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21张PPT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种姓制度
特点: 1、界限森严;2、职业世袭; 3、实行内婚。 实质: 一种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 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佛教?
谢谢聆听C.“真主”安拉来自D.宙斯神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 度的是( )
D
A
B
C
D
9、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
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
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
根本目的是( )
A.神话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D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为统 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 传播佛教?
创立
地点 创始人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
教义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教
时间
公元前3世纪后
传播 北传路线 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嘴 手
腿 脚 梵天
等级名称 婆罗门
人员构成
祭祀、贵族
权利义务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军事、行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者、 纳税、上供,供养
商人
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 受上层等级剥削、奴
种姓制度
特点: 1、界限森严;2、职业世袭; 3、实行内婚。 实质: 一种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 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佛教?
谢谢聆听C.“真主”安拉来自D.宙斯神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 度的是( )
D
A
B
C
D
9、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
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
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
根本目的是( )
A.神话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D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为统 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 传播佛教?
创立
地点 创始人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
教义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教
时间
公元前3世纪后
传播 北传路线 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嘴 手
腿 脚 梵天
等级名称 婆罗门
人员构成
祭祀、贵族
权利义务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军事、行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者、 纳税、上供,供养
商人
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 受上层等级剥削、奴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优秀课件

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成 为文明发源地。
从图中圈出文明城市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
域开始出现国家。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是当时最为著名的
城市。
摩亨佐·达罗城遗 址
2.公元前15世纪,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
服当地居民,陆续建立一些小
国。
3.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
释迦牟尼创立佛 教
释迦牟尼
1、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地点: 古印度
4、教义: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5、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6、传播: 7、著作:《金刚经》 8、重要节日: 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世界三大宗教
北非、西亚 伊斯兰教
亚洲 佛教
欧洲、美 洲基督教
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阿育王 王基本统一半岛
文
明 图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鉴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文
明 图
哈拉帕残留的土 墙
鉴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从图中圈出文明城市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
域开始出现国家。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是当时最为著名的
城市。
摩亨佐·达罗城遗 址
2.公元前15世纪,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
服当地居民,陆续建立一些小
国。
3.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
释迦牟尼创立佛 教
释迦牟尼
1、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地点: 古印度
4、教义: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5、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6、传播: 7、著作:《金刚经》 8、重要节日: 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世界三大宗教
北非、西亚 伊斯兰教
亚洲 佛教
欧洲、美 洲基督教
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阿育王 王基本统一半岛
文
明 图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鉴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文
明 图
哈拉帕残留的土 墙
鉴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共22张PPT)

8.在古代印度,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
因为( ) D
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商人和官吏的喜好不同 D.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9.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 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C
B. 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 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脚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在社会上遭到
等外级
贱民
歧视和凌辱
2.阅读教材说出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思考分析其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特点
各等级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 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实质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P12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 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 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 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 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1、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
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根据所学
知识判断,文中某国是( C )
A.希腊
B.埃及 C.印度
D .巴比伦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
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 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古印度这块肥沃 的土地上产生了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在这里 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种姓制度界限森严,对在当 今印度社会仍然产生消极影响。佛教成为了世界三大 宗教之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6张PPT)

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
浴佛节
Buddha's Birth Day
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教 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 式节日,又称佛诞节。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鬼 节”。俗传去世祖先七月初被 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 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 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 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 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三、佛教(教义、传播)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 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 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前23—前18世纪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前4—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佛教
再次分裂
前 4000
前 2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元 元年
浴佛节
Buddha's Birth Day
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教 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 式节日,又称佛诞节。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鬼 节”。俗传去世祖先七月初被 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 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 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 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 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三、佛教(教义、传播)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 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 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前23—前18世纪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前4—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佛教
再次分裂
前 4000
前 2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元 元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部编)《古代印度》ppt上课课件

时间:公元前3世纪 A. 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波斯人
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 。
D.雅利安人
________、________;
人物: 阿育王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河谷地带物产富饶,林果遍布,鱼类资源丰富,便于渔猎事业的发展。
在历史上,它为异族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 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5.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第目1的6-在条旁于,维自遮护由高民级藏普种匿姓宫人的廷统之,治逃奴于大其家约,而在拒不交公出者元,此前家家主1应4处世死。 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等级世代相 袭、贵 贱分明,严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 姓的职业。 2、内部联姻。不同种姓之间男女 不得通婚 3、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 4、各等级在法律、社会权利、宗教生活均 是不平等的
材料: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 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 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 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 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 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 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
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 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 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古代印度【最新课件】(32页)

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 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 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 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 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原人歌》
2.种姓制度的内容
祭司贵族
向国家纳税 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 剥削和奴役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统治阶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同时中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即使遭到外族入侵,其他民 族被中原文明吸引,出现不同程度的文明交融。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黄金之国
阿拉伯数字
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及佛教文化
独特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古印度文明之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 “瓦尔那”,意为肤色。
2.种姓制度的内容
——《摩奴法典》
3.种姓制度的特点与实质 职业世袭 内婚制 贵贱分明 地位不平等
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为保护奴隶主
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古印度文明之
4.种姓制度的影响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 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 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 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 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 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 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原人歌》
2.种姓制度的内容
祭司贵族
向国家纳税 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 剥削和奴役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统治阶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同时中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即使遭到外族入侵,其他民 族被中原文明吸引,出现不同程度的文明交融。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黄金之国
阿拉伯数字
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及佛教文化
独特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古印度文明之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 “瓦尔那”,意为肤色。
2.种姓制度的内容
——《摩奴法典》
3.种姓制度的特点与实质 职业世袭 内婚制 贵贱分明 地位不平等
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为保护奴隶主
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古印度文明之
4.种姓制度的影响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 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 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 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A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
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D 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B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
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摩亨佐·达罗
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 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
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
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
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文明的产生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陆 续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 现了小国家。
摩揭陀国统一印度,成立孔雀帝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 鼎盛时期。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 度基本实现了统一。2、农业和工商 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 心城市,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 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
种姓制度
婆罗门
祭祀贵族
(第一等级)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贱民——“不 可接触者”
吠舍
农民、牧民和商人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
上供,供养一、二等
首陀罗
级
(第四等级) 被征服居民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 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 等级服务。
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 职责和义务 阶层
1、界限森严; 2、职业世袭; 3、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
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稳 定社会秩序
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 古代印度社会的和第二
等级)的统治。
实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生背景
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
了不良影响。
• 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 大河流域诞生的,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 贡献.请根据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文明渊源
• (1)古代文明大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图中学史
• (1)请分别写出这三幅图片的名称,并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了哪三个文明古国 .这些地区进入文明古国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莫佛教的传播:
高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 卡、缅甸和泰国等
仰 光 寺
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
B 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
D 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土壤肥沃 农业发达
印度早期文明:哈拉帕文明
创建者:达罗毗(pi)荼 (tu)人
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前23世纪——前18世纪)
灭亡原因:未知 也许是环境恶化,也许 是被雅利安人入侵所灭
哈拉帕
古代印度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
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
印 度
河
这些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
恒
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 河 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
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 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 国教。
对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理解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 只存在于虚幻的世界中,它是为迎合阶 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 的统治者是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 “众生平等”的。所以,它只是用来安 慰人民的“麻醉剂”。
第三课
古代印度 天竺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 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 等国。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 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印
·
度 河
·
恒河
文明古国 古代印度
河流特点
气候
土地
水量丰富 定期泛滥
温暖湿润 雨量丰富 (热带季风)
婆罗门 祭祀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武
刹帝利 士、官吏
把持军事、 行政大权
农民、牧民、纳税、上供,
吠 舍 手工业者、 养活第一、
商人
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受上层等级 贫困破产者 剥削奴役
婆罗门
Brahman
刹帝利
Ksatriya
吠舍 Vaisya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 (2)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奴役奴隶为他建造的陵墓; • 汉漠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种姓制度中的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而奴隶处于整个社会
的最底层,受奴隶主阶级的压迫.
• 材料三《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 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
• (3)根据材料二,请判断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分别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 (3)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最低等级是首陀罗。 • 根据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以及被杀害后对凶手的惩罚力度
可以看出来。 • (4)根据材料说说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 (4)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的印度社会发展带来
阿育王统治时期,帝国达到全盛
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的白种人。 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 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 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 (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 “出身高贵的人”。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必然要采取许多措施。其中最有特色 的是种姓制度,又叫做婆罗门制度。
分别由什么人组成? • (2)婆罗门——祭司贵族 、 •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 •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 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D、号召削弱王权
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
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
产生于(
)
A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7、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 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
C 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
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 (1)图一是金字塔,代表古代埃及文明,是在约公元前3500年进入文明古国 的.图二是汉漠拉比法典,代表古代巴比伦文明,是在约公元前3500年进入 文明古国的.图三是种姓制度,代表古代印度文明,是在约公元前2500年进
• (2)有人说,这三幅图代表的文明是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残酷压 迫奴隶阶级的有力见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 材料一: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 腿和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 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 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的制度? • (1)古代印度. • (2)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哪几个等级?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