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平胶囊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合集下载

经前期综合症怎么治疗呢

经前期综合症怎么治疗呢

经前期综合症怎么治疗呢其实很多女性都有轻微的经前期综合症,这并不难治疗,而且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也可以选择不治疗。

因为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随着经期的结束也会一起结束,它只在经期的前几天出现,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有一些人的病情比较严重,症状不会随着经期一起结束,就需要治疗了。

治疗方法1、抗焦虑药/非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非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较安慰剂能更显著缓解经前期综合征,但一部分妇女因药物副作用而中止治疗。

益处:多数研究认为抗焦虑药/非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能显著缓解一项和多项症状。

危害:大多数试验中副反应如嗜睡、恶心、焦虑、头痛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阿普唑仑会出现嗜睡现象,出现恶心和头痛的比例相对较低。

抗抑郁药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干、疲劳、恶心、头晕。

2溴隐停:溴隐停的副作用主要表现恶心。

3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治疗妇女PMS效果的证据不足。

4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较对照组能显著缓解经前期症状。

放松、行走活动、自我监督、教育、合作技巧等对妇女的症状都有缓解,该疗法有中长期治疗的益处,且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对较主动的患者更合适一些。

5达那唑:评达那唑能缓解经前期症状似乎非常明显,许多坚持治疗的妇女有一些症状被达那唑治愈。

6饮食补充:补充钙剂较安慰剂能显著缓解整体症状,包括乳房胀痛、水肿、头晕、腹部痉挛性疼痛。

经前期综合症的治疗方式多达二十种,有一般的按摩放松等方式,也有服用药物的方式,也包括手术方式。

根据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你的接受程度,会有不一样的治疗方式。

经前期综合症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严重的情况比较少,大多都是能接受的程度。

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和效果要知道

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和效果要知道

0 1
0 2
03
04
治疗效果对治疗周期的反馈
治疗周期的长短 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治疗 周期相互关联,
需综合考虑
治疗效果的好坏 影响治疗周期的
调整
针对不同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治疗周期和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估
治疗周期: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周期通常为3-6个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治疗效果:治疗周期的长短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治疗周期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失败案例的教训和改进建议
案例描述:患 者因忽视早期 症状,导致病 情恶化
教训总结:及 时诊断和治疗 是关键
改进建议:加 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认知 度
案例分析:分 析失败原因, 提出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
0 1
0 2
03
04
案例分析对治疗周期和效果的启示
案例选择: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经 前期综合征治疗 案例,以便更好 地说明治疗周期 、 治疗效果、治疗周 期等方面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其中的 经验和教训。
启示总结:根据 案例分析的结果, 总结出对治疗周 期和效果的启示, 为其他患者提供 参考和借鉴。
实际应用:将案 例分析的启示应 用于实际治疗中, 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缩短治疗周期。
0 1
0 2
03
04
综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治疗周期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治疗周期和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 4
经前期综合征治疗案例 分析
成功案例的特点和经验
患者年龄:年轻女性为主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 治疗方法:个性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始于经前1~2周,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骤然减轻或自然消失。

每次月经周期均如此,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病率为30%~40%[1]。

临床表现:PMS包括身体和情绪异常两类症状,主要有头痛、腹胀、腹泻、手腿肿胀、乳房胀痛,易激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紧张、嗜睡、失眠等。

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情绪变化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易怒,遇事挑剔,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及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在生理方面,由于水纳潴留,会出现暂时的体重增加,面部及四肢轻度浮肿,少尿,乳房胀痛和头痛。

神经和血管的改变可能会有眩晕、昏厥、心悸,碰撞后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等。

消化道方面可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皮肤可能会患上痤疮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等。

特点:PMS症状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具备所以症状,每个人的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周期的关系基本固定,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月经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此为本病的特点。

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卵巢功能障碍,致体内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雌激素水平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另外,它可能与抗利尿激素、血、醛固酮分泌过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以及低血糖、高催乳素、前列腺素浓度波动等因素有关。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不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

经前期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和注意事项要知道

经前期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和注意事项要知道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经前期综合征的药 物治疗可能会引起 一些副作用,如恶 心、呕吐、头痛、 乳房胀痛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 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 时,应注意药物的剂 量和用药时机,避免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心理状态。
长期用药的监测: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的患 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肾功能等检 查,以确保药物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烫伤皮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 5
经前期综合征的预防与 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充足睡眠
定期检查:及早 发现并治疗可能 导致经前期综合
征的疾病
心理调节:减轻压力、 放松心情、寻求心理
支持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药物进行预
防和控制
控制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 如抗抑郁药、镇静剂等。
的发生。
定期进行心理评 估,预防心理疾
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营养评 估,保持合理的
饮食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 3
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物治 疗原则
针对症状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和性激素类药物等。
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原则 是根据症状选择药物,缓解不 适感。
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适用症状:缓 解疼痛、减轻 焦虑和抑郁等
使用方法:按 照说明书或医 生的建议进行 使用
注意事项:避 免长期使用, 注意药物副作 用和相互作用
0 1
2
03

经前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经前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经前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经前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

1、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

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2、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

临近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

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坠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2)经前头痛:较为常见,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为重。

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掖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3、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表现有烦躁易怒、抑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特别是周期性出现,经前症状明显,经后消失。

其发病原因最早认为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后来认为本征常存在于有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可能是组织对孕激素、雄激素敏感失调所致。

还有经前泌乳素过高、前列腺素过多和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与发病有关。

其临床表现多于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如精神症状、乳房胀痛、水肿、疼痛、月经失调及胃肠道等症状。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利尿剂、镇静剂及止痛剂等,还可激素治疗。

本征按临床表现可归类于中医“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眩晕”、“经行风疹块”、“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等范畴,现已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其发病多由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所致,故治疗常以疏肝解郁,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法。

本文选介安妇饮、小柴胡汤、芪附四君汤、助阳解郁汤、解郁化瘀方等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有效方5首,临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

1.安妇饮【处方组成】柴胡、丹皮、香附、王不留行、郁金、栀子各10g,当归12g,白芍、茯苓、山楂各15g,青陈皮各9g,路路通6g,薄荷3g。

加减变化:心烦口干加石斛10g,生百合12g,太子参15g;乳癖加昆布、海藻、炮山甲各10g,败酱草15g;浮肿便溏者,加党参、山药各15g,白术10g;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合欢皮12g。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于经前10~15天开始服用。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消胀止痛。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临床运用】本组64例,年龄在22~43岁之间;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5年。

经治疗后观察2~6个月经周期者占83%。

6~10个月者占17%。

结果:46例治愈,14例有效,4例无效。

其中服药两个周期而愈者33例,3个周期而愈者8例,4个周期而愈者5例。

挑战经前期综合征

挑战经前期综合征

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3月/12日/第C04版专版挑战经前期综合征———扬子江药业开发经前平颗粒纪实刘良鸣王建新引子在人类与疾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传统中医药一直以用方神奇、功效独特而备受尊敬。

然而,针对女性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月经到来前一种最常见的多发病症,历朝历代医药学家虽多有研究,却一直没有找到根治良方。

中国传统中医药的荣誉面临挑战。

破解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之谜、寻找应对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良方,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亿万女性带来福音,成了中国新一代医药学家及制药业界的共同心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前平颗粒———专门针对女性经前期综合征而研发的纯中药制剂、国家三类新药,终于在万众期盼中成功问世。

2001年3月5日,中华医学会正式发出“关于经前平颗粒列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的通知”,要求各地分会、各有关专科学会与各级医疗单位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参与经前平颗粒的推广工作。

通知说:“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经前平颗粒……为我国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肝气逆证率先提供了有效新药,能使女性平稳舒适地度过经前及月经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这是来自医学界最权威部门的声音,它标志着中医药治疗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空白终于被填补,千千万万女性终于可以从容面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困扰。

千古难题,一朝得解,背后艰辛,谁人得知。

当我们重走经前平颗粒荆棘密布的研发之路时,我们不由地感叹:中国新一代中医药学家及中国制药业排头兵———扬子江药业集团,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护佑众生、勇担风险的企业精神,是多么值得后来者尊敬……经前期综合征———困扰女性的千古难题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周期性地于月经来潮前7~14日,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身体疼痛、腹胀浮肿、神经过敏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以及水盐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过去人们只是注意到本病的精神、神经症状,称作“经前期紧张症”简称PMS。

后来人们认识到本病实际上包括两组互不相同、同时又密切联系的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及一系列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所以将其称为经期紧张综合征,或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一些妇女在经前反复出现精神紧张、抑郁、易怒、情绪淡漠、失眠、乳房胀疼等一系列身体和精神症状,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正常的学习、工作,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紧张综合征简称PMS,其症状通常在行经前7—14天出现。

发作时间和强度因人而异,大部分女性每月主诉症状持续约7天左右,表现类似经期抑郁综合征。

有些女性整月都有症状,但以经前期为重。

患有经前紧张综合征的女性常常在生产或出现某些重要的个人事件后出现症状,患者经常是那些压力较大或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的女性。

1 临床表现1.1精神症状可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症状,前者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易激惹,急躁,哭闹,自制力减退,有时具有攻击性。

后者常为抑郁,无精打采,淡漠,不愿意交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偏执,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部分患者焦虑或抑郁症状可以交替出现。

1.2躯体症状①水肿:见于手足远端与眼睑,或者表现为全身胀感,出现体重增加,即水钠潴留症状。

②疼痛:表现为经前头疼,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③其他:乏力,嗜睡,食欲增加,喜欢进食某一口味食物,如甜食或淀粉类食物。

性欲增加或者出现性淡漠。

1.3社会行为改变厌倦社会交往和工作,宁愿独处,人际关系差等。

2 相关检查可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宫腔镜检查等。

3 诊断3.1诊断PMS的标准为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

这一方法虽然繁琐,但不致误诊。

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3.2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前平胶囊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张锡凤,王静怡,乔明琦,张惠云
【关键词】肝气逆证;经前期综合征;经前平胶囊
经前平胶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发的中药新药,是在经前平颗粒的基础上改进制备工艺的新制剂。

主要功效为平肝理气、调畅情志,用于治疗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肝气逆证。

笔者对经前平胶囊与经前平颗粒两种平肝理气的药物进行比较,观察其在制药工艺改进后的疗效变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药政局(98)ZL-065号批文,山东省卫生厅(1998)鲁卫药临字第57号批件,我们在济南市中心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于1998年9月-1999年4月对其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现将临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标准:①月经来潮前7~14 d,全身无力,易疲劳,精神紧张,忧郁,烦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钝性腰背痛及盆腔沉重感,浮肿,体重增加,胃肠功能紊乱,随月经周期性出现,行
经后即消失;②基础体温测定,可有黄体期缩短,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③内分泌测定,可有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体内雌激素过多或相对过多。

肝气逆证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并结合我们前期研究结果制定:肝气逆证系指肝气偏盛疏泄太过而产生的以肝的功能亢奋为特点的证候。

主症:①经前烦躁易怒,甚则无端发火;②乳房胀痛;③头痛。

次症:①失眠多梦;②小腹胀或痛;③胃脘胀痛或恶心呕吐;④精力不集中,工作理家能力下降;⑤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诊断:具备主症第1、2项及次症任何2项即可作出诊断。

1.2 纳入病例标准符合上述病、证诊断标准者及合并乳腺增生或痛经但以本病证为主的可纳入试验病例。

后二者需做出西医明确诊断,并注意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明显兼挟与合并症者,及以乳腺增生与痛经为主症者,并发痛经者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所致;②年龄18岁以下或4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肾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一般资料
41例患者来源于济南市中心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均符合纳入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

对2组病例年龄、婚否状况、病情分级、病程、症状积分,以及基础体温、黄体期、性激素水平,进行治疗前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经前平胶囊(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生产,批号980702),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对照组:经前平颗粒(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生产,批号980702),口服,每次15 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疗程:全部病例均从经前10 d开始服用,1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月经周期。

3 观察项目与方法
①临床症状、体征观察:记录治疗前、后PMS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如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舌象、脉象、月经周期、体重,以及基础体温测定等,每个月经周期记录1次,直至随访结束。

②中医证候、症状计分:对PMS肝气逆证每一症状、体征,由轻至重按0、2、4、6的4个等分值划分。

每个月经周期记录1次,随访病例记录至随访结束。

症状积分累加为证候积分,记录同上。

③对治疗后临床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是否复发。

统计学方法:疗效比较应用Ridit分析;记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4 结果
4.1 疗效标准
4.1.1 中医证候疗效
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

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n≥90%;显效:60%≤n≤89%;有效:30%≤n≤59%;无效:n30%。

4.1.2 单项症状疗效
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由+++→+;有效:症状好转,由+++→++,或++→+;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

4.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比较,经Ridit分析,P0.01。

4.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4.4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略)
5 讨论
PMS近年倍受国际医学界重视,其主要因为妇女月经前出现精神情绪、躯体功能及行为的异常改变。

其发病率较高,国内外资料显示约40%~90%育龄期妇女罹患此病[3-5]。

国外和国内对PMS各症、征出现频数统计分析表明:经前情绪激动、烦躁发火、乳房胀痛、头痛及小腹胀气、工作效率下降、孤僻不愿见人等是位于前列的几大症状,而其中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等肝气逆证更是在PMS症状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6]。

我们前期对PMS证候分布流行病学调研显
示:肝气逆证占PMS 58.9%,是其主证;而肝气郁证才为27.5%,为其常见证[7]。

我们认为,对于PMS肝气逆证的治疗宜平肝理气。

本试验设经前平颗粒为对照组,经前平胶囊为治疗组,结果证明,经前平胶囊对PMS肝气逆证证候疗效、主症疗效显著优于经前平颗粒。

证明了经前平颗粒在提高了制药工艺后,疗效也得到了提高。

肝气逆证是因肝气偏盛,疏泄太过所致以肝功能亢奋为特点的始发证。

精神情志刺激为其主要发病诱因,经前体内“气血潜在不畅”(甲状腺素T3偏低,性激素E2、P分泌峰缺如)为其内在发病基础,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致使肝气偏盛,疏泄太过。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条畅情志,疏泄太过则气机上逆,故经前情绪激动,急躁易怒,甚则无端发火,扰魂则失眠多梦;肝的经脉抵小腹,布胸胁,肝疏泄太过,气逆于本经,故乳房胀痛,甚则不敢触衣,头痛,腹胀;气机亢逆故烦躁不安,工作效率下降;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甚则呕吐;月经多提前,脉象多弦,为肝疏泄太过之见症;证在气分,寒热不显,故舌苔薄白或薄黄。

以上见证系由肝气偏盛,疏泄太过,气机亢逆所致,故立平肝理气、条畅情志为治。

法取《内经》“上者下之,惊者平之”、“肝苦急,急辛以补之,酸泻之,苦收之”之义。

疏泄太过,气机亢逆,不宜一味辛散疏肝,法当平肝理气,以抑其太过之势,顺其条达之性。

头、乳房、小腹胀痛为其主症,故佐以除胀止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1-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3-65.
[3] 张德利,刘志超,梁玉涛,等.467名女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调查[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20(4):321-322.
[4] Derman O, Kanbur NO, Tokur TE, et al.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associated symptoms in adolescent girl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4,116(2):201-205.
[5] Hsiao MC, Liu CY, Chen KC,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seeking treatment for premenstrual syndrome in Taiwan[J].Acta Psychiatr Scand,2002,106(2):150-154.
[6] Uriel Halbreich. The etiology, biology, and evolving pathology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s[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3,28:60-64.
[7] 乔明琦,张珍玉.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分布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3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