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性能测试

合集下载

塑料薄膜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塑料薄膜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塑料薄膜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塑料薄膜是一种常用的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

为了保证塑料薄膜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塑料薄膜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塑料薄膜的质量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1. 物理性能: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对包装效果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物理性能包括薄膜的厚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等指标。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要求,可以制定相应的物理性能要求,如拉伸强度大于一定数值、断裂伸长率大于一定数值等。

2. 包装性能:塑料薄膜作为包装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包装性能,如防水、保鲜、抗氧化等性能。

可以制定对于这些性能的测试要求,如防水性能要求塑料薄膜在一定的水压下不渗漏。

3. 安全性和环保性:塑料薄膜的安全和环保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以制定对于塑料薄膜中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如重金属含量要求低于一定数值,限制某些有害添加剂的使用等。

塑料薄膜的质量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外观检验:通过目视观察检查塑料薄膜表面有无破损、污染、起皱等问题。

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外观检验标准。

2. 厚度测量:测量塑料薄膜的厚度,可使用微米计或厚度测量仪进行。

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试:使用拉伸试验仪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从而评估其物理强度。

4. 热收缩率测试:使用热收缩率测试仪进行测试,测量塑料薄膜在热收缩情况下的收缩率。

5. 防水性能测试:通过将一定压力下的水注入塑料薄膜中,观察是否有渗漏情况,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6. 有害物质含量检测:使用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测定塑料薄膜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总之,塑料薄膜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是确保产品质量、保证使用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需要参考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根据应用领域的需求进行制定。

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应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B.聚氯乙烯(PVC)
C.聚苯乙烯(PS)
D.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12.塑料薄膜耐水解性能测试中,以下哪些条件需要控制?()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压力
1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
A.质量变化
B.力学性能测试
C.外观检查
D.分子结构分析
14.塑料薄膜耐水解性能测试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
A.低温
B.低湿度
C.使用抗水解剂
D.增加薄膜的厚度
10.在塑料薄膜耐水解性能测试中,以下哪些操作步骤是正确的?()
A.样品在浸泡前应彻底干燥
B.浸泡过程中应避免光照
C.浸泡后应立即进行性能测试
D.应记录浸泡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1.以下哪些塑料薄膜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表现出较好的耐水解性能?()
A.聚乙烯(PE)
15.塑料薄膜耐水解性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其在什么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A.高温环境
B.低温环境
C.潮湿环境
D.干燥环境
16.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
A.增加塑料的填充物
B.提高塑料的分子量
C.降低塑料的结晶度
D.使用水性涂料
17.在塑料薄膜耐水解性能测试中,浸泡后的样品需要进行的处理是?()
8.评估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时,可以不考虑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具体情况。()
9.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与填充物的类型和比例无关。()
10.在进行塑料薄膜的耐水解性能测试时,可以忽略样品的颜色变化。()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塑料薄膜耐水解性能测试的目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塑料薄膜抗冲击性能的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抗冲击性能是衡量薄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摆锤冲击试验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塑料薄膜的性能,以确保包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试样制备:首先,根据相关标准(如GB/T8809-2015)制备试样。

试样应无气泡、折痕或其他明显的缺陷,数量不小于10个。

试样尺寸为100mm×100mm。

2.确定试验方法: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A法或B法)选择合适的冲头和夹具。

A法冲头直径为25.4mm,夹具内圈直径为60mm;B 法冲头直径为19mm,夹具内圈直径为89mm。

3.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仪上,由气缸控制的夹具夹紧试样。

确保夹具夹紧力均匀,避免试样在试验过程中滑动。

4.调整冲击速度:根据试验方法调整冲击速度,通常为2.5m/s。

5.进行试验:启动试验设备,使冲头以设定的速度冲击试样。

在冲击过程中,记录冲头所消耗的能量。

6.数据处理:根据试验结果,计算薄膜的抗摆锤冲击能量。

抗摆锤冲击能量越低,说明薄膜的抗冲击性能越好。

7.结果分析:分析试验数据,评估薄膜的抗摆锤冲击性能。

若薄膜用于食品或药品包装,抗摆锤冲击性能需达到一定标准,以确保内容物保质期。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有助于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塑料薄膜的性能。

通过试验,可以确保薄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从而保障包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试验结果还可以为塑料薄膜生产商和用户提供参考,指导产品改进和优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验设备的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如GB/T8809-2015)的试验设备,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试样制备: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制备试样,避免试样质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试验环境:确保试验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异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塑料薄膜拉力测试标准

塑料薄膜拉力测试标准

塑料薄膜拉力测试标准塑料薄膜作为一种常见的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拉力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拉力测试是评估塑料薄膜在受力时的性能表现,对于包装行业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塑料薄膜拉力测试的标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拉力测试标准。

1. ASTM D882-12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测定薄膜和薄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的机械性能。

测试时,样品应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拉伸,通过测量载荷和伸长率来评估材料的拉伸性能。

2. GB/T 1040.3-2006标准,该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适用于测定塑料薄膜在拉伸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测试时,应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试样尺寸和测试条件,通过拉力测试机进行拉伸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 ISO 527-3:1995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适用于测定塑料材料在拉伸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该标准要求对试样的准备、测试条件和数据处理等进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测试方法。

1. 样品准备,根据标准要求,选择代表性的塑料薄膜样品,并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和数量进行切割和准备。

2. 测试环境,测试应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拉力测试机,选择适当的拉力测试机进行测试,根据标准要求设置测试参数,如拉伸速度、载荷范围等。

4. 数据记录,在测试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拉伸过程中的载荷和伸长率等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5. 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计算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评估其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注意事项。

1. 样品选择,在进行拉力测试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避免因样品差异导致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

2. 测试环境控制,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设备校准,拉力测试机等测试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处理,测试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排除异常值和误差,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塑料薄膜的热收缩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选择

塑料薄膜的热收缩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选择

塑料薄膜的热收缩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选择塑料薄膜作为软包装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包装材料的需求,对其性能检测是必要的步骤。

其中,材料的热收缩率性能测试关系到塑料薄膜在受热等状况下尺寸不会转变,表面不会皱缩,包装材料不会变形等。

塑料薄膜的热收缩率关系到产品的外形和尺寸精度,对于软包装的美观性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热收缩率可使包装紧凑,尤其是匀称的纵、横向收缩率可使薄膜具有更紧更匀称的包裹性,防止不平衡收缩使包装封面产生褶皱。

薄膜的收缩率定义为薄膜在肯定温度条件下和时间内薄膜尺寸的变化率。

行业中对薄膜的热收缩率测试有多种方法,其中,标准ASTMD2732等标准对塑料薄膜、薄板的自由线性热收缩率测试采纳的为在液体介质中加热,将薄膜以将薄膜以自由收缩的状态放入设定温度的液体浴槽中一段时间,取出后进行测量尺寸的变化、检测等。

国标GB/T3519《包装用聚乙烯热收缩薄膜标准》中对热收缩率的测试方法是将薄膜式样置于鼓风式恒温烘箱的不锈钢板上,通过对烘箱中不锈钢板进行加热,进而测得肯定时间后薄膜式样的热收缩变化,进而通过计算得出薄膜材料等的热收缩力率。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测试薄膜热收缩率的方法不同在于加热介质不同,加热后需要进行手动测试式样的尺寸变化,在详细测试时需要依据详细材料的材质、产品标准等选用合适的测试方法。

RSY-01 薄膜热缩试验仪济南赛成自主研发生产的RSY-01 薄膜热缩试验仪,符合标准《ASTM D2732 塑料薄膜和薄板的自由线性热收缩率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3519 聚乙烯热收缩薄膜》,适用于各种薄膜、热缩管、药用PVC硬片、背板等材料在多种温度下的液体介质中进行热收缩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测试。

主要技术特征:数字P.I.D控温监控技术不仅可以快速达到设定温度,还可以有效地避开温度波动液体介质加热供应了稳定的测试环境系统自动计时,有效地保证了测试数据的精确性微电脑掌握、液晶显示、PVC操作面板、菜单式界面,便利用户快速操作配备标准的试样夹持薄膜网架,确保试验顺当进行RSY-01 薄膜热缩试验仪技术指标:试样尺寸:≤140 mm × 140 mm温度范围:室温~200℃控温精度:0.3℃电源:220VAC 50Hz / 120VAC 60Hz形状尺寸:440mm(L)×370mm(W)×310mm(H)净重:24Kg仪器配置:标准配置:主机、夹持网5套、夹持网托架3件选购件:夹持网、夹持网托架。

塑料薄膜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塑料薄膜和片材的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薄膜和厚度小于1mm的片材。

不适用于增强薄膜、微孔片材和膜。

2.1 试样制备2.1 试样应沿样品宽度方向大约等间隔裁取。

2.2 哑铃形及长条形试样均可用冲刀冲制,长条形试样也可用其他裁刀裁取。

各种方法制得的试样应符合2.1要求。

试样边缘平滑无缺口。

可用低倍放大镜检查缺口,舍去边缘有缺陷的试样。

2.3 按试样尺寸要求准确打印或画出标线。

此标线应对试样不产生任何影响。

2.4 试样数量试样按每个试验方向为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5个。

3 试验条件3.1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 2918中规定的标准环境正常偏差范围进行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4h,并在此环境下进行试验。

3.2 试验速度(空载)3.2.1试验速度如下:a,1土0.5 mm/min;b.2±0.5mm/min或2.5土0.5mm/min;c.5土1 mm/min;d.10±2mm/min;e.30±3mm/min或25土2.5mm/min;f,50±5 mm/min8.100±10mm/min;h.200±20mm/min或250±25mm/min;i.500±50mm/min。

3.2.2 速度选择应按被测材料有关规定要求的速度进行选择。

如果没有规定速度,则硬质材料和半硬质材料选用较低的速度,软质材料选用较高的速度。

测定拉伸弹性模量时,应选择速度a或b。

3. 引用标准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量机械测量法3 试验设备3.1 UH2503塑料薄膜拉伸试验机。

3.2试验机应备有适当的夹具,该夹具不应引起试样在夹具处断裂,施加任何负荷时,试验机上的夹具应能立即对准成一条线,以使试样的长轴与通过夹具中心线的拉伸方向重合。

3.3试验夹具移动速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薄膜阻隔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介绍

薄膜阻隔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介绍

薄膜阻隔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介绍BOPA薄膜具有不错的印刷性,对气体和气味具有良好的氧气阻隔性、耐高温、耐穿刺和耐撕裂性,防油脂碳氧化物的防化学性,适用温度范围广泛(-60℃-150℃),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被广泛应用于油性食品的包装和高温蒸煮包装袋。

阻隔性能是B0PA膜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所主要有透氧、透湿率。

一、氧气透过量:(检测按GB/T1038--2000标准)cm3/m2.d.pa (阻隔性) 以15um 计算;阻隔性是指塑料薄膜阻挡氧气. 水蒸气透过塑料薄膜的力量,较常关注的是氧气透过率和水汽透过率。

阻隔性直接影响被包装物的保质期。

阻隔性与塑料材料的固有化学结构有关,依据塑料材料的不同,有高阻隔, 中阻隔及低阻隔之分。

无论是异步法或同步法生产的尼龙膜,其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基本相同。

目前,国内通常应用的透气性试验方法是GB/T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试验仪器由低压腔和高压腔组成。

测试时将薄膜试样贴在高压腔与低压腔之间,两腔密闭后用真空泵抽真空,然后向高压腔内充1个大气压的试验气体,通过测量低压腔的压力增量来计算气体的透过率。

赛成仪器自主研发的GPT-203压差法气体渗透仪基于压差法的测试原理,是一款专业用于薄膜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仪,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高阻隔材料、片材、金属箔片在各种温度下的气体透过量和气体透过系数的测定。

二、阻隔水蒸气性能透湿法的试验按GB/T1037-2000《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规定进行。

温度231℃,相对湿度(902)%。

该方法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塑料薄膜、片材和人造革等材料。

被测试样在规定的温度、相对温度条件下,将试样用混合的石蜡和蜂蜡封在透湿杯上,杯内装肯定量的干燥剂,试样的两端保持肯定的水蒸气压差。

称量封好试样在试验前和加湿后重量的变化,其增量即水蒸气透过量。

GB/T6981-2023《软包装容器透湿度试验方法》适用于密封的软包装容器,将干燥剂装进被测容器中,将其密闭,然后置于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肯定的时间试样增重的量,即水蒸气透过量。

塑料薄膜检验标准

塑料薄膜检验标准

塑料薄膜检验标准一、目的本标准旨在规定塑料薄膜的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塑料薄膜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包装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

三、检验项目1.外观检验检查薄膜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无气泡、裂纹、杂质等缺陷。

同时检查颜色、图案、标识等是否符合要求。

2.尺寸检验测量薄膜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物理性能检验对薄膜进行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耐折痕等物理性能测试,以评估其使用性能。

4.化学性能检验检测薄膜的化学成分,如聚合物类型、填料含量等,以确定其化学性质。

5.透明度检验评估薄膜的透明度,包括透光率和雾度,以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6.热稳定性检验通过加热或冷却方法检测薄膜的热稳定性,以确保在温度变化时仍能保持性能稳定。

7.环保性能检验检查薄膜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如无毒、无异味、可回收等。

8.卫生性能检验对食品接触用的薄膜进行卫生性能检测,如抗菌性、防霉性等,以确保对人体无害。

四、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采用目视法观察薄膜表面,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物理性能检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如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3.化学性能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薄膜的化学成分。

4.透明度检验:按照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进行测试。

5.热稳定性检验:将薄膜置于加热或冷却装置中,观察其变化情况。

6.环保性能检验:根据相关环保法规进行检测。

7.卫生性能检验:参照相关卫生标准进行检测。

五、检验规则1.每个批次的产品应进行抽样检验,原则上按照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进行。

2.对于关键项目(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透明度等),需进行全检或加严检验。

3.若产品不合格,应进行追溯分析,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同时应重新进行抽样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4.对于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PVC)聚氯乙烯简介2009年04月16日10:23凤凰网财经【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

从产品分类看,PVC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的合成树脂类,其中包括五大通用树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 树脂。

一、聚氯乙烯简介聚氯乙稀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

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除少数有机溶剂外,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及20%以下的烧碱,对于盐类亦相当稳定;PVC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在140℃以上即可开始分解并放出氯化氢(HCl)气体,致使PVC变色。

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放出HCl,但离开火焰即自熄,是一种“自熄性”、“难燃性”物质。

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片、管件、金卡、输血器材、软、硬管、板材、门窗、异型材、薄膜、电绝缘材料、电缆护套、输血料等。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二、聚氯乙稀的分类及表示方法1、聚氯乙稀的分类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

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

悬浮法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下面图表列出这四种聚氯乙烯的基本特性。

图表1:聚氯乙烯树脂2、聚氯乙稀的命名悬浮法聚氯乙烯按绝对黏度[1]分六个型号:XS-1、XS-2……XS-6;XJ-1、XJ-2……、XJ-6。

型号中各字母的意思:X-悬浮法;S-疏松型;J-紧密型;下面图表为国产悬浮法聚氯乙烯的特性。

图表1: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乳液聚合生产所得的聚氯乙烯称乳液法聚氯乙烯(Emulsion poly-merixation)。

它是糊状树脂,分子量较高,颗粒较细。

乳液法聚氯乙烯的型号为RH-x-y,其中R-乳液法;H-糊状树脂;x-树脂烯溶液的绝对黏度;y-糊黏度[2]。

x分1、2、3型,1型绝对黏度为2.01-2.4mPa·s,2型绝对黏度为1.81~2.00mPa·s,3型绝对黏度为1.60~1.80mPa·s。

y分Ⅰ、Ⅱ、Ⅲ号,Ⅰ号糊黏度不大于3,000mPa·s,Ⅱ号糊黏度为3000~7000mPa·s,Ⅲ号糊黏度为7,000~10,000mPa·s。

本体法聚氯乙烯[palyvinyl chloride(bulk polymerization)]我国已有生产,四川宜宾天原、内蒙古海吉两家企业,该方法产品透明度和绝缘性高于其它方法。

溶液聚合聚氯乙烯树脂多用于表面涂层方面。

在度温20~30℃或0℃以下的低温下进行悬浮法、乳液法或本体法聚合均称低温聚合。

低温聚合的聚氯乙烯分子量高、结晶度高、结构规整性好,玻璃化温度高,耐热性、耐溶剂性好。

但比普通聚氯乙烯难加工,冲击强度稍低,用作纤维及特殊塑料制品。

[1]指1%的1,2-二氯乙烷溶液,20℃测定的黏度。

[2]指聚氯乙烯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1:1,在25℃放置24小时测定的黏度。

三、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比较我国PVC产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快速发展,但仍然赶不上发展更快的PVC制品加工需求,自给率只能保持在70%左右。

需求的旺盛,国内乙烯资源的不足,反倾销终裁后进口量的下降,国际原油和石化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使乙烯法生产成本相应升高,也使得电石法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工艺。

随着近五年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以石油天然气路线制聚氯乙烯的工艺路线将会受到乙烯供应的限制及成本的影响,近一段时期内,在市场竞争上不如电石法PVC价格低。

目前我国PVC生产以电石法为主。

根据我国现有能源结构和PVC行业国内竞争力的状况分析,今后西部地区(包括宁夏)建设电石法PVC项目尚有竞争优势,但也不容乐观。

1、电石法与乙烯法原料路线不同,前者约耗电3000KWH/T(包括制氯气,氢气用电,)约耗电石1.5T/T,后者约耗电3000KWH/T,约耗乙烯0.5T/T。

电石耗电约3500KWH/T,因此,电石法PVC实际上以电为主要原料,综合耗电约8250KWH/T。

所以,供电与电价是电石法PVC生产的关键所在。

从自备热电平衡的角度出发,将大大缩减PVC的生产成本。

在建设周期尚不能同步的情况下,可先期收购并改造发电机组,为一期工程供电供汽,考虑正常发电利润(约8%)的电力成本比网上供电价格要低50%左右,从而保证了把电石法PVC 成本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的目标,与乙烯法PVC比较具有相当的市场价格竞争力。

2、电石法与乙烯法PVC相比,前者生产中有一种副产品:电石渣浆,即含20%左右Ca(OH)2 的饱和溶液,可用其作为发电烟气的脱硫剂,而剩余的部分可以进行压滤,其中Ca(OH)2 96%以上的固相用于生产水泥,其含Ca(OH)2 5%左右的液相全部回收使用。

现在有一种干法乙炔生产技术值得关注,可以较好的改善生产过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节水、减少固体及气体废物的排放量,降低对电的使用量。

3、大规模和联合生产是实现清洁工艺的基本条件。

实际上,电石法PVC三废的处理技术上是基本成熟的。

只是,以前电石法PVC企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规模小,实力差,技术落后,没有经济能力去解决。

大规模和联合生产不仅具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幅度降低三废处理条件,还可为社会提供具有可观效益的产品。

如用电石渣做水泥,20万吨/年规模可以保本,100万吨/年的规模可盈利。

西部的电石法PVC生产企业有望成为电石法PVC 清洁生产工艺的开拓者。

此外,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采取诸如膜过滤,生化处理等技术达标排放。

不管是电石法还是乙烯法PVC生产路线,最后都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生成PVC。

氯乙烯单体合成方法主要有乙炔法、联合法、烯烃法、乙烯氧氯化法、乙烷一步氧氯化法五种,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为乙炔法(电石法)和乙烯氧氯化法两种。

当前我国氯碱工业大部分采用电石法生产PVC以平衡氯气。

虽然此法耗能较高,但因此方法具有投资低,设备简单、转化率及产品纯度较高等特点,所以,电石法在我国PVC生产中占有很大比例。

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薄膜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薄膜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的两种塑料薄膜。

其中,聚氯乙烯薄膜,由于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大的一种。

聚乙烯薄膜是近年推广应用的品种,由于它的性能优越,用量正在大幅度地增长,现将这两种农用塑料薄膜的性能特点简单对比如下:1.聚氯乙烯薄膜的机械强度较大,抗老化性能较好,弹性好,拉伸后可以复原;而聚乙烯薄膜的机械强度约为聚氯乙烯薄膜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韧性和回弹性较差,透光和表面老化性能不及聚氯乙烯薄膜,如果在制造薄膜时没有添加足够的抗老化材料,就容易在强烈的阳光下过早地发生表面龟裂、脆化等现象。

不过,在使用期间,聚乙烯薄膜的机械强度,随时间增长而下降的速度,却要比聚氯乙烯薄膜小。

2.聚乙烯薄膜的透气性及传导热量的速度都比聚氯乙烯薄膜大。

一般说来,传热的速度大,塑料薄膜大棚内热量的损失也大。

因此,聚氯乙烯薄膜的保温性能要比聚乙烯薄膜好,增温效果也较显著。

据测试,聚乙烯薄膜平均保持的温度要比聚氯乙烯薄膜低l一2度.3.在聚氯乙烯薄膜大棚内,当水蒸汽增多时,容易附着在薄膜上,形成雾层和水油,造成棚内秧苗烂秧。

在聚乙烯薄髓大棚内,情况就要好得多,由于它表面光滑,当棚内水蒸汽形成水摘时,能沿着膜壁流入土壤中。

4.聚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损坏后,都可用热焊法和胶粘剂修补。

但用胶粘剂修补聚乙烯薄膜的效果,不如修补聚氯乙烯薄膜好。

5.聚乙烯薄膜透过光线的速度比聚氯乙烯薄膜慢。

但是,聚氯乙烯薄膜容易沾附灰尘,洗涤也比较困难,使用时间一长,它的透光性能往往要比聚乙烯薄膜差。

6.聚氯乙烯薄膜洗净后,如果水渍没有揩干或晾干,就收藏保管,容易在薄膜表面上形成白色水渍印;在折叠堆放时,如不撒上些滑石粉,—旦天热或受重压,就容易使薄膜粘附在一起。

而聚乙烯薄膜则没育这些缺点,洗涤、收藏都比较方便。

7.聚乙烯薄膜比重小,仅为聚氯乙烯薄膜的76%左右。

这样原来需用一百公斤聚氯乙烯薄膜覆盖的土地面积,改用聚乙烯薄膜后,只需八十公斤左右就可以了。

8.聚氯乙烯薄膜在制造时,使用的辅助材料的品种和数量较多,生产工序也较多,工艺较难控制;而聚乙烯薄膜成型加工方便,可用吹塑法生产门幅较宽的薄膜,在使用时可省去不少拼接薄膜的劳力和时间。

无滴薄膜农用塑料薄膜较好的保温性能,虽能在塑料薄膜大棚内造成比露天高的地温,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大棚内外的温度差异较大,棚内的水蒸汽容易在大棚薄膜内表面上凝结细小的雾残,这些雾珠又会径结成水膜,最后聚集成小水珠,一滴一滴地落下。

聚乙烯薄膜凝聚水珠的现象要少些,但也会形成一层阻挡光线的雾珠。

薄膜附着了雾珠和水膜后,不仅会影响它的透光性能,阻碍光线进入大棚,面且由于水珠对太阳热昼的吸收,会造成棚内地面温度的降低;此外,冷的水滴直接落在秧苗上,也容易造成烂秧,这些情况对农作物的生长那是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薄膜制造厂在薄膜配方中增加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使水与薄膜之间的表面亲和力大为减弱,或者完全消除。

这样,就能使大棚内水蒸汽形成的水珠,不附着在薄膜上,而顺着膜壁流到地下,以保持薄膜原有的透明度。

这种加有表面活性剂的塑料薄膜称为无滴薄膜。

据测试,使用无滴薄膜的塑料薄膜大棚,比使用一般薄膜的大棚可提高温度2—4度,对紫外线的透光率也提高百分之一到五。

用无滴薄膜育秧,可使秧苗生长快,素质好,成活率高,不易烂秧。

但是,也不是所有农作物的育苗栽培都要使用无滴薄膜。

例如,一些地区的水稻育秧,要求温度低一点,使用薄膜的时间较短,也可以用有滴薄膜。

这时如用无滴薄膜,反而会因薄膜透光量较多,使大棚内的温度一时过高而挠伤秧苗。

此外,使用无滴薄膜时,还要注意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加强管理,以适应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