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渔歌赏析
《东海渔歌》?演奏:上海民族乐团

《东海渔歌》演奏:上海民族乐团
作曲:马圣龙、顾冠仁
演奏:上海民族乐团
一九六〇年五月十四日演绎指挥何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海渔歌》这首以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由马圣龙、顾冠仁创作于一九五九年。
全曲以四个部分,生动地表现了东海美丽的景色和渔民的劳动生活:
一、黎明时的海洋:恬静的弦乐和弦背景上曲笛奏出优美的散板引子,展现了黎明时分宁静的海洋。
随后出现了乐队轻盈的小快板旋律,则使生气勃勃的渔港晨景跃然眼前。
二、渔民出海捕鱼:时而欢快时而舒缓的富歌唱性层次变化的主旋律,抒发了渔民出海捕鱼时的喜悦心情;嘹亮的管乐号子声与强力的乐队呼应声,表现了渔民齐力拉网的生动场面。
三、战胜惊涛骇浪:模拟的惊涛骇浪声与坚定有力的节奏音型,此起彼伏,惊心动魄,雄壮的劳动号子与其交相辉映,表现了渔民无所畏惧,勇敢地与风浪搏斗的惊险场面。
四、丰收欢乐而归: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鼓乐齐鸣,描绘了满载而归的欢乐情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东海渔歌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单元东海渔歌教案和教学反思整理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和表演,感受歌曲的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初步体验在音乐中“赶海〞的情趣,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2、能以欢快生动的情绪、轻巧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3、通过歌表演,表现歌曲欢快生动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境。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更好的把握音乐情绪,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赶海〞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1、第四乐句的八分休止符;2、引导学生用欢快生动的情绪、轻巧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生:喜欢……师:今天有一位住在海边的小姑娘想邀请大家去漂亮的大海边看看,你们想不想去?生:想......师:那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先让学生聆听一遍。
带着学生做律动,通过动作把乐句区分开来。
〕随音乐律动划分乐句〔播放音乐2遍〕生:模仿老师一起随音乐律动……师:大家动作真美,我们来到了漂亮的很大海边,咱们先看看小姑娘在海边的生活怎么样?〔播放课件〕生:好,观看……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师:大家看的很认真,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大海的图片中还藏着一首歌曲呢?认真的听一听,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安静的认真聆听师:你觉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给你什么感受?生:很欢快、生动……师:小姑娘在海边都做了些什么呢?谁听清了?我们再来认真的听一听,〔播放音乐〕生:认真聆听,捡海螺和虾,跳舞、唱歌……师:小姑娘在海边又捡海螺又抓对虾,那小姑娘的心情怎么样?生:简单说说,……师: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住在大海边的小姑娘特意为迎接你们的到来演唱的,名字就叫做(赶海的小姑娘),出示歌谱,小姑娘也特别的开心,她想邀请你们一起唱着歌去海滩捡贝壳、海螺,好不好?生:好……2、发声练习师:嗯,咱们先来跟着录音用“哩〞轻声的唱一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小姑娘的愉快情绪,身体坐直,小胸脯抬起来,声音要柔和,用上气。
2024-2025学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欣赏《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通过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大海,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代表, 更是心灵的港湾,是记忆中那片最温柔的故乡。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对大海的 无限遐想,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大海啊故乡》。
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 的?歌曲是几拍子的?
这种合唱形式因其纯净的音色和天籁之音的特点, 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的童真一面。童声合唱团 通常包括二至八声部,可以由三个人组成以形成声 部,但人数太少可能会与重唱形式相混淆。童声合 唱不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视 唱歌曲旋律。
聆听歌曲:《大海啊,故乡》
你认为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深情地 中速 四三拍
再次聆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 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聆大海的热爱和 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了解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是由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合 唱形式,通常包括小学男女同学或初中低年级 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
歌曲中唱到“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 一样”,作者为什么把大海比作妈妈?
这是作者生长的地方,就像我们在家乡 的土地上成长一样,我们的故乡也是我 们的母亲。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才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情感?
深情的情绪、连贯自然的声音, 其次唱好同音连音线的地方,要 唱够拍子。
用深情的情绪、连贯自 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堂活动
男女生分组合唱歌曲,选择一个小指 挥家来指挥这次合唱。
课堂总结
有一种寄托叫故乡,有一种思念叫乡愁, 故乡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永远的温暖港湾, 让我们最后唱一遍歌曲!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十大古筝名曲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一首《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二首《出水莲》《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三首《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顾太清词集分析

清·顾太清《东海渔歌》西林顾春太清著目录《东海渔歌》(西泠印社本)序 (1)《东海渔歌》卷一 (1)《东海渔歌》卷二 (10)《东海渔歌》卷三 (15)《东海渔歌》卷四 (21)《东海渔歌》卷五 (27)《东海渔歌》卷六 (35)《东海渔歌》之序跋题记汇辑 (40)顾太清生平事迹辑录 (44)《东海渔歌》(西泠印社本)序光绪戊子、己丑间,与半塘同客都门,于厂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顾太清(春)《天游阁诗》,皆手稿。
太清诗楷书秀整,惜词独缺。
如其后仅得闻《东海渔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处,得自锡公子,或曰文道希有传钞本,求之皆不可得。
思之思之,二十年于兹矣。
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温州寄《东海渔歌》来,欹床炳烛,雒诵竟卷,低徊三复而涵咏玩索之。
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沈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
求其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来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
曩阅某词话谓:“铁岭词人顾太清,与纳兰容若齐名。
”窃疑称美之或过。
今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
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
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
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
夫词之为体,易涉纤佻,闺人以小慧为词,欲求其深隐沈著,殆百无一二焉。
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闺秀词》至百家,旁搜博采,几于无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备,亦遗珠之惜也。
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骚雅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辩也。
余有词癖,唯半塘实同之。
曩在京师,搜罗古今人词,以不得渔樵二歌为恨事,宋朱希真《樵歌》及《东海渔歌》也。
东海渔歌简介

东海渔歌简介摘要:一、东海渔歌背景介绍1.东海渔歌的起源2.东海渔歌的发展历程二、东海渔歌的特点1.内容丰富2.形式多样3.表现手法独特三、东海渔歌的价值1.文化价值2.艺术价值3.教育价值四、东海渔歌的现状与传承1.现状2.传承与保护正文:东海渔歌是我国东海地区渔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作的一种民间歌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经过历朝历代的积累和发展,东海渔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一、东海渔歌背景介绍据考古学家研究,东海渔歌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原始社会渔民在捕鱼、养殖等劳动过程中创作的一种歌谣。
当时的渔歌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驱邪避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2.东海渔歌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海渔歌逐渐融入了各个朝代的民间文化,吸收了各地民歌的精华,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
到了明清时期,东海渔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民间歌谣。
二、东海渔歌的特点1.内容丰富东海渔歌的内容广泛,涉及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有描述渔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也有表现渔民丰收喜悦的情感;既有讲述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的,也有反映渔民生活和风俗习惯的。
2.形式多样东海渔歌的形式多样,包括山歌、小调、号子等。
其中,山歌是一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歌曲,多采用对唱的形式;小调则是一种抒情性较强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号子则是一种劳动歌曲,节奏明快,富有激情。
3.表现手法独特东海渔歌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之处,如采用方言演唱、以民间故事为题材、运用寓意和象征等手法。
这些手法使东海渔歌更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
1.文化价值东海渔歌是东海地区渔民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反映了渔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它对于研究我国民间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沿海地区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艺术价值东海渔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
它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民间音乐艺术、推动民间歌曲创作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东海渔歌简介

东海渔歌简介
摘要:
一、东海渔歌的背景与起源
二、东海渔歌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三、东海渔歌的意义与价值
四、东海渔歌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一、东海渔歌的背景与起源】
东海渔歌是我国东海沿岸地区渔民在长期渔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民间歌谣。
起源于原始社会,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内容。
东海渔歌主要反映了渔民们的生活状态、劳动场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二、东海渔歌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1.内容丰富:东海渔歌既有描绘渔民劳作场景的歌曲,也有表现渔民生活的渔家号子、渔家小调等。
2.形式多样:东海渔歌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表现形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情感真挚:东海渔歌以渔民的真实生活为创作源泉,歌曲情感真挚,易于引发共鸣。
【三、东海渔歌的意义与价值】
1.历史价值:东海渔歌是研究我国渔业史、航海史、民间音乐史的重要资
料。
2.艺术价值:东海渔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宝库。
3.文化价值:东海渔歌展示了渔民们勇敢、坚韧、智慧的精神风貌,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东海渔歌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传统东海渔歌逐渐受到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东海渔歌的挖掘、整理、保护力度。
论顾太清的海棠词

论顾太清的海棠词孙佩琪(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作者简介】孙佩琪(1996-),女,江苏南通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摘要】在顾太清的众多咏物词中,咏海棠词独树一帜。
顾太清的海棠词不仅描绘了海棠的秾美娇艳,其中更融入了古代闺阁女子的日常生活情景,寄托着她们像花朵一样的盛开、凋零的命运,因赋予咏海棠词作新的内蕴,历来受人瞩目。
顾太清的海棠词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阶段中展出了不同内涵,并且从其海棠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顾太清坚贞的风骨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顾太清;海棠词;风骨【中图分类号】I222;I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5-0058-03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号太清,满洲镶蓝旗人。
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姓为“顾”。
有“清朝第一女词人”之誉,近代学者王鹏运更赞道:“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1]1顾太清词集名《东海渔歌》,共收录了333首词,其中69首咏花词占了全部词作的20%。
可见,花朵的开败伴随了顾太清的一生,而她则格外垂青海棠花,更喜欢借歌咏海棠花表达自己的不坠污泥的风骨。
13首海棠词占其咏花词总量的18%,是其咏花词中的代表作。
本文拟对顾太清的咏海棠词作进行赏析。
一、海棠词与顾太清的生命历程海棠花在我国花木种植史上久负盛名,被称为“花之贵妃”,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从汉代的宫廷观赏植物到唐宋时期的大面积种植,海棠花的地位逐步提高。
由于海棠花的秾艳娇丽和大面积种植,文人墨客对其多有歌咏,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例如海棠在唐朝诗人郑谷笔下是“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的艳丽与妖娆[2]274;在苏轼笔下,则借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海棠花的高贵,以及诗人的怜惜之情。
[3]1186各具魅力。
在清朝海棠的种植力度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渔歌赏析
《东海渔歌》是马圣龙、顾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旋律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
中国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周星驰在他2004年拍摄的电影《功夫》中,两次采用了《东海渔歌》的部分旋律作为该片的部分配乐。
《东海渔歌》以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着重使用了锣鼓等打击乐器;曲子分为四部分,演奏时间约11分钟:①“黎明时的海洋” ②“渔民出海捕鱼” ③“战胜惊涛骇浪” ④“丰收欢乐而归”
乐曲开始,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引子之后,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右手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多以四度进行构成的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左手则先用琶音与按滑来润饰歌唱性的主题,使之更具有韵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现烘托音乐,将渔歌伴着海浪传向远方的场面真切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此后由主题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曲调,经多次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
第二部分采用号子的音调,以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
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
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音乐宽广而富于激情。
随着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张萌
音乐学院
B1002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