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宋瑾官【摘要】目的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10月大连市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在经过维生素C及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3次/天;对照组在经过维生素C及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1.0g精氨酸,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血氨值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氨值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29例,其中优21例,良7例,无效1例;对照组29例,其中优16例,良5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2(000)029【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肝性脑病;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乳果糖口服液【作者】宋瑾官【作者单位】116400 大连市庄河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肝性脑病是因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行为失常及意识障碍。

发病机制多为氨代谢紊乱所致氨中毒,多数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1]。

本组通过对58例肝性脑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8例肝性脑病患者均为2008年2月~2011年10月大连市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6~71岁,平均59.3岁;按照肝性脑病分级共分为I 级,Ⅱ级和Ⅲ级。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 南 市传 染病 医院, 1济 山东 济 南 2 0 2 ; . 5 0 12 山东省 宁阳县 第 一人 民医院, 山东 宁阳 2 1 0 ) 7 0 0
关键词 : 乳果糖 ; l脑病 ; 肝・ 生 临床观 察; 护理
Ke m4 : c uc = e ai n e h l p t y ci i l b e v t n n ri g y W 's l t l a  ̄ h p t e e p ao a h ; l c s r a i  ̄ u sn c n ao o
20 . ( 】 3 . 0 1 7 7 : 5
作 者简介 : 潦文蚌《 9 6 . 浙江温 螂人. 16 一) 女. 主臂护师, 护士长. 大专
毕 业。
收 稿 日期 :0 1 8 0 幡 回 日期 :02一O —2 2 0 —0 —2 = 20 1 8
挂- 2组吾唾 P值坷 > 5 0 0
多方 面评价乳 果糖治疗 肝性 脑病 的意 义及乳果 糖治 疗 肝性脑病 护理 方 面的意 义报告 甚少 。我 们采 用乳 果糖 治疗及 护理 肝性 脑病 3 4例 , 从多方面 观察 发 并
有病例均 有典 型的 肝性 脑病 的临床表 现 。
1 2 治 疗 方 法 .
治疗组 在常规 疗 法的基 础上 , 用乳果糖 口服 , 加 吸取 3 ~10m / 0 2 ld不等 , 昏迷较 深不 能 口服者 , 对 给予乳 果 糖 6 ~ 10ml 留 灌 肠, 、 0 2 保 1 2次/ ' d 清醒 后改 为 口服 。对 照组 除不 用 乳 果糖 外 . 他药 物与 其
照组 (89 ±2 .9 , 别 显著( 5 .4 43)d差 P<00) .5 。烦躁 、 谵语 、 算力和定 向力及扑翼 征和踝 阵挛等 肝 陛脑病 计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刘凤 琴
[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3)0 7 — 0 6 8 2 — 0 1 严 重者血压下 降,昏迷 ,抽搐 ,出现循环衰竭 和呼吸衰竭而死 亡。 3 急救 输 液反应 中的发热反应 一旦 发现 ,无论轻重 :①立 即停 止 输 液 ,保 留针头和输液 器 ( 千万不能拔针 ),同时给予 更换 液 体 、输 液器 。②立 即报 告医生 ,组织抢救 ,包括给 氧 ,遵 医嘱 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 0 . 5 m g / k g . 次静 推、 非那根 l m g / k g . 次肌注等 。 ③对症 处理 ,如发热者根据体 温给予物理降温和必要 的药物降 温 ,高热合并惊厥者一边控 制惊厥一边立 即降温 ;循环 衰竭者
1 临床资料 1 . 1 病例选择
王晓
洛阳 4 7 1 0 0 0 )
洛 阳市 中心 医院 ( 河南
[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3) o 7 — 0 6 8 2 — 0 2
本组病例 均系我科住 院患者 。治疗 组3 0 例 ,亚急性 重症肝 炎4 例 ,慢性重症 肝炎 6 例 ,肝硬化2 O 例 ;男2 3 例 ,女7 例 ;年龄 6 —5 8 岁 ,平均 ( 2 6 — 5 4)岁 。对照 组3 o f 0 I ,年龄7 — 6 0 岁 ,平均 ( 2 7 — 5 3) 岁 。性别 比例 、疾病分型于治疗组 比较 ,差别无显著 性 。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所有病例均有典型 的肝性脑病 的临床表 现。
钟 祥市 妇 幼保健 院 ( 湖 北 钟 祥 4 3 1 9 0 0 )
1 . 2 药 品因素 :输入 的溶液或药 品制剂 不纯 ,如 :输人的葡萄 糖或糖盐 、生理盐水或抗生 素 ,或中药制剂药品不纯 。 1 . 3 操作 因素 :护士操作 过程 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1 . 4 病人 因素 :幼儿 免疫力低下或不健全 ,对细菌内毒素敏感 性增强 ;个体差异 ,不 同患者对细菌 内毒素有不 同的耐受 阈值 。 2 临床表现 发热反应 发生 的早 晚 、临床表现轻 重与致热源进入 机体 内 的量 、致 热源的性质及 患者的个体耐受 性有关 。多发 生于输液 后数分钟至 1小 时,主要 临床 表现为寒 战 、面部和 四肢发绀 , 继而发热 ,轻者体温达 3 8  ̄ C 左右 ,重者可达 4 1 —4 2 ℃ ,而危及 生命 。可 伴有恶心 、呕吐 、头痛 、头 昏、烦躁不安 、谵妄等 ,

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

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

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引言肝性脑病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紊乱的病症,常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患者。

肝性脑病常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改变以及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实验方法本次观察选取了一组患有肝性脑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进行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以及精神状态等指标变化。

结果及分析通过观察结果发现,在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后,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氨浓度也有所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精神状态上也有明显的改善。

这说明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对于治疗肝性脑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讨论乳果糖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糖醇,可以通过增加肠道腹内渗透压,减少肠道内氨的吸收。

而醋酸则可通过抑制脑内氨基酸转换为氨的作用,提高肝细胞解毒功能。

因此,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能够同时发挥渗透和解毒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

此外,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乳果糖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可以增加肠腔内渗透物质的浓度,促进水分排泄,从而减少血氨浓度。

其次,灌肠的方式可以保持药物在肠道内的高浓度存在,增加药物吸收的效果。

最后,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的副作用相对较少,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然而,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对乳果糖或醋酸过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并不能彻底治愈肝性脑病,仅能缓解症状。

因此,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

通过对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以及精神状态等指标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在改善患者症状和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乳果糖及微生态制剂对轻微肝性脑病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

乳果糖及微生态制剂对轻微肝性脑病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
维普笠 !

临 床研 究 ・
乳 果糖 及微 生 态 制剂 对轻 微 肝 性脑 病治 疗 作 用 的对 比研 究


郭绿 云
余 利 荣 胡红锋
金伟芳
童 洁 梁君钗
中 国医科大学绍兴华宇医院消化 内科 ( 浙江 绍兴 ,32 3 ) 10 0
本组 I 观察 显 示 :消 脂 复肝 汤具 有 消 积 导滞 , 临床
活血 通络 ,消 除脂肪 ,恢 复肝 功能 的作用 ,治疗脂 肪
郁、 行气消聚 、消积导滞 、理气化痰 、活血化瘀通络 的基 础上 ,从 中选取 具有 降脂 、降胆 固醇 、恢 复肝 功
能 、抗 脂 肪肝 的药 物 ,组 成 以木香 、槟 榔 、青皮 、陈 皮 、泽泻 、山楂 、荷叶 、草 决 明 、何 首乌 、丹参 、鳖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在 本 院 20 04年 l 0月 一 06年 3月 就诊 的 肝 20
治疗 已明确 ,最近有 报道 … ,肠 道微生 态制 剂对 肝性脑病 亦 有疗效 ,且有望成 为乳果 糖 的有效 替代 品 ,笔 者研 究 旨在进

步揭示乳果糖及肠道 微生 态制 剂对 轻微肝 性脑 病 ( ii l mn ma
乳 果 糖 可 用 于 肝 性 脑 病 ( e a cecpaoa y E) 的 hp t n eh pt ,H i l h
h pt n eh oa y H ea ceep a pt ,M E)的疗效 ,并对两 者 的疗 效进 行 i l h 比较 ,以期 为I 治疗 MH 临床 E提供 理论 根据。
19.6 — 6 ( 稿 日期 :20 9822 24 收 0 6—1 0 编辑 : 彭 2— 8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06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总结
2
3
乳果糖可以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肠道内毒素排出、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关。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间等因素有关。
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偏倚和误差。缺乏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数据,无法全面评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未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肝性脑病进行分层分析,可能影响结果的精确性。改进方案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误差和偏倚。增加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内容,全面评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肝性脑病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更精确地评估乳果糖的治疗效果。
技术路线
03
利用乳果糖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的变化。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方面的差异。
数据分析
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与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评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归纳,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和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与处理
04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Leabharlann 研究背景与意义VS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

05 临床试验及效果评估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随机对照原则
确保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基线特征上相似,以减少偏倚和干 扰。
双盲原则
使研究者和患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了乳果糖治疗,以确保客 观评估治疗效果。
多中心研究
在多个医疗机构同时进行试验,以增加样本量和代表性。
效果评估指标及方法
生化指标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氨、内毒素等生化指标,评估乳果糖对肝 性脑病的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预防
1 2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时,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病情变化,注意乳果糖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不良反应预防
为预防乳果糖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腹胀、腹 泻、电解质紊乱等,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 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等。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乳果糖的治疗作用、使 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神经递质学说
肝性脑病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的变化密切相关。严重肝病时,脑内神 经递质的合成、代谢和转运过程发生障碍,导致神经传导异常。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肝病时,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这些反应可损伤脑细胞 ,加重脑功能紊乱。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可有所不同。
神经心理学评估
采用专业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神 经系统症状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总体有效率
根据患者的综合改善情况,计算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总体有效率 。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接受乳果糖 治疗后,血氨水平明显下降,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得到显 著改善。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研究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研究
护 理 工 作 量 的 比较
1 1 研 究对 象 .
我科 2 0 0 7年 2 1 ~ 2月 的肝性 脑病
住院 患者 5 O例 , 据病 史 、 根 体征 、 验室 以及 影象学 实 检查证 实 为肝功 能失代 尝期 的肝性 脑病 ( 1~ Ⅲ) 的
患者, 随机分 为两组 : 乳果 糖 口服组 ( 简称 口服组 ) 5 2 例, 2 男 0例 , 5例 ; 龄 2 ~7 女 年 3 7岁 , 均 年龄 4 平 5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 0 8年 1 月 第 2 1 3卷 第 2 2期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两种给 药( 西 省 人 民 医 院 消化 科 . 西 南 昌 3 0 0 ) 江 江 3 0 6 关键词 乳 果 糖 肝 性 脑 病 护 理 文章 编号 : 0 2 6 7 ( 0 8 2 1 80 10 —9 5 20 )22 0—1
肠是 产氨最 多 , 常菌 丛繁 殖最 旺盛 的部 位 , 异 抬高臀 部 1 m, 0c 使药 液 进 入 右 半 结 肠 , 保 留 1h以上 。 并 两组 其它 常规治 疗 如保 肝 、 肝 昏迷 等综 合 治疗 和 抗
护理 均一 致 。
生长抑 制 , 其产 生氨 和其他 有毒 物质 的能力 下降 , 使 从 而使 氨 的产生 和吸 收都减 少来 降低血 氨 。一 般临 床上 常用乳 果糖 灌肠 , 要 求 灌 肠插 入 的深度 要 在 并 2 mL 以上 , 5c 2 因为此 时肛管 所抵 达 的部 位是 乙状结 肠 中段 , 这样 使药 液 在单 位 时 问 内流入 直 肠 的量 明 显 减少 , 从而使 药 液 易保 留 , 才能 保 证 治疗 的效果 , 这样对 病人 的肠道 刺激 大 , 多病 人无法 坚持下 去 。 很 而乳果 糖 口服简 单 易行 , 同样 能 达到 清 洁肠 道 的 又 目的 , 病人 易于接 受 , 护 士 而 言 , 轻 了护理 工 作 对 减 量 , 省 了护 理 人 力资 源 。乳 果 糖 口服 治 疗肝 性 脑 节 病 安全 可靠 , 方法 简 便 , 果好 , 效 减少 了过 去频 繁 灌 肠给护 理人 员带 来 的麻 烦 , 治疗 和预 防肝性 脑 病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4-05-23T12:56:3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吕宝琴
[导读] 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可以通过电生理检测或智力检测对其轻微异常进行检测,明显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严重时可表现为昏迷。

吕宝琴(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663000)
【摘要】目的分析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患者50例为甲组,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50例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故差异尚不能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与乳果糖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但效果均较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轻微肝性脑病微生态制剂乳果糖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01-01 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可以通过电生理检测或智力检测对其轻微异常进行检测,明显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严重时可表现为昏迷。

目前,乳果糖作为临床常用肝性脑病的治疗药,对预防和治疗肝昏迷疗效较好。

笔者就我院收治的100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常规乳果糖治疗和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38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1.14.3岁。

入选标准:(1)患者存在完整的临床检查资料,并通过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等证实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2)入选患者均进行脑电图、划线试验、数字链接试验A进行检查确诊为轻微肝性脑病。

对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检查,给予明确诊断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口服乳果糖口服液3次/d,10ml/次,8w/疗程。

乙组患者入院进行详细检查后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2片/次,3次/天,8w/疗程。

两组患者经过8w给药治疗后,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在轻微肝性脑病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统计处理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

若检验结果p 值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尚不能认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甲组口服乳果糖制剂的患者10例痊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0%;乙组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的患者14例痊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6.0%。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能认为存在显著差异,即两种方法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均存在疗效。

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慢性肝病或各种原因引起的门-体分流引起的代谢性紊乱,常表现为神经精神方面异常[1]。

轻微肝性脑病又称亚临床型肝性脑病,仅通过心理学检测方法才能进行检测出来。

目前,公认的氨中毒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体血液中的氨主要来自于肠道内菌群分解嘌呤、尿素、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等物质产生的非离子形式的氨(NH3)。

同时血液中的氨可来自于心肌、骨骼肌、肾脏、肠细胞等处,是由于谷氨酰胺酶水解谷氨酰胺成氨和谷氨酸。

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组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降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浓度。

同时氨可以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抑制乙酰辅酶A的合成进而影响三羧酸循环[2]。

另外,氨对神经递质GABA受体结合具有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常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其中真杆菌、拟杆菌、双岐杆菌数目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具有潜在致病性的菌群数目明显增多。

乳果糖是合成双糖,口服在小肠内不会被分解、吸收,一般直接到达结肠后被厌氧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水解为乙酸和乳酸,从而降低肠内PH值,抑制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繁殖,进而减少氨的产生。

同时肠道酸性环境可以降低氨的吸收,减少血氨浓度,减缓和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思连康包含蜡样芽孢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等蛋白质分解菌的生长,减少肠道氨的产生,从而控制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

就我院收治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进行8周的给药治疗,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能认为存在显著差异,即两种方法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均存在显著效果。

且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乙组给药微生态制剂患者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甲组患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总之,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轻微肝性脑病上与乳果糖的临床效果相似,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忠,王茂林.乳果糖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28-29
[2]李妍.对比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