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一、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防治1.概念认知:认识荒漠化2.我国荒漠化的地区分布:(1)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2)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3)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典例探究感悟考向】(2017扬州模拟卷)“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

图1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图2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比例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2图1(1)在我国生态脆弱的A、B、C、D、E、F区域中,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盐渍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

(3分)(2)A区域的荒漠化会加重B区域的等环境问题,因此B区域环境保护的生物措施是。

(3分)(3)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D、E、F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______。

(4分)【方法提炼突破核心】典型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3.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区域认知】从整体性视角析西北内陆区域特征问题1:在中国地形图中,圈画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范围,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问题2: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这两种现象都指的是土地逐渐变得干旱贫瘠,无法维持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的状态。

尽管两者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它们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大致相似。

一、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导致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区域的扩大,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变得干燥,植被难以生存。

2.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和过度使用灌溉水资源等,都会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的干燥和植被损失。

3. 土地退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退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当土地退化时,土壤质量下降,水分滞留不良,植物根系无法生长,导致土地转变为沙漠或荒漠。

二、防治措施1. 水资源管理: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对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至关重要。

可采用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灌溉系统、雨水收集和节水技术等,以确保土地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2. 植被恢复:恢复植被覆盖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植被保护、生态修复、沙地固定等方式实现。

恢复植被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还可以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3. 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法规和管理制度,推行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4. 国际合作: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开展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项目。

同时,各国可以共同制定措施和标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结语沙漠化和荒漠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防治。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加强土地保护政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改变当前的局面,并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 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气 候 变 异 等 自 然 条 件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分散土 地退化 过 程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三、 荒漠 化的 人为 因素
(决定 性因 素)
形成荒漠 化的人为 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 利用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 因素的主要表现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地理位置 自然因素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荒 漠 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 荒漠化
为什么绿洲变荒漠容易,荒漠变绿洲难呢?
当地干旱环境决定,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 所以绿洲变荒漠容易, 荒漠变绿洲难。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 治、改造、利用荒 漠化行之有效的措 施。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 ②风力较强,风蚀作用显著; ③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 ④降水集中,夏季水蚀明显。 (2)人为原因: ①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三过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一不当)。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演示文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演示文稿
第四十五页,共96页。
当井的数目不很多,而且间隔很远的时候,在以井为 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
第四十六页,共96页。
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不得不打更多的井以 满足人畜用水需要,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 的毁灭。
第四十七页,共96页。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 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 农田规模。
荒漠
荒漠草原
第二十五页,共96页。
草原
5、西北地区的土壤类型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物理风化和风
力作用明显 平地多疏松沙质土壤
第二十六页,共96页。
6、西北地区的水文情况
多内流河,气候干旱河流短促,欠发育
第二十七页,共96页。
二 、


为 主 的 自 然 特 征
第二十八页,共96页。
1、地理 位置
荒漠化
人为因素
第四十三页,共96页。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 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 漠化
图2.4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为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因 素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2、地形
3、气候
4、植被
5、土壤 6、水文
①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5°E-120°E,37°N-50°N) 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③范围(大致边界、行政分区、气候区)
大致以贺兰山为界①东部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②西部是山脉和盆 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阻挡水汽进入

3.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3.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读材料思考:
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什么启示?
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沙丘活化 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 土壤紧实度增加 土壤盐碱度升高 主要植物物种丧失 植被覆盖度下降 生物生产力下降 土壤有机质减少
地表反射率增加
主要动物物种丧失
沙尘暴频率增加
牲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或品质下降
; / 装修设计 nqx37kop 食一类的,在周围乡镇也很有名气呢!”且说二壮和青海,他们把两挂大骡车赶到粉坊院儿里以后,用最快的速度卸了车,又把两头大 骡子安顿好了,就马不停蹄地跑了回来。俩人一进门,也不管其他人正在谈论些什么,只管迫不及待地把耿直拉到一边说笑去了。看着 娃儿们久别重逢的高兴劲儿,大人们都会心地笑了。耿老爹问起来这些年镇子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大人们就七嘴八舌地说了一些。然后, 董家成和耿憨夫妇们也把各家的情况挑拣最重要的说一些。但是,将近十年的岁月了啊,怎么能够一会儿就说得完,说得清楚呢!看看 时间已经过午了,郭氏弟弟说:“这都快十年了,大家伙儿积攒了多少话啊,等咱们以后慢慢拉呱哇。这会儿,咱们该吃团圆面去了!” 于是,大家陆续起身,相互推让着先后出门去了。耿正把耿英和耿直叫住,对耿老爹说:“让大伙儿慢慢地往舅舅的饭铺那儿走着,你 和尚武兄弟在门口等俺们一会儿,俺们收拾一下就来!”耿老爹微微一怔,似乎明白了什么,点点头说:“唔,行,你们慢慢收拾哇, 俺俩就在门口等着!”看着爹爹和尚武已经出去并掩上了院门,耿正低声对弟弟和妹妹说:“以防万一,咱们必须得赶快把这里边的东 西取出来!你俩揭开篷布,俺去拿两条捅火棍来!”说着话,耿正快步去南房柴火间取捅火棍。耿英和耿直迅速揭开篷布,拿开放在上 面的寿衣等所有物件。这个薄皮寿棺的棺盖,全凭那几个大铁钉简单地固定着。因此,只要用捅火棍翘起来挪开,就一切都好办了。在 耿正和耿直翘棺盖的当儿,耿英迅速进东房里边找出来四条空布袋。兄弟俩并没有费多大劲儿,很快就把棺盖翘开了。兄妹三人顾不了 臭豆腐和杂七杂八调料末的怪味儿,迅速地取出挤压在模特儿周围的衣物,又把模特儿连同盖布一起拿出来,再把模特儿下面铺着的所 有褥子也掀去了。然后,他们先把平铺在金条和封银上面的所有贵重物品全部拾掇到一条薄褥子上,再把码放在寿棺底部的所有金条和 封银分别装在四条空布袋里。耿正吩咐妹妹:“你把这些东西连同褥子一起抱到你那边的屋子里,想办法用一张被子包了,摊平了叠起 来垛在那一大摞被子的下面!”又对弟弟说:“咱俩先把这四个布袋用绳子拴了吊放到地窖里,再用土豆和萝卜埋起来!你先把它们都 搬到地窖口,俺去找根绳子!”耿英折起褥子抱着所有的贵重物品快步回西厢房里处理去了。耿直赶快吃力地把四个布袋一一搬到地窖 口上。耿正进东房里找出来一条结结实实的麻绳,让弟弟先下地窖去,自己将一个布袋用活结绑好了送下地窖。耿直抽开活结把布袋挪 到一边的窑洞里,耿正再将另一个布袋用活结绑好了送下地窖里„„四个布袋全部送下去了,耿正顾不得等弟弟抽开麻绳的活结,就踩 着脚坑也跳下去了。兄弟俩分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一、沙漠化的形成及危害沙漠化是指本来不是沙漠地区的土地,因为人为或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地表土壤侵蚀、植被退化,最终形成沙漠的现象。

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存条件。

1. 沙漠化的形成沙漠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过度开发和滥伐植被等因素导致。

当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土壤暴露在风力和水力的侵蚀下,就会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植被的减少,最终形成沙漠。

2. 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会导致土地的退化,食物链的破坏,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沙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减少、土地贫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

二、防沙治沙的基本原则防沙治沙工作是为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防沙治沙工作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生态平衡,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土地资源。

2. 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地、植被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应对气候变化在防沙治沙工作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4. 社会参与防沙治沙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民众等,共同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5. 可持续发展防沙治沙工作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制定长期的防沙治沙计划。

三、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稳定土壤,阻止风沙的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 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包括采取生态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措施,以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植被的密度。

3.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沙治沙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修筑沟渠、修建绿化带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4.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降低土地的干旱程度,改善土地的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减缓沙漠化的速度。

PPT课件 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PPT课件 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合作探究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 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地形与河流分布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离海洋远
思考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西北地 区的自 高原 盆地 然地理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 环境与 荒漠化 多是内流河、水量小 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 与有什 么关系? 呈东西差异
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4月2日,甘肃省瓜州县遭受了近3年以 来最大的强沙尘暴袭击,最低能见度 不足50米,整个县城笼罩在漫漫的 “黄雾”之中。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沙尘暴袭击北京
特 大 沙 尘 暴
时间
次数
20 5 8
世 13
纪 14 23
50Y’S 60Y’S 70Y’S 80Y’S 90Y’S
化发展最为严重。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 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 化现象尤其严重。
阅读教材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 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 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 失生产力。
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
黑土退化
土地沙漠化
G
A
草原退化
B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C
D
石漠化
红色荒漠化
F
E
我国的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在哪里呢?
阅读 P37 材料“我国西北地区 的荒漠化因素”, 结合 P38 活动“新疆荒漠化面积扩 大”“楼兰消失之谜”为案例,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 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3张ppt)
• (2)①该地区气候干 旱,垦荒和过度放 牧,导致土地沙漠 化(荒漠化、土地退 化);②不合理的引 水灌溉,导致土壤 盐碱化;③湿地面 积缩小等。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10
分)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 物;③调整产业结构; ④科学规划农、林、 牧用地,退耕还林、 还牧;⑤防止过度垦 殖、过度放牧;⑥有 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等。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 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 意环保
欠发育 稀少
放牧
漠分 化析 原我 因国
典 型 地 区 荒
注意:分析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时, 要从两方面分析,且一般以人为原因为主。Βιβλιοθήκη 土地沙漠化盐 渍 化
石质荒漠化
红色荒漠化
例: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石质荒漠化成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
最严重的(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
的A.主光要照因素B是.(水分B)
C. 坡度 D. 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 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
将会导致( C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②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 土层瘠薄。
③气候: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① 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伐林取薪、工程建设、 开矿等)
②人多地少,对土地的过度利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例1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 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利用风能、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 • • • (2)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AD ) A. 局部逆转,整体扩大 B. 局部扩大,整体逆转 C. 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 D. 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荒漠化的危害
• 全球: • 40%的陆地表面已经 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 每年: • 成为荒漠的耕地>1000 万公顷 • 成为沙化土壤的陆地 >5万公顷 • 直接经济损失>420亿 美元 • 我国: • 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 28% • 荒漠化已涉及18个省 区的471个县市 • 因荒漠化每年直接经 济损失>540亿元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以高原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2.地形: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气温日较差大,大风日数多。
4.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6、生态环境脆弱
5.植被:植被稀疏,以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温带荒漠为主
地区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荒漠化 自然 原因
红漠化
人为 原因
盐碱化 降雨集中; 夏季降水集中,地 降雨集中; 地形崎岖;、势低处形成涝洼地; 丘陵地形 卡斯特地貌,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大,盐分积 土层浅薄 聚地表。 人口增加; 人口增加; 人口增加; 过度樵采 过度垦殖 不合理排灌
石漠化
四、荒漠化的危害
何谓沙尘暴?
• 沙尘暴,实际上是沙暴和尘暴两者 的总称。 • 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 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 • 尘暴(浮尘)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 米之外,甚至更远。
沙尘天气概念
•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 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 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 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危害
• 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 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 •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 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 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 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 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 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土地荒漠化
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 荒漠化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 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林 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 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
热带荒漠 温带 荒漠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寒流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 系
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 胡杨、红柳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 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荒漠化(次生性荒漠)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持续干旱 土质疏松 大风天数多且集中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 沙丘淹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 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 下游水资源
自主测试
•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 正确的是 (C) • • • • A. 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 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 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 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 2.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表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 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回答(1)~(2)题。 • (1)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BC ) • A.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 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 B. 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 • C. 自然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 D. 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