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某理工大学《食品化学》考试试卷(910)

某理工大学《食品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75分,每题5分)1. VC、半胱氨酸、植酸盐、磷酸盐都不利于Fe2+的吸收。
()答案:错误解析:VC具有还原性,可将高铁(Fe3+)还原为亚铁,有助于Fe2+的吸收。
2. β环状糊精具有掩盖苦味及异味的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3. 脂肪氧化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是:水分活度越高,脂肪氧化速度越快;水分活度越低,脂肪氧化速度越慢。
()答案:错误解析:4. 叶绿素是水溶性的,有a、b两种结构,其结构中存在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答案:错误解析:5. 液态水随温度增高,水分子距离不断增加,密度不断增大。
()答案:错误解析:6. 光敏氧化历程中1O2进攻的碳位是αC位。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答案:错误解析:光敏氧化历程中1O2能够进攻双键上的任一碳原子。
7. 小分子糖的增塑作用,对防止焙烤食品老化、减轻食品蛋白质的变性是十分有益的。
()[昆明理工大学2018研]答案:错误解析:防止淀粉老化可以选用小分子糖作为增塑剂,但小分子增塑剂与淀粉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较差,制备的热塑性淀粉易重结晶,导致材料老化变脆,而失去其实际应用的价值。
而增塑剂对于蛋白质的变性是没有减轻的作用的。
8.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B6、C、H、K。
()答案:错误解析:9. 类胡萝卜素对热和光稳定,不受pH变化的影响。
()答案:错误解析:10. 反式脂肪酸同样具有营养价值,能补充必需脂肪酸。
()[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答案:错误解析:反式脂肪酸摄入多了,可使血浆LDLC上升,HDLC下降,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险。
因此反式脂肪酸不具有营养价值,也无法补充必需脂肪酸。
11.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故无营养价值。
什么是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

什么是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
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都是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会赋予食物特殊的颜色和风味。
1. 焦糖化反应(Caramelization):焦糖化是一种糖类受热分解的过程,当糖类受热时,分子开始断裂并重新组合,形成具有焦糖风味和深褐色的物质。
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烹饪甜点、糖浆、糖果等食物时,比如焦糖布丁、焦糖奶油等。
焦糖化反应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会产生独特的风味和颜色。
2.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氨基酸和还原糖在高温下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会在食物表面形成棕色产物。
这个反应通常发生在高温烹饪过程中,比如烤肉、烘烤面包、炒菜等。
美拉德反应赋予食物棕色的外观和复杂的风味,也是肉类和面包香味的来源之一。
总的来说,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都是烹饪过程中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赋予食物特殊的颜色、风味和口感。
引起果蔬及其产品变色的主要原因与控制措施

引起果蔬及其产品变色的主要原因与控制措施引起果蔬及其产品变色的主要原因与控制措施如下:果蔬在加工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其变化分为两类:酶褐变和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酶褐变:参加褐变反应的酶属于氧化酶类。
果实中含有的单宁物质,绿原酸、酪氨酸等是氧化酶起作用的基质,氧化后生成的有色物质,形成褐变,影响加工品的外观和风味,并破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
防止酶褐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选择单宁、酪氨酸含量少的加工原料酶褐变与原料中的单宁、酪氨酸含量成正比。
甜瓜、番茄、莓果类、柑桔类均不易变色,因为反应基质和酶含量少。
桃品种中有些易变色,有些不易变色。
(2)钝化酶是防止酶褐变的重要措施热烫处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将去皮、切分的原料迅速用沸水或蒸汽热烫(果品2~10分种,蔬菜2~5分钟),然后捞出,迅速用冷水或冷风冷却,可以破坏氧化酶的活性,使酶钝化,从而防止酶褐变,以保持水果蔬菜鲜艳的颜色。
氧化酶在71~74℃,过氧化酶在90~100℃,约5分钟左右失去活性。
此外,热处理还有利于使干制品呈透明状态,有利于水分蒸发,除去某些果蔬(菠萝、芦笋等)的不良味道。
另外,热烫处理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热处理的最大缺点是可溶性物质易损失,通常达10%~30%,其次是时间长了会煮烂果肉,影响风味。
食盐溶液浸泡法食盐能减少水中溶解的氧,从而能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食盐还有高渗透压的作用,也能使酶细胞脱水而失去活性,在1%~2%的溶液中,能抑制酶3~4小时,在2.5%的溶液可抑制酶20小时,一般采用1%~2%的食盐溶液即可。
在生产上也有用氯化钙溶液处理果实原料,既能护色,又能增加果肉的硬度。
亚硫酸盐溶液的浸泡利用亚硫酸的强还原作用,破坏果实组织内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可防止氧化变色。
也可用熏硫法.按每吨原料燃烧硫磺2~3公斤。
(3)控制氧的供给在加工或保藏果蔬产品时,创造缺氧条件,如用抽空的方法把原料周围及原料组织中的空气排除出去,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也可防止酶褐变。
某理工大学《食品化学》考试试卷(919)

某理工大学《食品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75分,每题5分)1. 糖溶液冰点下降的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与分子量呈负相关。
()[昆明理工大学2018研]答案:正确解析:将糖加入到水中会引起冰点的降低,且糖溶液冰点下降的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与分子量呈负相关。
2. 肌肉中的红色完全由肌肉细胞中的肌红蛋白(Mb)提供。
()答案:错误解析:3. 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的不同在于温度不同,焦糖化反应的温度更高。
()[浙江大学2018、2019研]答案:错误解析: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的不同不仅仅是温度不同,它们的发生条件不同:美拉德反应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焦糖化反应是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一般是140~170℃以上)时,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而产生。
反应过程和影响因素也都不相同。
4. VC、半胱氨酸、植酸盐、磷酸盐都不利于Fe2+的吸收。
()答案:错误解析:VC具有还原性,可将高铁(Fe3+)还原为亚铁,有助于Fe2+的吸收。
5. 叶绿素是水溶性的,有a、b两种结构,其结构中存在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答案:错误解析:6. 和支链淀粉相比,直链淀粉更易糊化。
()答案:错误解析:7. 就溶解性而言,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叶黄素类溶于水。
()答案:错误解析:8. 做菜时如果不小心盐加多了,加点糖味道就会变淡些。
()[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答案:正确解析:甜味对咸味具有减弱的作用,做菜时如果盐放多了,加一点糖就会使咸味减弱。
9. 蔗糖完全燃烧与在体内完全生物氧化,化学本质相同,但经历路途不同。
()[扬州大学2017研]答案:正确解析:蔗糖的完全燃烧即蔗糖与O2在点燃的剧烈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O和CO2。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篇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XX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 L-天门冬氨酸——50mg L-赖氨酸——50mg L-苯丙氨酸——50mg L-甲硫氨酸——50mg L-脯氨酸——50mg L-精氨酸——50mg L-亮氨酸——50mg 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 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应活性不小于氨基处于α位旳。
C、pH
受胺类亲核反应活性旳制约,碱性条件有利于Maillard反应旳进行, 而酸性环境,尤其是pH<3下列能够有效旳预防褐变反应旳发生。
D、反应物浓度、含水及含脂肪量
Maillard反应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完全干燥旳情况下Maillard反应难 于发生,含水量在10~15%时轻易发生;脂肪含量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高旳脂类化合物含量增长时,Maillard反应轻易发生。
焦糖化反应有两种反应方向,一是经脱水得到焦糖(糖色)等产物; 二是经裂解得到挥发性旳醛类、酮类物质,这些物质还能够进一步缩合、 聚合最终也得到某些深颜色旳物质。这些反应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可 进行,但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旳速度要快得多。下面分头简朴简介有关旳 反应过程。
1 焦糖旳形成
单糖和某些二聚糖均可发生焦糖化反应,但不同旳糖反应旳条件、 过程及产物有所差别。下页以常见单糖及蔗糖为例,简要阐明其反应旳 情况。
C
H
H
O 2,3-烯醇化
C OH
- RNH2
C OH
CH2 C OH CO
CH3 CO CO
CH3 CO C OH
CH2OH 酮式果糖胺
CH2OH
CH2OH
CH2OH
OH CH2OH
还原酮
其中第一步为烯醇化旳过程;第二步为脱去RNH2,分子内重排;第 三步为烯醇式转化为酮式;最终一步是3,4-C之间旳烯醇化。(P53教材上
HOH2C O
OH
O
无水加热
O HOH2C O
OH
OH
一次起泡
CH2OH
OH
O
CH2OH
OH
O
OH
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都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指在蛋白质和还原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非酶促反应。
在高温、高压、酸性或碱性环境下,还原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羰基和氨基反应,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这种反应产物具有特殊的风味、香气、色泽和营养特性,是面包、肉制品、饮料等食品的重要品质指标。
焦糖化反应是指在高温下,糖类被加热分解成简单糖,然后简单糖再彼此反应形成不同的色素、香味物质和香气物质。
焦糖化反应是烘焙和烹饪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化学反应,可以提高食品的香气、色泽和口感,例如糖果、巧克力、焦糖色的汤和饭等。
虽然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都是高温下发生的反应,但它们的机理和产物有所不同。
美拉德反应是在蛋白质和还原糖之间发生的反应,产生的产物中有含氮化合物,而焦糖化反应是在单糖之间发生的反应,不含氮化合物,产物中含有苯乙醛、丙酮等化合物。
两种反应都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但也需要控制反应的程度和条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区别

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区别一、相同点:1、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都属于褐变现象。
2、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都可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
二、不同点:1、发生条件不同焦糖化反应是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一般是140-170℃以上)时,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而产生。
美拉德反应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
2、反应过程不同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无水条件下加热或糖类在高浓度下用稀酸处理,这两种方法都可发生焦糖化作用,一般都是单糖的脱水反应。
单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进行脱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它们相互之间进行聚合或与胺反应生成深褐色物质。
美拉德反应: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席夫碱经环化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
在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在碱性条件下,经2,3—烯醇化反应,产生还原酮类和脱氢还原酮类。
3、影响因素不同美拉德反应:糖氨基结构、温度20~25℃、水分含量(在10%~15%时,反应易发生)、pH值(当pH值在3以上时,反应随pH值增加而加快)。
焦糖化反应: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不同, 可分为普通法、亚硫酸盐法、氨法、亚硫酸铵法)反应需要在温度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环境(一般是140-170℃以上)中发生。
焦糖化反应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利用蔗糖焦糖化的过程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焦糖色素。
焦糖在使用前部分氢化, 可进一步减少产品贮藏中芳香成分的损失, 这对使用阿力甜的低糖可乐型饮料尤其显著。
焦糖色素也可用来增加焙烤食品外观的吸引力, 可选用原浓度或倍浓度的液体和粉末状焦糖色来弥补特制面包“表面装饰”蛋糕和曲奇饼精制配料的不充足和不均匀的着色力。
美拉德反应对食品的影响:1、香气和色泽的产生,美拉德反应能产生人们所需要或不需要的香气和色泽。
2、营养价值的降低,美拉德反应发生后,氨基酸与糖结合造成了营养成分的损失,蛋白质与糖结合,结合产物不易被酶利用,营养成分不被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期阶段
Maillard反应的初期阶段包括两个过程,即羟氨缩合与分子重排。 A、羰氨缩合 单糖类物质可以和含伯氨基类物质(如氨基酸)发生羰氨缩合反应而 得到Schiffs(希夫)碱,Schiffs碱通过分子内环化转化成稳定的环状结构 的产物-糖胺
H CH O RN H 2 C N R H C O H N R
应活性大于氨基处于α 位的。 C、pH 受胺类亲核反应活性的制约,碱性条件有利于Maillard反应的进行, 而酸性环境,特别是pH<3以下可以有效的防止褐变反应的发生。 D、反应物浓度、含水及含脂肪量 Maillard反应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完全干燥的情况下Maillard反应难 于发生,含水量在10~15%时容易发生;脂肪含量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高的脂类化合物含量增加时,Maillard反应容易发生。 E、温度
C H 2O H 不饱和奥苏糖
第一步为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第二步可看作在酸的作用下,3C上的羟基脱水,形成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发生 分子内重排,通过失去N 上的质子而形成Schiffs碱;第三步又是烯醇式和酮式的重排得到3-脱氧奥 苏糖;第四步3,4-碳之间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烯键;最后一步是5-C上的羟 基与2-羰基发生半缩酮反应而成环,然后消去一分子水形成 。(书上的结构
C、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的反应 这是中间阶段一个不完整的途径,即利用前边两个途径中生成的二羰基 类中间产物,如A中的3-脱氧奥苏糖、不饱和奥苏糖,B中的还原酮等,与 氨基酸类物质发生反应。在此过程中,氨基酸发生脱羧、脱氨,自身转化为 少一个C的醛类化合物,而二酮接受氨转化为褐色色素。可简单表示为:
C H 2O H
C H 2O H
亚硫酸氢钠与葡萄糖的反应为亲核加成反应,而加成产物与伯胺的 反应则为亲核取代反应。
B、分子重排
上步产物葡糖胺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Amadori (阿姆德瑞)重排而转化为环式果糖胺:
Amadori反应又称葡糖胺重排反应。是由一分 子葡糖胺在盐酸和吡啶的混合溶液中得到1-氨 基-1-脱氧-2-酮糖的过程。葡糖胺在酸的作用 下开环,1位生成烯胺,5位变成羟基。分子重 排,1.2位变成烯醇。再分子重排,2位变成酮。 由5位上的羟基进攻酮羰基,关环,得到环式 产物。
H C
H
N
R
H
+
H + N C
R
H C
H
N
R
H H C
H
N
R
H H C
H
N
R
+H
O
- H+
O
O
C H 2O H 葡糖胺
C H 2O H
C H 2O H 1 -氨 基 -1 -脱 氧 - 2-酮 糖
C H 2O H 酮式果糖胺
C H 2O H 环式果糖胺
此过程包括了两个重排步骤,第一个是在酸的存在下葡糖胺经环的 破坏而导致的2-C上脱氢的重排过程,可看作是分子内的1,3-重排;第二 步是1-氨基-1-脱氧-2-酮糖的烯醇式和酮式的重排过程。
R C H CO O H R CHO C C NH2 O O 褐色色素
+ CO 2
由于此途径中有二氧化碳释放,因此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碳的 释放来监测Maillard反应的发生。
(三)末期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并无深色物质的形成,但可以看出前两个阶段尤其是中 间阶段得到的许多产物及中间产物,如糠醛衍生物、二酮类等,仍然具有 高的反应活性,这些物质可以相互聚合(包括教材上的醇醛缩合)而形成 分子量较大的深颜色的物质。
1 焦糖的形成
单糖和一些二聚糖均可发生焦糖化反应,但不同的糖反应的条件、 过程及产物有所差别。下页以常见单糖及蔗糖为例,简要说明其反应的 情况。
蔗糖的焦糖化过程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项技术。焦糖有等电点, 使用时要注意溶液的pH。
OH O OH OH OH - D -葡 萄 糖 OH O OH OH OH - D -葡 萄 糖 OH O OH OH OH O OH H O H 2C O OH OH
随着贮藏或加工温度的升高,Maillard反应的速度也提高。
F、金属离子 许多金属离子可以促进Maillard反应的发生,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 如铁离子、铜离子等。
焦糖化反应
糖类尤其是单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 上(一般为140~170℃)时,会因发生脱水、降解等过程而发生褐变反 应,这种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又叫卡拉蜜尔作用(caramelization)。 焦糖化反应有两种反应方向,一是经脱水得到焦糖(糖色)等产物; 二是经裂解得到挥发性的醛类、酮类物质,这些物质还可以进一步缩合、 聚合最终也得到一些深颜色的物质。这些反应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可 进行,但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速度要快得多。下面分头简单介绍相关的 反应过程。
果糖也能发生类似于A、B两个过程的反应,经A反应得到 的是果糖胺,而果糖胺发生Heyenes(海因斯)重排: Heyenes反应又称果糖胺重排反应。是由一分子果 糖胺在盐酸和吡啶的混合溶液中得到2-氨基-2-脱氧葡 萄糖的过程。果糖胺在酸的作用下开环,2位生成烯 胺,5位变成羟基。分子重排,1.2为变成烯醇。再重 排,1为变成醛。
Maillard(美拉德)反应
Maillard(Maillard, L. C.;法国化学家)反应指含羰基化合物(如糖类 等)与含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酸等)通过缩合、聚合而生成类黑色素的反 应。由于此类反应得到的是棕色的产物且不需酶催化,所以也将其称为非酶 褐变。 几乎所以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内均含有羰基类物质和氨基类物质,因此均 可能发生Maillard反应。对这类反应的讨论是食品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C 36H 50O 25
焦糖稀
8 H 2O
C 2 4H 36O 18 焦 糖 酐
2 糠醛和其它醛的形成
糖在强热下除了上面介绍的焦糖形成过程外,还可通过裂解、脱水等 反应,得到活性的醛类衍生物;随着条件的不同,反应最终形成的物质种 类也有差别:
酸性加热
糠醛或其衍生物
聚合 或与胺反应
深色色素
单糖
碱性加热
3 影响Maillard反应的因素
A、羰基化合物种类的影响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并不只是糖类化合物才发生Maillard反应,存在 于食品中的其它羰基类化合物也可能导致该反应的发生。 在羰基类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Maillard反应的是α ,β -不饱和醛类, 其次是α -双羰基类,酮类的反应速度最慢。原因可能与共轭体系的扩大 而提高了亲核加成活性有关。
无水加热 无水加热
OH O OH OH O 1 , 2 -脱 水 - -D - 葡 萄 糖 OH
O OH
O
OH 1 , 6 - 脱 水 - - D -葡 萄 糖
OH
无水加热
O OH
H O H 2C
O
OH
一次起泡
C H 2O H
OH
O O 二聚合
二次起泡
C H 2O H OH 异蔗糖酐
4 H 2O
H H C
H
N
R H C
H H N R C C CHNRH C NhomakorabeaO
H C
O
O H
+
OH
C
+
H 2O CH2
O
- H 2O
C CH
O
- H 2O
H O H 2C O 羟甲基糠醛 CH O
- H 2O
C H 2O H C H 2O H 酮式果糖胺
- RN H 2
CH C H 2O H 烯醇式果糖基胺 S ch iffs碱 C H 2O H 3-脱 氧 奥 苏 糖
在糖类物质中有:五碳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六碳糖(半乳糖> 甘露糖>葡萄糖。二糖或含单糖更多的聚合糖由于分子量增大反应的活性 迅速降低。
B、氨基化合物 同样,能够参加Maillard反应的氨基类化合物也不局限于氨基酸,胺 类、蛋白质、肽类均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 一般地,胺类反应的活性大于氨基酸;而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的反 应活性要大于中性或酸性氨基酸;氨基处于ε 位或碳链末端的氨基酸其反
1反应的总体过程
Maillard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经历亲核加成、分子内重排、 脱水、环化等步骤。其中又可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总体过程可 如下图表示。
初期反应:包括羰氨缩合和分子重排; 中期反应:分子重排产物的进一步降解,生成羧甲基糠 醛等; 末期反应:中期反应产物进一步缩合、聚合,形成复杂 的高分子色素。 初期阶段的羰氨缩合反应的控制对控制整个美拉德反应 意义巨大。
烯醇糖
甲醛、甘油醛 等分解产物
在食品工业中,利用蔗糖焦糖化的过程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焦糖 色素: (一)耐酸焦糖色素:蔗糖在亚硫酸氢铵催化下加热形成,其水 溶液pH2~4.5,含有负电荷的胶体离子;常用在可乐饮料、其它酸性 饮料、焙烤食品、糖浆、糖果等产品的生产中。 (二)糖与铵盐加热所得色素:红棕色,含有带正电荷的胶体离 子,水溶液pH4.2~4.8;用于焙烤食品、糖浆、布丁等的生产。
- RNH 2
C
其中第一步为烯醇化的过程;第二步为脱去RNH2,分子内重排;第 三步为烯醇式转化为酮式;最后一步是3,4-C之间的烯醇化。(P53教材上
形成4-C上无羟基似乎无道理)
还原酮是活泼的中间产物,可以继续脱水,也可以与胺类化合物反 应,还可分解为较小的分子,如乙酸、丙酮醛、丁二酮(二乙酰)等。
• 重排过程为:
C H 2O H NH R CH O NH R O
C H 2O H 果糖胺
C H 2O H 2 - 氨 基 -2 -脱 氧 葡 糖
(二)中期阶段
初期阶段中重排得到的酮式果糖胺在中期阶段反应的主要特点 是分解。分解过程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已经研究清楚的有以下三个 途径: A、酸性条件下脱水转化成羟甲基糠醛 这种途径经历五步反应,其中有三步脱水、一步加水,总的结 果是脱去二分子的水,最后生成环状的产物。其过程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