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第四讲 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讲    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讲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传统中医理论•血瘀证,是指体内血液停滞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瘀血,导致疼痛、肿块、出血、皮肤及舌质青紫或瘀斑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概括,是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

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1、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有浓、粘、凝、聚倾向。

2、微循环障碍:微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血循环障碍。

包括:微血流缓慢和淤滞;微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微血管缩窄和闭塞;微血管周围水肿、瘀血和出血。

3、血小板功能亢进4、血流动力学异常:器官或组织的血流↓、血管阻力↑、血流循环障碍。

5、生化代谢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一、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思路1.改善高黏滞血症•高黏滞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

•表现: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能力,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特性、血栓等。

•高黏滞血症,是机体血瘀的的病理表现。

•与高黏滞血症相关的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2.改善组织器官缺血•途径:扩张动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过氧化损伤等。

•最常见的组织器官缺血是:心肌缺血;缺血性脑卒中3.对慢性器官功能减退性疾病的影响•血液循环不良:组织功能障碍•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循环。

例如:慢性肾衰患者:•常伴有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血浆黏度的提高导致血流缓慢、肾脏血流减少。

•慢性肾衰由于尿毒症对红细胞膜的损害,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增强,难以通过微血管造成微循环障碍。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循环障碍,肝脾淤血。

•中医认为“老年多瘀”。

老年往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退行性病变。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糖+活血化瘀药4.对血管痉挛性疾病的影响•偏头痛: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发现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增加。

活血化瘀中药如川芎:治疗偏头痛常用药物之一。

活血化瘀十八法中医如何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十八法中医如何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十八法中医如何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十八法先生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拟定了活血化瘀十八法,即活血清热法、活血解毒法、活血益气法、活血补血法、活血养阴法、活血助阳法、活血理气法、活血攻下法、活血凉血法、活血止血法、活血开窍法、活血利水法、活血化痰法、活血通络法、活血祛风法、活血软坚法、活血攻坚法及活血祛寒法。

这些配伍体既富有开拓精神,开辟多途径又完整地反映活血化瘀的辩证应用对血瘀证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活血清热法和活血解毒法先生认为:热毒内遏,可熬血成瘀;瘀血郁结,也可以蕴热化毒。

瘀血与热毒相互搏结,则为瘀热、瘀毒之证,宜用活血化瘀与清热配伍或活血化瘀与解毒配伍。

清热者一般选加黄芩、黄柏、知母、大黄、羊蹄、石膏、地骨皮、青蒿、柴胡、连翘等;解毒者一般选加银花、连翘、贯众、蚤休、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升麻、败酱草等。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谷丙转氨酶增高,单用清热解毒药往往无效,先生认为:这由于瘀血与热毒相互搏结有关,主张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法同用,常用药物有生川军、桃仁、地鳖虫、紫参、丹参、羊蹄根、田基黄、岗稔根、赤白芍、蒲公英等。

常能改善肝功能,使谷丙转氨酶直线下降。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可有发热、咽痛红肿、口干、小便短赤混浊、苔薄黄、脉数等急性感染的热毒症状,又有肾区叩痛,腰酸腰痛,浮肿等瘀血表现。

先生对于中医辩证为瘀热互遏的肾炎,常采用生地、丹参、赤芍、银花、连翘、茅根、六月雪、蒲黄、黄柏、木通、益母草等的复方治疗,疗效比较显著。

活血清热法与活血解毒法,已被实验证明能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使抗感染药物容易渗透到感染病灶,加强抑菌和减毒作用。

此外还能在调节机体反应,增强免疫能力,在改善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的基础上达到抗感染的目的。

先生指出:有些药物由于兼有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两方面的功效,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紫参、白花蛇舌草、红藤、败酱草、落得打等,对瘀热、瘀毒的治疗能一举两得。

2.活血益气法活血益气法用于气虚血瘀之证,症见心悸气短、倦怠乏力、面色白、面目浮肿或胸痛或胁痛或偏瘫舌质微紫,舌体胖嫩,脉细涩或结或代,先生在活血化瘀药中选加党参(人参)、黄芪、白术等。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辨证思路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辨证思路

必求于本 ” 。正如周子干在 嗅斋遗书》 中说 :惟见 一证 , “ 而 能求其证之所 以然 , 则本可 识矣。 故所谓治病求本, ” 实本于
病 因病 机 , 明标 本 , 标 即 治 其 本 。瘀 血 一 证 , 做 为 标 , 即 治 多 见瘀 血 者 , 当“ 实 者 宜 决 之 ” 宜 采 用 活 血 化瘀 之 法 , 理 血 , 但 同 时 又 不 得 不 辨 致 瘀 之 因 , 寒 者 宜温 而 化 瘀 ; 热 者 , 因 因 清 而化 瘀; 虚者 , 而化瘀 ; 因 补 因气 滞 者 , 气 化 瘀 。经 又 云 : 行
栽 ‘ 20 第 3 第 期CsJrl T , 1V. N7 墓 0 年 2卷 7 auono C 2 0o3 o 1 n uaf M 0 1 . 2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 的辨证 思路
许 金 玉 ’; 宽城满族 自治县中医院 02 02
之根源, 辨因施药 。 如气虚致瘀者, 加用黄芪等益气活血i 气滞
致 瘀 者 , 用 川 楝 子 、 附等 行 气 活 血 ; 加 香 血虚 致 瘀 者 , 丹 参 、 选
当归等养血活血; 痰阻致瘀者, 加石 昌蒲、 郁金等化痰祛瘀 ; 阴 虚致瘀者 , 投鳖 甲、 生地黄等养阴活血; 血热致瘀者 , 选丹皮、 元参等凉血祛瘀: 血寒致瘀者 , 用桂枝、 肉桂等温经活血。
从另一个 角度来看 , 既有瘀血病机 , 必有瘀 血表现 , 惟此 时 病 尚轻浅, 不能用传统的诊察方法发现 而已。 正因如此 ,素 《
问 ・ 气 调 神 大 论 篇》 : 是 故 圣 人 不 治 已病 治 未 病 , 治 四 日 “ 不 已乱 治 未 乱 , 病 已成 而 后 药 之 , 已成 而 后 治 之 , 若 渴 夫 乱 譬 而穿井 , 而铸锥 , 斗 不亦 晚 乎? ” 5 审证 求 因 , 药 精 当 用 51 辨病 因 . 瘀 血 己成 , 因各 异 , 其 故治 疗 应 力求 祛 除瘀 血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活血化瘀药】泊岸记与你一起,见证青春!!概念:以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血瘀证的中药称为活血化瘀药。

分类:活血止痛药:如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等活血调经药: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活血疗伤药:如苏木、骨碎补等破血消癓药:如莪术、水蛭、斑蝥等分类:1、活血止痛药2、活血调经药3、活血疗伤药4、破血消癓药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增加器官的血流量2、改善血流动力学3、抗血栓作用(1) 抑制血小板聚集(2)可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3)有些活血化瘀药还可以增加纤溶酶活性4、改善微循环(1)改善微血流(2)微血管形态改善(3)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活血化瘀药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1、观察对器官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心脏冠状动脉、脑、肾、肝和后肢血流测定,心肌和脑缺血实验方法,药物对离体血管的作用2、观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方法: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多项指标3、观察对微循环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血瘀证”的模型,观察微血管的扩张和收缩程度,对毛细血管管交点计数、微血管流速、微血管通透性等指标的测定4、观察抗血栓作用(1)体外(2)体内可采用实验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脑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实验性肺栓塞和药物引起的血栓法进行药物抗血栓作用的研究代表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临床常生用或酒炙后用化学成分:水溶性:丹参素、丹酚酸为主脂溶性:丹参酮和丹参新酮等作用:活血袪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和凉血消痈等功效,临床常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恶性肿瘤、脑缺血性疾病等药理作用:一、在心血管系统作用1、抗心脑缺血:丹参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2、扩张血管: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具有促进血管舒张3、改善微循环:丹参素可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微动脉扩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血液流态得到改善二、对血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方面三、抗组织的纤维化丹参能提高胶原酶的活性,降低大鼠肝纤维化的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尿中羟脯氨酸的排泄量,阻断肝脏羟脯氨酸、I型和IV型胶原mRNA的表达四、抗肿瘤作用丹参抗肿瘤活性物质主要是丹参酮类化合物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用涉及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等多方面,而且往往是通过多个靶点来实现某一个药理作用,这也正是中药的作用特点延胡索延胡索是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又称元胡、玄胡索作用: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气血瘀滞引起的痛证延胡索中含有近20种生物碱,分为叔胺碱类和季胺碱类,以延胡索乙素、甲素、丑素和去氢延胡索甲素的生物活性较强,镇痛作用以乙素的左旋体为最强现代药理研究: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扩张冠脉血管、抗心肌缺血和脑缺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理作用一、镇痛作用延胡索中总碱的镇痛作用效价约为吗啡的40%,总碱中以甲素、乙素、丑素为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尤以乙素最强,其左旋体,也就是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同时具有镇静、安定和催眠作用。

张仲景的活血化瘀治法与方药

张仲景的活血化瘀治法与方药

张仲景的活血化瘀治法与方药张仲景首次将瘀血作为专病论治,较系统地总结了瘀血病证的论治规律,在中医瘀血学说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就和公安医院毛喆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活血化瘀法可根据其作用强弱,分为和血法(作用最弱)、活血法(作用较强)和破血法(作用最强)三类,也可根据其他作用和配伍进行分类。

现将仲景对瘀血的治疗与方药分析、归纳为如下。

1活血行气法是行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的一种活血化瘀法,用以治疗因气滞而血瘀或因血瘀而碍气病证。

例如《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破气散结,活血止痛。

方中枳实破气散结,炒黑能行血中之气;芍药活血止痛;大麦粥安胃和中。

气血宣通,则腹痛烦懑(原文“满”,通“懑”)诸症自除。

再如治肝着的旋覆花汤亦属此例。

2温阳活血法是温阳散寒药与活血药相配伍的一种活血化瘀法。

主要用于因感受外寒或阳虚内寒,而致血行瘀滞的病证。

温阳散寒药多选用桂枝、肉桂、附子、干姜、吴茱萸等。

《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属之。

3解毒活血法是清热解毒药与活血药并用的治法。

仲景主要用于瘀毒内蕴,肉腐成脓的狐惑、阴阳毒、肠痈。

清热解毒药有升麻、甘草、败酱草。

例如狐惑热毒炽盛,肉腐成脓,用赤小豆当归散。

方中赤小豆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祛瘀;清浆水清凉解毒。

阳毒热盛肉腐成脓,主以升麻鳖甲汤清热、解毒、散瘀。

方中升麻、甘草清热解毒;鳖甲、当归滋阴散瘀;雄黄、蜀椒解毒。

肠痈已成脓时,用薏仁附子败酱散解毒排脓,活血止痛亦属其例。

解毒活血法,后世多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营血,瘀热互结,或热毒内蕴,热灼血瘀的病证。

常用药物有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败酱草等,并出现了解毒活血汤等方剂。

4泻热通瘀法亦称通腑泻热逐瘀法,是泻热通腑与破血逐瘀并用的治法。

泻热通腑药,多选用大黄、芒硝、甘遂等。

活血化瘀药(概述) 活血化瘀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概述) 活血化瘀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概述] 功效:
疏通血脉、祛除血瘀为主要功效,临床上用于各种血行 不畅的血瘀。
2020/7/1
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124例 全血粘度 (与水比) 男4.29±0.51 女3.85±0.31
血瘀症 ↑
红血球压积 (%) 42±2.75 36±2.89 ↑
血浆粘度 1.65±0.02 ↑
(3)抗炎作用 * 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 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 某些药物有抗菌、抗感染作用
(4)活血化瘀药治疗自家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 硬皮病等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荨Hale Waihona Puke 疹 过敏性紫癜 慢性肾炎P—142、图15—1:22种活血化瘀药对犬股A的扩张作用:血 管扩张—血流量↑、外周阻力↓、BP↓
2020/7/1
③ 下图白柱=血管阻力=血压/血流量(峰值)
由图1 可见22种活血化瘀药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A血流量 除苏 木外与对照相比皆有差异。 作用较强其中以:破血散结药 穿山甲、水蛭 作用最强
红细胞电泳 血沉
(s) (mm/h)
23.5±1.73 9 ±4.9
14±4
↑慢
↑快
258例 脑血管意外(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心肌梗塞
2020/7/1
2020/7/1
2020/7/1
2020/7/1
2020/7/1
三、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
1、 改善血流动力学
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不同活血化瘀药,主要作用 部位不同,实验证明:
(2)抗肿瘤作用
莪术挥发油可治 小鼠艾氏腹水癌 615小鼠白血病

活血化瘀方药的合理应用与深入研究

活血化瘀方药的合理应用与深入研究

Journalof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2005Dec,Vol.19,No.6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6期活血化瘀方药的合理应用与深入研究陈可冀1,2,徐浩1(1.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北京100091)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内经》中即已有“血脉凝泣”及“脉不通”等的记载。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思维基础上,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从临床、基础及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已被临床中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学者们广泛采纳和应用,进一步阐明了活血化瘀的基本治疗规律与作用原理,活血化瘀理念在医学界已得到共识。

随着对活血化瘀研究的不断深入,活血化瘀方药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及皮肤等临床学科,涉及现代医学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血液等诸多系统,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硬皮病、肝硬化及视网膜病变等数十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展现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

但应该注意的是,在重视活血化瘀方药应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防止“百病皆有瘀,无病不活血”的倾向,避免活血化瘀药的滥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根本,也是取得疗效的基础,所以应用活血化瘀方药一定要有明确血瘀证的表现或微观证据,这就要参考目前公认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病证结合或证病结合加以应用。

当然,任何标准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尤其应系统观察不同症状和体征,结合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效应的强度和敏感度,构建更完善并切合临床应用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这是今后应当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必须做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此外,活血化瘀方药的广泛应用,应不排斥与其它治法药物的配伍应用,血瘀证也分新病、久病、寒热虚实,其形成有很多原因,在血瘀证辨证诊断的同时,应注意所同时合并的其它兼证,如气滞、寒凝、痰浊、气虚、阴虚、阳虚等等,临床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的同时,应相机合理地配伍其它治法。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 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  ppt课件

PPT课件
35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大剂量复方丹参方能明显升高脑组织内Ach含量,抑制AchE 活性的升高,即复方丹参方能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 组织Ach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改善记忆的目的。复方丹参方能 使痴呆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升高,而以大剂量组尤为明显,提 示复方丹参方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能升高 痴呆大鼠脑海马内的5-HT含量有关。复方丹参方重用丹参 补血活血,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脑细胞的耗氧量,增加清除自由 基的酶体系活性,使大脑神经细胞RNA活性增高,抗血栓形成。
PPT课件
10
有形之瘀与无形之瘀
有形之瘀:如血栓、红肿结块、皮肤 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 硬化等; 无形之瘀: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 动力学障碍、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 炎症等。
PPT课件
11
血瘀证动物模型
外伤型:以杠杆压力器在家兔后肢大腿内侧肌内 丰厚处7*7cm面积上加压75kg,1.5小时; 热毒型:静脉注射绿脓杆菌; 寒凝型:-20℃低温冰袋冷冻家兔两后肢1.5小时; 气滞型:家兔双耳皮下电针; 血虚型:家兔右股动脉放血体重的3%
七、活血化瘀方药
PPT课件
1
血瘀证—概念
“瘀”,最早的记载出自《楚辞》“形销 铄而瘀伤”。 《说文解字》“瘀,积血也”。 血瘀证包括恶血、留血、凝血、瘀血、血 结、干血、黑血、结血、积血、污血、瘀 血、蓄血、血症、败血、离经之血、紫血、 老血、宿血、死血、血瘕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PPT课件
30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肾功能的影响
丹参加入腹膜透析液后,能增加腹膜对溶质小分子的清除,这 由于丹参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原来不开放的毛细 血管充盈;丹参不增加蛋白质的丢失,机制是丹参对腹膜内源 通透性影响较小。丹参在透析液中能促进小分子尿素氮和肌 酐的转运增加,但不影响水的超滤,提示丹参可能不引起腹膜 炎性反应。丹参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表明丹参提取物对 ARF有防治作用,初步证实其作用与腺苷受体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传统中医理论•血瘀证,是指体内血液停滞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瘀血,导致疼痛、肿块、出血、皮肤及舌质青紫或瘀斑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概括,是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

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1、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有浓、粘、凝、聚倾向。

2、微循环障碍:微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血循环障碍。

包括:微血流缓慢和淤滞;微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微血管缩窄和闭塞;微血管周围水肿、瘀血和出血。

3、血小板功能亢进4、血流动力学异常:器官或组织的血流↓、血管阻力↑、血流循环障碍。

5、生化代谢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一、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思路1.改善高黏滞血症•高黏滞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

•表现: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能力,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特性、血栓等。

•高黏滞血症,是机体血瘀的的病理表现。

•与高黏滞血症相关的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2.改善组织器官缺血•途径:扩张动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过氧化损伤等。

•最常见的组织器官缺血是:心肌缺血;缺血性脑卒中3.对慢性器官功能减退性疾病的影响•血液循环不良:组织功能障碍•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循环。

例如:慢性肾衰患者:•常伴有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血浆黏度的提高导致血流缓慢、肾脏血流减少。

•慢性肾衰由于尿毒症对红细胞膜的损害,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增强,难以通过微血管造成微循环障碍。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循环障碍,肝脾淤血。

•中医认为“老年多瘀”。

老年往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退行性病变。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糖+活血化瘀药4.对血管痉挛性疾病的影响•偏头痛: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发现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增加。

活血化瘀中药如川芎:治疗偏头痛常用药物之一。

•雷诺氏病:表现为肢端微循环障碍。

活血化瘀治法,症状可缓解。

5.对慢性炎症的影响•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慢性阑尾炎、盆腔炎等。

•始发因素虽不一定是血液循环障碍,因病程长,机体正气衰减,经脉气血瘀阻。

•以活血化瘀为主,有利于促进炎症感染过程的终止。

6.对组织纤维化的影响•组织纤维化往往是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的激活可分泌大量的氧自由基以及炎症因子,并引起病灶内结缔组织细胞增殖,胶原大量产生。

•活血化瘀药可以对抗以上异常。

二、研究药物活血化瘀的常用方法(一)实验动物的选择•以大鼠和家兔较为常用,其他如猫、犬也可。

(二)动物模型的制备(一)现代医学病理模型模拟血瘀证病变较常用。

(二)根据中医病因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

•常见的病因有外伤血瘀、寒凝血瘀、离经之血血瘀、肝郁血瘀、污秽之血血瘀、老年血瘀。

•如:<一>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的血瘀证模型1、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造模法【原理】静脉注射后被红细胞吸附,在红细胞间起桥梁作用,致红细胞聚集,血流阻力增加,循环不畅,造成微循环障碍。

【造模材料】高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0~40万;家兔或大鼠。

【操作举例】高分子右旋糖酐,经加热,使完全溶解于生理盐水中成10%溶液。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5ml/kg,应在3min内推注完毕。

【症状】模型出现口唇紫绀、舌质暗红、微血管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有渗出和出血,血粘度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持续12-24小时。

(李仪奎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138)2、凝血酶-氨基己酸造模法【原理】凝血酶+6-氨基己酸,引起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别是肾小球内出现大量微血栓。

【操作举例】大鼠,颈外静脉插管,滴注10 u/ml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每小时10u左右,共输4小时。

同时皮下注射6-氨基己酸100mg/kg,4小时后采血测量各项指标。

3、放射损伤型血瘀造模法【原理】动物经γ射线照射后,可出现符合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障碍。

【操作举例】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用60Co γ射线照射,照射率69.9~78.8 R/min,总量400 rad。

于照射前及照射后固定时间进行微循环指标检查。

<二>局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血瘀模型1、实验性心肌缺血造模法•冠脉结扎法,气囊压迫冠状动脉法•异丙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注射。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局部滴注造模法3、血栓性造模法动脉血栓形成造型法、静脉血栓形成造型法静脉血栓形成造模法举例:p247•【原理】:静脉结扎引起血流淤滞,局部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的胶原纤维,从而激活凝血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凝聚的血小板与局部形成的凝血因子致使局部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物对此有抑制作用。

•【方法】:大鼠麻醉后,仰位固定,沿腹正中线切开皮肤3cm左右,打开腹腔,找到下腔静脉,于左肾静脉下方用丝线结扎静脉后,缝合腹壁。

•【观察内容】: 2h后,打开腹腔,在结扎下方2cm处用止血夹夹住血管,取注射器将该段血管内血液吸尽,然后纵向剪开管腔,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如有,取出血栓在滤纸上吸干表面血液,称取湿重,干燥后称血栓干重。

•<三>根据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建立动物模型1、肝郁血瘀模型【原理】肝气郁结,疏泄不利,血的运行可因之阻塞。

在暴怒时机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使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故给予大量肾上腺素模拟暴怒肝郁时血瘀。

【方法举例】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每周一次,造模时间30d。

血管收缩,血液停滞等改变,适用于抗血管痉挛性药物研究。

2、寒凝血瘀(阳虚)动物模型【原理】中医认为气血寒凝,使血流受阻,造成血行不畅,形成血瘀之证。

故用寒冷的方法模拟病因,可造(阳虚)寒凝血瘀证模型。

【方法举例】成年大鼠,冰浴,直至动物出现寒战停止(兴奋减弱期,阴盛阳衰,寒凝血瘀,机体失代偿能力)。

3、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原理】寒入经脉造成经脉挛缩拘急,血液凝涩不能通畅而瘀滞。

情绪暴怒时,机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

【方法举例】大鼠,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2ml,每日2次,每日1次冰水浸泡5min,1~2日后及形成血瘀模型。

4、气虚型血瘀证模型【原理】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则不能推动血的运行而造成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方法举例】大鼠;脾气虚模型:以200%大黄灌服2ml/100g;肾虚模型:用泼尼松水溶液灌胃给予4 mg/100g;游泳劳损气虚模型:大鼠,水温43±0.5℃水槽中游泳,以出现自然沉降的时间为大鼠游泳耐疲劳时间,全组50%大鼠出现自然沉降时,全组动物停止游泳,连续14日。

5、气虚+血瘀模型【原理】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饥则气损,心功能不全患者最初表现为气虚或停饮,气虚不能推动血行,故可选择饥饿加普萘洛尔共同造成气虚,血瘀则选用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法。

【方法举例】家兔,每日每只兔投食量40g(正常为70g),不加青菜。

每日灌服普萘洛尔10mg/kg,3日之后动物出现少动蜷卧、心尖搏动减弱,心率减慢。

第4日起,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5ml/kg,每日2次,连续2日。

6、“离经之血”型血瘀证模型【原理】中医理论:血行应随¡°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如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则为瘀血。

故人工将血凝块或鲜血置于动物体内,作为瘀血模型。

【方法举例】家兔腹腔自身血凝块造模法:家兔取血,凝固后置于腹部结肠下,8-12日后处死动物,取腹腔内残存血块量度。

小鼠腹腔血液造模法:抽取抗凝羊血,制成羊红细胞悬液,注入小鼠腹腔内,药物干预后抽取腹腔内液观察残留红细胞数量,判断吸收情况。

7、热毒血瘀证模型【原理】热毒血瘀是温热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注射内毒素,动物高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反复的皮质激素注射造成动物高凝状态。

【制备方法】家兔。

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10-15 mg/kg,每天1次,连续7d。

第8d耳缘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2h后,动物出现发热,持续4h以上,同时血液凝固度、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异常。

有微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内有血小板淤积。

8、高脂血瘀造模法(污秽之血血瘀模型)【原理】《证治准绳》曰“污秽之血为瘀血”。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有“污血”特点。

高脂血症动物可作为血瘀证动物模型。

【方法举例】以高胆固醇和脂类喂养动物,家兔常用,经数周喂养就可以产生明显高脂血症。

经数月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9、老年多瘀动物模型(衰老血瘀造模法)【原理】老年病,如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属血瘀证范畴。

老年大鼠具有老年病血瘀相似之处。

【制备方法】常选择大鼠,雌雄不限,但雄性大鼠血瘀病理发展较早,且明显,故雄性多用。

选择鼠龄两年以上。

观察指标常选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有关的指标。

(三)主要观察指标1.血液流变性测定•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一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压积,等10多项指标。

(1)红细胞压积测定: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离心沉淀,沉下的红细胞体积与全血体积之比,即为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增高,表示血液浓度增高。

•主要测定方法:•红细胞压积管法(温氏法),静脉血1~2ml,双草酸盐或EDTA-K2抗凝。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

(2)血液黏度测定:•黏度是液体黏性的量度,黏度越高,流动性越小,反之,越大。

•血液黏度随切变速率变化而变化,切变率低时,血液黏度提高,切变率高时,黏度下降。

•一般规定,观察药物对血液黏度的影响,至少要测定由高到低2个以上不同切变速率下的黏度值。

•血浆、血清黏度取决于构成血浆、血清的各种成分。

•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β脂蛋白> IgG,IgA >白蛋白。

•测定血浆、血清的黏度,可分析、判断患者血黏度异常的原因和药物影响的环节。

•常用血黏度测定方法:•毛细管测定法和旋转测定法两种。

•目前采用后种方法较多,有专门的仪器。

(3)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不同稀释度血浆测定其凝血酶时间,可反映纤维蛋白原含量。

•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提高,血液凝固性增加,凝血加快。

(4) 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的聚集和分散同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有关。

提高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密度,红细胞之间的同种负电荷静电排斥力增大,红细胞处于分散状态,并导致血液粘度下降。

用细胞电泳仪测定红细胞电泳速度,可反映血细胞的聚集性。

••电泳速度减慢,表明细胞膜上负电荷密度降低,细胞排斥力减弱,而易于聚集。

(5) 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反应红细胞的柔顺性和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