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汇率的互动关系
人民币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实证研究

人民币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实证研究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金融的市场化程度,选取了2010年到2013年数据,应用V AR法,实证检验最近的3年来的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脉冲分析,对受到冲击时利率与汇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标签:利率;汇率;联动关系F831 背景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历了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巨大蜕变。
当下,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大国,我国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参与到全球的经济中去,但是,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和破坏力巨大都预示着我国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使我国的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利率和汇率政策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显现。
利率可以看作是本国货币对内的价格表现,汇率可以看作是本国货币对外的价格表现,两者将是各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有着风向标的作用,这将会使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的实现更加艰难。
2005年,我国进行汇率改革,对人民币的形成机制进行调整,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货币而不是单一盯住美元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走出了人民币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我国自1996年起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仅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多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增强了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调整利率的自主权,利率和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的程度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利率以及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也就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的因素。
2 文献综述一种观点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利率的变动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波动协调假设”(kchow&Kim2006)另一种观点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风险加强管理”易纲和范敏(1997)认为在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不成立,王爱俭、张全旺(2003)归纳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作用用途,并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联动性考察,指出利率与汇率在名义和实际的情况下,两者之间联动性都非常低。
利率和汇率联动关系初探

利率和汇率联动关系初探作者:石卓然王彤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7期摘要:利率和汇率分别代表着一个国家货币的对内和对外价格,是该国进行国内外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调节的重要工具,它们引导着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随着央行利率管制的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外金融形势发生了新变化,研究利率和汇率间的联动关系,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均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本文立足与利率和汇率的经典理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展开利率和汇率间的联动关系探究。
关键词:利率,汇率,联动关系一、利率—汇率联动关系的基本理论(一)利率平价假说凯恩斯在《论货币改革》中首次详细地阐述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利率平价假说。
凯恩斯认为:人们既可以将一笔闲置资金投资于国内金融市场,也可以将其投资于国外金融市场。
投资于国内的资金量将取决于国内的利率水平。
投资者将资金兑换成外币,然后投资于国外市场。
因此投资于国外市场的资金量取决于汇率水平和国外的利率水平。
为此,每一个投资者在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因素:(1)国内的投资收益和国外的投资收益比较;(2)汇率即期和远期预期的变动方向和幅度;(3)汇率的升水和贴水比率。
基于这些利益的比较,投资者选择其投资的方向,并由此产生国际资本的流动。
汇率水平的变动取决于某一时期两个国家之间利率收益的差异。
这样,凯恩斯便将汇率的变动与两个国家之间利率的差异联系在一起。
在凯恩斯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该领域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形成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利率平价是通过投资者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套利形成的,即通过利率与汇率的不断动态调整而形成的。
在每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上,都存在一个远期汇率的均衡水平,这一水平是与利率平价相联系的。
当实际远期汇率同利率平价相偏离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远期汇率回到均衡水平。
远期汇率的均衡水平并不即期汇率,当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时,具体表现为远期汇率的升水或者贴水。
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研究

影响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影响中美两国的政策,从而影响利率 和汇率的联动关系
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经济影 响
04
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率变动: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联动关系:利率和汇率的联动关系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政策调整:两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YOUR LOGO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中美利率与汇 率的历史联动 关系
03.
中美利率与汇 率的联动机制
04.
中美利率与汇 率联动关系的 经济影响
05.
中美利率与汇 率联动关系的 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美利率与汇 率的联动关系: 利率和汇率相 互影响,共同 影响货币政策
的传导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通过影响 投资、消费和 进出口等经济 活动,影响货 币政策的传导
汇率传导机制: 汇率通过影响 国际贸易、资 本流动和国际 投资等经济活 动,影响货币
政策的传导
利率与汇率的 联动机制:利 率和汇率相互 影响,共同影 响货币政策的
加强中美两国央行之间的沟 通与协调,共同制定利率和 汇率政策
加强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合 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市场
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加 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 风险
加强国际金融知识的普及和 交流,提高公众对金融市场
经济论文-中美利率与汇率的相关性分析

经济论文:中美利率与汇率相关性分析摘要: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中美利率和汇率联动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从整体来看,联动关系还是不足。
中美利率和汇率尚不能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实现可自由兑换、利率还未市场化、弹性的汇率机制尚未形成,这必将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一、汇率与利率的联动机制分析利率对汇率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方面展开。
经常账户方面,利率变化通过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出口,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
资本账户方面,利率变化通过影响套利资本流动,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
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也可以这样分析。
一方面,汇率变动会通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到国际收支,最终影响利率。
另一方面,汇率变动会通过投资者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影响到国际套利资本的走向,最终影响利率。
二、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中国利率与汇率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始于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和1996年的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开放了金融市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深。
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63623720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利率汇率的联动性。
中美利率和汇率的相关程度可以用数据表示。
魏巍贤检验结果显示:中美汇率对利差的弹性系数0.4468,相关系数为0.8224,即人民币对美元每变动1%,大约有0.45%应归因于利率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对利率变动与结售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利差与贸易项目下结汇率之间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67),且利差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结汇率提高2.2个百分点;中外利差与贸易项目下售汇率之间相关度为负(相关系数为-0.54),即中外利差每增加一个百分点,1个月后售汇率降低约2.16个百分点。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第一篇:利率与汇率的关系1.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
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2.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首先,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
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其次,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人们产生该国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在本币贬值预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将推动本币利率的上升。
如果本币汇率下降之后,人们存在汇率将会反弹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金供应将随之增加,造成本币利率下降。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促使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是资金的两个价格,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利率的走势也是外汇市场的焦点。
但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象经济增长、外贸赤字与汇率的关系那么简单,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住汇率的波动趋势。
如果美国物价不断上涨,美国的中央银行联储就会提高利率以对抗潜在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国的货币美元就由于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利率差扩大,在资金市场上的吸引力相对提高,资金就会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从这方面看美国提高利率对美元的汇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会引起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下跌,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收益率下降,由于国际游资是要寻找投资回报的,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些游资在美国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必然要离开美国,到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样又会对美元的汇率构成贬值的压力。
另外,利率的上升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从这些方面看,加息最终使汇率受到损害。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995年,美国因为担心经济过热而提高利率,导致道琼斯股票指数的暴跌,最终使美元的汇率在当年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评论2011-9-17 03:14 humingyo66|十二级利率与汇率是资金的两个价格,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利率的走势也是外汇市场的焦点。
但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象经济增长、外贸赤字与汇率的关系那么简单,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住汇率的波动趋势。
如果美国物价不断上涨,美国的中央银行联储就会提高利率以对抗潜在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国的货币美元就由于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利率差扩大,在资金市场上的吸引力相对提高,资金就会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从这方面看美国提高利率对美元的汇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会引起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下跌,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收益率下降,由于国际游资是要寻找投资回报的,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些游资在美国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必然要离开美国,到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样又会对美元的汇率构成贬值的压力。
《利率与汇率》课件

4 2.4 汇率的调控工具
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利率差异、 通胀预期、经济政策等。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利率差 异等手段来影响汇率。
三、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1 3.1 利率与汇率的基本关系
2 3.2 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进而影响汇 率的波动。
利率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是双向的,汇率 的变动也会影响利率的走势。
五、总结
1 5.1 利率与汇率的重要性
2 5.2 利率与汇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利率和汇率是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的重要 参考指标,对个人和企业都有重要影响。
未来利率和汇率可能会受到全球经济形势、 国际政治局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及 时调整应对。
3 1.3 利率的调控工具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利率,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准率、逆回购等手段。
二、汇率
1 2.1 汇率的定义
2 2.2 汇率的分类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之间的比价 关系。它影响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汇率分为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考虑了国家物价水平的影响。用案例
1 4.1 利率与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通过分析利率和汇率的影响因素,可以预测并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2 4.2 汇率对企业出口业务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出口成本和竞争力,进而影响出口业务的盈利能力。
3 4.3 利率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
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贷款成本和资金调配效率,进而影响财务活动的盈利能力。
《利率与汇率》PPT课件
利率与汇率,这两个主题对我们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份PPT 课件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一、利率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本文运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结合中美两国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具体实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最终说明了“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这样一个结论。
关键词:利率;汇率;模型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和两国的物价水平。
用式子表示为E=e*( p’/p)。
其中,E表示名义汇率,e表示实际汇率,p’表示外国物价,p表示国内物价。
在实际汇率的值给定时,如果国内物价水平p上升,那么名义汇率E就将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外国物价p’上升,那么,名义利率就将上升。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上式稍做变形,写为: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外国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即: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的差别。
一、理论分析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来对“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这一结论进行分析。
预期利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名义利率的提高,名义利率提高以后,投资需求相应减少,这就引起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也就是国内物价水平p下降,根据式子E=e*( p’/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p下降引起名义利率E上升。
这就是上面结论中的“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
”我们接着分析,当一国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时,即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增加,由“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外国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可知,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的增大会引起名义利率变动百分比的减小,即本国货币贬值。
这就是上面结论中的“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与汇率的互动关系作者:何洋洋、秦思祺、张弛指导教师:傅振仪单位:83121(国贸)2013年12月13日利率与汇率的互动关系摘要随着我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和谈论的焦点。
通俗地讲:货币在货币市场中与其他货币交换的比例就是汇率;货币在货币市场中转让使用权的租赁价格就是利率。
汇率、利率是紧密关联的二个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的焦点,对这二个问题的研究和判断,不但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投资决策,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是否能平稳发展。
关键词:利率、汇率、宏观经济学、货币一、利率(一)定义:利率(interest rate),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银行根据其经济状况和存贷款规模来调控存贷款数量的方式,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
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
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影响: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
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
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三)利率作用: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二、汇率(一)定义: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金融手段。
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
而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
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
即期汇率是指以当前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指于当日报价及交易,但于未来特定日期支付的汇率。
简要的说,就是用一个单位的一种货币兑换等值的另一种货币(二)影响:汇率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国民经济的实力和发展状况,国内经济政策,国际收支情况,利率水平等。
(三)作用:1、对进出口的作用: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的比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2、对物价的作用: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3、对资本流动的作用: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意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
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不应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内流。
同时,由于外汇纷纷转兑本币,外汇供过于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
三、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上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三种:英国学者葛逊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说。
其中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的利率平价学说,解释了利率水平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哪种货币利率高,投资者就愿意购买哪种货币,从而将促使该种货币汇率上升。
利率平价学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按照现代的货币理论,在资本开放的情况下,一种货币利率上升,意味着其投资价值上升,汇率在短期也会水涨船高,远期则相反。
在一体化程度高、摩擦较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通过抛补套利的利率平价公式联系在一起,即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使利率与汇率实现均衡,实现汇率和利率的同向联动。
举个例子,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资金将流入国内套取利润。
假如中国国债收益率高于美国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美国投资者就会考虑将美国货币兑换为中国货币购买国债,同时该投资者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他将选择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掉期,即卖出远期中国货币,以锁定收益率差。
这样在中国利率高于美国利率的情况下,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将会导致中国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而美国则正好相反,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
远期差价(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正好等于两国利差。
以上是就短期分析而言的,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资本开放的完全市场条件下,理论色彩较重。
实际上,就长期而言,一个国家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影响它的价格水平的最终因素。
在这个意义上,汇率只是国际间货币供求关系的市场表现。
而利率则是国内市场中货币需求的市场表现。
(一)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
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
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二)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首先,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
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其次,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人们产生该国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在本币贬值预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将推动本币利率的上升。
如果本币汇率下降之后,人们存在汇率将会反弹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金供应将随之增加,造成本币利率下降。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促使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国内资金供应的增加,资金供应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降低。
相反,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将造成该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则有可能导致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而资金供应的减少将影响利率使之上升。
四、汇率和利率的联动关系影响我国利率政策的变动我国曾一度忽视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民币业务与外币业务是分开管理的,在政策上更谈不上协调配合,本币和外币管理的脱节,人民币利率调整主要考虑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物价总水平、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而很少与汇率联系起来。
1998年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以增长速度下滑,物价持续下跌为表象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对外表现为国际竞争力减弱。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对策应该是贬值和适当放松银根。
但当时我国周边国家经济在经历了货币大幅贬值后,正缓慢进行调整。
为了避免出现竞争性贬值,利用汇率稳定和维持公众对本国经济的信心,消除悲观的心理预期,我国政府决定不采取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汇率稳定成为1998年和1999年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经济政策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由于中美经济周期不一致,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
1997~2002年,我国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降,为了扩大需求,减轻企业亏损,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下调人民币利率。
而美国由于经济过热,美联储曾多次加息。
1998年7月1日,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降至4.77%,而同期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为4.875%。
这种本外币利差倒挂使得境内外币存款快速增加,外汇贷款下降,国内逃汇、骗汇等非法行为急剧上升,在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和本外币利差倒挂等诱因的驱使下,中国企业和个人持有外汇的动机空前强烈,其结果是1998年外汇管理受到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
外汇储备增幅下降,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1998年外汇储备仅增长50.69亿美元,远低于1994年以来年均300多亿美元的年增长幅度。
受外汇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公众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199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承受着较大的贬值压力。
加入WTO 后,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即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