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苯生产工艺设计

异丙苯生产工艺设计
异丙苯生产工艺设计

异丙苯生产工艺

发明人:Dennis J. Ward, South Barrington, Ⅲ.

委托人:UOP Inc., Des Plaines,Ⅲ.

申请时间:Apr. 19, 1976.

Appl. No.: 678, 005

摘要

一种能减少苯与丙烯催化烷基化生产异丙苯的能耗的工艺。丙烯和苯在烷基化

反应器内反应,反应流出物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再循环至反应器的入口,第二

部分输送到一个分离异丙苯产物,二异丙苯,三异丙苯和过剩的苯的分离器中。

一部分过剩的苯回收到烷基化反应器中,另一部分与二异丙苯,三异丙苯混合后

输送到烷基转移反应器中,将其流出物引入到一个独立的反应器中。由于减少了

分离部分过剩苯所需能量和回收了部分过剩的苯至烷基化反应器,所以这种工艺

与之前的工艺流程相比,能量消耗大大减少了。

附图:

11

3

Butyl benzene 12 10 Benzene Drag

Transalkylation

Propane 9 13 Cumene Reaction Zone Propylane 1 5 6 11 16

2

7 15

4 Alkylationg 14 Separation Zone

Reactiong Zone Propylane

Oligomes

8

Benzene

异丙基苯的生产

交叉引用相关的专利申请

这篇专利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篇正处于审理中的,编Ser. No. 557010(在1975年3月10号提出,现已放弃)的专利申请的延续。

该项发明的背景

该项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烷基化催化剂的存在下由苯和丙烯生产异丙基苯的改进工艺,也涉及在转移烃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利用二异丙苯,三异丙苯和苯通过烷基转移生产异丙苯工艺。

本发明广泛适用于烷基化芳烃的生产,这些化合物是有用的在自己和更频繁地在后续其他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生产异丙苯(异丙基苯),异丙苯是制备苯酚,丙酮、甲基苯乙烯、苯乙酮的重要反应物。该项工艺发明的另一种用途是制备对异丙基甲苯,它能氧化生成对甲苯酚。该工艺的进一步应用是在一类被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中,比如:苯酚,在它与异丁烯烷基化反应生成邻叔丁基苯酚和对叔丁基酚(两者在合成树脂领域都有重大用途)时,就能应用到该工艺。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制备异丙苯工艺中有着特别的应用。在一般商业生产异丙苯的过程中,将液态苯和液态丙烯投入反应器中,使之与烷基化催化剂接触下,在一个或多个反应器中发生相同的烷基化反应是一种惯例。为了减少苯的二烃基化合物的产生,通常我们将反应器中苯与丙烯的摩尔比由4:1提高至16:1,最好是8:1。在之前的工业化生产中利用两个相抵触的反应生产异丙苯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产生了上文所说的二烃基化合物,比如:二异丙苯、三异丙苯,而不是所需的单烷基化产物。这种竞争反应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大摩尔量过剩的苯来控制。其他的竞争反应导致了异丙苯产量的损失,因为一部分反应物丙烯形成丙烯的低聚物,如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丙烯二聚物和三聚物,即使有大量过剩的苯存在。将丙烯三聚物和一些丙烯四聚物与异丙苯一起加热,由于这些烯烃的存在,这种产生低聚物的反应(异丙苯氧化制备苯酚的反应)必须控制到最小,这样才能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烷基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在自然条件下是放热的,反应器的温度会迅速增高。放热反应导致温度的增高,同样也会导致副反应的产生,从而增加异丙苯的残留产物。在过去已经习惯通过在多个单独的区域和使用骤冷剂之间的几个连续的烷基化区催化反应来控制温度上升。这种骤冷剂是为了在反应混合物进入每个连续的区域时控制温度,因此在每一个区域内温度都会上升。反应器从进口到出口温度的增加也通过控制苯的摩尔量的过量来控制,苯充当散热器吸收烷基化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因此,向反应器增加苯的摩尔过剩量,与相应的稀释丙烯反应物,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发生烷基化和减少低聚物的产生和烷基化的副产品,也减少了在一个或多个烷基化反应器中因过度温升造成不良副产物

的形成。

为了获得装有所需高摩尔量过剩苯的反应器,通常将反应器流出物分离,来获得适合回收的富苯流。因为反应器流出物的主要成分是苯和异丙苯,分离苯和异丙苯是很有必要的,后者是高沸点组分。因此,要获得相对纯化的苯,且适合回收至反应器,苯需要蒸发分馏,从而需要消耗大量热量来蒸发苯,而且在苯分馏器中提供足够的回流,热量需求实质上与反应器中苯和丙烯的比例成正比。目前,相对较高的燃料成本的工艺会导致高能量消费,所以,如果能量消耗减少的话,此前缺乏吸引力的处理方案变得越来越理想。

该项发明的概要

本发明的目标是为在烷基化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苯与丙烯的烷基化生产异丙苯提供一个改进的工艺。这项发明的一个特定目标是减少苯与丙烯烷基化生产异丙苯工艺的能耗。更具体的目标是为该工艺提供一种固体磷酸催化剂,这一过新工艺与先前技术流程相比。本发明提出的生产异丙苯的新工艺具体体现在:

a)丙烯与过量的苯在烷基化催化剂存在下在烷基化反应器中发生烷基化反

应;

b)将反应器总液体流出物分离出至少两部分组成;

c)将一部分分离物循环回反应器;

d)将一部分以上流出物和烷基化反应器的流出物按以下规定引入一个分离

器中;

e)在分离器中将混合物分离出富苯流、异丙苯流、富二异丙苯和富三异丙流;

f)在烷基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烷基转移反应器中。使富二异丙苯和富三异

丙流与苯发生烷基转移反应生成额外的异丙苯;

g)将烷基转移反应器的流出物输送到分离器中;

h)将一部分富苯流输送到烷基化反应器中;

i)从分离器中收集异丙苯流。

在本发明的处理方案中,丙烯和过量的苯使用烷基化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器中反应,一部分生成物不经分离,直接循环至的反应器。另一部分生成物,即净流出物,输送到一个分离器中,过量的苯、异丙基苯、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和其他组分在其中分离。正如在上文提到的,从净流出物中减少过剩苯的分离,以减少能量消耗是可取的,同时需要保持足够量的过剩苯进入反应区,以防止过度形成丙烯低聚物。这将通过再循环一部分未经分离的反应器生成物来完成。工艺流程的主要影响在上文所描述的方式包括:

1)通过减少从净流出物中分离过剩苯与异丙苯的量来减少能量消耗;

2)比之前技术形成相对更多的二或三烷基化苯产品。在该工艺的分离器中,

将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集中,然后与过剩苯混合后送入烷基转移反应器在使用烷基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烷基转移反应器产生富异丙苯流将返回到分离器。

流程图的描述

这项发明可以更清晰地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和演示。然而在这样一个示意图描述中必然会存在某些局限性,从而无意限制了大部分发明。正如在上文提到的,该工艺的第一步包括将苯与丙烯在烷基化反应器内发生烷基化反应。在附图中,第一步发生在烷基化反应器1内。然而,苯和丙烯的混合物必须送入这个反应器内。在图中,富丙烯进料流通过管道2进入反应器1中,从循环系统而来的苯通过管道3,与管道2并列进入烷基化反应器1中,烷基化反应器生成物的再循环流包括主要是苯,还有异丙苯通过管道4和2供应到反应器进口。最后提到物流提供了额外的苯,目的是提高烷基化反应器中的苯/丙烯比。丙烯反应物,循环苯和循环反应器流出物混合后通过管道2引入反应器1。烷基化反应器的流出物通过管道5流出,一部分通过管道4提供在上文描述的再循环流,剩下的部分是通过管道5进入分离器6。同样还引入分离器6的是在下文所述的烷基转移反应器的流出物,这股物料通过过管道7进入分离器。在该工艺中苯的进料流也是通过管道8引入分离器6中。

富丙烯进料流通过管道2提供给烷基化反应器,是能是不同流程的流出物来准备的,如流化床催化裂解或热解,通常包括不反应的链烷烃,主要是丙烷,还有少量乙烷、丁烷。烯烃除了丙烯会导致副产品的产生在烷基化反应生产异丙苯过程中,因此富丙烯进料流通常含有至少99%的丙烯。经管道8进入反应器的苯进料流也是一股包含至少99.5%苯的高纯度物流,经常可以从一种芳烃抽提工艺的流出物得到。其他芳烃是有害的,他们的存在会导致副产品的产生,而且不反应的芳烃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分离器6中是不能分离苯和未反应芳烃的。因此,在该工艺中,流入分离器6的物流包括主要是苯、异丙苯、丙烷、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较少量的石蜡(乙烷和丁烷),芳烃(甲苯和二甲苯),丁苯和丙烯低聚物。

在分离器6中,通过合适的闪蒸、分馏、吸收、和提纯,就能从进口组成中分离出几股不同的物流。富丙烷流包括其他轻组分芳烃通过管道9回收;富苯流包括未反应芳烃组分通过管道10回收;另一股富苯流通过管道3回收,一部分是通过管道3循环回烷基化反应器1,另一部分是通过管道1供给烷基转移反应器;富丁苯流通过管道12回收;异丙苯流通过管道13回收;丙烯低聚物产品通过管道14回收;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流是通过管道15回收。

通过管道15回收的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流与通过管道11回收的苯混合后送入烷基转移反应器16,其中包含了优选的固体磷酸催化剂。从烷基转移反应器中得到的富异丙苯流通过管道7进入分离器6。

该发明的详细过程

丙烯和苯是这项生产异丙苯工艺的反应物。通常从流体催化裂化装置、热解装置、热裂化装置或其他炼油单元生成物中得到丙烯与丙烷的混合物。所以其他轻质烷烃化合物,如乙烷、丁烷可能会有少量存在于富丙烯进料流中,除了丙烯以外的烯烃化合物会产生烷基化芳烃而不是异丙苯,因为掺杂了其他原料。一个典型的丙烯原料流的摩尔百百分比如下:0.10%乙烷、24.80%丙烷、74.95%丙烯、0.11%异丁烷、0.01%正丁烷和0.03%丁烯。该工艺需要超过99.5%的高纯度苯,以防止副反应,消除分离额外的苯的消耗和避免在该工艺中加热非芳香族组分。一个典型的苯原料流是由芳烃抽提装置提供的,且含有以下摩尔百分数的组分:99.90%苯、0.05%甲苯、0.05%非芳香族化合物。在附图中,该工艺的苯原料流引入分离器,当然这股物料也可引入烷基化反应器或烷基转移反应器。

在该工艺中烷基化反应器的进口物料由三股混合在一起的物料组成;新鲜富丙烯流,一部分如下文所描述的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的循环流,和一股供给该工艺作为新鲜进料的富苯流,更好的是,利用如下文所描述的回收的富苯流。烷基化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包括入口温度约为150-260°C,首选温度约195-215°C;约20到60大气压力;每体积/小时的净流出物使用大约0.2到2.0体积的催化剂;每一摩尔丙烯进入烷基化反应器需要大约2到6摩尔从回收富苯流中得到的苯,在进料中苯与丙烯首选的摩尔比率大约是3;每一摩尔的丙烯进入烷基化反应器需要1到100摩尔循环物流中的苯,在进料中循环苯与丙烯的首选的摩尔比率是3到20。本工艺可由一个或多个反应器串联或并联组成,流动方向可以是向下、向上、径向、或其他方向。在本发明的构思中,反应器的配置设计没有任何限制。

本发明可使用任何常规或易得的烷基化催化剂。这种催化剂通常描述为酸性催化剂,也可以是同构或异构催化剂品种。因此,催化剂可以是一种负载型或非负载型酰基化反应的金属卤化物,例如无水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锡、氟化硼、氯化锌等。某些无机酸,特别是硫酸、氢氟酸、磷酸,催化烷基化反应的能力很强,这些催化剂如包含少于10wt%水的硫酸,至少含有83%浓度的氢氟酸,或液态无水氟化氢都非常实用。酸性无机氧化物包括某些晶体铝硅酸盐或沸石,尤其是酸性提取的丝光沸石和Y型沸石,在这项工艺里都是非常有用的催化剂。

本发明特别注意的是一种使用固体磷酸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因此用于本发明思路的固体磷酸催化剂可由含磷物与酸混合制备,如正磷酸,焦磷酸或四磷酸和磨碎的,普通硅质的固体载体(如硅藻土,硅土,活化的粘土等)形成黏稠物。然后将黏稠物在约低于500°C下煅烧,产生一个团状固体,然后磨碎至网眼大小的颗粒。如果进行煅烧温度高于400°C,可能要在200°C到350°C之间再水化催化剂颗粒。,通常是260°C,这样才能产生催化烷基化活性的酸成分。催化剂制备过程可能不同,因为将黏稠物煅烧后可使用挤压,造粒的方法使之变为颗粒状,如果有必要,再水化。主要部分是磷酸,小部分是硅质载体,且至少含有和焦磷酸一样多水分的固体磷酸催化剂在本工艺中是最好的选择。本发明首选的是含有约50-75%重量磷酸的烷基化催化剂。对于固体磷酸催化剂的进一步描述可在US. Pat. No. 1933513中查到。

烷基化反应器的流出物分成两股流出,第一股为循环流,第二股为净流出物。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一部分烷基化反应器的流出物循环至反应器入口,与富丙烯流,循环富苯流混合形成如上文所说的烷基化反应器的进料流。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的组成主要是苯、相对较少的丙烷、异丙苯、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和更少量的丁苯、丙烯、低聚物、未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等等。丙烯在烷基化反应器中本质上是100%反应的,同时流出物中苯占50%摩尔百分比,最好是60%到80%。因此,循环一部分流出物至反应器入口能提高反应器内苯/丙烯比。

烷基化反应器内苯/丙烯比的提高能带来很多好处,包括:

1)稀释的丙烯与苯分子的分子有利于形成异丙苯(异丙基苯)和限制丙烯低

聚物的形成;

2)苯/丙烯比大于一意味着存在过剩的苯,它可以充当一个冷却剂吸收烷基

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并限制因反应器内温度升高而导致的丙烯低聚物的形成,固体碳氢化合物沉积在催化剂内。

在先前工艺中,从烷基化反应器的入口到出口温度升高约20-40°C,是典型的没有采取散热,在本工艺中,适当增加循环流的流量,就能获得相近或者更低的温升。

循环流能通过冷却设备间接冷却至温度约为150-260°C,如水冷换热器、空气冷却换热器,或另一个烃流作为冷却剂的换热器。即,基本上与反应器入口进料流温度相当,或者循环流不经冷却与丙烯进料流,循环苯流混合,混合形成的烷基化反应器进料流能达到一个适当温度约为150-260°C,最好是约为195-215°C。此外,第三部分反应器流出物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类似的冷却方式间接冷却至大约35-150°C。然后在合适的时候输入反应器充当冷却剂,防止温度过度升高。当使用的烷基化催化剂是负载型催化剂,例如固体磷酸,可以将催化剂床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独立床,然后将一部分冷却剂在各个催化床之间传递来确定合适的冷却点。更好的操作方法是,将一部分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冷却到约35-95°C,然后引入到反应混合物作为至少两个连续催化床的冷却介质,且要引入足够的数量使反应混合物在进入最后一个催化床之前降低4°C。

随着烷基化反应器的流出物再循环至烷基化反应器入口的增加,烷基化反应器中的异丙苯的浓度也会增加,从而提供更多的潜在可能多烷基化的苯的产品,导致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的产量与先前工艺相比增加了。而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在先前的工艺中通常是不到5%的摩尔百分数与异丙苯产品相比,该工艺能达到5%到20%摩尔百分数或更多。

丙烷、丁烷、苯、异丙苯在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中占90%到95%摩尔百分比,而甲苯、丁苯、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微量丙烯低聚物和其他组分只占5%到10%摩尔百分数。净烷基化流出物单独或与烷基转移反应区器流出物混合后送入分离器,其中通过分馏、吸收、提纯,和闪蒸,所需的组分在较少能耗的分离条件下分离。从分离器提取到的产品流包括富丙烷流、异丙苯流、富丁苯流、丙烯低聚物流和残留苯流,最后指出的残留苯流是为了移除许多沸点在丙烷和异丙苯之间的未烷基化组分。

本发明的概念并不受限于特定组合的分离步骤,然而过剩苯和异丙苯的分离目前最经济的方法是分馏,苯和轻组分为塔顶馏分,异丙苯和重组分为塔底馏分。过剩苯的分离在先前工艺中有相对较大的资本和能耗需求,因为与本工艺相比,之前的工艺需要将更多的过剩苯与异丙苯分离开来。苯/异丙苯摩尔比率在先前工艺流程的反应器净流出物中大约是6.5,然而这一比率在本工艺的烷基化反应器中是恒定的,大约2到5。从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中分离出过剩的苯可以作为产品流回收,但最好是第一部分作为富苯流循环至烷基化反应器入口,第二个部分是输送到烷基转移反应器,与从分离器中分离和回收的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混合。苯、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的混合物输入烷基转移反应器中,在其中反应物结合生成异丙苯。

本发明的发明过程未被烷基转移反应器中催化剂所限制。各种各样的催化剂已知一个熟练的艺术,如在US. Pat. No. 3200163号中描述的无机氧化物催化剂三氟化硼,在US. Pat. No. 3551510号中描述的酸晶体提取的硅酸盐催化剂。或者是US. Pat. No. 3205277号中提到的含氟难溶无机氧化物。首选为本发明的烷基转移催化剂是固体磷酸催化剂,采用与上文用于烷基化反应器的催化剂相似的方法制备,但不同的是这种固体磷酸催化剂包含70%至90%质量百分数的磷。烷基转移反应器可能配备换热器,折流,托盘,加热器,泵,等。反应器最好是绝热型的,这不是限制反应器的设计或配置。烷基转移反应器内的反应条件可能变化相对广泛,烷基转移反应可能受影响的温度从35-370°C,压力从大约15-200个大气压,苯/异丙苯的摩尔比率从大约4至16,并且反应器流出物的液体空速从0.1-20。运用了更好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烷基转移反应条件温度可以包括175-290°C,大约20到40的大气压,苯/异丙苯的摩尔比率约4到16,并且反应器流出物的液体空速从0.5到5.0。如上文所述,烷基转移反应器的流出物输入分离器。

我认为我的发明:

1.是一项生产异丙苯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丙烯与过量的苯在烷基化催化剂存在下,在适合发生烷基化反应的条件下,

在烷基化反应器内反应;

b.将上述反应器的流出物按组成分成至少两部分;

c.将其中的一部分流出物循环至上述反应器;

d.将另一部分流出物和上文所提到的烷基转移反应器的流出物输入分离器中;

e.将分离器流出的混合物分离成富苯流、异丙苯流、富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流;

f.将上述最后一股物料流在烷基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烷基转移反应器内发生

烷基转移反应,以得到额外的异丙苯;

g.将上述反应器的流出物输入到分离器中;

h.将至少一部分从分离器得到的富苯流输送到烷基化反应器中;

i.从分离器中收集异丙苯产品。

2.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步骤(a)中与丙烯反应的苯要输送给分离

器;

3.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步骤(f)中至少一部分反应物苯要输送给

分离器,然后输送给烷基转移反应器;

4.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步骤(a),步骤(f)中反应物苯要输送给分

离器;

5.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至少一部分从分离器得到的富苯流要输

送给烷基转移反应器;

6.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烷基化催化剂必须是固体磷酸催化剂;

7.第一条中的方法更详细的阐述是烷基转移催化剂必须是固体磷酸催化剂;

8.第一条中的方法更详细的阐述是烷基化催化剂是含有50%到75%质量分数的

磷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烷基转移催化剂是含有70%到90%的磷的固体磷酸催化剂;

9.第一条中的方法更详细的阐述是在烷基化反应器中苯与丙烯的摩尔比是从

大约2:1到大约6:1,不包括循环的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

10.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在烷基化反应器中的固体磷酸催化剂至

少要分成两个连续的催化床,第三部分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需降温至大约35°C到150°C之间,然后充当冷却剂引入到在至少两个连续催化床之内的反应混合物中;

11.第一条中的工艺的更详细的特点是第一部分烷基化反应器流出物需降温至

大约150°C到260°C之间。

服装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2014-2015年度 服装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服装学校顶岗实习,是学校开设“服装生产管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设计”课程之后,开设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服装生产管理理论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学习。 一.目的与任务 “服装专业顶岗实习”是作为“服装生产管理”理论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而开设的,是在完成“服装生产管理”理论学习、“课程设计”综合训练之后,为使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顶岗实习”可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并可分析发现生产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及潜在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组织观念、群众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巩固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创造基础。 二.内容与要求 本实习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重点是服装公司内部运作模式及运作方法、程序,特别是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产品开发、工艺文件编制、生产安排、调度、控制及服装产品品质控制分析等内容

(一)企业概况 1.企业(公司)经营理念及目标; 2.企业(公司)品牌、商标、产品类别; 3.企业(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定岗及配备、企业员工数量和构成; 4.企业(公司)生产能力、近五年来的经营业绩、获得的成绩等。 (二)服装生产过程 1.技术部(产品开发部)。 (1)如何进行服装市场调研及预测; (2)如何选定产品品种、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定; (3)如何进行样品试制、鉴定;如何进行系列样板设计、量体及订做服装设计; (4)如何进行产品技术文件的编制。 2.裁剪部 (1)如何选订、购进服装面辅料,并进行检验; (2)订购的服装材料如何进行后整理,若存在品质问题,应怎样协商、解决问题; (3)如何进行裁剪分床方案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得、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得目得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得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得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得设计与机床夹具得设计。其目得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得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得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得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得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得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得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得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得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 2课程设计得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得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得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得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得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得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得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得车、铣、钻夹具中得一种)得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得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拟定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得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得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得要求

服装立体造型课程标准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在教学中以学习立体裁剪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基础;通过面料的抽缩、编织、堆积、填充、折叠、悬垂、缠绕、饰缀等众多的处理手法,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对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对服装服装设计的感性认识,努力实现设计者所构想的艺术造型。从而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平面造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以达到从事服装工作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缩短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差距,实现学院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真正结合。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立体裁剪的来历 2、掌握服装原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3、掌握在人台上获取衣片的方法 4、学会制作可装卸的手臂 5、掌握服装的省道、分割、抽褶等变化规律 6、能独立进行生活装、创意装的立体裁剪和缝制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利用人台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 2、能运用坯布直接进行成衣造型设 3、具备把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相结合的能力 4、能用立体坯样进行纸样转化 5、能进行样版调整、版型制作,以及样衣制作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竞争意识、组织协调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且在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体的特色课程。在专业知识链中,本课程是服装结构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完成服装设计造型环节,另一方面为工艺设计提供样版,因此其课程承上启下、融会贯通服装相关课程的作用。 为使本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能适应企业实际的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改革教学内容,服装设计专业方向侧重服装的立体裁剪操作技巧项目,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服装市场的把

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2) 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三、物料衡算 (8) 四、计算结果概要 (15) 五、工艺流程说明 (15) 六、工艺流程图 (21) 七、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沸点10.5℃)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其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1、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图示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十多倍。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应热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明显增加,故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 2、催化剂的选择: 由于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选择选择性好的催化剂,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较好的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寿命符合要求,所以用银催化剂。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

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化合物等。其作用是提高活性、增大稳定性、延长寿命。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非目标产物的形成,主要有硒、碲、氯、溴等。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载、分散活性组分,提高稳定性。载体的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对助剂活性的发挥、选择性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特殊性要求载体比表面积低并且以大孔为主)。 3、反应压力: 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左右。 4、反应温度及空速的影响: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在200-260℃。 另一个因素是空速,与温度相比次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得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工业上采用的混合起空速一般为7000/h左右,也有更高。以氧气作氧化剂单程转化率控制在12-15%,选择性可达75-80%后更高。 5、原料纯度及配比: 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

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5、水泥熟料的烧成

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之服装厂设计

《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 课程设计 对男衬衫生产厂的设计 班级:2012级服工成衣4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前言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要求 三、概述 四、产品工艺方案设计 五、缝制工艺编制 六、缝制设备选型及配置 七、服装厂劳动定员 八、工厂总平面布局 九、服装厂技术经济指标 十、结束语 附表一缝制男衬衫的工艺流程图(说明)附表二缝制男衬衫的工艺编制表(总结)附表三流水线布局形式图(总结) 附表四服装工厂总平面布局图(总结)

一、前言 服装工艺和质量是消费者在挑选服装师最基本的要求,服装市场日益成熟使得消费者在这方面也更为挑剔。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服装面料、辅料品种的日益更新,服装加工工艺有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更加专业化;相应地,服装加工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通过对《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对服装的生产行业有了全面且初步的了解。现在的服装企业基本都满足一定的标准,服装生产、生产准备、裁剪、粘合、缝制、整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工艺过程以及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业研究与管理、服装质量标准、成本管理等管理过程,同时,各企业对各工艺过程的工艺参数、工艺设备、技术质量要求及品质控制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这就构成了一个服装生产线,当然还得涉及服装厂的基本建设。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对男衬衫服装生产厂进行设计。由于水平有限,设计方案中难免出现错误和疏漏,还希望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 2014.12.30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要求 已知条件:年工作时间250天×7.5小时/天 浮余率25% 出勤率95% 缝制编制效率85%以上 目标任务:设计男式衬衫服装厂 要求: 1 确定产品方案 2 缝制工艺编制 3 本机器设备配置排列 4 全厂劳动定员编制 5 全厂总平面布局 6 技术经济指标 三、概述 成衣生产就是按照客户和各种标准要求,先把布在裁剪工序裁成裁片,在缝纫工序使用不同的机器,缝线把裁片缝合起来,缝好的衣服通过检查工序的检验评定产品的合格与否,不合格的退回缝纫工序修补,合格的流通到烫熨工序进行烫熨定型,最后在包装工序对产品折叠,装袋或盒后装箱入库。

拔叉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关键工序夹具设计 注意: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关键工序夹具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7张 5.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 6.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专业: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3.零件的尺寸图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四、工艺规程设计 1.基面的选择 2.制定工艺路线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4.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五、夹具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夹具设计 3.绘制夹具零件图 六、参考文献 七、小结 八、附录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Φ25mm通过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零件孔Φ22mm的上下加工表面及花键孔Φ25mm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孔Φ22mm的上下加工表面,孔Φ22mm的内表面,有粗糙度要求为Ra小于等于6.3um,Φ25mm的六齿花键孔,有粗糙度要求Ra小于等于3.2um,扩两端面孔,有粗糙度要求Ra=6.3um; 加工时以上下端面和外圆Φ40mm为基准面,有由于上下端面须加工,根据“基准先行”的原则,故应先加工上下端面(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再加工孔Φ22mm, 六齿花键孔Φ25mm和扩孔。 2. 孔Φ22mm两侧的拨叉端面 ⑴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右侧距离18mm的上下平面,Ra=3.2um,有精铣平面的要

水泥厂 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绪论 (3) 1. 工艺设计的要求、任务和原则 (4) 1.1设计要求 (4) 1.2 设计任务 (4) 1.3设计原则 (4) 2. 配料计算 (6) 2.1确保熟料率值的组成 (6) 2.1.1率值的定义 (6) 2.1.2率值的确定 (6) 2.2原始数据 (7) 2.2.1原料及煤灰的化学成分 (7) 2.2.2.烟煤.无烟煤工业分析 (7) 2.2.3.原燃材料资源 (7) 2.3配料计算 (8) 2.3.1熟料热耗的确定 (8) 2.3.2计算粉煤灰掺入量 (8) 2.3.3用计算机计算干生料的配合比 (8) 2.4石膏掺量 (9) 2.4.1概述 (9) 2.4.2确定石膏的含量 (10) 2.5混合材的掺量 (10) 2.5.1混合材概述 (10) 2.5.2混合材的掺量 (11) 3. 物料平衡计算 (12) 3.1消耗定额的计算 (12) 3.1.1烧成系统的生产能力计算 (12) 3.1.2工厂的生产能力计算 (12) 3.1.3原燃料消耗定额的计算 (12) 3.2 物料平衡表 (14) 4. 粉磨流程的选择 (15) 5. 设备选型 (16) 5.1水泥磨的选型 (16) 5.2选粉设备的选型 (16) 5.3辊压机的选型 (18) 5.4除尘系统 (19) 5.4.1除尘设施 (19) 5.4.2除尘系统的计算 (19) 参考文献与附录 (21) 致谢 (22)

摘要 水泥熟料的粉磨是水泥生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水泥成品的质量起关键的影响。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保证水泥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降低电力消耗,减少污染等。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日产2500吨熟料的水泥粉磨系统。在设备选用上,尽量选用国内设备以便维修保养方便。设计的内容具体为: 1.配料计算 2.物料平衡 3.主机选型 4.设计车间的工艺布局 在水泥粉磨环节,采用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该粉磨系统系将物料先经辊压机辊压后送入后续球磨机粉磨成成品。该系统目前运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具有节能高效等特点,为大多数大型水泥厂家所接受。 关键词:配料平衡选型设计产量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管理专业(服装制版专门化方向) 1. 前言 1. 1 课程性质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是服装制作与管理专业(服装制版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功能是在于通过系统地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掌握服装基本款式的结构制图,并能初步掌握服装款式变化结构制图,达到服装制版的上岗要求。 1.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对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服装结构制图专业流程为主线,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服装结构制图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包括服装结构制图与人体的关系、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服装基本款式结构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制图方法,进行服装基本款式的结构设计和制版,能进行一般服装工业化样板的设计制作。 本课程建议课时252。 2. 课程目标 熟悉服装原型结构相关知识,掌握服装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样板制作,能掌握服装基本款式工业化样板的设计制作,掌握一般服装裁剪和缝制工艺,形成以下职业能力,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能力目标: ●会进行人体和服装测量 ●熟悉服装成品规格与服装号型 ●会大类产品样衣打版 ●会样衣打版后复核校对 ●能对服装款式进行合理可行的解析评判,具有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的能力 ●能够依据人体特征制定样板设计方案并实施 ●能审视和分解服装效果图的 ●能对服装结构和工艺方案进行评判 ●能够深入理解服装结构综合设计的内涵和知识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开题报告:年产500万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生产线的工艺设计

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年产500万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生产线的工艺设计学院冶金学院 专业班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1-01 学生姓名学号 20114 指导教师 2014 年 12 月 20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据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来看,我国目前火力发电仍是占主要的地位,粉煤灰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排放量大的工业废料。不仅是火力发电厂,各种依靠煤粉燃烧获得热源等的企业都是粉煤灰的主要产源。粉煤灰不仅需要占大量的土地来存放,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因此对粉煤灰加以利用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首选。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因此对水泥的需求仍处于上升阶段。虽然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但是由于水泥行业的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粉尘、有害气体等的排放,致使水泥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要降低这些废气等的排放,就要减少水泥生产中熟料的使用。早在1990年,美国就提出了绿色混凝土的概念。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有: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料为主的细掺料;更大的发挥混凝土的高性能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1]。粉煤灰在水泥熟料矿物水化产物氢氧化钙的激发下具有水化活性而形成一定的强度组分,能与水泥浆硬化体晶格坚固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长龄期强度和混凝土的耐久性[2]。因此,用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熟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粉煤灰能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 发生二次水 2 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过程非常缓慢,使水泥早期强度过低,造成其利用率一直很低[3]。按照GB1344-92规定,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0%~40%,而目前我国大多水泥窑生产的粉煤灰水泥掺入量只有不到30%,且达不到应有的强度等级[4-5]。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粉煤灰的活性在前期并不理想,致使粉煤灰水泥没有具有应有的早期强度。因此想要提高粉煤灰的掺入量,提高粉煤灰水泥的性能,就应该从改善粉煤灰的活性着手。粉煤灰活性影响因素可分为:化学成分、晶体组成和玻璃相含量与结构[6]。万雪峰[7]等人对激发粉煤灰活性的措施物理法、物理化学法以及化学法做出了对比研究,认为化学法的活化程度高,且不限粉煤灰的掺入量,是一种可行的简单的方法。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各种早强剂、诱导剂、激发剂等,使粉煤灰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缩短,从而改善粉煤灰水泥的早期强度不足和初凝时间过长的缺陷,提高粉煤灰的掺入量[8-10]。物理法可以通过在研磨粉煤灰时填入助磨剂,改善粉煤灰的粒度,从而提高粉煤灰水泥的水化速度。焦晓飞[11]通过对粉煤灰掺入粒径的研究得到粉煤灰颗粒,粒度集中在10μm~20μm的粉煤灰活性最佳,水化速度最快,

服装生产流程与工艺管理(课程设计)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 课程设计 孙梓仁 12级内衣11班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蒋晓文 2015/1/8 王子休闲裤厂设计

目录一.前言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王子休闲裤服装厂概述 1.服装厂概述 2.男休闲裤的特点 四.产品工艺方案 1.适合人群 2.款式分析 3.结构图 4.选材 5.排料图 6.工艺流程图 五.缝制工艺编制 1.缝制工艺的划分 2.工艺编制的原则 3.工艺编制的注意事项 4.缝制加工方式 5.工艺编制 六.缝制设备的配置与排列 1.机械设备表 2.机械设备配置 3.机械设备配置的原则

4.缝制工艺设备布局形式 5.设备排列图 6.机械设备汇总 七.全厂劳动定员编制 1.劳动定员的编制和作用 2.定员的原则和方法 3.车间人数 八.全厂总片面布局 1.总平面布局的原则 2.总平面布局的技术要求 3.总平面布局的程序和内容 4.平面图 九.技术经济指标 1.生产规模 2.年总产量 3.年耗用材料成本估计 十.结束语 一.前言 服装厂设计,它的整个流程包含相当多的部分,非常复杂且麻烦,而且非常耗时。就拿工序编制和设备车间陈列来说,做出来不难,但是做出来好的就不容易,出于人力成本、设备成本这个角度考虑,你不可能按照工序分析表然后有几道工序就招聘几个工人,对吧,这个

就涉及到工序合并的问题,既然合并了工序,设备陈列也会变化,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完全依赖分析表了,那就要靠你自己了。再者,时间是个贯穿始终的重点,假如你看见分析表的流水线上有三个紧挨着的平缝机,自然会考虑合并,但你这时要不要考虑,下道工序需要多久呢,也就是说,合并之后,你的确是省了人力物力了,但是这个人的加工时间也变长了,所以你要保证尽可能少的发生下一道工序的工人等待上一道工序的工人做完,因为这样很浪费时间,而时间就是金币!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这个,编制表你要是觉得难的话,推荐做设备陈列之前先有个准备,因为这个更麻烦,一句话:让自己满意不容易! 不过我对自己的有信心。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年工作时间 250天×7.5小时/天 浮余率 25% 出勤率 95% 缝制编制效率 85%以上 目标任务:设计男休闲裤服装厂 要求: 1 确定产品方案 2 缝制工艺编制 3 本机器设备配置排列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标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服装裁剪、服装缝制、服装熨烫及服装手缝四大工艺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工艺操作方法,使学生形成能够针对服装设计思想,进行服装工艺设计和工艺匹配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经典服装工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各类服装的工艺设计,理解服装工艺操作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标准,并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问题。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其前开课程主要有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学、设计基础、服装设计学、人体工程学及服装结构设计等,后续课程主要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服装的裁剪、缝纫、熨烫及必要的手缝,在单件制作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服装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原则,进行工业化服装生产工艺设计与指导。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服装工艺的基本概念; (2)了解服装工艺“四功”、“九势”、“十六字诀”的含义; (3)了解并掌握服装主要部位关键工艺的操作要领; (4)了解服装设备调试、使用及日常保养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裁剪、缝纫、熨烫和手缝的操作能力; (2)具备独立完成服装主要部位关键工艺操作的能力; (3)具备典型服装组装缝制的能力; 3.素质目标 了解服装行业工艺水平的发展情况,对服装单品工艺和批量化生产工艺具有系统了解。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属专业核心课,是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居于后期课程,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居于之前所授相关课程知识的汇总和出成果阶段,是培养服装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管理方向的专业学习提供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关键实践,以服装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设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围绕所设定的目标,力求全面、概括和具体,由浅及深,逐渐深入。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授、示范演示、作业练习、作业点评和市场考察等教学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可编辑)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2500t/d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拟设计一条日产2500t干法白水泥生产线,设计部分重点是生料粉磨配套系统工艺设计。在设计中参考了很多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大型水泥厂,用了很多理论上的经验数据。其中主要设计内容有:1.配料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储库计算;2.全厂主机及辅机的选型;3.全厂工艺布置;4.窑磨配套系统工艺布置;5.计算机CAD绘图;6.撰写设计说明书。 白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白水泥中铁含量只有普通水泥的十分之一左右。设计采用石灰石与叶腊石两种原料。物料平衡计算时考虑到需控制铁含量,按照经验公式(石灰石饱和系数、硅酸率、铝氧率)计算并参考其他白水泥厂,得出恰当的率值为:KH0.9、IM3.85、SM18。全厂布局由水泥生产的流程决定。设计中采用立磨粉磨系统。立磨设备工艺性能优越,单机产量大,操作简便,能粉磨料粒度大、水分高的原料,对成品质量控制快捷,可实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设计采用窑尾废气烘干物料,节约能源。总之原则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热耗,符合环保要求,做到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理。 关键词:白水泥;干法生产线;回转窑;立磨 2500t / d special cement clinker production line and supporting system for kiln grinding process design

Abstract: Designing a 2500 t/d white cement production line, which was focused on the design part of the raw material grinding design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design, many more advanced large-scale cement home and abroad are referenced.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were: 1. burden calculation, the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servoir; 2. The whole plant selection of main and auxiliary machinery; 3. the entire plant process layout; 4. the system grinding process kiln Arrangement; 5. computer CAD drawing; 6.writ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 of white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is the content of white cement in the iron was only one-tenth of the ordinary cement. Controlling the iron content was considered when calculated material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formula KH, IM, SM and refer to other white cement plant, drawn the appropriate ratio value: KH 0.9, IM 3.85, SM 18. The layout of the entire plant was up to the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Vertical roller mill grinding system was used in key plant design. Vertical grinding process equipment performance was superiority, single output, easy to operate, grinding people particle size, moisture and high raw materials, 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fast and it can tak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control.In principle, the aim of the design is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reduce heat consumption, be accord wit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o,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shou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