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网形最优化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网形最优化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网形最优化摘要:随着现代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施工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网形最优化是一种应用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从优化控制网网形的目的、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引言桥梁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施工平面控制又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环节。

然而,传统的控制网网形设置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时间长、成本高、精度不够等。

因此,对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网形进行最优化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手段。

2. 优化控制网网形的目的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网形最优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设置控制网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有效地规划施工作业的流程和方向,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并提高施工精度和安全性。

3. 优化控制网网形的方法(1)规划节点位置:根据桥梁的设计和实际情况,通过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条件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控制网节点位置。

这样可以避免节点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度。

(2)确定节点数量:根据施工平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合理确定控制网节点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节点数量越多,精度就越高,但也会增加施工成本和时间。

因此,需要在效果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节点数量。

(3)考虑工程要求:在优化控制网网形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要求和限制条件。

例如,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调整控制网的网格形状和密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偏差和误差。

4. 优化控制网网形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控制网网形进行最优化设计和实施,将产生以下效果:(1)提高施工效率:合理设置控制网节点的位置和数量,能够提高施工定位的准确度和精度,降低施工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保证施工质量:控制网网形的最优化设计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和误差,确保桥梁施工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珊溪水电站施工控制网的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

珊溪水电站施工控制网的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

值 的 多 余 观 测 分 量 很 大 ,说 明 该 观 测 值 对 全 网 的 精 度 无 贡 献 ,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观 测 值 是 多 余 的 , 以 去 掉 。这 从 该 可
是 基 于 网 的 内 部 可 靠 性 进 行 工 程 控 制 网 优 化 设 计 的 基 本
思想 和 出发 点 。
水 库 正 常 蓄 水 位 为 12I, 大 坝 高 108I, 顶 高 4 I最 T 3.T 坝 I
程 1 68I 。 根 据 设 计 要 求 , 溪 电 站 施 工 区 布 设 二 等 平 5 . I T 珊 面控 制 网 , 依 飞 云 江 两 岸 共 布 设 8个 点 ( 图 1 , 带 网 见 )星 状 , 西 长 约 25k , 北 宽 约 1k 东 . m 南 m。 控 制 面 积 约 4 k 。 m 采用 T 3经 纬 仪 按 二 等 网 规 范 要 求 测 角 ,用 DI0 2光 电 20 测距 仪 ( 称精 度 为 1 标 mm+1p m・ 测 边 。 p D)
中 图 分 类 号 : U1 82 T 9.
文献标 识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文 章 编 号 : 6 1 1 9 (0 2 0 - 0 3 0 1 7 - 0 22 0 ) 5 0 4 - 4
1工 程 概 述
珊 溪 水 电 站 位 于 浙 江 省 东 南 部 温 州 市 文 成 县 境 内 的 飞 云 江 干 流 上 ,坝 址 位 于 珊 溪 镇 上 游 约 1k 处 的 峡 谷 m 内 , 温 州 市 7k 距 文 成 县 2 m。 距 m, 8k 测 区 情 况 : 溪 镇 属 文 成 县 一 大 镇 , 通 便 利 , 区 珊 交 镇 内 有 一 桥 贯 通 左 右 两 岸 , 云 江 上 游 两 岸 为 山 地 , 上 有 飞 山 零 星树 木 , 视 条件 良好 , 天雨 水较 多 。 通 夏

施工平面控制网机助优化设计探讨

施工平面控制网机助优化设计探讨

符禹: ’ 网助化计讨 生等 工面制机优 探 H 施平控 。 工 一 。 nr 一。 设补
离 之平 方 和 ;
p— — 2 2 ” 06 65 。
N2oN1) o(aO4 .a . Ml T y t

2 2 00
( )三 角 网 图形 尽 量 控 制 在 规 范要 求 之 内 , 3
新 设 计 的 网形 和 观测 精 度不 满 足 精 度 时 ,则 要 对 设 计进行修改 , 再进 行 计算 比较 , 到设 计 满 足 各项 精 直 度要求为止。 1 机 助 优 化 设计 步 骤
( )先 将 间 接 观测 平 差相 关 的所 有 数 字模 型 编 1
程输 入 机 内 。
较 以 确 定设 计 方 案 是否 需要 作 变更 。
( ) 当设 计 方 案 需要 变 更 时 ,可 以改 变 平 面 的 7
已知 参 数 : 变近 似坐 标 ; 改 增减 附加 条 件 ; 加 基线 、 增
固定 方 位 角 条 件 ;改 变 观测 元 素 的精 度 ;重 复 步 骤 6 7直 到 输 出满意 方 案 。 助 优化 程 序 框 图见 图 1 、 机 。
( )要 对 使 用 的起 算 数 据 进行 严 格 的分 析 比较 1 其 精 度是 否 满足 起 算 要求 。
可 能 是 在 主要 建 筑物 附近 的某 一 条 边 ,边 长相 对 误 差 超 限 , 某 一 点点 位误 差 超 限 , 就要 求 设计 人 员 或 这
迅 速 作 出较 准 确 的判 断 ,以 决定 改 变 哪 些 已 知元 素 和 观 测 值 的 权 等 ,这 也 是 机 助 优 化 设 计 的关 键 所
( )调 试 好 程序 。 2

工程测量 课程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测量 课程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科傻软件的使用分析作者:王震阳20094176指导教师:吴兆福专业名称:测绘工程09-1班2013年8月10日一、可傻软件介绍 (3)二、兼容的数据格式 (4)三、主要功能 (18)四、软件使用过程 (20)五、使用心得 (30)一、可傻软件介绍科傻系统(COSA)是‚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简称,包括COSAWIN 和COSA-HC两个子系统。

COSAWIN在IBM兼容机上运行。

COSAWIN系统除具有概算、平差、精度评定及成果输出等功能外,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如网图显绘、粗差剔除、方差分量估计、贯通误差影响值计算及闭合差计算等。

该系统不同于其它现有控制网平差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处理速度快,解算容量大。

其自动化表现在通过和COSA子系统COSA-HC相配合,可以做到由外业数据采集、检查到内业概算、平差和成果报表输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其通用性表现在对控制网的网形、等级和网点编号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处理任意结构的水准网和平面网,无须给出冗余的附加信息;其解算速度快,解算容量大表现在采用稀疏矩阵压缩存储、网点优化排序和虚拟内存等技术,在主频166MHZ的586微机上,解算500个点的平面和水准控制网不到1分钟;在具有20MB剩余硬盘空间的微机上,可以解算多达5000个点的平面控制网。

图1(程序主界面)图1(科傻软件主界面)二、兼容的数据格式科傻文件为标准的ASC Ⅱ码文件,可以使用任何文本文件编辑器打开,平常我们将打开方式设置为以‚文本文档的形式打开‛即可。

对于不同的功能对应不同格式的文件,下面将主要的文件格式进行详细说明。

1.控制网观测文件,取名规则为‚网名.in1‛和‚网名.in2‛,分别是高程观测文件和平面观测文件的命名格式,其实的‚英文字母代表in ‛输入的意思。

图2(高程观测文件格式及内容)图3(平面观测文件格式及内容)上图中文件的第一部分(示例图2中为前两行)为:已知点点名,高程。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工程项目都会使用到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是一个用于地形测量和工程建筑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何优化工程控制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减少测量成本,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介绍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一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工程控制网是用于工程测量和建筑的一种基础设施,由一系列控制点构成,主要用于测量和定位工程项目的各个部分。

在工程测量中,控制网可以提供精确的水平和垂直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精度和准确度。

同时,工程控制网也是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地图制图、地形测量、环境监测等方面。

三、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对工程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工程控制网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过于密集、控制点分布不均匀、控制点传递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导致工程测量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精度和效率,降低测量成本。

目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四、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两种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它们广泛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点选取和布设在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控制点的选取和布设。

传统的控制点布设是靠人工判断和摸索,容易出现偏差和误差。

浅谈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浅谈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浅谈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摘要: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控制网能有效保证各建筑物轴线之间的相对关系、相对稳定及相对精度,对工程的定线放样起控制作用,因此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显得异常重要。

为使施工控制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尤为重要,它能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因此通过运用合理技术手段更加完善的优化施工控制网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施工控制网、精度、设计、优化、跟据作业的过程,通常将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零类设计,一类设计、二类设计和三类设计。

零类设计是控制网参考系或基准的设计问题,它包括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坐标系的选择,不同用途的控制网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施工控制网要考虑相对点位的精度问题,因此零类设计通常采用传统的习惯做法。

一类设计是控制网的网形设计问题,是在预定测量精度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的点位概略坐标和联系方式控制点的设计位置,主要受施工放样的需要及地形和设备条件的制约,有些因素目前还很难用数学的方式表示。

而控制网的图形(即控制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对网的图形强度影响较大,它是一类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类设计是控制网在图形固定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精度配置,它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热点问题。

三类设计则是对已有控制网的改善,它一般要包含零类、一类和二类设计。

施工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作用,是使所求解的控制网的图形和观测纲要在高精度、高可靠性及低成本意义上为最优。

针对施工控制网设计的特点,求出图形和观测纲要同时满足预先规定的优化设计指标。

一、优化设计指标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指标包括精度、可靠性和经济费用指标。

精度指标一般通过精度约束函数来满足。

可靠性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常用的指标有:观测量的多余观测分量、可发现粗差的下界值、外部可靠性尺度等。

控制网最终的优化结果,是各个阶段优化设计的总和。

因此,在各个阶段的优化设计上不必强求同时满足精度、可靠性和费用指标,而最后的优化设计结果中达到这三项指标便可。

施工进度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案

施工进度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案

施工进度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的控制是项目成功完成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施工进度控制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并确保工程按时按质量完成。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化的施工进度控制设计方案,以帮助施工方更好地管理施工进度。

设计方案一: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进度控制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排期和任务分解,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

具体步骤如下:1. 项目分解:将整个工程项目分解为各个子任务,确保每个子任务都明确具体。

2. 确定关键路径:在分解的任务中确定关键路径,即影响整个工程完成时间的路径。

重点关注关键路径上的任务安排和时限。

3. 制定排期:根据任务的前后关系和资源的可用性,制定详细的排期计划。

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资源的调配,以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4. 监控进度:定期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排期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偏差。

设计方案二:资源管理与优化合理的资源管理和优化也是施工进度控制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源,可以提高效率,确保施工进度不受资源瓶颈的影响。

具体策略如下:1. 资源预先计划:提前预估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资源,并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和数量。

避免资源短缺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2. 优化施工队伍:根据项目需求和任务量,合理规划施工队伍。

确保施工队伍的数量和技能与任务相匹配,以提高施工效率。

3. 物资管理:建立科学的物资管理制度,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

减少物资浪费和避免因物资短缺而导致的施工延误。

设计方案三: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意外情况,保证施工进度的稳定性。

具体措施如下:1. 风险识别: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

重点关注可能导致施工延误的风险因素。

2. 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

例如,在高风险工作环境中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I Ke y wo r d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u r v e y , c o n t r o l n e t wo r k , o p t i mi z a t i o n
d e s i g n ,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三 、 矩 形控 制 网 的 测 设 1 . 主 轴 点 的 确 定 及 主 轴 线 的 调 整 主轴 点 应 根 据 设 计 坐 标 及 首 级 控 制 网确 定 , 一
( 5 )轴线测设 中的注意事项 : 1 ) 各主控轴线 点或各主控轴 线或借线点的两对 应点应可通视 ,减 少后视过近和仰角过大 而造成的
要】在建筑行业 高速发展的今天 ,最 优设计显得尤 为
周 边 封 闭 直 线位 置 。 例 如 ,某 钢 厂 主 体 工 程 , 主 控 制 网布 设 成 矩 形
4 )当 高 差 超 过 一 整 钢 尺 时 ,应 精 确 测 定 出第 二 条 起 始 标 高 引测 线 , 作 为 向上 引测 的 依据 , 防 止 误
2 )各主控线和校核线应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 围内,否则应重新复核 ,查 明原因 。 3 )所用经伟 仪等仪器要定期检验校正 ,架设仪 器时一定要严格对 中、整平 ,仪器投测者 和定点者 用对讲机联系。
2 . 施 工 组 织 措 施 ( 1 )组 织 管 理 :项 目测 量 实 行 三 级 测 量 管 理 体 制 , 工 程 总 部 管 理 、 项 目部 管 理 、项 目分 部 管 理 三 级制度。 ( 2 )实 行 两 级 监 督 :即项 目部监 管 、项 目分 部
引测误差。
【 关键 词】工程测量 控制 网 优化设计 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摘要: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控制网能有效保证各建筑物轴线之间的相对关系、相对稳定及相对精度,对工程的定线放样起控制作用,因此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显得异常重要。

为使施工控制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尤为重要,它能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因此通过运用合理技术手段更加完善的优化施工控制网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施工控制网、精度、设计、优化、
跟据作业的过程,通常将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零类设计,一类设计、二类设计和三类设计。

零类设计是控制网参考系或基准的设计问题,它包括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坐标系的选择,不同用途的控制网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施工控制网要考虑相对点位的精度问题,因此零类设计通常采用传统的习惯做法。

一类设计是控制网的网形设计问题,是在预定测量精度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的点位概略坐标和联系方式控制点的设计位置,主要受施工放样的需要及地形和设备条件的制约,有些因素目前还很难用数学的方式表示。

而控制网的图形(即控制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对网的图形强度影响较大,它是一类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类设计是控制网在图形固定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精度配置,它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热点问题。

三类设计则是对已有控制网的改善,它一般要包含零类、一类和二类设计。

施工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作用,是使所求解的控制网的图形和观测纲要在高精度、高可靠性及低成本意义上为最优。

针对施工控制网设计的特点,求出图形和观测纲要同时满足预先规定的优化设计指标。

一、优化设计指标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指标包括精度、可靠性和经济费用指标。

精度指标一般通过精度约束函数来满足。

可靠性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常用的指标有:观测量的多余观测分量、可发现粗差的下界值、外部可靠性尺度等。

控制网最终的优化结果,是各个阶段优化设计的总和。

因此,在各个阶段的优化设计上不必强求同时满足精度、可靠性和费用指标,而最后的优化设计结果中达到这三项指标便可。

因此,首先利用控制刚的完全观测图形,在一定的平均可靠率和精度约束下,解算出最佳的观测图形,然后在此图形设计的基础上求解满足精度约束条件、费用最省的观测方案,这样,分两步将控制网图形与观测纲要优化设计用解析法直接求解。

二、算例
有一座九孔三联连续粱的特夫桥粱,其控制同的完全观测图形如附图2-1所示。

OD、BE为长约680m的基线边,完全观钡I量为28个,必要观测量为l5个。

设放样桥墩的方向测设中误差为l0㎜。

其控制网能满足相邻墩台和连续梁两端墩台同的距离中误差小于±l0㎜的精度要求,可求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等精度
完全观测图形设计方案。

为更好地比较采用A标准和E标准作为目标函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算倒中采用平均可靠率=0.118,表2-l中列有两种优化方法的计算过程。

最后优化的图形对桥梁相邻墩台间的墩距和两端墩台间的跨距精度列于表2-2。

图2-1控制网完全观测图形
表2-1控制网图形优化过程
表2-2各种图形设计的墩距、跨距精度(mm)
在观测图形的优化过程中,观测量被删除的先后顺序,实际上反映了该观测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精度。

从测量意义上说,采用“A”标准作为目标函数,是使删除的观测量所引起的精度函数的平均变化量为最小;采用“E”标准,则是使删除的观测量所引起精度函数的最大增量比删除其它任何一个观测量时都要小。

换句话说,就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求取最好的结果。

由表2-1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目标函数的优化过程非常接近,特别是从第2步到8步删除的观测量完全相同。

从表2-2的优化结果来看,两种方案设计的墩距,跨距均满足精度要求。

图形优化小结。

通过算例的计算说明,采用精度函数增量的“A”标准或“E”标准为目标函数,在一定的平均可靠率和精度要求的约束下,使用0一l规划进行控制网图形设计,方法可行。

它是解析法进行一类设计的新尝试,通过与解析法进行二类设计的结合,可以把施工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和观测纲要设计有机地变成一个整体。

三、观测纲要的最优设计
1、目标函数
控制网优化设计不仅要考虑精度和经济指标而且要考虑可靠性指标,精度指标用来衡量控制网观测中出现的偶然误差,而可靠性指标用来表征抵御粗差的性能,其作用尽可能完全地探测或消除观测粗差,还使未被发现的粗差对控制网的影响尽可能小。

对于控制网设计,由于现代观测仪器的精度很高,少量的多余观测即可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但是,控制网对外部干扰和影响的抵抗能力也就减弱,显然,可靠性也随之减弱。

因此,我们必须把可靠性指标作为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

2、实例分析
例1:图3-1是某隧道施工边角控制网,第1,2,3,4点为已知点,第5点至第8点的连线为隧道轴线,P为施工贯通点,现在要求在给定边长观测权之和为16,方向观测权之和为38的条件下,设计观测方案,使贯通影响值最小,若暂不考虑由第5点和第8点通过洞内导线求得的P的误差,即影响值仅由控制网误差引起,则影响值作为坐标未知数函数的形式如下:
图3-1某隧道施工边角控制网
目标函数:,经过二次迭代,得最优化目标函数值。

Z=0.1 219,从各次迭代的边长及各测站方向观测权的值,可以看出,某些边长观测值权很小,即它们对降低目标函数所起的作用很小,甚至边长2—10,3—10,4—8可以不观测、同样,第1站也可以不进行方向观测,事实上第2,3两点是已知点,边长2—10,3—10加强了第10点精度,而第10点与P点影响值的关系是很间接的,而边长4—8几乎与y轴垂直,对P点影响甚微,在第1测站上,方向1—8对P点的横坐标影响也是很小的。

因此,对照所提目标函数,这些结论在几何意义上也是明显的,若将所给方向观测权总和与边长观测权总和分别平均分配给各个方向和边长观测值,其函数值m=0.2406与最优值相比,目标函数减少49%,因此,在观测权总和相同的情况下,优化前与优化后的目标函数相差值还是比较可观的,即不需要增加多余测回数,目标函数就可有较大的下降,因此,进行观测权的最优方案设计是必要的。

例2:图3-2是某工程施工控制网,要求理想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准则矩阵)服从TK结构,而且作为自由网观测所有方向和边长1—2,其最大点位误差小于±2㎝,设计该控制网的最优观测纲要。

由算出设计误差椭圆(如图3-4虚线表示)由(3-35)式计算权向量的上限b,应用二次规划,求得一组权值,并求出相应的误差椭圆,图3-4实线表示的椭圆。

可以看出实际误差椭圆与设计误差椭圆并不完全相符合,这是因为(3-22)中目标函数仅从二次范数最小逼近准则矩阵,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即实际误差椭圆应全部等于设计误差椭圆,或落在其内,我们在图3-4所示控制网中逐点比较实线和虚线所示的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

若在某点,其差数最大为我们将权向量P乘以常数,同时,顾及权向量的约束,求得最后的权向量,表3-3中(2)所示和误差椭圆如图3-5实线所示的误差椭圆总的方向X测回数为145。

图3-2优化前施工控制网图3-3优化后施工控制网
表3-1误差椭圆总的方向
如果我们在每个测站上均观测6测回,总的方向X测回数为204。

将145和204方向X测回数相比,可见优化后的观测工作量较优化前的观测工作量减少29%。

3、观测纲要优化小结
通过建立的最优观测权的公式对两个实例的分析,在保持原有的观测权总和不变,设计出最优网形下的观测纲要,对目标函数来说,优化效果是明显的,而且优化后利用不等权观测,提高控制网精度,减少工作量,提升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