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一章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一章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一章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一章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能正确地利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

2、知道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考察下列命题

①6是2的倍数或6是3的倍数

②6是2的倍数且6是3的倍数

③不是有理数

这些命题的构成各有什么特点?

二、建构数学

命题①是用“或”将“6是2的倍数”与“6是3的倍数”联结而成的新命题。

②是用“且”将“6是2有倍数”与“6是3的倍数”联结而成的新命题。

③是对命题“是有理数”否定而成的新命题,在逻辑上用“非”来表示。

这里的“或”、“且”、“非”称为逻辑联结词。

我们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命题,

上述命题的构成形式分别是:;;非p。

非p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非p记作“┐p”。

注意:命题的否定区别于否命题。

(写出命题:若的否命题和否定形式。)

三、数学应用

例1、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

⑴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⑵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⑶4≥5

⑷方程的解是或方程的解是

⑸不是整数。

判断上述命题的真假。

引出真值表: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p”——天翻地覆

例2、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非p”的命题,并判断真假

⑴p: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

⑵p:-1是方程的解,q:-3是方程的解。

⑶p:方程的解是,q:方程的解是

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3>4或3<4

(2)3≥3

(3)2≤3

(4)5≤4

巩固练习:课本P10练习1、2、3

小结:⑴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再用三个真值表判断命

⑵判断命题的真假的步骤:,题的真假作业:课本P,习题3⑴⑵。

§1.3.1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教学目标: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能准确地利用全称量与存在量词叙述数学内容和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真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命题:

(1)所有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

(2)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2≥0。

(3)存在有理数

上述命题,有何不同?

二. 建构数学:

命题⑴表示——只要是“中国公民”,其合法权利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

命题⑵表示——对每一个实数,必有“”,即没有使“”不成立的实数存在。

命题⑶表示——至少可以找到一个有理数,使“”成立。

(从以上三个命题及其他命题,归纳出以下知识点)

1、全称量词:

“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在逻辑中称为全称量词

....,通常用符号“”表示“对任意”

2、存在量词:

“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在逻辑中称为存在

..量词

..,通常用符号“”表示“存在”

3、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

⑴定义: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存在性命题

.....。

问:a.上述情况中,⑴⑵⑶分别属于哪种命题?

b.你能各举1个全称命与存在性命题吗?

⑵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一般形式:

全称命题:,p(x)

存在性命题;,p(x)

其中M为给定的集合,p(x)是一个关于的命题。

三. 数学运用: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

(1)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2)一切三角形都是相似的。

(3)所有自然数的平方是正数。

(4)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

(5)负数没有对数。

(6)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例1归纳出如下规律:

①要判定一个存在性命题为真,只要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否则命题为假。

②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为真,必须对给定的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p(x)都为真;但要判字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要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0,p(x0)为假。

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真)

(2)(假)

(3)(假)

(4)(真)

练习:课本练习1、2。

小结:(1)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含义。

(2)判断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真假的方法。

作业:课本P15习题2、3

导学练。

§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教学目标: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

正确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进一步提高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准确、简洁地叙述数学内容的能力。重难点:在理解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上,能准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

命题进行否定。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对于下列命题:

(1)所有的人都喝水。 (2)存在有理数,使。 (3)对所有实数,都有。 上述命题属什么命题?

试对上述命题进行否定、你发现有何规律? 二.建构数学:

命题(1)的否定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喝水”,换言之,“有的人不喝水”命题否定后、全称量词变为存在量词,“肯定”变为“否定”。

命题(2)的否定为“并非存在有理数,使”,即对所有的有理数“,”命题否定后,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肯定”变为“否定”。

命题(3)的否定为:“并非对所有的实数,都有”即“存在实数,使”。 一般地:“”的否定为“”,

“”的否定为“”。

三.数学运用: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2)。

(3)01,2

≤++?∈?x x R x 使得。 (4)不论取什么实数,方程必有实根。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形式。 ⑴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⑵直角相等。

⑶△ABC 的内角中必有一个锐角。

对表面上不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应首先根据命题中所叙述的对象的特征,挖掘其隐含的量词,确定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

例3.(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否定)

⑴若 ⑵或0,0,02

2

===+y x y x 则 练习:

课本,练习1,2。 小结:

⑴全称命题的否定:全称量词变存在量词,肯定变否定。 ⑵存在性命题否定:存在量词变全称量词,肯定变否定。 作业:

课本,习题1.3,第4题。 导学练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七章第四节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的:

1.能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求得最优解

教学难点:求最优解是整数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材分析:

线性规划的两类重要实际问题:第一种类型是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安排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第二种类型是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统筹安排,能使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力、物力资源量最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目标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 最优解

3.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线性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

(2)设t=0,画出直线;

(3)观察、分析,平移直线,从而找到最优解;

(4)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4.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的格式与步骤:

(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二、讲解新课:

判断可行区域的方法:由于对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x,y),把它的坐标(x,y)代入Ax+By+C,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Ax+By+C>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甲、乙两煤矿每年的产量分别为200万吨和300万吨,需经过东车站和西车站两个车站运往外地.东车站每年最多能运280万吨煤,西车站每年最多能运360万吨煤,甲煤矿运往东车站和西车站的运费价格分别为1元/吨和1.5元/吨,乙煤矿运往东车站和西车站的运费价格分别为0.8元/吨和1.6元/吨.煤矿应怎样编制调运方案,能使总运费最少?

解:设甲煤矿向东车站运万吨煤,乙煤矿向东车站运万吨煤,那么总运费z=x+1.5(200-x)+0.8y+1.6(300-y)(万元)

即z=780-0.5x-0.8y.

x、y应满足:

????

??????

?≤-+-≤+≥-≥-≥≥360

)300(20028003000

20000y x y x y x y x 作出上面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x+y =280与y 轴的交点为M ,则M (0,280)

把直线l :0.5x +0.8y =0向上平移至经过平面区域上的点M 时,z 的值最小 ∵点M 的坐标为(0,280),

∴甲煤矿生产的煤全部运往西车站、乙煤矿向东车站运280万吨向西车站运20万吨时,总运费最少

例2 设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

(1)求点(x ,y )所在的平面区域;

(2)设,在(1)所求的区域内,求函数的最值

导析:必须使学生明确,求点所在的平面区域,关键是确定区域的边界线,可从去掉绝对值符号入手

解:(1)已知的不等式组等价于

)2(.032,232,41)1(.032,322,41??

?

??<--≥+≤+≤?????≥--≥+≤+≤x x y y x x x y y x 或 解得点所在的平面区域为所示的阴影部分(含边界) 其中,4:;52:=+-=y x BC x y AB

1:;12:=++-=y x DA x y CD

(2)表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且直

线与(1)中所求区域有公共点

∵, ∴当直线过顶点C 时,最大 ∵C 点的坐标为(-3,7),∴的最大值

如果-1<≤2,那么当直线过顶点A (2,-1)时,最小,最小值为-1-2.如果>2,那么当直线过顶点B (3,1)时,最小,最小值为1-3

说明:由于直线的斜率为参数,所以在求截距的最值时,要注意对参数进行讨论,方法是直线动起来

例3 某纺纱厂生产甲、乙两种棉纱,已知生产甲种棉纱1吨需耗一级子棉2吨、二级子棉1吨;生产乙种棉纱需耗一级子棉1吨、二级子棉2吨,每1吨甲种棉纱的利润是600元,每1吨乙种棉纱的利润是9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棉纱的计划中要求消耗一级子棉不超过300吨、二级子棉不超过250吨.甲、乙两种棉纱应各生产多少(精确到吨),能使利润总额最大?

分析:将已知数据列成下表:

解:设生产甲、乙两种棉纱分别为x 吨、y 吨,利润总额为z 元,那么

????

??

?≥≥≤+≤+0

02502300

2y x y x y x z =600x +900y .

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即可行域 作直线l :600x +900y =0,即直线l :2x +3y =0,把直线l

向右上方平移至l 1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z =600x +900y 取最大值.解方程组

,得M 的坐标为x =≈117,y =≈67

答:应生产甲种棉纱117吨,乙种棉纱67吨,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例4 要将甲、乙两种长短不同的钢管截成A 、B 、C 三种规格,每根钢管可同时截得三种规格的短钢管的根数如下表所示:

今需A 、B 、C 三种规格的钢管各13、16、18根,问各截这两种钢管多少根可得所需三种规

格钢管,且使所用钢管根数最少

解:设需截甲种钢管x 根,乙种钢管y 根,则

?????

????≥≥≥+≥+≥+0

01841631322y x y x y x y x 作出可行域(如图): 目标函数为z =x+y ,作出一组平行直线x+y=t 中(t 为

参数)经过可行域内的点且和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此直线经过直线4x+y =18和直线x +3y =16的交点A (),直线方程为x+y =.由于和都不是整数,所以可行域内的点()不是最优解

经过可行域内的整点且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是x+y =8,经过的整点是B (4,4),它是最优解

答:要截得所需三种规格的钢管,且使所截两种钢管的根数最少方法是,截甲种钢管、乙种钢管各4根

四、课堂练习: 图中阴影部分的点满足不等式组

????

??

?≥≥≤+≤+0

0625y x y x y x 在这些点中,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的点的坐标是_____ 参考答案:(0,5)

五、小结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的格式与步骤:

(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六、课后作业:

1.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甲种产品1t 需耗A 种矿石8t 、B 种矿石8t 、煤5t;生产乙种产品1t 需耗A 种矿石4t 、B 种矿石8t 、煤10t.每1t 甲种产品的利润是500元,每1t 乙种产品的利润是4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消耗A 种矿石不超过320t 、B 种矿石不超过400t 、煤不超过450t.甲、乙两种产品应各生产多少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2.某人需要补充维生素,现有甲、乙两种维生素胶囊,这两种胶囊都含有维生素A 、C 、D 、E 和最新发现的Z .甲种胶囊每粒含有维生素A 、C 、D 、E 、Z 分别是1mg 、1mg 、4mg 、4mg 、5mg ;乙种胶囊每粒含有维生素A 、C 、D 、E 、Z 分别是3mg 、2mg 、1mg 、3mg 、2mg.如果此人每天摄入维生素A 至多19mg ,维生素C 至多13mg ,维生素D 至多24mg ,维生素E 至少12mg ,那么他每天应服用两种胶囊各多少粒才能满足维生素的需要量,并能得到最大量的维生素Z

3.张明同学到某汽车运输队调查,得知此运输队有8辆载重量为6t 的A 型卡车与6辆载重量为10t 的B 型卡车,有10名驾驶员.此车队承包了每天至少搬运720t 沥青的任务.已知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次数为A 型卡车16次,B 型卡车12次.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成本费为A 型车240元,B 型车378元.根据张明同学的调查写出实习报告,并回答每天派出A 型车与B 型车各多少辆运输队所花的成本最低?

4.某厂生产A 与B 两种产品,每公斤的产值分别为600元与400元.又知每生产1公斤A 产品需要电力2千瓦、煤4吨;而生产1公斤B 产品需要电力3鱭、煤2吨.但该厂的电力供应不得超过100鱭,煤最多只有120吨.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以取得最大产值?

5.某钢厂两个炼钢炉同时各用一种方法炼钢.第一种炼法每炉用a 小时(包括清炉时间);第二种炼法每炉用b 小时(包括清炉时间).假定这两种炼法,每炉出钢都是k 公斤,而炼1公斤钢的平均燃料费第一法为m 元,第二法为n 元.若要在c 小时内炼钢的公斤数不少于d ,问应怎样分配两种炼法的任务,才使燃料费用最少?(kac +kbc -dab >0,m ≠n ) 参考答案:

1.甲产品30t 、乙产品20t

2.5粒甲种胶囊,4粒乙种胶囊

3.A 型车5辆,B 型车2辆

4.A 产品20公斤、B 产品20公斤

5.当m >n 时,第一种炼法应炼公斤,第二种炼法应炼公斤;当m <n 时,

第一种炼法应炼公斤,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高二数学选修2-3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2-3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课时总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难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引入课题 先看下面的问题: ①从我们班上推选出两名同学担任班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②把我们的同学排成一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有关排列、组合知识. 排列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计数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 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这节课,我们从具体例子出发来学习这两个原理.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提出问题 问题1.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 .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探究:你能说说以上两个问题的特征吗? (2)发现新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N += 种不同的方法. (3)知识应用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 两所大学各有一些 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A 大学 B 大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会计学 医学 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 法学 工程学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分析:由于这名同学在 A , B 两所大学中只能选择一所,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专 业,又由于两所大学没有共同的强项专业,因此符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条 件.解:这名同学可以选择 A , B 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在 A 大学中有 5 种专业选择方法,在 B 大学中有 4 种专业选择方法.又由于没有一个强项专业是两所大学共有的,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 5+4=9(种). 变式:若还有C 大学,其中强项专业为:新闻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学.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探究: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一般归纳: 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m m N +???++=21 种不同的方法.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不需要写岀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 接填写在题纸相应位置上,) 1.直线x+y=0的倾斜角为.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D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3.已知A(﹣1,﹣3),B(5,3),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写成标准方程) 4.直线l经过点(1,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反,则直线l的方程是. 5.若直线l1:(m+3)x+4y+3m﹣5=0与l2:2x+(m+5)y﹣8=0平行,则m的值为.6.经过圆x2+2x+y2=0的圆心C,且与直线x+y=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7.圆(x﹣2)2+(y﹣3)2=1关于直线x+y﹣1=0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8.正三棱锥P﹣ABC中,若底面边长为a,则该正三棱锥的高为.9.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β,α∥β,则m∥α;②若m∥β,α∥β,则m∥α; ③若m⊥α,β⊥α,m∥n,则n∥β;④若m⊥α,n⊥β,α∥β,则m∥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请将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0.设点A(﹣2,3),B(3,2)若直线ax+y+2=0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11.有一根高为3π,底面半径为1的圆柱形铁管,用一段铁丝在铁管上缠绕2圈,并使铁丝的两个端点落在圆柱的同一母线的两端,则铁丝的最短长度为(结果用π表示). 12.已知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A,PB是圆x2+y2﹣2x+2y+1=0的两条切线,A,B 为切点,C是圆心,那么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为. 13.△ABC的一个顶点是A(3,﹣1),∠B,∠C的平分线分别是x=0,y=x,则直线BC的方程是. 14.已知定点M(0,2),N(﹣2,0),直线l:kx﹣y﹣3k+2=0(k为常数),对l上任意一点P,都有∠MPN为锐角,则k的取值范围是.

高中文科数学教案第一章

重点:集合计算、指数对数性质、二次函数、分段函数 第一章 知识梳理 1.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子集 B A? (或 )A B? A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 (1)A?A (2)A ?? (3)若B A?且B C ?,则A C ? (4)若B A?且B A ?,则A B = A(B) 或 B A 真子集 A ≠ ?B (或 B ≠ ?A) B A?,且B中至 少有一元素不属于 A (1)A ≠ ??(A为非空子集) (2)若A B ≠ ?且B C ≠ ?,则A C ≠ ?B A 集合相等 A B = A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B中的任 一元素都属于A (1)A?B (2)B?A A(B) 1.2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 x x U x A ∈? 且 1() U A A=? 2() U A A U = 1.3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 1.3.1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性 质 函数的 单调性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 y=f(X) y x o x x 2 f(x ) f(x ) 2 11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 1.3.2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命题“x R ?∈,2230x x -+<”的否定是( ) A .x R ?∈,2230x x -+≥ B .x R ?∈,2230x x -+< C .x R ??,2230x x -+< D .x R ?∈,2230x x -+≥ 2.“2x <”是“220x 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准线方程为1y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24x y =- B .24y x =- C .22x y =- D .24x y = 4.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1)2(,m x -=,平面α的法向量2,2(),4n -=-,且直线l ⊥平面α,则实数x 的值是( ) A .1 B .5 C .﹣1 D .﹣5 5.函数2 2(1)1 y x x x =+>-的最小值是( ) A .2 B .4 C .6 D .8 6.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20144a =,202016a =,则2017a =( ) A . B .± C .8 D .±8 7.如图,已知12,F F 分别为双曲线22 22:1x y C a b -=的左、右焦点,过2F 作垂直于x 轴 的直线与双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若1F AB 为等边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8.《九章算术》中的“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4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6升,则第5节的容积是( ) A . 2 11 B . 811 C . 1611 D . 1811 二、多选题 9.已知函数2()43f x x x =-+,则()0f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1,3] B .{1,3} C .1[3)+(]-∞?∞, , D .(3,4) 10.与直线0x y +=仅有一个公共点的曲线是( ) A .2 2 1x y += B .2 212 x y += C .221x y -= D .2y x = 11.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那么下列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的是( ) A .1n a ?? ? ??? B .{}2log n a C .{}1n n a a +? D .{}12n n n a a a ++++ 12.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各式中运算的结果为1AC 的有( ) A .A B B C C D ++ B .11111AA BC DC ++ C .111AB C C BC -+ D .111 AA DC B C ++ 三、填空题 1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点(),n n S 在函数2()f x x x =-的图象上,则3a =________.

数学高二-选修2教案 函数的极值

第二课时 3.1.2函数的极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极大值、极小值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判别极大值、极小值的方法来求函数的极值. 3.掌握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教学重点 极大、极小值的概念和判别方法,以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教学难点 对极大、极小值概念的理解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对极大、极小值概念的理解,可以结合图象进行说明.并且要说明函数的极值是就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小区间而言的. 从图象观察得出,判别极大、极小值的方法.判断极值点的关键是这点两侧的导数异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0'=C ;1)'(-=n n nx x ;x x cos )'(sin =;;x x sin )'(cos -=; x x 1)'(ln = e x x a a log 1 )'(log = ;x x e e =)'(; a a a x x ln )'(= 2.法则1 )()()]()([' ' ' x v x u x v x u ±=± 法则2 [()()]'()()()'()u x v x u x v x u x v x '=+, [()]'()Cu x Cu x '= 法则3 ' 2 '' (0)u u v uv v v v -??=≠ ??? 3.复合函数的导数: x u x u y y '''?= (理科) 4. 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设函数y=f(x)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增函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

江苏省2019年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5分)在△ABC中,已知A=60°,a=4,b=4,则∠B的度数是()A.135°B.45°C.75°D.45°或135° 2.(5分)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sinA:sinB:sinC=5:12:13,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3.(5分)已知等比数列{a n}满足a2=4,a6=64,则a4=() A.﹣16 B.16 C.±16 D.32 4.(5分)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5+a9=2,则S13=() A.11 B.12 C.13 D.14 5.(5分)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a|>﹣b B.C.D. 6.(5分)等差数列{a 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 A.130 B.170 C.210 D.260 7.(5分)设变量x,y满足,则2x+3y的最大值为() A.20 B.35 C.45 D.55 8.(5分)设集合A={x|x﹣2>0},B={x|x2﹣2x>0},则“x∈A”是“x∈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5分)命题“?x∈R,x3﹣x2+1≤0”的否定是() A.不存在x∈R,x3﹣x2+1≤0 B.?x0∈R,x03﹣x02+1≥0 C.?x0∈R,x03﹣x02+1>0 D.?x∈R,x3﹣x2+1>0 10.(5分)椭圆上的一点M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则ON为()

高二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Word版)

高二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解等基本概念; (3)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教科书首先通过一个具体问题,介绍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再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化问题及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一种基本解法-图解法,并利用几道例题说明线性规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是一个比较陌生、抽象的概念,按高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学习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分为两个大的层次: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首先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地给出概念.明确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不包含边界直线(画成虚线).其次再扩大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包含边界直线且要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在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含义的基础上,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找出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这是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 对许多学生来说,从抽象到的化归并不比从具体到抽象遇到的问题少,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最常见困难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即不会建模.所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作为本节的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14题;共14分) 1. (1分)某校有学生4500人,其中高三学生1500人.为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300人的样本,则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________ 2. (1分) (2015高三上·连云期末) 若随机安排甲乙丙三人在3天节日中值班,每人值班1天,则甲与丙都不在第一天的概率为________. 3. (1分) (2015高二下·临漳期中) 设复数z= ,则 =________. 4. (1分) (2017高二下·海淀期中) 已知平面向量 =(x1 , y1), =(x2 , y2),那么? =x1x2+y1y2;空间向量 =(x1 , y1 , z1), =(x2 , y2 . z2),那么? =x1x2+y1y2+z1z2 .由此推广到n维向量: =(a1 , a2 ,…,an), =(b1 , b2 ,…,bn),那么? =________. 5. (1分) (2016高一下·大同期末) 如图,要在山坡上A、B两处测量与地面垂直的铁塔CD的高,由A、B 两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分别为60°和45°,AB长为40m,斜坡与水平面成30°角,则铁塔CD的高为________ m. 6. (1分) (2017高一下·扬州期末) 已知α,β,γ是三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α,m?β,那么α⊥β; ②如果m⊥n,m⊥α,那么n∥α;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α∥β,α∩γ=m,β∩γ=n,那么m∥n.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教案 1.1.1 正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 1.角度问题 1.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章末归纳提升 1.2应用举例距离和高度问题 1.1.1 正弦定理 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总第课时)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问题导思】 正弦定理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B 与∠C 的正弦值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sin A =a c ,sin B =b c , ∴ a sin A =b sin B =c . 又∵sin C =sin 90°=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 2.对于锐角三角形中,问题1中的关系是否成立? 【提示】 成立. 3.钝角三角形中呢? 【提示】 成立.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sin A = b sin B =c sin C . 2.三角形中的元素与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元素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2)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知识运用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A =60°,sin B =1 2 ,a =3,求三角形中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思路探究】 (1)由sin B =1 2能解出∠B 的大小吗?∠B 唯一吗? (2)能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吗? (3)怎样求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自主解答】 ∵sin B =1 2, ∴B =30°或150°,

江苏省宿迁市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准考证号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 2.答题时,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 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参考公式:])(...)()[(),...(1 22221221x x x x x x S x x x n x n n -++-+-=+++=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不需写出解题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写出命题“1> ,2 x N x ∈?”的否定: ▲ . 2. 某中学生一周内每日睡眠时间分别是6,6,7,x ,7,8,9(单位:小时),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7,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 ▲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M (3,0)到抛物线)02px (p >2 =y 准线的距离为4,则p 的值为 ▲ . 4. 运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其结果为 ▲ . 5. 如图,圆和其内接正三角形,若在圆面上任意取一点,则点恰好落在三角形外的概率为 ▲ . 6. 如图是某算法流程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为 ▲ . 7. 一只口袋中装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6只小球,其中有3只红球、2只黄球和1只蓝球. 若从中1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2只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 ▲ . 8. 若曲线在处切线的斜率为2,则实数的值为 ▲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2019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不需要写岀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 接填写在题纸相应位置上,) 1.直线x+y+3=0的倾斜角为.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D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3.已知A(﹣1,﹣3),B(5,3),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写成标准方程) 4.直线l经过点(1,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反,则直线l的方程是. 5.若直线l1:(m+3)x+4y+3m﹣5=0与l2:2x+(m+5)y﹣8=0平行,则m的值为.6.经过圆x2+2x+y2=0的圆心C,且与直线x+y=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7.圆(x﹣2)2+(y﹣3)2=1关于直线x+y﹣1=0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8.正三棱锥P﹣ABC中,若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则该正三棱锥的高为.9.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β,α∥β,则m∥α;②若m∥β,α∥β,则m∥α; ③若m⊥α,β⊥α,m∥n,则n∥β;④若m⊥α,n⊥β,α∥β,则m∥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请将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0.设点A(﹣2,3),B(3,2)若直线ax+y+2=0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11.有一根高为3π,底面半径为1的圆柱形铁管,用一段铁丝在铁管上缠绕2圈,并使铁丝的两个端点落在圆柱的同一母线的两端,则铁丝的最短长度为(结果用π表示). 12.已知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A,PB是圆x2+y2﹣2x+2y+1=0的两条切线,A,B 为切点,C是圆心,那么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为. 13.△ABC的一个顶点是A(3,﹣1),∠B,∠C的平分线分别是x=0,y=x,则直线BC的方程是. 14.已知定点M(0,2),N(﹣2,0),直线l:kx﹣y﹣3k+2=0(k为常数),对l上任意一点P,都有∠MPN为锐角,则k的取值范围是.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

第一章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

高二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

江苏省扬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扬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 二 数 学 2019.01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卷规定的地方. 2.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 命题“(0, )2 x π ?∈,sin 1x <”的否定是 ▲ . 2. 已知直线l 过点()()11 20A ,B ,、,则直线l 的斜率为 ▲ . 3.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10S t =+(位移单位:m ;时间单位:s ),则该质点在3t =时 的瞬时速度为 ▲ /m s . 4. 课题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按地域把24个城市分成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4128、、, 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城市,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 ▲ 个.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8y x =的准线方程为 ▲ . 6. 执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若输出的y 的值为10,则输入的x 的值 是 ▲ . 7.若R a ∈,则“3a =-”是“直线1l :10ax y +-=与2l :()1240a x ay +++=垂直”的 ▲ 条件.(注:在“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中选填一个) 8. 函数()332f x x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 9. 已知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左焦点为F 1,左准线为l ,若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弦的 长等于点F 1到l 的距离,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 10. 有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木块4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将此木块在水平桌面上 抛两次,则两次看不到... 的数字都大于2的概率为 ▲ .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 22 11 x y m m -=+的一个焦点为()30,,则双曲线的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段考试卷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段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5高一下·厦门期中) 直线的倾斜角α=() A . 30° B . 60° C . 120° D . 150° 2. (2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已知直线:,:,则“ ”是“ ”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3. (2分) (2016高二上·重庆期中) 已知倾斜角为θ的直线,与直线x﹣3y+1=0垂直,则tanθ=() A . B . 3 C . ﹣3 D . 4. (2分) (2019高二上·太原月考) 平面内有两定点,且,动点P满足,则点P的轨迹是() A . 线段

B . 半圆 C . 圆 D . 椭圆 5. (2分) (2020高二上·焦作期中) 已知圆与直线相切,则() A . 7 B . 13 C . 7或-13 D . 13或-7 6. (2分) (2020高二上·上海期中) 过点,且与直线有相同方向向量的直线的方程为() A . B . C . D . 7. (2分) (2020高二上·上虞期末) 已知点(1,1)在圆(x﹣a)2+(y+a)2=4的内部,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 (﹣1,1) B . (0,1) C . (﹣∞,﹣1)∪(1,+∞) D . {1,﹣1} 8. (2分)直线绕原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所得直线与圆(x-2)2+y2=3的位置关系是().

A . 直线与圆相切 B . 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 C . 直线与圆相离 D . 直线过圆心 9. (2分) (2019高二上·江西月考) 已知点,,如果直线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使得,那么实数等于() A . ±4 B . ±5 C . ±8 D . ±10 10. (2分)设A为圆(x-1)2+y2=1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PA|=1,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 A . (x-1)2+y2=4 B . (x-1)2+y2=2 C . y2=2x D . y2=-2x 11. (2分) (2016高一下·随州期末) 直线l:ax+by=0和圆C:x2+y2+ax+by=0在同一坐标系的图形只能是()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 Word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 2020.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调研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11i i -+(其中i 是虛数单位)的实部是 A.1 B.-1 C.-2 D.0 2.如果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 =2t 3(位移单位:米;时间单位:秒),则该质点在t =3秒时的瞬时速度为( )米/秒。 A.6 B.18 C.54 D.81 3.(x -1x )10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是 A.-210 B.-120 C.120 D.210 4.导数公式“()()() 2f x g x g x ??=????”中分子应为 A.f(x)g'(x)-f'(x)g(x) B.f'(x)g(x)-f(x)g'(x) C.f(x)g(x)-f"(x)g'(x) D.f'(x)g'(x)-f(x)g(x) 5.平面截球得到半径是3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平面的距离是4,则该球的表面积是 A.100π C.20π D.5003 π 6.5个人站成一排,甲、乙两人中间恰有1人的排法共有 种。 A.24 B.36 C.48 D.72 7.已知282828x x C C -=,则x 的值为 A.6 B.8 C.12 D.8或12 8.若a =ln 22,b =ln 33,c =ln 55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20高一上·包头月考) 已知,,,则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2. (2分)已知是等比数列,,则() A . B . C . D . 3. (2分)记者要为5名志愿者和他们帮助的2位老人拍照,要求排成一排,2位老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不同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A . 1440 B . 960 C . 720 D . 480 4. (2分)(2019·茂名模拟) 已知函数为偶函数,则a=()

A . 1 B . 2 C . D . 3 5. (2分) (2019高一上·永嘉月考) 已知,则() A . B . C . D . 6. (2分) (2018高一下·濮阳期末)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7. (2分)定义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8. (2分) (2016高二下·珠海期末) 5名学生4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5名学生站一起的排法种数为() A . B . C . D . 9. (2分)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10. (2分)(2019·浙江模拟) 已知函数f(x)= ,函数g(x)=|2f(x)-m|-1,且m∈Z,若函数g(x)存在5个零点,则m的值为() A . 5 B . 3 C . 2 D . 1 二、双空题 (共4题;共4分) 11. (1分)若复数z满足iz=-i(i为虚数单位),则|z|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