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人脸识别报告

图像处理人脸识别报告
图像处理人脸识别报告

目录

一. 设计题目:人脸识别程序设计 (2)

二. 实习目的 (2)

三. 原理描述 (2)

四. 功能实现 (5)

五. 实现方法及调试 (5)

5.1 ImageDib类设计 (2)

5.2继承ImageDib类的FaceDetect类添加 (3)

5.3人脸检测模块实现 (3)

六. 题目运行结果 (20)

七. 参考文献 (21)

一. 设计题目:基于vc++的人脸识别

二. 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初步了解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设计原理。

2.通过使用visual c++语言编写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些算法程序,来巩固和掌握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通过实习锻炼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原理描述

PCA算法的原理:

PCA(主成分分析)算法是人脸识别中比较新的一种算法,该算法的优点是识别率高,识别速度快。

1.1 PCA原理

令x为表示环境的m维随机向量。假设x均值为零,即:

E[x]=O.

令w表示为m维单位向量,x在其上投影。这个投影被定义为向量x和w 的内积,表示为:

而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寻找一个权值向量w使得表达式E[y2]的值最大化:

根据线性代数的理论,可以知道满足式子值最大化的训应该满足下式:

即使得上述式子最大化的w是矩阵Cx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1.2 主成分的求解步骤

在PCA中主要的是要求出使得方差最大的转化方向,其具体的求解步骤如下:

(1)构建关联矩阵:Cx=E[x*xT],Cx∈Pn*n.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原始数据的数学期望不容易求解,我们可以利用下式来近似构造关联矩阵:

(其中x1,x2,…,xN,是各个原始灰度图像所有象素点对应的向量,N是原始图像的个数)

(2)先计算出Cx的各个特征值

(3)把特征值按大小排序

(4)计算出前m个特征值对应正交的特征向量构成w。

(5)将原始数据在特征向量w上进行投影,即可获得原始图像的主特征数据。

1.3 主成分的求解方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主成分分析的问题最后转化为求解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主成分的正交化分解的算法或求XXT特征值问题的算法常用的有雅可比方法和NIPALS方法。

2. Eigenface算法

在利用PCA进行特征提取的算法中,特征脸方法(Eigenface)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特征脸方法是从主成分分析导出的一种人脸识别和描述技术。特征脸方法就是将包含人脸的图像区域看作是一种随机向量,因此可以采用K-L变换获得其正交K-L基底。对应其中较大特征值的基底具有与人脸相似的形状,因此又称为特征脸。利用这些基底的线性组合可以描述、表达和逼近人脸图像,因此可以进行人脸识别与合成。识别过程就是将人脸图像映射到由特征脸构成的子空间上,比较其与己知人脸在特征空间中的位置,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获得人脸图像的训练集并计算特征脸,定义为人脸空间,存储在模板库中,以便系统进行识别;

(2)输入新的人脸图像,将其映射到特征脸空间,得到一组关于该人脸的特征数据;

(3)通过检查图像与人脸空间的距离判断它是否是人脸;

(4)若为人脸,根据权值模式判断它是否为数据库中的某个人,并做出具体的操作。

2.1 计算特征脸

设人脸图像I(x,y)为二维N*N灰度图像,用N维向量R表示。人脸图像训练集为{Ri|i=1,…,M},其中M为训练集中图像总数,这M幅图像的平均向量为:

每个人脸Ri与平均人脸ψ的差值向量是:

训练图像的协方差矩阵可表示为:

C=AAT.

其中,A=[φ1,…φM].

特征脸有协方差矩阵C的正交特征向量组成。对于N*N人脸图像,协方差矩阵C的大小为N2*N2,对它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很困难的。一种取而代之的方法是令L=ATA.

即协方差矩阵的转置阵,则可以知道此矩阵是M*M(M是训练人脸的数量)的一个较小的矩阵。首先计算M*M矩阵L的特征向量vi(l=l,…,M),则矩阵C的特征向量ui(l=1,…,M)由差值图像φi(i=1,…,M)与vi(l=l,…,M)线性组合得到:U=[u1,…,uM]=[[ψ1,…,ψM]T][v1.…,vM]。实际上,m(m

四.功能实现

基于vc++利用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人脸的自动检测与特征点定位。整个识别过程包括人脸相似度计算、人脸轮廓提取、人脸定位、脸内轮廓提取。

一般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摄取、人脸定位、图像预处理、以及人脸识别(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系统输入一般是一张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确定身份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数据库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图象或者相应的编码,而其输出则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识别的人脸的身份。

我们所设计的程序的特点是程序段简明易懂,程序运行成功率高,识别效果好。只要图片质量达到基本清晰度,本程序均可准确无误的将图片中的人脸区域框取出来,为后续的识别鉴别工作提供帮助。

五. 实现方法及调试

1.我们先用VC++建立1个.exe的MFC工作空间,通过对其配置和添加定义一个新的类ImageDib,使VC++能够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使这个工作空间适应我们实现人脸识别程序的要求。

ImageDib.h程序代码:

class ImageDib

{public: //成员变量

unsigned char * m_pImgData; //图像数据指针

LPRGBQUAD m_lpColorTable; //图像颜色表指针

int m_nBitCount;//每像素占的位数

private:

LPBYTE m_lpDib;//指向DIB的指针

HPALETTE m_hPalette;//逻辑调色板句柄

int m_nColorTableLength; //颜色表长度(多少个表项)public:

int m_imgWidth;//图像的宽,像素为单位

int m_imgHeight; //图像的高,像素为单位

LPBITMAPINFOHEADER m_lpBmpInfoHead; //图像信息头指针public: //成员函数

ImageDib();//构造函数

ImageDib(CSize size, int nBitCount, LPRGBQUAD lpColorTable,

unsigned char *pImgData);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ImageDib();//析构函数

BOOL Read(LPCTSTR lpszPathName); //DIB读函数

BOOL Write(LPCTSTR lpszPathName); //DIB写函数

int ComputeColorTabal Length(int nBitCount);//计算颜色表的长度

BOOL Draw(CDC* pDC, CPoint origin, CSize size); //图像绘制

CSize GetDimensions();//读取图像维数

void ReplaceDib(CSize size, int nBitCount, LPRGBQUAD lpColorTable,

unsigned char *pImgDa ta); //用新的数据替换DIB private:

void MakePalette();//创建逻辑调色板

void Empt y();}; //清理空间

2.再添加新的类FaceDetect继承与ImageDib类,使其能够进行人脸检测算法的实现。

FaceDetect.h程序代码:

class FaceDetect : public ImageDib

{public:

int m_nBitCountOut;//输出图像每像素位数

unsigned char * m_pImgDataOut;//输出图像位图数据指针unsigned char * m_pImgDataIn1;

unsigned char * m_pImgDataIn2;

LPRGBQUAD m_lpColorTableOut; //输出图像颜色表

double** m_pSimArray;//相似度矩阵

double Cb_Mean;

double Cr_Mean;

double Cov00;

double Cov01;

double Cov10;

double Cov11;

private:

int m_imgWidthOut;//输出图像的宽,像素为单位

int m_imgHeightOut; //输出图像的高,像素为单位

int m_nColorTableLengthOut; //输出图像颜色表长度

public:

void CalSBound(int top,int bottom,int left,int right);

FaceDetect();//不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FaceDetect(CSize size, int nBitCount, LPRGBQUAD lpColorTable,

unsigned char *pImgData1,unsigned char *pImgData2);

~FaceDetect();//析构函数

void CalMedFl(double **s,int w,int h,int n);

void CalSim();

/*double Cbmean;

double Crmean;

double Cov[2][2];

int m_nDIBWidth;//图像宽度

int m_nDIBHeight;//图像高度

RGBQUAD** m_pSource;//原始数据

double** m_pSimArray;//相似度矩阵

BYTE** m_pBinArray;//二值矩阵

bool m_bSimReady;//是否计算好相似度矩阵

bool m_bBinReady;//是否计算二值化矩阵

CSim();

CSim(RGBQUAD **source,int w,int h);*/

CSize GetDimensions(); //以像素为单位返回输出图像的宽和高

}

3.通过对类视图MFC工作空间里添加Message Handler以及设置对应的响应消息添加设置新的函数,使每个分程序功能能在主程序界面实现。

人脸相似度计算模块:

void CDemo1View::Onsimilardegree()

{ CDemo1Doc *pDoc=GetDocument();//获取文档类指针

ImageDib *pDib=pDoc->GetPDib();

FaceDetect simcalculation(pDib->GetDimensions(),pDib->m_nBitCount,

pDib->m_lpColorTable, pDib->m_pImgData,NULL);

simcalculation.CalSim();

FaceDetect::FaceDetect(CSize size, int nBitCount, LPRGBQUAD

lpColorTable,

unsigned char *pImgData1,unsigned char *pImgData2):

ImageDib(size, nBitCount, lpColorTable, pImgData1)

{ m_pImgDataOut=NULL;//输出图像位图数据指针为空

m_lpColorTableOut=NULL;//输出图像颜色表指针为空

m_nColorTableLengthOut=0;//输出图像颜色表长度为0

m_nBitCountOut=0;//输出图像每像素位数为0

m_imgWidthOut=0;//输出图像的宽为0

m_imgHeightOut=0;//输出图像的高为0

m_pImgDataIn1=pImgData1;//m_pImgData;

m_pImgDataIn2=pImgData2;

Cb_Mean=117.4361;

Cr_Mean=156.5599;

Cov00=160.1301;

Cov01=12.1430;

Cov10=12.1430;

Cov11=299.4574;}

void FaceDetect::Ca lSim(){

m_nBitCountOut=8; //灰值化后,每像素位数为8比特

m_nColorTableLengthOut=ComputeColorTabal Length(m_nBitCountOut);

if(m_nColorTableLengthOut!=0) {

m_lpColorTableOut=new RGBQUAD[m_nColorTableLengthOut];

for(int i=0; i

m_lpColorTableOut[i].rgbBlue=i;

m_lpColorTableOut[i].rgbGreen=i;

m_lpColorTableOut[i].rgbRed=i;

m_lpColorTableOut[i].rgbReserved=0;}}

int pixelByteIn=3; //输入图像每像素字节数,彩色图像为3字节/像素int lineByteIn=(m_imgWidth*pixelByteIn+3)/4*4;

m_imgWidthOut=m_im gWidth; //输出图像的宽高,与输入图像相等m_imgHeightOut=m_imgHeight;

int lineByteOut=(m_imgWidth*m_nBitCountOut/8+3)/4*4;

m_pImgDataOut=new unsigned char[lineByteOut*m_imgHeight]; int i,j,k,j1,j2,flag;//循环变量,图像的坐标

char c_t1[4];

for(i=0;i

for(j=0;j

*(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255;}}

m_pSimArray = new double*[m_imgHeight];

for(i=0;i

m_pSimArray[i] = new double[m_imgWidth];

for(i=0;i

for (j=0;j

for(k=0;k<3;k++){

c_t1[k]=*(m_pImgDataIn1+i*lineByteIn+j*pixelByteIn+k);} int C_b=(int)c_t1[0]&255;

int C_g=(int)c_t1[1]&255;

int C_r=(int)c_t1[2]&255;

double Cb=(128-37.797*C_r/255-74.203*C_g/255+112*C_b/255);

double Cr=(128+112*C_r/255-93.786*C_g/255-18.214*C_b/255);

double tt

=(Cb-Cb_Mean)*((Cb-Cb_Mean)*Cov11-(Cr-Cr_Mean)*Cov10)+(Cr-Cr_Mean)*(-(Cb-Cb_Mean)*Cov01+(Cr-Cr_Mean)*Cov00);

tt =(-0.5*tt)/(Cov00*Cov11-Cov01*Cov10);

m_pSimArray[i][j]=exp(tt);}

CalMedFl(m_pSimArray,m_imgWidth, m_im gHeight,9);

double max=0.0;

for(i=0;i

for (j=0;j

if(m_pSimArray[i][j]>max)

max=m_pSimArray[i][j];}

for( i=0;i

for (j=0;j

m_pSimArray[i][j]= m_pSimArray[i][j]/max;}

for(i=0;i

for(j=0;j

*(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int)(m_pSimArray[i][j]*255);}}

人脸轮廓提取模块:

void CDemoView::Onboundary()

{ CDemoDoc *pDoc=GetDocument();

ImageDib *pDib=pDoc->GetPDib();

int i,j,thd;

CSize size=pDib->GetDimensions();

int lineByte=(size.cx+3)/4*4;

long pixel_scales=0;

for(i=0;i

for(j=0;j

pixel_scales+=*(p Dib->m_pImgData+j*lineByte+i); }}

thd=pixel_scales/(siz e.cx*size.cy);

GrayTrans graytrans(size,pDib->m_nBitCount, pDib->m_lpColorTable,

pDib->m_pImgData); //调用Binary()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缺省状态下阈值

graytrans.BinaryImage(thd);//建立一个新视图,显示分割结果

CMainFrame* p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Wnd);

pFrame->SendMess age(WM_COMMAND, ID_FILE_NEW);

CDemo1View*

pView=(CDemo1View*)pFrame->MDIGetActive()->GetActiveView();

CDemo1Doc* pDocNew=pView->GetDocument();

ImageDib *dibNew=pDocNew->GetPDib();

dibNew->ReplaceDib(graytrans.GetDimensions(),graytrans.m_nBitCountOut,g raytrans.m_lpColorTableOut, graytrans.m_pImgDataOut);

pView->OnInitialUpdate();

pDocNew->SetModifiedFlag(TRUE);

pDocNew->UpdateAllViews(pView);}

人脸定位模块:

void CDemo1View::Onfacelocate()

{ CMainFrame* p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Wnd);

CDemo1View* //获取新建视图指针

pView1=(CDemo1View*)pFrame->MDIGetActive()->GetActiveView();

pFrame->MDINext();

CDemo1View*

pView2=(CDemo1View*)pFrame->MDIGetActive()->GetActiveView();

CDemo1Doc* pDoc1=pView1->GetDocument();

CDemo1Doc* pDoc2=pView2->GetDocument();

//获取新文档中的ImgCenterDib类对象指针

ImageDib *pdib1=pDoc1->GetPDib();

ImageDib *pdib2=pDoc2->GetPDib();

ImageDib *pdibtemp;

if(pdib1->m_nBitCount==24){ //处理一幅彩色和一幅二值图像if(pdib2->m_nBitCount==24){

::MessageBox(0,"需要一幅二值图像",MB_OK,0);

return ;}}

else{

if(pdib2->m_nBitCount==24){

pdibtemp=pdib1;

pdib1=pdib2;

pdib2=pdibtemp;}

else{::MessageBox(0,"需要一幅彩色图像",MB_OK,0);

return ;}}

CSize size=pdib1->GetDimensions();

int lineByte=(size.cx+3)/4*4;

int lineByte1=(size.cx*3+3)/4*4;

int i,j;

double* temp=new double[pdib1->m_imgWidth];

int count;

for(i=0;im_imgWidth;i++){

count =0;

for(j=0;jm_imgHeight;j++){

if(*(pdib2->m_pImgData+j*lineByte+i) == 255) count++;}

temp[i]=count;}

int max = 0;

int pos = -1;

for(i=0;im_imgWidth;i++){

if(temp[i]>max){

max= temp[i];

pos = i;}}

for(i=0;im_imgWidth;i++){

temp[i]= temp[i]/max;}

int left,right,top,bottom;

for(i=pos;i>=0;i--){

if( temp[i]<0.2||i==0){

left =i;

break;}}

for(i=pos;im_imgWidth;i++){

if(temp[i]<0.2||i==pdib1->m_imgWidth-1){

right =i;

break;}}

double* temp1=new double[pdib1->m_imgHeight];

for(j=0;jm_imgHeight;j++){

count =0;

for(i=0;im_imgWidth;i++){

if(*(pdib2->m_pImgData+j*lineByte+i) == 255) count++;}

temp1[j]=count;}

max = 0;

pos = -1;

for(i=0;im_imgHeight;i++){

if(temp1[i]>max){

max= temp1[i];

pos = i;}}

for(i=0;im_imgHeight;i++){

temp1[i]= temp1[i]/max;}

for(i=pos;im_imgHeight;i++){

if( temp1[i]<0.2||i==0){

top =i;

break;}}

bottom=top-(right-left)*1.2;

人脸内部轮廓提取模块:

void CDemo1View::Oninnerboundary()

{ int right,left,top,bottom;

top=93-5 ;

bottom=360+5;

left=74-5;

right=296+5;

CDemo1Doc *pDoc=GetDocument();

ImageDib *pDib=pDoc->GetPDib();

FaceDetect BoundaryDetect(pDib->GetDimensions(),pDib->m_nBitCount, pDib->m_lpColorTable, pDib->m_pImgData,NULL);

BoundaryDetect.CalSBound(top,bottom,left,right);

//建立一个新视图,显示结果

CMainFrame* p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Wnd);

pFrame->SendMessage(WM_COMMAND, ID_FILE_NEW);

CDemo1View*

pView=(CDemo1View*)pFrame->MDIGetActive()->GetActiveView();

CDemo1Doc* pDocNew=pView->GetDocument();

ImageDib *dibNew=pDocNew->GetPDib();

dibNew->ReplaceDib(BoundaryDetect.GetDimensions(),BoundaryDetect.m_nB itCountOut,BoundaryDetect.m_lpColorTableOut,

BoundaryDetect.m_pImgDataOut);

pView->OnInitialUpdate();

pDocNew->SetModifiedFlag(TRUE);

pDocNew->UpdateAllViews(pView);}

void FaceDetect::CalSBound(int top,int bottom,int left,int right)

{ m_nBitCountOut=8; //灰值化后,每像素位数为8比特

m_nColorTableLengthOut=ComputeColorTabal Length(m_nBitCountOut);

if(m_nColorTableLengthOut!=0){

m_lpColorTableOut=new RGBQUAD[m_nColorTableLengthOut];

for(int i=0; i

m_lpColorTableOut[i].rgbBlue=i;

m_lpColorTableOut[i].rgbGreen=i;

m_lpColorTableOut[i].rgbRed=i;

m_lpColorTableOut[i].rgbReserved=0;}}

int pixelByteIn=3; //输入图像每像素字节数,彩色图像为3字节/像素int lineByteIn=(m_imgWidth*pi xelByteIn+3)/4*4;

m_imgWidthOut=m_imgWidth; //输出图像的宽高,与输入图像相等

m_imgHeightOut=m_imgHeight;

int lineByteOut=(m_imgWidth*m_nBitCountOut/8+3)/4*4;

m_pImgDataOut=new unsigned char[lineByteOut*m_imgHeight];

int i,j,k,l,j1,j2,flag; //循环变量,图像的坐标

double **result;

result = new double*[m_imgHeight];

for(l=0 ; l

result[l] = new double[m_imgWidth];

for(j=0; j

result[l][j] = *(m_pImgDataIn1+l*lineByteIn+j*pixelByteIn+2);} for(i=0; i

for(j=0; j

double r,g,temp;

temp = *(m_pImgDataIn1+i*lineByteIn+j*pixelByteIn)+

*(m_pImgDataIn1+i*lineByteIn+j*pixelByteIn+1)+

*(m_pImgDataIn1+i*lineByteIn+j*pixelByteIn+2);

r = (double)*(m_pImgDataIn1+i*lineByteIn+j*pixelByteIn+2)/temp;

g = (double)*(m_pImgDataIn1+i*lineByteIn+j*pixelByteIn+1)/temp;

if(g<0.398 && g > 0.246 && r<0.664 && r>0.233 && r>g &&

g>=0.5*(1-r)){

*(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255;}

else *(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0;}

for(i=top+2; i

for(j=left+2; j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1))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1)) +

(0-2.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2))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1)*lineByteOut+j-2)) +

(8.0/24.0) *((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1)*lineByteOut+j))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1)*lineByteOut+j+2))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 mgDataOut+i*lineByteOut+j-2)) +

(8.0/24.0) *((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lineByt eOut+j-1)) +

(1.0) *((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 +

(8.0/24.0) *((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lineByt eOut+j+1))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2))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1)*lineByteOut+j-2)) +

(8.0/24.0) *((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1)*lineByteOut+j))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1)*lineByteOut+j+2)) +

(0-2.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2))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 aOut+(i+2)*lineByteOut+j-1))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 + (0-4.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1)) + (0-2.0/24.0)*((unsigned char)*(m_pImgDataOut+(i+2)*lineByteOut+j+2));} for(i=0;i

for(j=0;j

*(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255;}}

for(i=top+1; i

for(j=left+1; j

int positive = 0;

int negtive = 0;

for(int m=-1;m<=1;m++)

for(int n=-1;n<=1;n++)

if(m!=0 || n!=0){

if(result[i+m][j+n]<-5)negtive++;

if(result[i+m][j+n]>=5)positive++;}

if(positive>2 && negtive>2){

*(m_pImgDataOut+i*lineByteOut+j) = 0;}} if(result!=NULL){

for (int i=0 ;i

if(result[i]!=NULL) delete result[i];

delete result;}}

机器学习概述课程设计报告(MATLAB人脸识别)

机器学习概述课程设计报告题目:MATLAB人脸识别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 时间:2015/8/7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三、详细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总结............................................................................... 五、参考文献...........................................................................................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研究项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它的科学研究价值也越发凸显。经过几十年的研发探讨,世界各大研究结构的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人脸识别技术一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完成人脸的自动识别。这些成果的取得更促进了人们对人脸识别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人脸识别系统的范畴一不足以涵括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在数字图像处理、视频领域、基于内容的检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选择KNN,聚类或SVM方法中的一种或其他机器学习方法的一种进行课程设计 2、要求能完成具体的识别任务:如图像分割、语音识别、人脸识别 3、要求识别的对象中有自己生活元素,比如图像中包括学校的图片或语音时本人的语音等。三.详细设计 YCbCr空间——>灰度图像转换——>噪声消除——>图像填孔——>图像重构——>人脸区域确定——>边缘检测 (原图-涉及个人隐私,未呈现原图)

幼儿园人脸识别一体化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幼儿园一体化解决方案

1.1 背景 随着时代的逐步信息化,教育也急需多元化。随着办园体制改革、管理改革、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适应新时期的幼儿培养需要,幼儿园必须推倒“围墙”、打开“园门”,进行开放式办园,使家庭、社会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在互动中实现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 同时,由于社会情况日益复杂,现在幼儿园存在诸多的安全管理隐患:没有健全的门卫制度,容易让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幼儿,造成安全隐患; 没有健全的接送制度,存在幼儿被漏接、错接,乃至冒领拐带、绑架等安全隐患;没有规范的接送管理,存在因接送混乱造成幼儿被踩伤、跌伤等安全隐患;没有校车接送制度,存在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的安全隐患。 1.2 幼安宝系统简介 幼安宝是在调研了上百间幼儿园的基础上,融合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从而建立一种安全快捷的幼儿接送方式,搭建一个家长、老师、幼儿园良好沟通的环境,创造一个记录宝宝成长点滴的优秀平台,是目前市面上功能最齐全、最完善的幼儿园形象展示、安全管理、家园互动的解决方案。 幼安宝采用了FiRS人脸识别设备作为信息采集终端,更加体现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身份认证技术,由于其不可言喻的优势,在各个行业上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脸识别终端的特性: ?唯一性: 每个人都有一张脸,且无法被复制,仿冒,因此安全性更高。 ?自然性好:人脸识别技术同人类(甚至其它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其他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不具备这个特征。 ?简单方便: 无需携带卡,识别速度快,操作简单便捷 ?非接触性: 无需接触设备,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既卫生,又安全 ?准确性高: 不需要任何识别专家进行结果对比,面部不受表情、胡须、髪型变化和戴眼镜、帽子的影响。 ?具有远程管理功能: 远程控制中心只需通过网络与管理中心的计算机连接就可实现远程实时查询使用人员的进出情况。 ?操作简单: 识别的操作过程方便、直观。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人脸检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人脸检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人脸检测) 姓名:xxx 学号:xxxx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重要部门(机场、银行、军政机关、重点控制地区)的进出,计算机网络中重要信息的存储与提取,都需要可靠的人身鉴别。身份的识别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中成功的应用之一,因为其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近 30 年以来,人脸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步走向实际应用阶段[1]。 2 实验方法 2.1 方法综述 典型人脸识别系统的实现过程如图2.1所示,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识别与验证。在实现过程中,首先输入图像集,然后用人脸检测模块进行人脸检测。如果检测到人脸图像,则进行特征点定位,一般以两眼中心为基准,根据两眼距离d,对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包含了图像预处理,图像缩放以及有效人脸区域选取等操作。最后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送入分类器进行识别,最终获得识别结果[2]。 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对比 (分类器) 结果输出 图像输入 图2.1 人脸识别技术处理流程图 在预处理阶段,对图像进行优化,尽可能去除或者减小光照、成像系统、外部环境等对待处理图像的干扰,为后续处理提高质量。以便使不同的人脸图像尽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完成特征提取、训练和识别。人脸图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人脸扶正,人脸图像的增强,以及归一化等工作。人脸扶正是为了得到人脸

人脸识别系统报告解析

摘要 文章具体讨论了主成分分析( 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及实现。它具有简单、快速和易行等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人脸图像的灰度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人脸识别是目前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文详细给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的原理与方法。并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平台, 实现了一个人脸自动识别的系统原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识别率为100%, 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率, 可以考虑与其他方法结合。仅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的方法一般都不会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 将其他人脸识别方法组合是今后研究的一种趋势。也可以考虑改进分类决策的方法。本系统采用的最小距离分类法属于线性的分类器, 而利用神经网络这类学习能力更强的非线性分类器对高维人脸识别问题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 1

目录 1.引言................................................................... (1) 2.需求分析.................................................................... 1 2.1 课题的来 源 (1) 2.2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2) 2.2.1 面部关键特征定位及人脸2D形状检测技术 (2) 2.2.2面部感知系统的重要内 容 (2) 2.3人脸识别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3) 2.3.1国外的发展概 况 (3) 2.3.2国内的发展概 况 (4) 3.概要设计.................................................................... 5 3.1问题描述 (5) 3.2模块设计 (5) 3.3主成分的一般定义 (6) 3.4主成分的性质 (7) 3.5主成分的数目的选取 (7) 4. 详细设计--PCA算法的功能实 现 (8) 4.1引言................................................................... .. 8 4.2 K-L变换 (8) 4.3 PCA方法 (9)

数字图像处理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 摘要 本文介绍了人脸图像识别中所应用MATLAB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应用该工具箱对图像进行经典图像处理,通过实例来应用matlab图像处理功能,对某一特定的人脸图像处理,进而应用到人脸识别系统。本文在总结分析人脸识别系统中几种常用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基础上,利用MATLAB实现了一个集多种预处理方法于一体的通用的人脸图像预处理仿真系统,将该系统作为图像预处理模块可嵌入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并利用灰度图像的直方图比对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判定。 关键词:脸部定位,特征提取,图像处理,MATLAB

Abas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MATLAB in face image recognition of image preprocessing,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olkit for classical image processing, application MATLAB image processing function through instance,for a particular face image processing,and then applied to the face recognition system.In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image pre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the MATLAB implements a collect a variety of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universal facial image preprocessing simulation system,the system a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module can be embedded in a face recognition system,and use the gray histogram of the image matching to realize the face image recognition. Key words:face positioning,feature extraction,picture processing,MATLAB

图像处理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 ? 所在学院: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任课老师: 年月日一、实验目的

查阅并消化有关人脸识别文献所提出的算法,综合使用所学数字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实现单张图像的人脸识别。 二、实验原理 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介的普及,在人机交互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效友好的方法被开发出来,这些方法不依赖于传统的设备,比如说键盘、鼠标和显示器。而且,计算机性价比持续下降,近来视频设备成本下跌,预示着计算机视频系统能够在台式机和嵌入式系统中开发。人脸处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是基于假设的,即关于用户身份、状态、意图的信息能够从图像中抽取出来,然后计算机做出相应相应,比方说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任何一个人脸处理系统的第一步是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然而,从单张图片中检测出人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人脸在大小、位置、方向、姿势方面是可变的。人脸表情、牙齿相接触的方式、光照也会改变人脸的整体外观。 我们队对人脸检测下一个定义:给定任意图像,人脸检测的目的是确定图像中是否有人脸,如果有人脸,则返回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和范围。即给定一张图像,人脸检测的目的是确定所有包含人脸的图像区域,而不管人脸的三维位置、方向和光照条件。人脸检测面临的挑战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 (1)姿势。人脸图像会因为摄影机一人脸的相对位置(正面,成45度角,侧面,上下颠倒)以及象独眼、鼻子部分或全部闭合等一些人脸特性而不同。 (2)组成部件的有和无。像胡子、眼镜等面部特征,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而他们在形状、颜色和大小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 (3)面部表情。人的面貌直接收受面部表情的影响。 (4)遮挡。人脸可能被其他物体部分遮挡。在有一群人的图像里,有些人的脸会被其他人的脸部分遮挡。 (5)图像的方位。人脸图像直接受视频光轴的不同旋转角度影响。 (6)成像条件。当图像形成的时候,光照(光谱、光源分布、光密度)、摄像头特性(感应器、镜头)等因素会影响人脸的外观。 (7)人脸检测有很多相关的问题。人脸定位的目标是确定单张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这是一个简单的检测问题,它假设输入的图像只包含一张人脸。人脸特征检测的目的是检测人脸特征的有无 和位置,比如说眼睛、鼻子、鼻孔、眉毛、嘴巴、嘴唇、耳朵等的有无和位置,其前提同样是 假设图像中只有一张人脸。人脸识别是将输入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比较,如果有匹 配的,则报告匹配情况。人脸验证的是在输入图像中验证单个人的方位。人脸表情识别涉及确 认人的感情状态(包裹高兴、悲伤、厌恶等)。显然,在任何解决以上问题的自动化系统中人 脸识别是第一步。 目前,人们提出用来在单张黑白或彩色图像中检测人脸的方法已经有10多种。 对单张图像的检测分为四类,但有些方法明显同时属于多于一个类: (1)基于知识的方法。这些基于先验知识的方法对组成典型人脸的知识进行编码。通常,先验知识包含了这些人脸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此类方法主要用于人脸定位。 (2)特征不变方法。这些算法的目标是找出存在的一些结构特征。这些算法的目标是找出存在的一些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在姿势、观察点、光照改变的情况下保持不变。然后使用这些特征来 定位人脸。这些方法主要用于人脸定位。 (3)模板匹配法。这种方法首先是存储一张人脸的几个标准模板,用来描述整张人脸或人脸的部分特性。然后通过计算输入图像与已经存储模板之间的相关度来进行检测。这些方法既可用于人 脸检测也可用于人脸定位。 (4)基于外观的方法。与模板匹配不同的是,这里的模板是从一组训练图像经过学习而得来的,这些图像应该包括人脸外观的具有代表性的变化元素。这些方法主要用于人脸识别。 下面我们将简介本实验中选用的基于特征不变量——人类肤色的研究目标和大体方法。

基于ARM9的人脸识别系统 嵌入式报告 课程设计

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信息电子技术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7年07月01日

基于ARM9的人脸识别系统 一、引言 人脸识别背景和意义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语音识别、体形识别等,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都不具有自然性,因为人类或者其他生物并不通过此类生物特征区别个体。 人脸识别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它完全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而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者虹膜识别,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采集指纹,或者利用红外线采集虹膜图像,这些特殊的采集方式很容易被人察觉,从而更有可能被伪装欺骗。 二、系统设计 1、硬件电路设计 (1)ARM9处理器 本系统所采用的硬件平台是天嵌公司的TQ2440开发板,该开发板的微处理器采用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2440芯片。 ARM9对比ARM7的优势:虽然ARM7和ARM9内核架构相同,但ARM7处理器采用3级流水线的冯·诺伊曼结构,而ARM9采用5级流水线的哈佛结构。增加的流水线设计提高了时钟频率和并行处理能力。5级流水线能够将每一个指令处理分配到5个时钟周期内,在每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有5个指令在执行。在常用的芯片生产工艺下,ARM7一般运行在100MHz左右,而ARM9则至少在200MHz 以上。指令周期的改进对于处理器性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性能提高的幅度依赖于代码执行时指令的重叠,这实际上是程序本身的问题。对于采用最高级的语言,一般来说,性能的提高在30%左右。ARM7一般没有MMU(内存管理单元),(ARM720T有MMU)。 (2)液晶显示屏 为显示摄像头当前采集图像的预览,系统采用三星的320x240像素的液晶屏,大小为206.68cm。该液晶显示屏的每个像素深度为2bit,采用RGB565色彩空间。 (3)摄像头 摄像头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网眼2000摄像头,内部是含CMOS传感器的OV511+芯片。CMOS传感器采用感光元件作为影像捕获的基本手段,核心是1个感光二极

基于图像处理的人脸识别系统

东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图像处理的人脸识别系统 姓名:周丹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王建辉 20050701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 如何能正确识别大量的人并满足实时性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要让计算机象人一样方便准确地识别大量的人脸尚需不同学科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 1.3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模式识别研究的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客观物体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客观物体相符合。 在模式识别学科中,就“模式”与“模式类”而言,模式类是一类事物的代表,而“模式”则是某一事物的具体体现,如数字0,l,2,3,4,5,6,7,8,9是模式类,而用户任意手写的一个数字或任意一个印刷数字则是“模式”,是数字的具体化。 在模式识别技术中,被观测的每个对象称为样品,用x表示,样品的数量用N表示。 对于一个样品来说,必须确定一些与识别有关的因素作为研究的根据,侮‘ 个因素称为一个特征。模式就是样品所具有的特征描述。模式的特征集由处于同 一个特征空间的特征向量表示,特征向量的每个元素成为特征,该向量也因此称为特征向量。一般地用小写英文字母x,个特征,则可把X看作一个n维列向量,x榧 Y,z来表示特征。如果一个样品Ⅳ有n该向量x称为特征向量,记作: ’,X月 模式识别问题就是根据x的几个特征来判别模式工属于q,国:,...,∞。类中的 哪一类。 1.4模式识别系统组成 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如图3.1所示,由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决策及分类器设计五部分组成。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完成未知类别模式的分类;下半部分属于设计分类器的训练过程,利用样品进行训练,确定分 2 XG 一一

人脸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脸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报告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1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2 第二节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3一国外发展概况---------------------- --------------------------------------------------3 二国内发展概况---------------------------------------------------------------------------4 第二章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方案选择---------------------------------------------------------6第一节可行性分析------------------------------------------------------------------------------6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6 二操作可行性分析------------------------------------------------------------------------7 第二节需求分析---------------------------------------------------------------------------------7 一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分析------------------------------------------------------------7 二开发环境的需求分析------------------------------------------------------------------8 三运行环境的需求分析------------------------------------------------------------------8 第三节预处理方案选择------------------------------------------------------------------------9 一设计方案原则的选择------------------------------------------------------------------9 二图像文件格式选择---------------------------------------------------------------------9 三开发工具选择---------------------------------------------------------------------------9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 随着安全入口控制和金融贸易方面应用需要的快速增长,生物统计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重视。目前,微电子和视觉系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该领域中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实现代价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但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人脸识别对比解决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1.1项目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速度加快,以及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导致城市中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增加,弓I发了城市建设中的交通、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网络犯罪日益突出等城市管理问题,今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网络信息必然将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与城市的经济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特别是网络犯罪更加的严重,网络逃犯频频发生,罪犯的犯罪手法也更加隐蔽和先进,给广大公安人员侦破案件增加了难度。同时,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使人们对公共生活场所的安全感普遍降低。 同时公安人员在对通缉犯进行人工排查时如大海捞针,成功率极低,效果也不明显。主要有如下实际问题: 1. 首先,由于罪犯群体不断扩大,要在数以百万计的人员照片库中找出犯罪嫌疑人,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破案的效率大打折扣。 2. 其次,目前公安机关侦察案件大多数仍然依靠事后追查和通缉,对已经发生的案件造成的损失很难有效弥补。 3. 最后,如果在案发的同时即能防患于未然,就能第一时间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平安城市建设从最初的视频监控、卡口电警建设,系统已大量掌握了视频图像资源和卡口车辆数据和价值图片,但是针对人员侦查,身份确认还是需要通过技侦或网侦手段,无法充分利用视频图像资源快速定位人员身份。即使出动大量警力,采用“人海战术”但受制于肉眼识别劳动强度的极限,再加上人工排查效率不足,视频图像拍摄受光线、角度倾斜等不确定因素

影响,无法保证查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尤其出现突发紧急案件时,往往会贻误最佳破案时机。 如何提供更加丰富以及实用的“人像防控”应用,从“事后被动侦查”到“事前主动预警”将是平安城市下一建设阶段面临的主要需求。 1.2需求分析 人像大数据系统采用高效的人脸检测定位及识别比对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公安侦查人员快速识别辨别特定人员真实身份,把过去人工排查海量的视频图像资源比对需求变成现实,从而有效的为公安视频侦查、治安管理、刑侦立案等工作提供实战上的有效帮助和解决方法。第二可帮助公安侦查人员办案时候追查和通缉,真正从打变为防,能够极大的减少警力资源浪费和事故发生概率。 目前人脸抓拍比对系统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安治安人员黑名单比对实时报警: 针对一些人员密集区域(如车站、地铁站、机场、社区等)的关键出入口、通道等卡口位置布置人员卡口,后端对重点关注人员、打防控人员进行黑名单布控,通过实时视频流比对布控黑名单,实现人脸比对识别。 不明身份人员身份确认: 治安人员在日常巡逻、人员身份验证过程中,避免肢体接触和冲突,使用前端摄像机或手机进行抓拍,后端通过数据库进行人员信息比对分析,达到人员身份确认的应用。 治安或刑侦人员对流动性人口中的无合法有效身份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或合法经济来源的人员进行非接触性身份确认。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人脸检测与识别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人脸检测与识别课程设计一、简介人脸检测与识别是当前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 术,根据数据库的人脸图像,分析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用来 “辨认”身份的技术。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 在身份鉴别、信用卡识别, 护照的核对及监控系统等方面有着广 泛的应用。人脸图像由于受光照、表情以及姿态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同一个人的脸像矩阵差异也比较大。因此, 进行人脸识别时, 所选取的特征必须对上述因素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主 元分析(PCA)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将人脸图像表示成 一个列向量, 经过PCA 变换后, 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维数, 同 时又能保留所需要的识别信息, 这些信息对光照、表情以及姿态 具有一定的不敏感性. 在获得有效的特征向量后, 关键问题是设 计具有良好分类能力和鲁棒性的分类器. 支持向量机(SVM ) 模 式识别方法,兼顾训练误差和泛化能力, 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 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 本此课程设计基于MATLAB,将检测与识别分开进行。其中检测 部分使用实验指导书上的肤色模型算法进行,不进行赘述。识别 部分采用PCA算法对检测出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再利用最

邻近距离分类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将在后文具体表述。仿真结果验证了本算法是有效的。 二、人脸检测源码 1.img=imread('D:\std_test_images\face3.jpg'); figure; imshow(img); R=img(:,:,1); G=img(:,:,2); B=img(:,:,3); faceRgn1=(R>95)&(G>40)&(B>20)&max(img,[],3)-min(img,[],3)>15& abs(R-G)>15&R>B; figure; imshow(faceRgn1); r=double(R)./double(sum(img,3)); g=double(G)./double(sum(img,3)); Y=0.3*R+0.59*G+0.11*B; faceRgn2=(r>0.333)&(r<0.664)&(g>0.246)&(g<0.398)&(r>g)& g>=0.5-0.5*r; figure; imshow(faceRgn2); Q=faceRgn1.*faceRgn2;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论文(完美版)

前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流动性,进而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使得安全方面的需求成为21世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不论是享受各项服务如网上冲浪、还是居家、办公等都涉及到安全,以往这些行为基本上是通过符号密码来进行安全保护,但是随着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密码越来越多以致无法全部记住,而且密码有时也会被他人所窃取,各种密码被破解的概率越来越高,因为通常由于记忆的原因,人们经常会选用自己或亲人的生日、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并长期使用,这些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获取。可见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识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们乎时时刻刻都需要鉴别别人的身份和证明自己的身份,以获得对特定资源的使用权或者制权,同时防止这些权限被他人随意的取得。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基于身份标识物(如证件、卡片)和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密码)来识别身份,这在很长一段时期是非常可靠和方便的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网络、通信、交通等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活动的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不断扩大,需要身份认证的场合也变得无不在。人们需要携带的身份标识物品越来越多,身份标识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冗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身份识别方式的弊端日益彰显。身份标识物品容易被丢失和伪造,份标识知识容易被遗忘、窃取和破解,而身份标识的重要性又使得一旦失去了身份标识会给标识的所有者甚至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的甚至难以弥补的损失。在美国,每年约有上百万的福利款被人以假冒的身份领取;每年发生的信用卡、ATM、移动电话和冒领支票等成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2]。面临着这样的状况,人们对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寻求身份识别的新途径。 于是,近年来人类生物特征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身份识别,而且生物特征可以更好的进行安全控制,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与原有的人类身分识别技术(如:个人密码、磁卡、智能卡等)相比,基于人类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特征唯一、不易伪造、不可窃取等优点。人类本身具有很多相对独特的特征,如DNA、指纹、虹膜、语音、人脸等。基于这些相对独特的人类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起众多的基于人类生物特征的人类身份识别技术,如DNA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和其他的生物识别比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1、其他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都需要一些人为的行为配合,而人脸识别不需要。2、人脸识别可应用在远距离监控中。3、针一对现在的第一、二代身份证,每个身份证都有人脸的正面照片,也就是人脸库将是最完善的,包括人最多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库来更直观、更方便的核查该人的身份。 4、相对于其他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特征录入方一便,信息丰富,使用面广等优点,同时人脸识别系统更加直接友好。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

人脸识别闸机解决方案

玺瑞(SYRIS)人脸识别闸机解决方案 一、人脸识别技术优势分析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该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公安系统、海关系统、安保系统、银行系统等。 1.1人脸识别技术拥有四大优势 非接触性 人脸验证的过程不需要和设备、终端接触,这与指纹、打卡方式完全不同。体验感强,设备应为不会被频繁触碰,稳定性高,故障率低。 自然性

人类识别物体特征第一感知就是通过眼睛的感官传递回大脑,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人类感官回传大脑的过程,所以人脸识别相较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在使用和体验上更加的自然,且不需要其他物体特征,不会发生丢失、被复制等问题。 识别速度快精度高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固定样本库对比下,人脸识别速度已经可以提升至0.3秒/人次,且不同角度、佩戴眼镜、化妆等改变面貌的行为也可以通过调整人脸识别算法来修正比对数据。 人脸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数据源 通过大量区域内人脸识别、比对,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可以完全掌握特定对象的行为轨迹或特定人群的活动范围,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完全交由云计算、大数据系统来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人脸识别成为了人工智能时代最热门的技术门类和方向,推动各行各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用机器替代人工,极大程度改善和推动社会化行为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1.2人脸识别门禁应用的优势 采用人脸识别门禁,相较于其他识别方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无需接触识别设备 自然步态及速度 解放双手 无需特意配合 丢失、忘带识别卡的情况不再发生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的实现 文献综述 一、MATLAB概述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而在本文中主要用到的功能是图像处理功能。 二、BP神经网络概述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 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它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主要历程有:20世纪50年代末,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器模型和Widrow提出的自适应线性元件,出现了简单的线性分类器;1986年,Rumelhart和Mcllelland 提出了层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使有导师学习多层感知器网络(ML PN)模式分类器走向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若干前向网络,如径向基函数网络( RBFN)和函数链网络等;198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物理学家Hopfield提出的一种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网络模型,由于引进了“能量函数” 的概念,使网络走向具体电路有了保证;20世纪70年代,Watanabe 提出了使用模式子空间的概念来设计不同类别对应的子空间,由不同类别聚类的子空间实现模式识别; Kohonen提出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等都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根据。 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神经元、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的训练(学习)方法。神经元(节点)的作用是把若干输入加权求和,并对这种加权和进行非线性处理后输出。神经元的选择一般有以下特点:每个神经元都具有多个输入、个输出,具有闭值,采用非线性函数。 1、神经元

智慧社区人脸识别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小区人脸识别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人脸识别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小区人脸识别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概述 (3) 2人脸识别应用优势 (3) 3设计原则 (4) 4设计依据 (5) 5系统组成 (6) 6主要功能 (11) 7产品特点 (12) 8规格参数 (14) 9客户端功能 (16) 10小区应用场景 (17) 10.1新疆庭院化社区 (17) 10.2智慧小区 (18) 11案列 (20)

1背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居住首选,而门禁系统在安居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的门禁系统主要以卡类设备、视频门禁、指纹设备或密码设置为主,这些识别方式都要求人员近距离操作,当使用者双手被占用时则显得极不方便,同时也带来卡片或密码丢失、遗忘,复制以及被盗用的隐患和成本高的问题,而指纹识别,被网上的指纹套破解了“密码”,更让人觉得惶恐不安。 为切实解决小区门禁系统存在的问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小区门禁操作不便、卡片易丢失容易被复制、密码容易忘记等问题,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识别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小区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登记后刷脸通行或刷身份证人证比对成功后通行,解决固定人员通行时需要刷卡或遗忘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小区管理人员确认后手工放行。 2人脸识别应用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特指利用比较不同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最新识别技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进行处理,根据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一直的人脸进行对比,配合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确认具体人员的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在人员身份识别方面的应用优势与特点: 非接触的,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

人脸识别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简称FRT)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它已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人脸识别在许多领域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在诸如证件检验、银行系统、军队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司法领域,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身份验证,罪犯识别等;用于商业领域,如银行信用卡的身份识别、安全识别系统等等。正是由于人脸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才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虽然人类能够毫不费力的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是人脸的机器自动识别仍然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它牵涉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与指纹、视网膜、虹膜、基因、声音等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相比,人脸识别系统更加友好、直接,使用者也没有心理障碍。并且通过人脸的表情/姿态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 自动人脸识别可以表述为:对给定场景的静态或视频序列图像,利用人脸数据库验证、比对或指认校验场景中存在的人像,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的间接信息,比如人种、年龄、性别、面部表情、语音等,以减小搜索范围提高识别效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理工大学及TT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人脸识别研究组,相关的研究综述见文献[1-3]。 本文对近年来自动人脸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人脸识别涉及的理论,人脸检测与定位相关算法及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比。此外,本文还分析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的优势与困难。 2 人脸识别相关理论 图像是人们出生以来体验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图像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只有意识到不同种类图像的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图像。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Face Recognetion System,简称FRS),必然要综合运用以下几大学科领域的知识: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

机器学习概述课程设计报告MATLAB人脸识别

机器学习概述课程设计 报告M A T L A B人脸识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机器学习概述课程设计报告题目:MATLAB人脸识别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 时间:2015/8/7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三、详细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总结.......................................... 五、参考文献................................................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研究项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它的科学研究价值也越发凸显。经过几十年的研发探讨,世界各大研究结构的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人脸识别技术一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完成人脸的自动识别。这些成果的取得更促进了人们对人脸识别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人脸识别系统的范畴一不足以涵括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在数字图像处理、视频领域、基于内容的检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选择KNN,聚类或SVM方法中的一种或其他机器学习方法的一种 进行课程设计 2、要求能完成具体的识别任务:如图像分割、语音识别、人脸识 别 3、要求识别的对象中有自己生活元素,比如图像中包括学校的图片或语音时本人的语音等。 三.详细设计 YCbCr空间——>灰度图像转换——>噪声消除——>图像填孔——>图像重构——>人脸区域确定——>边缘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