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整理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整理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整理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反过来想:100个10是1000;1000个10是10000.

2、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写数是从高位写起,几千在千位写几,几百在百位写几……

读数是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读作几千;百位是几,读作几百……

4、读数时,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1个或连续2个0,只读1个零。

5、算盘上记数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6、数的大小比较。A.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B.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二、千米的认识

1、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千米=1000米,即1km=1000m

2、直尺上最小1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如80+50=80-50=想:8个十加(减)5个十等于……

600+400=600-400=想:6个百加(减)4个百等于……

2、估算。把非整十、整百数看作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如295+298=,估算时把295、298都可以看作300,也都可以看作290.

492-355=,估算时可以把492看作500或490;355看作350或360.

总的说,估算时怎么看一个数,可以根据计算的方便和生活实际来考虑。

3、三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满10进1;减法,不够减就借,退1当10.

4、探索规律。基本规律有:

重复出现。如1,1,2,1,1,2……A,A,B,A,A,B……

每次增加(减少)相同的数。如789,790,791……980,985,990……

前2个数的和等于后一个数。如1,1,2,3,5,8,……

5、解决问题。主要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鸭有680只,鹅比鸭少375只。鸭和鹅共有多少只?

四、认识图形

1、长方形的2个特点: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2个特点:4条边,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知识灵活运用的题目:有色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cm,有色的大正方形的边长

是2cm。两个空白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2、辨认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正解的说法是: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方巾的面是正方形。

五、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六、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2、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

即1时=60分1h=60min

3、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即1分=60秒1min=60s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式:A、文字法,如3时9分;B、电子表法,如3:09。3:09可以读作“三时九分”,也可以读作“三时零九分”。

5、计算所经过的时间。整时的加减;时相同分不同的加减;时与分都不同的加减。如第一节课8:30上课,9:10下课,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七、收集与整理

1、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如按顔色分类;按形状分类;既按色又考虑形状的分类。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第二部分归类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一)。

1、

(1)一万里有()个千,一千里有()个百。

(2)3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6028是由()个千,()个十,()个一组成的。

(3)千位右边是()位,左边是()位。

(4)3805是()位数,最高位是()位;806是()位数,最高位是()位。(5)一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是4,十位上的数是8,其余各个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6)6200千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百位上的数字

是(),表示()个().

(7)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8)一个数千位上是1,个位上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9)在9989和9991中间的数是().

(10)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最大的三位数是(),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2、读出下面的数。

3090读作()4502读作()

6528读作()7000读作()

5002读作()5010读作()

3、写出下面的数。

五千零六()五千零六十()五千六百()

三千一百零四()九百七十一()二千零八十()

4、□里最大能填几。

58□2<5891 □59<362 4763>□563 8□0<870

45>5×□9×□<56 50>7×□3×□<26

5、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09810991103

60006001

5080 5090

21002200

69006800

570580

3、6、12、□、48、□.

1、2、3、5、8、□、□.

20、22、24、□、□、30、□、34、□、□.

80、75、□、□、60、□、50、□、□、35.

10、□、30、□、□、60、□、□、□、100.

6、在○里填上>,<或=

6090○9060999○1002899○900 5241○5239 628○62807865○78644010○4001 3105○3111 7、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9101910090019110

()<()<()<()

8、下面是每个数的组成,把这些数写出来。

(1)5个千和2个百______________。

(2)3个千、4个百、6个十和3个一__________________。

(3)8个千和一个1 。

(4)4个百、9个十和7个一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

(1)3685中的6表示()

①6个②6个一③6个百④6个十

(2)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①5005 ②5050 ③5500 ④50005

(3)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①8280 ②3400 ③6008

(4)九千零九接着数下去的一个数是()

①九千十九②九千一十③九千零一④九千零一十

(5)6在百位上的数是()

①6827 ②6466 ③6915 ④7683

10、用4,0,0,8组成不同的四位数中

(1)最小的四位数是();

(2)最大的四位数是();

(3)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是()和();

(4)只读一个“0”的()()和()()。

11、用0、2、4、6组成三位数(能写几个写几个)

用0,1,2,3四个数字,写出五个不同的三位数,再从小到大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12、在○里填上“>”或“<”.

91○19 35○40 100○99

301○298 498○894 1010○1000

13、排列下面各数。

696、969、996、669、906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4、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453 570>□70 52□>526

862>□79 8□6<861 100<10□

15、读出下面各数,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39 258 306 360 393

106 600 933 930 601

(1)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8乘以4的积是(),再加50得().

被除数是36,除数是4,商是(),再乘以3得().

35加21的和是(),再减去40得().

100减去60的差是(),再加上30得().

长方形()相等正方形()相等

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的正方形。

17、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

18、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的正方形。

二、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6000里面有60个十。()

(2)个位上的8、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千位上的8,意思相同都表示"8".() (3)从99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第三个数是1020.()

(4)7个一、3个十、6个百、4个千组成的数是7364。()

(5)一个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6)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7)6785是一个四位数。()

(8)3个一,5个十,7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3574。()

(9)一个数的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10)与1019相邻的两个数是1030、1031。()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第四位是千位。()

(12)8009读作八千零零九。()

(13)一个数的千位上是6,十位和百位上都是0,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604。()(14)7085这个数中的8表示8个十。()

(15)一条裤子长9分米。()

(16)一张床长5分米。………………………………()

(17)小明高14分米。…………………………………()

(18)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19)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0)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2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2)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3)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4)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能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20㎝的正方形。()(25)长方形比正方形大。………………………………()

三、填空(二):

1、小明从上午8:00到12:00在学校,共经过了()。

2、妈妈从上午11:00开始做饭,12:10做好,共用了()。

3、老师下午从2:30上班,到5:30分下班,共上了()。

4、小丽从晚上6:20到晚上8:00做作业,共做了()。

5、体育课从2:30到3:10,共上了()。

6、妈妈乘车去上班,早上7:25从家出发,路上用了35分,妈妈是()时()分开

始上班的。

7、一天有()小时,两天有()小时,四天有()小时。

8、笔算减法要记住三条:

(1)()数位对齐;

(2)从()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位退1,在本位加()再减.

9、用下面的口诀写出四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六九五十四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

加数180********

加数7006001600

和14003000

被减数23001000

减数150********

差1800605600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第三个加数和

362509128

57864372787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第三个加数和

900080070

5000920580

四、口算题

76-47=2000-57=1000-9= 100-56=2000+1500= 800+1600= 46+30=60+70=520-60= 51+28=

100-90=690+170= 300-67=1000-90=850-500=

43-15=400+4300=1000-1= 24+39=270+160=

9×5= 6×7= 10×5= 0×5= 4×7=

21÷3= 16÷4= 42÷6= 32÷7= 14÷3=

48+35=50÷7= 90+26=72÷8—5=

400+360=4000+3000=480+300=6000+4000= 4×6+8=1000-400=42÷8=7200+40=

400+270=76+18=3000+6000=80+48= 24+45=96-24=540+60=520-80= 48+36=90+370=4×9-8=600+800= 9×8+5=760-300=7×9-30=1200-400=

52÷8=300+520=1800+700=10000-9000=

五、计算题(笔算并验算)

476+837= 764-427=

1001-116= 1010-996=

438+1793= 1000-502=

竖式计算

15÷3= 40÷8=

16÷7= 51÷9=

六、文字题(列式计算)

1.、800比哪个数多120?

2、哪个数比240多620?

3、甲数是1001,比乙数多26,乙数是多少?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多少?

5、200比1000少多少?

6、5000和9000相差多少?

7、456比200多多少?

8、比340少80的数是多少?

9、一个数是356,另一个数和它同样多,和是多少?

10、一个数减去128得96,这个数是多少?

11、一个加数是243, 另一个加数是412, 和是多少?

12、被减数是758, 减数是314, 差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 一、解决问题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桌上有18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妈妈又吃了2个,现在桌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方法一:方法二: 分步计算:18-3=15(个)分步计算:3+2=5(个) 15-2=13(个)18-5=13(个) 综合算式:18-3-2=13(个)综合算式:18-(3+2)=13(个) 练习: 小明、小刚和小红每人都做了5朵红花,小聪做了7多红花,他们四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爸爸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15个李子,爸爸妈妈每个人吃了4个李子,那么小明吃了几个李子? 2、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如:18-3-2= 18-(3+2) 练习: 加括号:27-11-7= 78-20-28= 去括号:33-(5+6)= 55-(5+10)=

3、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4、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35+56=91 73-31=42 91-28=63 42-18=24 综合算式:35+56-28=63 综合算式:73-31-18=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6=41 67-31=36 91-41=50 18+36=54 综合算式:91-(15+26)=50 综合算式:18+(67-31)=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2 8×9=72 78-42=36 92-72=20 综合算式:78-6×7=36 综合算式:92-8×9=20 练习: 33+15=48 61-11=50 48-11=37 50+18=68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21+20=41 3×7=21 83-41=42 73-21=52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歌: 收集信息不遗漏 计算方法弄清楚 分步综合自己选 方法多样才灵活 仔细计算别搞错 检查过后要答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b) 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 认真观察,d) 小组讨论,e) 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学会用“正、?、○”字整理数据. 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常见题型: (1)根据图形将数量填入下表. (看清楚是用“正”字还是填数量) (2)一共有____ . (各个部分的数相加) (3)____最多,___最少. (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4)从中选_____最合适. (选最多的,因为......) (5)你最喜欢____ ,这组有___ . (结合自己实际填写) (6) 比△多(或者少)_____ . (用多的数量减去少的数量)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平局分的含义: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来解决平局分问题的.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是多少本? 列式:24÷6=4(本) (2)把一些数量,按每份是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多少几份?(或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人) 3.除法算是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读作:42除以7等于6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三八二十四”可以写成的算式: 3×8=24 8×3=24 24÷3=8 24÷8=3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商×除数=被除数 7.解决问题 (读2遍题,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写上答,检查)8. 易错点:平均分的问题,看是谁除谁 第三单元:图形与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 对称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 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 2.平移:沿着直的线路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拉抽屉、自动扶梯、汽车行驶、平滑门、平滑窗、拨算珠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pdf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一、填空。1、看图写数。 姓名 ( ) ( ) ( ) 2、 4个十和7个一组成( )。 86元里面有( )张10元币和( )张1元币。 个位上的5表示( ),十位上的5表示( )。100由( )个十组成。 3、 4元=( )角 40分=( )角 13分=( )角( )分 1元9角=( )角 1元=( )分 3元4角—3角= 4、 (1)玲玲家在( )楼( )号 , 他家的上面是( )家,下面是( ) 家,左面是( )家,右面是( )家 。 (2)( )家在华华家的右面;( ) 家在云云家的左面。 (3)2楼1号是( )家;( )家 的下面是丁丁家。 5、 把图形编号填入相应的( )里。 ( )是长方形, ( )是三角形。 二、计算。 1、口算。 46—5= 30+20= 38—20= 43+8= 40+30= 79—60= 81—8= 36+8= 2、用竖式计算。 48+37= 46—19= 100—48= 53+27= 3、计算。 43+26+31= 98—27—36= 72—29+36= 4、夺红旗。 83—32 +28 76 +55 —36 +22 10个 10个 10个 3楼 红 红 家 华 华 家 洋 洋 家 2楼 娟 娟 家 玲 玲 家 丁 丁 家 1楼 强 强 家 云 云 家 军 军 家 1 2 3 5 3 6 4 1 2

三、判断题。1、观察下面的电视机:哪幅图是从前面看到的?(画“√”)哪幅图是从侧面看到的?(画 “〇”)哪幅图是从后面看到的?(画“△”) 2、 ()()() 裙子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画“√”) 短裤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画“〇”) 3、认识钟表,认为对的打“√”,认为错的打“╳”。 1时 7时半 6时 ()()() 四、看图在格子里涂色记录,再回答问题。 踢足球跳绳讲故事 1、参加三种活动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解决问题 1、一年级一班有52名学生,二班有47名学生。 (1)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5元40元45元100元 这件衣服 42元。 裙子的价格比衣服贵得 多,短裤的价格比衣服 便宜一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知识点: 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知识点: 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知识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b) 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 认真观察,d) 小组讨论,e) 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考点汇总

1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2、整理数据的方法。 3、“正”字的笔画,代表几。 4、学会填统计表,并进行计算。 5、画图(注意每隔代表几)。 1、平均分的定义。 2、平均分的方法(A按指定的份数分B按指定每份个数分) 3、把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也就是这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几。 4、除法式子各部分名称。 5、用除法的情况(平均分、知道总数和每份个数、知道总数和份数)。 6、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式子。 7、除法式子的读作和口诀的区别。 1、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轴”字怎么写)。 2、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旋转怎么写)。 3、剪纸。 1、综合算式的定义 2、运算顺序(3种) 3、脱式。 4、由2个式子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注意小括号)。 1、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各部分名称)。 2、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3、在具体的题目里面各部分的意义。 4、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式子。 5、解决问题 (A注意问题里面的“至少”两字。B商和余数的单位。) 6、找规律。(余数是几就是这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这组的最后一个。) 1、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2、数位表。 3、数数。 4、算盘的认识(A各部分名称.。B上珠和下珠各代表几。) 5、近似数。 6、加减法(方法:A竖式B相同的零)

1、表示物品重量的计数单位:克、千克。 2、感知克和千克大概有多重。 3、1千克=1000克1千克=2斤(学会换算比较大小) 4、认识各种称,并能读数。 5、学会估计重量。 6、给物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 7、推理一:文字推理 8、推理二:数字表格推理 ①多多少(多几),少多少(少几) ②还剩多少?(还剩几) ③还有多少个?(还有几个) ④还要多少个?(还要几个) ⑤总共有12个,一个袋子装5个,另外一个袋子装几个? ①一共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 ②总共有几个?(总共有几个?) ①有4堆苹果,每堆5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知道每份个数和分数,求总数,用乘法) ②谁的几倍是几?(5的4倍是几?) ①有12个苹果,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知道总数、每份个数,求份数) ②有12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个数) ③题目里面出现平均分肯定用除法。 ④谁是谁的几倍?(20是5的几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就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就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就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就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就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就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 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就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就是乘号,乘号前面与后面的数叫做因数,“=”就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二、收集和整理数据 记录数据的方法主要有:(1)符号法;(2)写“正”字法,一个“正”字代表5。例:下面是二 ( 3 )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 2.回答问题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最喜欢( ) 的人数最少。 ( 2)最喜欢大熊猫的比最喜欢小狗的多( )人。 答案:1、 5人 14人 10人 4人(注意表格里没有给单位要写上单位) 2、(1)熊猫小狗(2)1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例:将12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有15颗糖果,每5颗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总数÷每份数=份数)。

二、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不能读成”除”),“=”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例:18÷2=9读作:。 3.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在上面的除法算式中,18是(),2是 (),所得的结果是()。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例1:算式36÷9=()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例2:根据“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可以写出的除法算式是: 和。 易错题:(判断)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答案:×。比如“三三得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9÷3=3。 四、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对称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这些字你能写出来吗?) 二、平移和旋转 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平移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大小、形状、方向完全相同。 3.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例:在( ) 里填上“旋转”、“平移”。 1.风车迎风转动。( ) 2.沿着旗杆升起的国旗。( ) 3.升降的电梯。( ) 4.在水平地面上沿着直线移动的箱子。( )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一、填空。1、看图写数。姓名 ()()() 2、4个十和7个一组成()。86元里面有()张10元币和()张1元币。 个位上的5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100由()个十组成。 3、4元=()角40分=()角13分=()角()分 1元9角=()角1元=()分3元4角—3角= 4、(1)玲玲家在()楼( )号, 他家的上面是()家,下面是() 家,左面是()家,右面是()家。 (2)()家在华华家的右面;() 家在云云家的左面。 (3)2楼1号是()家;()家 的下面是丁丁家。 5、把图形编号填入相应的()里。 ()是长方形,()是三角形。 二、计算。 1、口算。46—5= 30+20= 38—20= 43+8= 40+30= 79—60= 81—8= 36+8= 2、用竖式计算。 48+37= 46—19= 100—48= 53+27= 3、计算。 43+26+31= 98—27—36= 72—29+36= 4、夺红旗。 10个 10个 10个 3楼 红红 家 华华 家 洋洋 家 2楼 娟娟 家 玲玲 家 丁丁 家 1楼 强强 家 云云 家 军军 家 1 2 3 5 3 6 4 1 2

83—32 +28 —76 +55 +18 —36 +22 三、判断题。1、观察下面的电视机:哪幅图是从前面看到的?(画“√”)哪幅图是从侧面看到的?(画 “〇”)哪幅图是从后面看到的?(画“△”) 2、 ( ) ( ) ( ) 裙子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画“√”) 短裤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画“〇”) 3、认识钟表,认为对的打“√”,认为错的打“╳”。 1时 7时半 6时 ( ) ( ) ( ) 四、看图在格子里涂色记录,再回答问题。 踢足球 跳绳 讲故事 1、参加三种活动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解决问题 1、一年级一班有52名学生,二班有47名学生。 (1)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5元 40元 45元 100元 这件衣服42元。 裙子的价格比衣服贵得多,短裤的价格比衣服便宜一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针用来表示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分针用来表示几分,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叫1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3)书写时刻文字式:如:8时电子式:8:00 文字式:如:8时零5分电子式:8:05(注意读时要把“零”读出来,写时也要把“0”写出来。) (4)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5)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间隔时间即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要用后一个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早晨的太阳在东方,中午的太阳在南方,傍晚的太阳在西方。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论把它平放在什么地方,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在野外,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年轮来辨别方向。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在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读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数的末尾的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没有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西师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一填。(共20分) 1、看图写数。 ( ) ( ) ( ) 2、 找规律填数。 3、7个一和1个十组成( ) ,和它相邻的数有( )和( )。 4、 20里面有( )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 )个一。 5、15的前面一个数是( ),它的后面一个数是( )。 6、比12大,又比16小的数有( )、( )、( )。 二、我是小小神算手。(共22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6分) 12+6= 14-8= 16-5= 13-9= 15-5= 2+8 = 9+8= 6+8 = 7+6+3= 15-8+2= 11+3-6= 19-9-5=

2、算一算 中应该填什么数。(6分) 6 + =15 11- =5 16- =8 + 2 =13 - 6 =6 7+7- =10 三、我能按要求做一做。(共26分) 1、把每组中不同类的一个圈起来。(4分) (1) (2)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4分) 3、比一比,在○里填上“>”、“<”或“=”。(6分) + -1 16- 12--9 6+4、吃害虫。(2分) 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 选一个适当的数画√。 = = = =

5、数一数,填一填。(4分) 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6、看图填空。(6分) (1)一共有()只小动物。 (2)从右往左数排第(),从左往右数排第()。的前面有()只小动物,它的后面有()只小动物。 (3)圈出右边的3只小动物。 四、看图写算式。(10分) (1)(2) (3)(4) 6个 15个

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读数写数 10个一是十(10),10个十是一百(100),10个一百是一千(1000),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进率: 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算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我们学过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从右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第4位是千位,第5位是万位。 写数是从高位写起,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在个位上写几。 数位上1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读数是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读作几。 读数时,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1个或连续2个0,只读1个零。 算盘上有:框、梁、档,上珠,下珠。其中,上珠里最上面一颗是顶珠,下珠里最下面一颗是底珠。以算盘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珠算。 可以在算盘上任选一档记个记号,定为个位,向左数第2档是十位,第3档是百位,第4档是千位,第5档是万位。 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 ,空档表示0。 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先确定它们分别是几位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较大数的估计:会区分: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会估计大约有多少。 长度换算: 相同的时间,跑地远的跑得快;相同的距离,跑的时间短的跑得快。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或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或测量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千米可用km 表示,1km=1000m。 直尺上最小1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有10毫米,毫米可以用mm表示,1cm=10mm。 1千米(km)1米(m)1分米(dm)1厘米(cm)1毫米(mm)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 长度的比较:单位统一,直接比较,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 拨算珠列算式时,箭头往下用加法,箭头往上用减法。 一个加数=和-另—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估算:就是要将数字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或者整百数。(最接近的数怎么找?用“四舍五入”,要看作整十数时,就看个位数字,是1、2、3、4就舍去,是5、6、7、8、9就向十位进1。要看作整百数时,就看十位数字,是1、2、3、4就舍去,是5、6、7、8、9就向百位进1,但要注意两个加数都是x50左右的数时,要考虑凑百。)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1.表内除法 (1)平均分:每份分的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为一份分 (3)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4)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5)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用除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一单价=数量总购÷数量=单价 2.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求在先算的下面画横线)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先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3.有余数的除法 (1)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求最大的余数是几就用除数减1,最小的余数是1。 (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解决乘船(车)、住房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加1” 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去掉余数。 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用圈一圈的方法),用除法算出结果后余数是几对应是第几个,余数为0则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4.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结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6)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5.图形的运动(一)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第1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材P1——2教材内容 教学目的: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 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知道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P1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 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 (生交流) 1、揭示课题 2、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 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 二、探索新知 3、教学例一 (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 (2)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 (3)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 (4)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 (5)生捆、汇报 (6)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7)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 (8)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 (9)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 (10)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 1、课堂活动:1 2、练习一:1 3、游戏:对口令 课后小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整理(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