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

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

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

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

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

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3·题材

西画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一是古代神话,二是基督教,三是世俗生活,历史与战争题材也包括其中。中国画从商代到战国肖像是人物画题材之一,秦汉至今取材多位历史人神话题材和**题材,自然风光。

4·绘画本质:

西画求形似,中国画讲神似可谓两者本质区别,中国国画以线造型西画以面

造型,中国画是表现的而西方绘画则是再现,中国画偏于精神的,西方绘画偏于物质的。

5·审美评价

中国画的审美评价是"气韵生动〞,西洋画的审美评价是"模仿〞。所谓"气韵〞,在自然是生命的律动,在人生是最高的意趣。画家如能把客观对象的风貌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作品。模仿论是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灵

魂,在其影响下,西洋画着意描绘事物的形貌,追求"以真为美〞。达·芬奇:"

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所以西洋画重形似,重再现,重科学,人物形象个个貌似真人,有血有肉,服饰的质感、量感如生。

6·绘画创作:

中国美术绘画创作在主观与客观再线与表现,抒情与求真等关系中,较为强调主观,表现,抒情这些偏于创作主题方面的,西方则强调客观,再现,求真等偏于对象课题方面的。

1·中西古代审美理想的区别

从先秦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著作中,我们了解到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是汉文化不同与世界其它民族的根本特质。中国古代审美理想的认识首先要从对儒道思想的认识作为开宗。儒家理想人格的形成是把宗法体制的共同性要求内化于自我人格的形成,"克己复礼〞而"成教化,助人伦,〞"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为艺术、教育的目标。使得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自在自觉的遵守,实际就是要求艺术的情感须自觉的由道德伦理来节制以到达情与理的和谐统一。则道家的审美理想是什么呢?"夫虚静恬谈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一〞。明确了在心与物浑然一体的体验中,人的精神将从实用、利害、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到达一种"虚〞、"静〞、"明〞的自由审美境界。人作为生命的存在本应与自然一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里真正的美是一种大美至美是天地之美,宇宙本体所显现出来的质朴、自然、恬淡之美。这些思想不但内涵丰厚,同时还具有深厚的美学意味,对中国书画美学产生极大影响,为中国古代审美理想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是以类取之,以虚带实,以实带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情理统一,物我和一。

对照西方,从古希腊时代开场,西方造型艺术就是以模仿自然为目的,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数〞是万物之源。自然界事物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艺术家在模仿事物外在形象的时候,通过比例、对称、完美、表现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从一个物体美的认识到集体的、全部的美的认识,从美的形体到美的制度美的知识,一直到彻悟美的本体。由此,在对和谐美的追求过程中有了"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构成长方形比例协调感的"黄金比〞。人体美同样取决于不同数之间的比例和谐〞。从希腊神话到希腊雕刻,大量雕像也佐证了艺术对真实物象立体性的模仿和美化。比拟中西美术,如果说中国古代哲人对美的认识,主要侧重于审美的"心理〞方面,则西方则重于对象的外在形式,关注"美〞与"真〞的联系,把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看作是追求知识和真理,乃至追求上帝的过程。

2·中西绘画创作的观念和思维特征的区别

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山水画根源的真实意图。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标准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所谓" 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

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晴、雨雪。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这种神奇这种中国哲学文化所独特的眼光和心灵,你是无法在西方风景绘画中看到的。为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创造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构造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在安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开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假设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但光有模特还不够。画家必须深入学习人体解剖,甚至自己动手去研究,随着西方科学的进步开展,人体透视学与人体运动解剖学进一步帮助画家创作更具生动性和挑战性的人物绘画。比照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在既无人文科学环境的支持,又无内在观念思想的帮助下,大致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造型不准、解剖不对、不画人体的原因了。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目标和追求是"美〞与"恶〞的分辨,"气韵生动〞是绘画所要到达的最终标准,并且形成传统,彰示后世,中国人物画的这种追求使得它和西画表现真实准确的美在造型要求上突显区别。这里绝无对中西绘画褒贬评论之意。而只有认识到中西绘画的各自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背景之后,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的物质性、再现性,相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性、表现性之间的巨大差异了。

(完整版)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 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5

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与其戚戚然茫茫北望,不如守住一方丰饶,看花红胜火,水绿如蓝。 或许,是江南层层山岭上苍翠欲滴的树木和水汽朦胧的烟云滋养了他,或许,他天生就是爱山水的人,董源,执拗地、快乐地行走在烟雨江南,描画山水,江南山水的那种气息,那种平静、润泽、蓬勃的气息,仿佛就从画卷里扶摇升腾,沛然于画家的心胸。 你看吧,在《潇湘图》里,水面只是淡淡的皴染,已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江湖;山林也只是细密的皴擦,却有一派蓊郁勃发的气势啸荡。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 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 3. 观察方法不同: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 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 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 一、人物 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 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 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画使用“三远法”。西方风景画使用“焦点透视”。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1.中西“写生”一词的不同内涵: 花鸟画:“写生即写物之生意”,主要说的是画面的生动效果。 静物画: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 2.构图手法的不同: 中国花鸟的“折枝”构图法是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的部分进行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画则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3.描绘手法的差异: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 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 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 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 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 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3·题材 西画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一是古代神话,二是基督教,三是世俗生活,历史与战争题材也包括其中。中国画从商代到战国肖像是人物画题材之一,秦汉至今取材多位历史人神话题材和**题材,自然风光。 4·绘画本质: 西画求形似,中国画讲神似可谓两者本质区别,中国国画以线造型西画以面 造型,中国画是表现的而西方绘画则是再现,中国画偏于精神的,西方绘画偏于物质的。 5·审美评价 中国画的审美评价是"气韵生动〞,西洋画的审美评价是"模仿〞。所谓"气韵〞,在自然是生命的律动,在人生是最高的意趣。画家如能把客观对象的风貌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作品。模仿论是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灵 魂,在其影响下,西洋画着意描绘事物的形貌,追求"以真为美〞。达·芬奇:"

中外美术的差异性

中西方绘画都有自己的美学理念,由于受各自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西方艺术家有着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思维的体系。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思想。中国的儒释思想,与西方的古希腊的人文哲学都是两种文明的发展的根源。 所谓殊途同归,正如艺术能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把生活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出来。艺术从来没有国界,美术亦是如此,但是由于中外文化积淀的差别,以及其不同的美术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背景,导致了中外美术的差异。 以下就我在中外美术鉴赏这一课堂上之所学来小论中外美术之差异。 1.载体的不同 关于载体,主要是写意与写实的区别,中国的美术作品以事物为载体,来表现画者的思想与情趣,追求事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而西方的美术作品却重在写实,其尊重自然,按照自然去表现事物。 中国美术在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抒怀与求真等关系中, 较为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 使人在融人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的高度和谐, 偏重强调创作者主体的方面。西方美术则相对强调客观的再现, 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 提炼出对崇高的人性的追向, 偏重于强调对象客体的方面。 中国古典绘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形象思维传统和形式语言体系, 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的结合、景与情的互映, 另一方面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所独具的智慧和心灵、以笔墨艺术独有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深长隽永、诗情悠远的审美意境, 达到一种“ 境生象外” 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通过这些题材, 把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在笔墨语言的范围中, 升华为一种“ 意向” 的审美图式, 营造出一种彰显“ 形外之画、韵外之致、象外之境” 的最高境界。 西方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艺术, 则是自然真实的再现和模拟, 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人认为人与物都是宇宙的本体, 人与物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距离之外, 借助眼睛等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把握自然之美。 2.选题与表现手法不同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延伸和审美领域的不断拓展, 艺术创作的选题和表现方式不断多元化, 但在古代东西方艺术中, 题材的选取同时也受到工具、技法和美学思想的制约。 中国文人画家特别强调文字书写和绘画非同寻常的关系, 他们很好地把握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说到底中国的艺术其实就是线的艺术,是又寸线的考究与不断追求线的变化的艺术,画与书法并称为“ 书画” , 这是中国画的渊源所在。书与画最初的基本形式是线条的构成, 笔力与线形的变化是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 也因此奠定了一种由书法构成的基本美学要求。中国古代美学所建构的美术批评中“ 传神论” 的确立, “ 六法” 理论体系的产生周拼冬‘‘ 传神写照” 、“ 气韵生动” 、“ 骨法用笔”作为品评作品高下的重要准则。 西方绘画以面为主要造型语言, 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更有利于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体积感和重量感, 用笔更显得畅快淋漓。另外, 在中国文人画中被视为媚俗的色彩, 则更是西方绘画的灵魂, 西方人深刻地研究了客观自然中色光变化的规律和主观色彩在表达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作用, 并完美地运用于美术创作之中。西方绘画采用眼见为实的逼真手段, 既可把历史、宗教、肖像作为创作题材, 也可创作瞬息万变的风景和丰富

中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本质的比较

中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本质的比较 周冰莹车辆12-3 121024323 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开始,文明在人类的生息繁衍中孕育。作为文明的一种承载形式的艺术,也随着地域文化的衍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诞生了各种各样差异巨大的美术形式。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下面浅谈一下中西方美术表现形式的比较。 中西美术的差异表现在表现形式、题材、画面、审美情趣等方面。而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绘画讲究“以线造型”,而西方绘画讲究运用光线、色彩来塑造形象;在绘画本质上,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写实,中国绘画重在“立意”,用于表达感情抒发主观感受。 一、表现形式 中国的古代的传统绘画讲究以线造型,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方化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中国这种以墨为画,注重线条的表现形式很大部分源于中国书法,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画基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像战国楚墓《人物驭马》帛画中的行云流水线、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的潇洒淋漓的情感线。 西方传统绘画手法则重于用写实的光影和色彩来表现,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巧妙地分析了光影和空间构图,运用色彩以写实的表现形式,细致地描画出了耶稣和他的门徒们进行的晚餐,用每个人的面部色彩客观地反映人物心理,与中国的以线构画的写意形成鲜明对比。 二、审美本质 南齐谢赫的绘画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实践的系统总结。即先看画的气韵是否生动,然后再看其布局、笔墨、形象、色彩。由此可以看出来写意不写实,画意不画形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性。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 西 绘艺 画术 美○比 术○较1110290036 11级软件工程项梦霞

创作尤为重要,表现方法主要依线条为主,一条线包含了结构造型囊括了所有情感。而一幅好的西画首先具备的是“真理",更偏重于对内在结构的描绘强调客观现象。他们看重素描关系,立体效果,明暗调子,注重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理来描述对象和营造气氛,一幅好的素描里必然出现鲜明的调子充足的结构关系。从古典画派的经典之一安格尔的绘画中就能看出着一点,他的油画把素描关系放在第一,充分的利用点线面的相互结合来塑造画面来驾驭色彩。还有德国画家德加的素描,看过荷尔拜因的素描的人无一不为他对人的造型精准而折服,但看德家的素描却常常被他用明暗用明确简单的素描关系所营造的气氛所感染,我们会不经意的感受到画面的真挚与诚恳. 二、中西绘画审美在空间表现上的差异 在空间的表现上,中西两方也存在着分歧。我们在前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说国画注重意境,其实国画之所以给人强烈的意境效果还有个空间分布上的原因,国画上的树是成片的,山是成群的,主要用分散的视点来塑造画面空间。这样的分散能形成一种气氛,放眼看去就是一片气息,没有过分强调某个个体,而是着重去强调群体带来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到树不仅仅只是树而是处在被树环绕的一息境界之中,着重境界中有大气,有飞禽走兽,有大地万物,有无声无息正在繁衍着的生命。国画用分散的眼光看世界,看到的不是一花一木的繁荣而是一种生态一种世故人情的风情万种。而西方绘画拿集中的眼光看事物,他们有他们

准确的焦点,有明确的定点,他们会合理的安排光线来自何方,和国画恰恰相反他们尊崇自然,画面事物有主次之分,相对国画而言更为直接和理智,西画研究焦点有让事物更为清晰更为真实可信的目的,他们会为一个局部费上很大一趁功夫,会把一个事物完整的描述出来,服从来源于大自然的一切实物。 其实不管从各自观念各自趣味意境还各自特有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空间关系上来说这些分歧都是作为在同一种艺术范畴之内必然要存在的一些各自的特点,就像我们都从属于人类但各自都有特征是一样的道理。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绘画在热爱绘画的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它所具有的伟大禀性不分地域种族不分贫富贵贱。它就如同普天之下热爱绘画的同仁唯一共享和热爱的一片天空。我们研究他们的不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驾驭,以此

浅谈中西方绘画的异同点

浅谈东西方造型艺术的异同点 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曹家珍

浅谈东西方造型艺术的异同点 内容提要:东西方造型艺术它们一致追求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但由于它们长期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成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影响着世界画坛的发展。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造型手段的区别与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关键词:中国画、西画、造型手段、空间处理、和谐、真、善、美。 东西方造型艺术的异同点主要表现在中国和西方(主要指欧洲)的绘画方面,它们长期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各自传统,成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影响着世界画坛的发展。 中西方绘画的主要区别,是指中国画与油画艺术的相异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手段,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注意形象的神韵,强调笔墨情趣。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书画同源,使用的工具材料为尖头笔、宣纸、墨、以水为颜料的稀释剂,形成了对线条的特殊审美趣味和精深的研究。南齐谢赫于“六法”中,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作为品评中国画首要的两条标准。“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线描用笔有力度,运用笔法把握物象之骨气。为此,中国画家创造出许多线描法。“气韵生动”是骨法用笔的目标和结

果,要表现出对象的神韵。明代董其昌又提出“书法入画”,使中国书法用笔在绘画中得以运用和发展。造型对用线的要求,讲究曲直、精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组织的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术美。中国画用色讲究概括性和装饰性,与线描造型相结合,构成富有装饰性的美感。 中国画用墨色线描,所以讲究墨色的变化。唐代已有不着色,仅依靠墨色的浓淡变化描绘对象的色彩关系的水墨画。水墨画再宋代得到发展,在元代发展成熟,明清水墨写意画进一步发展。水墨画是线条与丰富的墨色相结合的中国画,着墨也讲究笔法,构成其独特的朴素、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 “西方油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注意光影描绘,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西洋画重视客观对象色彩的真实再现,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西方油画用笔,是硬毛齐头的笔,便于将油画的颜料画在画布上,以“画”塑造形体,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表现立体感依靠光影明暗的描绘,只有对客观对象的每一部位的色彩变化进行描绘,才能更真实的再现客观对象,所以画面色彩显示出丰富变化的特点。 (二)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例如《韩熙载夜宴图》,画家将韩熙载夜宴过程中的听乐、

东西方绘画对比1

东西方绘画对比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座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 东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的两大不同体系: 一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包括印度、西亚、日本诸国的东方绘画体系,中国画是这一体系的代表画种;二是萌芽于意大利半岛,涉及整个西欧,近百年来又影响到美、亚、非各大洲的西方绘画体系,这一体系的代表画种是油画。 中华文明主要诞生于黄河流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中国人,有基本相同的生活习性与心理特征,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凝聚力,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农业国家,有着统一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稳固的中原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美术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在整体面貌上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欧洲文明是从狩猎到游牧生活发生发展的,政治长期分裂,这使得欧洲绘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在对文艺的产生、对艺术的起源的认识和解释上,中国古代有“物感说”,认为艺术是由于人心感于外物而产生的,强调人对自然的感受和看法。欧洲古代则有“模仿说”,认为艺术是人对事物的模仿。基于以上不同的认识观点,中西绘画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创作观念。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中国绘画在在透视上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结合,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 视方法。而西洋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焦点透视是西方传统绘画观察处理空间的方法,油画依据光学、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的原理,从固定的视点、固定的角度观察表现事物,精确细微地表现事物的形体结构和光色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西方社会崇尚科学的悠久传统。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中西绘画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中西方画家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 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韵、意、虚、实等等,原属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儒、道、禅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在绘表现为: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使文人画家们超然世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无须修行,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只有以虚静明澈的心灵去观照、感悟自然之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仅从中国画家对水墨的偏爱及画面留白的处理便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绘画趣味,和见素抱朴、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哲学思想。

西方关于自然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不同,认为人高于自然、强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可以随心所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反映在艺术中,就形成西方绘画中对自然形态的严格把握,一旦认识到某种规律是对自然的科学反映,就严格遵循它。 加之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埃及、希腊的雕塑与建筑艺术,西方的传统画风,是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立体对象,这种画特别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凹凸的晕染,画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性。 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西方绘画一直以科学理性精神为支撑。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将一切科学知识,包括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用于艺术创作,力图达到立体空间的真实再现。 二、写意表现与写实再现 潘天寿在论画旧稿中曾谈到:西画主眼见身临之实境,故重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中西艺术比较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XX观念。 《蒙娜丽莎》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在一幅画中,

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画中的那一双手也是令人赞赏不已。这双手其表面衔接得天衣无缝,根本无法看出笔的用法。从达·芬奇自己的笔记中我们得知:他使用的是按他的特殊要求制成的笔,是薄薄的软笔,他认为用这种笔画皮肤最好,而且还用了大量的油,用轻快的笔法一层层透明薄涂,以他特有的技法把这双手画得很美而且十分含蓄。 《X卿子像》是一件肖像的国画作品。这件作品本来是一件长轴,这里选取的只是里面的主要人物部分。作品中X卿予身穿淡青色长袍,乌巾朱履,指甲修长,悠然捻须。仪表端雅,意态安详,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神形毕现后,再行敷彩,色调柔美;接着在耳朵等部位用较浓的赭色笔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艳而不俗,形神兼备的效果。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的美术传统。这两 种美术传统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下是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的一 些内容。 1. 历史题材 古代中国美术中有许多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百子图》等。这些作 品通常描绘了历史事件、宫廷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历史题材则 更加强调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历史,例如雕塑作品《拉奥孔和云妮吃葡萄》、画作《拿破 仑过阿尔卑斯山》等。 2. 宗教题材 宗教题材在古代中西美术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中国美术中的宗教题材通常描绘 佛教、道教、儒教等的神像、仪式和信仰活动。例如《千手观音图》、《明代千壸佛像》等。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宗教题材则以基督教为主题,描绘了耶稣、圣母玛利亚、圣经中 的场景等。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3. 风景题材 古代中国美术中的风景题材重视山水的表现,尤其以山水画闻名。古代中国山水画注 重表达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例如《千里江山图》、《庐山真面目》等作品。而古代西 方美术中的风景题材则更加注重逼真的绘画技巧,如荷兰画派的风景画中常常表现了田园 风光和城市景观。例如鲁本斯的《流亡者之地》、米勒的《乡村花园》等。 4. 人物题材 人物题材是古代中西美术中的主题之一。古代中国美术中的人物题材通常描绘皇帝、 后妃、宫廷大臣等宫廷人物,同时也有描绘社会百姓生活的作品。例如《皇帝出巡图》、《兰亭序》等。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人物题材则更加强调个体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例如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弗朗西斯哥雅的《肖像》等作品。 古代中西美术的题材选择和表现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美术注重以山水、人物、花鸟等 作为题材,追求意境和神韵的表达。而西方美术则更加注重个体形象和情感表达,在历史、宗教、风景和人物等方面表现较为丰富。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 异。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美术史研究的差异性,根本的是文化的差异导致。西方崇尚理性哲学,而中国思想以儒道释为主要代表。其中禅宗讲究:不利文字、得意忘言;儒家天人合一等思想,映照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追求。在宗教观上,西方认为宗教是文化语言、精神方向,比种族更重要;中国的宗教非常世俗化,在近现代社会革命中建立无神论之后,事实上我们更加容易自己制造无数的神。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一种体现。 二、学术分科的传统 中国古代历来不分科的学术传统,导致了一种模糊状态,中国美术作品的图像库也呈混乱状态。中国的佛教徒认为:抄写是一种美德。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书画界中也尤为盛行。后人多对前人名家的临摹与复制,并仿造其风格进行创作,而且往往并不署名,这也导致原作与摹本流传中,真与假的界限更加模糊,加上后人理论著述的造神行为,使得对作品真实情况的研究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古代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经常变换着自己的身份,或者说是集二者与一身。以董其昌为例,其提出的南北宗画论,对中国花坛影响深远。董其昌是著名的书画大家,收藏家,又位居官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这种状态延续至今,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也经常变换着自己的身份,这或许反映了中国美术的传统。其中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双重身份的兼备。即美术史论家兼画家,或画家兼美术史论家,这一部分人较多,特别是国画界的居多。 一种是身份的转换。原来是画家或雕塑家,后来成为专业的美术史论家;或原来是美术史论家,后来成为专业的画家。 三、中国美术史中的造神模式 种种的问题也导致了目前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困境。英雄主义情节和神话色彩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屡见不鲜,对艺术家的研究容易落入神仙模式。中国在艺术上讲究游戏,而不重术(美术),遵从乐趣即价值的观念。这种独特的思想导致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与西方相比,在观念和方法上有很大不同。 传统美术史方法论上英雄美术史观,其主要特征是用神话传说解释美术的起源和以线性发展的历史观描述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造神模式: 二王(找代表)&皇家装点(政府操作)&正统地位&文人神化& 书圣。在这种操作模式中造假不可避免,并贯穿在艺术品的收藏和理论的建设中。 四、西方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进步性 西方近现代的史论学术的发展,受其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考古学等等突飞猛进的发展所带动影响,自身的学科建设已经远远的走在中国之前。西方的美术史研究具有:讲究理性、学科的界限和跨学科、与经济分开等特点。注重材料学,并与考古学相结合,注重实证,细致入微的考察艺术各个方面的情况。通过实证、材料、环境研究等,更真实的探寻艺术家生存环境条件,从琐碎的细节入手,并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考察,关照艺术家各个方面的情况,来进行研究。树立更加科学的方法,自然的打破造神的美术史书写模式,更希望去发现流派之外,并引领观念的东西。 例如,著名史论家白谦慎的著作《傅山的世界》中,并不是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

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

讲到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我想先解释一下“绘画"这个词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绘画是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艺术,它运用形、光、色以及点线面等造型手段,从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通俗的来讲,就是画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而创造(描绘)出美的形象。中国和西方的绘画艺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同样有相似之处,很多不同时代的作品和画家在表现客观世界和社会形态上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也同如此,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上,从文化背景,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方面来分析,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自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用笔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有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任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鈍,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在中国画的画面气韵神态的表现中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画家对自然的体悟,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相容相生的联系性。

在西方绘画中油画和素描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世界绘画中最具影响性的画种,在画面构成上,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可雕刻和塑造自然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用笔的方法上笔法层出不穷,不断的有画家在尝试着各种的画法和用笔技巧。(由于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也不知写些什么,待日后再续吧。.。) 二、用色 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情化的因素,“直写”主体心灵并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情感的共鸣。 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同一,形成人类色彩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构成中西色彩比较最坚实的可比较原则,在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色彩冲动,表达出中西方人共同的生命体本能最基本的色彩需要,由于与西方人的生存环境和种族遗传因素,在各自长时期形成了带着不同民族特色的色彩形式和色彩观念. 中国古代色彩感觉在自觉的过程中,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下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 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开始,发展至汉唐,中国以民族色彩运动融合佛教色彩表现在绘画艺术之中,实现了五彩纷呈辉煌灿烂的局面.中国水墨色彩的产生,以南齐谢赫的《画品》中的“六法”之“随类赋彩”的绘画理念来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 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分别建立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中国花鸟画在漫长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备的审美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上的静物画也是如此。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在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中,要以宽广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认识和发现其中内在的艺术价值。 标签:中国花鸟画西方静物画比较 一、起源与发展比较 1.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原始人用石刻或陶器表现着日常的生产生活,所见所感。隋唐五代之后,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成为中国传统绘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花鸟画在隋唐以后开始繁荣发展,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花鸟画日渐成熟。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鼎盛时期。明末至清朝,花鸟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近现代,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花鸟画融合了西方绘画思想,技法等,新的民族特色花鸟艺术形成并发展。 2.西方静物画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静物画源于欧洲,在起源上,西方的静物画与中国的花鸟画大致相同,可追溯到爱琴文明中的陶器彩绘、壁画等。 早期的静物在欧洲的美术史中不过是人物画中的背景和道具,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倡导使艺术的关注转向人的自身。于是,静物画逐渐的从人物画的从属地位中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 二、美学思想比较 中国花鸟画与传统文化紧紧相连。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乐”、“美善”、“德治教化”等。表现在艺术审美中,就是提倡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美为本,把“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最高目标。道家思想主张返朴归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截然不同,哲学、科学被应用到了艺术领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与数的和谐。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艺术的“摹仿说”,明确的肯定了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艺术不仅是对现实的摹仿,而且更为真实。 由此看来,在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中,东方的审美思想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而西方则侧重于对现实的再现,追求理性。 三、表现题材比较 广义上的花鸟则是除了人物、山水之外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水果蔬菜等。画家用独特的目光赋予小生灵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徐渭,明末一代花鸟画大师。他往往赋予所绘事物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胸中意气,他的作品震撼人心,极具感染力。 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所呈现的“动”不同,从“静物”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突出的是“静”。西方静物画通常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花卉、蔬菜瓜果、死后的飞禽走兽甚至是标本等。

中西方美术发展差异

中西方美术发展差异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西方美术发展历程与差异,关注现代社会中中西方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当今世界存留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实现新时代下中西方美术的完美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差异;对比;融合;赏析 引言 中西方美术都有着辉煌灿烂的时刻,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 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1.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后期毕加索、凡高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 2.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感性主义传统和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相对立的。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体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萌芽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封建社会先秦时期。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以天为本,将人看作整个自然的一部分铸就了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与此相关,它造就了中国人的独特的感性思维方式,对自然的眷恋使中国人将山川视作民族的母亲。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精髓。 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二元论世界观起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古希腊艺术的灵感源泉。而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背后则是天人两分的二元论宇宙观。

中国绘画外国绘画比较研究报告

崇尚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比较研究 一.中西绘画史概况 1.中国绘画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自称都是独特体系。它用毛笔, 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上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或山水画,花鸟画(卉)画动物画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使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安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2.西方绘画简介: 史前时代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

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剂额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绘画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巧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一直流传于世界各个国家至今。 二.中西绘画特点: 1.中国绘画的特点 我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的绘画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