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转述句专项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转述句专项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转述句专项练习

转述句专项练习

1.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我来接你。”

1.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她来接小明。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 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3.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4. 李楠小声告诉我,他家在少年宫附近。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5. 小姑娘说,她要去北京,她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王芳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7. 雷锋对大嫂说,他送她一程吧!

8.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8. 老师说,我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9.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9.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0.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0.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他!

11.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2.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2. 爸爸说,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先吃饭,他有事。

13. 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13. 一个同学对我说,借他一只笔。

14. 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4. 外婆问我在干什么。

15.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15.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让老汉先走。

16. 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16. 大孩子说,爸爸,看那树多高。

17. 爸爸说:“我星期天去旅游。”

17. 爸爸说他星期天去旅游。

18. 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18. 外公说那是向天椒,特别辣。

19. 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19. 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20. 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0. 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要去医院看病。

21. 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21. 他说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小学语文陈述句和转述句专项训练

小学语文陈述句和转述句专项训练 一.概念: 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 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二.方法: “两改一查”: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一)、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注意:若说话内容中有连用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 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二)、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 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跟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的思路差不多。(1)改标点:改逗号为冒号,添加引号。 (2)改人称:如果转述内容中是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应改为“我(们)”;如果在转换时遇到一个句子中有两个第一人称“我”时,应改后面的一个“我”为第二人称“你”。 比如: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这个句子如果改成“我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显然就不对,应改为:姐姐说:“我明天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3)检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比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母亲要知道那时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他哪能离开呢? 改换后的句子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升国旗》教学设计

升国旗(第二课时) 【教材简解】 《升国旗》是首小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课文田字格中是本课要学习的9个生字。练习的第1题要求朗读、背诵课文,第2题是本课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突出,操作程序具体。文中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升国旗时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国旗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画。看看,它是? 2.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它就是国旗(板书:国旗)让我们读好它的名字。 3.师: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将国旗?(升起,板书“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一起读课题:2、升国旗。 (多媒体闪动出示课题:2、升国旗)讲解“升”的字形笔画。(一撇小小像国旗一角,一竖笔直像旗杆。)指导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以图片出示,给学生关于国旗的形象感知并指导读好国旗这个词语,相机教学生字,并以观察生字外形特点的方法来形象记忆,增强识字趣味。】

小学语文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方法及练习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1、人称的改写。首先搞懂人称。 第一人称有:我、我们。第二人称有:你、你们。第三人称有:她、他、它、他们、它们,她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2.标点符号的改写:一般引号改写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但有时候,适当的改写或删减词语也是必要的。注:说的话中有反问句,我们要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还要注意指示代词(这、那)和趋向动词(去、来)的变化。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三、直述句改转述句的类型: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 《雨点儿》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点儿》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 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 a、随文识字11个; 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 c、重点读好第一段; 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二: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舞蹈导入。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朗读。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范读,课件)

小学语文: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1、把句中双引号内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注:若双引号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双引号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尹老师对廖均灿说:“今天你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许去踢足球。”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张袖祥对喻万彬说:“你今天说了三次不文明语言,回家罚写反思一篇。”

8、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9、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0、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1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12、吴奇轩对霍俊男说:"你要去做作业了,不然我就告诉尹老师去。." 1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14、毛泽东对警卫员说:"你给大家泡些茶吧." 16、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17、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18 刘鉴裕说:“老师,你把葫芦丝给我带到学校来一下。” 19 杨美琴对陈老师说:“李仁鑫很不舒服,感觉喘不过气来。”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升国旗》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10课《升国旗》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将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q____ ɡ____ ɡ____ 升 起 国 歌 m____ ____ì h____q____ 美 丽 红 旗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 èn ɡ zh ōn ɡ l ì zh èn ɡ w ǔ yu è 三、读一读,连一连。 f ān ɡ ku àn ɡ 方 f ān ɡ z ì p án ɡ 囗 z ǒu z ì p án ɡ y án ɡ z ì t óu 走 四、选字填空。(填序号) ①旗 ②棋 1.我们的国( )多么美丽。 2.我最喜欢下五子( )。

①立②力 3.哥哥的( )气比我大。 4.同学们在操场上( )正站好。 五、一笔一笔地写出下面的字。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一读,做一做。 wǒɡuó de ɡuó qí shì wǔ xīnɡ hónɡ qí qí miàn shì hónɡ sè de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是红色的, zuǒ shànɡ fānɡ yǒu wǔ kē huánɡsè de wǔ jiǎo xīnɡ 左上方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zhōnɡ jiān yì kē dà wǔ jiǎo xīnɡsì kē xiǎo wǔ jiǎo xīnɡ huán rào 中间一颗大五角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 zài dà wǔ jiǎo xīnɡde yòu miàn wǒ men yào rèài hé zūn jìnɡwǒ men 在大五角星的右面。我们要热爱和尊敬我们de ɡuó qí shēnɡɡuó qí shí wǒ men yào lì zhènɡjìnɡ lǐ 的国旗,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1.我国的国旗上没有( )色。 ①红②黄③蓝 2.升国旗时,我们要( )。 ①②③

小学语文直述句改为转述句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方案一 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方案二 直述句改转述句的类型: (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2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8课 雨点儿(第一课时) (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部编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本册中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两个角色,它们的对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朗读时,还可以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数”等8个生字,会写“问、有”两个生字。 2.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3.学会句式:()从()。初步了解雨点儿。 教学重点:认识“数”等8个生字,会写“问、有”两个生字,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

教学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 2.学会句式:()从()。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朗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暴雨……)课件出示图片。 3.我们见过的这些雨呀,都是由大大小小的雨点儿组成的。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课件出示课题:雨点儿。齐读课题,并指导儿化音的朗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我们就要和雨点儿做朋友。下面跟着雨点儿走进课文吧。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升国旗》教案

《升国旗》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4.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的庄严,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的庄严,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靠一靠你们:咱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全称叫什么?首都?我们的国旗叫什么名字?认识国徽。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是国歌,我们的国歌也有名字哦,叫什么名字?国旗、国歌、国徽、都是我国是象征。认识:中国、国旗、五星红旗三个词语。 3.练习句子:把“中国、国旗、五星红旗”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升国旗》这篇课文。升国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外面是国字框,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课前圈出生字词。数数一共几句话。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一共三句话,“;”叫分号。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习新部首:国字框。 3.学习“五星红旗”。 (1)师:其实呀,“国旗”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五星红旗)出示词卡:五星红旗。 (2)相机学习“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绞丝旁,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4.小结: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五星红旗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年龄特征,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图片、视频、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搜集国旗知识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五年级改写句子方法与技巧

改写句子的方法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一般来说,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时,有几句口诀: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去掉疑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 (2)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如: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成: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3)把“?”改成“。” 2、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加上疑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 (2)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如: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成: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3)把“。”改成“?” 二、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写句子的技巧和方法: 1、“的”前的修饰都删去 2、“地”前的限制要删去 3、“得”后的补充说明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4、方位词语删去 如:“在……上”“在……里”“在……中”等。 5、时间词语删去 如:“有一天”、“……的时候”、“……的一天”等。 6、数量词语照样删 7、“着、了、过”不能删 8、抓住主干来缩简 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三、常见的几种关联词。 四、 1、并列关系:既……又……;不但……而且

……;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 为……; 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6、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 四、修改病句: 1、常见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如: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 (2)搭配不当。如: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继续前 进。 (3)成分残缺。如: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 专门利人。 (4)重复啰嗦。如:他经常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 风。 (5)自相矛盾。如:他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 神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案

8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 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 3.板书课题:雨点儿 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巧识字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1)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播放课件:落叶飘落。)“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 话。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 一 读。 3.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 有 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 生 读正确。 (4)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 的 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读“方”。 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5.桌间相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读中悟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升国旗教案

○ 10 升国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会写“中、五”等4个字。认识国字框、绞丝旁2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会写“中、五”等 4个字。认识国字框、绞丝旁2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课文。 3.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 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 识记生字。 难点: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 爱国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我是中国娃,认识五星红旗 1.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小娃娃吗?(中 国)既然是中国娃,你认识这鲜红的旗帜吗?(相机板书:五星红旗)谁来说说五星红旗的样子?(引导从形状、颜色、图案等仔细观察。)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她?(相机板书:国旗) 2.师:是呀,作为中国娃,肯定认识我们的国旗。作为中国娃,肯定希望在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我们的国旗。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评价) 3. 作为中国娃,能不能读好课题呢?板书:升国旗。读题(可以引导带着刚才的心情去读题目,比如激动,开心,幸福,庄严等等) 二、我是中国娃,爱学中国诗 (一)读好课题。 1.我们的汉字方方正正,神奇又美丽,哪个聪明的中国娃会记“升”字? (1)认真观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它的?(第一笔“撇”像高高飘扬的红旗,最后一笔“竖”像长长的旗杆。) (2)试着给它组词,并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2.孩子们真聪明!不仅认识了“升”,还会深情地读好课题。现在我们学习诗歌,比比谁是“最棒中国娃”!大家愿意吗? 3.要想做最棒中国娃,必须闯过三道读书关,有没有信心?(有)好,请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对不熟练的拼音做个记号,反复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为止。 (二)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师:“最棒中国娃”闯关开始!(出示课件) 1.第一关:我是中国娃,会认中国字。【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播放视频,激发学生获得新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此外,课文第一次出现对话,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数、彩”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3个偏旁“彡、穴、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

3个偏旁“彡、穴、刂”。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2.组织学生说一说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3.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儿》。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雨点儿有大有小。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正在说说悄悄话呢!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8 雨点儿

8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认识偏旁“彡、穴、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4.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的美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会认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有兴趣地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 落在水里都不见。 (课件) 学生猜谜语,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见过什么雨?(课件) 2.读课题。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喊它吧!生自由和雨点儿打招呼,师纠正

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识字。(课件) 数彩半空问到 方没更绿出长 三、随文识字,初识雨点儿。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出示自然段,随机进行生字词语教学) 2.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 ①出示词语“数不清”,读准字音,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②认读“云彩”“飘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 听听雨声,雨娃娃们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呢?你能听得懂吗?(课件) 3.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问句。 ①读“半空”。 ②出示“问”,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课件) 4.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词语。 ①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 ②板书“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③板书“地方”,“方”字读轻声,指导读好句子。 5.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四、巩固生字,识记字形。(结合课件进行)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字形你记住了吗?看谁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 五、指导书写。 1.观察“问、有、半、从、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课件)

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

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 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宝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面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shǔbùqīnɡyúncǎibànkònɡwèndádàonǎrdìfɑn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升国旗》教案

10.升国旗 课题升国旗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在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字指导,本课有4个独体字,指导书写时巩固字形,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升、国、旗”等11个生字,认识“口、纟”等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用时:6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全校 师生都会一起开展一项什 么活动?在这项活动上会 做哪些事? 2.你了解国旗的哪些 知识? 3.导入新课,板书课 1.生答:升国旗、在升旗 仪式上会开展旗手升国旗,师 生行注目礼,生行队礼、唱国 歌……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学生齐读课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升旗 歌起 么美

题。 丽 中 立 红 国 2.比一比,再组词。 二、自主 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 1.请大家自由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铅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 2.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及自己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给每个生字口头组两个词,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 3.同桌互相检查识 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4.全班交流:认读生字及识字方法、强调:拼读时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音的区分、认识2个偏旁。 5.巩固识字(课件展示生字)。 (1)自由认读后,同桌相互抽考; (2)开火车认读。 (3)小组竞赛读。 (4)全班齐读。 1.边读边圈画生字。 2.独立识字、组词。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 5.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改为转述句练习题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2.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4.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5. 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7.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8.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 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11. 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12. 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13.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14.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15.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2. 16. 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17. 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18. 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19. 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20. 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21. 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22.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3.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24.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25.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26. 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27. 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8. 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29.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0《升国旗》教案设计

10 升国旗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首儿歌仅有5行,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为此,本课设计注重对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识字课堂。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音乐、图片、视频、唱歌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不同情境下升国旗的视频。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 2.搜集关于国旗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呈现教材场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是什么

时间?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望着国旗,立正,向国旗敬礼。) 2.引导学生展开回忆,自由交流: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课件播放天安门前升国旗的视频,教师讲解: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4.小结:同学们,在很多重要场合、重要时刻,我们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这篇课文。 5.板书课题。教师一边板书课文题目,一边范写生字,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升”是独体字;“国”字里面是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较多。 6.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到引导学生回忆熟知的生活经验,再到播放天安门前壮观的升国旗仪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欲望,调动起他们表达的热情。通过诠释课文题目,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识字正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倾听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