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中想象之境赏析

蜀道难中想象之境赏析
蜀道难中想象之境赏析

蜀道难中想象之境赏析 品味《蜀道难 》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可将之分为两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中想象之 境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李白 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 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 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 想象与夸张的 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 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 一类是神话式想象 ,即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引人想象。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用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蚕从、 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里,我们却能随着诗人的 引导展开想象, 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辛, 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 活之艰难。 五丁开山的故事 只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用,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 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人为开辟蜀道而失去生命, 为全诗增添一 种朦胧之感。 引用六龙的神话是说, 即使这样高行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高标之山, 可 见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诗中运用这一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高 入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一类是写实式想象 。 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 这种想象是从诗人主观角度出发, 使用一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 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 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可谓一唱三叹,同 时又给读者造成切实的想象:要翻越蜀道,比登天还难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险?诗人的回答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只有鸟能飞过去。 读者不禁要想:这样险的道路,人该怎样才能穿越啊。紧接着诗人用“下有冲波

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断冲击读者神经, 把读 者带入到无边的想象之中:波涛翻滚,黄鹤高飞,猿猱哀绝。 诗 人 展 开 想 象 描 绘 “ 悲 鸟 号 古 木 ”“ 雄 飞 雌 从 绕 林 间 ”“ 子 规 啼 夜 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 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 激起人们悲 情愁绪。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 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其实, 全诗都可以说是在想象中完成的, 因为诗人所写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 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也全乎出于诗人之 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诗中的夸张手法,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数字式夸张 。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 大的意境。 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 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 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 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 难以 行走。 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 “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 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 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 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 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和“万”形成巨大反差,对比中凸显剑阁 的雄险,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作出铺垫。 另一类是形象式夸张。 所谓形象式夸张,就是使用一些人们常见的事物(而非数字)从感觉上夸大 (或夸小)对象,从而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蜀道难》中大量使用了这种 方法。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 意在说蜀道的难以穿 越, 比上青天还难, 夸张得形象可感。 “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 用“鸟道”来说蜀道之窄小, 用“黄鹤”“猿猱”来说 蜀道的难以穿越,夸张处不着痕迹,咏读时又真切可感。 “扪参历井仰胁息”和“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有同工之妙。 蜀道再 高,也不可能“扪参历井”。“仰胁息”这一细节描写,则形象地夸大了蜀道之 险:在穿越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白的夸张 总是 信手拈来,如 “ 飞流 直下三千尺 ” “ 桃 花潭水深千 尺”“白发三千丈”“天台一万八千丈”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等,无不脍炙人口。李白的夸张,使用的数字往往都很大,但却并不失

真,这为李白的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李白的诗很多时候是将夸张和想象放在一起、 融为一体来使用的, 让你在不 知不觉中感受到其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想象与夸张的融合使用, 起到了营造宏大 气势、渲染神秘氛围的效果。读李白的诗,必须要深入体会其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的艺术手法,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味诗中深层的情感。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 》体现了李白 诗歌 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 又一座高峰。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 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不难看出,即使诗人 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

李白《蜀道难》分析

李白《蜀道难》分析(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李白《蜀道难》 要求:1理解作品运用神话、传说、想象、夸张登浪漫主义手法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重复的作用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一口气连用三个惊叹词,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这一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蚕丛及鱼凫古蜀国国王,开国何多么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历史的角度。西当太白秦地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蜀地巅地理的角度。秦蜀两地只又鸟飞的路而无人行的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神话传说。⑴// 以上为第一段:运用神话传说叙写古代开辟蜀道的艰难困苦,说明蜀道来之不易,为正面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六龙驾车载日遨游至此而无法超越-神话、夸张,之高标指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江涛曲折—以水衬山,以下衬上,以水流深急衬山之高危使人惊心动魄-衬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夸张,猿猱欲度愁攀援夸张-极言其高险陡峻。青泥山岭名,入蜀要道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极尽夸张之能事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几时还设问句始畏途*搀岩险恶的山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地多子规鸟,啼声哀切古代传说子规鸟是蜀王杜宇(号望帝)的精魂所化,这里用以渲染一种愁惨的气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咏叹,强调蜀道难的主题,使人听此凋朱颜感叹句终!/连峰去天不盈尺“高”字。谚语:武功太白,去天三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险”字。夸张。飞湍瀑流飞泉瀑布争喧(兀豕),(石水)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逐句解析

李白《蜀道难》逐句解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噫、吁、嚱三个单音,翻译成现代文,其实就是“啊!啊!啊!”按理说三个感叹词不该连在一起,李白有意为之,倒有了另外一种效果。像我们听过的《命运交响曲》开始时的几个重音。这三个字,没有实际含义,可以说是没有内涵的字,但是放在这里,却有着一种激情,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危乎高哉”,“乎”“哉”没有实际含义,没有意义,是感叹词。真正有意思的只有“危”有高耸的意思,如危墙、危楼,就是高墙、高楼的意思。因为高,也有危险的意思,这里用翻译成险峻,来形容蜀道比较合适。“高”就是“由下到上距离大的”相对低而言。诗歌开头,只用了有实际含义的“危”“高”,两个字,就把我们爱上了一条危险的路上,让人身临其境,似乎抬头就感到危险、胆颤。诗人没有说缩写何物,直抒胸怀,给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紧接着,作者没有先写蜀道怎么危、怎么高,而是用了一个动态的比喻,直接抒发情感:蜀道难走,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李白开始追溯这一条路最早是什么时候存在的。蚕丛、鱼凫是两个王,如果去掉典故,蚕丛、鱼凫就是昆虫、鱼鸟,可以理解为宇宙洪荒之时的状态。茫然:是时间上的茫然,因为太久了,记不清楚了。也是对那个时候的世界状态的感受,人类还处于宇宙洪荒时代,没有记忆,没有文字记录,搞不清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茫然一片。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尔来:从那时以来。蚕丛及鱼凫开国的时候。怎么会茫然呢?从时间上看,李白用了一个抽象的数字,四万八千年,太久了。这漫长的岁月里,蜀国和秦地没有来往。明知有一个国家,却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来往,蜀国令人向往。蜀道的开辟,既重要也必要。这样个典故的使用,就是蜀道增加了历史感和神秘感。那么,为什么四万八千年都没有跟秦地有来往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太白在陕西,峨眉山在四川(蜀地),这些连绵不断额山峰阻断了中原和蜀地的来往。太白山上只有鸟可以飞过的道路,但人过不去,因为全都是悬崖峭壁。横绝——越过、飞过的意思。诗人呈现了太白和峨眉之间连绵不断的山的状态,要看得到,必须飞上天空。鸟能飞,它看得到太白山与峨眉山的状态。所以,这里表面上看是鸟看到的,

《蜀道难》结构赏析

《蜀道难》结构赏析 胡立利,安徽凤台 《蜀道难》,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二句话。即“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部分是全诗的总提。 第二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使人听此凋朱颜!”这一部分是虚写所闻:蜀道险峻的传说及传闻。 第三部分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侧身西望长咨嗟!”这一部分是实写所见:所看到蜀道的险峻,并联想到人事的险恶。 《蜀道难》开头的两句,用惊叹的象声词,响亮、高调地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此开头突兀、有力,直奔主题。第一部分是总写,也是总的感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这一层次主要从传说中写出蜀道的来历。神话传说增添了蜀道险峻的大气磅礴。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第二层次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次主要写的是听闻:从天地、鸟、兽、人为之变色,总写蜀道山川的险恶。 第三层次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使人听此凋朱颜。”这一层次写人们所闻的具体事情,是所闻的(由上一层次总写的)面到(这里分写具体的)点,进一步阐述了蜀道之难。由此,有面有点、有具体有概括。 “问君西游何时还”,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这一部分,通过神话传说及人们的传闻,夸张地从总体概括到具体事例,写出了蜀道之难,令天地人鸟兽变色。 这一部分从俯视全局的角度来写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此句在全诗中一咏三叹,同时也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也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写具体所见,现实中的蜀道之难。 第二层次从“其险也如此”到“不如早还家。”这一层是从蜀道山川的险恶联想到人事的险恶。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此句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蜀道难翻译、解析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蜀道难读后感800字(一):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写蜀道旅途之难。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 继写蜀道人事之难。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蜀道难读后感800字(二): 李白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迈,入京求仕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又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那样的雄健奔放,那样的充满激情,那么的感情至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一叹之不足而二叹,二叹不足而至于再叹的基调。诗中大量运用神话,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蜀道难行及战祸之烈。使蜀道风光既神奇又壮伟,令人惊奇振奋,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奇险、高峻之貌。通过传神的历史,使全诗充满奇险色彩和浪漫气氛。“六龙回日”写其高,“冲波逆折”写其险,“黄鹤南飞”“猿猴攀愁”写其峻,“飞

高中语文 5.蜀道难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文剖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胜过上青天!诗以惊叹发端,未语先嗟,直抒情怀。噫吁嚱,yī xū xī,三字都是惊叹词。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诗的开头这几句,不是直接描写蜀道,而是写对蜀道之难的深切感受。在极尽的夸张中,在叹词的前呼后拥中,实词“危”“高”得到了无以复加的渲染,给全诗定下雄浑豪迈的基调,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接着,诗人抛出了一个动态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个旧题,由于有了这个奇妙的比喻,便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这些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多么遥远多么茫然。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民……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凫,fú。何,何等、多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这里笔锋一转,引出“蚕丛及鱼凫”,寻觅蜀国那古老的传说,想像那物换星移,如梦似幻的遥远过去。]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来不通人烟。尔来,从那时以来。尔,那,指开国之初。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久远。秦塞,秦地。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长安西面的太白山上自古就没有人行之道,只有飞鸟才能越过峨眉山巅。太白,太乙,秦岭主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一带。《水经注》云:“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许。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慎蒙《名山记》云:“……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惟有鸟儿能飞行,人迹所不能至。横绝,飞越。峨眉,《一统志》云:“峨眉山,在四川眉州城南二百里,来自岷山,连冈叠嶂,延袤三百余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蛾眉,自州城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也。”以上六句是写由于山水的阻隔,秦蜀两地无路可通。自从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到蜀道开辟之前,四万八千年间,秦蜀两地一直无路可通,这就写出了蜀道开辟的艰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五位神勇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文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下嫁五个美女,蜀派五力士迎娶。返回梓潼,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共拉蛇尾,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与美女皆压死,山也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天梯,指高峻险陡的山路。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这两句正面描写蜀道的开辟之难,巧妙地融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让诗作又一次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创造出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峰,下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回,迂回、绕道。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一说,山名,又名“高望山”。六龙回日,语出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按:传说日神乘车,以羲和为御者,驾六螭而行于太空。阳乌,指日中的三足乌。逆折,回旋、倒流。山的高危非目力所及,故有“六龙回日”之玄想;水之回环容或可睹,故有“冲波逆折”之细状。]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千里翱翔的黄鹤尚且不得飞渡,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黄鹤,即黄鹄,一种高飞的鸟。猿猱,统指猿类。猱,náo,猿的一种,善攀援。用反衬的手法写“蜀道难”:“黄鹤”善飞,却为之垂翼而“不得过”;“猿猱”善攀,却为之敛容而“欲度愁”,这就生动地暗示出行人入蜀的艰难。以上虚写手法层层映衬,写蜀道之高之险,然后从侧面由鸟兽的感觉来刻画蜀道的艰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上的山路,盘旋又盘旋,曲曲折折一匝匝萦绕山峦。青泥,岭名,为唐入蜀要道。《元和郡县志》:“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在今陕西略阳县。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蜀道难》感情基调解读

一咏三叹,情溢其间 ——《蜀道难》感情基调解读 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274700)李召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上层层深入的格局。也彰显了本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其实这三叹也就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构筑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一叹蜀道之高。蜀道之高首先从蜀道的来历写起,“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让我们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极言其高,给人以身历其境之设想。 二叹蜀道之险。写蜀道之险,作者另辟蹊径,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一言,表面为劝说,其实为从侧面向人们展示蜀道之险,其意味尤为深长。进而让我们认识那“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的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这与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所云“其险也如此”。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人从蜀道高峻、险象丛生的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其实是要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此一叹,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总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唱三叹,回环反复,层层推进,读来令人心潮激荡。正如后人评价云:“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课文分析 1、《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词。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个诗题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使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险,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得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本诗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是一首对祖国山河绝美的赞歌,是我国文学史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赏析有一定的难度,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突破: 首先是从主题上突破,这就是“知人论事”,了解李白的生平,要通过对李白生平得了解,知道这个篇诗歌就是以山川艰险为比兴手段的挥斥幽愤之作,由此得知,诗中所写之物并非实指而是借喻,这是一说。而名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却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惑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战乱频仍的情形,能够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如胡氏所云。 其次是从写法上来突破,李诗素有“惊天地,泣鬼神”之称,要准备理解浪漫主义的创造方法。它侧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与之相适合的事物来曲尽其意。胸中有激情,笔底有波澜,李白以丰富得想象,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为了突出抒情的主体,诗人充分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上青天”来反衬上蜀道的艰难;以“六龙”“黄鹤”“猿”的不可度越来反衬蜀道的高危难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愤,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回川”之险衬托山势的高危;“枯松”衬托绝壁之险。

《蜀道难》的诗词赏析

《蜀道难》的诗词赏析 李白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公元 701 年,卒于公元 762 年,字 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蜀道难 》赏析。先祖流寓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碎叶(今独联体境内的托克马克,唐 时属安西都护府),5 岁时随父迁居绵阳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 少年时期即“观百家”, 作诗赋, 学剑术, 好游侠。 25 岁时, 抱着“四方之志”, 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历览了无数名山大 川, 结识了不少文人志士, 体察到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产生了“安黎元, 济苍生” 的崇高理想,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 42 岁时,才被人推荐,奉召入京,供奉翰 林。唐玄宗虽对他恩礼有加,但只不过希望他充当一个御用文人而已。加之他个 性傲岸不羁,常受到权贵的排斥、诋毁,理想仍无法实现,于是上疏“乞归”。 3 年的官场生涯,使他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有了清醒的 认识,对他以后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李白的思想中结合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道家的愤世 嫉俗和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 扶危济困的精神。 他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 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和对封建权贵的蔑视,以及对个人自 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读后感《《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 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 《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 辞?瑟调曲》 旧题, 李白此诗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 此诗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 见解不一,我认为它与政治现实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 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 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 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 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唐代殷页圃薮耸“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 以后, 鲜有此体调”。 相传贺知章读罢 《蜀道难》 , “称赞者数四, 号为‘谪仙’”。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 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
1/5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李白此诗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此诗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我认为它与政治现实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唐代殷称赞此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后,鲜有此体调”。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

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写蜀道旅途之难。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 继写蜀道人事之难。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 》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代表作品。下面就是小编整理一份蜀道难课文 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蜀道难》原文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 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 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 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 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蜀道难》

《蜀道难》教案 高一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了解唐代诗歌及发展历史; 2、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雄奇险峻的写法; 3、感悟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味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4、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立足于朗读和背诵,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要求:①、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疏通文意 ②、品读课文,品味意境、欣赏风格 ③、美读课文,体会情感,诵读全文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老师适当点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唐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30年的一个夏天,年轻的李白昂首阔步走进长安,当时文坛泰斗贺知章读了他的一首《蜀道难》时情不自禁地惊呼:“子,滴仙人。”这一惊叹震动了恢弘雄阔的盛唐,也回响了千年,可谓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简介作者(练习册26页和同步学案20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二十五岁起就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排挤,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正音。 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雄浑、豪放) 2、学生齐读《蜀道难》

《蜀道难》段落分析

《蜀道难》段落分析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 于公元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 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 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 诗人从蚕丛、 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 追溯了蜀秦隔绝、 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 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 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主要写跋涉 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 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 何的情况, 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 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 加以夸张描绘, 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 无法通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 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 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 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 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 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 两层。 前五句为一层, 化用西晋张载 《剑阁铭》 一夫荷戟, 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 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 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总结: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 体,难解难分。
1/5

蜀道难诗词赏析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山巅。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悲鸟号(háo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叫。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diāo)朱颜!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去:距离。盈:满。 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关于对蜀道难的文章欣赏

关于对蜀道难的文章欣赏 李白 的《蜀道难 》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它以酣畅奔放的语言, 表现属地雄奇险峻的山川, 感情之列,想象丰富,全市色泽光怪陆地,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伟大积极浪漫 主义诗人的特册。 《蜀道难》的语义自唐以来的说法颇为分歧。大致将来,可分四说: 1、真伪视为杜甫 、房琯担忧而作。杜甫晚年,与房琯拒载属地为当地地方长官厌恶的部下。 严武为人暴虐,李白担心两人将遭危险,故作此时希望他俩早日离蜀。 2、认为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安史乱起,唐明皇逃避如数。李白认为属地 不可久居,故作此时。 3、认为是讽刺章仇兼琼。章仇兼琼在玄宗开元末天宝初为属地军政长官, 李白担心它不受中央节制。作诗以讽。 4、认为只是个用属地山川。李北属地人,《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李白 运用旧题写乡国山川,别无寓意。 按《蜀道难》是收入唐代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这部唐诗 选本编辑与玄宗天宝十二载,因此这首诗的产生,绝对在天宝十二载之前, 这是无法动摇的。杜甫,房琯依靠严武,玄宗逃难如数,都在天宝十二载之后, 因此 1、2 两说都不足信。章仇兼琼任属地长官虽在天宝十二载之前,但考察历 史记载,兼琼只有驱迫人民的恶迹,并无跋扈不受中央节制的现象,反之他到是 希望到中央去做官,结果目的也达到了,因次第三说缺乏事实根据,也站不住。 剩下来的第四说比较可信, 但需略加补充。 我们认为这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入 蜀而作。它采用乐府诗集,描绘蜀地道徒的艰险和环境的下呢,希望有人不要久 留属地,重返长安。 胡震亨《历史通》(卷四)说:“欲为《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 拟者不乏,讵逼近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这话是颇有见地的。李白 喜欢以乐府旧题写新词,全集中这类作品很多,《蜀道难》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们看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卷四十相和歌瑟调曲中有 《蜀道难》 题, 在李白之前, 已有梁简文帝、陈阴铿、唐章宗的诗作,不过都没李白写得好。李白一生喜游名
1/6

高中语文_《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蜀道难 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人论世,感悟诗歌的风格。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鉴,体会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3.情感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注释、诗句,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展示预习练笔《我读李白》。 师:(PPT展示)图片。 生:根据图片猜诗句,从诗句感知李白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感受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师:今天我们再跟随这位浪漫主义诗人一起神游《蜀道难》,感受他诗歌的奇特之处。师:(PPT展示)《蜀道难》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活动一]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风格。 生:质疑问难读不准的字音、节奏,生生解决,老师点拨。 [活动二]请大家听音频名家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提问一]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有怎样的风格? [明确]雄浑.豪放(PPT展示)

[提问二]主旋律是哪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PPT展示) [明确]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活动三]诵读诗歌主旋律诗句,再次感悟诗歌雄浑豪放的风格。 [活动四]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使红润的脸色变得惨白,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可以使用颤音。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诗句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作者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PPT展示) (板书)高险要 [活动五]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 1.赏析第一小节 [提问三]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 [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提问四]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常见的李白诗与赏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