6-8mm;(4) 生产率: 每分钟剥80粒;(5) 剥豆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压紧力可调、工作可靠、外形美观。
3.设计任务(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进行送料机构、压紧-切皮机构、挤压脱皮机构的选型,实现上述动作要求;(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根据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机构运动示意图);(6) 对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7 包装推包机构传动方案设计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如图所示)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从a 处推至b 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
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从b 至a )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
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件。
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返回,因而就要求推头2按图示的a-b-c-d-e-a 线路运动。
即实现“平推、水平退回、下降、降位退回、升复位”的运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的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行程的时间,提高工效。
至于对cdea 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要求5—6秒钟包装一个工件,行程速比系数K 在1.2—1.5范围内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转速min 1450r n 。
3. 设计任务(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选型。
(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8 冲压及送料机构传动方案设计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设计冲制薄壁零件(图a )的冲压机构及其相配合的送料机构。
上模先以比较小的速度接近坯料,然后以匀速进行拉延成型工作,以后,上模继续下行将成品推出型腔,最后快速返回。
上模退出下模以后,送料机构从侧面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 电动机驱动,转速min 1450rn ,生产率每分钟70件。
(2) 上模作为执行构件,作上下往复直移运动,其大致运动规律如图b 所示,具有快速下沉、等速工作进给、快速返回的特性。
(3) 机构应有较好的传力性能,特别是工作段的压力角α应尽量小。
(4) 上模到达工作段之前,送料机构已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下模上方)。
3. 设计任务(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选型。
(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9 自动打标机传动方案设计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产品自动打标机能实现在产品表面自动打制钢印的要求。
产品由输送带运送到推送头1的前端(如图所示),然后由推送机构将产品3推送到打印头2的下部,此后打印头2向下运动,与产品上表面接触,完成打印操作。
在打印头退回原位时,推送机构再推送另一产品,并把已打印好的产品推走。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打印头和推送头由同一电动机供给动力,电动机转速min 1450r n ,生产率为每分钟10件,要求打印头在与产品接触时,有1秒的接触时间,以保证在产品上形成清晰的印字。
3. 设计任务(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选型。
(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7) 分析比较同组方案,确定本组最佳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10 铁钉坯料剪切机传动方案设计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工程铁钉坯料是由铁丝卷料经剪切得到的,如图所示,剪切机的执行构件由送料轮3和3及刀片1等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为:送料轮3靠摩擦力向上牵引铁丝4;导管2使铁丝改换成水平方向输出;刀片1作往复运动,并与导管2右端的圆形刃口配合完成剪切工作。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钉坯长50mm ,每分钟产量80根。
送料轮和剪切刀片由同一电动机供给动力,电动机转速min1450r n ,根据工艺动作构思出多种设计方案,并选取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机构简图设计。
3. 设计任务(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 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选型。
(3) 机械运动方案的分析和选择;(4) 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5)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6) 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