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狭义相对论”——从方法论视角

解读“狭义相对论”——从方法论视角
解读“狭义相对论”——从方法论视角

解读“狭义相对论”

——从方法论视角

张丽

重庆大学贸易行政学院科技哲学室(400044)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2008级博士研究生(100091)

摘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相对经济和解释性简化而著称于世界,其影响之大,更是其他理论所不能望其项背。以致许多理论学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作为构建理论的方法论模板。其实在与经典热力学的三次类比中(其中有二次是爱因斯坦本人给出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误读,误导,其实质是陷入一场方法论的危机。此文的目的正是要抵制这一思想,并指出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的方法论理论仅代表的是一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胜利,而远远不是解释深度的胜利,它的作用效果也仅限于在混乱、无秩序的状态背景下。

关键词:狭义相对论;经典热力学;方法论;量子力学; CBH法则

比较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者以它的相对经济和解释性简化而著称于世界,其影响之大,更是其他理论所不能望其项背。以至于此后的大量的理论物理学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受此引导去寻找少量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期望他们能够在量子力学中发挥作用,就象相对性原理和光假设曾经联合起来在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的狭义相对论中发挥基础作用一样,达到简化量子力学的目的。其实在与经典热力学的三次类比中(其中有二次是爱因斯坦本人给出的)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种误读,误导,其实质是陷入一场方法论的危机。此文的目的正是要抵制这一思想,并指出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的方法论理论仅代表的是一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胜利,而远远不是解释深度的胜利,它的作用效果也仅限于在混乱、无秩序的状态背景下。这一点,也正是爱因斯坦本人所非常熟知的。

第一次类比与CBH法则的启示:

爱因斯坦本人曾坦言:相对论原则是使可能性缩小的理论;它不是一个模型(模版),恰似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一个模版一样。①(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is a principle that narrows the possibilites ; it is not a model, just as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is not a model.).

另外,在量子力学最近的重要进展中,克利夫顿(CLIFTON)、巴伯(BUB)、哈沃森(HALVORSON)即CBH以三个“information_ _theoretic constraints ”为依据提出的“知识初概念”(notion of information)在理解量子理论中的作用已经变得值得注目了。CBH所关注的正是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中的“方法论”。在其论文的开头,CBH写到:一个人能够仅以少数几个简单的知识理论原则来刻画量子理论特征的这一事实,是提供信任给这样一种思

想————即知识法则观点对采纳相关的量子理论而言是正确的预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与知识法则原理相关的理论推导直指量子理论的本质特征——非交换性和非定域性。从纯粹物理学的角度看,这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以知识法则观点替代量子理论中的抽象、未决的基本概念问题。即我们建议视察量子理论,首要地不是关于波和粒子的机械理论,而是作为关于信息知识传递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理论。②(the fact that one can characterize quantum theory …in terms of just a few simple information-theoretic principles…lends credence to the idea that an information-theoretic point of view is the right perspective to adopt in relation to quantum theory. Notice , in particular , that our derivation links information-theoretic principles directly to the very features of quantum theory ___ non-commutatively and non-locality __that are so conceptually problematic from a purely physical/mechanical point of view. We therefore suggest substituting for the conceptually problematic mechanical perspective on quantum theory an information-theoretic perspective .That is , we are suggesting that quantum theory be viewed, not as first and foremost a mechanical theory of waves and particles…but as a theory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information transfer)在CBH文章的末尾,他们提出了更重要的目的——提出建立一种在他们的量子力学理论特征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之间的类比关系。他们自己认为,CBH派生的根本意义在于:量子力学应该被解释为一个基本原理(principle theory)以某种爱因斯坦曾经在1905年的SR 理论中的描述的形式和意义而言。CBH视他们提出的“约束”为与那些基本原理的类似物,即与相对性原理和光假设一样的。而这是爱因斯坦曾用于推导相对运动学本质的基础。③很明显,爱因斯坦1905年对相对运动学的处理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胜利,相比于以太理论家们提供的对运动尺和钟的相对处理方式而言。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被爱因斯坦自己所完全欣赏。爱因斯坦的“principle theory” 基本理论的路径建立在一种绝望、悲观的策略上,并表现为一个战略上的退却。在他本人看来是从一个更为合理的,满意的(desirable),但是暂时又不可获得的建构性方法上的退却。

第二次类比: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在发表于1919年伦敦时报的著名论文中④已经清晰、明白地表达了其基本原理的特征。但,它却是一个主题,零星不断地散见于他一生的著作当中。

1908年1月,在出版他的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荣誉论文大约2年半以后。爱因斯坦给阿诺德(Arnold sommerfeld)写了一封信:

因此,首先就我是否认为相对性处理方式(relativistic treatment)是一种权威或限定,例如对于,电动力学而言。不,当然不是。对我来说,只有当一个物理理论建立它的结构从原始基础上(elementary foundations), 它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物理理论。相比于其他的理论,相对论不是最后的、满意的理论。相比于在波尔兹曼把熵作为一种概率之前的经典热力学而言。(事实上),如果不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把我们置于一个糟糕的预言之中,没有人会觉察到把相对论作为一个(半个)救助。⑤似乎相对论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再此,爱因斯坦重述了一个在SR和热力学之间的类比,考虑在1907年他曾比较SR和热力学第二定律⑥,在这两次比较过程中,爱因斯坦都在强调SR的理论局限性、不足。而远不是它的理论实力。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SR仅是“半个救助”呢?

回想一个理想的单一活塞热机,遵循卡诺循环,并且考虑到它的功率的理论限制。这种功率限制在理论上能够通过开发热机作用物质的微观结构来建立。特别是通过使用统计力学原理来应用于汽缸中的分子结构。然而更容易、便捷的方法是救助于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这种定律,热机的效率必定简单地依赖于两个热储物的温度比率,无论活塞中的气体由什么组成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热机成为第二种永动机将成为可能,而这种可能被热力学

中的假设简单地排除掉了。然而,毕竟很难不去思考为什么永动机不能够存在的原因。广泛持有的观点是统计力学的解释理论,即使其相关的理论细节是有争议的、值得怀疑的。但是热力学却完全不能够给出一个解释。我们知道各种形式的永动机不存在是热力学的出发点。这一理论获益于实践之中,并且有明显的,经验的可靠性作为其前提。但是,它失去的是提供物理学的预见性和洞察力。

爱因斯坦认为原则性理论(principle theory)会被典型地使用当建构性理论(constructive theories)不能够获得时,或者因为难度太大而不能被建构时,或相对难以操作时。对于爱因斯坦而言“当我们说我们已经成功地理解一组自然过程时,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涵盖了那些讨论过程的建构性理论已经建立。然而,爱因斯坦强调SR只是一个principle theory .在此,在形成他的相对论过程中,他为什么认为有必要去牺牲掉其理论的解释力呢?

在1949年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提及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暗示:

反思辐射过程的波、粒双重本性,对我而言,很清楚,就在1900年后,普朗克的带头性工作后不久,机械力学和电动力学大剖不能号称严格正确(除了在有限的事件中),逐渐地,我对通过建立在已知事实基础上的建构性理论来发现真正法则(true laws)的可能性绝望了。

⑦我调整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以适应新知识的所有努力完全失败了,就是那种一个基础已经被从根基上推翻了,而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更坚固的基础。⑧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早期注解一直是为经典力学唱赞歌的:就我所信服的,唯一普适的物理理论,在其基础概念适用的框架之内,它将永远不会被推翻。现在,他却不得不在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危机中寻找一个路径了。“我磨砺的这种绝望越多,越长,我就越加坚信——只有发现一个普适的理论公式才能把我们引导到那些确切的结论上。我以前看到的是热力学的例子,这些普适性原理以法则(theorem)形式给出:即自然法则是不可能建构一个永久的运动的。然而,这样一个普适性原理怎样才能被发现?⑨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建立其理论在相对性原理和所谓的“光假设“的结合中,即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光速是独立于光源的速度并且各向同性的。当这个有争议的理论框架被用于以太静止参考系时候,每一位以太理论家都视其为当然。⑩也是某种爱因斯坦认为无论无论最终的量子辐射将揭示出什么结论,都能够幸存下来的理论。他展示(给我们)的是刚性尺的长度收缩和理想钟的时间延缓是这些假设的作用效应。

如果这是可以的,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说,对于绝热系统熵的存在和它的历时的非减行为是热力学法则的一个效应。爱因斯坦本应该已经对于那些相对论的“尺缩”和“钟慢”效应给出一个建构性的理由。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1905年,这样的理由并没有被建构出来。这种战略意义上退却的代价是把相对论作为一个“principle theory”恰恰丧失了这一理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loss of insight)。对于这一方法过程中的“尺缩”,“钟慢”效应,爱因斯坦边的日益不安起来,这表现在其发表于1921年的论文《几何学与经验》中,特别是在1949年他的自传的记述中能够明显的看到这一点:

“受到事实攻击的是狭义相对论原理……介绍了两种物理事件,如(1)尺和种的测量,(2)所有其他事件,如,电动力学场,质点等,从某种意义上,这是矛盾的。严格地说,尺和种的测量应该已经被描述成这些基本方法的结论,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作为理论上自足(self-sufficient)的实体。然而,这个过程使其合理。因为很清楚的一点是,从最初,这个理论假设就不是足够有力从它们充分的完备方程中推导出来。为了建构一个关于测量尺和钟的基础理论…一个人不应该使上面提级的“sin”合法化以至于去幻想(imagine)“间断性(intervail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理实体,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的变化(“把物理学还原到几何学”等)⑾。在此,爱因斯坦又一次提醒我们建立于1905年的理论形式的局限性。

三.来自理论评论家们的类比

其实,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建立其理论形式时,大量的理论评论家们已经注意到SR理

论的局限性。包括20世纪20年代的泡利,爱丁顿;20世纪40年代的斯旺;70年代的贝尔;及80年代的丹尼斯等。⑿所有这些作者都呼吁一个更赋予建构性版本的SR理论。贝尔是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最清楚的:例如,如果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理论相当有自信的话,你能够直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获得许多东西,而从一个关于气体的运动理论的详细研究中直接获得什么东西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你没有借口不去研究气体的运动原理,不去探究熵增实际上是如何发生的。同样地,尽管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会引导你去期望FG收缩,但是你同样没有借口,没有被免除去探究关于如何导致FG收缩的详细的动力系统。⒀贝尔在这里又一次重复了SR与热力学之间的类比,他又进一步指出,无论从权威性还是从精确性的角度,他并不对爱因斯坦的路径方法心存疑惑。他主要强调的是:有时,一个较长的路径方法(关于“尺缩”和“钟慢”的动力系统的描述)会给我们更多……the longer road (a dynamical account of contraction and dilation) sometimes gives more familiarity with the country⒁贝尔强调,与统计力学中棘手的叙述相比,热力学之美在于它的推理经济,简洁。但是,它所提供的洞察力是有限的。

回顾时空物理学发展的最后几十年,闵可夫斯基对于SR的贡献主要是提升它的解释力。热衷于最终解释为什么运动中的尺会收缩,钟会延缓。去弥补爱因斯坦坦白的“sin”,即关于认为尺和钟作为无结构的原初的实体,及把时空间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实体;指出爱因斯坦1905年原创的SR理论的局限,而不是鼓吹SR作为一个理论模版的有用性。这也正是爱因斯坦本人早已清楚意识到,并且从未企图隐藏的。

这篇小论文,是以科学史上的狭义相对论为案例,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根植于当代科技哲学发展的大背景。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科技哲学中就开始了从内在主义向外在主义转化的趋势,这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向人文社会研究的转化。实际上,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是离不开人文社会研究的,其本身就是人文社会研究的一部分。这样,所谓的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研究的对立,就在整体的人文社会研究中得到了升华和统一。

致谢:

本论文得到作者在牛津大学哲学中心的导师professor Harvey Brown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江怡教授及殷登祥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作者简介:

张丽:女(1972——)黑龙江汤原人,哲学硕士,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讲师(邮编:400044);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2008级博士研究生

EMAIL: zhangli962@https://www.360docs.net/doc/786899965.html, / zlmx@https://www.360docs.net/doc/786899965.html,

注释:

1.This statement was made by Einstein in 1911 at a scientific meeting in Zurich ; see Galison

(2004),p268.in 1911 Einstein was still using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to mean theory of relativity.

2.Rob Clifton, Jeffrey Bub , and Hans Halvorson. Characterizing quantum theory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theoretic constraints. Foundations of Physics, 33(11):1561,2003p4.

3. Rob Clifton, Jeffrey Bub , and Hans Halvorson. Characterizing quantum theory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theoretic constraints. Foundations of Physics, 33(11):1561,2003p24

4.A.Einstein.What is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The London Time,1919.Reprinted in

Einstein(1982)pp.227__32.

5.A.Einstein.Letter to Arnold Sommerfeld, January 14,1908.Document 73 i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vol.5,The Swiss Year:Correspondence,1902_19149English

Translation Supplement, M. J. Klein, A .J . Kox and R.SCHULMANN(ed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Translated by A. BECK.,1995.

6.A.Einstein. Bemerkung zur Notiz des Herrn P.Ehredfest:Translation deformierbarer

Elektronen und der Fla(..)chensatz.Annalen der physic,23:206-208,1907.English translation in

Einstein (1989),Doc.44,pp.236_7.

7.A.Einstein.Autobiographical notes.In PA.Schilpp,editor, Albert

Einstein:Philosopher_Scientist,V ol.1,pages1_94. Open Court, Illinois, 1969.p51,53.

8,9.Op.cit., p45,p53.

10.12.Wolfgang Pauli. Theory of Relativity. Dover, New York,1981.

11.A.Einstein.Autobiographical notes. In P. A. Schilpp ,editor, Albert

Einstein:Philosopher_Scientist,V ol.1,pages1_94. Open Court, Illinois, 1969.p59,61.

13.John S. Bell. 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 Physics World,5:31_35,1992.

14.John S. Bell. How to teach special relativity. Progress in Scientific

Culture,1,1976.Reprinted in Bell (1987),pp.67_80.

ON “SPECIAL RELATIVITY” FROM METHODOLOGY

ZHANG LI

Faculty of philosophy college of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pecial relativity is marked by its relative economy and apparent explanatory simplicity. so many theorist have been leaded by his method .but in fact this is a mislead. We

will argue that the methodology of Einstein 1905 theory represents a victory of pragmatism over explanatory depth, and that its adoption only made sen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otic state of physics at the start of the 20th century.

Key words: special relativity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methodology

quantum theory CBH theorem

解读“狭义相对论”——从方法论视角

作者:张丽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行政学院科技哲学室 400044 共中央党校哲学部2008 级博士研究生 100091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86899965.html,/Conference_7158439.aspx

大学物理学-狭义相对论教案

授课章节 第4章 狭义相对论 教学目的 1. 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及洛伦兹坐标、速度变换式; 2. 掌握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即理解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和时间的膨胀,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 了解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结论及其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地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 2. 掌握洛伦兹变换的物理意义; 3. 理解长度收缩效应只发生在运动方向上; 4. 理解“时间膨胀”效应是指运动着的钟比静止的钟慢; 5. 在相对论动力学中,动能不能用 2 2 1mv 进行计算,只能用202c m mc E K -=进行计算; 6. 在经典物理中能量守恒律与质量守恒律彼此独立。而在相对论中通过质能关系式把两个定律统一起来了。即在相对论中能量守恒与质量守恒总是同时成立的。 教学内容 备注 第四章 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研究的内容:研究物质的运动与空间、时间的联系。 狭义相对论:研究自然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表示为相同的形式(数学)问题。 广义相对论:研究自然定律在所有参照系中都表示为相同的形式(数学)问题。 §4.1 伽利略变换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一、伽利略变换 经典力学时空观 1、伽利略坐标变换方程: 如图,两个参照系的坐标轴互相平行,参照系S '相对于参照系S 沿x 轴的正方向以速度u 运动,时间0='=t t 时、两坐标系的原点o 和o '重合。则某一空— 时点的坐标变换方程为 t t z z y y ut x x ='='='-=' 或 t t z z y y t u x x ' ='='='+'= (1)

2、经典力学时空观 伽利略坐标变换方程已经对时间、空间性质作了两条假设:(1)t t '=, t t '?=?,即时间间隔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 (2)L L '?=?,即空间长度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同时测量棒两端点的坐标值),总之,时间和空间是彼此独立的,互不相关,并且不受物质和运动的影响,这就是经典力学的时空观,也称绝对时空观。 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描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是完全相同的。把(4-1)对时间求导一次,得 u v v x x -=' y y v v =' (2) z z v v =' 这就是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把(4-2)对时间再求导一次,得 x x a a =' y y a a =' (3) z z a a =' 上式说明在所有惯性系中,加速度是不变量。由于经典力学中质量和力也是与 参考系的选择无关的物理量,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述: a F m = a F '='m 这就是说经典力学满足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4.2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实验基础和历史条件 一、经典电磁学的以太假说(人们过于相信绝对时空概念) 以太假说:以太是充满整个宇宙空间的弹性媒质,电磁波靠以太传播。以太中的带电粒子振动会引起以太变形,这种变形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就是电磁波。在相对以太静止的参照系中,电磁波沿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都等于恒量c 。

第五章 相对论基础

第五章 相对论基础 5.1 若某量经洛仑兹变换后不发生变化,则称该量为洛仑兹不变量。试证明222t c x -为洛仑兹不变量,即 222222t c x t c x '-'=-。 5.2 一艘飞船以c v 6.0=的速率沿平行于地面的轨道飞行。站在地面上的人测得飞船的长度为l ,求此飞船发射前在地面上时的长度0l 。 5.3 两个事件先后发生于惯性系甲中的同一地点,其时间间隔为s 4.0,而在惯性系乙中测得这两个时间发生的时间间隔为s 5.0,求乙两惯性系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 5 .4一艘太空飞船经地球飞往相对地球静止的某空间站,空间站上的时钟已与地球上的时钟校正同步。飞船经过地球时,飞船上的时钟也与地球上的时钟具 有相同的读数。假设飞船沿直线轨道驶向空间站,飞行距离为 m 9109?,飞船经过空间站时,发现飞船上的时钟比空间站上的时钟慢了s 3.0钟,试求飞船的飞行速率。 5.5S '系相对S 系以速度c v 6.0=沿x 轴运动,两系坐标轴相互平行,两系原 点在0='=t t 时重合。在S '系中位于x '轴上的m x 300='处,s t 7102-?='时发生 一事件,求这一事件在S 系中的时空坐标。 5.6S '系相对S 系以恒速率沿x 轴运动,在S 系中同一时刻发生的两事件,沿x 轴相距m 2400。而在S '系中的观测者测得这两事件的空间间隔为m 3000,试求这两事件在S '系中的测得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5.7静长度为0l 的车厢,以恒定的速率v 沿直线向前运动。一光信号从车厢的后端A 发出,经前端B 的平面镜反射后回到后端。 (1) 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光信号经过多少时间1t ?到达B 端?从A 发出经B 反射后回到A 端所需时间t ?是多少? (2) 在车厢内的人看来,光信号经过多少时间1 t '?到达B 端?从A 发出经B 反射后回到A 端所需时间t '?是多少? 5.8两根静长度均为0l 的棒A 、B ,沿棒的平行轴线方向做相向匀速运动。A 棒上的观测者看到两棒的左端先重合,相隔时间t ?后,两棒的右端才重合。问: (1) B 棒上的观测者看到两棒的端点以怎样的次序重合? (2) 两棒的相对速度多大? (3) 对于看到两棒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运动的观测者来说,两棒的端点以怎样的次序重合? 5.9 1968年,Farley 等人在实验中测得μ介子的速度为c v 996 6.0=,其平 均寿命为61015.26-?=τ秒。已知μ介子在静止参照系中的平均寿命为 60102.2-?=τ秒。试问这个实验在多大劲度上与相对论的预言相符合? 5.10 π介子在静止参照系中的平均寿命为8 0105.2-?=τ秒,在实验室内测得某一π介子在它一生中行进的距离为m 375。求此π介子相对实验室参照系的运动速度。 5.11位于恒星际站上的观测者测得两枚宇宙火箭以c 99.0的速率沿相反方向离去,问在一火箭上的观测者测得的另一火箭的速度率

第五章狭义相对论

第五章狭义相对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总计81分) 1.(3分)(1)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某惯性系中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该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来说,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2)在某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生? 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A、(1)同时,(2)不同时 B、(1)不同时,(2)同时 C、(1)同时,(2)同时 D、(1)不同时,(2)不同时 2.(3分)关于同时性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在一惯性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 B、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 C、在一惯性系同一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 D、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不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 3.(3分)在惯性系中,一粒子具有动量及总能量(表示真空中光速),则在系中测得粒子的速度最接近于[] A、 B、 C、 D、 4.(3分)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 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 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取决于物体对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 (3) 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4)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个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A、(1),(3),(4) B、(1),(2),(4) C、(1),(2),(3)

D、(2),(3),(4) 5.(3分)设某微观粒子的总能量是它的静止能量的倍,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以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 B、 C、 D、 6.(3分)质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4倍时,其质量为静止质量的[] A、4倍 B、5倍 C、6倍 D、8倍 7.(3分)粒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质量为静止质量的3倍时,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8.(3分)在惯性参考系中,有两个静止质量都是的粒子A和B,分别以速度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相碰后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粒子,则合成粒子静止质量的值为 (表示真空中光速) [] A、 B、 C、 D、 9.(3分)边长为的正方形薄板静止于惯性系的平面内,且两边分别与轴平行.今有惯性系以(为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相对于系沿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从系测得薄板的面积为[] A、 B、 C、 D、 10.(3分)系与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系相对于系沿轴正方向匀速运动.一根刚性尺静止在系中,与成角.今在系中观测得该尺与轴成角,则系相对于系的速度(用表示)是[] A、

大学物理第4章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习题解答改

习 题 4-1 一辆高速车以0.8c 的速率运动。地上有一系列的同步钟,当经过地面上的一台钟时,驾驶员注意到它的指针在0=t ,她即刻把自己的钟拨到0'=t 。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她自己的钟指到6 us 时,驾驶员瞧地面上另一台钟。问这个钟的读数就是多少? 【解】s)(10) /8.0(16/12 2 2 0μ=-μ= -?= ?c c s c u t t 所以地面上第二个钟的读数为 )(10's t t t μ=?+= 4-2 在某惯性参考系S 中,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间隔为4 s,另一惯性参考系S′ 以速度c u 6.0=相对于S 系运动,问在S′ 系中测得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各就是多少? 【解】已知原时(s)4=?t ,则测时 (s)56 .014/1'2 2 2 =-= -?= ?s c u t t 由洛伦兹坐标变换2 2 /1'c u ut x x --= ,得: )(100.9/1/1/1'''82 22 2202 21012m c u t u c u ut x c u ut x x x x ?=-?= --- --= -=? 4-3 S 系中测得两个事件的时空坐标就是x 1=6×104 m,y 1=z 1=0,t 1=2×10-4 s 与x 2=12×104 m,y 2=z 2=0,t 2=1×10-4 s 。如果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则S′ 系相对于S 系的速度u 就是多少?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就是多少? 【解】(m)1064 ?=?x ,0=?=?z y ,(s)1014 -?-=?t ,0'=?t

0)('2=?- ?γ=?c x u t t 2c x u t ?=?? (m/s)105.182?-=??=?x t c u (m )102.5)('4?=?-?γ=?t u x x 4-4 一列车与山底隧道静止时等长。列车高速穿过隧道时,山顶上一观察者瞧到当列车完全进入隧道时,在隧道的进口与出口处同时发生了雷击,但并未击中列车。试按相对论理论定性分析列车上的旅客应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就是如何发生的? 【解】S 系(山顶观察者)瞧雷击同时发生,但车厢长度短于山洞长度,故未被击中。 'S 系(列车观察者)瞧雷击不同时发生。虽然车厢长度长于山洞长度,但出洞处先遭 雷击,入洞处后遭雷击,此时车尾已经进入山洞。故未被击中。 4-5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就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长度,地面上需要有两位观察者携带着两只同步钟同时站在飞船首尾两端处。那么这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3)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 【解】(1))(4.5699.01400/12 2 2 0m c u l l =-=-= (2)这两位观察者需同时测量飞船首尾的坐标,相减得到飞船长度,所以两位观察者相距就是56.4 m 。 (3)上的两位观察者相距56.4 m,这一距离在地面参考系中就是原长,宇航员瞧地面就是运动的,她测得地面上两位观察者相距为 )(96.799.014.56/12220m c u l l =-=-= 所以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7.96 m 。 4-6 一艘飞船原长为l 0,以速度v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飞行。飞船内一小球从尾部运

第5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习题解答

第5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5-1 设K′系以1.8×108m/s 的速度相对于K 系沿x 轴正向运动,某事件在K′系中的时空坐标为(3×108m ,0m ,0m ,2s )。试求该事件在K 系中的时空坐标。 解 根据洛仑兹变换 2 x y y z z ux t t ? ? ???'=? '?=? '?'+???? 计算得该事件在K 系中的时空坐标(8.25×108m ,0m ,0m ,3.25s )。 5-2 在惯性系K 中,有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在x 轴上相距3 1.010m ?处,从惯性系K ′观测到这两个 事件相距3 2.010 m ?,试问从K ′测到此两事件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解 根据洛仑兹变换,有 (1) (2) u x t x t ??- ''?? 依题设条件,31.010x =?Δ m ,0s t ?=,3 ',由(1)解得 u = 代入(2) 26 57710s u x t .-?- '?-? 负号表示在K '系中观测,' 22()x x 处的事件先发生。 5-3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电子和正电子以0.9c υ=的速率相向运动,两者的相对速率是多少? 解 取地球为K 系,电子为K '系,并沿x 轴负方向运动,正电子为研究对象,根据洛仑兹速度变换 公式,有 1x x x u 'u c υυυ-= - 09(09) 099409(09)1.c .c .c .c .c c --= =--

5-4 一光源在K ′系的原点'O 发出一光线,其传播方向在''y x 平面内且与'x 轴夹角为'θ。试求在K 系中测得的此光线的传播方向,并证明在K 系中此光线的速度仍是c 。 解 已知'cos x c υθ'=,'sin y c υθ'=。根据洛仑兹速度变换,有 2''1x x x u u c υυυ+=+cos cos 1c u u c θθ'+= ' + ,1y x υ +1c +在K 系中与x 轴的夹角为 arctan y x υθ=而光的速度为 c υ == 5-5 若从一惯性系中测得宇宙飞船的长度为其固有长度的一半,宇宙飞船相对于该惯性系的速率是多少? 解 根据相对论的长度收缩效应,l l =有 u = 5-6 一根直杆位于K 系中Oxy 平面。在K 系中观察,其静止长度为0l ,与x 轴的夹角为θ,试求它在K ′系中的长度和它与'x 轴的夹角。 解 设在K 系中,直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0,0)和()00cos ,sin l l θθ。由于长度收缩发生在运动方 向,且0cos x l θ?=为x 方向的固有长度 所以 0cos x l '?= 0sin y l θ'?= 在K'系中,直杆的长度为 l l 直杆与'x 轴的夹角为 1222arctan =arctan tan 1/y u x c θθ-??'???'=-?? ?'??????? 5-7 设K′系以恒定速率相对于K 系沿x (x ′)轴运动。在惯性系K 中观察到两个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其时间间隔为4.0s ,从另一惯性系K′中观察到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6.0s ,试问K′系相对于K 系的速度为多少? 解 由题意知在K 系中的时间间隔为固有时,即0 4.0s τ=而 6.0s τ=,根据时间延缓效应的关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作业答案(2014)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2014) 一.选择题 1、(基础训练1)宇宙飞船相对于地面以速度v 作匀速直线飞行,某一时刻飞船头部的宇航员向飞船尾部发出一个光讯号,经过 t (飞船上的钟)时间后,被尾部的接收器收到,则由此可知飞船 的固有长度为( ).(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c ·t (B) v ·t (C) 2 / 1(v /)c t c ??-(D) 2 )/(1c t c v -??? 解答:[A]. 飞船的固有长度为飞船上的宇航员测得的长度,即为c ·t 。 2、(基础训练2)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 s ,若相对于甲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 s ,则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是(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4/5) c . (B) (3/5) c . (C) (2/5) c . (D) (1/5) c . 解答:[B].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3、(基础训练3) K 系与K '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 '系相对于K 系沿O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一根刚性尺静止在K '系中,与O'x'轴成 30°角.今在K 系中观测得该尺与Ox 轴成 45°角,则K '系相对于K 系的速度是: (A) (2/3)c . (B) (1/3)c . (C) (2/3)1/2c . (D) (1/3)1/2 c . 解答:[C]. K '系中:00'cos30;'sin30x y l l l l ??== K 系中:()2 'tan 45'1/1/3x x y y l l l l v c v ===?-=?= 4、(自测提高3)设某微观粒子的总能量是它的静止能量的K 倍, 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以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 1-K c . (B) 2 1K K c -. (C) 12-K K c . (D) )2(1 ++K K K c 解答:[C]. 1 11122 02 0-=?=-=? -= K K c v K c v E E c v E E )/()/(总能量:

大学物理 上册(第五版)重点总结归纳及试题详解第十五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第十五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一、基本要求 1. 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 了解洛仑兹变换及其与伽利略变换的关系;掌握狭义相对论中同时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了解相对论时空观与绝对时空观的根本区别。 4. 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动量、动能和能量的关系,并能分析计算一些简单问题。 二、基本内容 1.牛顿时空观 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认为,物体运动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性质与物体的运动彼此没有任何联系。按牛顿的说法是“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己流逝着,并由于它的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外界对象无关地流逝着。”以上就构成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与参照系无关。 2.力学相对性原理 所有惯性系中力学规律都相同,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也称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相对性原理也可表述为:在一惯性系中不可能通过力学实验来确定该惯性系相对于其他惯性系的运动。 3.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1)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任何一个特殊的(例如“绝对静止”的)惯性系。 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或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使相对性原理不仅适用于力学现象,而且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 (2)光速不变原理: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相等。 光速不变原理是当时的重大发现,它直接否定了伽利略变换。按伽利略变换,光速是与观察者和光源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的。这一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光速不变原理,则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也就不成立了。

狭义相对论基础

第五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5.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一.伽利略(牛顿力学)相对性原理 对力学规律而言,所有的惯性系都是等价的或在一个惯性系中,所作的任何理学实验都不能够确定这一惯性系本身是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力学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概念,不存在一个绝对静止优越的惯性系。 二.伽利略坐标变换式 经典力学时空观 设当O 与O '重合时0t t ='=作为记 时的起点 同一事件:K 系中)t ,z ,y ,x ( K '系中)t ,z ,y ,x ('''' 按经典观念:???????='='='-='t t z z y y vt x x 或???? ???' ='='=' +'=t t z z y y t v x x ??? ??'='=+'=?????='='-='?'='=z z y y x x z z y y x x u u u u v u u u u u u v u u t d dt ,t t 或Θ 所谓绝对时空: 1、时间:时间间隔的绝对性与同时的绝对性,即t t ,t t ='?='?。时间是与参照系无 关的不变量。 2、空间:若有一把尺子,两端坐标分别为 K 中:)t ,z ,y ,x (P ),t ,z ,y ,x (P 22221111

K '中:) t ,z ,y ,x (P ),t ,z ,y ,x (P 22221111''''''''' 有222222z y x r ,z y x r '?+'?+'?='??+?+?=? 由,t t =' 得r r '?=?,即:长度(空间间隔)是与参照系无关的不变量或长度(空间间 隔)的绝对性。 a a ρρ='即?????='='='z z y y x x a a a a a a 且认为m m ,F F ='='ρ ρ 因此:在K '中,有a m F ''='ρρ,得K 中a m F ρρ= 由牛顿的绝对时空以及“绝对质量”的概念,得到牛顿相对性原理。 总结:牛顿定律在所有惯性系都具有相同的表述形式,即牛顿定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协变的,牛顿力学符合力学相对性原理。 §5.2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与光速不变 一.引子:相对论主要是关于时空的理论 局限于惯性参考系的理论称为狭义相对论,推广到一般参考系和包括引力场在内的理论称为广义相对论。 牛顿力学的困难: 例子:○ 1打排球,发点球 ○2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光线传播引起的疑问,如“蟹状星云”有较为祥实的记载。“客 星”最初出现于公元1054年,历时23天,往后慢慢暗下来,直到1056年才隐没。 按牛顿观点: 1500v ?km.s -1 5000l ?光年 会持续25年,能看到超新星开始爆发时发出的强光,其实不然 ○ 3电动力学的例子

狭义相对论(答案)

第六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六、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2、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 s,若相对于甲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 s,则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是(c表示真空中光速) (A) (4/5) c.(B) (3/5) c.(C) (2/5) c.(D) (1/5) c. 解答: [B]. 2 2 3 1 5 t v t v c c t ? ?? ?? ?=?=-?== ? ? ? ???? 3、K系与K'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系相对于K系沿O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一根刚性尺静止在K'系中,与O'x'轴成30°角.今在K系中观测得该尺与Ox轴成45°角,则K'系相对于K系的速度是: (A) (2/3)c.(B) (1/3)c.(C) (2/3)1/2c.(D) (1/3)1/2c. 解答:[C]. K'系中: 00 'cos30;'sin30 x y l l l l ?? == K 系中: 21 ''1 3 x x y y v l l l l v c ?? ===?-=?= ? ?? 二.填空题 8、(1) 在速度= v____________情况下粒子的动量等于非相对论动量的两倍.(2) 在速度= v____________情况下粒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止能量. 解答: [ 2 c ; 2 ]. (1) 00 22 2 p mv m v m m v ==?==?= (2) 222 000 22 k E mc m c m c m m v =-=?==?=

三.计算题 10、两只飞船相向运动,它们相对地面的速率是v.在飞船A中有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飞船A 沿正方形的一条边飞行,问飞船B中的观察者测得该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答: 2 2222 2 222 ()22 ' ()1/ 1 '/224/() v v v vc u v v c c v v c u c C a ac c v β -- === -++ - ==+=+ ; 11、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荧光一号”原计划于2009年10月6日至16日期间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此次“荧光一号”将飞行3.5×108km后进入火星轨道,预计用时将达到11个月。试估计“荧光一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假设飞行距离不变,若以后制造的“荧光九号”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 = 0.9c,按地球上的时钟计算要用多少时间?如以“荧光九号”上的时钟计算,所需时间又为多少? 解答: 8 3.510 12.3(/) 1130243600 x v km s t ?? === ???? 8 83 3.510 1296() 0.9 3.01010 x t s v- ?? ?=== ??? 565() t s ?=?== 13、要使电子的速度从v1 =1.2×108 m/s增加到v2 =2.4×108 m/s必须对它做多少功?(电子静止质量m e=9.11×10-31 kg) 解答: 22 12 ; E E == 214 21 4.7210() e A E E E m c J - =?=-==? 14、跨栏选手刘翔在地球上以12.88s时间跑完110m栏,在飞行速度为0.98c的同向飞行飞船中观察者观察,刘翔跑了多少时间?刘翔跑了多长距离? 解答: 2121 110()12.88() x x x m t t t s ?=-=?=-=

解释相对论

数学仅仅涉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考虑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物理学也涉及到数学概念,但是,只有当清楚地确定了它们与经验对象的关系之后,这些概念才获得物理内涵。这一点在运动、空间、时间概念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对论正是建立在对以上这三个概念前后一贯的解释基础之上。“相对论”这个名称是与如下事实相关的,即:从可能的经验观点来看,运动总是表现为一个物体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运动(比如汽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恒星的运动)。运动绝不会作为“相对于空间的运动”——或者,像有人所表述的——“绝对运动”而被加以观察。“相对性原理”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为如下一句论断所蕴含: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未给“绝对运动”概念的引进提供任何依据;或较为简洁却不怎么精确的表述:不存在绝对运动。 从这样一个否定的论断中,我们似乎看不到什么洞见。但事实上,它却是对(可以想象的)自然规律的一个严格限制。在这种意义上,相对论与热力学有着某种类似之处。后者也是基于“不存在永动机”这一否定性论断之上。 相对论的发展历经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阶段。后者假定了前者作为一种极限情形的有效性,它是前者的连贯一致的延续。 A.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中对空间和时间的物理解释 从物理的观点来看,几何学是一些定律的总和,由这些定律能把相互静止的刚体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上(比如,一个三角形由三条端点永远连接的杆组成)。人们设定用这种解释,欧几里得定律是有效的。在这种解释中,“空间”原则上是一个无限的刚体(或框架),其他的物体是与之相关联的(参照系)。解析几何(笛卡尔)用三个相互正交的刚性杆作为参照体表现空间,在这些刚性杆上通过垂直投影这一熟悉的办法(利用刚体的单位尺度),便测得空间点的“坐标”(x,y,z)。 物理学研究空间和时间中的“事件”。每一个事件不仅有自己的空间坐标x,y,z,还有一个时间值t。后者被认为可利用一个其空间大小可以忽略(作理想周期循环)的钟来测得,这个钟C被看作在坐标系中一点,例如在坐标原点(x=y=z=0)处是静止的,在空间点P(x,y,z)上发生的事件的时刻便被规定为与事件同时的钟C所显示的时刻。在这里,假定“同时”的概念无需专门的定义就有物理上的意义。这种精确性的缺乏似乎是无害的,只因光(其速度在我们日常经验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使得空间上分开的事件的同时性看起来能被立即加以确定。 通过利用光信号来从物理上定义同时性,狭义相对论消除了这个精确性的缺乏。在P点发生事件的时间t就是从该事件发出的光信号到达时钟C时从C上读的时间。考虑到光信号通过这一距离所需事件,对这一时刻进行了修正。在做这种修正时,(假定)光速为常数。 这个定义把空间上分开的两个事件的同时性概念归化为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即光信

狭义相对论练习(答案版)

狭义相对论练习(答案版)

狭义相对论练习 4-1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长度,地面上需要有两位观察者携带着两只同步钟同时站在飞船首尾两端处。那么这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3)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 【解】(1)) (4.5699.01400/12220 m c u l l =-=-= (2)这两位观察者需同时测量飞船首尾的坐标,相减得到飞船长度,所以两位观察者相距是56.4 m 。 (3)上的两位观察者相距56.4 m ,这一距离在地面参考系中是原长,宇航员看地面是运动的,他测得地面上两位观察者相距为 ) (96.799.014.56/12220m c u l l =-=-= 所以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7.96

m 。 4-2 一艘飞船原长为l 0,以速度v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飞行。飞船内一小球从尾部运动到头部,宇航员测得小球运动速度为u ,求地面观察者测得小球运动的时间。 【解】宇航员测得小球离开尾部的时空 坐标为 )','1 1 t x (,小球到达头部的时空坐标为)','2 2 t x (。地面上测得小球运动的时间 为: ) ''(/11)' '(/11)''(/11 22 2211222222 212c x v t c v c vx t c v c vx t c v t t t ?+?-=+--+ -= -=? 12''l x x =- ,u l t t /''0 1 2 =- 2 220222/1) /1()''(/11 c v u c uv l c x u t c u t -+= ?+?-=?∴ 4-3 在实验室中测得两个粒子均以0.75c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飞行,它们先后

大学物理第4章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习题解答(改)

大学物理第4章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习题解答 (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习 题 4-1 一辆高速车以0.8c 的速率运动。地上有一系列的同步钟,当经过地面上的一台钟时,驾驶员注意到它的指针在0=t ,他即刻把自己的钟拨到 0'=t 。行驶了一段距离后,他自己的钟指到6 us 时,驾驶员看地面上另一台钟。问这个钟的读数是多少? 4-2 【解】s)(10) /8.0(16/12 2 2 0μ=-μ= -?= ?c c s c u t t 所以地面上第二个钟的读数为 )(10's t t t μ=?+= 4-3 在某惯性参考系S 中,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间隔为4 s ,另一惯性参考系S′ 以速度c u 6.0=相对于S 系运动,问在S′ 系中测得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各是多少? 4-4 【解】已知原时(s)4=?t ,则测时 (s)56 .014/1'2 2 2 =-= -?= ?s c u t t 由洛伦兹坐标变换2 2 /1'c u ut x x --= ,得: )(100.9/1/1/1'''82 22 2202 21012m c u t u c u ut x c u ut x x x x ?=-?= --- --= -=? 4-5 S 系中测得两个事件的时空坐标是x 1=6×104 m ,y 1=z 1=0,t 1=2×10-4 s 和x 2=12×104 m ,y 2=z 2=0,t 2=1×10-4 s 。如果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则

3 S′ 系相对于S 系的速度u 是多少?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是多少? 【解】(m)1064?=?x ,0=?=?z y ,(s)1014-?-=?t ,0'=?t 0)('2=?- ?γ=?c x u t t 2c x u t ?=?? (m/s)105.182?-=??=?x t c u (m )102.5)('4?=?-?γ=?t u x x 4-6 一列车和山底隧道静止时等长。列车高速穿过隧道时,山顶上一观察者看到当列车完全进入隧道时,在隧道的进口和出口处同时发生了雷击,但并未击中列车。试按相对论理论定性分析列车上的旅客应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4-7 【解】S 系(山顶观察者)看雷击同时发生,但车厢长度短于山洞长度,故未被击中。 'S 系(列车观察者)看雷击不同时发生。虽然车厢长度长于山洞长度,但出洞处先遭雷击,入洞处后遭雷击,此时车尾已经进入山洞。故未被击中。 4-8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

狭义相对论基础习题解答

狭义相对论基础习题解答 一 选择题 1. 判断下面几种说法是否正确 ( ) (1) 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定律都是等价的。 (2) 在真空中,光速与光的频率和光源的运动无关。 (3) 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A. 只有 (1) (2) 正确 B. 只有 (1) (3) 正确 C. 只有 (2) (3) 正确 D. 三种说法都正确 解:答案选D 。 2. (1)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某惯性系中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该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来说,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2)在某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生? 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 A. (1) 同时, (2) 不同时 B. (1) 不同时, (2) 同时 C. (1) 同时, (2) 同时 D. (1) 不同时, (2) 不同时 解:答案选A 。 3.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1) 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 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 (3) 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4) 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时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A. (1),(3),(4) B. (1),(2),(4) C. (1),(2),(3) D. (2),(3),(4) 解:同时是相对的。 答案选B 。 4. 一宇宙飞船相对地球以0.8c 的速度飞行,一光脉冲从船尾传到船头。飞船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为90m ,地球上的观察者测得光脉冲从船尾发出和到达船头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为 ( ) A. 90m B. 54m C. 270m D. 150m 解: ?x ′=90m, u =0.8 c , 87 90/(310)310s t -'?=?=?

相对论(二)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第五章狭义相对论基础(17)* 1.电子的静质量M 0=9.1×10-31kg ,经电场加速后具有0.25兆电子伏特的动能,则电子速率V 与真空中光速C 之比是:( C ) (A)0.1 (B)0.5 (C)0.74 (D)0.85 解:兆电子伏特 25.0=k E kg M 31 010 1.9-?= 2 02 c M Mc E K -= 2 201c u M M - = 2、静止质量均为m 0的两个粒子,在实验室参照系中以相同大小的速度V=0.6C 相向运动(C 为真空中光速),碰撞后粘合为一静止的复合粒子,则复合粒子的静质量M 0等于:( B ) (A)2 m 0 (B)2.5 m 0 (C)3.3 m 0 (D)4 m 0 解:2 0202 22c M c m E mc E k =+== 2 02 2c M mc =∴ 02 2005.2122m c v m m M =- = = 3、已知粒子的动能为E k ,动量为P ,则粒子的静止能量为:(A ) (A)(P 2C 2-E 2k )/(2E k ) (B) (P 2C 2+E 2k )/(2E k ) (C)(PC -E K )2/(2 E k ) (D)(PC +E K )2/(2E k ) 解:0E E E k += 2 02 2 2 E c p E +=

4、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是:2mc E =;把一个静质量为M 0的粒子从静止加速到V =0.6C 时,需作功: 2 0202 2202 02 25.01c m c m c v c m c m mc A =-- = -= 5、某一观察者测得电子的质量为其静止质量的2倍,求电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速度:c v 2 3= 。 解:2 201c v m m - = 2 201m m c v - = 6、当粒子的速率由0.6C 增加到0.8C 时,未动量与初动量之比是P 2:P 1=16:9,未动能与初动能之比是E k2:E k1=8:3 2 201c v v m p - = 2 02 2202021c m c v c m c m mc E k -- = -= 7、在惯性系S 中测得相对论粒子动量的三个分量为:Px=Py=2.0×10-21kg.m/s ,Pz=1.0×10-21kg.m/s ,总能量E=9.4×106ev ,则该粒子的速度为:c v 6.0= 8、试证:一粒子的相对论动量可写成 式中E 0(=m 0C 2 )和E k 各为粒子的静能量和动能。 证明:0E E E k += (1) 2 02 2 2 E c p E += (2) 解得: C E E E p k k o 2 /12) 2(+= C E E E p k k o 2 /12 ) 2(+=

狭义相对论基础

第五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内容: 1.经典力学的时空观;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长度收缩,时间延缓,同时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相对论动力学基本方程;相对论动量和能量。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洛仑兹坐标变换式; 4.相对运动; 重点与难点: 1.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2.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4.相对论动量和能量。 5.相对论动力学基本方程 要求: 1.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了解 伽利略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及其二者的差异。 3.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内容.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建立了物体高速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揭示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引力理论,开始了有关引力本质的探索.本章仅介绍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以及相对论动力学的主要结论. §5-1 伽利略变换与力学相对性原理 为了理解相对论时空观的变革,首先回顾一下牛顿力学的时空观. 一、伽利略变换与绝对时空观 要描述某一个事件,应该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参考系,并在其中使用一定的尺和钟,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即用x、y、z来表示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用t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时刻. 设有分别固定在两个惯性参考系上的两个直角坐标系S和S',如图5-1所示,相应的坐标轴相互平行,S'系相对于S系以恒定速度v沿x轴正方向运动.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在S系上的观测者测得某一事件P发生的位置和时刻分别为x、y、z和t,而在S'系上观测者测得同一事件P发生的位置和时刻分别为x'、y'、z'和t',那么x、y、z、t 和x'、y'、z'、t'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狭义相对论应用

第13讲:狭义相对论——应用 内容:§18-4,§18-5 1.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50分钟) 2.光的多普勒效应 3.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结论(50分钟) 4.广义相对论简介 要求: 1.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包括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与时 间的延缓 2.了解光的多普勒效应。 3.掌握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结论,明确当物体运动速度V〈〈C时,相对论力学过渡到牛顿力学,牛顿力学仅适用于低速动动的物体。 4.了解广义相对论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1.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理解。 2.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主要结论。 作业: 问题:P213:7,8,9,11 习题:P214:11,12,13,14 复习: ●伽俐略变换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2 1111β -=,2 2221β -= 2 121β-= 21β -= 2 1β -'21β-'l 观察者与被测物体有相对运动时,长度的测量值等于其原长的21β-倍,即相对观察运动,则在运动方向上缩短,只有原长的21β-倍;??+2v ??+2v

()t t t t t t '?='-'=-=?γγ21/β-

,x x 1=,空间间隔为x x 1='() () 112 122 1212c v c v -= -=(() 2 21c v c --=(() (1222 c c v c =-=()c x x 342 12 12 12=???-??'-'-1033?=?=8103999.0??= =v ()2 1c v t -' ()22 999.011-?=-c v t 23c

8 第14章 狭义相对论 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 : 1. 给出相对论性动量表达式,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牛顿定律仍然适用? 答:2 0)(1c v v m v m p -= = ,在狭义相对论中,m 是与速度有关的,成为相对论性质量,而0m 是质点相对某惯性系静止时的质量,为静质量。从动量关系式可以看出,当质点的速率小于光速,c v <<,这样相对论性质量近似等于静质量,0m m =,这表明,在该种情况下,牛顿力学仍然使用。 2. 给出质能关系,爱因斯坦如何阐明该式的深刻意义的? 答:质能关系:2 mc E =,表示的是质点运动时具有的总能量,包括两部分,质点的动能k E 及其静动能20c m 。 3. 给出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的关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cp E =才成立? 答: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的关系为:222 02c p E E +=,如果质点的能量0E E >>,在这种情况下则有 cp E =。 4. 经典电磁理论中,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满足c =λν,从狭义相对论来看,说明这个关系是否仍然成立? 答:由狭义相对论动量和动能的关系:222 02c p E E +=,200c m E =,对于光子有00=m ,所以有 pc E =,而νh E =,所以有λ h c hv c E p === ,所以c =λν仍然成立。 二、填空题: 1.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惯性系 S 、S’,S 相对沿 ox 轴正方向以 v 匀速运动,在 S’ 中有一根静止的刚性尺,测得它与 ox’ 轴成 30° 角,与 ox 轴成 45 °角, 则v 应为 。 '0'00x 000'0x L =L sin 30,cos30223 y x L L L L L L L v == ====?= 解: 2. 质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 4 倍时, 其质量为静止质量的 倍。 2220045k o E E E mc c m c m m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