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多发生在生育年路的妇女,多数人在月经束潮访,没有不良反应或反应很轻。
但有少数人在月经前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如精神紧张、压抑,烦踩易怒.失眠,头晕头痛,乳房、少腹作胀或乳头疼痛,食欲不娠等,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进行治疗。
西医认为是由于经前期雌激素、黄体酮分泌不协调或肾上旅功能失调而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
相当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
有哪些症状1.典型症状常在经前t周开始,至月经前2--3天最严重,经后突然消失。
2.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精神紧张、身心不安、遇事挑剔、易怒、感情冲动、争吵、哭闹、不能自制,或者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往、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
3. 除了这些精神症状外,还出现手足或眼睑水肿,恶心、呕吐、腹泻、尿额、盆腔坠服、腰腿部疼痈、头晕、头痛、乳房胀痛、食欲改变、潮热、出汗、眩晕、心悸、座疮、油性皮肤等。
如何诊断本病有三个特点:一是周期性发病,月经过后,临床症状自然消失,二是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仅在月经前数天发病。
三是精神改变和少腹部、乳房不适。
但需排除内分泌系统器质性病变。
如何治疗一、经行头痛每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三五日,头痛剧烈,或胀痛或掣痛,痛处可局限于头部一处,甚或疼痛难忍,伴有恶心、呕吐,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基本方一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白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黄芪25克。
*血虚肝旺,头胀痛耳呜,加桑叶12克,龟板12克;*体倦乏力,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用于经行前后头痛,呈空痛或隐痛,头晕目涩,经量少,色淡红心悸,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基本方二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山药l0克,潼蒺藜10克,白蒺藜10克,川牛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女贞子10克。
经前期综合征通用课件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 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治疗和管 理。
05
经前期综合征的科研进 展
科研现状与成果
1 2
激素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
研究发现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 有密切关系,如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产素等。
遗传因素研究
通过对家族聚集性和双胞胎的研究,发现遗传因 素在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经前期综合征通常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出现,持续约1-2周,表现为情绪波动、 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体重增 加、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总结词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心 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3
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显示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 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病因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
学依据。
诊断标准的完善
进一步优化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 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治疗方法研究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
谢谢观看
量表
量表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患者的症状程度和影响程度。常见的量表包括经前期症状清 单(PSL)、焦虑和抑郁量表等。
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
01
02
03
明确诊断
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患者得 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避 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评估严重程度
评估经前期综合征的严重 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 的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 效果。
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和效果要知道

0 1
0 2
03
04
治疗效果对治疗周期的反馈
治疗周期的长短 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治疗 周期相互关联,
需综合考虑
治疗效果的好坏 影响治疗周期的
调整
针对不同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治疗周期和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估
治疗周期: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周期通常为3-6个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治疗效果:治疗周期的长短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治疗周期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失败案例的教训和改进建议
案例描述:患 者因忽视早期 症状,导致病 情恶化
教训总结:及 时诊断和治疗 是关键
改进建议:加 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认知 度
案例分析:分 析失败原因, 提出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
0 1
0 2
03
04
案例分析对治疗周期和效果的启示
案例选择: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经 前期综合征治疗 案例,以便更好 地说明治疗周期 、 治疗效果、治疗周 期等方面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其中的 经验和教训。
启示总结:根据 案例分析的结果, 总结出对治疗周 期和效果的启示, 为其他患者提供 参考和借鉴。
实际应用:将案 例分析的启示应 用于实际治疗中, 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缩短治疗周期。
0 1
0 2
03
04
综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治疗周期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治疗周期和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 4
经前期综合征治疗案例 分析
成功案例的特点和经验
患者年龄:年轻女性为主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 治疗方法:个性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始于经前1~2周,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骤然减轻或自然消失。
每次月经周期均如此,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病率为30%~40%[1]。
临床表现:PMS包括身体和情绪异常两类症状,主要有头痛、腹胀、腹泻、手腿肿胀、乳房胀痛,易激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紧张、嗜睡、失眠等。
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情绪变化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易怒,遇事挑剔,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及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在生理方面,由于水纳潴留,会出现暂时的体重增加,面部及四肢轻度浮肿,少尿,乳房胀痛和头痛。
神经和血管的改变可能会有眩晕、昏厥、心悸,碰撞后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等。
消化道方面可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皮肤可能会患上痤疮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等。
特点:PMS症状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具备所以症状,每个人的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周期的关系基本固定,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月经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此为本病的特点。
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卵巢功能障碍,致体内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雌激素水平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另外,它可能与抗利尿激素、血、醛固酮分泌过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以及低血糖、高催乳素、前列腺素浓度波动等因素有关。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不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

基本治疗
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益气养血、调补冲 任。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虚补实泻。
处方: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
操作: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间歇期可隔日1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
加减:寒湿凝滞:水道;气血瘀滞:合谷、太冲、次髎;气血不足:血海、脾俞、足三里。
方义:十七椎——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其他疗法 皮肤针: 耳针:肝、脾、肾、子宫[内生殖器]、
内分泌
三、治疗方法
概述
定义: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 。
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未婚者多见。
病因病机:寒凝、气滞——不通则痛 气血不足——不荣则痛
01
02
03
04
第三节 痛经
二、临床表现
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疼痛可放射到胁肋、乳房、腰骶部、股内侧、阴道或肛门等处。一般于经期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到疼痛,成为月经来潮之先兆。甚至疼痛难忍,面青肢冷,呕吐汗出,周身无力,甚至晕厥。 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绞痛或坠胀痛。 辨证分型 寒湿凝滞:小腹冷痛,得热则舒,色紫暗有块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 气血不足:小腹隐痛喜按,且有空坠不适之感, 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定义:妇女在经期前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 状,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 。
病因病机:经血注入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 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概述
发病率50%,轻者可以忍受,重者影响工作。
属于“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泄泻”范畴
第一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以月经来潮前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主症。伴有头痛、眩晕,甚者不能站立;部分病人可见腹泻、发热、吐衄等。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疗效得 到广泛认可。
针灸治疗具有整体调节的特点,通过刺激穴位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优势与不足
•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相较于药物治疗更 加温和,对患者的身体无创伤、无负担。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避免空腹和过度疲劳
针灸治疗时应避免空腹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遵循医嘱
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03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针灸治疗
方案
治疗方案的设计
确定治疗目标
缓解经前期紧张症状,调节内分 泌,改善情绪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崩漏的症状则主要表现为月经周 期紊乱、大量出血或持续时间过 长,可能伴有头晕、心慌、乏力 等贫血症状。
02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
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01 Nhomakorabea02
03
调整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 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疏通经络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促进 气血流通,改善身体机能, 缓解症状。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是一种常见的 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特 定阶段,表现为一系列身体和情绪症 状。
崩漏则是指月经周期紊乱,出现非正 常的大量出血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前一周 内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症 状,如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疲劳等。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表现有烦躁易怒、抑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特别是周期性出现,经前症状明显,经后消失。
其发病原因最早认为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后来认为本征常存在于有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可能是组织对孕激素、雄激素敏感失调所致。
还有经前泌乳素过高、前列腺素过多和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与发病有关。
其临床表现多于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如精神症状、乳房胀痛、水肿、疼痛、月经失调及胃肠道等症状。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利尿剂、镇静剂及止痛剂等,还可激素治疗。
本征按临床表现可归类于中医“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眩晕”、“经行风疹块”、“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等范畴,现已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其发病多由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所致,故治疗常以疏肝解郁,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法。
本文选介安妇饮、小柴胡汤、芪附四君汤、助阳解郁汤、解郁化瘀方等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有效方5首,临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
1.安妇饮【处方组成】柴胡、丹皮、香附、王不留行、郁金、栀子各10g,当归12g,白芍、茯苓、山楂各15g,青陈皮各9g,路路通6g,薄荷3g。
加减变化:心烦口干加石斛10g,生百合12g,太子参15g;乳癖加昆布、海藻、炮山甲各10g,败酱草15g;浮肿便溏者,加党参、山药各15g,白术10g;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合欢皮12g。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于经前10~15天开始服用。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消胀止痛。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临床运用】本组64例,年龄在22~43岁之间;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5年。
经治疗后观察2~6个月经周期者占83%。
6~10个月者占17%。
结果:46例治愈,14例有效,4例无效。
其中服药两个周期而愈者33例,3个周期而愈者8例,4个周期而愈者5例。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焦虑、精神障碍、体内水钠潴留、疼痛、口腔溃疡、偏头痛、低血糖症、疲劳、健忘、抑郁、乳房胀痛、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
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表1)。
(1)精神症状: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
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
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
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07T09:46:34.6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刘传凤张丽辉[导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刘传凤张丽辉(吉林省辉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吉林辉南135122)【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38-01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情绪异常对症施治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始于经前1~2周,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骤然减轻或自然消失。
每次月经周期均如此,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病率为30%~40%[1]。
临床表现:PMS包括身体和情绪异常两类症状,主要有头痛、腹胀、腹泻、手腿肿胀、乳房胀痛,易激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紧张、嗜睡、失眠等。
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情绪变化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易怒,遇事挑剔,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及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在生理方面,由于水纳潴留,会出现暂时的体重增加,面部及四肢轻度浮肿,少尿,乳房胀痛和头痛。
神经和血管的改变可能会有眩晕、昏厥、心悸,碰撞后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等。
消化道方面可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皮肤可能会患上痤疮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等。
特点:PMS症状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具备所以症状,每个人的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周期的关系基本固定,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月经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此为本病的特点。
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卵巢功能障碍,致体内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雌激素水平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另外,它可能与抗利尿激素、血、醛固酮分泌过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以及低血糖、高催乳素、前列腺素浓度波动等因素有关。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不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
轻度的PMS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针对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过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现症状的生理知识,已协助病人改善对症状得反应。
再通过调整日常生活节奏,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方法以减轻症状。
合理的饮食调节,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刺激,有助于减轻症状。
饮食宜清淡,可减少体内水钠潴留,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饮食,可改善抑郁、疲乏等症状,适当吃些带有苦味的食物如苦菜,绿茶等,可有清心除烦醒脑提神等作用。
少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因能加重焦虑,紧张易怒等症状,因此,PMS患者应注意食物的选择。
重度的PMS患者除休息,饮食清淡外,应进行内分泌及对症治疗,如补充少量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经前期肌肉注射黄体酮均可取得一些效果。
适当用些镇静药,抗抑郁药,以解除忧虑缓解精神紧张。
若体重增加多,可给予利尿药如螺内酯(安体舒通)25mg,日4次,于周期第18-26天服用,钾排出量少,不需补钾,且不易发生依赖性,除减轻肿胀感,降低体重外,还可缓解精神症状。
另外,服用维生素B6,调节植物神经,促进过多的雌激素在肝脏内廓清代谢。
有文献报道[2],有用克罗米芬治疗PMS的,于月经第5-9天口服克罗米芬50mg/d,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显效病例遗留症状以经前期乳房轻微胀痛为主,治愈病例停经1年后再次出现轻度失眠,心烦等症状,复发率为6.9%,再次用药后好转。
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选择中医,中药食疗药膳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服用百合冰糖银耳粥,吃后清淡舒畅,气味淡薄,脏腑滋润,有助于达到治病目的。
另外,可运用逍遥散及其加减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满意,其基本方为:柴胡15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8g,薄荷7g,生姜7g。
加减法:乳房胀痛加夏枯草、露蜂房、生姜、香附;乳房有硬结加夏枯草、露蜂房、郁金,菊核、丹参;经行头痛去生姜,加丹皮、栀子、郁金、丹参、白蒺藜、地龙、珍珠母、菊花;经行头痛去生姜,加浮小麦、酸枣仁、柏子仁、龙骨、五味子、远志等;经行口糜去生姜,薄荷,加丹皮、栀子、生石膏、大黄;经行发热去生姜、薄荷,加麦冬、丹皮、青蒿、生地;经行吐衄去生姜、薄荷,加丹皮、栀子、牛膝、黄芩、白茅根、生地等。
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停止,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混匀分三次口服,忌辛辣、生冷。
3个月一疗程。
逍遥散及其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通过疏通调和,健运温养,清化痰热,可调节气机升降,和畅冲任气血,协调脏腑功能,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PMS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月经前,出现情绪和心态变化时,应尽力克制自己,适当的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散步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分散大脑紧张情绪,家属与身边的人应尽量给予更多关爱,谅解与包容。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81-382.
[2]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