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第十二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第十二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18世纪欧洲美术

一、历史背景:

1715年,专制独裁的路易十四去世,长期受压抑的王宫、贵族终于从严肃繁琐的宫廷礼仪和生活规范中获得解脱,他们纷纷涌向巴黎,修建豪华的住宅,过起轻松自由、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室内装饰一改巴洛克式的雄健、宏伟而变得玲珑、优雅。新上台的路易十五荒淫无度,昏庸无能,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萎靡堕落。法国贵族阶层的日渐衰落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兴盛终于使17世纪宏伟庄严的古典主义风格开始被一种享乐主义的艺术所取代,这便是“罗可可”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首先在巴黎兴起,然后遍及欧洲大陆,最初表现在建筑方面,然后波及绘画、雕塑和其他领域。

二、词语溯源

“罗可可”一词源于法语,含义是“贝壳形”,起初指建筑和室内装饰的一种风格,后泛指18世纪路易十五时代从室内装饰到建筑、绘画、雕塑乃至家具、服装等各个领域的一种流行性艺术风格。其特征是纤细、华丽、繁琐,多以曲线代替过去严格的直线,以非对称法则代替对称,色泽柔和明快,追求视觉的快感,并有排斥和贬低精神内容的倾向。这种风格曾风靡欧洲,因为流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以又称为“路易十五风格”。

三、意义与影响

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兴盛是“罗可可”艺术形成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中国艺术对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其渊源看,与中国清代向欧洲出口瓷器和漆器有直接关系。18世纪,相当数量的中国工艺品运入欧洲,西方上流贵族普遍占有中国式的工艺品,当时,王宫内以摆设中国工艺品为最高品位。18世纪的西方国家在庭院设计、室内装饰、丝织品、瓷器等方面都曾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

18世纪初,宫廷艺术沙龙被宫廷夫人们左右,美化女性成为当时独领风骚的艺术时尚。18世纪上半叶,法国绘画以表现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和优雅女性为主要内容,被称为“罗可可”式的艳情艺术。

罗可可艺术在绘画上脱离了学院派的束缚和规范,追求自发性表现与新奇。形式上表现为浮华造作,色彩艳丽甚至妖媚,题材上以轻松活泼为准则,偏重谈情说爱、卖弄风情的主题,内容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这种艺术反映了法国宫廷贵族的享乐生活,这也是财富和权势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尽管这种绘画风格浮华做作,少精神内容和深刻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罗可可艺术最早产生于法国,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以致形成了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罗可可艺术风格。

罗可可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有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等。

四、代表艺术家

让·安东尼·华多

华托(1684~1721)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画家,罗可可绘画最卓越的代表。华托生于瓦伦辛尼,家乡在法国北部,临近佛兰德斯,早期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受鲁本斯的影响,作品多表现下层平民和流浪者形象。定居巴黎以后,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上流社会人士,为迎合贵族们的旨趣,满足订货人的需求,华托放弃了对平民的描绘,作品转向描绘情意绵绵的爱情题材和贵族阶层的各种风流韵

事,艺术风格转变为罗可可风格。

华托与后来的罗可可画家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平民人物,欢乐的调子里常隐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息。这充分说明华托虽然过着富裕的上流生活,但内心并未真正地热爱这种生活,同时也表现了上流阶层人士怅然失意的心情。

《发舟西苔岛》:是华多的一幅著名的代表作品,画中题材是取自当时的一个歌剧,描写一群贵族男女,梦寐以求地幻想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情与诗神游乐的美丽岛屿,传说中爱神维纳斯居住之地。华多尽情描绘贵族男女准备出发去那里访问的情景。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画中描写三姐妹各自带着自己的恋人准备乘船向西苔岛,寻求天堂胜景和永恒之爱的情景。画家把人物分成几组,近景处是三姐妹及恋人,他们成双成对准备随已经动身的情侣们同行。画家精心构思这一情节由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这里的构图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幻景,所绘的大自然也充满诗意。金色的霞光普照大地,这些贵族情侣在等待依次登上缀满鲜花的彩船,他们是那样迫不及待,有的早在相互搂抱,有的忙着挤上去。灿烂的阳光清楚地显现出这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男女的调情动作,尽管这些人物在整幅画上的比例较小。远处待发的船帆,更点醒了这幅画的主题。华多这幅画创作完毕后,交皇家绘画雕刻学院,皇家学院授予他会员的荣誉。这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和心理要求,受到上流社会的赞誉,华多也因此博得"风流画家"的雅号。由于这一幅《舟发西苔岛》画得很成功,华多于1717年8月28日被法兰西艺术院接纳为院士,从此,声望日隆。求画的人使他应接不暇,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他仍勤奋作画。大约在1716年初,他总算有了一幢西鲁瓦为他提供的单独小房,可以安心于自己的绘事了。此画属于1717年完成的一幅,尺寸为129×194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欣赏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1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2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3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4 3年级美术画画优秀作品5 太阳、月亮你们好 教材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段,造型技能的局限是影响创作意愿深入实现的潜在障碍,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圆、半圆的平面基本形生发成新物形的联想和添加开展造型训练,由干抽象的几何基本形本身没有特定的指向性,所以用太阳和月亮来约束造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创造的造型可简可繁。 充分利用了儿童常常以想像代替思维、常常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思维特征。虽然儿童的见闻和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但儿童可以海阔天空地去进行想像,而且他们创造的形象胜过思考,有时想像着在虚构的故事中进行活动。选择学生生活、知识、情感上已经熟知和接受的太阳和月亮的个性形态,运用想像画、手工制作等开展想像创造。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想像画或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太阳和月亮。 2.认知目标: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3.情感目标: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 教学重难点 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这些材料虽多,但只要平常多留心,就能收集到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变一变:师生围坐一圈,教师引导:出示圆形硬纸板:“这是什么?”变个魔术:画上五官,剪贴出光芒:“圆形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2.看一看:原来圆形可以变成太阳,那么关圆形呢? 瞧瞧书上有许多会变的太阳和月亮,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你能看出他们是怎样画或做出来的吗? 总结出: 有的是用单色线画的,有的是用蜡笔画的,有的是水彩作品,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点评

作者:夏嘉慧 1半立体水粉画—孙行者见观音 老师评语:这幅水粉画创作在形式上突破了单一的平面,孙悟空是画于厚纸板再贴上画面的,因此其形象真正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小作者在角色形象刻画上十分用心—孙悟空的动态、服饰以及观音的表情、衣饰表现得细致入微。天空的颜色绚烂多彩,既烘托出仙界的奇妙其二人背后的冷暖色恰又暗合了人物不同的性格,整幅画的构思着实巧妙! 作者:王琦玫 2DIY制作-瓶中船 老师评语:瓶中船,又称酒瓶船,系源于德国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传统的做法是用特制的长钳子把配件一一夹进瓶里,在瓶腹或瓶底用胶水一丝不差地照原型固定组装。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人对小船怎样进入瓶中好奇,而小作者则采用新的方法思路—从瓶底切口放入。而为了达到更好的隐蔽效果小作者还为瓶船制作了底座,使得整件作品看起来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作者:邱世翰 3现代创意皮影—星球大战 老师评语:星球大战的电影曾经风靡全球,引发了无数孩子对于科技、未来和宇宙的浓厚兴趣。小作者选择运用这一题材来创作皮影形象和故事让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新颖独特的题材内涵。皮影角色的制作精巧,关节灵活,侧面角度表现合理,火星人身上的细节表现充分—纹理、武器、战靴、火箭助推器,很好的表现了角色的特征。更为难得的是小作者的皮影已不再仅仅只作为表演用具,而是独立的艺术品。为此小作者煞费苦心的为角色制作了纷杂的背景故事,皮影与绘画融为一体、纯粹的线条场景描绘和色彩浓重的皮影主体角色很好地展现了画面的分明层次---繁而不乱。

作者:林熙喆 4剪贴综绘—草丛中的青蛙 老师评语: 青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瞧!小作者画笔下的青蛙--那圆滚滚的肚皮,大大的眼睛真是憨态可掬。青蛙的表情也可画得十分有趣,一只青蛙张大了嘴,斜斜的瞪着眼睛,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另一只青蛙则表情淡定,莫非是因为它头上的王冠?小作者的青蛙不但形象描绘活泼而且画面表现很有立体感,运用边框黏贴树叶草丛制造了遮挡的前后层次,是一幅引人遐想的稚趣之作。 作者:龙昀彤 5纸浆画-变色龙 老师评语:对孩子们来说美术学习不仅是学习艺术本身,同时美术也是一个各种知识学习的平台。这幅作品中绘画主体的色彩完全融入背景,没有大的色彩对比(不合一般的绘画法则)而这恰恰反映了变色龙的隐身秘密—变化出环境的色彩,适应环境。小作者在了解其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注意了大色彩的一致和小色块的区别,并且使用纸浆表现主体使得变色龙与背景产生了微妙的质感、立体感及色彩的层次差别,整幅作品达到了和谐、细腻和微妙的艺术表现。 指导老师:徐磊 作品选自徐磊享趣美术空间

17、18世纪欧洲美术

17、18世纪欧洲美术 17世纪美术最具代表性风格:巴洛克美术 巴洛克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巴洛克艺术的重要特点(重要): 1,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成的综合手段。 6,它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是:弗·波罗米尼和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绘画方面是:法兰德斯的鲁本斯 贝尼尼 (1598-1680年) 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建筑家,同时也是一个能文善画的人物,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 其擅长制造生动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把他那件用纯属技巧雕刻的名作《大卫》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相比,他的大卫没有古典的宁静效果,那强烈的动态构图和直视观众的威严目光,就如把观众带到了战场去感受战斗的场景。 把观众拖入其中,在感情上与作品的精神融为一体,从而打动他们的心灵,是巴洛克艺术家的追求目标。 贝尼尼为红衣主教柯尔那罗家族小礼拜堂创作的《圣德列萨的神

迷》,是这种追求的一个光辉的范例。主体形象是圣女德列萨和爱神。雕刻家用坚硬的云石表现出少女的性灵底蕴,但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护下实现的,这是对当时禁欲主义有意的反抗,充分调用雕塑、建筑、绘画乃至戏剧的诸般手段,给人们一种亲临其境目睹圣迹的感觉。也标志了他的雕塑顶峰时期的到来,体验出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的作品,还能看到古典主义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风格。《阿波罗与达芙妮》,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他的作品显示他一心为宗教服务,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其晚年从事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柱廊的创造,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 其肖像雕塑课分为两大类:一是奉教皇,国王之命所做,这类作品大多华丽有余,个性不足,往往缺乏对人物内心的刻划;二是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所做,这时他有更大的自由,作品表现得生动些。 一.17世纪法兰德斯美术 法兰德斯美术具有鲜明的巴洛克特征代表人物:鲁本斯 鲁本斯绘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①.意大利贝尼尼是巴洛克雕塑的最大代表,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 ②.鲁本斯的艺术以华美取胜,色彩是鲁本斯最有力的造型语言,他擅长描绘丰富而又和谐的华丽色彩世界。 ③.鲁本斯的绘画充满活力和热情,是对欢乐健康生活的讴歌。画艺气势磅礴,对后代的浪漫主义美术家极有吸引力。 ④.代表作:取材神话故事的油画《抢夺留西普斯的女儿》;具有历史化样式的《玛丽·美第奇在马赛登陆》;对生命活力讴歌的人体画

第十二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18世纪欧洲美术 一、历史背景: 1715年,专制独裁的路易十四去世,长期受压抑的王宫、贵族终于从严肃繁琐的宫廷礼仪和生活规范中获得解脱,他们纷纷涌向巴黎,修建豪华的住宅,过起轻松自由、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室内装饰一改巴洛克式的雄健、宏伟而变得玲珑、优雅。新上台的路易十五荒淫无度,昏庸无能,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萎靡堕落。法国贵族阶层的日渐衰落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兴盛终于使17世纪宏伟庄严的古典主义风格开始被一种享乐主义的艺术所取代,这便是“罗可可”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首先在巴黎兴起,然后遍及欧洲大陆,最初表现在建筑方面,然后波及绘画、雕塑和其他领域。 二、词语溯源 “罗可可”一词源于法语,含义是“贝壳形”,起初指建筑和室内装饰的一种风格,后泛指18世纪路易十五时代从室内装饰到建筑、绘画、雕塑乃至家具、服装等各个领域的一种流行性艺术风格。其特征是纤细、华丽、繁琐,多以曲线代替过去严格的直线,以非对称法则代替对称,色泽柔和明快,追求视觉的快感,并有排斥和贬低精神内容的倾向。这种风格曾风靡欧洲,因为流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以又称为“路易十五风格”。 三、意义与影响 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兴盛是“罗可可”艺术形成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中国艺术对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其渊源看,与中国清代向欧洲出口瓷器和漆器有直接关系。18世纪,相当数量的中国工艺品运入欧洲,西方上流贵族普遍占有中国式的工艺品,当时,王宫内以摆设中国工艺品为最高品位。18世纪的西方国家在庭院设计、室内装饰、丝织品、瓷器等方面都曾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 18世纪初,宫廷艺术沙龙被宫廷夫人们左右,美化女性成为当时独领风骚的艺术时尚。18世纪上半叶,法国绘画以表现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和优雅女性为主要内容,被称为“罗可可”式的艳情艺术。 罗可可艺术在绘画上脱离了学院派的束缚和规范,追求自发性表现与新奇。形式上表现为浮华造作,色彩艳丽甚至妖媚,题材上以轻松活泼为准则,偏重谈情说爱、卖弄风情的主题,内容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这种艺术反映了法国宫廷贵族的享乐生活,这也是财富和权势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尽管这种绘画风格浮华做作,少精神内容和深刻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罗可可艺术最早产生于法国,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以致形成了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罗可可艺术风格。 罗可可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有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等。 四、代表艺术家 让·安东尼·华多 华托(1684~1721)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画家,罗可可绘画最卓越的代表。华托生于瓦伦辛尼,家乡在法国北部,临近佛兰德斯,早期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受鲁本斯的影响,作品多表现下层平民和流浪者形象。定居巴黎以后,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上流社会人士,为迎合贵族们的旨趣,满足订货人的需求,华托放弃了对平民的描绘,作品转向描绘情意绵绵的爱情题材和贵族阶层的各种风流韵

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江苏教师教育

美术作品欣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单位:沭阳县湖东中心小学邮编:223633 作者:乙岩[内容摘要] 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认识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基本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表现这些特点,从而有了创作作品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作品欣赏审美能力色彩构图透视现象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现状,普遍表现出缺乏对美术史论的认识,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教育

工作者无法把美术教育大纲的核心——审美这一能力予学生以更好地培养。而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世界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照片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小学课堂中,色彩课教学是美术学科中最主要的专业基础教学之一,同时也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艺术史常常被描述为一系列不同风格更迭变换的故事。而在17世纪的欧洲则出现了很多富有独特名族特色的画派。在这个时期里产生了学院派美术和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巴洛克美术。总之,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不在像以前那么统一了,而是流派纷呈,意见各异,甚至相互斗争着。这时各派的一些艺术家,不再去意大利朝圣,而是很重视本国的民族与民间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 17世纪的审美观念有了大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强调和谐、宁静、理想美,而17世纪美术强调的则是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尤其是卡拉瓦乔主义完全否定古典主义原则,追求表现下层生活,从平凡人的身上发掘美和智慧。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的风貌。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是把神描写成人,是一大进步,那么到了17世纪,则是把抽象的人描绘成为具体的更有个性的,更有社会特色的人。这不能不说是又一大进步。 17世纪的有些艺术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一些艺术家描绘劳动人民悲惨命运时,不可避免的要撩开社会的面纱或面纱的一角。这种带有民主倾向的作品在当时虽然并不多,但是还是难能可贵的出现了。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单薄,尤其是在卡拉瓦乔主义画家的一些作品中更是这样。他们对宗教缺乏兴趣,即使画宗教故事也缺乏虔诚,往往作一些随心所欲的世俗化的理解。

像荷兰这样的新教国家,很少有画家画宗教题材,事实上也很少有这样的买主。只有伦勃朗和很少几个人画过宗教题材,他们的宗教题材画让人想到的主要不是宗教而是荷兰那个现实社会。 17世纪艺术家的队伍有了明显的分化。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大都是行会的工匠,而到了17世纪,艺术家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人往上走,成为教会和宫廷的座上客;有的往下去,走向下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往往贫民窟里的破产者。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前者如意大利的贝尼尼,一生荣华富贵,成为几代教皇的红人;后者如与贝尼尼一个时代的卡拉瓦乔和博罗米尼,他们一生风雨飘摇,颠沛流离。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艺术家迎合上层,而有的人不仅不肯迎合甚至采取了叛逆的态度。 17世纪的美术和文艺复兴相比,17世纪的美术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例如,荷兰画派在体裁和题材上分的很细,专业分工更强了,有的画家专攻一门,如专画静物、海景、动物、肖像和室内风俗画等。这种细的专业分工是和17世纪美术商品化有关,为了迎合不同主顾的口味,于是把艺术品按体裁分成不同的类别。 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对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其中特别是对光的表现。在一些画家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光的复杂变化和强烈的明暗对比。这种对光的重视,不仅仅是巴洛克艺术家的嗜爱,其他一些画派也是如此,特别是卡拉瓦乔的明暗画法对后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17世纪也出现了一系列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如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一、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 1、了解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一些雕塑基本知识,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 总称,并认识和区分圆雕与浮雕。 四、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机。 2、挂图、圆雕、浮雕原作一两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精美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 油泥)或可雕刻的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 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 两类。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重点欣赏《说唱俑》《艰苦岁月》。 2、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引

导学生讲出唱俑的特点。 ⑴.设问:作品表现了这艺人什么动作? 教师归纳学生讨论进行小节:这件生动的《说唱俑》将古代说书艺人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谐趣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古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给我们带来形象美的享受。 ⑵赏折《艰苦岁月》。 教师简述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老一少的两位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精神,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老战士悠然自得革命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设问:①为什么红军战士穿得那么破烂? ②老战士和小战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归纳: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的老战士和小战士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他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坚定而乐观地经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悠扬的笛声,沿着他们斗争的道理奋勇前进。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的雕塑。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 《虎门销烟》是浮雕作品,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 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 5

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与其戚戚然茫茫北望,不如守住一方丰饶,看花红胜火,水绿如蓝。 或许,是江南层层山岭上苍翠欲滴的树木和水汽朦胧的烟云滋养了他,或许,他天生就是爱山水的人,董源,执拗地、快乐地行走在烟雨江南,描画山水,江南山水的那种气息,那种平静、润泽、蓬勃的气息,仿佛就从画卷里扶摇升腾,沛然于画家的心胸。 你看吧,在《潇湘图》里,水面只是淡淡的皴染,已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江湖;山林也只是细密的皴擦,却有一派蓊郁勃发的气势啸荡。

第十三章 19.20世纪欧洲美术

课题:第十三章19.20世纪美术 提要: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和十九世纪绘画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上并立的三大绘画高峰。与前两个绘画高峰相比,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的历史源头。 内容: 一、浪漫主义 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沼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在复辟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是苦闷的,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根据1816年所发生的沉船事件创作了震惊画坛的《梅杜萨之筏》,从此,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序幕。 浪漫主义画家不同于达维特、安格尔那样热衷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规范,热衷于从希腊、罗马神话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而是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热衷于从中世纪、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创作中,他们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 藉里柯(G6ricault,179l一1824) 短促的一生与马紧密相连,他自幼崇拜驯马演员,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的盛年。<受惊的马>、<狮摞马>、<埃普松赛马>都是捕捉动物神情的力作。不过,借里柯最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画笔凝聚着时代感情。1812年,他第一幅参加沙龙的作品<骑兵>以一位挥刀驰骋的指挥官表现出战火纷飞的年代,荣立金奖。两年之后,他又展出<受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绝好地体现了拿破仑的溃不成军。1816年发表的<梅杜萨之筏>,更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梅杜萨之筏》: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触礁沉没,军官乘救生艇逃命,并对试图登艇的士兵开枪。义愤填膺的借里柯当即创作了巨幅油画<梅杜萨之筏>,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图,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的尸体,左面是抱着儿子遗体,衰弱得无法动弹的老水手,第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的幸存者,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影;正在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 画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几个月中只到海边去了一下——为了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位写实主义的伟大先驱扎了真正的木筏放在画室里,并请来肝炎病人作模特儿,把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你长久地置身画前,会有海浪击身的逼真感。当这幅巨作在英国首次展出时,便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德拉克罗瓦:是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浪漫派画家。他以富于激情和动感的构图与色彩挑战了保守的学院派传统,受到青年一代画家的普遍尊敬。在他的画面上,除了飞腾的笔触与跳跃的色块,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个欧洲人在描绘一个骁勇善战的东方民族时所流露出的力量和兴奋。 《自由领导人民》: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领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二、现实主义 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最早起源于法国,其中心也是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革命后,首次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画家G.库尔贝,最早的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目录 1.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 1.1中国画的特点 (1) 1.2西方画的特点 (1) 2中国画的画法 (1) 2.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2) 2.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2) 3.西方画的画法 (3) 4.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3)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关键词:绘画作品区别 1.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1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1.2西方画的特点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2中国画的画法

2.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 2.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欣赏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 欣赏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达.芬奇 莱奥纳多·达·芬奇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意大利]达·芬奇(Da Vinci,Leonardo 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其他作品有:《丽达与鹅》《贝阿特丽切.德.埃斯泰肖像》《抱银鼠的女子》《持花圣母》《基督受洗图》《利塔圣母》《圣母、圣婴和圣安妮》等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学艺,委罗基奥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在这本书中把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要地

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17世纪美术的体裁和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运用。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绘画写实功能趋于弱化,工业、信息、科技革命所需的理性思维,驱动艺术家对艺术的抽象美进行不断探索,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在此背景下,新的艺术路线、美术流派不断呈现,并伴随着人类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主流艺术呈现三个演进阶段:20世纪初至一战曝发: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抽象派 世人公认塞尚、梵·高和高更是开创20世纪现代艺术的祖师,在他们活着时影响有限。1901年-1906年,他们的作品在法国巴黎才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把他们思想继承光大,传播给20世纪的画家却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家派别——纳比派。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纳比派采用卡片纸等吸附力强的画面材料代替油画布,还用蛋白或胶水来调和颜料,以追求色彩的效果。主要代表有塞律西埃、P.博纳尔、M.德尼、E.维亚尔等。 画家鲁赛尔和女儿安纳特法国维亚尔

逆光下的裸女法国博纳尔 沐浴瑞士瓦洛顿 莎乐美德国斯塔克 塞尚作品 梵高作品 1905年法国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和德朗。在北欧,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代表人物有爱德华·蒙克、安索尔、席勒、柯克西卡、诺尔德以及桥派的基希纳、蓝骑士派的康定斯基和马尔克。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较为相似,两者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使用颜色的目的却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现感情和自我,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

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教案

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十九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有所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重点了解十九世纪欧洲重要的绘画流派以及著名画家及作品,特别是对后期出现的印象主义流派作品的欣赏 教学难点: 1.了解不同绘画流派的风格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鉴别、欣赏、理解所赋予作品的深层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今天来一堂艺术品竞卖会活动,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充满了刺激与挑战呢,往日里都是在看别人参加竞买会,今天我们也来开展一次,老师摆出几副世纪名画,同学们6个人为一组,在小组们进行商讨后,从其中选出你们小组认为最美、最能激发你们情感、带来艺术感悟的作品参加竞买,看一下同学们是否能买到令自己满意的好作品吧。 板书提纲: 十九世纪欧洲绘画 一,十九世纪欧洲绘画背景 二,绘画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1,新古典主义:法国达维德——《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之誓》 2,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米勒——《拾穗》、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 4印象主义:莫奈——《印象·日出》 5后印象主义:塞尚——《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凡高——《星月夜》 三,作品欣赏、分析 四,总结 教学内容 一,十九世纪欧洲绘画背景 十九世纪是欧洲绘画全面繁荣的时期,是西方绘画艺术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绘画流派的此伏彼起,其影响不仅限于欧洲,而且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其中最重要的绘画流派有始于上一世纪末的新古典主义和本世纪先后产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二,绘画流派 1,新古典主义 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特点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 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多种风格共存并互有影响的时代,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它产生于意大利,尔后影响欧洲天主教盛行的国家,因为它的社会支柱是宗教,可以随宗教的传播扩散到宗教所及地区.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这么几方面: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和大量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文艺复兴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作品中反映出作家内心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不仅外部形态激动人心,内容也使人骚动不安,形象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的内容充满激情,而形式又充满激烈的运动感.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所以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 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17世纪欧洲美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相比,有较大发展和变化: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逐渐形成,出现了不同的民族画派.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以意大利和尼德兰为主,而到17世纪出现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画派,各派的艺术家,特别重视本民族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反映.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强调和谐,宁静,理想的美,而17世纪的美术创作,则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尤其是卡拉瓦乔主义完全否定古典主义原则,追求表现平民生活,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和智慧.在荷兰,西班牙画坛流行画百姓平凡生活和流浪汉,这些下层社会的人物形象,在画家的笔下往往呈现出人的自信和尊严.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把神描绘成人,是一大进步,那么到了17世纪,则是把抽象的人描绘成具体的,个性化的,更有社会特色的人.画家描绘这类人物形象,往往出于自己的进步思想以及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在这一世纪里,人和人的生活基本上取代了宗教与神话,而成为绘画中的主体艺术形象.绘画的题材除了人物,还有风景,静物,画家更重视光和色的表现.17世纪欧洲画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终身服务于教会的工匠,其中一部分走进宫廷,成为国王,教皇的座上客,如贝尼尼,鲁本斯,一生过着荣华富贵生活;另外一种人则走向贫民,浪迹天涯,如卡拉瓦乔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欣赏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1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2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3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4 三年级美术优秀绘画作品5 多样与统一 节次上课时间撰稿人持有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方法修改批注 课型造型表现 教时课时 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