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第33卷第2期

测绘科学

VoL33No.2

2008年3月

ScienceofSurveyingandMapping

Mar.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张正禄①②,邓勇①。罗长林①,杨奇儒③

(①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②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③河南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与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以及费用等准则有关,但这些准则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模拟法优化设计新方法,介绍了其原理和特点,并用实例说明了用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和优化效益。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可靠性;多余观测分量【中图分类号】P258;P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07(2008)02-0023-03

DoI:10.3771/j.issn.1009-2307.2008.02.008

1引言

ri的计算及性质

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它们都要依赖计算机程序作大量计算。解析法是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的严密方法,其数学模型一般表示为

臻离0

10,

妒(x)≥

()哕(X)=

第一式称目标函数,第二、三式称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以是精度、可靠性、灵敏度或费用等指标,约束条件也可以是上述指标。其实质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求目标函数的极值求最优解。在实际中要对优化的观测方案进行调整,故解析法的结果不是最优的。研制通用的解析法优化设计软件的难度较大,对解析法的研究很多,但应用很少。

模拟法是一种试算法。一般是根据优化的任务和设计者的经验,制定初始设计方案,用模拟观测值作平差计算分析,通过计算、修改、再计算、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模拟法的缺点是依赖于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人的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的模拟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只需一个量化的可靠性指标,优化结果不以人的知识和经验为转移,具有一致性和严密性,在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中增加一个优化设计模块即可应用。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方法既适合地面边角网,也适合GPS网,GPS基线向量可看成是投影到与某一参考椭球面相应的高斯平面上的一条边,其长度和方向都可得到,因此,可将GPS网看成是观测了边长和方向的平面网。

作者简介:张正禄(1944-),男,四川省渠县人,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测量数据处理和工程信息系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E.mail:zzl623@wtusm.edu.cn

收稿日期:2007-05.1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3CB716705)

网的可靠性可分网的总体可靠性,观测值的内部可靠

性(也称局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在此,主要讨论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

对于一个测量控制网来说,由其间接观测平差模型(z,Ax,口。2p一)可得观测值t的多余观测分量rj(又称内部可靠性)‘¨:

ri=(Q。P)d

(2)

且满足

∑r;=r=n—t

(3)

式中,Q。为观测值改正数的协因数阵,P为观测值的

权阵。观测值ff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ff为:

v。丘=业/---

(4)

√Fi

其中,‰为非中心参数,其取值与显著水平Ot和检验功效’,有关,常取2.79(a=0.05,',=0.80)或4.13(Ot=0.001,y=0.80)晗]。叽为观测值ff中误差,r;又称为观测值屯的多余观测分量,rf愈大,V。t愈小,发现观测值中粗差的能力愈强。观测值相互独立(本文只讨论这种情况)时。有

I"i:I一10"i

(5)

口£

上式中Z为z。的平差值的方差。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

L具有以下性质:

I)0≤ri≤I:‘愈小,该观测值在网中的地位愈高,若^等于零,则该观测值为已知值;愈大,该观测值在网中的地位愈低,若‘等于I,表示对已知的量进行了观测,须删除。

2)rf愈小,该观测值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ff愈

大,rf愈大,观测值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t愈小;粗差下界值V。ff对平差结果的影响随rf的增大而减小。

3)对于一个确定的网和设计方案,即在网形、观测值数和精度确定的情况下,观测值的精度愈高,则r{愈小,观测值的精度愈低,则rf愈大,即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与观测值的精度成反比。

4)在确定的观测精度情况下,网的多余观测数愈多,则rf愈大,建网费用愈高。

5)对于独立网来说,ri是与基准的位置无关的不变量。设控制网的网点数为m,已知点数为m。,未知点数为

m。,已知边和已知方位角数分别为屯和_|}。.有方向观测的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作者: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 杨奇儒, ZHANG Zheng-lu, DENG Yong, LUO Chang-lin,YANG Qi-ru

作者单位:张正禄,ZHANG Zheng-lu(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邓勇,罗长林,DENG Yong,LUO Chang-lin(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 杨奇儒,YANG Qi-ru(河南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南

平顶山,467000)

刊名:

测绘科学

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8,33(2)

参考文献(6条)

1.张正禄;罗年学;黄全义;梅文胜一种基于可靠性的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新方法[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04)

2.张正禄工程平面控制网模拟法优化设计策略 1993(01)

3.张正禄;李晓东观测值的灵敏度影响系数及其在监测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测绘学报 1989(04)

4.陈永奇高等应用测量 1996

5.李德仁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 1988

6.佩尔策;张正禄现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理论和应用 1989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82539972.html,/Periodical_chkx200802008.aspx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完整版)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毕业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摘要 优化设计是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达到最优的目标。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控制网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可行性。 为了解决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本论文分两大部分,GPS网的优化设计和GPS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在 GPS网形设计中,首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GPS网设计规范的要求,大致确定网的规模,用图论和树的有关算法推导出GPS网形中点、边、异步环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一种生成网形的算法,自动生成初步网形,并用模拟法在顾及精度和可靠性准则下对初步网形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终网形,并按最小路径方法生成观测方案。 关键词: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精度,可靠性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CONTROL NETWORK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a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optimizative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design. It is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s methods by a series of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GPS network. When designing a GPS control network ,its scale should be predicted as the project requested and the GPS surveying standard discipl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PS points , edges and nonsynchronous loops, we can use an algorithm of Graphic Theory to produce a network when given the number of points and the maximum edges of each nonsynchronous loop, after being modified by using simulate optimizing method we can draw the ultimate network, then the observation plan can be gained by using the best way algorithm. KEYWORDS:gps control network, optimizing designing, precision, reliability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2,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由于GPS测量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强,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结合实际工程,通过两次布设网点,并经过严密的计算。得出只要在建立GPS工程控制网时充分考虑布设条件及网形的几何结构,并严格按照规定观测,认真处理观测数据,最后所得的精度就一定有所提高。 标签:GPS工程控制网;网点布设;网形结构;精度提高 Abstract:Because of its high precision,high 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GPS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paper is based on actual projects,written by setting up the net point twice which is set through accurate calc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s long as the GPS engineering control network is established,the layout conditions and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are fully considered,the observation data are strictly observed,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are seriously handled,the accuracy of the final result is suppos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GPS engineering control network;spot layout;mesh structure;accuracy improvement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从全球定位系统(GPS)问世以来,已经在导航定位、授时、测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GPS技术在测量上的广泛应用,使测量技术发生了一次大的革命。使用GPS技术布设控制网已是国内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GPS 控制网可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国家或区域性的高精度的GPS控制网;另一类是局部性的GPS控制网,它包括城市或矿区控制网以及各类工程控制网。 与传统方法相比,GPS控制网不论是在布网方案,还是在平差的数学模型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研究如何根据GPS原理和作业特点制定GPS的布网方案,对减少外业观测劳动强度、提高观测质量和成果的精度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工程概况 本文涉及的工程是某镇农业综合治理测量项目。测区占地面积约 3.2km2,由于已知控制点距离项目区较远,测区通视困难,决定采用GPS控制测量。为了体现控制网点的布设对精度的影响,本项目分别进行了两次测量,通过对两次测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布设GPS控制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3 GPS工程控制网布设中点位的选择 GPS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上和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是一致的,但也有区别。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的分类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评估算法 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是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特点而形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大致思路是根据配电系统中元件运行的历史数据评价元件的可靠性指标,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潮流分析、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元件的可靠性指标评价各个负荷点可靠指标,最后综合各个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得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目前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模拟法。 一:解析法: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状态选择,最后用解析的方法进行指标计算。 (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通过对系统中各元件可靠性数据的搜索,建立故障模式后果表,然后根据所规定的可靠性判据对系统的所有状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各个故障模式及后果,查清其对系统的影响,求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简单的辐射型网络。。 (2)基于最小路的分析法:是先分别求取每个负荷点的最小路,将非最小路上的元件故障对负荷点可靠性的影响,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折算到相应的最小路的节点上,从而,对于每个负荷点,仅对其最小路上的元件与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负荷点相应的可靠性指标。算法考虑了分支线保护、隔离开关、分段断路器的影响,考虑了计划检修的影响,并且能够处理有无备用电源和有无备用变压器的情况。 (3)网络等值法:利用一个等效元件来代替一部分配电网络,并将那部分网络的可靠性等效到这个元件上,考虑这个元件可靠性对上下级馈线的影响,从而将复杂结构的配电网逐步简化成简单辐射状主馈线系统。 (4)分层评估算法:利用系统元件的可靠性数据与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在基于故障扩散的分层算法来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快速算出可靠性指标并找出供电的薄弱环节。 (5)基于最小割集的分析法。最小割集是一些元件的集合,当它们完全失效时,会导致系统失效。最小割集法是将计算状态限制在最小割集内,避免计算系统的全部状态,大大节省了时间,并近似认为系统的失效度可以为各个最小割集的不可靠度的总和。当每条支路存在大量元件时,计算量显著降低;且效率高,编程思路清晰,易于实现。本方法的关键是最小割集的确定。 (6)递归算法:先将网络用树型(多叉树)数据结构表示,利用后序遍历和前序遍历将每一馈线都用一包含了此馈线的所有数据节点来表示,由负荷点所在的顶端依次往上递归,并保留原节点,这样不仅可以算出整体可靠性指标,还可以算出所有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7)单向等值法:将下一层网络单向等值为上一层网络,将断路器/联络开关间的元件和负荷点等值为一节点,再由下而上削去断路器/联络开关,最终可等值一个节点,便可得出整体的可靠性。由于馈线中有熔断器、变压器等存在,因此在等值前后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配电网论文题目

配电网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 [1]邹必昌.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与故障恢复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2]潘淑文加权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故障恢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周永勇.配电网故障诊断、定位及恢复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4]丁同奎.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及网络重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 [5]周睿.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姚玉海.基于网络重构和电容器投切的配电网综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配电网脆弱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1]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4]任婷婷.改进网络等值法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2 [5]吴颖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 [6]王新智.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在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 2005 [7]郑幸.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 [1]周博曦.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 2012 [2]徐臣.配电快速仿真及其分布式智能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3]马其燕.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和自愈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5]许琪.基于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算法及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2

控制测量 考试必备精华版

第一章 1、_大地体_是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标准 2、高程测量的基准面是_大地水准面_ 3、水准面上各点的重力位相等 4、重力位在任意方向的偏导数等于_重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_ 5、与静止海水面重合的重力位水准面叫做大地水准面_ 6、地球的重力位=正常引力位+ 离心力位+ 扰动位 7、在质体的周围可以形成无数个水准面 8、引力位函数是一个以_位置为变量的数量函数。 9、地球的引力位和通常所说的位能有所区别:越靠近地球表面,其引力位越_大_。 10从公式上可以证明:单位质点的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加速度等于引力位的导数,方向与径向方向相反。 11、测量中,要求仪器的_纵轴_与铅垂线一致,故铅垂线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12、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是_参考椭球面,法线_; 13、观测值平差前需归算到高斯平面上; 14、归算中的重要参数是: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15、归算到椭球面后可以进一步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16、几何上,对大地水准面的形状的近似是_参考椭球面_ 17、物理上,对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场的近似是正常椭球_ 18、正高和大地高之间的差异叫做大地水准面差距 19、名词解释: 大地水准面:把地球总的形状看成是被海水包围的球体,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总地球椭球: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的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并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 大地水准面差距:在某点上,大地水准面超出椭球面的高差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与椭球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重力:引力和离心力之和 重力场:在一个空间域中的每一点都有唯一的重力矢量与之对应的矢量场 重力位:任重力场中,单位质量质点所具有的能量称为此点 的重力位 正常椭球:就是一个假想的形 状和质量分布很规律的旋转椭 球体,它是大地水准面的规则 形状,用以代表地球的理想形 体 正常重力位:是一个函数简单, 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便可直 接计算得到的地球重力位的近 似值的辅助重力位 20、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 研究内容是什么? 任务:①为工程建设提供控制 基础②为地球动力学、地震学 等科学研究提供信息 内容:①研究建立和维持工程 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 网的原理和方法②研究精密仪 器的结构特点,检核和使用, 以及作业方法③研究地球表面 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 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 算④研究控制网数据处理的理 论和方法 21、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 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 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 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 的基准面? 答:大地水准面,铅垂线;参 考椭球面,法线; 野外作业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方 便测量,而测量计算的时候选 用参考椭球面和法线便于计算 22、三种高程系统分别是什么, 他们之间的转换如何实现。 答:大地高、正常高、正高大 地高=正高+大地水准面差距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 23、似大地水准面与正常椭球 面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一回事。似大地水准 面是从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量 取正常高所得端点构成的封闭 曲面。似大地水准面严格说不 是水准面,但接近于水准面, 只是用于计算的辅助面;正常 椭球面是大地水准面的的规则 形状。 24、参考椭球是形状和大小与 地球大地体最为接近的旋转椭 球 25、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为什 么分开进行? 答:因为基准面不一样。 26、你所理解的控制测量与测 量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①测量的精度等级更高, 工作更加严密,因此要研究更 加精密的测量仪器、方法、数 据处理的方法②测量的范围更 加广阔,必须研究地球曲率等 多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像,即进 行归算。 27、与铅垂线方向重合的是重 力方向 28、大地测量地球大地基准常 数通常用GM、J2 , α、ω。 4个基本参数来表示,其中哪 个参数与地球的扁率有关J2 29、我国规定采用_正常高高 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 统 30、参考椭球在大小及定位定 向上不都与总的地球椭球重合 32、总的地球椭球是唯一的 31、每个国家自己采用不同的 参考椭球会有什么结果? 答:坐标系不一样。 32、基准面的具体作用是什 么? 答:为了使不同测量部门所得 出的观测结果能够相互比较、 相互统一、相互利用。 33、控制网基本目的是什么? 答:建立施工控制网是为了厂 区或施工区测量工作引测测量 基准,且为测量工作的前提, 为了控制整个测区,保证最大 比例尺测图的需要。 34、独立网和非独立网的区别 是什么? 答:独立网是三角网中只有一 套必要的起算数据,而非独立 网是三角网中具有多于必要的 一套起算数据。 35、控制网中的数据可分为哪 三类 答:起始数据、观测数据、推算 数据 36、GPS网的局限性 答:GPS只能用于平面等级控 制网的布设。 37、起算数据已知点有哪些获 得方式? 答:1起算边长2起算坐标3 起算方位角 第二章 1、单一附合导线精度最弱点在 导线的中间 2、附合导线误差大小与边数 或全长有关;图形的影响不 大 3、误差椭圆近似于圆形说明 测角和测边的精度比例基本 适当; 4、支导线(单导线)端点点位 中误差和边长的关系是成正 比. 5、任意边网中,离已知点越远, 误差椭圆越大; 6、三角网误差椭圆的长轴大致 在纵向上;三边网误差椭圆的 长轴大致在横向上; 7、导线测量规范规定:布设导 线时,导线点距离两端点连线 应尽量小于端点连线长度的 1/5。为什么? 答:希望布设一个近似于直伸 导线。直伸导线形状简单,便 于理论研究,导线的纵向误差 完全是由测距误差产生的,而 横向误差完全是由测角误差产 生 8、简述我国国家各等三角测量 的布设方案; 答:①一等三角锁系布设方案: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一般 沿经纬线方向构成纵横交叉的 网状;②二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网布设方案:即是地形测图的 基本控制,又是加密三四等三 角网的基础它和一等三角锁网 同属国家高级控制点,方法: 二等全面网,旧二网;③三四 等三角网:三四等三角点的布 设尽可能采用插网的方法也可 采用差点法布设 9、精度估算有何意义?精度估 算的实质是什么? 答:意义:论述控制网的精度 是否能满足需要的技术设计要 求。实质:推求控制网中边长、 方位角或点位坐标的中误差 10、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是什么?国际上 普遍将控制网最优化设计分为 哪四类?其含义是什么? 答:基本概念:就是在复杂的 科研和工程问题中,从所存在 的许多可能决策内选择最好决 策的一门科学。 原理:①建立一个能考察决策 问题的数学模型②对数学模型 进行分析并选择一个合适的求 最优解的数值解法③求最优 解,并对结果作出评价 优化设计分为四类:基准设计 (零类设计)在网的图形和观 测值的先验精度已定的情况 下,选择合适的起始数据;图 形设计(一类设计)观测值先 验精度和未知参数的准则矩阵 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点 位布设和最合理的观测值数 目;观测权设计(二类设计)在 控制网的网形和网的精度要求 已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工作

控制网优化设计复习题

1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已知其瞬时坐标的条件下,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位置。 2 在进行载波相位定位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分别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3 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过程 举例:WGS—84大地坐标系至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一: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将WGS —84大地坐标系,利用七参数(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一个尺度变换参数)转变成80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将80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80大地坐标系,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将其转换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二; 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四参数(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一个缩放参数)将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转化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4 GPS网络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设置参数,选择椭球,导入数据,数据修正,基线解算,检核基线质量,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质量检核,约束平差(改变坐标基准,输入控制点),质量检核,导出数据 5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GPS控制网优化设可以参照传统控制网优化设计进行分类处理: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定最优坐标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区域GPS网来说,主要确定控制网的投影面和投影带,一般要考虑现有坐标系统的利用及其两种坐标系统的转换。 一类设计:即控制网图形设计,是在约定网的精度和观测方案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点位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尽管GPS对网形设计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是网形仍然影响着最后成果的精度。GPS网图形设计主要考虑连接方式:即边连接,点连接,重复设站比率,重测基线比率等。 二类设计:即观测方案的最佳选择。选择观测方案主要反映在选星计划,行车路线,观测时间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三类设计:用GPS改造现有控制网的最优设计。主要考虑在什么地方加测GPS基线向量,加则多少。在设计时主要计算各种方案的经费、精度和可靠性。 6 GPS网络数据处理精度控制指标 一基本精度指标:各级GPS网测量精度用相邻点弦长标准差 二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1 基线本身限制, 2 网限制:(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张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 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县现有人口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山地103万亩,海岸线长87公里,浅海滩涂和淡水面积万亩。县境依山面海,属低山丘陵地带。 三.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内(附近)原已布设的D级GPS控制点,见表1。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该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350投影”。 (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附近)已有的二、三等水准高程点,经现场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见表1。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可利用C级GPS控制点成果表 表(1)

最新工程测量 课程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科傻软件的使用分析 作者:王震阳 20094176 指导教师:吴兆福 专业名称:测绘工程09-1班 2020年11月23日

一、可傻软件介绍 (3) 二、兼容的数据格式 (4) 三、导入观测数据 (18) 四、绘制沉降分析图 (20) 五、设置线条颜色 (30) 六、设置阈值 (31) 七、生成数据报告 (32) 八、生成Excel报表 (37) 九、保存与打开 (40) 十、关注、留言 (41) 十一、附录:部分功能实现的代码 (42)

一、可傻软件介绍 科傻系统(COSA)是“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简称,包括COSAWIN和COSA-HC两个子系统。COSAWIN在IBM 兼容机上运行。 COSAWIN系统除具有概算、平差、精度评定及成果输出等功能外,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如网图显绘、粗差剔除、方差分量估计、贯通误差影响值计算及闭合差计算等。 该系统不同于其它现有控制网平差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处理速度快,解算容量大。其自动化表现在通过和COSA子系统COSA-HC相配合,可以做到由外业数据采集、检查到内业概算、平差和成果报表输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其通用性表现在对控制网的网形、等级和网点编号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处理任意结构的水准网和平面网,无须给出冗余的附加信息;其解算速度快,解算容量大表现在采用稀疏矩阵压缩存储、网点优化排序和虚拟内存等技术,在主频166MHZ的586微机上,解算500个点的平面和水准控制网不到1分钟;在具有20MB剩余硬盘空间的微机上,可以解算多达5000个点的平面控制网。图1(程序主界面)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8T10:45:19.2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李壁辉 [导读]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广东电网揭阳揭西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揭阳市 515400)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网络等值法;分块算法 在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种。在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之上的混合算法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其在计算速度上有着很明显的提高,不过其要对复杂配电网展开等值或者分块是比较复杂的,必须要借助先进的拓扑分析理念,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故而,在实际条件下不是很合适,一般使用的是解析法。现在运行的配电网可靠性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有各自的技术难题和不足之处。 1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各个指标的特点 所谓的配电网可靠性,详细来说就是两点,一是其自身的可靠性,二是其向用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一般是:平均故障率、故障状态下的断电时间、年平均持续断电时长。配电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常配电网都是具有很大规模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有兼具开环和闭环的环网,有联络断路器等。在线路的布置上也不一而足,同时还需要借助开关进行分割。不过,对于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而言,高阶失效事件一般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它的辐射式乃至弱环网的特性,使得配电原件出现损坏的概率大大减小,同时断电的时间也变得极低。 2常用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方法 2.1网络等值法 2.1.1网络等值法的实现 配电网中一般都有着很多的馈线,其又可以再分为主馈线和分支馈线。后者的分支还可以继续延伸,分支馈线内有各种原件和相关联的负荷支路,借助配电网的这个特点,就很容易对配电网进行层次划分了。馈线及其含有的部件可以构成一个级,然后它的分支就可以划分在下一级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分支馈线需要列在同一层。所谓的区域网络,就是将馈线作为基础的各个区域的集成,在这里面的原件及负荷点具有相似的性能指标,比如同样的断电时间和可靠性指标,如此一来,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网络节点数和负荷点数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进而也能够保证评估时的计算量。 2.1.2网络等值法的缺点 再繁杂的配电网都能够借助馈线分层来简化,但是这个过程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对于各个子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等效,节点需要不断地合并分解,在结果上就是将呈现一个连续的系统,同时还有负荷的可靠性,但是并不是单个的负荷可靠性指标,要得到这个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这又是一个庞大的计算量。 2.2分块计算 2.2.1分块计算的实现 把系统列为很多块,其间含有多个元素,故障节点能够在块的基础上进行检索,运用的手段为故障扩散法,由此就能够得出负荷点,乃至于馈线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也就有了。块是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存储方式上使用的是稀疏技术,如此一来就不用对元素逐一列举了,在时间上就有了很大的余量,进而也就减少了对系统的评估时间。分块算法自身的劣势也很大,当面对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的网络时,分块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这在实际环境下并不具有可行性。 2.2.2分块计算的缺点 运用稀疏技术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对元素的列举时间,但是在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时,时间也会比较长,这样一来优势就会丧失。 2.3失负荷分析 2.3.1失负荷分析的实现 失负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失负荷,还有一种就是部分失负荷。如果故障点位于供电的最小割集中,负荷供电就会彻底瘫痪,转换为全部失负荷。但是当其出现在有容量约束的电力原件时,其他原件负载就会变大,进而变成部分负荷被割离,就是部分失负荷。实际情况下,配电网中多含有环状网和有容量约束的原件,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必须要注意部分失负荷对其的影响。在辐射型配电网中,如果具有能够进行负荷转移的联络开关,那么容量约束的作用就要重点关注了。笔者建议运用树状网二次潮流估计法来进行失负荷解析,其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简化计算。 2.3.2失负荷分析的缺点 使用此种方法来解析失负荷时,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但是其花费在对故障潮流计算上的时间就已经很多了。 3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至于为何要进行配电网评估方法的研究,为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加强配电网的可靠性,就目前来看,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极有必要,其不但能够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大规模停电事件的出现,处理大量DG 接入的难题。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就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配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缩短非故障段的断电时长,但是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配电网自愈控制功能的达成,比如智能剖析和决策能力等,在今后的时间里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 在当前这个时期,不管是何种针对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手段,都必须要对单个负荷点或失效事件展开一次全面的网络拓扑搜索,在特性上表现为规模巨大,同时花费时间也极长,这样一来其在实用性上也有一定的阻碍。有鉴于此,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其他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面展开剖析,当前的探究依旧处在前期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当前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