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合集下载

石质荒漠化成因治理措施

石质荒漠化成因治理措施

石质荒漠化成因治理措施引言石质荒漠化是指石质地表覆盖层明显增加、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石质荒漠化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质荒漠化的成因及相关治理措施,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石质荒漠化成因自然因素石质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和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是石质荒漠化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

长期缺水、干旱和高温等恶劣气候条件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土壤湿度降低,造成植被缺乏水分供应,进而加剧石质荒漠化的发展。

2.地质因素:地质条件的不利性也是石质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地层中矿物质含量丰富、无机盐含量高、土壤贫瘠等因素,都会加速石质荒漠化的进程。

3.地貌因素:地貌是石质荒漠化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陡峭的山地、大面积的平原、悬崖峭壁等地貌特征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进而促使石质荒漠化的形成。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石质荒漠化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石质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牲畜会过度利用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暴露,进而引发石质荒漠化问题。

2.过度开垦和滥伐森林:过度开垦和滥伐森林会导致土壤的水分损失和水土流失,使石质荒漠化问题加剧。

3.错误的耕作方式:水土流失是造成石质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错误的耕作方式,如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会加速水土流失,导致石质荒漠化的发生。

石质荒漠化治理措施为了治理石质荒漠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土地治理等方面。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石质荒漠化治理的基础。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减少人为破坏,防止石质荒漠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解决石质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确保土壤的湿度,减少石质荒漠化的进程。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这两种现象都指的是土地逐渐变得干旱贫瘠,无法维持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的状态。

尽管两者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它们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大致相似。

一、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导致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区域的扩大,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变得干燥,植被难以生存。

2.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和过度使用灌溉水资源等,都会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的干燥和植被损失。

3. 土地退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退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当土地退化时,土壤质量下降,水分滞留不良,植物根系无法生长,导致土地转变为沙漠或荒漠。

二、防治措施1. 水资源管理: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对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至关重要。

可采用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灌溉系统、雨水收集和节水技术等,以确保土地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2. 植被恢复:恢复植被覆盖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植被保护、生态修复、沙地固定等方式实现。

恢复植被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还可以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3. 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法规和管理制度,推行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4. 国际合作: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开展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项目。

同时,各国可以共同制定措施和标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结语沙漠化和荒漠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防治。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加强土地保护政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改变当前的局面,并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原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基础)。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牲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别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

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降水
地形 植被 土壤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人为原因(90.4%) 植被的破坏 历史——营造宫 殿
樵采、开荒、战 场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人为原因(90.4%)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制度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人为原因(90.4%) 开 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水土流失的危害
危 害
源 头
养分流失、土地贫瘠 环境恶化、农业减产
滥牧
塔里木盆
垦荒 耕地扩大
植被破坏 水源减少
地荒漠化土地
面积为什么会
用水量加大
扩大?
河流水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枯死
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荒漠化土地扩大
【活动· 探究】科尔沁草原的变迁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 影响?
使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增多,大 气能见度降低;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 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美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遍布于 50个州,尤其是西部17个州更为严重,每年平均流失土壤50亿 吨(水蚀占40亿吨,风蚀占10亿吨)。 问题一、美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的原因是? 西部大平原上载畜量过高,开发过度,地表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较多。 问题二、美国西部地区风蚀严重的原因是? 1、北美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形导致风力较大,风蚀严重。
人口增长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用箭头完成成因链。
荒漠化
科尔沁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链”
机井抽水
大水漫灌
土地盐渍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
过度开垦 退耕还牧 过度樵采 开发新能源
对策?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载畜量 小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超载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进展过程中,人类 活动常常起打算性作用。

⎩第 1 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材内案例]1. 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自然缘由: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2)成因⎨ 土地退化⎪人为缘由: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3)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 ①自然因素⎨土地表层风化猛烈,碎屑物质积存⎪⎩大面积地表暴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示]最考纲 探究线索核心素养1.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 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 综合思维:抓住区域区域存在的环境 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 与进展问题及其 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 产生的危害、以 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 及有关的治理保 的成因及危害。

护措施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 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 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进展。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缘由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2.荒漠化的危害(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暴露,供给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饿,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连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把握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断完善防治措施。
04
国际合作与成功案例
国际公约与协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这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国际公约之一,旨在全球范围内防治荒 漠化,保护受影响地区的人民和经济。
《国际湿地公约》
旨在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同时也关注因湿地减少和退化导致的荒漠化问题。
成功防治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就,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态 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 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的进程。
02
03
04
科技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 感、GIS等技术,对荒漠化地
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 绿色食品等,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和就业。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进全
球荒漠化防治工作。
问题
经验分享
各国在防治荒漠化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这 些经验得以分享和传播,有助于提高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整体效果。
05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挑战 与机遇
中国荒漠化的特点与挑战
荒漠化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 约为2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28%。
分布范围广
视程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02
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
技术。
谢谢观看
土壤改良
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 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改善土壤质量,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我国当今及其严峻的问题,那幺造成土地荒
漠化的原因是什幺,后期又该如何治理有什幺具体措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
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成因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
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1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
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模式 整治目标
因地制宜 实施治理系统
治理措施
生物固沙:如沙障固沙 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
本该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本该是绿意盎然的生命, 现已被黄沙吞没,仅剩那么一丁点儿。
看到了沙漠可怕的身影了吗? 他正在一点点的吞食着绿洲。
生命的悲哀啊!
生命何在啊??
请为绿色的生命默哀三秒钟吧!
沙坡头位 于宁夏中卫 县南缘,滔 滔黄河在这 里横穿腾格 里沙漠南缘。
利用麦草、稻草、 芦苇等材料,建成 一条宽500-600米、 长16千米的带状沙 障。
草方格沙障
这就是沙障防沙真实的写照!!
这是巴丹吉林沙漠前沿种植的沙障
荒漠植物具有 强大的耐旱能力。 利用其特殊的根、 茎、叶来适应缺 水的环境。
过度放牧 30.1%
退出
过度樵采
新 疆 田 和 地 区 的 薪 柴 市 场
过度放牧
超载放牧 破坏牧草生长 破坏土壤结构 土地沙化
过度垦荒
垦 草 一 亩 , 沙 化 三 亩
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
与自然协 调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三北“防护 林生态工程被 认为世界生态 工程之最。
葱葱郁郁的三北防护林
讨论
讨论一下个人和社会在荒漠中的角色。 A、参加暑期考察团赴西北地区植树; B、申请参加志愿者行动,开展教育和技术扶贫; C 、制作宣传和教育材料,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D、为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捐款或募集资金。
制作人:
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地理
教学目录
教学内容 复习内容
主要内容
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防治 治理主要是指气候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以西北地区为例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0.7%
水资源利用不 当9.6%
过度开垦 26.9%
过度樵 采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