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

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
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

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

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

老年人临终心理

临终心理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发展心理学的考点

老年临终病人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阶段、愤怒阶段、乞求阶段、抑郁阶段、接纳阶段。

1、否认阶段: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尚无思想准备,否认是为了暂时躲避病症给予的压迫感,有些病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都了解自己死亡的预后,故做欢态,为不使家人过度悲伤,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望奇迹治疗。

2、愤怒阶段:当病情趋于危重、难以否定时,病人表现生气,愤怒及怨天忧人的情绪,常迁怨家属及医护人员,责怪上帝,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

3、乞求阶段:此时期,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提出种种要求,要求活

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

4、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自己乞求无效时,死亡无法逃脱之后,便进入.7H丧抑郁,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此时病人会体验到绝望及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家属必须在其身旁全心倍伴。

5、接纳阶段:此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与之俱来的一切,多数病人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平静,对高兴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

认知性学习实验

认知性学习实验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实验心理

学的考点

条件作用的学习,强调的是联结的形成,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这一原理对于解释和预测某些行为是重要的。但是有些行为持别是人类的学习,用条件性学习却难于解释。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考虑复杂的学习问题,应注意认知过程的作用,即知觉、记亿和思维等信息加工过

程,也就是应注意个体如何获取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他们提出学习者在记忆中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起到维护和组织在学习情境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信息的作用,认为学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刺激——反应问题,而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典型的实验有以下几种:1.顿悟实验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黑猩猩用短棍勾取长棍,再用长棍勾取食物的实验,以及黑猩围用垒木箱摘取天花板处的香蕉实验。这类实验说明了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观点,黑猩猩能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似乎是通过“顿梧”抓住了问题的内部关系,也就是说解决问题不是像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所揭示的是靠尝试错误,而是靠领悟了在解决问题中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内部关系。何以得到如上的结论,是看到猩猩在用短棍取不到食物,或直接跳跃抓不到天花板处的香蕉之后,有较长时间的停顿,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可利用的物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产生顿悟行为。这一类实验中,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可作为自变量,而对所设立问题的解决

与否,或解决设立问题的概率(或正确串,错误串)作为反应变量。

2.认知地图实验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一种信念或期望)。他研究了白鼠走一种复杂迷宫问题,他认为白鼠走迷宫,学习的不是左转或右转的序列,而是在它的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地图,一种关于迷宫分布的心理地图,如果一条熟悉的路被堵塞,则白鼠就会根据认知地图所展现的空间关系采用另一条路线到达目标。说明这一理论的是位置学习实验。甲乙两组白鼠,甲组白鼠从S1出发向右转到达食物点F1,从S2出发也向右转到达食物点尺,反复试验多次。乙组白鼠则从起点S1出发向右转到达食物点F1,若从S2出发则向左转到达食物点F1,F是固定的。实验结果表明乙组白鼠的学习速度比甲组快,这一事实认为白鼠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达到目标的符号及其意义,即获得位置的认知固,不是获得一套特殊(向右或向左)的动作反应。迂回实验也是证明位置学习优越性的实验,这一实验所用的迷宫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径3最长。实验时先让白鼠熟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一般

情况下,自鼠选择较短的途径通向食物,当途径1被堵塞时(阻塞甲),白鼠就在途径2与3中选择较短的途径2,如果途径2亦被堵塞(阻塞乙),白鼠只好走途径3了。迷宫实验中当堵塞甲时,白鼠从甲点退回,定途径2,当堵塞乙时,白鼠退回,不走途径2而走途径3(大多数白鼠是这样),好象白鼠头脑中有一个迷宫情景地图,更明确其间的空间关系,可见其学习不是对平时训练的途径顺序的习惯行为,而是对迷宫的空间关系进行学习。

托尔曼的另一个证明认知结构学习的实验

是潜伏实验。有三组白鼠走迷宫,第一组白鼠到达迷宫终点后给食物奖励,称奖励组;第二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不给奖励,称无奖励组,第三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前十天不给奖励,第十一天开始给奖励,称中途奖励组。结果发现,第三组白鼠在第十二天后到达迷宫终点的错误

次数少于奖励组,更少于不奖励组。

为什么中边奖励组的乎均错误在得到食物

强化后,明显少于奖励组7托尔曼认为,该组白鼠在头几天没有强化,但对迷宫的情景进行探索,同样进行了学习,形成了迷宫认知地图,当

后来给予食物强化后,这认知地图使其成绩赶上来。托尔曼结论为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上述的几个实验中,迷宫的情景,有无奖励等都作为自变量,而定迷宫的错误次数等则作为反应变量。

3.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

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所用的迷宫有大型的身体迷宫、槽形的小棒迷宫,和凸起的手指迷宫等等。迷宫的种类和通道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研究设计是共同的,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会从起点进入迷官,通过许多叉路口,顺利地找到出口。在每个叉路口都设置了一个育巷.进入盲巷,就计一次错误。从起点到终点连续三次不进入百巷,就算学会。根据学习中被试进入盲巷的次数,分析被试掌握迷宫各部位的空间关系顺序,被试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动觉

的、视觉表象、语言思维)等。还可根据所研究的认知学习理论问题,而设计具体的研究程序。

条件性学习实验

条件性学习实验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实验心理学的考点

条件性学习又称条件反射,这类实验对学习的研究起了很大作用,揭示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些实验都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实验进行设计,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是按刺激一反应(S—R)的模式进行,强调的是联结的形成,重点考察反应是如何获得的,以及反应如何与刺激建立联系。因早期实验的对象主要是动物,因此又称动物学习实验。

1.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最早提出,主要实验对象是狗,实验中食物屑于无条件刺激物,狗在进台或看到食物时所分泌的唾液是无条件反射。在呈现食物之前先呈现灯光或铃声,这称之为条件刺激,在条

件刺激相继或同时伴随无条件刺激一定次数以后,当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狗也同样分泌唾液,这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即对信号(条件刺激)进行了学习。这类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作为条件刺激的种类、数量、强度、相似性、持续的时间、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等都可

作为自变量,由研究者操纵变化,而狗分泌的唾液滴数,以及分泌唾液的潜伏期都可作为反应变量。除上述唾液分泌之外,脑电图变化、血管收缩、膝跳、呕吐、眨眼反射、呼吸变化也可作为反应变量;另外,当条件刺激出现后,无条件刺激的出现与否,或出现的次数比例或出现的强度大小等也可以作为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则是除作为条件刺激以外的其他环境变量因素,以及实验对象的机体因素,都需严格控制,否则会与自变量混淆。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了条件反射建立的各种条件,分化、泛化、抑制、去抑制、条件刺激的保持等有关学习问题。

2.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桑代克称之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学习,这是由于动物为得到某些期望的结果或奖励所习得的行为是工具性的,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

实验的不同之处,是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只在动物先做出一个适当的反应后才呈现,而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的呈现并不依赖动物是否做出反应。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理论上与工具性条件反射并没有差别,都是在动物作出反应后,得到奖赏。不同之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斯金纳箱中进行,动物可以随时进行反应,随时得到奖励,这一切是自动的,动物的反应可以自动记录,可以测量其反应速度,而工具性条件反射可以反复试验学习情境的反应种类。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中,所用的迷津类型有多种:复杂迷津、T形迷津、直道(简单)迷津。迷津有起点箱(有门)、迷道、终点箱(有门,箱内有奖励物)。迷道可以是一条通路,也可以有很多盲道,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可反复试验动物的反应情况。自变量是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也可以是不同的操作开门的地点和方式,也可为在动物得到奖励之前各种声音、颜色、明暗、形状等刺激的变化,或奖励的差异(强度,种类)。反应变量是穿过迷津的速度或错误的次数。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的间隔顺序,刺激的种类(按不同的键,有不同的刺激出

现),如声音不同(波长或频率,音强,音色等),或灯光强度不同,光谱不同(称颜色不同),或图形形状不同,所得的奖励物的强度差别,或是否得到奖赏等等,都可作为自变量因素。而动物的反应按键的速度或正确率作为反应变量。研究动物对不同刺激的辨别(称为褪色Fading)问题,逃避与回避学习问题,强化的概念问题,强化的数量与延缓,强化的时间安排,行为塑造等很多学习方面的问题,都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含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程序予以解决。

3.反馈学习实验

生物反馈是学习控制、调节自己身体机能(心跳、血压等内脏活动和脑活动)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身某些内脏活动是不能随意控制的,即不能有意识地调节它们的活动。因此,学习研究的早期,只用经典的条件反射方法研究自主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后来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程序取得了公认的成果。米勒(N.E.Miller,1967)用奖赏的办法(刺激脑的愉快中枢)使被用箭毒排除了任何随意肌反应的动物心串和肠收缩发生预期的变化:心率快时受奖赏,快心率就增加,慢心率就减少,而肠活动

不变。当肠收缩受奖赏时,肠收缩活动就增加,当肠舒张受奖赏时,肠收缩就减少,这时的心率快慢维持不变。这说明没有任何随意肌为中介.内脏活动能形成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同样,人通过反馈可以学会控制内脏反应,皮肤电反应,脑电变化。即当人们默想某件事时,或使心率加快,或使血压降低,管可用仪器显示出来,或使自身感觉舒服,再反馈去认识所想事件,如此反复训练,就会建立使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操作性条件反射。反馈实验中,还可借助表象来实现控制自身的机能。鲁瑞阿报告随意加速心率的例子:一个有非常生动表象的人,当他想象自己正在追赶火车时,他的心率从每分钟70一72次增加到80一96次,最后高达100次。有人想象一只耳朵受灼热,男一只耳朵受宋风吹.结果会使两只耳朵的温度有差别。1972年有人曾让经过自我催眠的被试想象一只手在冰中,另一只手在热水中,结果两只手温度差可达到小后来又有人利用表象控制血压、心跳的试验:让被试想象自己的手发热、变宣,之后再想象手发冷、变轻,这样交替训练,结果是前一训练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后一训练则相反。

这些学习随意控制自己身体机能实验中,可以用如下方式增进随意控制,亦即生物反馈

实验中的自变量因素;①身体的内部有反应时给予强化,让他通过生物反馈来认知内部状态;②实验者用指导语或强化物启发被试去完成随意

控制的某一反应,③用身体内部的反应作为要分辨的刺激物,直接训练被试寻找适宜的反应。4.程序教学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原理用于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教学方法,叫做程序教学。斯金纳认为,在实验中对动物学习研究所发现的条件作用的

一些原理可用于改进教学。实验的基本程序是把所要教给学生的一些信息,以一系列框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每个框面都包含有信息的一个新的项目,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先有一个反应),学生写完答案后,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以供学生核对(奖惩),然后再提出一个新框画,如此循环。学生就一步一步往前学,逐渐进入学习更为困难的材料,学生每走一步都可得到即时强化。这种教学方式用计算机来控制,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之一种。这一类实验中,不同的问题形式所构成的新项目,学习情境,正确答案的出

现形式,时间间隔等,以及被试的不同情况,都可作为自变量加以操纵控制,而学习成果作为反应变量。除此以外,其他一切影响因素都作为无关变量应予以控制。

5.行为塑造及行为矫正实验

(1)逐步强化法:在训练动物做复杂活动,或人类被试学习某些复杂问题,或矫正某些不良行为或某些心理疾病时.如果一定要等到符合标准要求的动作或行为完满实现后,才予以强化,这样做会使所要求的动作或行为永远出现不了,也永远得不到强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斯金纳设计的渐进法。以所要求的复杂动作或行为为最终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对所要求的复杂动作或行为划分不同的阶段,巧妙地对强化进行安排,即只要是朝最终目标方向所要求的动作或行为一出现,就予以强化,直至达到最终目标的动作或行为出现。例如训练一鸽子去啄卡片上的一个白点。开始时鸽子在笼中乱转,当它转到卡片方向时,即予以食物强化,经过几次强化后,鸽子总朝向卡片方向。下一步要求鸽子定向卡片.才给予强化,再一步要求啄卡片,才强化,最后要求啄白点时才给予强化,通过这样按阶段有步骤地

强化某些接近动作,就可建立起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

这种渐进法或逐步强化法,也可应用于人类行为矫正,例如一个患部分瘫痪症的女孩,护士不领她走路她就瘫在地上,现在想用逐渐强化的方法重新教她走路,且能走到食堂。这种行为从来没有发生过,因此不能直接对它强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先强化别的行为,因此,要先选定一个强化的起点。当两把持于相距一步远时,小女孩可以从一把椅子定到另一把椅子上,所以就把这个行为作为强化的起点,然后把椅子之间的距离逐步拉长,一直逐步进行强化,直到最后,两把椅子之间的距离可以和到达饭厅一样长。当然这一训练是逐步进行的,各阶段的强化也不会一次完成,而是需经过多次.这期间可能出现反复,可先结强化予以鼓励,或再分步进行。

逐步强化的方法,除了明确所要求的行为,选好起点和逐步强化外.也要注意别在无意

中误用。选择的起点或各阶段的方向远离最终目标就可能产生误用。例如一个小孩摔倒了,他大声哭叫,引起大人的关照,安慰,甚至小题大作,由于这种强化,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故意摔倒大哭

大闹,儿童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由于逐步强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误用造成的。

(2)消退:通过消退可以消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反应。所谓消退是通过反复地不给予强化来减少反应的强度。消退与强化并用更为有效。有关这一类实验在儿童的教育与培养中是经常用到的。

(3)系统脱敏作用:消退治疗的一种形式。有些人无缘无故地害怕某些刺激或情景(如死、病、打针、吃药、社会交往……),而患有恐惧症。脱敏就是消除这些恐惧症的方法。假设这些恐惧是由经典条件反射造成的,引起害伯的刺激可看作条件刺激,它们过去曾与引起害怕的无条件刺激结合过,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害怕经验是一种条件恐怖。因此,可以通过多次只呈现条件刺激.不呈现无条件刺激(引起害怕的条件)来清除这种条件恐惧。这种消退的程序就是系统脱敏作用的基础。

根据孟庆茂的《实验心理学》改编

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研究是心理学综合考试大纲中发展心理

学的考点。

自从1874年英国的Galton 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首次应用双生子法后,迄今已被广泛用于医学遗传、行为遗传以及人类的智力发育等研究领域。双生子分析基于如下原理: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两种,前者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带基因相同,后者由两个卵接受不同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成,在遗传特点上无异于两次妊娠,基因的柑似程度与同胞兄弟一样,一般说来他们之间拥有大约50%的共同基因。

用双生子研究来说明基因因素在心理产生

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既然同卵双生子有完全一样的基因,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异应归因于环境因素的不同;(2)异卵双生子具有不同的基因构成,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环境条件且可以提供对环境控制的一些方法;(3)当同时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进行研究时,

我们就有可能估计不同环境条件在相同基因型上的作用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会有何种结果。

比如,把两类双生子作为对象研究个性形成,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

(1)就某种特征,把同卵双生子相互间的类似度和异卵双生子相互间的类似度作比较,判定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某种特征,在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别小,在异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别大,那么,就可以说这种特征比较容易遗传。

(2)对同卵双生子间差异的分析。例如,把同卵双生子放在不同的生育环境,他们两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特征差异,这些差异的特征可以说是由环境造成的。没有产生差异的特征则被认为是从遗传得来的。

简而言之,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是环境所决定的,而异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都是由基因间的差异所决定的。因此,通过对与个性特征相联系的两种作用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比较可以估计出在多大程度上个性特征是基因所决定

的,估计出在多大程度上个性特征能够被不同的环境条件所更改。

另外,双生子研究和可和收养子女研究相结合,可得出更丰富的结论。比如,让具有各种不同程度基因相似性的个体接受具有不同程度相

似性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再就行为基因学家所关心的特征对不同个体进行测量。这样就能确定在多大程度上他们的基因相似性能解释在每一性

格特征相似性上的分数。例如对合养的同卵双生子的IQ分数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分养的同卵双生子间的IQ分数进行比较,也可以进行合养的异卵双生子之间、分养的异卵双生子之间、合养同胞之间、分养的同胞之间、合养的亲一子之间、分养的亲一子之间、寄养的父母一收养子女之间IQ分数的比较。已有的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相似性越大,他们的IQ分数相似性也越大,基因与IQ分数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医学研究史上,都有大量的双生子实验。比如,早在19世纪时,英国的高尔顿就研究了双生子的智力相关程度,并得出结论认为遗传决定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进入20世纪后,行为主义的研究则表明是后天的养育经验决定了个体之间在智力与人格上的差异。

而近年来由美国心理学家波查德(Bouchard,T.J.)对双生子的研究却支持了高尔顿的遗传论观点。

波查德以四组双生子为调查分析的对象:即在同一环境中喂养的异卵双生子(DIT)、分开喂养的异卵双生子(DIA)、在同一环境中喂养的同卵双生子(MIT)和分开喂养的同卵双生子(MIA)。假如后天的养育经验决定智力与人格的发展,那么DIT和MIT在个性的发展方面都应该呈现高度相关,而DIA和MIA由于缺乏共同的养育经验,则在这些方面不应相关。但波查德却发现:在智商方面,DIT相关系数仅为.14,MIT是.78,但MIA是.71。这一结果说明遗传在决定智力方面约占70%的比例;在人格特点方面,儿童与其养父母和一起长大的异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无明显类似之处。而同卵双生子无论是否在一起长大,其人格特点上的相似之处都具有高度的相关。由此,波查德认为是遗传而不是共同的生活经验决定了智力与人格的发展。随后,另外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泰勒根(Tellegen,A.)的研究也支持了波查德的研究结果。泰勒根等人以多维人格问卷法调查双生子的攻击性、成就感、保守性与社交能力等人格特征,发现这些特点的可遗传性在.50-.60之间。由泰勒根与沃勒等人的另外一项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则更为离奇,他们发现宗教兴趣、态度与价值观的可遗传性也达到.50。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很大争论。

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

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 心理学考研专硕(又称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其中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都是自主命题,备考前,建议选择好院校,并在院校官网查看具体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对于没有给出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以及是全国版大纲的,博仁考研老师依据多年辅导经验,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一、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八、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统计与测量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 最后,博仁考研老师再提供一些心理学考研的复习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注重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备考阶段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统计与测量、发展心理学等都是心理学基础学科,而大部分招生院校命题考查的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所以,首先要理解课本知识,要理解透彻,然后要记住各种名词解释以及带有明显简答特征的内容,同时要记牢各种实验和计算公式。 2、查找历年真题,熟悉命题范围和特点 由于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是由各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同时,没有规定各科目分值比重,比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占多少分,发展心理学占多分,这样命题的随机性就比较大,所以,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涉及不多或者指定参书里边没有的不一定不考。但是,考生可以找找报考院校历年考过的真题,真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学校的命题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照报考院校的考试大纲,也会发现一定的规律性。 3、注意报考院校的重点研究方向。 因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命题老师一般都是这个院系中的学术带头人,所以,试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学校的学术专业方向,那么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查查这个学校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什么,重点复习与之专业方向研究重点相关的知识,同时多看看与之相关的书籍。 关于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和复习指导,就先介绍到这里,有更多考研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中山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的分析总结

中山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的分析总 结 中山大学今年第一年考专硕,不只是参考书目跟学术的差不多,从一线反馈回来的消息也知道题型跟学术的也差不多。所以,在没有更多的参考信息之前,同学们可以用一颗学术的心复习专硕是准没错滴。从题型上来看,可能是出题老师们觉得自己出的题还无法用现存的题型命名,所以中大的卷子乍看起来很唬人,因为有十四种题。但是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后面的大题都是一个题型一个题的。比如说第五大题:实验设计简单的单因素实验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单词记忆的影响。 从题目内容来看,中山大学比较注重实验、统计和测量的考察,比如说十四、如果一个研究既可以采用参数方法也可以采用非参数方法。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这就是考察大家统计这一块的知识了。所以如果想考中山大学的专硕,一定要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并且掌握好统计、实验和测量。 参考书目: 【重点科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实验心理学以郭秀艳的书为主,朱滢的书为补充。 【次重点科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常规的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实验设计中山大学都考了个遍,不常规的判断、画图也考了。这就要提醒同学们,在备考中山大学的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不但要面面俱到,题型的掌握最好也能了熟于胸。毕竟,要是你不知道要画图,尺子没带可咋办。这些都提醒同学们,要是想期待明年能拿到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定一定一定要复习全面。如出现在卷子上的双盲实验、速度—正确率权衡。 而像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做起这些题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小编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和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欢迎各位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考生在复习准备中要把握重点,捋清复习思路,这样才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打好基础。下面是凯程教育整理的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希望大家认真应对接下来的复习。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从心理量表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将心理量表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2)感觉比例法(分段法)与数量估计法 比例量表示既等距又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分段法:是制做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数量估计法(使用了史蒂文斯密定律):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的方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者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3)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感觉等距法:要制作等距量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感觉等距法;它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 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差别阈限发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里物理量标的灯具单位;随着心理感受梯级的提高,为了产生下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刺激方面需要的增加量越来越大; 4)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顺序量表(等级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 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注意使用ABBA 法加以平衡顺序误差;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轮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心理学研究

第5章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 5.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变量关系 答:变量关系是在解释研究结果和建构理论中,首先要明确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三种类型:正交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正交关系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相关关系指变量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三种;因果关系指某一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的关系。 2.统计表 答:统计表是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研究的数量化结果的方式。统计表的类型主要包括原始数据表、次数分布表和分析结果表等。一个统计表通常包括表题、表体和表注三部分。表题是统计表的标题。表体是统计表的主体内容,包括研究的对象或特征,研究对象或特征的指标、类别、数据结果等内容。研究的对象或特征名称一般列在表的左边一列;研究对象或特征的指标、类别名称一般列在表的上边一栏;同一纵列上的数据所保留的小数位要一致,位数要对齐。表注是对统计表中有关内容的说明,包括对表的来源,对统计表中所作的注的说明,有时可以说明统计推论的结果和结论。 3.元分析 答:元分析是一套将大量围绕相同课题的独立研究加以综合的统计方法,即对众多文献进行

定量评价,并用综合统计量作为数据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元分析假设每个研究提供对总体潜在关系的一个不同的估计,并通过积累不同研究的结果,可以获得比单个研究更精确的总体关系。 二、简答题 1.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有哪些思路? 答: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要遵循以下原则、方法: (1)解释研究结果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解释结果时必须客观、真实。在解释研究结果时要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为了解释的方便或偏向某一理论而歪曲、忽视数据,也不能为解释某一结果而捏造、曲解有关理论。此外,还应注意避免受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故意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解释。 ②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解释结果时必须综合考虑、全面思考。解释时要对全部数据分析有整体的看法,不能只选取局部的数据进行变量关系的说明。 (2)解释研究结果的方法 ①推论法,即从已知的数据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的方法; ②演绎法,即从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原理的方法,常见的如三段论; ③归纳法,即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的方法; ④因果推论法,即通过由因推果或由果溯因来确定因果关系及其方向的方法。 2.研究结论的概括性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研究结论的概括性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划分。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2017年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千呼万唤的2016年347心理学专硕考试大纲在今天终于发布了,勤思老师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们详细解读大纲变化,点拨复习要领。 特别说明:应用心理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又称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大纲发布以来,至今教育部没有发布过新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依然以2011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版本为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目前部分院校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先选择好学校,参考招生专业目录,确定好报考学校是否有自己制定的参考书目。关于报考院校、参考书、报录比等考生疑惑,勤思347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课程老师已经录制的专业的解析课程,欢迎广大考生们免费索取。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Ⅱ、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实验心理学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3章反应时法 3.1考点归纳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1)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包含以下几个时段:第一时段,剌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以上三个时段的总和即是反应时间。反应时为心理学家观察心理操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2)反应时的研究意义 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反应时研究,几乎奠定了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对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①反应时间是一种反应变量,它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及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对一件工作越熟悉,反应时间就越快;内部过程越复杂,反应时间就越长。反应时间随多种原因而变化,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很方便的反应变量来运用。由于这些原因,反应时的研究就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②心理实验中常用速度作为反应变量,这个速度称作反应的时间,而反应时只是它的基本成分和最简单的例子。

速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做一定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所完成的工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测量工作速度。速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量数,是因为每个动作都需要时间,而时间是可以测量的。速度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对一件工作完全精通,就会做得很快。速度也可以作为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内部过程越复杂,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因而测量反应的时间,即执行反应的时间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而反应时,就是测量反应的时间中最简单的例子。 (3)反应时研究的历史发展 反应时的实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反应时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历史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①唐德斯反应时ABC时期 1850年,赫尔姆霍茨(Helmholtz)等关于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开始了反应时的研究。他发现刺激离大脑近的皮肤,反应时要短,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反应时变动很大。 天文学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人差方程(或个人方程)(personal equation)。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这一发现引起了天文学家经久不衰的兴趣。此后,他们确定了不同观测者的人差方程式及其校正方法。 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赫尔姆霍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使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具体内容将在后面介绍),后人将它们称为唐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1873年,厄克斯奈指出准备定势在反应时测量中的作用并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名词。 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在冯特早期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 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9、科学的原则:系统的经验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证为原则、俭省原则 8、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9、怎样理解观察法是听自然演讲实验法还是向自然发问?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保密原则。 1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12、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因素型、函数型)、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 13、怎么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14、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15、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16、对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2表示有两个自变量,每一个包含两个水平) 17、因变量要是客观的、量化的、有效的 18、实验心理学中的典型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2020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

2020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心理学导论考点解析 第一部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部分主要的出题方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在新一轮的复习中,这部分内容要全面通读几遍,对每个知识 点都要有所了解,能达到再认的水平。对于"心理学研究方法"需要 多理解,它不仅出现在心理学导论中,还出现在实验心理学的考点中,所以需要多理解;对于"大脑皮层和机能",可以对照大脑各区域 的位置和功能进行理解和记忆。"脑机能学说"需要细致的理解,能 再认、争取能识记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两章的内容相对琐碎和繁杂,需要多看书、多理解,遵循从粗到细、到小的原则,防止记混。 第二部分 总的来说,这部分细节比较多,而且有许多重要的概念,需要进行对比记忆,可以从概念、特点、分类等方面进行复习。同时注意 概念之间的区别,提高记忆的有效性。在这一部分,感觉、知觉、 意识容易出选择题,所以注意细节把握;注意、记忆、思维部分容易 出简单或综合题,并且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相联系,容易结合出综 合题。在2014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的简答,

所以这一部分还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在2016的考题中,出现了"简 述斯腾伯格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三种假设及研究结果"因此 记忆这部分内容需要加以重视,并结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一起 复习,有助于增强复习效果。 复习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比照记忆和联想记忆。知识点很多,而且都很重要,必须以重点概念为重心向四周发散补充,查漏补缺,同时,充分重视知觉、记忆、思维等三章的重要理 论进行学习。 第三部分 这部分的重点是动机、需要与意志,是这部分很可能出简答题或综合题,在2016的考题中,出现了"结合案例运用动机-成就目标理 论和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分析王刚和李明对同样的业绩却有不同反应 的原因?"的综合题,因此请考生必须对每部分的内容整体理解、记忆,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其中可关联之处,培养一种出题人的 思路。 第四部分 这部分内容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可以自己组织专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以便能把相关的知识都串联起来,不遗漏知识点,同时这部分 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结合紧密,容易结合起来出题,故 在复习的过程中,多联系,保证自己的知识是连贯的,富有逻辑, 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保持思维清晰,灵活发挥。另外,一 些重要的理论一定要掌握好,2014年的试题中有出"加德纳的多元 智力理论"的简答题。 第五部分 社会心理学最近几年大纲没有变化。这部分的内容在2015年真 题简答题中考查了"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要比较二者的异同"。反映了一种趋势,就是心理学考察越来越与社会接轨,与实践 接轨,大家对这部分内容需要了解和掌握。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17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17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略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

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心理学研究

第1章导论 1.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 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带着一定的假设或处于某一理论的指导下,而且研究还常常受到其本身的价值观念和个人好恶的影响。要尽量避免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 (2)系统性原则。心理现象总是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其产生和变化都是有原因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的统一。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而理论则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4)教育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时,经常要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什么? 答: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次。(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哲学方法论是以世界观为向导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唯物辩证法是指导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心理观和研究方法指导。具体来说,唯物辩证法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在心理学研究中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心理的本质,正确确定研究思路。此外,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运动发展观、矛盾统一观和质、量互变观要求在心理学研究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甚至多学科、跨领域的方法,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心理,应抓住主要问题,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应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系统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中介,它一方面使抽象的哲学方法论的观点或思想具体化,使之能从整体的角度操纵、分析变量,可以给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思路、分析角度等;另一方面它又指导着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体现在具体研究中。 (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运用的手段和技术,在收集数据时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在分析数据时可采用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逻辑方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受一般科学方法论指导,与研究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各科复习方法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各科复习方法 312统考心理学试卷满分300分,涉及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和实验心理学6门科目的内容,其中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针对各门科目性质特点以及在考试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博仁教育心理学老师为广大备考312的考生提出以复习建议供参考。(1)心理学导论。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两门,普通心理学是进行心理学复习和以后进行进一步心理学知识深造的基础,从考试分值上,也可以看出这门科目的重要程度。社会心理学是从2011年开始大纲新加入的内容,涉及的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基本原理。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基本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都很熟悉,要达到能再认的程度,对于心理学基本的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也要很清楚;其次,按照大纲列出的心理学导论的13章内容,前五章是比较简答和基础的,在考试当中是次重点,但一些基本的理论或心理现象也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从第六章记忆到十二章人格,这部分内容比较多,特别是涉及一些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部分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第十三章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涉及比较简单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要达到能够对知识点再认的程度。 在复习方法上,普通心理学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要认真看教材,不要只背简化版的大纲或是背诵版资料,因为普心涉及的小知识点或有助于理解的内容,在教材上会更加形象和明晰。在对教材熟悉一两遍后,可以形成这部分知识的框架,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记忆。社会心理学部分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 (2)发展心理学。这门课涉及的是个体从胎儿到死亡的一生中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年龄段划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现象出现的时间等能够熟悉和再认;其次,对于基本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要能够非常熟悉,一些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要能够回忆。 在复习方法上,在对教材基本的框架熟悉后,可以按照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纵向上,就是按照年龄段从胎儿、婴儿一直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总结出各个心理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横向上,按照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总结个体从出生一直到老年的变化特点。 (3)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涉及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教与学的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但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特别是学习理论这部分。 在复习程度上,学习理论部分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这部分知识点最好能够记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部分的小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复习时,可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列出一个大的框架,按照分类、理论等的思路进行复习。 (4)心理统计。这门课是心理学复习中更偏重理解性的知识,也是一门方法基础课,主要涉及心理学数据的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在复习程度上,关键是要理解基本的概念,明确各种统计的基本方法,同时能正确解释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