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0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03130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03130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课程代码 0313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该门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当代自然科学中所面临的重大基本问题以及作为支撑现代文明的八大高新技术。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是一门既能增长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又能从中得到指导实际工作的策略的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本课程从当代自然科学中所面临的重大基本问题以及作为支撑现代文明的高新

技术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方法。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今日的国家经济、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人民教育等各项事业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它在生产的方方面面的应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自然科学、高新技术的有关概念和特征,掌握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把握当代自然科学中所面临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与智力的起源、宇宙的结构层次和物质的基本单元几个重大基本问题以及作为支撑现代文明的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八大高新技术,

从而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和欠缺,提高学员的科学素养,建立学员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是一门带有理科性质的学科,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学起来有点难度。该课程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思维方法论》等密切相关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思维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是一般、特殊与具体的关系,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再修《人生哲学》和《科学思维方法论》等课程,则更利于学生领会和理解其内容和本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初步了解当代自然科学中所面临的重大基本问题以及作为支撑现代文明的高新技术基本特征和高技术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基本问题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重点)

2、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重点)

3、生命的本质与智力的起源。(重点)

4、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重点)

第二节现代高新技术

1、技术的概念。(次重点)

2、现代高新技术。(次重点)

3、高技术的特征。(重点)

4、高技术的内容。(重点)

第三节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一般)

第一篇第一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在了解宇宙观念发展的基础上,把握大爆炸宇宙模型所勾勒的宇宙起源与演化的图景以及恒星演化的过程和结局,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宇宙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宇宙概观

1、宇宙概观(一般)

2、几种典型的现代化宇宙模型(次重点)

第二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中国古代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一般)

2、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模型。(重点)

3、宇宙是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介质。(一般)

4、哈勃定律与宇宙膨胀(重点)

5、微波背景辐射(重点)

6、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重点)

7、宇宙的年龄(次重点)

8、宇宙元素的丰度(次重点)

第三节星系的起源和演化(次重点)

第四节恒星的起源和演化(重点)

1、恒星的形成(一般)

2、恒星的演化(重点)

3、恒星的结局(重点)

第五节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1、太阳系(次重点)

2、太阳 (一般)

第二章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地球的形成及演化过程,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及地球的大地结构理论,形成对现代地学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地球的形成(重点)

2、地球演化的年代(一般)

第二节地球的基本状态和物理性质

1、地球的基本状态、形状与大小(一般)

2、地球的物理性质(次重点)

第三节太阳活动与地球表面的变化

1、太阳活动(次重点)

2、地球表面的变化(一般)

第四节地球的大地结构理论

1、块构造的基本理论(重点)

2、板块构造与内动力作用(重点)

第五节地球科学(不作要求)

1、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进展

2、地球的系统科学

第三章生命的本质与人类智力的起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基因与蛋白质关系,掌握生命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一般)

2、蛋白质(次重点)

3、核酸(重点)

第二节生命的本质

1、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复制(重点)

2、生命世界的自组织(重点)

第三节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1、生命起源(重点)

2、生物进化(重点)

第三节人类智力的起源和进化

1、什么是智力(一般)

2、脑的进化(一般)

3、智力进化与人类的起源(次重点)

4、人类对大脑和智力的不断探索(重点)

第四章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物质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基本粒子的“夸克模型”以解开物质结构之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宇宙的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1、微观层次(重点)

2、宏观层次(重点)

3、宇观层次(重点)

第二节古代人和早期的物质观(次重点)

第三节物质结构的基本单元

1、第一个粒子——电子的发现(重点)

2、质子的发现(次重点)

3、中子的发现(重点)

4、反粒子——正电子的发现(重点)

5、原子核结构模型与π介子的发现(一般)

6、第一代“基本粒子”(重点)

7、超子的发现(次重点)

8、夸克模型(重点)

9、物质的基本单元(重点)

第四节微观粒子的性质

1、参与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次重点)

2、微观粒子尺度(不作要求)

3、微观粒子质量(不作要求)

4、微观粒子的寿命(不作要求)

5、正、反粒子对称(不作要求)

6、微观粒子的自旋(不作要求)

7、微观粒子的电荷量(不作要求)

8、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重点)

9、守恒律和对称性(重点)

10、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理论(重点)

11、粒子物理面临的挑战(次重点)

第二篇第一章生物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产生、开发的意义、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基因工程操作过程,进一步把握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伦理审视,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克隆羊“多莉”引起的震撼(重点)

第二节基因与生命(重点)

第三节基因工程(重点)

第四节酶工程(重点)

第五节现代发酵工程(重点)

第六节细胞工程(次重点)

第七节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次重点)

2、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次重点)

3、生物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一般)

4、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第二章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在掌握计算机发展史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及未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1、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次重点)

2、微型计算机的心脏——微处理器(重点)

3、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次重点)

第二节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1、计算机的特点(次重点)

2、计算机的发展史(重点)

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重点)

第三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次重点)

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次重点)

第四节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一般)

2、信息处理(次重点)

3、自动控制与机器人(重点)

4、计算机辅助系统(重点)

5、多媒体应用(重点)

6、网路应用(次重点)

7、电子商务(次重点)

8、电子出版物(次重点)

9、人工智能(重点)

第五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1、高性能计算机(重点)

2、网路计算机(重点)

3、智能计算机(重点)

4、光计算机(重点)

5、神经元计算机(重点)

6、生物计算机(重点)

7、量子计算机(重点)

第三章现代信息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在掌握信息的概念、形态、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等内容,对信息技术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信息

1、什么是信息(重点)

2、信息的形态及特点(重点)

3、信息的影响(次重点)

第二节信息技术的发展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音的产生(重点)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重点)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的发明(重点)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广播和电视(重点)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现代信息技术(重点)

第三节现代信息技术

1、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次重点)

2、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次重点)

3、信息高速公路(重点)

4、数字地球(重点)

第四节信息产业

1、信息产业的基本情况(一般)

2、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重点)

第五节几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数字技术(次重点)

2、蓝光技术与蓝牙技术(次重点)

3、显示技术(次重点)

第六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1、智能应用(一般)

2、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次重点)

第七节信息安全与信息战

1、信息安全(次重点)

2、信息战(一般)

第四章新材料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领会新材料技术所包括的材料领域,全面掌握超导技术、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先进的金属材料(不作要求)

1、形状记忆合金

2、超塑性合金

3、减振合金

4、贮氢合金

5、多空合金

6、金属磁性材料

7、非晶态合金

第二节特种陶瓷材料

1、结构陶瓷(一般)

2、功能陶瓷材料(重点)

3、生物陶瓷(一般)

第三节新型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次重点)

2、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

3、医用高分子材料(一般)

第三节高性能复合材料(不作要求)

1、高性能增强用纤维

2、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

4、陶瓷基复合材料

5、碳基复合材料

6、梯度复合材料

7、功能复合材料

第五节电子、光电子材料

1、电子材料(一般)

2、光电子材料(次重点)

第六节超导材料

1、超导现象的基本特征和临界参量(重点)

2、超导体的探索及其种类(重点)

3、超导材料的应用(重点)

第七节纳米材料

1、纳米材料的性质(重点)

2、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重点)

第八节富勒烯材料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1、C60及其他富勒烯材料的结构(重点)

2、C60及碳纳米管的性质(次重点)

3、富勒烯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次重点)

第五章激光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激光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了解激光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掌握激光技术的作用,形成对激光技术的总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激光技术的产生

1、“激光”的来历(重点)

2、激光的产生(重点)

3、激光器的种类(次重点)

第二节激光的特征

1、激光的方向性(重点)

2、激光的亮度(重点)

3、激光的单色性(重点)

4、激光的相干性(重点)

第三节激光的应用

1、激光武器(重点)

2、激光与人类生活(重点)

3、激光技术走向产业化(重点)

4、激光是科学研究的得力助手(重点)

5、激光开发新能源(重点)

6、激光技术诱人的前景(重点)

第六章空间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在了解空间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对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空间技术发展简史

1、航天理论的形成(重点)

2、火箭的研制(一般)

3、空间技术发展的简要回顾(重点)

第二节火箭(不作要求)

1、火箭的原理

2、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现状

3、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应用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一般)

2、人造地球卫星的回收(一般)

3、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次重点)

第四节载人宇宙飞行

1、宇宙飞船(重点)

2、空间站(重点)

3、航天飞机(重点)

第五节行星际探测

1、“水手”宇宙飞船(一般)

2、“海盗”宇宙飞船(一般)

3、“先锋”星际宇宙飞船(一般)

4、“金星”、“火星”探测器(一般)

5、“旅行者”宇宙飞船(次重点)

6、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次重点)

7、星际探测的新进展(一般)

第七章新能源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能源技术的分类,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来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能源的分类和常规能源

1、能源的分类(重点)

2、常规能源(重点)

第二节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1、能源危机(重点)

2、环境污染(重点)

第三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太阳能(重点)

2、核能(重点)

3、地热能(次重点)

4、风能(次重点)

5、生物质能(重点)

6、氢能(次重点)

7、海洋能(次重点)

第四节中国可再生资源发展战略

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般)

3、我国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具备的条件(次重点)

4、我国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次重点)

5、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次重点)

第八章海洋开发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海洋技术的进展,掌握海洋淡化技术和海洋能源的利用、海底矿物质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工程,形成海洋技术发展情况的总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不作要求)

1、海洋科学研究进展

2、海洋高新技术进展

第二节开发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不作要求)

1、海洋中的植物资源

2、海洋中的动物资源

第三节海洋捕捞技术(不作要求)

1、探鱼仪的发明与应用

2、声、光、点捕鱼术

3、智能捕鱼系统

第四节海洋淡化技术和海洋能源的利用

1、海洋淡化技术(重点)

2、海洋能的利用(重点)

第五节海底矿物质资源的开发

1、大洋深处的锰结核(重点)

2、海底石油资源(重点)

3、海滨的砂矿资源(不作要求)

第六节海洋中的化学和医药资源(不作要求)

1、海洋中的化学资源

2、海洋中的医药资源

第七节海洋工程(次重点)

1、海上城市((次重点)

2、海上工厂(次重点)

3、海上宾馆(次重点)

4、海底光缆(次重点)

5、海底深潜器(次重点)

6、水下居住层(次重点)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指定教材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宗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考试内容覆盖到章。各章中不作要求的节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2、每份试卷中,每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的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3、本课程较合适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4、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四、题型示例

1、填空:

最早的机器人诞生在—美国—。140页

2、单项选择题:

强子是(4 )

①光子②正电子③超子④重子和介子

3、多项选择题: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包括(2、4 )

②自复制②转录③反转录④翻译⑤反翻译

4、名词解释题:

遗传信息表达

5、简答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6、论述题:

论述保证《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应采取的措施。

食品科学技术

当前中国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正处于成长期。食品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比例高,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 食品工业的重要性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同时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和确立的过程中,食品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并连续多年在国民经济比率中居于首位。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休闲食品、乳品、饮料、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并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我国食品技术的现状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重视不够,先进技术仰仗国外,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观;价格恶性竞争依然存在,产品雷同和抄袭现象仍然普遍,小富即安的思想仍很严重,基础发展相对滞后,基础零配件、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测试仪器、机加工和基础制造装备明显落后于主机发展,并已成为影响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向高端升级的三大瓶颈;现代制造业发展滞后,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产业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仍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与工业发达国家同行相比差距明显等,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当代食品技术的进展 突破了优势传统啤酒,白酒,黄酒类制造业关键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及评价技术,味精生产关键技术,咸味食品香精制备,肉制品厌氧污染微生物生物防腐技术,新原料生产酵母的关键技术;食品生产菌种评价与保藏关键技术,氮碳比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等优势传统食品制造业关键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和产品创新;传统特色食品产业的技术升级;新型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开发;食品制造业生产菌种的鉴定评价关键技术与食品生产安全管理关键技术;重点行业资源化环保生物处理工艺建立. 在食品物性修饰、绿色环保制油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和设备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食品新产品开发和食品质量与生产效能的提高。 实现了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装备技术开发及成套装备生产上的跨越式发展。项目围绕食品冷杀菌、高效分离与干燥、食品包装与检测等开发出近百种新装置与新设备;在真空冷冻干燥设备、远洋船载大型超低温急冻冷藏、成套屠宰关键设备等重大食品加工装备开发

科学和工程计算复习题及答案

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 : 2. 计算机计费的主要依据有两项:一是使用要由 算数运算的次数决定;二是占据存储器的空间,3. 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4. 5. 6. 7. 8. 9. 10.11.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选代矩阵B 的 谱半径1)(

13. 若函数组 (){}[]b a C x n k k ,0 ?=?满足? ?? =≠≠=l k l k l k ,0,0),(?? k,l =0,1,2,…,n ,则称 (){}n k k x 0=?为正交函数序列. 14. 复化梯形求积公式 ? ∑?? ? ???+++=≈-=b a n k n b f kh a f a f h f T dx x f 1 1)()(2)(2)()(, 其余项为),(),(12 )(2 b a f h a b R n T ∈''--=ηη 二、 选择题 1. 下述哪个条件不是能使高斯消去法顺利实现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ij n n Ax b A a ?==的 充分条件? ( D ) A. 矩阵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不为零; B. A 对称正定; C. A 严格对角占优; D. A 的行列式不为零. 2. 高斯消去法的计算量是以下述哪个数量级的渐近速度增长的? ( B ) A. 313n ; B. 323n ; C. 314n ; D. 334 n .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以下简称“平台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目前主要面向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平台专项被列为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同等地位予以实施,由中央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主要支持方向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目前平台专项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共享平台建设: 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在巩固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基础上,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估、筛选、整合与重组,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馆)。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我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

食 品 科 学 概 论 论 文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1-02 学号:541103010227 姓名:蒙思飞

我眼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食品科学概论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介绍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生物技术与工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开发、综合利用、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基本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典型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我所了解的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些内容。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在各方面都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有了一定了解。食品的化学组成分为天然成分和非天然成分。天然成分中又包括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非天然成分中包括食品添加剂等等。还有对微生物学有了初步认识。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代谢强,易变质。微生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酵母,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最高。微生物与食品的生产和保存密切相关。微生物能使食品腐烂变质,会涉及到食品安全。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中,我更是大开眼界,有膜分离技术,超临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北理工17春秋《工程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V1.当可选择的比选准则采用()时,就应选择效益-费用比最大的方案。 A.净效益最大准则 B.投资效率最大准则 C.二者都可 2.()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 A.人力 B.资金 C.设备 D.三者之一均可 3.贷款与全部投资之比Kl/K称为()。 A.贷款比 B.投资比 C.债务比 4.()是指人们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金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 A.净现金流量 B.投资 C.收益利润 5.在实践中,通常把为保持设备在平均寿命期限内的完好使用状态而进行的局部更换或修复工作叫() A.设备更新 B.修理 C.维修 D.现代化改装 6.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工厂自动化系统。 A.传统的工业系统 B.先进制造系统 C.二者皆有 7.按一定的折现率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同一时点的现金累加值就是净现值用()表示。 A.NPV B.CI C.CO 8.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称()。 A.净现金流量 B.现金流量 C.资产流动 9.()中的收益和费用的计算都涉及到价格,使用外汇或产品出口的项目还涉及汇率问题。 A.财务分析 B.经济分析 C.价格分析 10.()是指用于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布局规划、方案设计、开发人员培训及有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费用。 A.规划设计费用

B.工程实施费用 C.系统运行费用 11.项目寿命期末的()表明项目经营的总效果。 A.盈余资金 B.资金来源 C.资金运用 D.累积盈余资金 12.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称为()。 A.无形磨损#有形磨损 B.综合磨损 13.设备有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 A.现代化改装 B.维修 C.修理 D.三者都可 14.()是指投资项目所使用资金的来源及数量构成。 A.资金数量 B.资金结构 C.资金平衡 15.()可使设备精度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 A.综合磨损 B.无形磨损 C.第Ⅱ有形磨损 D.第Ⅰ种有形磨损 16.每期偿还贷款利息,同时向银行存入一笔等额现金,到期末存款正好偿还贷款本金,称()。 A.气球法 B.等额利息法 C.偿债基金法 17.()反映着设备在实物形态上保持完好的时间。 A.平均寿命期限 B.经济寿命 C.技术寿命 D.三者之一均可 18.()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 A.经济资本 B.投资项目 C.经济效果 19.动态评价法主要包括现值法、年值法和() A.投资回收期法 B.研究期法 C.最小公倍数法 D.内部收益率法 20.为显示财务条件对企业经济效果的影响,必须分析资金结构因素,具体方法是编制()。 A.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目录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2 测绘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3材料科学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4矿山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5冶金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5机械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6 动力与电力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7能源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7核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8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9计算机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0化学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1 纺织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2 食品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2土木建筑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3水利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4 交通运输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5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6环境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7安全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8 管理学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9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知识-实验-06

实验六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显微镜下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 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 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 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注:孪晶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上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不会造成孪晶的消失。) 对体心立方结构的Fe -α,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在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则以孪晶方式变形;而面心立方结构大多是以滑移方式变形的。 2.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微型计算机广阔的应用领域中,会计电算化属于科学计算应用方面。( ) 2.决定计算机计算精度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计算机的字长。( ) 3.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做单片机。( ) 4.计算机“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指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操作系统的命令。() 5.兼容性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性能,通常是指向上兼容,即旧型号计算机的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在新型号计算机上运行。系列机通常具有这种兼容性。() 二、简答题 1.电子数字计算机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应用范围。 … 3.冯·诺依曼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按照冯·诺依曼原理,现代计算机应具备哪些功能 5.如何理解软硬件之间的等价性 6.何谓绿色计算机对它有哪些要求 7.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层次结构,说明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8.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错。会计电算化属于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2.对。 : 3.错。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CPU。 4.错。“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指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 5.错。兼容性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统兼容和设备兼容,微型计算机通常具有这种兼容性。 二、简答题 1.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离散的数字量,用数码进行运算,其运算结果也是离散的数字量;电子模拟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电流、电压等),其运算结果也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数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现代所说的计算机都是电子数字计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技平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全社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民生提供共享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对于具备实力的科技平台,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就不要错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申报了。 一、申报主体 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中科院各研究所、重点大学,国有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条件 (一)资源整合 1、资源整合范围覆盖跨部门,跨地方的能够代表国家科技资源水平的优势资源或特色资源;参建资源单位覆盖本领域、本地区主要优势资源单位;资源规模在本领域、本区域同类资源中占绝对优势。 2、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加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了符合资源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准入制度;和所有整合的资源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3、建立了成熟、合适平台特点的资源整合模式,资源整合效果良好。 4、资源数字化加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数字化加工的资源占已整合资源总量80%以上;具有系统先进、功能完善运行稳定、本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平台资源信息运行服务系统。

(二)组织管理 1、具有保障平台日常运行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实行人财务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科技资源特点,有效保障平台运行决策、咨询、监督机构。 2.制定了有效保障平台运行服务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平台各参与单位责、权、利清晰的组织协调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了适应平台运行服务特点共享服务机制; 3.具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设立平台服务专岗;平台总人数一般不低于50人,其中维持平台运行的专职人员一般不低于20人;平台运行管理、技术支撑、共享服务人员比例合理,满足平台运行服务工作需求。 4、实物资源具有良好的保存设施和维护条件,信息资源具备相应信息存储和网络运行条件;具备开展共享服务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和研究实验开放条件。 (三)运行服务 1、已整合科技资源使用效率逐年提高、效果显著;针对平台服务领域和对象的特点,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企业创新、民生科技、应急事件、科学普及等方面支撑效果突出,具有典型案例。 2、覆盖部门、行业、地方本领域主要用户单位,其中服务平台参建单位以外用户占总服务费的比例不低于50%。 3、具备符合科技资源特点、可有效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服务模式;具备规范化服务流程,对外正式公布服务内容与承诺。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食品科学学科综合复习题

1、请写出两种常见的植物性多糖:淀粉、纤维素。 2、在冰点温度以上, 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与温度的函数,且前者是主要因素;在冰点温度以下, 水分活度只取决于温度。 3、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与它的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湿等温线。 4、食品中的危害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及生物危害。 5、“三致”指危害物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毒性的表现,致癌,致畸,致突变。 6、转基因食品检验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检测技术、基因芯片、传感器技术等。 名词解释 1、风险:指人们所不期望发生时间的发生概率或发生几会的多少。 2、HACCP: 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指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种建立在危害识别、评价基础上的风险控制的科学系统方法。 3、膳食暴露:人们通过食物摄入到食品危害物的定量(定性)评估。 4、基因:一组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5、多聚酶链式反应:简称PCR反应,是一项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片断技术。该方法操作方便有效,可以在数小时内在试管中扩增获得数百万个特异DNA序列的拷贝。该技术已经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一项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 6、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7、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的或者天然的物质。 8、食品风险分析: 是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定性或定量地描述风险的特征,在参考有关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它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 9、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样品中碎粉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称为吸湿等温线。 10、水分活度:食品样品中水蒸气分压P与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 之比。 即A W =P/P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六晶体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六:晶体结构 一.判断是非题,对的在括号中划“∨”,错的划“×”: 1.布拉非点阵与晶体结构是同一概念,因此不管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还是原子晶体,晶体结构类型共有14种。() 2.如果某晶面(hkl)平行于某晶向[uvw] ,晶向与晶面之间存在hu+kv+lw=1的关系()3.fcc结构中,四面体间隙数是单胞原子数的1倍。() 4.温度相同时,碳原子在α-Fe中的溶解度小于在γ-Fe中的溶解度,这是因为α-Fe的致密度小于γ-Fe的致密度。() 5.fcc结构的晶体中(111)晶面上含有[110]、[101]、[011]三个最密排方向。() 二.填空题 1.<111>晶向族包括————————————————————————————————————————组晶向。2.{110}晶面族包括————————————————————————————————————————组晶面。 3.晶面(123)和(101)为共带面,其晶带轴的晶向指数为————————————————。4.fcc结构晶体的滑移面(密排晶面)是—————,滑移方向(密排晶向)是—————;bcc结构晶体的滑移面是——————,滑移方向为——————;hcp结构的滑移面是——————,滑移方向为————————。 5.某晶体的致密度为74%,该晶体的晶体结构为————————————————————。 三.问答题 1.画图并计算fcc和bcc结构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半径大小。 a≌1.633 。 2.画图并说明hcp结构不是一种空间点阵的原因,并计算c 3.作图表示(111)、(111)、(112)晶面及[111]、[112]晶向。 4.求bcc结构(111)、(100)及(110)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360docs.net/doc/78535127.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求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基础工程》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基础工程》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 1.本作业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其中前三类题可直接 解答外,计算题可在白纸上手写解答并扫描后插入本作业相应的试题后面。 然后上传即可。 二.作业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 】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 A. 持力层 B. 下卧层 C. 硬土层 D. 软土层 2.【 B 】当地基存在软弱土层,不适合做天然地基时,可进行加固,把基 础建在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上而形成的地基,称为 A. 天然地基 B. 人工地基 C.复合地基 D. 桩基础 3.【 A 】下列基础,属于扩展基础的是 A.墙下条形基础 B.柱下条形基础 C.筏型基础 D.箱型基础 4.【 B 】根据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直径 A.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B.不宜小于10mm,间距宜在100~200mm之间 C.不宜大于16mm,间距间距不宜大于200mm D.不宜小于16mm,间距宜在100~200mm之间 5.【 C 】基础设计时,不需要考虑满足基础台阶宽高比要求的基础为

A. 灰土基础 B. 砖基础 C. 扩展基础 D. 毛石基础 6.【 D 】对独立基础进行抗冲切验算,其目的是 A. 检验基础的配筋是否合适 B. 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C. 验算基础台阶宽高比是否合理 D. 验算基础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7.【 A 】在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时,三者之间不但要满足静 力平衡条件,还需满足 A.变形协调条件 B.抗冲切条件 C.基底反力直线分布的条件 D.基础整体弯曲的条件 8.【 B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但桩 侧阻力不可忽略。该类桩属于 A.摩擦桩 B.端承摩擦桩 C.摩擦端承桩 D.端承桩 9.【 B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基沉降时,应采用荷载为 A.短期效应组合 B.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C.长期效应组合且计入地震作用 D.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 10.【 C 】以下地基,优先考虑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的是 A. 膨胀土地基 B. 粉土地基 C. 深厚软土地基 D. 砂土地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采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称为设计冻深。 2.【√】浅基础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时,一般采用应力扩散方法计算软 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3.【×】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效应为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但不计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自

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自评价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起止时间: 课题承担单位(盖章): 申请验收时间: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四年

一、基本情况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合同起止 时间 开始时间年月截止时间年月 专项名称 研究方向 技术来源 1.自有技术; 2.产学研合作技术; 3.国内其它单位技术 4.引进国内技术企业消化创新; 5.引进国外技术企业消化创新 6.国外技术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单位类型 1.事业型科研单位; 2.大专院校; 3.其它事业单位; 4.科研型企业(即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5.国有企业; 6.股份制有限公司; 7.有限责任公司; 8.其它 单位地址所属地市 知识产权拥 有量(授权)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 其他(请注明类型) 产学研合作 单位 项目参加人员情况项目负责人电话(手机) E-mail 项目联系人电话(手机) E-mail 项目参加 人员 总数 按职 称分 1.高级3.初级 2.中级 按学 历分 1.博士3.本科 2.硕士4.大专 引进科技 人才情况 引进人才()人、其中博士()人、硕士()人

项目经费合同总额及到位情况(万元) 省科技厅 拨款 自筹贷款合计项目合同金额 实际到位金额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万元) 其中支出项目 合同计划 支出 实际支出 其中:省科技厅 专项支出 1.设备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 7.合作协作研究与 交流费 8.出版/知识产权费 9.人员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管理费 12.其他 合计 备注 请附财务部门出具经费使用的证明材料(加盖财务专用章) 通过项目实施争取的国家级经费情况(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经费来源国拨经费1 2 3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答案_整理版

2-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 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2-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画出MgO(NaCl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b )计算这三面的面排列密度 解:MgO晶体中O2-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 (111)面:面排列密度 = (110)面:面排列密度 = (100)面:面排列密度 = 2-4 设原子半径为R,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11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111)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2-8 试根据原子半径R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 解:面心立方晶胞: 六方晶胞(1/3): 体心立方晶胞: 2-9 MgO具有NaCl结构。根据O2-半径为0.140nm和Mg2+半径为0.072nm,计算球状离子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3) MgO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