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高一地理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第三节全球压力带和风带演习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选1大气环流(a)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b.是大气运动中常见的形式c、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全球热平衡很难调整。

世界上有七个压力区、三个低压区和四个高压区。

B.低压在热的地方形成,高压在冷的地方形成。

C.压力区的分布具有高低交替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3.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邻近地区。

气候温暖潮湿。

它被称为北回归线的绿洲。

其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季风气候是在海陆温差的影响下形成的。

D.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4.(全国高考题)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5.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圈环流上空都是偏西风b、在地面附近,低纬度和高纬度向东,中纬度向西。

C.南北半球三个环流圈的经向相同,纬向相反。

D.赤道和亚极地地区为上升气流,极地和亚热带地区为下降气流6.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a、东北信风B.中纬度西风C.极地东风D.台风7.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8.当地球旋转到近日点时,会发生下列哪种现象()①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②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③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区④地球公转速度变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当北半球某纬度的近地表大气等压面处于图中所示状态时,回答问题10~11。

气压带和风带的高一地理练习题(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高一地理练习题(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在北且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右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3~4题。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2010•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

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2010•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如图为某月近地面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月Ⅰ、Ⅱ两区域平均风力相比较()A.Ⅰ风力大B.Ⅱ风力大C.风力相当D.无法比较4.该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6.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

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

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气压带、风带以及全球气候分布测试卷

气压带、风带以及全球气候分布测试卷

气压带、风带以及全球气候分布一、一题多问选择题1、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22~23题。

2.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故称为赤道无风带。

读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回答4-5题。

4.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相对固定 B.南美大陆分布最广C.天气状况单一 D.气温年较差大5.图中K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7.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回答8~9题。

8.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9.在此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北风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C.阿根廷农民正收获小麦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 题。

10.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 盛行东南风C.20°N ~30°N 盛行西北风 D.30°N~40°N 盛行西南风1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 3 月份、春季 B.乙表示 7 月份、夏季C.甲表示 9 月份、秋季 D.乙表示 1 月份、冬季12、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1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附答案和解释)

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附答案和解释)

2019年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附答案和解释)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北风答案 A解析①属暖气流应来自低纬。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北半球的西风为西南风。

(2019济南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是盛行西风带D.④为信风带答案 B解析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气流方向可判断①②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东南信风带,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4.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A.多锋面气旋活动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D.近地面终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对流雨答案 D解析赤道地区终年气温高,蒸发量大,盛行上升气流,以对流雨为主。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 C解析当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时,正值北半球冬至,气压带风带南移,注意各风带的风向。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7.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A.巴拉那河B.刚果河C.湄公河D.莱茵河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答案 6.A 7.C 8.C解析②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2.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 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风带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为东南信风带,乙为盛行西风带,故丙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正确答案是B。

【2题详解】据上题分析,甲为东南信风带,乙为盛行西风带,丙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A答案,撒哈拉沙漠在北半球,故A错误。

B答案,南亚的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故B正确。

C答案,西欧位于北半球,故C错误。

D答案,新西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P地的气候特点是( )A. 温和湿润B. 寒冷干燥C. 高温多雨D. 炎热干燥4.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暖湿的中纬西风B. 干冷的中纬西风C. 干冷的极地东风D. 冷湿的极地东风【答案】3. D 4. A【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读图,根据P地的纬度和气流运动方向,在30°纬线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应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D对。

【4题详解】根据Q地的纬度,该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中纬西风气流被抬升,形成的降水。

所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暖湿的中纬西风,A对。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及特征。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面小题。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中数码①②是两个城市的代码。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②两城市都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但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B.大气环流不同C.地面状况不同D.沿岸洋流不同【答案】B【解析】①为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为澳大利亚西岸,地中海气候,气候成因受大气环流影响不同,B正确。

【2】①城市与②城市气候相比(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答案】C【解析】①地夏季降水多,②地冬季降水多,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两地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C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征2.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图1)”和“某月近地面气压沿50°N纬线的变化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在图1中基本看到气压带①的全部,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季节。

请说出判断的理由。

(4分)(2)图1中各气压带中,少雨的是。

(填数字)(2分)(3)分析图2中气压沿50°N纬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4)图2所示时期,我国北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有。

(至少写两个)(2分)【答案】(1)夏(2分)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夏季北移。

(2分)(2)②、④(2分)(3)大致以150°E为分界,西侧是陆地气压较高,东侧是海洋气压较低,因此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分)(4)沙尘暴、寒潮(2分【解析】试题分析:(1)在图1中基本看到气压带①的全部,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2)低压气流以上升为主,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致雨,高压气流以下沉为主,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蒸发,多晴天,所以低压多雨,高压少雨,结合图,①③为低压,②④为高压。

【高一】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附答案和解释)

【高一】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附答案和解释)

【高一】高一地理期末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附答案和解释)高一我希望你喜欢地理课最后的气压区和风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示意图,分析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c。

① 冷空气流量D。

② 西北风盛行答案a分析① 加热气流应该来自低纬度地区。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北半球的西风为西南风。

(济南市高级一质检)阅读以下三圈循环图,完成问题3~4。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 是极地高压区B。

② 是次极地低压区c.③是盛行西风带d.④为信风带答案B解析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气流方向可判断①②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东南信风带,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4.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雨量很大,这是由于()a.多锋面气旋活动b、地面附近盛行西风,降水量大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d、靠近地面的温度全年都很高,空气膨胀和上升,并且有更多的对流雨答案d分析表明,赤道地区全年高温、蒸发量大,普遍存在上升气流,主要为对流雨。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ab.bc.cd.d答案c解析当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时,正值北半球冬至,气压带风带南移,注意各风带的风向。

下面是一个月内部分压力区、风区和子午线气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阅读图片并回答问题6~8。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下沉和干燥b.上升湿润c、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7.图中所示月份,以下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旱季()a.巴拉那河b.刚果河c、湄公河莱茵河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回答6-a7。

c8。

C解析②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

从图中可知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北半球为冬季,此时湄公河流域降水较少,故为枯水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大气环境 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
对气候的影响 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南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

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①________因素和②________因素。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③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④____移,冬季⑤____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压带 仅在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
1月 北半球的⑬____________气压带 被亚洲高压(⑭________________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⑮________上 (3)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大气活动中心及其随季节移动: 对世界各地的⑯ 和气候有
着重大影响
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 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⑰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形成的因素: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⑲____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探究材料】
材料 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

航海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做
“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

他们凭多年的航海经验,逐渐总结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贸易往来时,可利用常年吹着一个方向的“守信”信风,既省力又迅速,他们还称这种风为“贸易风”。

1.材料一中提到的信风是全球六个风带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还有哪些和“信风”一样“诚实守信”的风带?
3.“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4.除30°纬度外,下列哪些地区还是无风带()
A.南北纬8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
C.赤道地区D.南北纬70°附近
5.假如让你选择,你认为何时是越过“马纬度”的最佳时段?
【规律总结】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特征
分布:三圈环流是立体方向的,其垂直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

如图所示。

【考例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3)图中B处是_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4)C所处的风带,吹________风,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5)A处是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_因素形成的。

(6)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探究点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材料】
打开世界地图,沿着北纬30°纬线查看,我们就会发现,非洲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是面积辽阔的阿拉伯大沙漠;北美大陆上有著名的亚利桑那大沙漠;唯独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山大川广布、物产人文荟萃,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
1.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多是沙漠。

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呢?
2.英国首都伦敦受哪个风带控制而常年多雾?
3.在我国寒冷干燥的冬季,我们却时常看到电视直播中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球员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为什么同在北半球冬季,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状况?
【规律总结】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2.在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季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 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气压中心的形成使北半球的________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3)受气压中心A 的影响,图中C 点盛行________风,D 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 点7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巧学速记】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热力②动力③太阳直射点④北
⑤南⑥热低⑦冷高⑧海陆热力差异⑨高低气压中心⑩带
状⑪北⑫亚洲⑬副极地低⑭蒙古—西伯利亚⑮海洋⑯
天气⑰异常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⑲季节⑳东南
○2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2西北○23寒冷干燥○24西南○2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6东北○27低温干燥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古代的帆船都利用风进行助航,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商人,利用的是处于赤道到30°之间的信风带,全球还有5个类似的常年盛行单一风向的地区,这就是全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第3题,这里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第4题,南北纬40°附近位于西风带,南北纬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南北纬70°附近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均多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无风。

第5题,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思考,当盛行风移到这里时越过最好。

1.东北信风、东南信风
2.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30°纬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

4.C
5.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经过较好。

考例探究1(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C(3)东北信低纬(4)西北副热带高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 气流后向上爬升。

(5)副极地低动力(6)D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应为冬季。

第(2)题,A选项气压带北移;B项为气压带南移,但风向不正确,应为西北风;D选项气压带没有发生移动。

第(3)题,根据B 所处的纬度,判断其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

第(4)题,C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应为西风带,吹西北风。

气流来自低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暖轻,当它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 时向上爬升。

第(5)题,A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暖气流爬升造成的,因此是动力因素形成的。

第(6)题,只有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

探究点二
1.北纬30°附近,一般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大多形成沙漠。

而我国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气候湿润,形成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

2.北半球的西风带。

3.因为意大利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大量输送到意大利,形成该国连绵阴雨的天气。

考例探究2(1)北半球冬此时在亚欧大陆内部出现高压中心,说明这时亚欧大陆上温度较低(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
极地低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4)西南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第(1)题,应根据此时在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中心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得到答案。

第2题,读图并联系相关知识得知A气压中心就是亚洲高压,冬季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
低气压带,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第(3)题,根据影响空气水平运动的因素得到C、D两点的风向,因为此时空气从干燥的内陆吹向海洋,且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空气在运动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从而得到我国冬季的天气特征。

第(4)题,可根据南亚季风的相关知识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